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上海卷一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上海卷一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上海卷一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上海卷一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一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一

闵行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7分)

①刘词,字好谦,元城人。梁贞明中,事故邺帅杨师厚,以勇悍闻。

②唐庄宗入魏,亦列于麾下,两河之战,无不预焉。同光初,为效节军使,转剑直指挥使,寻以忤于权臣,出为汝州小校,凡留滞十余年。晋初,从侯益收汜水关,佐杨光远平邺都,累迁奉国第一军都虞候。时王师方讨襄阳,寻命词兼行营都虞候,襄阳平,迁本州团练使。

③在郡岁余,临事之暇,必被甲枕戈而卧,人或问之,词曰:“我以勇敢而登贵仕,不可一日而忘本也。若信其温饱,则筋力有怠,将来何以报国也!”及汉有天下,复为奉国右厢都校,遥领阆州防御使。

④乾祐初,李守贞叛于河中,太祖征之,朝廷以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遥领宁江军节度使,充行营马步都虞候,命分屯于河西。二年正月,守贞遣敢死之士数千,夜入其营。皆怖惧不知所为,惟词神气自若,令于军中曰:“此小盗耳,不足惊也。”遂免胄横戈,叱短兵以击之,贼众大败而退。自是守贞丧胆,不复有奔突之意。河中平,太祖嘉之,表其功为华州节度使,岁余,移镇邢台。

⑤三年秋,改镇河阳。显德初,世宗亲征刘崇,词奉命领所部兵随驾,行及高平南,遇樊爱能等自北退回,且言官军已败,止词不行,词不听,疾驱而北。世宗闻而嘉之,寻命为随驾都部署,又授河东道行营副部署。

⑥其年夏,车驾还京,授永兴军节度使,加兼侍中,行京兆尹。二年冬,以疾卒于镇,年六十有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四》)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寻.命词兼行营都虞候()(2)必被.甲枕戈而卧()

2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两河之战,无不预.焉()

A.事先 B.参加 C.过问 D.关涉

(2)若信.其温饱,则筋力有怠()

A.伸张 B.明确 C.听任 D.知道

2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以.勇敢而登贵仕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不可一日而.忘本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则.筋力有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皆怖惧不知所.为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2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遂免胄横戈,叱短兵以击之,贼众大败而退。自是守贞丧胆,不复有奔突之意。

答:

26

【参考答案】

22. (2分)(1)不久;(2)通“披”,穿着。

23. (2分)(1)B;(2)C

24. (3分)A

25. (6分)(刘词)于是不戴头盔,拿着长矛,大声命令(部下)拿起短兵器攻击敌人,敌人大败而逃。从此以后,李守贞惊惧害怕,不再有突袭的念头。(赋分点:补充主语1分、每句正确各1分)

26. (4分)(1)刚正不阿,耿直,正直;不畏权贵(2)尽忠职守;勤勉;不忘根本(3)勇敢无畏;(4)忠心;忠勇;判断力

宝山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7分)

①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令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襄。咸击匈奴单于。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既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羸,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行二百馀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馀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馀粟以归。

②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

③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④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后五岁,伉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及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失侯后二岁,冠军侯国除。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汉军既度幕,人马罢()

(2)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1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会日且入()

A.还要

B.尚且

C.将要

D.况且

(2)直左方兵()

A.通“值”,进击。

B.通“值”,遇到。

C.通“值”,价值相当。

D.通“值”,兵力相当。

20.把第①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答:

2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1)赵信为单于谋曰(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B.(1)乃悉远北其辎重(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C.(1)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 (2)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D.(1)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2)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22.本文对卫将军和骠骑将军与匈奴作战的记述有详有略,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18.(2分)(1)通“疲”,疲惫(2)触犯犯罪

19.(2分) (1)C (2)B

20.(6分)正碰上大将军的军队开出塞外一千多里,看见单于的军队排成阵势等待(着汉

军)(或在那里),于是大将军又命令用武刚车围成环形营垒(自己排成环型营垒),又放纵(放出、派出)五千骑兵前往(奔袭)抵挡匈奴(命令五千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关键词:适值,陈,当)

21.(2分)B

22.(3分)写大将军详尽。先写战前单于的谋略;后叙两军相遇时匈奴以逸待劳,大将军指挥沉稳,列阵派兵作战;此时又描绘红日西坠、飞沙走石的自然景物;然后写大将军派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军队,单于夜逃,大将军驱兵追击,烧其城和余粮两还口而写骠骑将军只用“直左方兵”四字写作战过程,用斩获功劳多于大将军一句概括的叙述写作战结果。(说明:写大将军与匈奴作战,战前、战时、战斗结束都非常详细;应结合原文对这三个阶段的“详”具体分析。)

23.(2分)不拘古法;自负不羁舍家保国;以国当家;以国为家;一心为国

崇明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①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硃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②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③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

(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躬.放驴()(2)阴.资装于百余里()

(3)要.威为伴()(4)吾无所假借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忠清著称具告以.事

B.谢而.遣之羽化而.登仙

C.勤于.政术而君幸于.赵王

D.威尝谏时政之.宽为吾子之.将行也

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

答:

20.武帝认为胡威“言谦而顺”的原因是。(2分)21.根据文章内容,对胡威“清慎”的事例加以概括。(3分)

答:

【参考答案】

17.(1)亲自(2)暗中(3)通“邀”,邀请(4)宽容

18.D

19.参考示例:后来,(胡威)在其他信中把(此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像这样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

评分说明:“后因他信以白质”2个点,“质杖都督一百”1个点,“其父子清慎如此”1个点,“于是名誉著闻”1个点。1点1分。

20.他直接表明自己不如父亲清廉,有谦逊态度;(1分)同时,交代清楚了自己“恐人不知”比不上父亲的“恐人知”,表达畅达恭顺。(1分)

21.评分说明:任答3点即可。

探父单身前往、至父所住于马厩、询问父亲赠绢所来、遣走助己之官并告诉其父。

浦东新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①刘审交,字求益,幽州文安人也。少略知书,通于吏事,为唐兴令,补范阳牙校。刘守光僭号,以审交为兵部尚书,守光败,归于太原,唐庄宗以为从事。其后赵德钧镇范阳,北面转运使马绍宏辟审交判官。王晏球讨王都,以为转运供军使。定州平,拜辽州刺史。复为北面转运使,改慈州刺史,以母老去官。母丧哀毁过礼不调累年。

②晋高祖即位,杨光远讨范延光于魏州,审交复为供军使。是时,晋高祖分户部、度支、盐铁为三使,岁余,三司益烦弊,乃复合为一,拜审交三司使。议者请检天下民田,宜得益租,审交曰:“租有定额,而天下比年无闲田,民之苦乐,不可等也。”遂止不检,而民赖以不扰。迁右卫上将军、陈州防御使。出视民田,见民耕器薄陋,乃取河北耕器为范,为民更铸。安从进平,徙审交襄州,又徙青州,皆有善政。罢还。

③契丹犯京师,留萧翰而去,翰复以审交为三司使。已而翰召许王从益守京师。汉高祖起义太原,从益召高行周以拒高祖,行周不至。从益母王淑妃与群臣谋迎高祖,或以谓燕兵在京师者犹数千,可以城守而待行周,淑妃不从,议未决。审交进曰:“余燕人也,今为燕守城,当为燕谋,然事势不可为也。太妃语是。”从益乃罢不设备,遣人西迎高祖。高祖至,罢审交不用。隐帝时,为汝州防御使,有能名。乾祐三年卒,年七十四。州人聚哭柩前,上疏乞留葬近郊,使民得岁时祠祭。诏特赠太尉,起祠立碑。

17.第①段画线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母丧哀毁过礼不调累年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北面转运使马绍宏辟

..审交判官()(2)乃复合为一.()

(3)而天下比年

..无闲田()(4)使民得岁时.祠祭()

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通于.吏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B.为.民更铸为.击破沛公军(司马迁《鸿门宴》)

C.可以.城守而待行周夫夷以.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D.乃.取河北耕器为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遂止不检,而民赖以不扰。

答:

⑵从益乃罢不设备,遣人西迎高祖。

答:

21.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文字在《旧五代史》中记载如下:

此城经敌军破除之后,民力空匮,余众幸存,若更谋之不臧,闭门拒守,一月之内,无复遗类。诸君勿言,宜从太妃处分。

两种记载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4分)

答:

【参考答案】

17.(2分)母丧 /哀毁过礼/ 不调累年

18.(4分)(1)征召(2)整体(3)近年(4)按时

19.(2分)B

20.(5分)(1)(朝廷)于是停止此事不去检视民田,因此百姓仰仗(1分)他的提议(1分)而没有被扰乱(1分)。

(2)李从益于是罢兵不设防备(1分),派人往西边(1分)迎接汉高祖。

21.(4分)《新》好:文章第二段主要写刘审交体恤民情、以民为本的品质。《新》的记载,着重表现刘审交审时度势的果决。人物形象较之《旧》更丰富立体。

《旧》好:文章第二段主要写刘审交体恤民情、以民为本的品质。《旧》的记载,着重表明刘审交不希望因为上层谋划失当而使民众受难。较之《新》,可以使其一心为民的良吏形象更为突出(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普陀区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7分)

①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敦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②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恭与僚佐约,悉罢之。公安、监利流民

擅相杀。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寻.迁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

..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天顺二年,

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护卫,王稍戢①。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已,大治吴淞江。起昆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鹤江,又自白鹤江至嘉定卞家渡,迄庄家泾,凡浚万四千二百余丈。又浚曾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民赖其利,目曾家港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羡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逆盈缩。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恭乃罢去。悉如忱旧。

③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举恭。遂召用。翱甚倚恭,转左。宪宗即位,乞致仕。不允。越五月,母丧归。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识者数人。十一年春命参赞机务。居三年,致仕。又二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敏。

——《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注】①戢:收敛,停止。②耗羡:赋税的加耗部分抵朴实耗后的所余。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除.户部主事()(2)寻.迁江西左布政使()

(3)官吏干没

..五十万()(4)酌.轻重()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余以.充本府军饷。

B.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

C.恭自于.巡抚韩雍。/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

D.遂.放遣守者八百人。/十年一役,遂.为定例。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延议域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

答:

19.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为官履历看,崔恭的仕途一帆风顺,从未遭遇过贬谪罢黜。

B.崔恭认为李秉所制定的耗羡计算方法不公平,因此恢复旧例。

C.宪宗即位时崔恭“乞致仕”,说明他还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

D.崔恭最后在太子少保的职位上去世,朝廷为此给他加赠谥号。

20.本文从多方面展现了崔恭理政的才能,请简要概述。(4分)

答:

【参考答案】

16.(4分)被授以……的官职;不久:侵吞财物;度量

17.(2分)D

18.(5分)朝廷决议建造临清城,发布告征召充劳役的人。崔恭认为现在正是春天,百姓食用不足,请求朝廷等到秋收后再征。(得分点:“城”、“檄”、“以”、“方”、“俟”)

19.(2分)A

20.(4分)答案示例:崔恭开展工作能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分清轻重缓急,做好整体规划,处置布匹、支援京师、建造临清城时都有相应的合理方案;他明辨是非,依法治理,平定各类社会问题,处置流民,弹劾宁王,惩处广济库官吏不法行为等;他重点关注民生实务,了解民意,兴革利病,疏通治理了大量河道;他还依据现实,制定或修正各类法规、制度,制定均徭法,恢复周忱所定耗羡则例等等。

奉贤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

①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②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其教子以亲贤友善

..为第一务。鼎革②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③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鼎革:指改朝换代。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2)又劝.助有力之家()

(3)没.葬而岁祀之()(4)其教子以亲贤友善

..为第一务()

18.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好施与.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B.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游侠士以.好义乱国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君古游侠之.流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9. 把第③段画线内容译成现代汉语。(6分)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

答:

20. 第③段画浪线句“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言之”的对象还有谁?(2分)

答:

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各用4个字概括徐君的主要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7(4分)(1)粮仓(2)勉励、鼓励(3)同“殁”,死去(4)和好人交友

18.(2分) C

19.(6分)所以(只要)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就)足够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像徐君一样的人,大概差不多在这中间吧?

20.(2分)好义之士,朝廷官员。

虹口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8分)

①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②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泛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竞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它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③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内。金陵俗,妇孕将产者为不祥,逆旅多不舍。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于。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④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成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

⑤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立,而其箕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君脱.不取(2)人用是多.疑

1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杖.踵疑门拄着拐杖 B.具.床褥炉灶准备

C.籍.其数而封识之计算 D.众拒门不内.同“纳”

19.下列句中的“以”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2分)

A.得粟以自给 B.反赆以货

C.妻卧草中以号 D.俾妇邀以归

20.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答: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答:

21.第①段写李疑“固贫甚”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2.第②③段用相同手法写了李疑的两件事,指出这种手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

【参考答案】

17.如果赞美(2分)

18.C(2分)

19.C(2分)

20.(1)我不幸遭受疾病,没有人家让我住宿。(被,舍,宾语前置)

(2)患难中互相帮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为什么回报呢?(恤、宜,何....为)(6分)

21.为后文救助他人和“取囊按籍还之”、“不取其报”做铺垫,突出他品行的美好。(3分)

22.这两段用了对比的写法,将别人的唯利是图与李疑的轻财好义(或古道热肠、急人之难、扶危济困乐于助人)进行对比,突出作者对古义勇风的推崇。(这两段都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别人的唯利是图冷漠反衬李疑的轻财好义,表达了作者对李疑的赞美之情)(3分)

黄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①刑贞至吴,吴人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当受魏封,吴王曰:“九州伯,于古未闻也。昔沛公亦受项羽封为汉王,盖时宜耳,复何损邪!”遂受之。吴王出都亭侯贞,贞入门,不下车。张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刃故乎!”贞即遽下车。中郎将琅邪徐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放、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贞闻之,谓其徒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②吴主遣中大夫南阳赵咨入谢。帝问曰:“吴主何待主也?”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对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帝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帝曰:“吴可征否?”对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帝曰:“吴难魏乎?”对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难之有!”帝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对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资治通鉴·魏纪一》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谓其徒.曰()(2)吴主遣中大夫南阳赵咨入谢.()

(3)历.史籍()(4)小国有备御之固.()

17.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贞入门,不下车

..横流

.. B.因涕泣

C.吴如大夫

..书传

..者几人 D.博览

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九州伯,于古未闻也。昔沛公亦受项羽封为汉王,盖时宜耳,复何损邪!

答:

19.刑贞说“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的原因是。(2分)

20.结合第②段的内容,简析赵咨的对答艺术。(4分)

答:

【参考答案】

16.(4分)(1)随从(2)致谢(3)披阅(4)险阻

17.(2分)D(或者A)

18.(5分)从古至今,尚未听说过九州伯这一称号。从前沛公刘邦也接受项羽封给的汉王,这应该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又能损害什么呢!

19.(2分)大臣们有为国效死的决心、胆识和气魄。

20.(4分)针锋相对,语气坚定;列举事实,有理有据;如魏帝问吴国“主”“状”“学”“征”“难”“大夫”怎样时,赵咨一一列出事实,全面反映吴主的治国策略、吴国与魏抗衡的力量;多用短语构成排比,对答如流,斩钉截铁,充满自信和自豪,在气势上战胜对方,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静安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

①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②廷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藏罪狼籍,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③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膺等复废。

④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⑤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遗漏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膺谢.不受(2)膺等复废.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无所交接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2)故引用

..天下名士()

A.使用

B.重用

C.荐用

D.任用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公事免官乃以.膺为长乐少府

B.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至乃.杀孕妇

C.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

D.为.司徒胡广所辟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

19.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答:

20.请择其一例分析文中间接描写的作用。(4分)

答:

21.依据相关事迹,概括李膺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相关事迹李膺的品质

矢石破虏(1)__________________

拒收樊陵(2)__________________

惩治张朔(3)__________________

临难不辞(4)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2分)(1)拒绝(2)(被)罢免(官职)

17.(2分)(1)A (2)C

18.(2分)C

19.(4分)自从李膺来到边塞,(敌寇)一见(他的)威势都惧怕降服,将原先抓捕的百姓都送还回来。从此以后,(李膺的)声威远震边塞。

20.(4分)间接描写有:第(2)段之末;第(5)段景毅“自表免归”。

其作用:通过“诸黄门常侍”行为收敛,小心谨慎,表现李膺的威严震慑群官,使之不敢胡作非为。当李膺遭祸,景毅毅然不避牵连,因其子为李膺门徒主动领罚,表现了李膺巨大的影响力及在朝野的正义力量。(例子1分;分析2分;表达1分)

21.(4分)(1)机智英勇(2)明辨忠奸(3)疾恶如仇(4)舍生取义

青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4题(17分)

秦晋殽之战(节选)

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⑵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

⑶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秦晋殽之战》)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穆公访诸.蹇叔( ) ②劳.师以袭远( )

③蹇叔之子与.师( ) ④秦伯素服郊次. ( )

2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君见师之.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劳师以.袭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余收尔骨焉./复驾言兮焉.求

21.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

22.概括节选三段的段落大意 (3分)

23.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24.根据上文内容概括蹇叔形象的主要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9.①参与,参加②之于③使……疲劳④停留,驻扎 (4分)

20.B(2分)

21.劳而无功(既疲劳又无所成功),一定会产生背离的心思;并且(况且、再说)行军千里,难道谁还会不知道?(4分)

22.⑴秦穆公为攻打郑国征求蹇叔意见,蹇叔直接劝阻,但遭秦穆公拒绝。⑵蹇叔哭送儿子,预言儿子此去必死无疑。⑶秦穆公哭师认错。(3分,大意对即可)

23.蹇叔哭师是因为预见师必败子不归,表达的兵败丧子之痛。/秦伯哭师是因为自己不听蹇叔而致败北的自悔自责。(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24.正直(耿直);聪慧(老谋深算);忠君爱国(2分)

杨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圣人之于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之辱。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时固不易得.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於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於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於堂上,重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武王事.之()(2)夙.夜不懈()

(3)乡.之耕()(4)非忘其父之雠.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客以.闻伍子胥

B.圣人之.于事乡之.耕

C.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搏其手而.与之坐退而.耕于野七年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答:

19.文中举伍子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2分)

A.极力铺陈

B.平实畅达

C.对比鲜明

D.纵横捭阖

【参考答案】

16.侍奉;早;先前;同“仇”(4分)

17.D(3分)

18.伍子胥于是就礼贤贤能之士(下翻译出动词,意思基本正确),选练士卒。六年后,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国(介后),追击楚国的败军(北解释为败军)于千里之远。楚昭王逃亡到随,吴军于是攻占了郢都(补出省略的主语)。伍子胥亲自用箭射楚王宫(补出省略的主语),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三百次(正确翻译出鞭打楚平王坟墓事件)。(5分)(错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19.成功是需要等待时机的。(3分)(能够引用第一句或者最后三个字都给分,在此基础上概括也可以)

20.B(2分)A(1分)

松江区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7分)

①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神龙初,擢左卫郎将。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按察使韩朝宗言诸朝,擢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尹。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刻石著功,诏永王璘书,皇太子瑛署额。进御史大夫。

②二十七年,兼幽州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被废,而父象见逐武后时,葬有阙,至是丐陪瘗①昭陵阙中,诏可。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迁刑部尚书。适之喜宾客,饮酒至斗余不乱。夜宴娱,画决事,案无留辞。

③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尝与李林甫争权不协,林甫阴贼,即好谓适之曰:“华山生金,采之可以富国,顾上未之知。适之性疏,信其言,他日从容为帝道之,帝喜以问林甫,对曰:“臣知之旧矣。顾华山陛下本命,王气之舍,不可以穿治,故不敢闻。帝以林甫为爱己,薄适之不亲。于是,韦坚、裴宽、韩朝宗皆适之厚善,悉为林甫所构得罪。适之惧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职,以太子少保罢,欣然自以为免祸。俄坐韦坚累,贬宜春太守。会御史罗希奭阴被诏杀坚等贬所,州县震恐,及过宜春,适之惧,仰药自杀。

——《新唐书?李适之传》【注】①瘗(yi)埋葬

19.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2)

(3)(4)

20.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21.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答:

22. 皇帝“薄适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 依据全文,概述李适之的性格特点。(3分)

答:

【参考答案】

19.(4分)(1)提拔(2)使……知道(3)只是(4)因……而判罪/定罪(因犯……的罪)

20.(2分)A

21.(5分)唐玄宗担忧谷、洛二水所引发的水灾,每年要消耗巨大的工役劳力(来抵御水灾),(于是)下诏让李适之使用皇帝的钱财作三大防堤,称作上阳、积翠、月陂,从这以后洪水不在祸害(周边了)。(评分说明:一句1分,扣完为止)

22.(3分)答案示例:皇帝认为李适之没有亲自考察华山金矿的情况就加以禀告,为人草率。同时也凸显了李林甫的阴险狡诈。(评分说明:意对即可)

23.(3分)答案示例:宽厚为政(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好酒但决事果断(夜宴娱画,决事案无留辞);为人粗疏(尝与李林甫争权不协,被林甫所阴)。(评分说明:1点1分)

徐汇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

②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③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 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④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固:即窦固,凉部:指西州防:车骑将军马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车师复畔.②.衣屦.穿决

16.为下列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①宜奉.大使,镇抚凉部

A.供奉

B.拥戴

C.奉承

D.赐予

②.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

A.忍受

B.吃

C.喂

D.围裹

17.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食尽穷困

..

.. D.恭上疏言方略

.. B.而稍稍死亡

.. C.形容枯槁

1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答:

19.耿恭“大忤于防”的原因。(2分)

20.依据文意,推断作者评价耿恭“义重于生”的多重内涵。(4分)

答:

【参考答案】

15 (2分)①通“叛”,反叛②断。断裂

16 (2分)①D ②B

17(2分)D

18(6分)答案示例:耿攀登古城墙拼搏作战,他把毒药涂到箭头上,用强弓射出毒箭,中了箭的匈奴兵,看着创口都溃烂了,于是大惊失色。

评分说明:采用扣分制,扣分点乘发创定语后置句式

19 (2分)答案示例:推荐窦固“镇抚”马防统管的西洲。

20 (4分)答案示例:与士兵同患难共生死,不为名利女色诱惑,不惜牺牲生命,不怕冒犯权贵。

长宁、嘉定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白居易为左赞善大夫,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因是贬江州司马。此《唐书》本传语也。案.是时宰相张弘靖、韦贯之,弘靖不足道,贯之于是为失矣。白集载《与杨虞卿书》云:“左降诏下,明日而东,思欲一陈于左右。去年六月,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迸血体,磔发肉,所不忍道。合朝震栗,不知所云。仆以书籍以来,未有此事。苟有所见,虽畎亩皂隶之臣,不当默默,况在班列,而能胜.其痛愤耶?故武

‘丞、郎、给、舍、谏官、御史,尚未论请,而赞善大夫何反忧国之甚也!

思之,赞善大夫诚贱冗③耳,朝廷有非常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忠,谓之愤,亦无愧矣!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以此获辜,顾何如耳,况又不以此为罪名乎!

“居易母坠井死,而赋

罪名者,是已。

(洪迈《容斋随笔》)【注】①左赞善大夫:的东宫太子府属官,负责讽喻规劝。②武元衡:时任右丞相,上朝途中为政敌所杀。③丞、郎、给、舍:皆为朝廷要职。谏官、御史:皆为朝廷言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必得.为期(2)案.是时宰相张弘靖、韦贯之

(3)而能胜.其痛愤耶(4)而赋.《新井篇》

18.下列加粗的双音节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明日而东

B.仆以书籍以来

C.不但宰相而已也

D.前书所谓不以此为罪名者

19.文中加波浪线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之”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0.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仆闻此语,退而思之,赞善大夫诚贱冗耳,朝廷有非常事,即日独进封章,谓之忠,谓之愤,亦无愧矣,谓之妄,谓之狂,又敢逃乎?

答:

有此文可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原因有(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4分)(1)捕获,抓到;(2)考查,查看;(3)承受,忍受;(4)写作

18.(2分)D

19.(2分)宰相武元衡被当街残忍地杀害(1分)白居易上疏要求限期缉拿凶手(1分)

20.(5分)我听了这样的议论,回家后细想,赞善大夫固然官职低微,而朝中发生这样的特殊事件,当即独自上疏,说这是忠诚,这是义愤,也问心无愧!说这是虚妄,张狂,又怎敢逃避罪名呢?

21.(4分)⑴作为左赞善大夫,上疏力主限期缉拿杀害武元衡的凶手(1分),被认为越职(1分)⑵白居易母坠井死,他却写了《新井篇》(1分),被认为有违礼教(1分)

金山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7分)

姚平仲小传〔宋〕陆游

①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①。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②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注】①枝梧:抗拒。

18.(1分)陆游,字,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9.(4分)解释下列加点字。

(1)抑.其赏()(2)平仲适.在京师()

(3)度.采药者莫能至()(4)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

20.(2分)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

..的一项是()

A.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至青城山上清官,人莫.识也

B.宣抚使童贯召与.语/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C.(贯)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D.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日/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

21.(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

..古今异义的一项()

A.平仲负气

..

..不少屈 B.平仲功冠军

C.一昼夜

..求之

..驰七百五十里 D.朝廷数下诏物色

22.(5分)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

答:

23.(3分)请结合陆游生平经历,评价他对姚平仲的情感态度。

答:

【参考答案】

18.(1分)务观

19.(4分)

(1)(减少)(2)(恰好、正好、恰逢)(3)(估计)(4)(多次、屡次)

20.(2分)(B)(该项上句中的“与”是介词,和;下句中的“与”读yù,是动词,参加。A 。C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就,于是)21.(2分)( C )

22.(5分)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献给宋钦宗。他出击后,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夜里已经撤走了。(主语补充1分,请出、死士、徙各1分,整体理解1分)

23.(3分)作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始终坚持抗金,但是不断受到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1分)

他为姚平仲作传,高度赞扬了姚平仲的赫赫战功,铮铮傲骨不谄权贵,表明了陆游对他的仰慕之情,也可以看出陆游与其有着相同的经历,具有积极肯定的意义。同时,对姚平仲后期隐居山中离奇经历也表现了羡慕之情。(2分)

全国卷语文真题历年(14--17)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 有以折之 ..。”及肄射,将 ..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 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 ....... .....,.吾且往大国分画 矣.。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州,又改郓州。上元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 ... ..问兵马之数,将立具 上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 马光墓。哲宗以问将 ..,召为佑神观使。 .....,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高考文言文常识100题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 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08年——18年春十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二整理

08年---18年春十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二整理 2008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22.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2分) _ _ 23.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24.“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 _。(1分) 25.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分) (1)_ _ _ (2)_ _ 26.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4分) _ _ 22、答案:2分形象直观地(1分)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23、答案:C 解析:这句话出现在第二自然段,仔细阅读体会第二段最后一句“……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是C。

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真题

[考点要求]能阅读、分析鉴赏浅易的古代诗文。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5.文中信息的筛选 6.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7.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一、(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 ..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本文有删节) 第一步整体把握 1.全文共5段,可划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划分为两大层:第一层(1~3段),指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现象并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分析其中原因(该层也可分为两层:先摆出社会现象,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第二层(4~5段),点明为丁琰写送序的原因和目的。 2.本文要谈的中心话题是什么?作者在这个话题上持怎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心话题: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 作者观点:作者认为,当今社会缺少贤守贤令的原因在于没有像古代那样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如果能够推行庠序、师友、赏罚之法,就能培养足够的人才,选拔出真正的贤守贤令。 第二步真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专题(学生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3 ——文言文文化常识专题 一、古代文化常识备考要领——回顾教材举一反三 (一) 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官职变动的名词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侯、伯: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执事: 3.楚左尹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左尹: 4.项王使都尉 ..陈平召沛公 都尉: 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丞: 6.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 左迁: 7.相如顾召赵御史 ..书 1.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 2.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 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亲去世曰“外艰”。() 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6.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8.古代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别,“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第2组] 9.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10.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上海高考第二篇文言文历年真题汇编

上海语文高考第二篇文言文近年真题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近年高考文言文二真题 (2) 《勿斋记》2016年高考 (2) 《静者居记》2015年高考 (3) 《治学》2014年高考 (4) 《许氏吴兴溪亭记》2013年高考 (5)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2012年高考 (6) 《稼说送张琥》2011年高考 (8) 《九疑山图记》2010年高考 (9) 《桂》2009 (10)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11) 2016年高考参考答案 (11) 2015年高考参考答案 (12) 2014年高考参考答案 (12) 2013年高考参考答案 (12) 2012年高考参考答案 (13) 2011年高考参考答案 (14) 2010年高考参考答案 (15) 2009年高考参考答案 (15)

第一部分:近年高考文言文二真题 《勿斋记》2016年高考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勿斋记(明)朱舜水 ○1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宜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骛高骛远哉?夫以振古聪明睿知之颜渊,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下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 ③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 [注]①传心:传授道统。②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 22.概括第①段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文言文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级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 (1)辨析文句意义;(2)归纳内容要点。 一、(2014·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 ..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第一时段(8~10分钟):读懂文言 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答案第一段:针对严生的来信谈自己“二文”的主旨,并借此委婉道出自己不愿成为严生老师的原因——内不足为,外不足当。 第二段:进一步指出拒为严生师的原因,但并不拒绝以“言道、讲古、穷文辞”为师。 第三段:称赞严生为文畅远,向严生指出求师之道,并希望两人“交以为师”。 2.明意辨理: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为师之道,不在乎“名”,而在乎“实”;为师之“实”,在于“言道、讲古、穷文辞”,在于“好道”“求道”;在为师之“方”方面,可以“交以为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我们都知道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语文文言文和阅读是复习的难点和必考点,怎么复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推荐: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翻译错误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 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 2.最新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3.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4.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5.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上海高考文言文二整理

2008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22.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2分) _ _ 23.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24.“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 _。(1分) 25.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分) (1)_ _ _ (2)_ _ 26.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4分) _ _ 22、答案:2分形象直观地(1分)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23、答案:C 解析:这句话出现在第二自然段,仔细阅读体会第二段最后一句“……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是C。 24、答案:1分动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4小题,19(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深敬重之。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幼赴阙..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舍此而去,!孰敢不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素无居宅,帝以芝清忠履正,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位特进,于是征为光禄大夫,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 车,..“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分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赦//宣帝嘉之/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当死爽懦惑不能用A./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而不诛赦而/不苟免//宣帝嘉之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B.爽懦惑不能用/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不诛/赦宣帝嘉之/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当死遂委身受戮C. 爽懦惑不能用 //芝坐爽下狱///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而不诛/赦宣帝嘉之不苟免而口不论直志当死下狱芝坐爽遂委身受戮爽懦惑不能用D. //////// / /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而不诛 3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A.《三坟》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D.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A.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B.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

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知识点 1. 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 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 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 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 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 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 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 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 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 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此 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其中也 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3、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 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 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含答案

2018年上海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 静安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送秦中诸人引 (金)元好问 ①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游观 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 ②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鄂、杜①间风物,则喜气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仲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署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③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淡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注】①蓝田、鄂(hu)、杜:均为地名,在今西安附近。②结夏课:参加科考的文人在夏日会集读书习文称?结夏课?。③靳:吝惜。④辋川:关中地名,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别墅。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也 B.矣 C.乎 D.焉 22.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是近于“序”的文体,本文是为送友人归秦中作的赠序。 B.首段描写秦中山川壮丽、人情质朴,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从原文明显可见,作者向往田园生活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局混乱。 D.本文笔触含蓄委婉,描述了恬淡闲适、清高自守者的生活情趣。 23.第②段是怎样抒写作者对秦中的向往之情的?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24.第③段议论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五)(13分) 21.(1分)D 22.(3分)C 23.(4分)【评分说明】概述四冬意思2分,分析各展之间的关系2分 【答紊示例】先写追悔,记少时入长安秋武,因“纨绮气”未脱,“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的情形;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 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 2003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 太平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延.默庵诊之()苟.不得其情()亟.命别迁一室()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1分)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2)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25.这篇文章记叙了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3分) 【参考答案】 22.请;如果;赶快、急忙 23.病因 24.(1)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25.饮食居室被漆的气味所伤害 2004年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2016-2018全国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 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2015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六)文言文二——散文

2015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六) 文言文二 【浦东新区】(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 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22.第①段主要交待了焦山之游的 。(1分) 23.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4.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又因为尘事而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B.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匆匆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C.又因为束缚于尘事,便匆匆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D.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25.概述焦山“诸美”的内容。(3分) (1)山石树木等风景之美;(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26.联系全文,阐述“尚于兹山不能无情”中的“情”的含义。(3分) 【杨浦区】(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5分) ⑴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所安也,鸟入之而忧;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川谷通原,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深溪峭岸,峻木寻枝,猿狖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慄。形殊性诡,所以为乐者,乃所以为哀;所以为安者,乃所以为危也。乃至天地之所覆载,日月之照誋,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其宜,为其能。 ⑵故愚者有所脩,智者有所不足。柱不可以樀齿,筐不可以持屋,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铅不可以为刀,铜不可以为弩,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

上海语文高考课内文言文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 1.通假字 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2.句式 1.判断句 以“……也”表示判断。 例:官理,非吾业也 2.倒装句 橐驼,不知始何名 苟有能反(于)是者 3省略句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 而卒以(之)祸 苟有能反(于)是者 然吾居(于)乡 (主语)鸣鼓而聚之 4宾语前置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又何能为哉 3.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名,名词用作动词,称呼 (2)驼业种树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职业 (3)且硕茂早实以蕃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 (4)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名词用作动词,用抓、掐 (7)鸣鼓而聚之聚,动词的使动词法,使……聚集 4.一词多义: 虽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故 其土欲故。(旧) 故不我若也。(所以) 实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 其实害之。(实际) 若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而 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字而幼孩。(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 为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从事) 吾又何能为哉(做) 5.古今异义的词 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既然已(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病梅馆记 1 古今异义的词语: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智力古:智:智慧力: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2一词多义: ⑴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动用法: 使……成为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之病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⑵欹、疏、曲 梅之欹之疏之曲“欹”、“疏”、“曲”三字都是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名,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弯曲的枝条。 为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 3常用虚词: ⑴以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把、拿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可以:能够 (另一说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态的审梅标准。)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把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来、用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