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孙悦

【教学内容分析】

1、《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2、“说”是古代文体。可说理,也可记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佳作。

3 内容上,这篇文章可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铺排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学情分析】

1、八年学生已有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2、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写法点到即可。

3、朗诵不可或缺,尽量当堂背诵。

【三维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掌握“蕃、植、鲜、之”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重点难点】

1、重点: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难点:“出淤泥而不染”等语句对应的人的品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

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

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学生在书上标注并熟读即可)

3、解释词语。(学生在书上标出相关的注释,并抄写关键注释于书上原文中空白处)

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自李唐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二不可亵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君子、噫、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4、翻译句子:(口译即可。先自己口译,不懂的句子可以讨论)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教师点拨】(1)正确朗读课文。(2)正确译讲课文。遇到问题先圈点勾画,努力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同桌讨论。

教师巡视解决共性问题。

三、探究课文:(15——20分钟完成)

1、继续阅读,请标出、朗诵并熟记作者具体描写荷花的句子。思考并讨论:

A、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B、作者对荷花的感情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答案:“独爱”)

C、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莲花的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案: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

D、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朗诵并理解。(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教师点拨】(1)尽量自己理解并组织答案。(2)同组互助。遇到想不清楚的问题讨论解决。

2、口语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

A、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教师补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其诗《饮酒》印证(教师朗读名句即可)。

结庐在人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

C、“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

D、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

【教师点拨】(1)鼓励学生发言积极(2)同组互助

四、课堂练习: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可爱者甚蕃.多⑵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⑶濯.清涟而不妖洗涤⑷不蔓.不枝长蔓(牵牵连连)

⑸香远益.清更加⑹陶后鲜.有闻少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理解回答。

⑴文章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⑵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4.《爱莲说》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5.《爱莲说》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教师点拨】(1)同桌互对答案。(2)教师解疑。

五、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该文。(剩余时间)

六、课后积累:

有兴趣的同学可将学过的咏物诗集中并背诵,以扩大积累。

如黄巢的两首菊花诗、南宋郑思肖的《画菊》、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郑燮《竹石》、陈毅《青松》、《红梅》、《幽兰》、《秋菊》等。

【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内容太多,课堂太紧张。课堂朗诵面不足,在课内完成背诵任务有点难。利用下午自习完成背诵任务

三、课堂气氛再活跃些会更好。

《爱莲说》教案

孙悦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诵读品味语言的魅力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学生朗读自学,小组讨论探究解决文中的字词、句及问题。

2、教师适时点拨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各抒己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朗诵两首诗;展示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莲“的古诗句。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古往今来,一直是文人歌咏的对象,大多数人往往惊叹于它的清新、淡雅,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它的高洁脱俗。“花之君子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究竟是说莲花,还是他自己呢?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周敦颐的信念与追求。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

作者周敦颐宋代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播放范读视频,请同学标注生字词。注意语气语调。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

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

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

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

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下面咱们来个男女生对抗赛好吗?

教师朗读小结:赏识点评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小组成员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清涟()亵玩( ) 濯()鲜有闻()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濯()鲜()染()亵()宜

()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五、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一).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二).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

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风度(亭……亵玩焉)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

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

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

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有感情地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

之情

(三).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

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

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

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

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分别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什么?对于

像花一样的这三种人持什么态度?

(菊,花之隐逸者也)。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

格,而对于他的隐逸,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 ;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追名逐利作者流露出的

是(鄙视);

(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流露出的是(赞美)

3、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

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

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

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课堂练习:1.仿句造句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讨论:我们当代中学生中,也不乏随波逐流的。例如:厌学、生活上攀比爱慕虚荣、迷恋上网等,“出淤泥而不染的”太少,你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七、总结课文

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篇一:《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的主旨和写法。 3、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追求。【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追求。【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留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 “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说”是古一代的一种文章体裁,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作者及背景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为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建造的房屋是用家乡的濂溪命名的,后人便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推崇孔孟的儒家学说,同时继承了古代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了濂溪学派。 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军(“星子”是江西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 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 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改)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主导教法】:诵读、品析、说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 1.教师启发质疑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不要忘记我等)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 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典故】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美丽的鲜花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世界上不喜爱花的人恐怕很少。但是,不同的人往往喜爱不同的花,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花看法也往往不同。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对牡丹、莲花、菊花就评价不同,并且在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中作了阐述,这就是小品文《爱莲说》。(板书课题)(多媒体:欣赏莲花配乐图片)

《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爱莲说》教案及反思 七年级语文专题文 【题】:爱莲说 【教者】:李莎 【教学目标】:⒈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一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文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

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文注释,理解文意。 请大家打开本,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的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注意文的注释。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 “蕃”fán多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ó洗涤 “鲜”xiǎn少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 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2、“说”是古代文体。可说理,也可记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佳作。 3 内容上,这篇文章可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铺排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已有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2、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写法点到即可。 3、朗诵不可或缺,尽量当堂背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蕃、植、鲜、之”等文言字词的意义及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重点难点】 1、重点: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难点:“出淤泥而不染”等语句对应的人的品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五分钟,运用多媒体音频播放采莲曲,营造清新淡雅的氛围 设计理念: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很容易就进入了课文。这种设计以一种轻松、抒情的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情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化名人的名作,就像地球有南极和北极,一天有白昼和黑夜,一个人的一生,也总是在矛盾对立中沉浮。生在东晋时代的陶渊明宁可隐居躬耕,返归自然,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乐观豪迈的刘禹锡被贬谪在凄凉之地二十三年,却蔑视权贵,不甘沉沦;身世坎坷的文天祥处于宋朝国势危亡之际,却始终能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人生就是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难题,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在竭力求得一个圆满的答案。那么,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完成的是一份怎样的人生答卷呢?让我们随着《爱莲说》去探讨“人生”这个“此事古难全”话题。 设计理念:通过有与周敦颐同样遭遇的诗人的生平述说,能够感染和启迪学生,让学生明白人生总是纷繁复杂,充满着种种矛盾。为本文的讲课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文”“言”之争——孰重?孰轻? 教师活动:《爱莲说》是一篇文言文。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语文老师一直有一个争论,就是到底应该以积累文言知识即“言”为主,还是应该以欣赏文章内容即“文”为主。当然,文和言的有机统一是必须的,但是,我认为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同学们来说,应该先打好言这个基础。我们现在就来检查预习的效果。 学生活动:根据导学案以同桌两人为小组完成以下三道题目,第一大组完成第一道题目,第二大组完成第二道题目,第三大组完成第三道题目。教师通过轮火车的形式点人回答,同桌进行答案校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周(dūn)(yí ) ( yū )泥 ( zhuó) 清涟

初中语文_《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次教学设计力图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并自译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衬托的运用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显示描写莲的诗文) 大自然用万紫千红的花为我们渲染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人们喜爱梅兰竹菊,对荷花也情有独钟,古往今来,赞美荷花的诗词很多,请看大屏幕,看到图片,你能想到哪些诗词呢? (二)展示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并自译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衬托的运用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三)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四)品读欣赏 (1)听朗读录音、学生自读与朗读 朗读指导:描写莲的语句读时要悠扬中透着赞美,第二段多议论注意读出作者赞美或讽刺的感情。 (2)字音与停顿 敦颐蕃淤濯涟亵噫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五)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小组解决。 (六)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之形象的句子, 具体地说说作者写了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2、文章主要写莲,为何又要写菊和牡丹呢? 教师小结:作者在文中表面是写人们对三种花的喜爱,实质是写人们对三种人生理想的选择。是在用隐逸者的消极避世和富贵者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君子的倚世独立、不慕荣利的可敬可赞。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种写法手法,一种是托物言志,一种是衬托。面对污浊的社会现实,陶渊明选择做一个隐士,周敦颐选择做一个君子,在污浊的现实中保持高洁的志趣,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趁着青春年少,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最后送给同学们几个字: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四、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_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借花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感受文章之美,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荷花的相关图片,学生回忆相关咏“荷”的诗句,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3:了解“说”的文体知识(多媒体显示)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二:听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并提出听读要求。 (注意听准字音,断句,语气语调) 2:识记字词(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请一位同学在上注音) 颐()濯()亵()蕃()蔓()鲜有闻() 噫()淤()涟() 3:纠正字音,齐读字词。 4:朗读课文,①自由读②挑生读③齐读 三: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要求) 1: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②标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同位前后位讨论交流,还不能解决的,举手提问。 2: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组织答疑。

3:重点词语及重点句子检测。(多媒体显示) 四:精读课文,探究主题 (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掌握重难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多媒体显示)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中的七个短句分别描述了莲的哪一方面的特点呢? 3::莲的这些特点象征着人的哪些美好品质? 4:作者意在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 (学生针对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回答,使学生明白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而是借莲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然后再点出“菊”为正衬,“牡丹”为反衬。) 五:课文总结: 本文借花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六: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男女同学分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的同学最先背会。 七:作业布置(课下完成,多媒体显示内容)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仿本文特色,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托物言志) 牡丹——富贵者 (反衬)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 计(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情趣。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朱自清先生的配乐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片段,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配图课文 提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本课的生字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颐( yí)淤(yū )涟(lián)蔓( màn)亵( xiè)噫(yī )鲜(xiǎn)有闻蕃fán(多)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濯zhuó(洗涤)四、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五、朗读课文

爱莲说(优质课教案)曾获得优质课一等奖

教案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廖欢 2016.3.6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目标: 1.朗读和背诵本文,并把握重点字、词、句的读音和含义,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衡阳有个西湖公园,“西湖夜放白莲花”曾是著名的衡州八景之一。莲花,又叫荷花,芙蓉。盛夏的时候,盛开的莲花白里透红,红里透白,红白相映,十分可爱,热风吹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便是非常有名的一篇。 古人常常把莲花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爱莲说》,全文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爱莲说》,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莲花之美。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周敦颐与衡阳的渊源)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与衡阳颇有渊源。周敦颐有个舅父居住在衡阳,小时候周敦颐便寄住在舅父家。周敦颐从小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深得舅父喜爱,他十分喜爱白莲花,于是舅父就在现在的西湖公园里种了大片的莲花,夏秋之交,莲花竞相怒放,十分美丽。周敦颐常常漫步于西湖塘畔,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研究学问,思考人生。莲花的高贵品性也影响了周敦颐,陶冶了他的情操,这为《爱莲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体裁点击: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马说》,复习“说”的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1.听录音,然后朗读:注意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读出它的音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 )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3.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4.请同学朗读。 5.参考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领悟文章大意。(检查下列句子的翻译情况)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一.讲解托物言志的立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托物言志的文章立意技巧的概念; 能力目标:解读《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莲花喻君子;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随着气候、地域等因素的变化,会见着不同的花。世界被花草点缀。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爱 花原因吗? 是的,每个人对花草都是有感情的,有没有哪个同学喜欢莲花的呢? 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 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 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 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 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研读 1、同学们找一找,周敦颐是怎么描写莲花的。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3、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5.作者怎样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爱莲说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是一篇名篇,对于这篇文章有各种解读,有多种教法。怎么上好这堂课,上出新意,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结。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了众多的教学设计。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 这一课我是这样上的。 开始,我用一个谜语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欣赏准备的PPT的莲花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学到现在学过的关于“莲”的诗句。学生回答: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学生们预习过课文,让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和“说”这种文体。 第二步是课文的生字,让学生上白板上注音比让学生齐答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课文的朗读是(听名家朗读—自读—单个读)提示学生注音课文的节奏。翻译课文,我用的是分组讨论的方法,课前已经预习,5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疑难字词,这样比老师讲学生印象更深,记得更牢。 第三步就是文章的重难点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本文的教学难点,我设计的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对文章中“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的理解。理清莲花和君子之间的联系,学生如果能够认识到莲花的七个特质,也就对君子的品德有了深入的理解。文章的难点突破也就迎刃而解。为此,在疏通文意后,根据学生学情我设计“莲花有哪些特征?”,在学生找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后,再引导学生去认识莲和君子之间的联系,也即君子的品德。这7个短句我设计了连线的题,找学生上白板上连线,学生虽预习过,但这道题还是把他们难住了,通过老师的引导,才理清了思路。我觉得这个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分,学生记得更牢。 最后是用菊花和牡丹引出本课的衬托手法。还引出了本文的另一个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然后设计了一个课堂练习,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造句,提醒学生注意: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要有相似之处。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不足的是没能准确地把握教学时间,没能如期的完成自己预计的教学内容。本想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没时间就没再读。让整堂课像个故事,首尾呼应,但没收住,集体朗读一遍课文就更不用说了。语文教学重在学,学生是主人。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帮助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来设计了一个很好的结束语,通过这课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非常遗憾,时间原因没有总结一下。 造成时间不够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上花费了太多时间。这里有我的引导方向的问题,也有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同时也说明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配合得还不是很默契,我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不是最适合他们的方法。另外还觉得自己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对于课堂生成的利用率不高…… 以上就是我对《爱莲说》的教学反思,希望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有效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唯有一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一

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爱莲说反思总结

爱莲说反思总结 《爱莲说》课文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今天,为大家带来了爱莲说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议课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的课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为突破口,我仍然认为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老师讲授十个问题都可贵。今天王坤娟老师的建议说在探究时老师是不是该适当点拨,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同时,陈教授的课也给我同样的启示: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生挖掘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适时的引导,然后给他们以时间去体会,从而成为自己的收获。相比较而言,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说了、问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获的同学不多,语文课堂应该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而生活这个外延如此广大,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其中采撷珍珠,为师者应该为学生指引。 我想再谈一点,就是观了陈教授这节课以及通过我们的议课,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忽略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 爱莲说反思总结篇2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 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莲”的形象。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问题三为:作者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学生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爱莲说反思总结篇3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一贯采用的传统教授文言文教学的固定模式,即:朗读---疏通---理解---积累,在议课过程中许小艳老师提出怎样突出重点,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节课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上的完美,还是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更让我受益的是陈教授的做法,他也是以读来带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陈教授绝不拘泥于读的形式,而要求学生应读出作者,读出自我。与陈教授的课相比,本节课中我设计的朗读在某些地方就显得很浪费时间。为了这个环节,即使教学内容很简单,即使学生已经会读,仍要按模式照旧进行。所以教无定法,不可按一定的模式因循守旧。

《爱莲说》优秀教案

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教师补充字词: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濯()谓()隐逸()噫()鲜()宜乎()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 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风度(亭……亵玩焉)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 柞水县乾佑中学张天芝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重点) 2.理解作品的主旨。(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播放一组荷花图片) ,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赞美莲花,怎样以莲花自比的。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书,道州营到(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古代文体之一,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文体传世佳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 (1)教师范读。(学生在书中注出难读的字音和节奏)蕃.(fán)淤.泥(yū)濯.(zhuó) 清涟.(lián)亵.玩(xiè)噫.(yī) (2)学生采用同位互读、小组合作多式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熟读或背诵,可采用同位或小组互助背诵的形式。 2.译一译: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甚(很)蕃(多)妖(妩媚)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益(更加)鲜(少)宜(应当) 众(多)噫(唉) (2)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被动句: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学生圈点勾画,试译全文。 (4)小组互译全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之处,提交全班共同讨论明确。 我不会的词语: 我不会的句子: 四.研读赏析,解读文本 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

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尼尔,希望你们能喜欢,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句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两个句子。疏通文意:积累“蕃、濯、妖、植、鲜、蔓、枝、远、清、益” 等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学习写法: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体悟情感: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情感。学习过程:导入:教师演唱《采莲》。师:《采莲》的歌词改编自一首乐府诗《江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师生齐读)像《江南》一样与莲有关的诗文还有很多,其中最受推崇的当属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和作者)明确目标屏显学习目标,学生记录关键词。活动过程:活动一:诵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1)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一生读、生纠正、再读。提示多音字:“蔓”。(板书)(2)再次朗读课文,读准句读。找出你把握不准句读的句子,提出共同解决。解决“予独爱莲……”一句。(3)三读课文,试着读出感情。找一生读、一生评价。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译:(1)对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标出疑难的字词。(2)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组长做好记录,全班解决。(3)检查掌握情况:(接

龙的形式回答,回答的过程中订正)可爱者甚藩甚:很,非常可爱者:值得喜欢的予:我世人甚爱牡丹鲜:很少宜:应当【古今异义】不蔓不枝: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名词用作动词】词类香远益清:远:远播。清:显得清幽。【形容词用作动词】活用忘路之远近:1、助词,的。具答之:2、代词,他们。(他、她、它)之闻之,欣然规往:3、代词,这(件事)。何陋之有:4、宾语前置的标志。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连线:水陆草木之花1;花之隐逸者也1;菊之爱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课下整理虚词“之”的用法】翻译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活动二:品析课文,体悟情感。析+悟:1、主问题一:作者对于莲花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对于莲花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生:喜欢/喜爱之情)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爱;独爱)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一句,试着读出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关于刘禹锡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二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 GB3 ①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 2 GB3 ②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3 GB3 ③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案 一 一、导入新课: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疑难字词:颐蕃濯亵逸鲜 2、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授课 1、朗读: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蕃濯亵逸鲜

大家齐读两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译文并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检查译文: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4、理解内容: (1)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的这些特点写在了黑板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3)小结: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