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导讲义: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方法、轴对称的应用

辅导讲义: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方法、轴对称的应用

辅导讲义: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方法、轴对称的应用
辅导讲义: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方法、轴对称的应用

学生: 钱修文 科目:数学 第 阶段第 次课 教师: 谭前富

知识框架

求证两线段相等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题型,其证明方法较多。 证明两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和涉及的定理、性质有: 1.三角形

①两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通常证明等角对等边;

②证明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形包括平移型、旋转型、翻折型; 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

④线段中垂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⑤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⑥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2.证特殊四边形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3.圆

①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②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弦;

③圆的旋转不变性: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④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4. 等量代换:若a=b ,b=c ,则a=c ;

等式性质:若a=b ,则a -c=b -c ;若

c b c a ,则a=b.

此外,也有通过计算证明两线段相等,有些条件下可以利用面积法、相似线段成比例的性质等证明线段相等。

课 题

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方法、轴对称的应用

教学内容

【例题精讲】

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 这种方法很普遍,如果所证两条线段分别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它们所在三角形看似全等,或者,通过简单处理,它们所在三角形看似全等,可考虑这种方法。

[例1]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AC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BD

4.如图,在△ABC 中,∠ABC=60°,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求证:AC=AE+CD.

13.如图,已知∠BAC=90o,AD ⊥BC, ∠1=∠2,EF ⊥BC, FM ⊥AC,说明

FM=FD 的理由

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证明线段相等

如果两条所证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证全等一时难以证明,可以考虑用此法。

[例1]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 求证:AF=EF 。

[例2]如图,已知△ABC 中,AB=AC ,DF ⊥BC 于F ,DF 与AC 交于E ,与BA 的延长线交于D ,求证:AD=AE 。

A

B

E

O

D

C

例2、如图2,已知:在△ABC中,AB=AC,在AB、AC上的线段AD=AE。

求证:FB=FC,FE=FD。

例3、如图3,已知△ABC为Rt△,D为斜边AB的中点,DE⊥AC于E,DF⊥BC于F。

求证:AE=CE,BF=CF。

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

如果所证两线段在一直线上或看似平行,用上面的方法不易,可以考虑此法。

[例2]如图,AD是△ABC的中线,过DC上任意一点F作EG//AB,与AC和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G和E,FH//AC,交AB于点H。

求证:HG=BE。

1、已知:在Rt△ABC中,AB=BC;在Rt△ADE中,AD=DE;连结EC,取EC的中点M,连结DM和BM.

(1)若点D在边AC上,点E在边AB上且

M

D

B

A C

E

与点B不重合,如图①,求证:BM=DM且BM⊥DM;

(2)如果将图8-①中的△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小于45°的角,

如图②,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不成立,

请举出反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

B

E

图①

3.如图,已知,△ABC中,CE⊥AD于E,BD⊥AD于D,BM=CM。

求证:ME=MD。

四、利用中位线证明线段相等

如果已知中含有中点或等边等,用上面方法较难,可以考虑此法。

[例1]以△ABC的边AB、AC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形ABD和ACE,且使∠ABD=∠ACE,M是BC的中点。

证明:DM=EM。

[例2]如图,△ABC中,∠C为直角,∠A=30°,分别以AB、AC为边在△ABC的外侧作正△ABE与正△ACD,DE与AB交于F。

求证:EF=FD。

证明:过D作DG//AB交EA的延长线于G,可得∠DAG=30°

∵∠BAD=30°+60°=90°

∴∠ADG=90°

∵∠DAG=30°=∠CAB,AD=AC

∴Rt△AGD≌Rt△ABC

∴AG=AB,∴AG=AE

∵DG//AB

∴EF=FD

五、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线段相等。

如果所证两线段所在的图形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并且可能构成斜边及斜边上的中线,用

图-②

上面方法一时证不出来,可以考虑此法。

[例]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C 和DF 相交于G ,连接AG ,求证:AG=AD 。

四、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等距离证明

例4、如图4,已知:△ABC 中,AB=AC ,AD 是底边BC 上的中线, ∠B 、∠C 的平分线交于I ,

求证:I 到AB 、BC 、CA 的距离相等。

五、利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等距离证明

例5、如图5,已知:△ABC 中,∠A=90°,D 为△ABC 内一点,且AB=AC=BD ,∠ABD=30° 求证:AD=DC

七、利用等量公理:证明它们等于同一线段或分别等于两条相等线段

例7、如图7,锐角△ABC 中,∠B=2∠C ,AD ⊥BC 于D ,延长AB 到E ,

BE=BD ,连结ED 并延长交AC 于F 。

求证:AF=FC 。

八、利用中心对称证明

例8、如图8,已知AT 为△ABC 的内角平分线,M 为BC 中点, ME ∥AT ,交AB 、AC 或其延长线于D 、E , 求证:BD=CE 。

九、利用勾股定理证明

例9、如图9,已知:M 为△ABC 内一点,MD 、ME 、MF 分别和BC 、CA 、AB 垂直,BF=BD ,CD=CE 。

求证:AE=AF 。

十、利用比例证明

例10、如图10,已知△ABC 中,中线BE 与角平分线AD 交于点K ,BL ∥K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L ,求证:LC=AB 。

十一、利用圆幂定理证明

例11、如图11,已知:PA 是圆O 的切线,A 为切点,PBD 是圆O 的割线,弦DE ∥AP ,PE 的延长线交圆O 于C ,CB 的延长线交PA 于F 。

求证:PF=FA 。

十二、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

例12、如图12,已知Rt △ABC 锐角C 的平分线交AB 于E ,交高线AD 于O ,过O 引BC 的平行线交AB 于F ,求证:AE=BF 。

练习题:

1、在Rt △ABC 中,∠A=90°,∠B 的平分线和AC 交于D ,BC 边上的高AF 和BD 交于E 。求证:AD=AE 。

(提示:应用两角互余及三角形外角定理证∠ADB=∠AED )

2、在△ABC 中,AB=AC ,在底边BC 两端分别向腰和腰的延长线上截取BE=CD ,连结D 、E 交BC 于G ,求证:EG=DG 。

(提示:过E 作EF ∥AD 交BC 于F ,证△EFG ≌△DCG ,或在△DGC 和△BEG 中用正弦定理证)

3、△ABC 中,D 、E 为BC 上的任意两点,DD 1⊥AB ,DD 2⊥AC ,EE 1⊥AB ,EE 2⊥AC ,且DD 1+DD 2=EE 1+EE 2,求证:AB=AC 。 (提示:S △ABD +S △ADC =S △ABE +S △AEC )

4、已知AD 是△ABC 的∠BAC 的平分线,E 是DC 上的一点,DE=BD ,EF ∥CA ,和AD 交于F 。求证:EF=AB 。

(提示:

5、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AC ,延长BE 交AC 于F 。 求证:AF=EF 。

6、如图,△ABC 中,∠C 为直角,∠A=30°,分别以AB 、AC 为

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ABE 与正△ACD ,DE 与AB 交于F 。 求证:EF=FD 。

7、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C 和DF 相交于G ,连接AG ,求证:AG=AD 。

应用轴对称解几何问题

【例1】在ABC ?中,由A 点向BC 边引高线,垂足D 落在BC 上,如果2C B ∠=∠,求证:

AC CD BD +=.

例题 2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BE 、CF 为ABC ?的两条高,求证:

AB CF AC BE +>+.

【例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30AB =,48AD =,

14BC =,40CD =,

90ABD BDC ∠+∠=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4830A

B D

A B C

D E F C B A

【变式】在凸四边形ABCD 中,105ADB ABC ∠=∠= ,75CBD ∠= .如果15AB CD ==厘米,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例4】已知点M 是四边形ABCD 的BC 边的中点,且120AMD ∠= ,证明:

1

2

AB BC CD AD ++≥.

【变式】设M 是凸四边形ABCD 的边BC 的中点,135AMD ∠=?,求证:

2

2

AB BC CD AD +

+≥.

A

B C

D

M A B

C D

M D

C

B A

【例5】如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6AB =,3AC =,120BAC ∠=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求AD 之长.

【备选】如图所示,在ABC ?中,2ACB ABC ∠=∠,P 为三角形内一点,AP AC =,PB PC =,

求证:3BAC BAP ∠=∠.

【复习巩固】

练习1.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高,点P 在ABD ?内部,求证:APB APC ∠>∠.

C B A

D P

C B A

P

A

练习3. 在ABC ?中,AB AC =,60120A ?<∠

120PCA A ∠=?-∠,求CBP ∠的度数.

练习4. 如图所示,P 为ABC ?边BC 上的一点,且2PC PB =,已知45ABC ∠= ,60APC ∠= ,试求ACB ∠的度数.

P C B A C

P

B

A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典型例题1(1)(答案)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典型例题 例1 想一想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它有几条对称轴。 例2 如图,已知ABC ?是等腰三角形,AC AB 、都是腰,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12=+CE BE 厘米,8=BC 厘米,求ABC ?的周长. 例3 AC AB ABC =,:中在已知? _____ ,100)3(____,30)2(___ __,,70)1(00为则它的另外两内角分别若一角为为则它的另外两内角分别若一个角为则若=∠=∠=∠C B A ο 例 4 如图,已知:在ABC ?中,AC AB =,?=∠110ACD ,求ABC ?各内角的度数.

例5 如下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用轴对称的性质证明:BE=CE. 例6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参考答案 例1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易知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都是60°,它有三条对称轴。 解:三个内角都是60°,它有三条对称轴。 说明: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所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其都是适用的,在数学的学习时这样的情况是会经常出现的。 例2 分析:本题依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到. 解:DE Θ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BE AE = ∴12=+CE AE 厘米AC = ABC ?Θ是等腰三角形 ∴12==AC AB 厘米 ∴ABC ?的周长是3281212=++=++BC AC AB 厘米 例3 分析:注意到题中所给的条件AB =AC ,得到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问题(1)可得οο55,55=∠=∠C B ;对问题(2)考虑到所给这个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对问题(3)由三角形内角和为ο180可得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只能为ο100这一种情况。 略解:(1)οο55,55=∠=∠C B (2)另外两内角分别为:οοοο120,30;75,75(3)οο40,40 说明:通过题目中的(2)、(3)渗透分类思想,训练思维的严密性。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111749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BD=DC ∴△ACD ≌△BDE ∴AC=BE=2∵在△ABE 中AB-BE <AE <AB+BE ∵AB=4即 4-2<2AD <4+21<AD <3∴AD=2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连接AP,BP ∵DP=DC,DA=DB ∴ACBP 为平行四边形又∠ACB=90∴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 ∴AB=CP=1/2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4. 5. 证明:连接BF 和EF ∵BC=ED,CF=DF,∠BCF=∠EDF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BF=EF,∠CBF=∠DEF 连接BE 在三 角形BEF 中,BF=EF ∴∠EBF=∠BEF 。 ∵∠ABC=∠AED 。∴∠ABE=∠AEB 。∴AB=AE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 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BAF=∠ EAF(∠1=∠2)。 6.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A D B C

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CG ∥EF ,可得,∠EFD =CGD DE =DC ∠FDE =∠GDC (对顶角)∴△EFD ≌△CGD EF =CG ∠CGD =∠EFD 又EF ∥AB ∴∠EFD =∠1∠1=∠2 ∴∠CGD =∠2∴△AGC 为等腰三角形,AC =CG 又EF =CG ∴EF =AC 7.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 C 证明:延长AB 取点E ,使AE =AC ,连接DE ∵AD 平分∠BAC ∴∠EAD =∠CAD ∵AE =AC ,AD =AD ∴△AED ≌△ACD (SAS ) ∴∠E =∠C ∵AC =AB+BD ∴AE =AB+BD ∵AE =AB+BE ∴BD =BE ∴∠BDE =∠E ∵∠ABC =∠E+∠BDE ∴∠ABC =2∠E ∴∠ABC =2∠C 8.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CE ⊥AB ∴∠CEB =∠CEF =90° ∵EB =EF ,CE =CE ,∴△CEB ≌△CEF ∴∠B =∠CFE ∵∠B +∠D =180°,∠CFE +∠CFA =180° ∴∠D =∠CFA ∵AC 平分∠BAD ∴∠DAC =∠FAC ∵AC =AC ∴△ADC ≌△AFC (SAS ) ∴AD =AF ∴AE =AF +FE =AD +BE 9.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在BC 上截取BF=AB ,连接EF ∵BE 平分∠ABC ∴∠ABE=∠FBE 又∵BE=BE ∴⊿ABE ≌⊿FBE (SAS ) ∴∠A=∠BFE ∵AB//CD ∴∠A+∠D=180o ∵∠BFE+∠CFE=180o ∴∠D=∠CFE 又∵∠DCE=∠FCECE 平分∠BCDCE=CE ∴⊿DCE ≌⊿FCE (AAS )∴CD=CF ∴BC=BF+CF=AB+CD 10. 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AB ‖ED ,得:∠EAB+∠AED=∠BDE+∠ABD=180度, ∵∠EAB=∠BDE , B A C D F 2 1 E D C B A F E A

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Word版

【知识点回顾】 轴对称: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 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 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的性质:1、关于轴对称的图形全等。 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 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 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 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 于斜边的一半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ABC ?中, 100=∠=A AC AB ,,BD 平分ABC ∠。 求证:B C B D AD =+。 分析: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在BC 上截取B D B F =,只需证明AD CF =,考虑到21∠=∠,想到在BC 上截取B A B E =,连结DE ,易得,则有

FD A D =,只需证明CF DE =,这就要从条件出发,通过角度计算可以得出DE DF CF ==。 证明:在BC 上截取B D B F B A B E ==,,连结DE 、DF 在AB D ?和EB D ?中,B D B D 21B E B A =∠=∠=,, 80 DEF 100 A BED DE AD )SAS (EBD ABD =∠∴=∠=∠=∴???∴, 又 100A AC AB =∠=, 40)100180(2 1 C ABC =-=∠=∠∴ 20402 1 21=?=∠=∠∴ 而B F B D = 80)20180(2 1 )2180(21BDF BFD =-=∠-= ∠=∠∴ AD BD FC BF BC FC DF DE AD FC DF C FDC 404080C DFE FDC 40C 80DFE DF DE 80DFE DEF +=+=∴===∴=∴∠=∠∴=-=∠-∠=∠∴=∠=∠∴=∴=∠=∠∴ , 即B C B D AD =+ 【随堂作业】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 B. 有一个内角是45°直角三角形 C. 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 D. 有两个角分别是30°和120°的三角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 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线段长相等 ② 角是轴对称图形 ③线段不是轴对称图形 ④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3、小明从镜子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 实际时间是 ( ) A .21:10 B. 10:21 C. 10:51 D. 12:01 4、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 A .∵∠A =∠ B =∠ 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 .∵AB =AC ,且∠B =∠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C .∵∠A =60°,∠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AB =AC ,∠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2cm 和5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 .9cm B .12cm C .9cm 和12cm D .在9cm 与12cm 之间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练习习题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A B C N O 图3 轴对称复习练习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2 0,则它的底角度数_______. 2.下列10个汉字:林 上 下 目 王?田 天 王 显 吕,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有一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有两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有四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 3.如图,镜子中号码的实际号码是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其周长为______. 5.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6.在△A 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则∠B 等于 7 8的长915和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2..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45.如图3,已知△ABC 中,AC+BC=24,AO 、BO 分别是角平分线,且MN ∥BA ,分别交AC 于N 、BC 于M ,则△CMN 的周长为( )A .12 B .24 C .36 D .不确定 6.如图4所示,Rt △ABC 中∠C=90°,AB 的中垂线 DE 交BC 于D ,交AB 于点E .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 )A .AC=AE=BE B .AD=BD C .CD=DE D .AC=BD 7.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A .30o B .40o C .45o D .36o 8.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 AC 于点E ,则△BEC 的周长为( )A .13 B .14 C .15 D .16 9.如图,AB =AC,BD =°,则∠ABD 的度数是( ) A D E

作轴对称图形讲义

作轴对称图形讲义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称轴的作法 假设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再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作法相同.要点诠释: 在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要点【二】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纵〕坐标的关系 P点坐标(a,b),那么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a,-b),如以下图所示: 即关于x轴的对称的两点,坐标的关系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 P点坐标为(a,b),那么它关于y轴对称点P''的坐标为(-a,b),如上图所示. 即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坐标关系是: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与x轴〔y轴〕平行的直线对称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 P点坐标(a,b)关于直线y=c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a,2c-b).P点坐标(a,b)关于直线x=c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2c-a,b).【典型例题】 类型【一】作轴对称图形 例1 如图,△ABC和△''' A B C和△ A B C关于直线MN对称,△''' A B C关于直线 ''''''

EF对称. 〔1〕画出直线EF; 〔2〕直线MN与EF相交于点O,试探究∠'' BOB与直线MN、EF所夹锐角α之间的 数量关系. 变式在以下图中,画出△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 类型【二】轴对称变换的应用〔将军饮马问题〕 例2 如下图,如果将军从马棚M出发,先赶到河OA上的某一位置P,再马上赶到河 OB上的某一位置Q,然后立即返回校场N.请为将军重新设计一条路线(即选择点P和Q),使得总路程MP+PQ+QN最短. 变式如下图,将军希望从马棚M出发,先赶到河OA上的某一位置P,再马上赶到河OB上的某一位置Q.请为将军设计一条路线(即选择点P 和Q),使得总路程MP+PQ最短. 例3 将军要检阅一队士兵,要求(如下图):队伍长为a,沿河OB排开(从点P到点Q); 将军从马棚M出发到达队头P,从P至Q检阅队伍后再赶到校场N.请问:在什么位置列队(即选择点P和Q),可以使得将军走的总路程MP+PQ +QN最短? a 类型【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例4 假设点M(2,a)和点N(a b +,3)关于y轴对称,那么a=,b=. 变式1 点A(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点B(2m,m n +),那么- m n 的值为〔〕. A、-5 B、-1 C、1 D、5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100题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A D B C B A C D F 2 1 E

5.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 6.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 7.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 8.已知:D是AB中点,∠ACB=90°,求证: 1 2 CD AB A D B C C D B A

9.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10.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11.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12.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 AE=AD+BE B A C D F 2 1 E C D B A

1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13.已知:AB//ED,∠EAB=∠BDE,AF=CD,EF=BC,求证:∠F=∠C 14.已知:AB=CD,∠A=∠D,求证:∠B=∠C D C B A F E A B C D

轴对称图形精讲讲义教案

1.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连云港市赣榆县厉庄初级中学郑彩娟 【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图案,探索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点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点。 B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认真观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况轴对称的共同特征。 B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轴对称特征的物体。 C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探索,研究、发现、应用轴对称,实现真正的“做数学”。(3)情感与态度目标 A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B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增强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简单识别。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难点:能正确地区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本章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图形与变换中重要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和(二)基础上来探索、研究、认识轴对称,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圆满地完成上述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墨水,纸,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特点,教学过程分为七大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欣赏激趣:通过多媒体进行图片欣赏 在看图片之前,师提醒:观察这些图片形状是怎么样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性? 学生欣赏后异口同声地回答:它们是对称图形 师:什么样的对称? 预习的同学回答:轴对称 师: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新知识并简单应用。 学生实验一: 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活动,合作交流后选代表回答实验成果) 生一:我们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图形:飞鸟,它有对称美 生二:我们得到的是大树和五角星,它们是对称的 生三:我们得到的是轴对称图形,位于折痕两部分的图案能够完全重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连接AP ,BP ∵DP=DC,DA=DB ∴ACBP 为平行四边形 又∠ACB=90 ∴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 A D B C

∴AB=CP=1/2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三角形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 ∠BAF=∠EAF (∠1=∠2)。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 ∥EF ,可得,∠EFD =CGD DE =DC ∠FDE =∠GDC (对顶角) B A C D F 2 1 E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及答案

) 含答案题(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 ADAD是整数,求D是BC中点,1.已知:AB=4,AC=2,A CB D 使AD=DE解:延长AD到E,BC中点∵D是∴BD=DC BDE中在△ACD和△AD=DE ADC∠BDE=∠BD=DC BDE∴△ACD≌△AC=BE=2∴ ABE中∵在△AB+BEAE<AB-BE<AB=4∵<4+2即4-2<2AD<31<AD∴AD=2 1ABCD?是AB中点,∠°,求证:ACB=90D2.已知:2A D BC 中点。连接AP,BP为与CDP,使DCP延长∵DP=DC,DA=DB为平行四边形∴ACBP又∠ACB=90为矩形ACBP∴平行四边形. ∴AB=CP=1/2AB 2 ∠中点,求证:∠1=,∠DF是CD3.已知:BC=DE,∠B=∠E,∠C=A 1E B DF C EFBF和证明:连接∠EDF BC=ED,CF=DF,∵∠BCF=边角边)三角形BCF全等于三角形EDF(∴∠DEF∴ BF=EF,∠CBF=连接BE中,BF=EF在三角形BEF。EBF=∠BEF∠∴ 。ABC=∠AED∵∠。∠AEB∠∴ ABE=。∴ AB=AE中和三角形AEF在三角形ABF AB=AE,BF=EF,∠AEFAEB+∠BEF=∠∠ABF=∠ABE+∠EBF= 全等。ABF和三角形AEF ∴三角形2)∠。BAF=∠EAF (∠1= ∴∠ A21F C D E B,EFCD=DE,2∠1=∠:知已.

A A A CB1CDB AB?CD2A A 2121F E B C D E D F C B C DB、ABC、CE分别平分∠AB∥DC,BEABCD如图,四边形中,。上。求证:BC=AB+DCBCD,且点E在AD∠ ,连接EF在BC上截取BF=AB平分∠ABC∵BE FBE∴∠ABE=∠BE=BE又∵)(SAS∴⊿ABE≌⊿ FBE∠BFE∴∠A=DA ED C F C B B AAB知:AB∵ PC-PBAB,求证:14.P是∠BAC C A DP B ,E在AC上取点。使AE=ABAB ∵AE=AP = AP ∠EAP=∠BAE, ∴△EAP≌△BAP 。∴PE=PBPE +PC<ECPB )+AC-AE∴PC<(-AB。∴PC-PB<AC ,求证:AC-AB=2BE2,BE⊥AEABC=315.已知∠∠C,∠1=∠ 证明:D,使得角DBC=AC上取一点角C 在∵∠ABC=3∠C ∴∠ABD=∠ABC-∠DBC=3∠C-∠C=2∠C;

_轴对称证明题

轴对称专题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 [轴对称] 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 [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轴对称变换 [轴对称变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着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1)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2)?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苏教版 八年级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讲义

第2章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 1.轴对称 如图①,把△ABC沿着直线m_______,如果它能够与△A'B'C'_______, 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_______,也称这两个图形成_______,这条直 线叫做_______,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_______.请写出图①中的一对对 称点:_______. 2.轴对称图形 如图②,把已知图形沿着某一条_______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 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是_______,这条_______就是对称轴. 3.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轴对称是指_______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 _______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联系: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一个_______;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位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图形就成_______. 例题精讲 例1.在下列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例2.(1)如图①是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串数字,这串数字实际上应为_______. (2)如图②是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你能确定该车的车牌号码吗? 例3.如图,由4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L形图案, (1)请你在图案中改变1个正方形的位置,使它变成轴对称图案. (2)请你在图中再添加1个小正方形,使它变成轴对称图案. 例4.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拓展提高 为了美化环境,在一块正方形空地上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花草.现将这块空地按下列要求分成四块:⑴分割后的整个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⑵四块图形形状相同;⑶四块图形面积相等.现已有两种不同的分法:⑴分别作两条对角线(图1)⑵过一条边的三等分点作这边的垂线段(图2) (图2中两个图形的分割看作同一方法) 请你按照上述三个要求,分别在下面三个正方形中给出另外三种不同的分割方法........... . 同步练习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下列各网格中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3.如图,下列图案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连接AC 、BD 相交于点O .用折叠的方法可以判断图中成轴对称的三角形有 (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5.请写出两个具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汉字:_______. 6.如图,镜子中的号码对应的实际号码是_______. 7.数的运算中会有一些有趣的对称形式,如12×231=132×21.仿照 这一形式,写出下面两个等式:12×462=_______,18×891=_______.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图1 图2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 3.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4.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5.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 A D B C C D B B A C D F 2 1 E A

6.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7.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8.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一:如果abc=1,求证 11++a ab +11++b bc +11 ++c ac =1 二:已知a 1+b 1= )(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B B A C D F 2 1 E C D B A

9.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 AE=AD+BE 13.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14.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14. 已知:AB=CD ,∠A=∠D ,求证:∠B=∠C 15. 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

北师大版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 3.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1.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 作法:1.作线段BC=a; 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 相交于点A; 3.连接AB,AC. △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 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 2 A ?-∠ .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轴对称复习练习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2 0,则它的底角度数_______. 2.下列10个汉字:林 上 下 目 王田 天 王 显 吕,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有一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有两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有 四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 3.如图,镜子中号码的实际号码是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其周长为______. 5.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6.在△A 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则∠B 等于_____________度. 7.如图,AB=AC ,0120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D ,那么ADC ∠= 。 8、如图,ABC △的周长为32,且AB AC AD BC =⊥,于D ,ACD △的周长为24,那么AD 的长为 . 9.如图,∠A =15°,AB =BC =CD =DE =EF ,则∠FEM 的度数为________. 10.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2.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N M E F C B A D A B C D

A B M C N O 图3 A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必是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B .如果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是关于底边中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D .一条线段是关于经过该线段中点的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 4.直角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位于( ) A.三角形内 B.三角形外 C.斜边的中点 D.不能确实 5.如图3,已知△ABC 中,AC+BC=24,AO 、BO 分别是角平分线,且MN ∥BA ,分别交AC 于N 、BC 于M ,则△CMN 的周长为( )A .12 B .24 C .36 D .不确定 6.如图4所示,Rt △ABC 中∠C=90°,AB 的中垂线 DE 交BC 于D ,交AB 于点E .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 )A .AC=AE=BE B .AD=BD C .CD=DE D .AC=BD 7.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A .30o B .40o C .45o D .36o 8.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 AC 于点E ,则△BEC 的周长为( )A .13 B .14 C .15 D .16 9.如图,AB =AC,BD =BC ,若∠A =40°,则∠ABD 的度数是( ) A .20o B .30o C .35o D .40o 10、如图,在Rt ABC △中,ο90=∠B ,ED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A D E B 图4 A C B D E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试题50道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试题50道 1. (已知:如图,E,F 在AC 上,AD ∥CB 且AD =CB ,∠D =∠B . 求证:AE =CF . 【答案】∵AD ∥CB ∴∠A=∠C 又∵AD=CB ,∠D=∠B ∴△ADF ≌△CBE ∴AF=CE ∴AF+EF=CE+EF 即AE=CF 2. 已知:如图,∠ABC =∠DCB ,BD 、C A 分别是∠ABC 、∠DCB 的平分线.求证:AB =DC 证明:在△ABC 与△DCB 中 (ABC DCB ACB DBC BC BC ∠=∠?? ∠=∠??=? 已知)(公共边)(∵AC 平分∠BCD ,BD 平分∠ABC ) ∴△ABC ≌△DCB ∴AB =DC 3. 如图,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

(1) 已知,BD=CE,CD=BE,求证:AB=AC; (2) 分别将“BD=CE”记为①,“CD=BE”记为②,“AB=AC”记为③.添加条件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命题2的命题,命题2是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 【答案】 (1) 连结BC,∵ BD=CE,CD=BE,BC=CB. ∴△DBC≌△ECB (SSS) ∴∠DBC =∠ECB ∴ AB=AC (2) 逆,假; 4. 如图,在□ABCD中,分别延长BA,DC到点E,使得AE=AB,CH=CD,连接EH,分别交AD,BC于点F,G。求证:△AEF≌△CHG. 【答案】证明:∵□ABCD ∴ AB=CD,∠BAD=∠BCD AB∥CD ∴∠EAF=∠HCG ∠E=∠H ∵ AE=AB,CH=CD ∴ AE=CH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证明经典题练习(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连接AP ,BP ∵DP=DC,DA=DB ∴ACBP 为平行四边形 又∠ACB=90 ∴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 ∴AB=CP=1/2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三角形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 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BAF=∠EAF (∠1=∠2)。 4. 已知:∠1=∠2,CD=DE , EF//AB ,求证:EF=AC B C A D B C

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 ∥EF ,可得,∠EFD =CGD DE =DC ∠FDE =∠GDC (对顶角)∴△EFD ≌△CGD EF =CG ∠CGD =∠EFD 又EF ∥AB ∴∠EFD =∠1 ∠1=∠2 ∴∠CGD =∠2∴△AGC 为等腰三角形,AC =CG 又 EF =CG ∴EF =AC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 C 证明:延长AB 取点E ,使AE =AC ,连接DE ∵AD 平分∠BAC ∴∠EAD =∠CAD ∵AE =AC ,AD =AD ∴△AED ≌△ACD (SAS ) ∴∠E =∠C ∵AC =AB+BD ∴AE =AB+BD ∵AE =AB+BE ∴BD =BE ∴∠BDE =∠E ∵∠ABC =∠E+∠BDE ∴∠ABC =2∠E ∴∠ABC =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CE ⊥AB ∴∠CEB =∠CEF =90° ∵EB =EF ,CE =CE , ∴△CEB ≌△CEF ∴∠B =∠CFE ∵∠B +∠D =180°,∠CFE +∠CFA =180° ∴∠D =∠CFA ∵AC 平分∠BAD ∴∠DAC =∠FAC ∵AC =AC ∴△ADC ≌△AFC (SAS ) ∴AD =AF ∴AE =AF +FE =AD +BE 7.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 BC=AB+DC 。 在BC 上截取BF=AB ,连接EF ∵BE 平分∠ABC ∴∠ABE=∠FBE 又∵BE=BE ∴⊿ABE ≌⊿FBE (SAS ) ∴∠A=∠BFE ∵AB//CD ∴∠A+∠D=180o∵∠BFE+∠CFE=180o ∴∠D=∠CFE 又∵∠DCE=∠FCE CE 平分∠BCD CE=CE ∴⊿DCE ≌⊿FCE (AAS )∴CD=CF ∴BC=BF+CF=AB+CD 8. 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 ∠C D C B A F E B A C D F 2 1 E A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画法讲义 (含解析)

第5讲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画法 知识定位 讲解用时:3分钟 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一般; 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轴对称图形,学会区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明确轴对称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以及判断我们所学的基本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知识梳理 讲解用时:20分钟 轴对称图形 以上几幅图形有什么特点? 1、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 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 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你能画出上述图形的对 称轴吗?各有几条?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角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这个角的角平 分线所在的直线.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A’B’C’的方法: (3)连接A’B’,B’C’,C’A’,得到△A’B’C’ 即为所求.

以上每对图形有什么特点? 1、轴对称的定义: 平面上的两个图形,将其中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简称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图形重合时的点)叫做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 注意:如果一点在对称轴上,它的对称点就是它本身 两个图形 一个图形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