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学法综述

初中语文学法综述

初中语文学法综述
初中语文学法综述

初中语文学法综述

数学家苏步青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作为数学家的苏步青如此重视语文,可见语文的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初中语文呢?

首先要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蒲松龄曾言:“性痴则智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实际是讲了兴趣对促进成才的巨大作用。培养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一种渴求语文知识的心理倾向,带着良好的情绪状态主动地去探索语文的奥秘,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其次学好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下面我们重点讲一下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四种重要的积累方式。

一、多读。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文学修养的优劣, 与其腹中诗书的多少是密切相关的。读书不仅能使你的语文知识更丰富, 而且会使你的眼界更开阔,使你的品格更高尚。初中生首先应该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的一种‘凭借’。”叶老又认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从叶老师这些关于语文教材的精辟言论中,我们得知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多是有代表性的名家之作,如果我们能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尽情领略名家的思想,这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做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学习课本上的节选部分时,尽量去阅读整本书或者整套书,以课本作为阅读的基础和依托,全面了解某个作家的风格和某类作品的特点,从而拓宽视野,达到阅读的目的。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也很重要的,读书,如同吃饭一样,只有挑选自己最感兴趣、最需要的书去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对所读的书没有兴趣,即使强迫自己去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书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深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

有效的阅读方法:1.精读法。精读就是对阅读材料进行逐字逐句反复阅读、仔细揣摩、精心钻研、寻求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比较实用的精读方法是SQ3R读书法SQ3R是全文纵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背诵(Recite),复习(Review)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这种读书方法把阅读分五步进行。2.速读法。速读法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与正确理解率,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效率的阅读训练方法。常用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略读。目的是通过草草通读和浏览全文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具体说,就是略去细节部分,不花时间琢磨难句和生词,重点阅读开头段、结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句和结尾句。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概括了文章的写作意图、主题思想以及结论。第二,错序读。它的特点就是,不按正常的页码顺序,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读。这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阅读方法。它可以不受作者思路的束缚,对于很多问题可以自己先猜测或推导结果,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3.默读法。默读是只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来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阅读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快很多。

二、多背。在获取与储存信息的各种手段中,背诵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从古至今,许多名人大家都在践行着这一方法,他们虽然治学方法不同,学术成绩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博闻强记。但面对浩如烟海的优秀作品,我们应选择什么内容来背诵呢?背诵的内容应坚持以下两个标准:1.经典。当代法国教育家阿兰有一段值得我们深思的话:“怎样学语言?向大作家学,别无他途,向最严谨最丰富最深刻的语句学,而不学那会话课本的平庸语句。”2.适合。并不是所有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都适合于中学生接受,选择背诵的内容

应适合初中生生身心特点、生活需要、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有效的背诵方法:1.自然背诵法。自然背诵法是指在自然的状态下,不采用任何记忆方法帮助背诵,只是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自然背诵法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2.抓线索背诵法。抓线索背诵法是一种常用的理解式背诵的方法,在自然背诵的基础上,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作为线索,作为背诵的提示,用得好,能使背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图像再现背诵法。图像再现背诵法是指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材料,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现的形象,背诵时把文字材料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一一呈现出来。4.联想背诵法。联想背诵法是指通过联想,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的联系来增强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目的的一种背诵方法。5.串字背诵法。在一定数量的诵读基础上,将语言材料几个句子的首字或关键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义,使之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组成句子的,有时还要使用谐音的方法,这种背诵方法就是串字背诵法。6.强化链接背诵法。强化链接背诵法,指对背诵内容之间的链接处进行强化记忆的一种背诵方法,能使背诵的课文成为长时记忆,也便于背诵时脱口而出。

三、善感。作为初中生,只有对生活中的现象和变化保持高度的关注和应有的敏感,认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不断的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发展语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才能逐渐提高语文的素养。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1.关照自身。自己应该成为我们最重要的观察对象。我们的兴趣爱好,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经历的酸甜苦辣等等都是我们观察、感悟的内容。一旦养成了自我关照的习惯,就能突破自己认识自己的难关。2.自然物像。自然物象包括自然界的花鸟虫鱼、名山大川、四季美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观察感悟的对象。仰视高耸入云的山峰,俯视波澜壮阔的江河,倾听电闪雷鸣的怒吼,捕捉百花斗艳的瞬间,使自己的感知器官与自然万物的生命状态逐渐形成持久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样万物经过我们的体悟皆具有了灵魂。3.社会万象。社会万象包括家庭、学校、商店、街道、邻里、公园等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场所发生的事情。只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去感受,这里有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4.艺术王国。我们耳濡目染的文学、音乐、美术、影视等各种艺术形态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李白、杜甫的诗歌,高尔基、托尔斯泰的小说,朱自清、史铁生的散文等,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领略和品味作者在艺术作品中所渗透的感情、所表达的思想,一旦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相似的遭遇,我们就会与这些艺术家产生深深的共鸣,那一刻,才猛然醒悟,原来他们是在为我们代言啊。

提高感悟能力的方法:1.养成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我们每天都在与各色物与人打交道,但不一定每天都会经历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事件中去寻觅真善美,去挖掘平凡中的智慧和伟大。初中生要学会观察身边事物,养成观察习惯,提醒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观察变化、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1)学会有顺序地观察。世间万物,虽然姿态万千,但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存在着。因此,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也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从大到小、从远到近等的空间顺序,我们也可以按照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等的时间顺序。(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观察。特征是此事物与彼事物有明显差别的标志,比如我们在观察一个人外貌的时候,不能按照这个人五官的顺序平均地去观察,而是要抓住这个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去观察,如果这个人的眼睛很特别,有明显与众不同的地方,那么在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就要多观察他的眼睛,多用笔墨描写他的眼睛,其他方面可以略写,甚至可以不写。(3)学会用多种感官来观察。通常人们说到观察时,就是用眼睛去看,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观察”的概念,看只是观的意思,其实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上眼睛,还要用上耳朵、鼻子、手指、嘴巴去观察,更要用心去观察。(4)学会用对比法来观察。对比法是我们认识事物时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写《我的故乡》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前后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观察家乡的现在,回忆家乡的过去,观察相对于过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

的变化,原因是什么,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感受。

四、多思。“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在这句话中,爱因斯坦用重复的方式强调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语文是一个多元立体的世界,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养成多思的习惯,如果没有一颗多思的头脑,只盯住自己“目所能及”的东西,那注定是学不好语文的。

有效的思考方法:1.多思考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人文性较强的语文学科更是如此。语文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因此学习中应特别注重语文与生活的鱼水关系。认识一个字,想一想它和生活中的哪些具体事物相联系,然后结合理解去识记,这样就不容易忘记。读一篇文章,回想一下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类似的事件或现象,然后通过回忆或者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解读文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以期从中受到启迪。看电视时,留心剧中情节的安排和台词的编写,多琢磨一下导演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怎样巧妙地表达主题的,看完一部电视剧,想一想自己在写作时能从这部电视剧中借鉴些什么。打电话时,想一想怎样说话才得体,才能把要沟通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才能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给别人写留言时,想想留言条的格式,怎样写才能将事情交代明白。节假日给亲朋好友发祝福问候短信时,斟酌斟酌怎样写才能别具一格,在目不暇接的短信潮中让人眼前一亮。经历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打算讲给别人听时,多想想怎样讲述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2.读书后多思考。我们要善于在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是如何组织的?……碰到不太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做出标记,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解决疑问。如果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还无法解决,就要提出来跟他人交流、探讨或向别人请教。只有将阅读的材料吃透,才能更好地使别人的文章变成自己写作、交谈的材料。“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熟读精思后,新知识才可能融合进已有的知识结构,达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好书就像酿酒的粮食,要在大脑中经过层层发酵,才能酿出醇香的美酒,才能被自己所运用。

第三、学会阅读一篇文章。

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课题评价组在编写的《中考命题指导·语文》一书中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理解在初中语文各种考试中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那么针对阅读理解如何才能做出正确而又完整的答案呢?熟记阅读理解五步骤,助你阅读拿高分。

一、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文章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整体感知重点对文本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本情感的体验与感受,对文章思路结构的理解。

二、把握主旨。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它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反映了作者对一件事的立场、看法、主张。文章的主旨一般都不直接在文章里写出来,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自己领会和归纳。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以下几种方法:1.分析文章的题。2.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4.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5.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6.认真观察、分析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或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审题有方。审题,就是要仔细研读试题,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去揣摩和了解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准确把握试题的命题思路、方向、范围、角度、重点、条件等,为准确答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审题要仔细,是强调最多的问题,但恰恰又是一个容易造成失误的问题。“看清题目要求”并不是只要简单把题目逐字逐句读清楚就行了,而是要进行认真慎重的思考,学会从题目中提炼有效的答题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准确找到答题的切入口,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而完成试题的解答。审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审试题的限制条件。

2.审特定的角度。

3.审试题的重点。

四、筛选整合。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是阅读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近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都会考到这一考点,正确地进行信息筛选与整合是阅读者真正理解文意的关键所在。所谓“筛选”,指的是从语言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确认相关信息所在的区域和承载信息的词句,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和概括整理,整合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二步。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一般就文章本身来看,重要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②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③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④文中的概括句;⑤文中的过渡句;⑥文章的标题;⑦文后的注释等。

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1.抓住标志性词语。2.满足要点法,分层归纳法。3.原句移用法。

4.把握题干信息,在筛选区域找答案。5.抓行文思路,不遗漏要点。

五、组织答案。阅卷老师批改试卷,都是以最终落到白纸上的黑字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就需要学生在准确的理解、分析题目之后,将答案合乎要求的书写在答题卷上。

正确组织答案的方法:1.依问作答。依问作答的原则是在明确题型大类的基础上,针对命题者的具体问法,准确分析题干中的背景信息,明确答题范围。2.分点作答。分点作答的原则会让答案条理清晰,很好地体现出分值分布和答题的规范性。根据赋分分条答题,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3.规范作答。规范作答的原则是对答题语言的表述提出的要求。从答案构成的结构、术语的采用和文本引用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要求,答案组织一定要忠实于题干要求。4.答案从文中来。做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树立“咬定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此文中”的原文意识,要紧紧抓住原文不放,向原文要答案。

5.善用规律,巧妙切入。一篇文章的内容总是顺着一定思路来安排的,总有点规律可循。因此,解答阅读试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从课本中学到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去解读文字材料所包含的语言信息。

第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部分初中生非常害怕写作文,每次语文老师布置作文的时候,就感觉无从下手,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最后写成的作文自己都不忍再读。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呢?我们除了要做到前面所讲的多读、多背、善感、多思外,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努力。

一、审题。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步。在考试时,审题定位准确,是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保障,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审题的方法:1.抓题眼。2.审清题目的限制。3.领会题目的隐含意义。4.围绕题意,找准写作的空间。

二、立意。立意新颖深刻,是中考作文闯入高分或满分区的关键。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立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立题。如何立好意呢?1.立意要有科学正确的价值取向。2.立意要鲜明。3.立意要突出中心。立意的方法:1.多角度思维。2.反弹琵琶。3.避实就虚。4.大题小作。5.小题大做。

三、选材。审题、立意之后,就要确定“选材”问题,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即文章的内容。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才能选好材料呢?我们要明确选材的原则:1.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2.选材要典型有意义。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3.选材要新颖而生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4.在选材时,我们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亏他想得出来”的事件,是写出来一定能打动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

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凡是考场上的满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选材的成功。所以说,选好了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5.选材要有时代气息。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时代精神。选材的方法:1.运用“十字图标法’来扫描生活选取写作素材。2.运用“条块梳理”的方法来积累生活,选取素材。3.模仿借鉴,适当替换,言他人之事,表自己心声。

四、表达。文章反映事物、表情达意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作文语言表达是否得当,是一篇文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作文语言表达提升的方法: 1.精心锤炼词语,力求准确传神。 2.善用修辞显生动。3.精用描写更贴切。4.巧用诗词添文采。5.诙谐幽默生妙趣。

五、修改。作文“修改”历来为“大家”所重视,鲁迅先生曾告诫我们“写完之后,至少改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老舍先生曾说过“写完了,狠心地改,不厌其烦地改,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这些都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尚且如此,更何况初中生呢?

作文修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认真修改提纲。2.要查文章体裁是否合乎要求。

3.查作文题目。

4.查文章的主题。

5.查看主题与材料是否一致。

6.要查材料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

7.要注意调整结构。

8.要注意详略得当。

9.要注意推敲语气。

作文修改的具体方法:1.阅读法。对于作文中语言不流畅、衔接不紧凑、情感不相称等表达方面的毛病,光看是不容易察觉的,只有运用“读读改改,边读边改”的方法才能很快发现,才能动手把作文改好。2.比较法。写出几种开头放在一起比较,选取人题快、扣题紧、最引人入胜的一种,结尾及文章的主题亦同。3.放置法。文章写完后,先放几天,过几天再看就会发现许多不恰当的地方。4.类比法。作文写完后,可以阅读与自己作文类型相近的范文,看人家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通过类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及时进行修改。

六、模仿。任何学习开始时都离不开“依葫芦画瓢”。在写作实践中,许多诗人、作家的诗文中都有模仿借鉴的痕迹,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也是模仿借鉴别人的结果。初中生作文模仿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仿思路:即模仿别人思考问题的条理和线索。2.仿内容:即模仿别人的文章是如何选择材料和意义的。3.仿结构:即模仿别人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4.仿语言:即模仿别人的组词、造句、表情达意,用以训练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5.仿技法:即模仿别人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用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要想真正地把初中语文学好、学精,就需要你们仔细领悟前面所讲的方法,把这些方法“吃”透,并把它们践行到语文学习中去。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我县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根据市教科院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教学原则(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功能,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二)实践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实现,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首先要做到教师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1 / 18

教师讲得少、代办的少,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自学时间。 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就成为需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学生能做的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 (三)开放性原则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教学应顺应学生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增加主题阅读等形式的课外阅读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互动性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师生的对话。 对话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直接体现。 语文教学的对话由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多个对话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

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以导致学生也觉得学习语文越来越困难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走出应试教育的樊笼?加强素质教育,突出语文素质在农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摆广大农村语文教师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就要迅速提高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深入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 常言道:“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个水池。”所以每位教师都要认真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时候就要 在对新课标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意图和精神。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深入领会。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很难想象他是如何能把语文新课上好。但是新课标也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计划性、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图索骥,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二、语文来自以现实生活 新课程标准不仅仅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

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是“取之精华,弃之糟粕。”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科的教学一样,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语文教材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依据,也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由于农村中学教师长期从事单一的语文教学,所以容易使语文教学模式化。一篇课文通常是对词、句的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反映了教师的定势思维,为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然而,教师对教材的静态分析,容易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能用一种不同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独到而不同一般的有效解决方法,它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农村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面临的是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地学习、提高的客观

初中语文说教法学法案例

初中语文说教法和学法案例 案例1: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沁园春雪》 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一、诵读法: "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二、提问法: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形象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三、练习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

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 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 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 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 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 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 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案例2: 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 教法 为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朗读法: 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赞叹之情。非诵读不能体会其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情感之美和音乐美。 二、联想想象法: 亿万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记录,科学家据此复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绘出想象中的远古世界,并以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思维描画一翻,这对于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三、讨论点拨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的探究诗歌的内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学法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一、语文的重要性 (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有这样一句俗语:“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确,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母语都没有学好,谈得上拥有爱国之心的炎黄子孙吗?从实际需要出发,语文也是将来生活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语文是基石。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同学们学好其他学科,有如万丈高楼的地基作用。同学们试想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理解数学物理化学的题意吧?题意都理解不到,能谈得上正确解答得高分吗?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 (三)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哪怕在月球上生活,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农、政、军、工。 (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说:“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饱读诗书之后,在说话时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字字珠玑,这既是一种享受又显示出自己很高的文学素养,当然会令人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提高人格修养。 (五)因为中考要考语文,且分值达120分。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高倡“素质教育”,然而,既然中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否喜欢它,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因此要求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二、初中语文的学法 1、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①、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音、词义障碍。 ②、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③、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尽可能在原文中勾画出答案。不能回答的做好标记,老师讲到此时要加倍留意。 3、专心听课——①、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②、分析教师语言,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③、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④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 4、独立作业——先复习再作业,规范书写,注意格式。坚持做好作业后再对答案,反对抄答案。 5、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当天在校所学的知识,回到家后一定及时复习(记忆规律)。识记范围:字音、词义、课文、作家作品、美好句段、语文术语等。 6、拓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丰富语文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扩展眼界的重要方式。多读(记)《语文课内外》,各种初中生满分作文等。 三、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15807495.html,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王迎春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新课改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包括了文学类文体和实用类文体,小说作为 文学体裁的一种,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语文新课标特别注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小说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问题;策略 一、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综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教学 小说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中,以包容舒展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虚构性文学体裁”①。有关小说教学方面的研究,集中在这几点:第一,批判低效的小说教学,努力建立高效的小说课堂。如吴含荃《泛语文反文学主题解读面面俱到》。第二,走出小说教学的固有模式,实现小说的真正价值。例如倪文锦的《重塑小说观建构新图式》。第三,素质教育与小说教学之间的关系。如李志勇《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小说教学》,集中论述了小说教学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优秀的小说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使者。”④它具有文化蕴涵和丰富的艺术思想。因此,小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 (二)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分布情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增加了小说的篇目,共选入小说 28 篇,而且是随着年级的提高,小说篇目是逐年增多。在名著导读中,教材的编者向学生推荐了 11 部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并作相应的阅读指导。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是初中阶段文学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 人教版中的小说篇目的分布情况 二关于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空洞乏味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学的重点之一,它不仅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誉为“百科之母”。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生。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受用一生。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本文仅就语文课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和阅读与作文这三方面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强调一下态度和兴趣的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问题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首要问题是端正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所在,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与生命,成长与发展联系起来。有很多同学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这门学科枯燥乏味,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且非常零碎,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培养对语文兴趣的最佳途径是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第一、学会预习 言归正传,说说预习的事儿,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当然也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而语文的预习重点应放在读课文上,我们只有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意和作者的表达中心以及编者的编排目的,说白了就是弄懂他或她的这些文字,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人干了什么事,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什么人介绍了什么东西,通过这些人与事、事与话、

还有介绍的东西要告诉我们的理,增加我们的见识。预习时根据自的理解和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记录遗留问题。之后有目的听讲、学习。预习文章应该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 ⑴、粗读,整体感知。粗略阅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的词句,也就是自己把握不准或完全陌生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查字典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或解释。并且读完第一遍后,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从而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⑵、细读,问题研究。细读就是要逐字逐段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由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画出文章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试着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或重点叙写的部分用问题的形式反映出来,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一带而过,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重点记录下来,留到课堂上待解决。 ⑶、回读,总结反思。再完整朗读一遍课文,将预习的成果系统化,就文章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这里提供这样几种方法可供选择:①标题联想法,如胡适的《我的母亲》,由标题联想到为什么要写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有哪些优秀品质?②重点内容联想法,如鲁迅《藤野先生》,写到“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情时,对藤野先生做了哪些描述?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③疑难问题追想法,再如《我的母亲》,熟读课文,在对文章有所把握的情况下,就会发现文章前三段基本上没有提到我的母亲,那就要深入

语文教育中的语感教学文献综述

语文教育中的语感培养文献综述 一、前言 “语感”是近来语文界的热门话题。重视语感培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加以继承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新教材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语文的习惯。”这表明了语文界对语感培养教育的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学界兴起语感研究的热潮,到现在语感及语感培养的研究取得丰富的成果。然而,语感和语感培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研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期待后来者的不断改善和解决。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来认识语文教育界对语感概念的理解?语感培养在语文教育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在语文教育中如何进行语感培养?本文就关于这几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正文 (一)国内语文教育界对语感概念的论述和理解。 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丏尊先生。早在1924年,他便在春晖中学校刊《春晖》第30期上发表了《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与学生》一文,文中写到:“一般作为教师的,特别是国文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①叶圣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②这个解说指出了语感是对言语对象的一种体悟,一种特殊的理解。把语感的对象从“文字”扩大到“语言文字”而且强调文艺作品鉴赏过程中语感的作用。“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同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③ 夏丏尊、叶圣陶都着重从词语的层面上去理解语感,这一见解在二、三十年代的国文教育中有着开启先河的作用。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有人提出质疑。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习国文说起》一文中以美学家的眼光说;“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可是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上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文字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④朱先生对于语感的理解更看重于语言的实际应用。 但是,夏丏尊、叶圣陶侧重语义的论述已经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直到20世纪30年代,吕淑湘提出“跟中学生讲语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法感。人们常常说的‘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边包括语义感,就是对一词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构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当然也包括语音感,有的人学话总是学不像,就是因为对语音不敏感。”⑤吕先生的这一观点将语感这一概念扩展到语言的结构形式的层面与表达的层面上。并大力倡导“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让他记住某些事实是次要的。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进步。”⑥ ①曹洪顺,语文教育家夏丏尊[J].中学语文教学,2001,(11);56 ②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③邰启扬、金盛华等.语文教育新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53 ④朱光潜.我与文学及其他[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11 ⑤吕淑湘.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法修养[J].中学语文教学,1985(10). ⑥转引自邰启扬、金盛华等.语文教育新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54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丰城市淘沙初级中学邓秋祥 内容摘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本文将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读文悟道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生活实践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即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更是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之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语文教学在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方面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不满的现象,尤其是当前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理想的异化,思想的退化;不能吃苦耐劳,不能经历风雨;不懂得感激父母感激生活,情感荒漠化;缺乏信念支撑,精神软化;沉湎于电子游戏与网络,课外生活低俗化;性格脆弱,心理贫瘠化……这一现状令人担忧。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一方面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品德育教育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刘勰《文心雕龙》中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发。?并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的笔墨中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因此,阅读时应让学生?口咏其言,心悟其文?。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这里有心游万仞、情寄大鹏,翱翔九天,处浊世而不改,清洁自守的庄子;有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郁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有发自肺腑地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患一生的杜甫;有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有在异族统治、故国陆沉的艰难时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举家食粥、困顿拮据仍倾尽心力,为天下情才兼擅的女儿们泣血放歌的曹雪芹,还有那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那空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清华中学汪建华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入手。为了省时、高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在研究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学生知识差缺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首先,大量读写,学会积累。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没有东西写”“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术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意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可见,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作文材料。教学时,我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通过大量的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快速作文的材料。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关心时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的重要事情和有关趣事,以备以后写作文时运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三篇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分别用摘抄型、提纲型和感想型这三种方法做好读书笔记,为快速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勤练笔,每周进行一次小练笔训练,加强写作方法的巩固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其次,注重横向与纵向的双向对比,让中学生在对比中产生成就感。 以前的语文教师注重作文的横向对比,忽视了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感受,受表扬的每次都是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注重纵向对比评价,重视个体的进步性,要让学生跟自己以前的成绩相比较,让中低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兴奋,作出惊人的努力。同时也证实了他们为超越自己所作出的努力。 再次,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评赞。 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通过认真发现,发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美点、智慧或其他某些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种有利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

详谈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详谈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所谓学习方法,好象很难用语言说清楚;但 仔细一想,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知识自成体系,要系统规范的掌握,必然要用一定的方法。有人说,语文学习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要多读多写就可以了;一位 状元总结经验说,语文不在技巧,在读书。我很赞同这一观点,但前提是,我们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如果同学们既能埋头读书,又能抬头看路,就会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另外,同学们还要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先对语文 感兴趣,而兴趣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如果在语文学习方面你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换言之,如果你能主动自觉的去分析一个字形、掌握一个词语,理解一个熟语、记住一句名言 警句、赏析一首诗,阅读一篇文章,欣赏一部名著,你的语文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随之你的语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下面,我把人们已经总结出来的一些语文学习方法和自 己对语文学习的一些看法连缀成文呈现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学习准备。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 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 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 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家庭藏书以及考试资源等。 二、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1、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务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 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 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 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 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 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12月初中语文教研综述

12月初中语文教研综述 做一个反思型的语文教师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董海燕 本学期我们初中语文学科大力倡导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做一个反思型的语文教师。在反思里记录课堂点点滴滴,在反思里留下孩子智慧的灵动,在反思里思考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在反思里实现再设计。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是从笔者本学期下校调研的情况来看,不少老师还没有养成书写教学反思的习惯。问起来不外乎这几个原因:没时间写;没有必要写;不知道怎么写。其实问题的实质在于不重视或者说没体会到教学反思对自身对学生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孔子“吾日三省吾身”,而成万世师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单纯只有教学经验的积累,没有反思意识,就不会再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是在原有基础上重复自己的劳动。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少一线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笔耕不辍,写出了有一定反思意义和再设计价值的教学反思。从本学期老师们写的教学反思来看,主要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思考的: 一、基于课型的教学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课型 【案例】 一、教学设计(略) 二、教学反思 感受自然是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通过对本单元几篇写景抒情范文的学习,学生们对于像融情入景、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等一些写景的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不深入更缺乏实践加以巩固。因此我设计的这节课重点放在“感受”二字上,围绕如何提高感受自然的能力,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学生自主活动的环节,让学生明确懂得并能运用这些写景的手法。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反应活跃,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一、三个自主活动环节,特别是第一环节的情景假设“假如我是——”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主动求知。二、图片选择受到很好的效果。所选的图片不是单纯的自然风光,还有动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源头,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可以这样说:农村语文教育的落后,特别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滞后最终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研究,就显尤为重要。 一、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动情晓理,严管厚爱 针对大多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兴趣不够浓,精神不够饱满,劲头不够足,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给学生讲道理,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责任感,无论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都必须聚焦在抓住学生的心理、思想、情感、态度、行为上,时时事事观察学生,抓住时机及时教育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学生,因人因事而异。如学习态度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要随时找他们谈心,从各方面关心他们。如父母在家,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并与家长探讨如何教育子女,要求家长协助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对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这些学生孤僻、自卑、不合群、缺乏上进心。老师要多多关心他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要给予关照,并发动全体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能随时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比如在他们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或搞个小小的生日宴,叫同学们想方设法为他们庆祝生日,还可以班集体的名义买个生日蛋糕,将蜡烛点起来,全体同学一起唱响生日歌,我想一定会给他许多惊喜,使他激动得流下眼泪的。 2、课内外结合,开展多彩活动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学好语文主要也依赖于课堂上的学习,要使学生学好语文,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最高,并会乐此不疲。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办墙报、手抄报、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主题班会等等,配合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春天去郊游,夏天去游泳,秋天去采风,冬天去看雪;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法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法初探 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几年来,我们采用了“献疑―探疑―析疑―质疑”的语文课堂教学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而有用,学而有进,学而有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谓献疑,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教学目的,设置出有内在联系的、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几个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提到点子上,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并力求通过这此问题把这一课的重点讲读带起来,使课文作者的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相通。 所谓探疑,就是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外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八、九个课外学习小组,共同研讨教师课前设置的几个问题以及在本课中尚未理解的问题,以便向老师质疑。 所谓析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讨论,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达到教学目的要

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质疑是本教学法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能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 一、传动揭示深记,让学生提出问题 在新知识的导人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借助揭示课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习者的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需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求知欲望和兴趣,是很重要的一环。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之后,老师提出:“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问题:(1)本文与前一单元在内容、体裁上有什么不同?(2)题目为何用“大自然的语言”,而不用“什么是物候现象”?(3)这一课重点是什么?借助揭示课题,让

初一语文最佳学习方法

初一语文最佳学习方法 案例:佛山南海盐步中学初一学生王涵,她数学英语都还不错,可就偏偏语文学习成绩不好,觉得其它任何科目都要比语文好学些!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任何一科成绩不理想对于参加考试来说都是很不利的。为此王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忙采取请家教,上补习班等措施为她进行补习!结果时间金钱都花了不少,但是学习成绩仍然没有提高。 对于她我还是像其他学生一样首先给她沟通以及分析: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很正常,是小学升入初中后语文学习衔接过渡阶段的必然。主要是没有认识到初中学语文与小学学语文的不同: 1、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升学压力小,全凭家长老师督促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小学语文知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 3、小学学语文以老师教读带读为主,中学学语文则在老师指导点拨下学生自学为主,学生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感受; 4、小学以上课听课为主,中学则要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做作业,学生自己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既然了解了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异同,那么就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搞好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过渡衔接,使中学的语文学习在小学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螺旋形提高。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语文包括“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块内容,重点是阅读和写作。 首先,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自己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奋斗目标(理想)。当然,所讲的目标是长远的、大的方面,宏观的。而更多的是阶段性的,或说近期的目标。比如:刚入校是中等,现在要进入前十名;上学期是30名,这学期达到20名或超过xxx;这周测验85分,下周争取90分;拿起今天的作业,争取全部做对等这些都是阶段性的近期目标。接着该怎么样做呢? 一、学会利用语文书 不要单纯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作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首先下一番功夫,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研读课本。 学期初,新书一到手,先要看目录看说明,甚至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各单元的具体任务。还可以摘抄或列表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难——做练习——写总结”六步读书法。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在利用课本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阅读语文书的同时,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法,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我们复习,复习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学会利用书,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尤其是初一写作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学会上课听讲 在校学习,听课是获得知识,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1、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记忆为最好,上课时看老师讲课,看黑板上的板书,挂图、投影等,看课文内容。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板书是老师精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改进作风,切实抓好老干部工作队伍自身建设。要抓好干部职工培训,加强制度 建设和作风建设,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思想,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工作人员要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老干部中去,不回避矛盾,解难题,办实事,求实效。坚持和 完善有关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践行科 学发展观,使广大离退休干部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 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 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 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 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 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 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我乡从2020年开始全面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七~九年级语文课程 设计按“新课标理念”也将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困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本身就较弱,因此新课标 所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可能为学困生学习初中语文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 困难和问题将是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 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 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每学期对自己的一次教 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 己的教学能力呢? 我实习的年级是初一,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很常见。而此时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 力不集中,是掌握不了语文知识的。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 个语文教师的必修。富有激情的声音、起伏的腔调,游走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并对照研读七八九年级教材(含教学参考书及其它系列配套读物),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 二、教学内容 教育部“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八年级上下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下册。 三、教学规划 (一)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 1.七年级 学期教学进度期末检测范围 2017年秋期(上学期)前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词诵读,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后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课外古诗 词诵读,名著导读《西游记》 七上教材 2018年春期(下学期)前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 词诵读,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后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课外古诗 词诵读,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七下教材,古 诗文涉及七上 内容 2.八年级 学期教学进度期末检测范围 2017年秋期(上学期)前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单元,课外古 诗词诵读,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后半学期:第四单元——第六单元,课外古 诗词诵读,名著导读《昆虫记》 八上教材,古 诗文涉及七年 级内容

2018年春期 (下学期) 暂无目录和教材 3.九年级 学期教学进度期末检测范围 2017年秋期(上学期)九上全册 九下第一、第四单元 进度内所学全 部内容 2018年春期 (下学期)半期之前结束新课教学中考(七至九年级全部内 容) (二)期末检测时间 2017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16-18日。 2018年春期(下学期):2018年6月26-27日,6月中旬中考。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总分:120分。 2.试卷题型、结构、赋分及难易 (1)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含古文断句题)、填充题、简答题(含古诗词鉴赏题、古文翻译题、内容理解题等)、写作题。 (2)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分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3)Ⅰ卷选择题20分,共10个小题,每题2分,考查基础知识(含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断句);Ⅱ卷非选择题100分,共11个小题,内容包括“古诗文默写、理解与赏析”2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写作50分(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4)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实施策略建议 (一)认真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落实相关要求 《课标》是语文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法律”;是语文教育的“国家意志”,具有法律性、权威性和唯一性;是教学之法、教材之法;是考试和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