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三天一大联考(二)生物详细答案

海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三天一大联考(二)生物详细答案

海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三天一大联考(二)生物详细答案
海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三天一大联考(二)生物详细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考试试题十201907150237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十) 生物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 B. 氨基酸、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含氮元素 C. 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D. 抗体、受体、酶和神经递质都具有特异性 2. 下图是细胞结构或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乙丙丁 A. 以上细胞结构或细胞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有机物 B. 甲、乙两种结构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具有丙结构的生物比丁高等 C. 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丁中不含甲、乙、丙 D. 甲、乙、丙、丁在进行相应生命活动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和水的消耗 3. 右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 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B. 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C. 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 D. 氧浓度变化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 4. 某实验小组利用从3种生物材料中提取的H2O2酶分别探究其最适pH,记录数据绘制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新鲜猪肝中提取H2O2酶时,需将鲜猪肝充分研磨,以利于H2O2 酶从细胞中释放 B. 酵母菌前期培养可在25 ℃、一定转速的摇瓶中进行,以利于 酵母菌大量繁殖 C. 图示马铃薯酶液中H2O2酶的最适pH为7.2,鲜猪肝酶液中H2O2 酶的最适pH为6.8 D. 图示pH范围内,三种材料中的H2O2酶活性比较是鲜猪肝>马铃 薯>酵母菌 5. 右图甲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

2019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IV)

2019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IV) 一、单项选择(每个2分,60分)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有的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C.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2.水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C.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D.和ATP—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3.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经人为加工制成,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能被癌细胞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识别 B.蝎子毒液中的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线粒体 C.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由蝎子细胞的核糖体合成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方便制定医疗方案 4.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人口腔上皮细胞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需先对细胞进行盐酸水解,然后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分别给涂片进行染色 B.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能看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 C.显微镜下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 D.在“探究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5.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3H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 A.前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B.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D.两者均只有局部区域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2019届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新2019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政治试题(含答案)(2017.11)

绝密☆启前用 天一大联考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政治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趙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受台风“天鸽”影响,澳门受灾严重,特区政府提出急需一批相关救灾物资。关键时刻,中央政府和内地急伸援手,紧急调运了大型垃圾袋、扫把、劳工手套、铁锹、雨鞋、四轮垃圾车等,送往珠海口岸进行交接。上述救灾物资. A.是商品,因为它属于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灾区居民生活需要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它是供灾区居民消费用的 不花钱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近年来,多地举办了以物易物的易物节活动。回答2?3题。 2.“购买后不中意巧物品、使用次数较低的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看完的书籍等,别让它们闲置在家里贬值了,一起搬出来巌大家进行一次最划算的物物交换吧。”“易物节” ①为不同商品交換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极大提高了各类闲置物品的价值量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商品的使用价值④重新赋予各类闲置物品以使用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易物节”上,不同商品能够交换成功的前提是 A_它们满足了交换者各自的需要 B.交换商品所含价值量是相等的 C-它们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交换商品具有一般等价物属性

2019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I)

2019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I)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 1.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 A.前者有细胞壁,后者无细胞壁 B.前者无核糖体,后者有核糖体 C.前者无核膜,后者有核膜 D.前者无染色体,后者有染色体 2.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染色体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B.有O2时,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C.在光学显微镜下,蓝球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叶绿体 D.细胞凋亡时,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 3.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B.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C.在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叶绿体,但具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 D.在各种生物细胞中,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 4.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 A.C、H、O B.C、H、O、N C.O、H D.H、P 5.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在任何活细胞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 C.同一种植物中萌发的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多

D.哺乳动物的血钙太低,会出现肌无力症状 6.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DNA D.若④主要是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储能物质,则④是糖原 7.关于核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没有DNA的生物一定没有细胞结构 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和RNA含量可能都不相同 C.细胞衰老时,核质比不变或减少 D.tRNA分子内也存在碱基对,其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可用于合成ATP 8.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都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B.叶绿体、ATP和RNA中都含有核糖 C.糖原、淀粉和蔗糖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 D.储存于肌肉细胞中的乳糖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能量 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腺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 B.T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和运输 C.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 D.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均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率 C.没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简单

精选2019届高三生物统测试题一

2019届高三年级统测(一)试题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有关麻风杆菌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两者蛋白质的合成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C.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DNA是裸露的 D.两者都具有生物膜系统 2. 下列是有关细胞中化合物和化学元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鲜重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B.自然界和生物界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大致相同,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C.根据化学元素在细胞中的作用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组成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得到 3. 下列有关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镁离子 B. 细胞中的许多生化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 C.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平衡的主要离子是Na+、Cl- D. 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4.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并不能被称作艺术品,因为艺术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多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生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或者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以微软机器人“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艺术世界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并重塑艺术的边界,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些问题,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完成。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无论是今天的被动输出,还是未来通过持续深度学习实现主动表达,人工智能为人类的文艺创作都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

2019届高三生物12月联考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东湖高中、宜都二中)2019届高三生物12月联考试 题 (满分:300分,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o 5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糖类耗氧少 B.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 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D.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下列关于显色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溴麝香草酚蓝能与CO2反应,使溶液出现蓝色 B.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酒精反应,使溶液颜色呈现蓝→绿→黄的变化 C. 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 龙胆紫等碱性染液能将DNA染成绿色 3、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的成熟红细胞离体培养在无氧的环境中,会影响其对离子的吸收 B. 同样大小的物质有些能通过有些不能,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 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物质离子的快慢与温度等因素相关 D. 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往往伴随ATP的水解 4、如图为 ATP 的结构和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甲图乙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生物3月适应性练习(零模)试题(含解析)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生物3月适应性练习(零模)试题(含解 析)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利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 B. 蓝藻细胞含有叶绿体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 C. 浆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抗体 D. 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体积与表面积之比)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 2.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4.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衣藻、小球藻等原生生物也有叶绿体。液泡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真菌中的酵母菌细胞、某些动物细胞、某些原生生物细胞中也有液泡。 【详解】心肌细胞的代谢能力较强,其中具有较多的线粒体与功能相适应,A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B错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因此浆细胞富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细胞壁有机械支持作用,伸缩性很小,所以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形态由细胞壁决定,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维持一定的形态,D正确。故选B。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全国版地理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全国卷 天一大联考 2017—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 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8月,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降临美国。此次日全食始于北京时间8月22日 0时49分,全食带西起东北太平洋,至大西洋中部结束c据此完成1?2题。 1.美国最先看到it次日全食的地点地方时大约为 A. 8月21日6时49分 B.8月21日8时49分 C.8月厶时0时49分 D.8月22日11时49分 2.发生日全食时,能观测到的太阳大气层或太阳活动是 A.光球层 B.黑子 C.日珥 D.太阳风 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温度与其周边非城区的温度差值,表1为2005—2014年北京市1—12月的平均热岛强度分布表。读表1完成3?4题。 3.北京市的热岛强度 A.受植被的季节变化影响最大 B.白天热岛效应正午最强 C.受工业生产季节差异影响较大 D.夜间热岛强度比较稳定 A.受植被的季节变化影响最大 C.受工业生产季节差异影响较大 4.为缓解北京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应该 A.大力引种松柏等常绿植被 B.严格控制城市中心用地规模 C.冬季郊区实行非集中供暖 D.疏解北京市区的非首都功能

图1为某区域某日20时等应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时刻 A.上海吹西北风 B.北京艳阳高照 C.乙地出现降水 D.甲地有台风过境 6.若当年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势力较弱,则 A.华北地区夏季用水紧张 B.长江流域伏旱时间较长 C.我国夏季风势力增强 D.松花江流域防洪压力大 图2中a、c为海洋上两条等温线,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据此完成7?8题。 7.若图示现象出现在太平洋,则甲、乙 ①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②可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 ③可能位亍南半球中高纬度 ④可能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若a<c,则经过大洋东部的洋流对地理坏境的影响是 A.加剧沿岸沙漠化 B.使美国沿海受到严重污染 C.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促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图3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2015-2016天一大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十所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 英语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2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hospital. B. At an office. C. On a playground. 2. How much was the woman?s new phone? A. $200. B. $260. C. $460. 3.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next? A. Have a cup of coffee. B. Wait for somebody else. C. Move on to the next item. 4.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 Alice often surprises everyone. B. Alice often gets the best grade. C. Alice doesn?t study very hard. 5. 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weekend? A. He attended a meeting. B. He stayed at home. C. He watched a football match.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most sports? A. Bored. B. Frightened. C. Excited. 7.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doing finally? A. Skiing. B. Skating. C. Jogging.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 生物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年级12月份联考试卷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图示两种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离不开这两种细胞器的参与 B.所有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甲、乙两种细胞器 C.甲、乙两种细胞器都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关于ATP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腺嘌呤,P表示磷酸 B.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C.1molATP水解,释放出30.54J的能量自两个高能磷酸键 D.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的结构与核苷酸很相似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供能或降低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DNA连接酶可将DNA分子中的碱基连接起 4.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三条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过程②③④的酶均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B.过程①②③④中均有ATP生成 C.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酵母细胞中 D.过程③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内膜上 5.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错误的是 A. 可用梨、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 原性糖的实验材料 B. 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 C.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先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D.提取含DNA的滤液可用香蕉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研磨 6.图甲、乙、丙、丁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体内相关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丙丁

2019届高三生物全真模拟试题(一)人教新目标 版

2019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试题(一) 理科综合生物 1、下列关于细胞内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种单糖可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组分与RNA的组分 B、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可参与神经活动的调节 C、膜上的受体蛋白质可参与物质的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D、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一定是含有氮元素的大分子 2.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现象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3.SP8噬菌体侵染枯草杆菌后,将产生的mRNA与分开的SP8—DNA的每条单链混合并进行核酸分子的杂交实验,检测发现mRNA只和其中一条富含嘌呤碱的重链形成杂交分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为检测核酸的杂交结果,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 B.转录及上述核酸分子的杂交过程遵循相同的碱基配对原则 C.上述mRNA是以DNA中富含嘌呤碱的重链为模板转录而来 D.上述mRNA是在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的 4. 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中的C0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 B. 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C. 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 D. 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 5.某兴趣小组将某生长状态相同的植物进行不同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五)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天一大联考 2018—2019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 文科综合--地理 1.推测到新西兰淘金的华工从广东出发的时间大约是 A. 12月份前后 B.3月或9月份 C. 7月份前后 D.任意月份 2.华工的到来对克鲁萨河流域等地的影响是 A.增加当地人就业压力 B.降低环境承载力 C.加剧当地人口老龄化 D.导致性别比失衡 3.淘金华工转向达尼丁、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等地,主要从事的产业最可能是 A.邮政等服务业 B.果蔬种植、洗衣、杂货等行业 C.远洋航运业 D.宗教文化产业 埃塞俄比亚(图2)皮革业非常成熟,但失业率很高,面对巨大的鞋业产品市场却不具备自身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埃塞俄比亚大力吸引中国鞋业企业投资鞋类生产厂。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出口产品在世界多国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如对美国和欧盟出口的商品享受免关税免配额的政策等。据此完成4-6题。 4.埃塞俄比亚吸引中国制鞋业投资的主要优势在于 A.本土鞋业竞争力弱 B.原料和产品的物流成本低 C.环保和生产安全要求低 D.生产成本低,国际贸易政策优惠 5.中国制鞋业转移至埃塞俄比亚,对该国带动比较明显的产业是 A.旅游业和食品加工业 B.皮革加工业和制鞋模具生产 C.建筑业和建材业 D.畜牧业和交通运输业 6.将制鞋工厂转移到非洲的中国鞋业公司总部的重点发展方向是

A.扩大自主生产规模 B.原材料和鞋面等辅助材料生产 C.产品设计、品牌及分销网络建设 D.向非洲生产工厂输送产业工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沿海城市的人口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城市釆取积极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措施。图3示意1985—2010年我国沿海城市平均人口密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2003年人口密度明显下降是由于 A.疾病导致人口锐减 B.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迁 C.行政区划调整导致城市范围扩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死亡率上升 8.预测我国沿海城市未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的变化是 A.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加快 B.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速均减慢 C.常住人口增速加快,户籍人口增速减慢 D.常住人口增速减慢,户籍人口增速加快 橡肢坝是一种新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由高强度帆布做强力骨架锚固在基础底板上,形成密封袋型,通过充/放水(气)进行蓄/泄洪。灞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浐河是灞河的一级支流,自南向北汇入灞河后又继续向北注入渭河。在西安市未央区和灞桥区的浐灞生态区内,浐河和灞河上修建了多座橡肢坝。图4示意灞河、浐河西安市区河段橡胶坝完工后的地下水位(单位:米)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河南省2019届高三5月模拟(二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9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理综 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肌细胞膜上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 内质网发生功能障碍会影响动物细胞间的相互识别 D. 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呈现砖红色反应,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仍有肽键,故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 B、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正确; C、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膜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加工,故内质网若发生功能障碍会影响动物细胞间的相互识别,C正确; D、大肠杆菌拟核中的DNA是环状的,不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D。 2.CO2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下列有关CO2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B. 适当提高胞间CO2浓度,植物的光补偿点将增大 C. 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D.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以CO2的形式循环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 化碳。 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 【详解】A、人体细胞经过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内液中CO2浓 度高于组织液,A正确; 的B、适当提高胞间CO2浓度,光合速率加快,呼吸速率不变,植物的光补偿点将减小,B错 误; C、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C正确; D、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含碳有机 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故选B。 3.如图表示某种卵胎生蜥蜴孕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幼仔的性别比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 的是 A. 该种蜥蜴的性别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 图示3种温度下,25℃时该种蜥蜴幼仔的雌雄比例最接近 C. 若有10只蜥蜴在32℃环境中出生,则可能全为雄性 D. 在自然状态下,该种蜥蜴的雌雄比例一定是大致相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附答案

2019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附答案 生物(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某个细胞连续变化的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二倍体生物是雌性动物 B.丁细胞可能是卵细胞 C.甲细胞中具有4个染色体组 D.图示涉及两种分裂方式和至少三次细胞分裂 2.下列关于细胞的信息分子以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分子可直接参与靶器官和靶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 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才能实现 C.胰岛素、性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其受体均在细胞膜上 D.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的 3.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B.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用碘液检测时,60℃处理的试管蓝色最深 C.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D.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则难以数清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 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下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 B.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5.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

2016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六)A卷 语文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天一大联考 2015--2016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表征,它构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精神之视觉图像。南朝刘宋时期的颜延之说:“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这三种图载,都是先民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进行视觉抽象的结果,是先民视觉思维和精神世界的呈现。八卦用高度抽象化的长短横线排列成为“图理”的符号,成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八卦这种“图载”,是古人仰观天象、俯察万物的结果,其精神作用可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中国方块文字是象形文字,是一种“图识”,无论是象形、形声、指事都和形有关,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按照唐代张彦远的说法,古时“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元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起源与创作,都是“天地圣人之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中国的象形文字经过书写,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即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又和绘画相联,以书入画,书画用笔同法。 中国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特定的文化内容。如在汉代,现留存下来的上万块画像石,既有远古传说,也有历史名人和现实生活,如伏羲女娲、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等,是我们了解汉代及先秦文化的图像资料。魏晋南北朝,卷轴画得到发展,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等大家,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根据文史作品即汉魏曹植的《洛神赋》和西晋张华的《女史箴》而作,反映了绘画与文学作品的密切关系。隋唐人物画达到很高的水平,无论是帝王题材还是仕女画,唐代人物画向现实生活进行了开拓。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则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唐宋人物画现实题材及形象塑造。取得杰出成就。而此时西方还处于中世纪所谓黑暗时代,流行的主要是圣像画。 中国的山水画在东晋已经产生,在南朝刘宋时期得到较快发展。隋唐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分别得到发展。而到五代和宋代,山水画进入黄金时代,元明清山水画进一步发展,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画科。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产生和发展,是老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热爱自然的精神表现。遁迹山林,对自然的无限向往和对自然的观赏与精神享受,也催发了中国文人士大夫想象性的韵律文学即山水诗的发展。中国的山水画的本质精神被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揭示出来,这部著作是至今概括绘画中表现人和自然审美关系的最佳著作。郭熙不但总结山水画创作规律,包括平远、深远、高远的“三远”视觉规律,而且揭示山水画的本质和功能在于“林泉之志”。当中国山水画已发展千年进入黄金时代之时。西方人的自然风景意识还在沉睡之中。西方人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间,才开始想到大自然的可贵,才唤醒他们的自然意识。到17世纪,荷兰的荷贝玛、雷斯达尔才创作出独立的风景画。 (摘编自陈池瑜《中国绘画之文化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文化精神的视觉图像,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承载着不同历史阶段特定的文化内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南朝的颜延之提出的三种“图载”说,代表了先民在通过视觉观察自然的过程中抽象形成的结果,包含了先民的视觉思维和精神世界。 C.八卦指的是用高度抽象化的长短横线排列成的符号,这种“图理”的卦象是古人观察天地万物的结果,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

2019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生物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析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成为白色絮状物 B.油料作物种子成熟过程中,糖类不断转化成脂肪导致脂肪含量增加 C.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核苷酸、蛋白质、磷脂和淀粉 D.干旱环境生长的仙人掌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多于自由水 2.中科院发现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机制。在H2O2和TNF-α(一种淋巴因子)等因素的诱导下,鼠肝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微量的胰凝乳蛋白酶,并将细胞质内的Bid 蛋白分解成更小的cBid,后者与线粒体、溶酶体的膜结合,诱导内容物释放,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如图所示)。 下图是相关调节机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Bid可能会引起细胞能量供应能力下降,加速细胞的凋亡 B.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增加了cBid的数量,cBid进一步引起溶酶体内容物的释放是负反馈调节 C.溶酶体中胰凝乳蛋白酶的释放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而其他内容物释放无此功能D.线粒体释放出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等物质后,仍能继续完成有氧呼吸,生成ATP 3.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4.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0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4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 C.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 D.在该光照条件下,t4温度下装置内叶片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并非都能分裂,但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 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mRNA C. 细胞分化、衰老都受基因控制,而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 细胞癌变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7.氧气和水均能通过细胞膜和脂双层膜(无蛋白),而镁离子和葡萄糖能通过细胞膜却不能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