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知识)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财务知识)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财务知识)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财务知识)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第五讲 主要经济分析方法介绍

赵德友

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实现四大调控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经济总量、速度、结构分析

1.经济发展速度

(1)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

%100?=

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

当年价生产总值

名义发展速度

名义发展速度不反映生产规模的物量发展,因此计算发展速度一律使用可比价格或不变价格。

(2)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名义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上年现价生产总值现价生产总值

上年不变价生产总值不变价生产总值=

??=?%

100%100

%100?=

实际发展速度

名义发展速度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又叫通货膨胀指数。 (3)各产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略) (4)环比发展速度

设第t 年的生产总值为y t 设第t-1年的生产总值为Y t-1,则第t 年的环

比发展速度R t 为:

%1001

?=-y

y R t t

t

(5)定基发展速度

设第k 年的生产总值为y k ,第k+t 年的生产总值为y k+t ,则第k+t 年对第k 年的定基发展速度S k+t ,k 为:

%100,?=

++y

y S

k

t k k

t k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为:

R R R S

t k k k k

t k ++++???=......21,

2.经济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等于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环比增长速度r t 为:

%1001

1

?-=

--y

y y r

t t t

t

第k+t 年对第k 年的定基增长速度s k+t ,k 为:

%100,?-

=

++y

y

y

s

k

k

t

k k

t k

环比经济增长速度r t =环比发展速度R t -100% 定基增长速度s k+t ,k =定基发展速度S k+t ,k -100% 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第k+t 年对第k 年的平均发展速度g k+t ,k 为:

t

k

t k t

t k y

y g

++=,

第k+t 年对第k 年的平均增长速度h k+t ,k 为:

%100,-=++t

k

t k t

t k y

y h

=平均发展速度-100%

4.人均生产总值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1)人均生产总值=

2

/)(本年末人口上年末人口生产总值

年平均人口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用常住人口而不是用户籍人口计算。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主要包括:①除去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②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③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

小康生活标准:按照1980年价格1980年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800美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准:按照2000年价格2000年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

(2)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100?=

上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值

当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00%

(3)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与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的关系

%100//?=

上年年平均人口

值上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本年年平均人口

当年可比价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

上年年平均人口年平均人口

值上年可比价人均生产总当年可比价生产总值÷?%100

=

%100?平均人口发展速度

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5.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1)产业部门贡献率和拉动点数

产业部门的贡献率是指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增量占GDP 增量的比重,拉动点数是产业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基期GDP 之比,表示经济增长率中有多少个百分点是该产业拉动的。若用y 代表GDP ,t 代表年度,则t 年经济增长率t g 的计算公式为: 11/)(---=t t t t y y y g

假设整个经济活动被划分成n 个产业部门,用i t y 表示t 年第i 产业部门的增加值,则上式可改写为:

1

11212111111/)(/)(/)(/)(---------++-+-=-=t n t n t t t t t t t t t t t y y y y y y y y y y y y g Λ

其中

1

1/)(---=t i t i t i t y y y g ,就是产业部门i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它是

t 年产业部门i 增加值增量与t-1年GDP 之比。将上式两端同除以t g ,则有:

)/()()/()()/()(11112121111-------++-+-=t t n t n t t t t t t t t t y g y y y g y y y g y y Λ

其中 )

/()()/()(1111------=-=t t i t i t t t i t i t i t y y y y y g y y r ,就是产业部门i 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贡献率与拉动点数有如下关系: t i t t i t i t i t g r y y y g ?=-=--11/)(

例1 2002年和2003年某不变价格GDP 见下表,计算各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 表1:

%

100)10000

1000010000(%10010000?++=?=

g

t

=1%+14%+5%=20%

一、二、三产业各拉动GDP 增长1、14和5个百分点。

%100)10000

120003200

3700100001200044005800100001200024002500(1?--+--+--=

一、二、三产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0%和25%。 (2)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

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指各需求成分的增量占GDP 使用额增量之比,各需求成分拉动点数是指各需求成分增量占GDP 使用额增量之比。

)/()(11----=t t i t i t i t d d d d r '11/)(t i t t i t i t i t g r d d d w ?=-=--

其中,i t d 为t 年第i 个需求成分(如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t d 为t 年GDP 使用额,'t g 为t 年GDP 使用额 增长率,i t r 为t 年第i 个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i t w 为t 年第i 个需求成分对经

济增长的拉动点数。

(3)各要素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

要素是指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公式是一样的,但技术不可度量,一般用索洛W 余值法计算,有兴趣的可以参阅有关书籍。

例2 根据表2计算2004年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假定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为110%,计算2004年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

解:%10059

.704809

.8815%100?=?=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当年价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

=125.1%

%100110

1

.125%100?=?=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发展速度实际发展速度

=113.7%

例3 根据表2和表4的核算结果计算2003年和2004年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解:%100?=实际发展速度

名义发展速度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2003年生产总值

%10073

.616859

.7048%100?=?=

上年当年价生产总值当年价生产总值名义发展速度

=114.3%

2003年生产总值实际发展速度=110.8%

2003年%2.103%1008.1103

.114=?=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2004年%0.110%1007

.1131

.125=?=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河南省历年生产总值表2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2002年以来为常住人口。

河南省历年生产总值指数

(以1952年为100)

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河南省历年生产总值指数

(以上年为100)

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5年第一季度河南省生产总值

例4 根据表3的核算结果计算2003年与2000年相比的定基发展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解:定基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为,%100,?=++y

y S k

t k k t k ,此处

k=2000,t=4,k+t=2004

%4.1325

.28604

.3786%1002000

20042000,2004==

?=

y

y S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00%=32.4%

例5 根据表2和表3的核算结果计算1952年按照2000年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

解:利用定基发展速度计算,设1952年按照2000年价格计算的生产

总值为x,则:

100

5

.286066.5137=

x 解得x=179.61亿元

例6 根据表3的核算结果计算1990至2000共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解:第1990+10年对第199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h 2000,1990为:

%1002

.9635

.1860%10010

10

1990

2000

1990,2000-=-=y

y h =11.5% 例7 根据表2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的人均生产总值。 解:2004年年平均人口=(9335+9282)/2=9308.5万人

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平均人口=8815.09亿元/9308.5万人=9469.9元/人

例8 根据表2和表4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解:2004年生产总值发展速度为113.7%

2003年平均人口=(9324+9335)/2=9329.5万人 2004年平均人口=(9335+9282)/2=9308.5万人 2004年平均人口发展速度=9308.5/9329.5=99.77 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100?平均人口发展速度

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113.96%

例9 根据表5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第一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拉动点数和贡献率。

解:不变价格GDP 增量=1732.88-1521.19=210.98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量=209.24-198.01=11.23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量=900.31-758.76=141.55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量=623.33-565.13=58.20亿元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增量=158.99-142.98=16.01亿元

%3.5%10098

.21023

.11=?=

第一产业贡献率

%1.67%10098.21055

.141=?=

第二产业贡献率 %6.27%10098.21020

.58=?=第三产业贡献率

%6.7%10098.21001

.16=?=批发零售业贡献率

%7.0%10090.152123

.11=?=第一产业拉动点数

%3.9%10090.152155

.141=?=第二产业拉动点数

%8.3%10090

.152120

.58=?=第三产业拉动点数

%1.1%10090.152101

.16=?=数批发零售贸易业拉动点

也可以用拉动点数和贡献率的关系计算

增长速度该产业贡献率某产业拉动点数GDP ?= %7.0%9.13053.0=?=第一产业拉动点数 %3.9%9.13671.0=?=第二产业拉动点数 %8.3%9.13276.0=?=第三产业拉动点数 %1.1%9.13076.0=?=数批发零售贸易业拉动点

例10 根据表5和表6的核算结果补齐2004年以1952年为100的

生产总值指数。

解:生产总值指数=3786.4×1.137=4305.1

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数=693.4×1.128=782.2 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21280.9×1.162=24828.4 工业增加值指数=30509.1×1.17=35695.6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12892.0×1.106=14258.5 人均生产总值指数=1715.7×1.14=1955.9

例11 根据表2、表3和上例计算的以1952年为100的生产总

值指数,计算“十五”前四年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解:按照2000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

生产总值(5137.66)=第一产业(1161.58)+第二产业(2413.78)+第三产业(1562.3)

按照2000不变价格计算2004年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

5

.28601

.430566.51372000200466.5137?=?

=年定基指数年定基指数生产总值=7732.26

1.6452

.78258.11612000200458.1161?=?

=年定基指数年定基指数第一产业增加值=1408.44

3

.148434

.2484878.24132000200478.2413?=?

=年定基指数年定基指数第二产业增加值=4040.7

8

7

.96595

.1425830.15622000200430.1562?=?

=年定基指数年定基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2306.08

第一产业贡献率=

%5.9%1006.259486

.246%10066.513726.773258.116144.1408=?=?--

第二产业贡献率=%7.62%1006.25940

.1627%10066.513726.773278.241378.4040=?=?--

第三产业贡献率=%7.28%1006

.259478

.743%10066.513726.773230.156208.2306=?=?--

由于使用了定基指数,有一定误差,一般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多样,本处不再介绍。

例12 经济预测的一般方法。假定2005年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000亿元和2000亿元、5000亿元和3000亿元,过去某一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5%、16%和10%,预测

“十一五”时期GDP 总量和增长速度。 解:先预测平均增长速度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

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长速度的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平均发展速度?+

?+

?=GDP GDP GDP

一般用不变价格增加值的结构推算增长速度,末期GDP 总量一般表示为上一个末期价格计算的GDP 绝对量。

平均增长速度=2.0×5%+0.5×16+0.3×10%=12% “十一五”时期GDP 总量=4.1762310000)121(5

=?+亿元

例13 假定2005年生产总值为10000亿元, “十一五”时期GDP 平均增长速度为12%,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为3%,计算2010年GDP 现价绝对量。

解:GDP 现价绝对量=4.2043010000)03.1()121(5

5

=??+亿元

例14 假定2005年生产总值和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000亿元和2000亿元、5000亿元和3000亿元,预测 “十一五”时期GDP 平均发展速度为12%,为保证实现该速度,第一、二、三产业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发展速度。

解:根据“十五”前四年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之比预测, 第一产业发展速度=%9.1041

.6452

.7824

4

2000

20042000,2004===y y

h 第二产业发展速度=%7.1133

.148434

.248284

4

2000

20042000,2004===y

y h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2.1107

.96595

.142584

4

2000

20042000,2004===y

y h 设“十一五”时期一、二、三产业的平均发展速度分别为104.9x%,113.7x%和110.2x 则

12.1)102.1()137.1)049.15

5

5

5

100003000(5000(2000?=?+?+?X x x

(2543.43+9501.06+4875.61)×x 5=17623.42

1

.1692042

.176235

=

x

0082.11.1692042.17623==

x 第一产业发展速度=104.9x=105.8% 第二产业发展速度=113.7x=114.6%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110.2x=111.1%

二、经济结构分析

1.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指各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产业结构一般用当年价格的生产总值及其结构推算。

%100?=

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100?=

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100?=

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

例15 根据表2的核算结果计算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

%7.18%10009.881548

.1647=?=

的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 %2.51%10009.881535

.4515=?=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1.30%10009.881526

.2652=?=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三次产业结构为18.7:51.2:30.1。

例16 2004年A 省和B 省的GDP 总量均为10000亿元,其中A 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000亿元、5000亿元和2000亿元,B 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00亿元、6000亿元和2500亿元,2005年两省一、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同为5%、16%和10%,计算AB 省2005年GDP 增长率。

解:A 省2005年经济总量为

GDP A =3000×1.05+5000×1.16+2000×1.10=11150亿元。增长速度为11.5%

B 省2005年经济总量为

GDP B =1500×1.05+6000×1.16+2500×1.10=11285亿元。增长速度为12.85%

在分析GDP 生产结构时,重点要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及各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判断这些变化是否符合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是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 就三次产业结构而言,当一个经济体处于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是,一产比重逐步下降,二产(尤其是工业)和三产比重逐步上升。在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比重上升;在工业内部,传统制造业比重下降,新兴制造业比重(如通信设备、计算

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上升;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的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饮食业等)比重下降,新兴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等)比重上升。 钱纳里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判断。

霍夫曼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化中的工业化过程,提出了用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简称霍夫曼系数)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类型。他把工业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消费资料的工业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生产资料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系数为4-6 ;第二阶段是生产资料工业的生产发展较快,但其规模与消费资料工业相比还小得多,此时霍夫曼系数为1.5-3.5;第三阶段是消费资料工业与生产资料工业的规模相当,此时霍夫曼系数为0.5-1.5;第四阶段是生产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此时霍夫曼系数为1以下。

由于我国缺乏完全符合公式要求的统计数据,一般用轻工业代表消费资料工业,用重工业代表生产资料工业。

重工业增加值

轻工业增加值

霍夫曼系数

例17 2004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332.68亿元,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68.60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664.08亿元,计算霍夫曼系数。 解:霍夫曼系数=668.60/1664.08=0.40

2.产品结构

农业产品内部结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种植业内部粮食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工业产品内部结构:原材料、能源、电力等;轻重工业比重;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比重等。

2.需求结构分析

在分析GDP需求结构时,重点考察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使用额的比重)、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使用额的比重)和净出口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使用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例如,1979-2001年,我国最终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率平均分别为60.1%、37.9%和2.0%。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79%。由此可见,我国的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18-19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的消费率仍有很大提高的余地。

另外,在分析需求结构时,还需要关注存货变动率(存货变动占GDP使用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存货既是一个生产指标,也是一个效益指标。从存货的形成过程看,它是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是GDP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市场角度看,存货又是一个效益指标,一般情况下,产销率越低,存货增加越多,表明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份额越少,社会生产效益也就越低。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存货率居高不下,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存货率逐年下降,甚至个别年份还出现负数。1979-2001年存货变动率平均为3.6%,其中,1990-2001年为3.1%,但与发达国家存货率不到1%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3.所有制结构分析

GDP 按经济类型可划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其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合称为公有制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其他经济又称非公有制经济,是指除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外的所有经济,包括个体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由于所有制结构变化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敏感问题,因此,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分析GDP 分所有制结构时,要分析所有制结构变化的特点、成因、问题和趋势。

4.地区经济结构分析

全国是中东西三大地带GDP 占全国的比重。

河南是四大经济区占全省GDP 的比重。四大经济区划分如下:一是中原城市群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九个城市。二是豫北经济区,包括安阳、鹤壁和濮阳三个市。三是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包括三门峡和南阳两个市。三是黄淮经济区(也称豫东南经济带),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四个市。

在进行地区比较时,常常需要对各地区人均GDP 水平的差距进行分析和判断。下面介绍几种计算地区人均GDP 差距的公式:

(1)平方变异系数

2

12)1(1)(-=∑=-n i i y

y n CV ,n

y

y n

i i

∑=-

=

1

其中,i y 为地区i 的人均GDP ,-

y 为所有地区人均GDP 的平均值,n

为地区个数。平方变异系数越大,表明地区间人均GDP 差距越大,反之亦然。另外,还可以利用各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i w )作为权重对平方变异系数进行加权,从而得到如下平方加权变异系数:

i n i i w w y y n CV 2

12

)1(1)(-=∑=-,i n i i y w y ∑=-=1

(2)基尼(Gini )系数

n n ix n G n i i 121+-=∑=,∑==n

i i

i i y y x 1/

其中,i x 为地区i 的人均GDP 占所有地区的人均GDP 之和的比重。同理,基尼系数越大,表明地区间人均GDP 差距越大,反之亦然。

(3)Theil 熵

)log(1

i n

i i nx x T ∑==,∑==n

i i i i y y x 1

/

Theil 熵越大,表明地区间人均GDP 差距越大,反之亦然。

三、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增长速度情况、完成计划情况。结构:各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2.工业经济效益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润总额及增长率;亏损企业亏损额额。

本处介绍一下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真实面目,从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由于会计系统只是有选择地反映经济活动,而且它对一项经济活动确认会有一段时间滞后,再加上会计准则自身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选择会计方法自由,使得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不恰当地方。虽然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但审计师并不能绝对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恰当性,他们工作只是为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一个合理基础,所以即使是经过审计,并获得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表,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不恰当性。这使得财务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分析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分析: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为进一步分析指明方向。这种比较可以是将实际与计划相比,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 2.趋势分析: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用于进行趋势分析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 3.因素分析:是为了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影响程度,一般要借助于差异分析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比率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重合。在实际工作当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最主要好处就是可以消除规模影响,用来比较不同企业收益与风险,从而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理智决策。它可以评价某项投

资在各年之间收益变化,也可以在某一时点比较某一行业不同企业。由于不同决策者信息需求不同,所以使用分析技术也不同。 1.财务比率分类 一般来说,用三个方面比率来衡量风险和收益关系: 1) 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能力; 2) 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利用资金效率; 3) 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能力。 上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例如,盈利能力会影响短期和长期流动性,而资产运营效率又会影响盈利能力。因此,财务分析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比率。 2. 主要财务比率计算与理解: 下面,我们仍以ABC公司财务报表(年末数据)为例,分别说明上述三个方面财务比率计算和使用。 1) 反映偿债能力财务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企业资信,增加今后筹集资金成本与难度,还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一般来说,企业应该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而不应靠变卖长期资产,所以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数量关系来衡量短期偿债能力。以ABC公司为例: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1.53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 流动负债=1.53 现金比率= (现金+有价证券)/ 流动负债=0.242 流动资产既可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也可以用于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要资金。所以,流动比率高一般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如果过高,则会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究竟多少合适没有定律,因为不同行业企业具有不同经营特点,这使得其流动性也各不相同;另外,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 单个生产者 单个市场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理性人/经济人: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 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的来源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消费者的需求 价格的决定 攻打伊拉克——石油价格土地供应——房地产价格大豆减产——豆油价格饲料价格——猪肉价格 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价格也以一定的方法促进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使用。 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 你甚至于可以使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经济学家;它必须学习的全部就是“供给” 与“需求”这两个单词。 —萨缪尔森《经济学》 第二节需求函数 一、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 1、需求(demand)

(1)含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购买欲望+购买能力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 注意:需求量与需求是不同的概念 (2)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反向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正向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正向) 消费者的偏好:正向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正向 2、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因变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Qd=f(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Qd=10-2P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绘制一条曲线,就得到了商品的需求曲线。 第三节供给函数 一、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 1、供给(supply): (1)含义: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出售愿望+出售能力=有效供给 (2)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 生产成本: 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2、供给函数(demand function)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因变量)和该商品价格(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Qs=f(P) 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一条曲线,就得到了商品的供给曲线。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一、什么是均衡? 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本讲重点】 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 市场与企业(一) ? 管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 (1) 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 --是指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组合和行为选择。 企业的行为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约束,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在考虑这些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使其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均衡分析方法的主要应用方向: 制定价格。企业在制定价格的时候,并不是定得越高越好。 公式:销售收入=价格×销售量 ◆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销售收入,价格太高,必然会降低销售量,销售收入不一定就高;同样,为了达成更多的销售量,企业必然要以较低的价位来刺激购买力,如果价位过低,也不能达到较高的销售总额。所

以,企业在定价的时候,总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矛盾:提高价格可能会减少销售量,扩大销售量就必然要降低价格。如何既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能使企业获利这就涉及到"均衡"问题。肯定有一个价格水平,能够使销售总收入达到最大。在这个价格之上或之下,都会使企业的收益减少。管理经济学就为企业提供了均衡分析的方法,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价格。 ◆产量(规模)决策。企业规模的大小会影响其生产、销售及各种成本,进而影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小规模生产的企业,可能致力于产品的质量,以较高的价格获得盈利。而大规模的企业则以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价格取胜。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规模,就要用到均衡分析的方法。 ◆要素组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投入各种要素。其中有些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由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不一样,组合起来的要素的成本是有差异的。选择哪一个方案,也需要利用均衡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方向制定价格确定产量确定要素组合 【自检】 你如何制定价格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际分析方法 在经济学上,边际是指每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出的变化。边际分析方法在管理经济学中有较多的应用。它主要分析企业在一定产量水平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对总利润产生的影响。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说明。

对影响股价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对影响股价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价格代表着证券的真实价值。换言之,对股票市场而言,股票的市场价格能否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权益价值是股票市场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由于真实的权益价值通过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而代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从不同侧面真实再现了公司的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和发展能力等状况,因而,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中,这些指标与其股票价格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那么,在风险相同即宏观因素对个股股价的影响相同以及在行业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就成为影响股价的核心。而财务指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仍随行情的波动而有所起伏。每当行情上涨时,股价与财务指标的关联性增强,流通盘因素的作用减弱;而当行情下跌时,情况正相反。 一、主要的几个财务指标对股价的影响: 1、每股收益 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中规定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每股收益=净利润/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基本和核心的指标,是投资者进行分析的一种简单而信息含量极高的比率工具,该指标决定了股东的收益水平,每股收益越高,股东的投资效益越好,每一股份所得的利润也越高。据此可作为确定企业股票价格的主要参考指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该种股票的市价上升空间则越大。因此每股收益具有引导投资、市场评价功能。 2、每股净资产值 公司净资产代表公司本身拥有的财产,也是股东们在公司中的权益。因此,又叫作股东权益。每股净资产值反映了每股股票代表的公司净资产价值,是支撑股票市场价格的重要基础。每股净资产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财富越

微观经济学深刻复习知识点归纳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变动通过整条曲线的移动来表示出来。 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通过点在曲线上的移动来表示的。 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变量: ○1可支配收入 ○2消费者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决定供给的非价格变量—生产成本:○1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工资w ○2资本的价格——利息r ○3原材料的价格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弹性:度量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相应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它告诉我们,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p=(%△Q )/(%△P),通常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个负数。 需求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如咖啡、汽油等) 对于一些耐用品而言——短期弹性要大于长期弹性(如汽车、电器等)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是指价格变化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由于价格和供给量是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为正值。 供给曲线越陡越缺乏弹性 ?对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而言: ?长期的供给价格弹性要大于短期的。

西方经济学概论

西方经济学概论 一、知识结构图解 二、重点剖析 ★1、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1)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 (2)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包含的基本内容 西方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3、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做一个大体了解) 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末)、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是萨伊、马尔萨斯)和庸俗经济学后(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19世纪末以来的经济理论,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以马歇尔、瓦尔拉斯为代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是希克斯、汉森、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以卢卡斯、撒金特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等)、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简介

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程度不断向纵深发展, 统计学与经济管理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通过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经济发展规律,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且其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也越来越广。基于此, 文章首先对强化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 详细阐述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方面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最后, 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提出政策建议。 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 通过计量方法找出数据中隐藏的有价值的规律, 并将其运用于其他领域的一门学科。随着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技术以及统计分析方法逐渐成熟, 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 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以及经济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双重压力, 将统计学深度的融合运用于经济管理领域成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决策的有效举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程度不断向纵深发展, 统计学与经济管理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通过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经济发展规律,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且其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也越来越广。由此可见, 加强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分析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 本文首先对强化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 详细阐述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方面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最后, 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提出政策建议。 一、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运用的意义 由于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内容的变化, 推进统计学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运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宏观经济方面 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 加强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中的运用对发展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通过构架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将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行业数据进行收集, 然后利用SPSS、Stata等数据分析软件对关的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对发现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发现行业中潜在的发

股票基本面价值投资分析要点和常用财务指标概要

股票基本面价值投资分析要点和常用财务指标计算公式 最近再次拜读股神巴菲特和林园先生的投资理念,感触颇深,现将其精华内容扼要整理,与朋友们分享,对照一下我们自己心目中的价值投资概念,看看有什么不同。 一、选股的角度和财务指标 1、市盈率能够显示成长性,目标股的市盈率的倍数至少应等于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的百分比数,而市盈率的倍数应低于20 倍。 2、算清未来三年的帐,未来三年上市公司复合增长率最低应大于18%,越大越好。 3、毛利率应至少大于20%,而且最近三年应呈现稳定趋升的态势,不能下降。 4、公司年利润总数绝对值越大越好,说明公司实力强。 5、公司的现金流越多越好,资金充沛的上市公司才不会发生财务危机,红利红股才可以分得更多。 6、应侧重选择历年分红比集资多的股票,这样投资人才能获得实惠嘛。价值投资的精髓就是把自己从股民的角度换到股东的角度,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思考什么样的公司值得我们投资。 7、对于每股净资产,不必太关心。有些不能创造盈利的净资产,是会增加负担和贬值的。 8、净资产收益率至少应大于10%。 9、应收账款应注意回避,应收账款太多说明公司产品市场销路不看好或者竞争压力大。 10、预收款越多越好,说明公司产品畅销,主导市场能力强

、对公司的选择方向 1、尽量选择垄断企业,避免竞争力差企业。 2、婴儿般的股本,巨人般的品牌。尽量选择百年老号。最典型的有贵州茅台、五粮液等等。 3、应选择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4、尽量寻找傻瓜也能经营好的公司。 三、以股东的角度选择上市公司,然后在其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进行投资,直到价格高于价值时再卖出。而不是以一个股民的角度进行投机。巴菲特先生有句名言“如果你没有信心能够持有一个公司股票可以达到10年以上,那么不应该进行投资”。 四、复利的力量 巴菲特先生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是23%左右,用40年时间翻了2800多倍,也就是说,当初投入他公司的1万美元,现在变成了2800多万美元,据说林园先生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是他的4到5倍,信吗?我宁愿信!我简单算了一下,假如我们现在40岁, 还有20 年就到了退休年龄,那个时候就需要养老金了,那么假如我们现在开始就以一万元的绝对闲钱开始起步的话,以年收益率20%计算,20年后这一万元可以变为38 万多元,如果以年收益率30%计算的话,20年后就会变成190万元。这就是复利的力量,要做到其实并不难,根据我国股市的时间规律,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年春节前往往是上半年的低点,5.6 月会成为上半年高点,我们只需在春节前后买入一只值得价值投资的股票,数月内3 0%的收益可以说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作为主要以投机为主的技术派 股民,也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价值投资的基金,因为投机终有到达瓶颈的那一天,当资金规模达到运行短线操作有困难的时候,将不得不考虑采用价值投资的方法的!附录: 常用股票基本面价值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公式 每股收益(EPS=>利润/普通股总股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研究.doc

[摘要] 财务报表分析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睛雨表”。财务报表分析既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准确评价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从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入手,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并对本文使用对比率分析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分析了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状况,并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指标对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针对我国现行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探讨其解决对策,以期为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财务报表析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局限性、对策 Abstract: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to enterprise financial reports and other related material for main basi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barometer".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is not only of the completed financial activities of the summary financial projections prem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cycle of the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role. Therefore, to enhance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work, accurat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posi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mon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methods, and this paper use contrast ratio analysi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Qingdao hisense electrical Co., LTD development, and use of financial ratio analysis indicators of the Qingdao hisense electrical Co., LTD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China's current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impro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system provides the new ideas and methods.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ze method of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ze limitations countermeasures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12.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7.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8.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19.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20.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21.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2.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它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3.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24.基数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教你如何准备西方经济学

教你如何准备西方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学习方法西方经济学复习策略: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政治经济学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少,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部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部分等章节。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理论模型很多,要引起注意。下面具体谈几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图形。可以发现,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图形贯穿起来的,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图形,而且,要想阐述一个原理,没有图形配合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复习时,我把每一个图形都画在一个本子上,图形旁边还加注上有关图形的解释和说明,以及图形所代表的政策含义。总结在一起以后,就可以常常拿出来看一看了,仔仔细细地看懂每一个图,并且牢记。许多题目即使没有要求画出图形也可以利用图形帮助解答的。另外,答题时能用得上图形就尽量用上。;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一般的专业课考试中都有名词解释,按常理说这属于基础题,是给你分得的,所以不能丢分。对这些重要概念,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还是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的。 最后,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这一点也尤其重要。因为西方经济学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的理论模型、观点、政策主张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很可能会出题让你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去联想记忆,看到一个学派的因素分析时,要回想一下其他哪个学派也在这一领域有分析,异同点在哪里。比如,消费理论就包括凯恩斯、弗里德曼、莫迪利亚尼等,货币需求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说、货币交易说、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等,厂商理论中包括四种厂商类型,它们之间的需求供给曲线、均衡状态、均衡条件以及效率的比较等。从而我们能够看出,这些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大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也要体现出这一方面的偏向。你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也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统掌握它的过程。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 (1)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且不能求大概。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基本概念来串联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会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再如,从需求量变动就应该能想到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从需求弹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弹性对厂商受益的影响。不仅是这样,还要能将这个专业所要考的课程能联系起来,如由需求曲线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能分析利率决定理论,等等。因而只有通过比较和联想,才能真正地学好西方经济学并能在其他课程中灵活运用,以减轻学习的负担。 (2)要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掌握。对于这一点来说,就是要在脑海中随时可以浮现出这门课程的全貌,而不是支零破碎的,或者很多知识只有当别人提醒时才能回忆起来。把握好整

如何股票分析——财务分析

如何股票分析3--财务分析 文章来源:文章作者:发布时间:2007-03-22 字体:[大中小] 公司主要的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往往是年末或季末)财务状况的静态报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资产、负债(包括股东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2.损益表或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公司损益表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或1季内)经营成果的反映,是关于收益和损耗情况的财务报表。损益表是一个动态报告,它展示本公司的损益帐目,反映公司在一定时间的业务经营状况,直接明了地揭示公司获取利润能力的大小、潜力以及经营趋势。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提供公司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财务比率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2.速动比率 比流动比率更进一步的有关变现能力的比率指标为速动比率,也称为酸性测试比率。 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利息支付倍数 利息支付倍数指标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利息支付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4.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周转天数

及时收回应收帐款,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反映出企业管理应收帐款方面的效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帐款流动的速度。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是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也叫应收帐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它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帐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帐款 应收财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资本结构分析 1.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项指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2.资产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长期负债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债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资产总额)×100% 4.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也是衡量公司财务结构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它是股东权益除以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股东权益总额 ───────×100% 固定资产总额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反映购买固定资产所需要的资金有多大比例是来自于所有者资本的。 经营效率分析 1.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

(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财务分析的概念与基本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含义 财务分析,亦称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和预算分析。 不论是静态的资产负债表,还是动态的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他们所提供的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都是历史性的描述。尽管过去的信息是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但过去未必能代表现在和将来。因此,财务报表上所列示的各类项目的金额,如果孤立起来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必须与其他金额相关联或相比较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信息,供决策者使用。而这些正是财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进行众多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形成有用的分析结论,在手工方式下是难以全面展开的。而财务分析软件却做到了这一点。在财务分析软件里一般都设置了绝对数分析、定基分析、对比分析、环比分析、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等多种专门的分析方法,提供了从经营者、债权人、投资者等多角度的分析报表选择,数据资源的共享功能,并提供计划情况分析。使分析工作者能轻松地完成对财务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工作,及时、迅速、准确地获取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正确、客观的依据。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灵活多样。随着分析对象、企业实际情况和分析者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这里仅介绍几种常用分析方法: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普遍使用的重要的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对经济指标在数据上的比较,揭示经济指标之间数量关系和差异的一种分析方法。 对经济指标的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绝对数分析法:绝对数分析是将不同时期、相同项目的绝对金额进行比较,以观察其绝对额的变化趋势。 (2)定基分析法:定基分析是以分析期间某一期的报表数据作为基数,其他各期与之对比,计算百分比,以观察各期相对于基数的变化趋势。 (3)环比分析法:环比分析是以某一期的数据和上期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趋势百分比,以观察每期的增减变化情况。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经济指标的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 (1)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是通过计算某项经济指标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探讨各个部分在结构上的变化规律。用于考核各部门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各费用在总体费用中所占比重等。 (2)相关比率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以便从经济活动的客观联系中认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二、财务分析软件基本功能与数据接口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_课本知识点_重点_(考试必备)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d=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需求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吉芬物品除外)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 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s=-δ+γ?P(δ、γ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市场出清的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第六节弹性理论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分析股票主要财务指标

什么就是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ROA)就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又一个非常有用得比率。就是另一个衡量企业收益能力得指标。在考核企业利润目标得实现情况时,投资者往往关注与投入资产相关得报酬实现效果,并经常结合每股收益(EPS)及净资产收益率(ROE)等指标来进行判断。实际上,总资产收益率(ROA)就是一个更为有效得指标。总资产收益率得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得竞争实力与发展能力,也就是决定公司就是否应举债经营得重要依据。 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一起分析,可以根据两者得差距来说明公司经营得风险程度;对于净资产所剩无几得公司来说,虽然它们得指标数值相对较高,但仍不能说明它们得风险程度较小;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配股得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公司调整利润得重要参考指标。 毛利率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就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得百分比,其中毛利就是收入与与收入相对应得营业成本之间得差额,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得比率。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得获利能力,就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得主要指标。 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是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得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该指标反映公司得主营业务获利水平,只有当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即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得情况下,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主营业务利润率得指标说明 1、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是从企业主营业务得盈利能力与获利水平方面对资本金收益率指标得进一步补充,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得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得影响程度。 2、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得获利能力,没有足够大得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无法形成企业得最终利润,为此,结合企业得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分析,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成本控制、费用管理、产品营销、经营策略等方面得不足与成绩。 3、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或商品定价科学,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此文档从网上收集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就是企业赚取利润得能力。不论就是投资人还就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得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与财务制度变更带来得累积影响数等因素。(1)销售净利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销售收入*100%

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介绍

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介绍 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由于会计系统只是有选择地反映经济活动,而且它对一项经济活动的确认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再加上会计准则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选择会计方法的自由,使得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虽然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但审计师并不能绝对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恰当性,他们的工作只是为报表的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所以即使是经过审计,并获得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不恰当性。这使得财务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分析: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为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这种比较可以是将实际与计划相比,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 2.趋势分析: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 3.因素分析:是为了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一般要借助于差异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实际工作当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可以消除规模的影响,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收益与风险,从而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理智的决策。它可以评价某项投资在各年之间收益的变化,也可以在某一时点比较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不同的决策者信息需求不同,所以使用的分析技术也不同。 1.财务比率的分类 一般来说,用三个方面的比率来衡量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1) 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2) 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 3) 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上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盈利能力会影响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而资产运营的效率又会影响盈利能力。因此,财务分析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比率。 2. 主要财务比率的计算与理解: 下面,我们仍以ABC公司的财务报表(年末数据)为例,分别说明上述三个方面财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