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思考

加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是深入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性保证措施。把农村普治工作作为法制建设的基础性,重点性和紧迫性工程来运作,是当前一个时期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这主要基于如下思考:

农村普治工作相对滞后的主要问题和表现

1,法制观念淡薄问题。少数乡村干部对农村普治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列为普法的对象,认真接受法制教育。有些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办事主观武断,有个别干部置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于不顾,从极端利已主义出发,我行我素。甚至公然说,农民懂法了,我们就管不了了。这种愚民政策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思想感情,影响了干群关系,出现了不安定因素。

2,依法管理能力弱化问题。一方面,有些农村干部缺乏依法管理能力,在工作方法上习惯采用压服或经济制裁的手段,严重地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对这种违反村民自治的做法,群众意见很大。另一方面,在管理村集体经济过程中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甚至造成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引起村民公愤。据调查,在XX年全县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落选者中,有80%因不会管理或管理不善而被群众投了否决票。

3,依法建制不完善问题。有些乡村民主法制建设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或缺乏实质性内容。乡务公开,村务公开仍然没有落到实处,特别是有的干部不愿或不能充分发挥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制定的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缺少必要的监督执行程序和约束力,成立的村民理财,监事组织存在职责不清,工作不力问题,形同虚设,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群众对此心灰意懒,司空见惯,失去了民心。某村设立的村民监督组织都由村支书一人把持,其成员大多任命而非选举,出现了家长制现象,自己监督自己,改变了监督的性质。

4,法律素质偏低问题。目前仍有一少部分村民没有走出文盲加法盲的行列,特别是在他们遇到维权和用法的事务时,缺少用法来解决问题的概念或不知怎样用法来解决。某村民因邻里火灾造成自家损失后,不知依法追究他人责任而自认倒霉,其亲戚自行与责任者争执索赔,以至殴斗,发生了严重的邻里纠纷,甚至触犯了刑律。所以,法律素质低下,是直接造成法制观念淡薄,各种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给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害的重要因素。

加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对策思考

今后一段时期,应围绕农村普治的工作特点,确定"以突出依法治村为重点,以依法治乡成果推动依法治县进程"

的农村工作思路。要贯彻"以用带学,以学促治,以治保稳"的工作方针,着力在普治工作的主要环节上实现突破。

1,必须从加强法制教育入手,进一步提高农民用法意识和水平。一方面,要在法制大氛围的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农民依法维权,依法护利的主体意识。要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个代表",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和其它各种专项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依法治理社会环境,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党政部门和各级组织要带头学法,普及法律,在确保依法行政的同时,经常开展规范性,可行性,实效性和广泛性的法律教育活动。采取启发灌输,带动影响或益于接受的强制性教育手段和行政手段,把"法"的概念和涵义具体化,形象化,权威化,送到千家万户,偏远村落,每个农民的心中。另一方面,司法行政和法制教育主管部门的依法行政及法律服务是增强农民用法意识的关键。要减小部门偏见,根除城乡差别,增强为农民撑腰做主的秉公执法意识和尊农爱农思想感情。要强化宗旨教育,增强职业教育,树立强烈的服务观念,努力帮助农民提高法律意识,增强用法水平。

2,必须从平息农村矛盾,缓解干群关系,确保农村稳定出发,切实把乡村干部学法作为农村普法的重点。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乡村党政干部要站在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高度,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摆上日程。要转变观念,适应需要,学会运用法律

手段管理乡务村务和政务财务。二是要精心组织学习。开展乡村干部学法活动,必须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形成由普法主管部门统一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加的协调组织,定期例会研究部署农村普法和乡村干部的学习工作,各部门要联合开展学习创建活动。三是要周密部署,加强监督。要把乡村干部学法列入"四五"普法规划,逐级形成制度,制定实施意见,编写专用的普法教材,安排充分的学习时间。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登记,考核,检查等监督措施,要把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年度个人考评与奖惩挂钩,并作为重要条件来衡量每个干部的提拔和使用。

3,必须采用农民乐于接受的各种普法形式,充分调动农民学法积极性。一定寓教于乐,建立自己的法制文艺演出团体,深入农村巡回演出。自己创作自己表演,用自己身边的事例教育自己人,让农民群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二要开展农村"普法月"和"百日普法"活动。对涉农密切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要统一部署,开展"专项法普及月"活动。集中送法,集中普法,集中用法,达到强化目的。要把专项整治或综合治理的内容同时拿到活动中,通盘部署,结合运作,追求更大的效果。三要开办法制专题栏目。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优势,开办"农村普法专栏"节目。针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难点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以及发生的类似依法防治"非典"等大型突发事件

等,编辑节目内容,定期在黄金时间播出。四要建立法制教育固定阵地。每个乡镇,村都要建立一个普法夜校,成为向农民宣传法律知识的固定场所,适时组织农民群众学法,讲法,开展各项法律普及活动。五要创建条件,利用微机联网进行普法。有条件的乡村要和各"法制网"进行联网,省,市,县级平台要制作普法网页与乡村联网,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普法活动。六要建立一支法制宣传骨干队伍。各乡村要有计划地选择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民作为法制宣传员,定期参加上级组织的法制培训,也要自己开展培训活动。另外,各乡镇和有条件的村都要在明显位置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结合上级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宣传内容和宣传品开展宣传教育。

4,必须把握重点环节,逐步深化依法治乡。随着党的十六大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突出与重视,农村工作各项改革逐步深化,这就为农村依法治理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好的环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课题。所以,深化依法治乡必须把握好四个重点环节。一是规划环节。在党委的依法治理工作意见,决定和地方发展经济"十五"规划中,要把依法治乡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加以突出,特别要列入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的总体规划中。要把乡镇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真正实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二是依法行政环节。在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行为的进一

步规范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了依法行政的核心问题。所以,在依法整章建制中,要清理废除旧规章,依法建立新的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及管理规定。在推行乡镇政务公开中,要把一切政府行为规范于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内,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实现法律化,公开化,最大化。三是责任制管理环节。为进一步扩大行业依法行政责任制在农村延伸的效果,乡镇及行业所属部门要建立完善和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量化管理,分解指标并落实到单位和人头。切实实行"两错"追究制,罚缴分离制和持证,亮证执法制,依法执行公务。四是专项治理环节。农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多体现在农民负担上,依法治乡开展专项治理要重点围绕农民减负问题突出抓好稳定工作。同时,也要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治理农村"三乱",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级组织不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整顿。

5,必须实行重点突破,进一步扩大依法治村成果。在当前情况下,依法治村的核心主要是村民自治。就是要使村民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要把开展行政村法治化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做为依法治村的一项重要措施,突出重点,实行突破。首先,要在村民自治上实行重点突破,为实现村民"四自"提供可行的保障。要充分发挥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保证机制

作用;充分发挥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机制作用;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成立村民理财组,监事组,开展争创"三户一村"活动,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其次,要在大力推行村务公开上重点突破。要围绕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积极开展规范性,权威性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活动。并使民主监督形成公开化,制度化,使村委会的各项管理工作真正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培养和提高村民参政议政,进行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再次,要在村民遵纪守法上实行重点突破。强调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必须以村民自我约束为前提。制定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要既合村情,又合民意,既约官又约民,既约人又约事。村干部和村民要自觉遵守和履行规定,对于违犯者,由村民大会和村民组织按章程规定予以公开处罚。

6,必须实行综合治理,依法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第一,要完善农村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功能,努力化解基层矛盾。要充分发挥乡村司法调解中心,调委会的作用,排查调处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民事纠纷及矛盾,预防民转刑和群体上访及群众性械斗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对"两放"人员实行接茬教育中,要给予分配土地和其它应得权力的村民待遇,做好帮教转化工作,预防重新犯罪。第二,要发挥农村执法部门的整体功能,切实解决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要经常开展不同规模的"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违法

犯罪活动,依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突出发挥乡镇法律服务所的作用,为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经济组织在生产,生活和经济交往活动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和经济案件,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代理诉讼事务和非诉讼法律事务。第三,要发挥基层行政执法机构的作用,依法维护农村经济秩序。工商,财税,经管,土地等各派出农村机构,要发挥功能,协同作战,严厉查处各种坑农,害农,骗农和欺行霸市,扰乱农村市场秩序的案件及行为,为确保农村经济秩序稳定提供保证。第四,要以德治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三个十"创评及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家庭以及遵纪守法光荣户的评选活动,使农村创安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再上新水平。

农村普法讲稿

农村普法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xx镇党委、政府给我提供这个平台,让我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最基层的干部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今天,我将结合我在法院工作近20年的感受,尤其是我在xx法庭工作一年多的感悟,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交流的主题是:树立法治意识,服务农村基层。 我的开篇想从两部影片说起,一部是《秋菊打官司》,另一部是《被告山杠爷》。 秋菊打官司:中国西北某个小山村,秋菊家要建一个辣子楼,村长不让,因为上头文件在这里,这是现代秩序,是法律文明。 但是秋菊的男人骂村长“下辈子断子绝孙,抱一窝母鸡。”村长一生气,踢了男人的下身这又是乡土社会的经典作为了。 然后就是秋菊挺着大肚子,奔走在乡、县、市里,秋菊要个说法,在电影中出现最多的一句台词是“我要找个说法”。她就是要通过现代秩序,法律程序来解决一个乡土内的问题,她要村长赔礼道歉,这是面子问题,是乡土社会看重的东西,即便是村长赔偿了两百块钱,但秋菊要的是一个说法,不是钱。其实就是老百姓追求法治的萌动。 而到最后,这两套体系的冲突到了极其尴尬的地步。 村长不计前嫌半夜抬难产的秋菊去生孩子,还是大雪天的,如果没有村长,秋菊可能就死了,儿子也可能没有了。

秋菊感谢村长,要村长来喝满月酒,可是在喜乐的热闹气氛中,村长却被抓走了,因为按法律程序,村长构成了犯罪,要坐牢。 然后影片以秋菊的尴尬结束了。 中国社会分为两套秩序,一是乡土社会的民间秩序,一是官方的秩序,这在中国农村尤其体现得明显。 在农村,最大的权力者是村长长老,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联系人们关系的最大纽带。面子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而在现代秩序中,权力者是政府、是司法机关,评判行为的力量是法律,是国家强制机关,联系人之间关系的是合作关系或者利益,利益是人们的追求。 当然,我们甚至在这个普法的时代背景下将秋菊作为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典范,特别在那个九十年代,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对于今天而言,给我们有了新的启示:我们的干部在依法治理本镇、本村、本单位时,如何将现代秩序与乡土秩序邮寄结合,为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应运而生,如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调解制度、信访制度、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对接制度等等。另外就是我们的干部在干群矛盾中,要对照检查自我,襟怀坦荡,在村民纠纷中要引导村民学会道歉,常言说:“三句好话暖人心”,使纠纷能够化解,当事人能够握手言和。 再说影片《被告山杠爷》,影片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在四川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中,一个女人在村委书记“山杠爷”门前上吊自杀。几天后,县检察院接到匿名举报,就来村中调查杠爷。他们听了四个关

七五普法工作情况汇报

七五普法工作情况汇报 以来,我局在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法治无锡建设目标,结合民族宗教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无锡市民族宗教系统“七五普法”规划》。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有序保障到位 (一)加强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民族宗教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市民族宗教系统的普法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无锡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十二五”工作规划》、纳入市民宗工作领导小组和局年度工作计划和要求,有序组织推进。 (二)健全机制。一是建立普法工作网络。局普法联络员负责与上级部门工作联系;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相应成立了七五普法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市各民宗团体有专人负责法制宣传培训工作;并依托全市信众骨干 等队伍,织成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普法宣传网络。二是健全普法评估考核机制。每年向市民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级民宗团体下达普法工作目标任务并进行年终讲评;在宗教活动场所平安、和谐、模范和星级等创建考评体系中,将法制宣传纳入其中;在团体述职述学考核测评中,法制学习、实践的情况作为重要要求。开展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活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情况接受全局同志的监督测评。三是建立普法激励机制。宗教活动场所创建考评中,加大法制宣传考评分值;推送本局普法积极分子参加全市普法先进评选,营造普法工作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三)落实保障。人力保障方面,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除大力培养民宗干部普法骨干外,利用民族宗教群众工作优势,加强群众普法骨干队伍建设,依托民族宗教工作信息直报点队伍、民族宗教工作村(社区)级协管员队伍、信教群众骨干队伍和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这四支队伍,在做好民族宗教领域矛盾隐患排摸及信息报送工作的同时,进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群众性宣传工作。财力保障方面,普法工作经费列入局年度经费预算,保障每年办两期培训班、征订编发普法教材和制作宣传展板等用于普法宣传工作方面的费用支出。据不完全统计,七五普法期间,局用于普法宣传工作经费共约100多万元。 二、措施有力宣传到位 (一)干部认真学法,努力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把领导干部学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纳入常态化学习管理要求。每年组织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公务员在职培训,及时更新法律知识,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公务员学法考试,并通过年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学法用法执法情况;把法治学习教育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在制订年度的学习计划时,安排不少于10学时的法律知识学习和讨论;坚持每月第一个周五学法日活动,将专业法学习与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保证学习时间、内容落到实处。 在机关内部通过发放学习资料、看录像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除专业法学习外,先后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

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面对8亿农民的庞大数字,我想到不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困难而是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正逢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它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山西省天镇市,河北省沙河市、衡水市、任丘市,辽宁省葫芦市市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具体情况调查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见调查报告下方附件) 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 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 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贷款等 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 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农村普法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普法教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二十年的普法实践证明,普法教育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深入本村,就当地农村普法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通过这次调查,村民的法律素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懂法型的,二是法盲型,三是半懂法型。 (一)懂法型的。在走访调研的村民来看,在120人的随访中有15%的干部村民属于该类型,他们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借钱要别人写借条,不主张以血还血的方式处理邻里发生的打架斗殴的行为。懂法型的村民,他们的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等,这部人中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占100%,能进行自我学习。 (二)法盲型的。这类村民对法律知识一点都不懂,在调查的150人中约占27%,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具有初中文化的不到5%,他们只知道自己做的好像都是对的,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能约束他们的也只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和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有的风俗习惯本身就是违法的。遇到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他们往往是通过自家的亲友去协商,不成则采取对应的报复措施,有的甚至不通过协商就使用违法的方式处理纠纷,他们不相信法官和法律能为他们做什么。 (三)半懂法型。在调查的150人的村民中,这类村民占的比重最大,约占55%。他们对法律知识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文

的规定往往断章取义,法律的威严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约束力,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去违法,但他们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类村民获取的法律知识往往是通过他人言传身教。他们的处事方式一般是参考村里的村干部,遇到纠纷一般也先要去找村干部问问应当如何处理。 二、制约村民法律意识的因素 虽然村民通过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和农村政策给予支持拥护,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时下大多数村民对法律的学习热情不高,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按传统、按习惯处理权益纠纷比比皆是。 (一)村民对权利义务理解片面。在调查的村民中绝大多数村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赋予的权利熟记于心,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则知之甚少,有的村民知道自己应当履行义务,他们也不履行。如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送子女上学、故意干涉婚姻自由、滥砍滥伐国家集体林木。 (二)文化教育滞后。在调查的村民中近95%的村民从学校回家后就没有再学习过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知之甚少,对外界的巨大变化毫不知情,也不关心社会的发展进步,只限于现知的技术水平和传统操作,思想守旧,做事墨守成规,对新生事物往往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等待别人成功后才去学习思虑、才去接受。 三、开展农村普法教育的对策 (一)深刻认识普法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意义 普法教育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在农村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必须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论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依法治国意义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六课,提出了依法治国理论,强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笔者认为:当前一些青少年法制意识比较淡薄,政治课教学中有必要进一步阐述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这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 早在一九九七年九月,党的十五大就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一九九九年三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中国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笔者从下列几个方面来阐述它的现实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考察来看,“法治”和“人治”这两种不同的治国理论,原则的对立和争论,在中外的历史上已经存在几千年。在古希腊,有以柏拉图为代表的人治论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法治论之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人治,即“贤人政治”。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把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完善地结合起来,把国家和个人引导到善。哲学家是智慧理论的化身,掌握着真理性的知识,它比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要文明得多。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则反对人治而主张法治。他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1]“要想使事物合乎正义,必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是这样一个合乎中道的权衡。”[2]而且“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3]与古希腊几乎是同一年代,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也展开了一场以儒家的人治论与以法家的法治论之争。儒家主张“人治”,强调决定国家命运的是人的作用。“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而法家则强调“法治”。“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4]“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韩非提出治国要“以法为本”,[5]“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6]这些思

2018最新七五普法工作总结

2018最新七五普法工作总结 七五普法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怎么样写的今天帮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方面的发文模板,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范文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01 一、七五普法的主要工作 根据县委、县政府七五普法规划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与要求,七五普法工作开展这五年来,我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七五普法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普法活动顺利实施,根据文件要求,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我们对普法工作经费给予保障。普法工作离不开学习资料,我镇办公室在证订普法资料时,均以保证本部门本单位普法学习的需要为前提,干部学法读本的证订数均按照上级要求如数征订。同时,我们还结合自身执法的实际,对业务学习用书做到人手一册。 (二)明确任务,制订规划 为适应依法治理和普法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文化、体育、旅游法律法

规知识,加强我县文化、体育、旅游管理法制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根据县七五普法规划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我们于2011年11月制订出台了《县镇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普法对象及主要内容,制订了具体实施工作步骤。同时,根据规划,结合实际,每年都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从而在时间上、制度上、措施上、经费上保证了七五普法工作的扎实开展,加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自七五普法规划制定后,我镇按照《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普法学习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面向全镇干部职工以及市场经营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法律、法规、条例等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我镇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法,各村社干部组织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这样从各个层面保证了普法教育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这几年来,我们坚持组织学习了《选举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税法》、《土地法》、《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法》以及《信访条例》等多部相关法律法规。此外,镇所有执法人员坚持每年自学法律时间不少于40小时,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交流执法程序中需要改正的地方和执法业务知识,不断提升执法业务水平。自觉增强

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篇 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也是根据课程的安排而分开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理论实践常常是把法律知识和道德教育知识结合起来研究的,这种割裂开来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两部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和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同时,由于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对他们进行案例、榜样和团队活动等相关的实践训练,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此外,许多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并不重视,学校对课程的安排经常为每周一到两个课时,或者是把多个班级或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这种课程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从心理上轻视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从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做

到以人为本,只是注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和个体差异性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部分的知识内容在学习和实践中有很大的联系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典型案例和社会热点的分析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1、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当今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全面发展,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高校领导和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视,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把法制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精品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一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2019年,党若干会议指示:当前农村应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位臵,做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村农民,这就对我国农村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积极响应常熟理工学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求,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自己的家乡郸城县参加实践,对农村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也对个人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研农村现在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现实意义!同时,从个人来说,深入社会基层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自己来自农村,通过调研,自己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增砖添瓦. 三、调研方式采用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四、调研地点**市**县**乡的**村庄: 五、调研对象村里各个年龄阶层的村民 六、调研时间2019年1月12日—2019年1月15日 二、农村的经济、教育、生活情况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我的家乡所在的村落极其周边的村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新农村发展所需要求,经济状况有待提高. 村民的经济基本上是靠外出打工以及地里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收入其实很低,主要是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期间,农民要付出很多劳动,况且现在的各种化肥农药种子价格很高,除去这些费用后,收入就很少了. 相对于种地来说,外出打工成为越来越多村民所追逐的经济之道,这种方式经济流入周期段,经济效益高,对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务工者来说,外出务工很自由,而且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氛围,对其个人素养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向城市的迈进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农村普法工作总结范文

2018年农村普法工作总结范文 我村五五普法工作按照党委政府五五普法统一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紧紧围绕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稳步推进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进程,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有了新的成效,为我村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半年来的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五五普法工作回顾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普法工作有序开展。半年来,村党支始终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把五五普法列为我村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对照五五普法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四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民委员会主任为副组长,党总支委员、村会委员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经常性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严格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分年度逐步实施,注重工作开展的连续性,确保了五五普法扎实有效开展;二是落实人员。由村综治办专门负责五五普法工作,及时根据人员和干部分工调整,确定专人负责五五普法日常工作的开展。三是经费有保障。每年五五普法经费实行支出实报实销。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五五普法要求我村制定了《五五普法学习制度》、《法制讲座制度》、《村干部法律知识学习》等系列制度,为学法普法提供了制度保障。 2、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五五普法重在宣传普及,半年来我村围绕实

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普法目标,发挥五五普法骨干队伍作用,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法律知识宣传。半年来,我村通过广播、宣传栏,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传染病预防法》、《食品卫生法》等二十多部法律条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紧抓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3、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村认真按照普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要求,确定重点学习内容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一是抓好干部学法。村干部既是五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同时还肩负着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职责。因此五五普法期间,我村每年安排村干部参加普法学习均在两天以上。二是抓好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三是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组织村小学百名名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以考促学,收到较好效果。还聘请了派出所指导员为法制副校长,每年为学生上两次以上的法制课,向学生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 4、认真开展村民自治模范村的创建活动,努力提升依法治村的工作质量。 二、普法取得成效 1、依法行政得到加强。提高全村村民尤其是村干部的法律素质,逐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 告

调查人:马忠利 调查时间: -6-05 调查地点:宁夏银川贺兰县部分乡镇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守法与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自八五年以来中国普法宣传已经深入基层,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她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状况如何呢?对此,我在6月对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宝山镇、等地的部分居民就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一、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调查 1.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中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经过了解进而加强和增进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扫除法盲。经过普法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使得法律知识在普及,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在提高,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对法律保持正确的态度,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调查地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对象是宝山镇等地的村民和干部。所被调查的的人群中无文盲人员,文化程度在小学到大专之间,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因此她们都具备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调查程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因为被调查对象人数较多,因此采用的是以问卷调查为主,访问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 二、社会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面向农民发放的。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七部分,分别是:法律知识及获得途径部分;法律理

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汇报 坚持法制教育与实践并重努力提高依法治县工作水平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保障和重要手段。为此,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发展县域经济这个中心,始终坚持以深化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基础,以基层行业部门三项治理为重点,以严格行政执法为核心,广泛、脚踏实地地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步一个新台阶,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工作水平,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进程。下面,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把我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和作法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以介绍。 一、以普法教育为基础,坚持不懈地抓好法制教育,努力提高群众法律素质 实施依法治县,必须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法律常识的普及和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县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的农业县份,全县人口74万,幅员面积4673平方公里。人多地广、社情复杂的实际,给全县普法加强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第一,坚持集中教育常抓不懈,一以贯之。针对普法教育战线长、层次多、内容广、要求高、组织难等特点,联系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村普法对象占90%的实际,在普法工作中,我县采劝三集中”(集中领导精力、集中学习时间、集中骨干力量)的方法,每年都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县、乡、村三级干部,以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具体实施部门,组织律师和法律专家对普法骨干集中力量进行培训,开展普法工作。几年来,共培训普法骨干3000多名。每次集中培训教育,我们都以农村工作、生活实际和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教育。通过开展这些实用内容的培训,保证了农村普法对象学法来得了、坐得注学得懂、记得牢、用得上,使全县农村真正有了一支懂法队伍,解决了农村一系列实际问题,控制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治安的全面好转。 第二,围绕“五个落实”,认真抓好普法工作。一是组织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并将其纲领和奋斗目标写进了宪法。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为此,根据普法依法治县工作需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健全了县、乡两级法制建设领导工作机构。首先,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 ___为组长和副组长的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依法

2019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五篇

2019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五篇 解决好农村问题的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那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 为了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在此对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如下是中国人才网整理的一篇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

农村普法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义县农村普法状况社会调查一、引言调查目的:对义县农村地区法律建设的现时情况及其特点,和农村人对法律的看法及当遇到法律纠纷时采取方法以及这种现象所存在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义县农村法律的教育和普及程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调查时间:2013年3月26日——4月10日调查对象:义县刘龙台镇村民、村干部、农民工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采用以走访为主,其它调查方式为辅的调查方式。二、调查内容通过在义县刘龙台镇走访及调查,我发现,农民关心的涉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征地补偿问题。之所以征地补偿问题会成为义县农村居民首要的法律问题,我通过调查后得知,这是由于义县正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致使政府需要征地,征地必然带来补偿,而补偿当中产生法律纠纷也就不为奇怪了。产生法律纠纷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而产生法律纠纷的原因却是复杂的,涉及的当事人无非就是政府和当地村民。可能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一是赔偿价款协商不一致,政府所付的补偿款项少,致使村民无法接受,或者是村民要求的太多,导致政府无法接受;二是征收的土地面积与协商不一致,对于土地征收面积的大小,双方是有矛盾的,因此产生纠纷也就不奇怪;三是被征地的农民的安置与协商不一致,其主动权在政府,村民很少参与到规划中的,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规划方案。(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这个问题占到了本次调查的第二位,从此可以看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做的非常不如意。面对商家时,消费者毕竟属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其原因来说主要是商家对消费权益不够重视,没有树立诚信交易的理念,目光短浅。其次,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不多,消费者协会毕竟属于民间机构,它只能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严重的问题便显得苍白无力了。再次,消费者维权的成本大,一般的成本包括,来回的路费,误工费,时间等等。如果采取仲裁和诉讼的方法则成本就更加巨大。因此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就成了义县农村居民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之一了。(三)劳动合同纠纷问题。这个问题占到了本次调查的第三位,可见义县农民工在就业时的合法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面对就业单位时,农民工同样是弱势群体。出现劳动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淡薄,不尊重劳动的合法权益。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也不够,不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其维权的成本也是非常大的,政府保护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的力度还是不够大。此外,在婚姻、邻里等方面涉及法律的问题也比较多。三、调查结论通过对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义县农村普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一是农村法制宣传存在“死角”。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国家施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广大农民自主经营性增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流动速度加快,为集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带来了困难。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对于法制宣传仅限于村部内的一两块宣传栏,试问能有几个村民经常跑到村部来看着宣传栏学习法律知识,这样的法制宣传浮于表面,只是村里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农民群众本身根本得不到教育,形成“死角”。二是个别村领导干部对法制宣传认识不到位。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很多是硬指标,也很多是软指标。法制宣传,对有些村干部来说,是很好糊弄的事情,因为它不像其他工作一样,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对组织群众,宣传党对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一般化,分析问题一般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有些村干部甚至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村民很多越过村委会这一级,直接到乡镇政府上访,严重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三是法制宣传物质条件欠缺。义县有些村的集体经济不是很宽裕,甚至负债不少。要进行法制宣传,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就行了的,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无力支撑普法经费,宣传读本的紧缺、宣传设备的落后,这些都是制约农村法制宣传的客观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普法人员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农村法制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大打折扣。四、几点建议对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普法宣传力度:一是整合资源,提高宣传效果。整

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农民法律意识的 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制的有力保障,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则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笔者结合目前常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并和农民进行了接触,对一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自己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发给农民,使得一些农民能在遇到问题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一、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虽然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匮乏。虽然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上普法宣传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

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结构。这种对法律的陌生感决定了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一般是拒法律于门外的,更倾向于用非法律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是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盛行。虽然我国早已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在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笔者在农村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了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杀人发火是犯法,但是对无照经营等却认为不犯法,更不要说对那些涉及与经济贸易等有关的法律知识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脱离法律认知而进行的。 三是权利意识淡薄。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比较浓重,而忽视了法律维护农民权益这一功能。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不少农民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虽已知道,却信守“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敢抗,一味忍让。四是法律在农村缺乏应有的权威。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我

2020年整理中国法制建设现状分析.doc

中国法制建设的现状分析法制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事情,是与当前社会与道德对比相适应的,也是我国当前的现状和道德的体现。一听到法制,似乎就感觉与我们大学生还很遥远,其实他离我们很近,并且今后的法制建设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更好的去完善。 我们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从无到有,所表现出的问题很多。主要的问题是受得的社会人情世故的关系太多了。通过上思修课才了解到,我国现在相对较成功的一部法律婚姻法还算完善。现在的单亲家庭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增长趋势较快,但都表现在相对的大城市,相对的绝大多数人还是遵纪守法和伦理道德的,在我们大学生的眼里,就是不说法制,在伦理道德上也说不过去。 当前社会的矛盾,作为大学生的我来说,有一部分法制还不完善,所指定的法律条例还不能预先制定。一旦引起社会的公愤才去修订,一旦引起社会的公愤,就是修订完后,照样会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就像前几年的金融危机一样,发生了才去限制,才去修订相关的法律。最严重时还是当前的酒驾事件,引起了社会公愤才去修订法律。在修订前经过了多少次的醉酒驾驶,经历了多少严重的交通事故,又放过了多少个狂妄之徒,造成了几死几重伤,不说判死刑无期...造成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被毁,就这从道德上讲这也不是肇事者一个人判死刑就能解决的。可是,修订前的交通法没有相关规定的条例。但是引起社会公愤后修订的交通法又有多大的约束力呢?就看最近一年的数据,酒后驾车发生的案例不止十例八例吧?这可是交通法明文规定酒

后驾车直接触犯法律的,还是有很多人宁愿触犯法律去祸害幸福的家庭,最为狂妄的就是当前的“官二代”,“富二代”了,不是有钱就是有势,有钱的用钱压,有势的用权压,本来判死刑的成了无期,无期又成了有期,最后竟然赔赏点钱就无罪释放了,有些死者家属宁不要钱也要令肇事者受到法律惩罚,以免以后又破坏别的家庭,但是交通法上还是又漏洞,让肇事者免过一劫。这样的社会矛盾就需要相应的调整法律,法律才是统治社会和每个公民的最佳武器。法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实时更新,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如果从我国法制和道德相结合的发展情况上看,以我大学生的角度上看还是挺不错的。都说西方国家的人几乎不闯红灯,而中国人在没有管束的时候闯红灯是习以为常的,但是在我看来最近几年我们的国家总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做的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也基本上都做到了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包括行人或开车,有些闯红灯的也基本上是有权有势的更主要的是没有道德意识的,还有一些就是年纪大的老爷爷老奶奶,法律意识不是很好。闯红灯也应是触犯相关法律的,不管是行人还是开车,只要是闯红灯都应严格执行管理,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法制建设才能更加健全。 我国的行为约束现在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伦理道德,一个人的行为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其次是要为家庭负责,最后也要为社会负责,绝不能给国家和祖辈丢脸。都属我们的国家是东方圣地,礼仪之邦,在道德行为上绝不能给国家蒙羞。所以从古代起就受到孔夫子的影响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故有古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以看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引导语:下面是一篇农村现状调查报告范文,希望你可以从中知道农村的基本现状。 一、东海村基本概况 1、基本状况 东海村地处附海中偏东南部,是附海镇中心村,20xx年韩家路、太阳地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830亩。全村总户数1831户,户籍人口4431人,暂住人口7530人下设47个村民小组。20x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到达6亿元(不包括规模以上企业),农业总收入到达2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到达18400元。 2、基层组织建设 东海村共有党员112人,根据地域片区及居住人口划分为七个片区支部,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片区支部书记,设立党员中心户,作为片区支部活动发起人及活动点,定期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志愿活动等,加强党性学习,提高党员服务意识,及时反映基层党员及群众诉求。在20xx年全民参与“五水共治”集中整治行动

中,东海村按照片区开展活动,党员用心参与,带动群众,提升了村河道环境。同时设立了党员爱心互助基金,共募集到捐款51100元,捐助困难党员及表彰村道德模范。 村三套班子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带给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完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在新建办公楼中设置了便民服务站、远教站点、农家书屋、三北讲堂等场所,方便群众办事和活动。 二是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村干部的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党员培养制度、坐班督查、干部包队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东海村两委以党的xx 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个性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用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我村生

关于当前农村法制宣传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农村法制宣传状况的调研报告 当前普法工作已经走过25个年头,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都得到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农民懂法、守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的普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当前广大农村正处于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所进行了深入调研,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农村法制教育工作方面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法制教育的成果 以普安乡为例:宜宾县普安乡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结合部,金沙江与川云中路交汇处,有宜宾县南大门之称;全乡幅员面积9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2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4万人,耕地面积30444.3亩;属深丘地貌,间有浅丘和河谷地貌;交通方便,通讯发达。经过五个五年普法教育,在普安乡辖区内,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逐步提高,特别是农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法制宣传的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发宣传资料、看看图片,发展到现在的集中学法、远程教育网络普法、法制文艺演出、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依法明辨是非能力提高,动辄打人或械斗的情况明显好转。二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加深,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提高。三是遇事依法办理的觉悟提升。在涉及经济或民事关系时,能够按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发生纠纷时,能够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与能力明显提高。五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种事务,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 二、农村法制教育的途径 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难度比较大,宣传途径相对陈旧、单一,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利用村两委开会、布置工作等时机,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人民调解员学习法律知识。这是当前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法制宣传学习最主要的途径。 二是参加乡镇上级组织的法制宣传学习会议和培训教育。这种机会和途径相对较少,每村每次参加的人员也不会太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