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和全国卷2语文满分作文(1)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和全国卷2语文满分作文(1)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和全国卷2语文满分作文(1)
2017年高考全国卷1和全国卷2语文满分作文(1)

2017年全国语文满分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

蛙鸣与驼铃

亲爱的朋友们,我所站立的地方,这就是中国。

请君侧耳听,是否听到了那田间的蛙鸣和大漠的驼铃?

中华古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来中国乡村,田间依旧的蛙鸣见证了乡村的嬗变。从关注三农到精准扶贫,共同富裕的路上,乡村不曾被抛下,它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融入时代进步的洪流。昔日凋敝的乡村换了新颜,呈给世人的是一幅山水静好、人情温厚的淳朴画卷。

微观层面上,当下,许许多多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青年,成为了这个大有作为时代的先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秦玥飞,毕

业于耶鲁大学,拒绝国外优厚的薪金,当了一名村官,带领贺家山乡亲改造水利、硬化道路,率先走上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人们点赞: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他选择后者。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同样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支月英,三十年坚守偏远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腔热血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人们称许:她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转。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的都是甜。三十余年,她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辫。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正是怀着对乡村大地最执着的眷恋和最深重的担当,无数的人与这方土地有了再难割舍的羁迟和淹留。

中华古语又云: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请来中国大漠,宏观大天地,大视野里大格局,新丝路上又响起阵阵驼铃,传递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乡愁。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则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讲的都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的“传奇”构想,表征了新时代赋予中国人的光荣使命,中国,摒弃野心和霸权,以开放的心态包容整个世界。

当普惠互利共赢成为全球发展进步的共同呼声,中国成为浪潮中最勇敢的弄潮儿。曾经,新一轮经济萧条初现,“逆全球化”言论甚嚣尘上,有人忧患不已:“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一

带一路顺势而动,应时而兴,已然成为全球可望战胜经济衰退的共同期待,也催生了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与时代担当。

当蛙声伴着田野的风吹拂美丽的乡村,当驼铃载着强国的梦奏凯崭新的征程,一带一路所圆的中国梦不再遥远,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走来,你会看见东方的日出,还有中国巨龙逐日的腾飞。

我所站立的地方,这就是我的中国,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今日少年人,将来擎天柱。全世界青年人,请让我们伸出手,握一握,共同行走在沧桑巨变的大中国。

[点评]

文章选取“美丽乡村”“一带一路”两个关键词,阐释中国进步、世界发展,合作共赢的思想观点。作者借用蛙鸣与驼铃的意象,穿针引线,引发议论,思路清晰可见。行文依“美丽乡村”“一带一路”作自然切分,并以中华古诗、古语分别引领两段内容,以期文章内在逻辑上能一线贯通,且有从微观到宏观的层进意识。所引话语颇相关合,顺手拈来,又为行文铺垫,渐次展开议论,进而发端思想。

但两段内容榫接尚觉生硬,未成水到渠成之势。因考场文,已属难能,不予扣分。

内容项记20分,表达项记20分,发展等级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材料丰富新鲜”“文句有表现力”等方面记20分。

合计19+20+20=60分。

2017新课标2卷

原题回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眼界无穷世界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

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所谓“故乡”

杜甫诗中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哪里不是幽蓝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为何偏偏在“故乡”看到的那一颗,分外地明亮皎洁呢?

中国人常常对故乡有一种奇怪的执念。尤其是那些带着一身酸气的文人骚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始怀念故乡,寻找故乡,时不时感叹一句,再也回不到记忆中的“故乡”。

而这也不难理解。他们中的许多人怀念的,是在那个“故乡”中,他们所度过的童年与青春。我们的传统总是鄙弃喜新厌旧之辈,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怀旧,恋旧的人。他们对故乡的留恋,其实是一种“忆往昔”,他们的乡愁,愁的是自己回忆中最为美好无忧,却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们所寻找的,则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文化,便是从这样一个“源”,一个“根”,伸展出繁茂壮丽的无数枝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躯体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伟大和祖先的智慧,这些“根”,在他最初开始的地方。他们寻找记忆中的故乡,寻的是这思想的源头,寻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与他的父母、长辈不生长在一个地方,他其实有两个故乡。这两个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导,才成就他这样一个完整的人!

人们对故乡的感情往往十分复杂。它常会让人有“家”的归属感,也会产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认同感。少年人常

常想要离开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让他们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故乡记忆中的童年快乐和年少轻狂。人生像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从蹒跚学步到步履蹒跚,大家急着离去,最终又匆匆归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生,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醒来,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经在故乡看腻了的黄橙橙的月亮,成了长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颗牵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你历尽沧桑,别忘了回家的路,那个笼罩着皎洁月光的故乡,还在等待着当年那个轻狂少年人!

正视自己的优点

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似一朵绽开的花,各具特色,独领风骚,或艳丽、或芬芳、或淡雅、或清新……何须强求自身所不具有的特点,每个人本身便是一道靓丽的景色。

正如李清照吟出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们并不生来十全十美,但必生来就独具特点,正视这些别样的特点,你会发现,自己可发展的优点并不少!

不强求自己与别人同化,不逼迫自己学来他人优点,而是找到自身优点,发现自己,发现你便是那独特的“花中第一流”。与其羡慕

别人的“浅碧深红”,渴望将自己油漆成“浅碧深红”,倒不如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一流的地方!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不可以已”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这样的思想让许多已足够优秀的人忽略了正视自己,忽略了正视的重要性。

正视究竟有多么重要?

鲁迅曾回答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位具有时代意义的革命家的话,敲响了我们脑海中的警钟:我们可曾正视过自己?

我们不停地忙着提升自己的能力,忙着提升自身素养,可到头来却忽略了这之中最重要的东西——自己。我们本就具有的优点被我们遗忘在了阴暗的小角落,以至于当我们遇到需要这些优点来处理问题时,我们“不敢做”,“不敢当”,“不敢说”,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孰不知,正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就不必再为“浅碧深红”而苦恼,因为那时你早已知道自己便是花中第一流了!当年的阿西莫夫不就正是这样吗?正视自己,发现了自己写作的天赋,凭借这笔与墨汁造就了跨时空的科幻小说的传奇!

不可否认,“正视”对阿西莫夫这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或许,他忽略了正视自己的话,他至死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

“学”却乎“不可以已”,但“正视”也如“学”一样,不可以

忽略。正视自己,发现独特的优点,你将是最大的赢家!

不刻意与别人一样,发现并正视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便是这两句所教授给我的全部。

民族的灵魂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魂,他们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族?然而,中华民族历史上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文革中的人心惶惶?这都是我们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可知晓粉碎四人帮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

鲁迅对曾经的中国人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没有上进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抱怨社会、抱怨国家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我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

也谈“敢于正视”

鲁迅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可谓要言不烦,意旨深远。当今时代,尤其需要鲁迅样猛醒的灵魂,尤其需要敢于“正视”的精神!

何为“正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等语,可与“正视”互解。其一,“正视”即是正面直视,不回避;其二,“正视”蕴含勇猛精进的用世精神,不畏葸卑怯;其三,“正视”体现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不怠惰消沉。在鲁迅的笔下,那些敢于“正视”的人是“真的猛士”,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幸福者”。可见,“正视”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在鲁迅看来,为打破旧社会的牢笼,必须要有成千上万的“猛士”,以“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决心奋斗和抗争。他们必须敢想,才有机会看到“微茫的希望”;他们必须敢说,即使会遭围追堵截以至“躲进小楼成一统”;他们必须敢做,即使他们知道未必会有鲜花奉献至他们死后的坟前;他们必须敢当,大丈夫生于天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拒绝“正视”的时代必将是一个堕落的时代!

这个时代,鲁迅似乎被渐渐遗忘了,遗忘了鲁迅的时代似乎真的洒满阳光。然而,我们在物质生活极大发展的光鲜华丽的背后看到了隐忧:人们正肆无忌惮地攫取着有限的资源,更有着对绿色环境巧取豪夺地占有,腐败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高铁上或是什么娱乐场所、休闲广场之中,人们正为新生活、新资源而廉价地售卖着

道德……鲁迅是不该被遗忘的!人们应该重拾“正视”,正视传统、正视道德、正视文化、正视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的基础教育!

“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被无视的“问题”可能深埋“地下”,在数年之后成为新时代文明的“地雷”。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天翻地覆,但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难道仅仅是要关注孩子积极的情绪?近乎完全功利的教育理念正在使教育走向远离生命尊严的“迷途”!著名的“山东辱母杀人案”所反映的仅仅是伦理与法律的纠缠?人们关注的也许不应仅仅是于欢的改判,而是事件背后可怕的道德与人性!近日发生的“刘国梁被退休”事件难道仅仅是一次教练员与队员的“意气用事”?面对血性的拼搏男儿,制度与权力是否应具有人性的温度……

毛泽东曾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吞吐天地的强大自信来自一个政治家的智慧与胆魄,而这智慧与胆魄也正是源自直面历史与现实的“正视”态度。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从不躲避,从不妥协,从不胆怯!

那么,树立大时代自信,请从“正视”开始!

悠悠文墨贯古今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

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故乡月明与他国月圆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两句令人共鸣难忘的诗,那便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则是写心。何谓“写心”?抒写心中所思所想所好所恶。那么问题来了:月怎么会是“故乡明”?他乡就没有明月?他乡明月就晦暗不明?难道他乡故乡会是

两个月亮?

月亮当然只有一个,他乡月与故乡月也不可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问题不出在月上,而出在望月的人上,出在望月的人的心情心绪上。故乡的月亮之所以会独明,换句成语说,这叫“爱屋及乌”,因爱故乡这个“屋”,连带偏爱了月亮这只“乌”。这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认知上,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弊病。

所以一旦主观上认定“月是故乡明”,爱屋及乌,很容易就演变成偏爱偏袒,而偏爱偏袒向前一步就是偏听偏信。一个人的偏喜偏嗜似乎无关大局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这个人是一家之主呢?一族之长呢?一县之宰呢?甚或是一国之君呢?那样的话,这种偏执偏好就是不公的开始,腐败的温床,混乱的渊薮,就是致命亡国的了。

和“月是故乡明”这种什么都是自己自家的好相反,则是“月亮是外国的圆”这种什么都是别人别国的好,这两个极端的看法做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患病的根源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只凭主观臆断,全无旁观客观。这种人这种事这种想法做法,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是一一指出,辛辣嘲讽过的,可惜,病症的诊断不等于病患的根除。现今的中国,深患这两种症候的还大有人在,要想弊绝风清,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那么,怎么走?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也开出了一剂良方:“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正视,我想,首先就是正视自己。不但正视己长,更应正视己短。《道德经》上说“自知者明”,就是此意。可是,自知何其难,总要找面镜子照一照,以鉴妍媸,以别雅俗。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也恰恰是这位视魏徵为人镜的李世民,在魏徵死后半年,就下令砸了魏徵的墓碑,毁了这块明镜。所以,当权力失去制约走向极端,再好的明镜也未必有用武之力。这还是号称千古明君的唐太宗,要是碰上《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与王后,就更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其次则是正视他人。也包括正视他族他国,总之,我之外的一切古今中外的人、事、物、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不过,这种智慧也非易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大原则,可是何者为精?何者为粗?还是需要正视的这个人立得正,站得稳,端得平,看得清,分得明。所以鲁迅再三强调“首先要这个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但不说别的,放眼天下,熙来攘往,又去哪里寻找那位“不自私”的圣贤君子呢?

而且,我还发现:“故乡月明”和“他国月圆”虽是两种症候,患病的却常常是同一个人。其可怪也欤?其实道理很简单:自卑的人往往自傲,极度的自卑往往产生极度的自傲。反之亦然。这大概也是物极必反的又一证明吧!只不过,这种证明一点也不令人愉快。

行文至此,似乎也该开出一副疗救的方子,可我不想开,药医不死,佛度有缘,再好的方子也救不下必死之症,作死之人。这么说,好像又悲观了,不够正能量。那就算是负能量好了,负能量也是能量

不是。况且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读《圣经》看《神曲》,一点也不喜欢耶氏父子的天堂,老觉得满天都是神光太刺眼,满空都是鸟人太单调。我天性厌恶厌倦动辄清一色,异口同声,一致同意之类,因为《论语》中孔子早就告诫“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全体的赞同与反对本身就不正常。所以,这篇哪怕打入荒腔走板,只要仍属于不同的声音,也认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全解欣赏

201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全解欣赏 【真题回放】 围墙,有形无形,各种各样。开满鲜花的,引来朋友;钢筋水泥的,保护安全;无 知的围墙,使人孤陋寡闻;冷脸的围墙,让你形单影只。围墙的里边,有你有我;围墙 的外边,故事无限。走出围墙,可以领略世间沧桑的无限情怀。 请以“围墙外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名师释题】 2017中考作文题已经精彩亮相。今年常州市的中考作文题,依然保持了多年来秉承 的原则和理念:以命题作文为主,不设审题障碍,题目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 可说,有内容可写。同时,也尽量给写作基础扎实,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提供广阔的思考 和写作空间。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方向,拓展考生的写作思路,激发考生的写 作欲望和激情,在题目前还设置了一段简明的文字进行必要的提示,可谓考虑周全,匠 心独运。 看到“围墙外边”这样的作文题,可能会让“墙里”的莘莘学子一点小小的意外,因 为在校园的高墙内“两耳不闻窗外事”已经习以为常,现在一下子要把目光引向“墙外”,把触角延伸到火热的生活中,延伸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里来,下笔伊始会有点艰难。不过, 只要认真阅读作前提示,静下心来思考过往的生活,就会发现有无数的精彩画面可以去描摹,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可以去讲述,有众多美好的品德可以去歌颂,“围墙外边”可写的 素材其实丰富多彩,“围墙外边”的世界原来精彩无限。 要写出精彩的考场作文,当然需要平时关注生活,留意身边的一切事物,形成丰厚 的积累;在考场上,还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仔细把好审题关。“围墙外边”是一 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外边”,“围墙”是处所,是对“外边”的限制。写作时不能 把重点放在“围墙”里,更不能放在“围墙”上,而要把着眼点放在“外边”的事物上,“围墙”里是铺垫,“外边”的风景才是重点,要不惜笔墨加以渲染,不然就会有偏题 的嫌疑。二是要认真阅读提示语,从中获得写作的启迪和灵感。“围墙,有形无形,

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 丝路驼铃,驶向和平 漠北之雪带来朔方的问候,江南的风吹来南方的祝福,这是我站立的黄土,这是我自信的中国。此刻,这个高速发展加速快进的中国,在驼铃的轻响中,在高铁的轰鸣中,载着无数国人的荣光和梦想,驶向和平远方。依我所认识的中国,让我为她赋上21世纪的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奔驰!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这一沉重却坚定的理想,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重要的一子,这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发展本国。兼顾他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中国战略,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一支支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个个“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我所认识的中国,是拥有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躬逢着属于她的大时代。这是她艰难转型的困难时期,却也是她高速发展的飞跃时期。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所构成,我们为高铁经过的每一段路程而骄傲,为新丝路上每一次中国担当而倍感荣光。这是自信的中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和平高铁,驶向发展未来;丝路驼铃,摇响自信中国。 开放共享成就大美中国 过去,提起中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长城、京剧、功夫和大熊猫……仿佛泱泱中国只和传统与继承有关,而无关乎创新与发展。放眼今日中国,“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共享经济乘着时代的快车向未来飞速前进,微信支付宝强势登陆美国。如今的中国,于坚守中嬗变,于传承中突破。中国,正以开放共享之姿,拥抱世界。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遥想丝路神奇,今朝砥砺前行。 丝绸之路,唯美的名字背后承载了一部辉煌的世界文明交流史。2100多年前,中国的张骞率先走出了一条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21世纪的今天,依然是由中国发起倡议,“一带一路”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强音,进而转化为国际共识。今日的中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积极思索,“一带一路”无疑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势回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秉承平等交融,实现开放共赢。 中国的对外关系准则是无论国家大小、贫富,一律平等相待。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在谱写的《怀念中国》歌曲中唱到:“您是一个大国,毫无自私傲慢,待人谦虚有礼,不论大小,平等相待……”中国,以平等的态度与世界各国友好交融,以开放的姿态与兄弟联邦实现共赢。当前世界依然处处存在竞争,但是这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7年江苏省中考满分作文汇编(8篇)

2017年江苏省中考满分作文汇编 (8篇)

2017年镇江中考满分作文:这就是我的承诺张甲的高考分数线,超过了一本,能上一所很好的大学,这在农村是一件隆重的事。可在填志愿前,他一个人跑到爷爷的坟前。 往事一幕一幕。 三年前,爷爷还在世。 那个插秧季节,爷爷问:“娃,将来大学学啥?” 张甲明白,爷爷问的是什么专业:“学医,让爷爷您看病不求人。” …… “看病,不求人”这是张甲从心底对爷爷的承诺。爷爷望着秧苗笑,笑得喉管齁齁的,身体一颤一颤。父亲弯着腰身,退步、向前,插秧的大手很有劲。 二年前,村外盖起了高楼大厦,所有村民的户籍都变成了“农转非”。累了一辈子了,土地可以卖钱,自己又变成城里人,庄稼人都好喜欢。虽然这些卖地钱要经过乡里、村里,要被扣掉这,扣掉那,剩下的仅很少很少,家家都一样,也就觉得公平。搬迁的时候,要住进“高楼大厦”,庄子里又是鞭炮齐鸣。 可是还没住一阵子,乡亲们才觉察小区跟自建房那么不一样。那一年的雨下的人睁不开眼,六楼的水漏进五楼、四楼到一楼。张甲家里更遭大殃,住在一楼,家具全部泡在水里。这时候,还是想不明白,为啥子土地和村子都没了,却住进了这种烂尾楼。父亲带着乡亲们上访,无果。爷爷则躺在病床上骂。 爷爷问:“娃,将来学啥?”

张甲:“学法律。帮父亲打官司。” “学法律”,这是他向爷爷的最后承诺,不久后,爷爷去世,得到一小笔安葬费,远远抵不上买公墓的钱。父亲为了供养他上学,在工地上没日没夜干活,年底阴翳着脸,长满老茧的手数着薄薄的一叠钱,叹口气。什么都要钱,喝一口水都要钱……没有土地的农村人…… 土地哪里去了?钱哪里去了?学法律,跟谁打官司?张甲开始一头雾水。 随着“打老虎拍苍蝇”的政策深入,旧一拨的村支部,全部落马,牵涉及乡里,这成为当地的大案。但商品经济,凭着从前的原始积累,这些人好像洗了个污水澡,不久又神清气爽了。张甲看到,经过重新洗牌的另一拨人,打扫着开发的旧摊点,干瘪的腰身,不久又鼓了起来。 农民依然是农民,户籍上改了啥字,与其无关,他们仍然靠着出卖劳动力,风尘仆仆——讨活。 二爹,七十五了,在一个建筑工地看大门。最近老伴也住进他的简易工棚,在附近拉着驾车,捡破烂。他们的身边,拉扯着四五岁的孙子。 二丫,隔壁的妹子,嫁到了被开发的邻村,在街上的饭店端盘子,衣饰上常年散发着油哈气,孩子在娘家上小学。 叔伯们,每年的春节才能看到一次,过完节,又都像批发的货物,被邮寄到各地。 ……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三篇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三篇 导读:本文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满分作文历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它占据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而且还负载着更多非考试因素的其他社会性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供大家阅读。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单车,在路上 几天前,一张老照片刷了屏:一位父亲骑着28式自行车,前面坐着小女儿,后面坐着大女儿,照片说明这样写道“坐过大杠的,麻过脚的,夹过手的,颠得屁股疼的,别过脚后跟的,请点赞——六一了,致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网友纷纷转发,追忆起与28式自行车相关的点点滴滴,早已觅不见踪影的老自行车,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怀。单车,是自行车的文艺说法,在中国,它有过很多种称呼,也有着多重意义。曾经,它是新奇和时髦。作为舶来品,它和许多外来事物一样被以“洋”冠名,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老人称之为“洋车子”。20纪初的一天,平日只能看看紫禁城上四角天空的末代皇帝溥仪,突发奇想攀上宫墙窥看外面的世界,瞬间被一辆疾驰而过自行车吸引,他也要骑车!无奈深宫大殿处处是高高的门槛,根本无法畅快通行,溥仪来了个任性的命令,锯!这个历史细节,除了反映一位末世君主在极端压抑中的抗争,是否还意味着一种隐喻——一个世界风云变幻的时代,新事物、新思潮对旧秩序、旧制度的无视

和突破? 曾经,它是奢望和梦想。《金婚》中蒋雯丽饰演的女一号为了给女儿买一双鞋,放弃评上优秀教师才得到的自行车券时,满脸的纠结和难舍。在物质贫乏、生活用品凭票供应的年代,一辆自行车就是一件奢侈品,众人心心念之,却终难获得。作为大众公认的结婚必备“大件”,它的地位如同今天的房子和钻戒。曾经,它是无奈和辛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的普及让中国有了自行车王国的别称,一群衣着暗淡(外国人称蓝蚂蚁)面容疲惫的人,骑着自行车汇成汹涌的车流,上班、下班、买菜、接送孩子,自行车承载着一个个人生、一个个家庭和一个时代的重量。顶风、冒雨、失灵的刹车、扎爆炸的车胎、断掉的链条,涉及了多少窘迫、艰辛、煎熬和困顿,也许只有那些亲历者知道。一句“关键时候掉链子”,说尽了人们与自行车的恩怨情仇,也说明了在从前,自行车到底有多重要。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用一个标签来注明自行车的身份。它是诗和远方,骑行在花果飘香的田野、浓荫匝地的小路、阳光明澈的高原,悠游山水间,心灵与自然交汇,已是一种优雅的时尚。它是轻松和便利,就在我们这个小城,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如空降兵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只要简单操作一番就能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一段行程。它是强身健体的运动器材、它是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我们生活里,单车还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世界的样子变得那么快,常常让我们无法预知,单车,在路上,载着人们奔往幸福的方向。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从二八大杠到公路车 我想看山河。于是挤出不多的钞票,换来公路车丈量身边一

2017年杭州中考语文作文

2017杭州中考作文题目:我本来可以_____ 一、题目 材料作文: 本来我可以选择放弃,但我选择咬牙坚持; 本来我可以选择沉默,但我选择勇敢说出自己的声音; 但这可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喜悦。 以《我本来可以_______》为题作文。 二、点评 “我本来可以”,可以是一种假设;可以是一份希冀;又或者,是一份遗憾,用这个题目回望成长过程,恰如其分。 三、范文 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 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有时难免会触礁;在沙漠中奔跑的骆驼,有时难免会跌倒;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有时难免会坠落。何况在漫漫人生路长行的人?成

功者可以说一句,我可以做得更好。难道失败者就没有理由说一句吗? 刘翔在110m竞赛中跑出了12秒88的好成绩,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师傅告诉我冲过终点的那一刻我又回头了,大概是习惯性动作吧,原本我可以跑得更快。” 是啊!世界冠军刘翔都可以跑得更快,我就为什么不可以考得更好呢?在这次刚结束不久的小测验中,语文拿了89分,当时我很是不解,为什么会考这么低?虽然我上90分只有1分之差,但是89分是b而90分是a,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梯,你叫我怎么跨啊,竟然错了一个查笔画,真是马虎忧真倒霉,明明知道是怨天尤人, 但写成了怨人忧人,最可气的是明明老师讲了作文要补充题目,可我偏不这么干,因此减了2分,总结这几点错误之后,分数就成了92.5分,我重新找回了自信,我也可以说一句,我可以做得更好! 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上,跌到了再爬起来,梦碎了再做一个,失败了再试一次,这样坚持不懈,谁说我们不可以得到辉煌,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只是在于没有好好把握,在梦想中拾得你那颗珍珠,在幻境中拾得你那颗钻石,在人生中赢得你的那份成功,其实我可以做的更好。 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好呢?是坚持不懈吗?是弄清航向吗?是努力加油吗?这些综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做得更好。坚持不懈遇到挫折勇敢的走下去,弄清航向选择一个切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

一、2017年新课标全国II卷,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是否,那种积极有为的个人情操,已在漫卷烟波的楚江中欸乃桨声里,一蒿独去? 是否,那种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已在春风横渡的时光与暮霭黄昏间,遁于无形? 木铎摇铃,采诗官淌过涘水吟咏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而从这千年以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里向我们走来的莫不是光风霁月的君子?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既见君子自强不息,穷且独善其身,实乃旁逸斜出的生命义举。 天资愚钝、才疏学浅的曾国藩难道不是以勤补拙,在“黎明即起,醒后不粘恋”中自我拔擢而终成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吗?在身份极度卑微的岁月也未曾低头,不正是凭借着本心穿过了生命的象牙塔吗?在六年的煮夫生涯里,静水流深的李安不也是靠潜心积累才实现了生命的突围吗?此等皆乃超人之意志,自我奋起,自我搏击,终以自我命运的主人身份成功上岸! 既见君子光明磊落于一堂,春风化雨于四方,达则兼济天下,实是富有人文气息之生命智慧的考量! 古有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之耿介清高,亦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怀寰宇。还看今朝,汪涵出资四百万进行方言保护工作,李连杰建立“壹基金”扶贫济弱。从刀耕火种到机械轰鸣,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社会发展程度越高,传统文化对每个个体的浸润便日益重要,其对整个社会的流弊的破除功用亦是不容轻视! 目于当下,多可喜亦多可悲。河北涞源羊倌卢伟冒死拦火车,排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广东东莞车主程

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

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 导读:本文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篇:我身边的正能量】阳光斜射入公交车上的玻璃窗,折射出星星点点的光斑笼罩着那个身影,随着公交车的渐渐远去,身影越来越来淡薄、模糊,静谧的光晕却是那么清晰明亮…… 寒冬,滴水成冰。 我站在公交车站牌旁,裹着厚厚的衣服。周围的植被晦暗的绿,似蒙着一层厚厚灰尘,没有阳光。许是因为冬日的缘故,那么了无生气。空气似乎冻结了似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人群不时中不时传来抱怨的低语声。 “哗——”一辆汽车疾驰而过,伴随着一声“嘭——”丢弃在马路中央的塑料袋飞舞起来,随即缓缓落下,落到离人行横道1米开外处。人群一阵*动,我四处张望一下,没有人去捡起,我犹豫了一下,不忍把手从热热的口袋中拿出,便也随大流的站着没动。几分钟后,“哗——”又是一辆汽车疾驰而过,伴随着相似的一声“嘭——”的一声塑料袋又飞舞起来,被风一吹,与站牌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并又吹回了马路中央处。 没有人去捡起。 几分钟后,“嗒嗒嗒清脆悦耳的脚步声在萧索的冬日大街上显得格外刺耳。她扎着松松的马尾辫,身着浅橄榄绿色的毛呢大衣,很鲜

亮的颜色,让人心很明亮。很普通的样貌。她站在马路旁微微颔首,打量了一下路两边,瞅准一个没车的空,迅速的跑到马路中央,毫不犹豫的把手从口袋中拿出,手立刻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她却神色依然丝毫未变,弯腰捡起塑料袋,又轻巧灵动的回到马路旁。动作快捷熟悉,像是重复过许多次一样。她将塑料袋扔进垃圾桶的可回收一栏。这一举动引来了人群的目光,她的神色却依旧。人群又一阵悉悉索索。我的脸也烧红了。 “吱——”伴着刹车声,公交车来了,我匆匆上了车,脑海里始终回想着她的那个身影。 我站在公交车上,望向正在等车的密密匝匝的人群,她站在人群中,很普通的样子,没有一丝不同寻常的色彩,那么平凡,几乎辨别不出她的样子。却——又那么与众不同。 随着公交车的渐渐远去,人群间渐渐成了一个小点,可我眼中却只看见她捡塑料袋的身影 空气似乎流动了起来,弥漫着一股正能量,呼吸也渐渐地不那么急促了。 阳光真好。 我身边的正能量 阳光斜射入公交车上的玻璃窗,折射出星星点点的光斑笼罩着那个身影,随着公交车的渐渐远去,身影越来越来淡薄、模糊,静谧的光晕却是那么清晰明亮…… 寒冬,滴水成冰。

[2017年高考议论文满分]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

[2017年高考议论文满分]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 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界流行的写作能力观不能科学的解释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观,不能很好的指导议论文写作教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高考议论文满分,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高考议论文满分篇1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2017年高考议论文满分篇2 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

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潍坊、4篇):阳光(2)

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潍坊、4篇):阳光(2) 一抹阳光,带来的是什么?是温暖,是快乐,是希望?我心中的那一抹阳光便是我的语文老师——姚老师。 她有时严肃,有时温和,有些孩子气。令我最不能忘怀的便是她那灵动的眼睛,水汪汪的,好似一股清泉,缓缓流过心田。 她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教到我五年级,一直孜孜不倦。还记得有一次语文测验,我考砸了,原以为她会狠狠地批评我,却不想她只是在发卷时轻声叫我去她办公室。下课后,我拿着自己的试卷,怀着不安的心情敲开了办公室的门。姚老师坐在办公桌前,见我来了,随手将桌上的书本理了理,亲切地招呼我坐下,而我却是十分紧张,心中似有一个小鹿在跳,拿着试卷的手也冒出了汗,眼睛盯着地面,不敢抬头看老师。她似乎是看出了我的拘谨,随意地将手勾在我的肩上,好像我们是好姐妹似的。我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下。她喝了一口水,说道:“你这次虽然没考好,但老师相信你有实力,你不会让老师失望的,对吗?”我听罢这话,有些不置信地看了看她,她笑意盈盈,眼里有着期盼,信任……它似乎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如同一抹阳光,射进我冷却的心,使之慢慢恢复、愈合……我握紧了拳头,用力地点了点头。“好,那么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试卷,来看看为什么会错,好吗?”我点点头。 试卷上留下了她红笔的标注、解释。但这印迹不仅留在了试卷上,更在我的心田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此以后,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我都不曾灰心,骄傲。是那一抹信任的目光给予我力量,催促我前进,前进,前进!那是一抹明媚的阳光,直直照在我心底,姚老师那鼓励的话语、眼神、动作,铭刻在我心底…… 那一抹明媚的阳光,是那美好的老师;那一抹轻柔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房;那一抹温暖的阳光,温暖着我,照亮着我…… 我在阳光下,愈走愈远……

最新17年高考全国卷一满分作文

2017高考满分作文 原题回放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一】 给外国友人的一封信 外国朋友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你们介绍我的国家——中国。中国就像一本大书:既饱经沧桑,又历久弥新;既沉郁厚重,又轻盈飞扬。希望我能帮你们读懂这本大书。 说到中国,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想必是长城。长城是我国古文化的象征。朴素而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上下五千年的时光中塑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长城正是其中最闪亮的一棵明珠。但是,长城的闪亮,不仅仅是因为它还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更是因为它还是中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象征。 你们或许感到惊诧:城墙难道不是战争的产物吗?是,但又不全是。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中,长城早就扮演起了“贸易站”的角色。汉人来长城边贸丝绸,卖陶瓷;而胡人则来到长城边贩良马。双方合作交流,相处融洽。历史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有实力的强国,更是一个爱和平,友好的大国。正是因为这种谋求合作和发展的智慧,让中国的文化在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之中变得愈发灿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如果让他选择,他会选择出生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西北,因为那里聚集了中国、匈奴、印度等多种文化。他的话,正是古中国的一个写照——强大而友好,并积极地合作与发展。而长城,以及以长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则是最好的见证人。 时光飞逝千年,今天的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长城亦不再是边贸站,但中国人谋求合作与发展的思想却未曾变过。想必你们都听过“一带一路”,那正是新时代中国合作发展的里程碑。尽管时光匆匆,千年已逝,中国也亦曾饱经风雨,但如今的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任的世界强国又站了起来,主动地挽起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牵起邻邦们的手,一起谋求合作与发展。这不仅是大国的实力展现,更是大国的智慧体现。古老的长城,古老的丝路终于绽出了新的光辉。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之路也在快速发展。自从中国实行科教兴国、创新驱动的战略,中国更是日新月异。自主研发的高铁不仅便利了无数国人,更出口到国外,成为了市场上最富有竞争力的一流科技产品。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希望你们能不断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们中国,一定能收获良多。 这,就是我们中国,既有灿烂的文明,又有辉煌的明天!中国,一个爱和平的友好大国,一个有责任心的强国,一个谋发展求合作,并善于创新的智慧之国,欢迎你们! 某学生 某年某月某日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汇编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汇编 2017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 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 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范文:生活贵在真 当太阳照射大地,鸟儿叽叽喳喳地开始唱歌时,新的一天就此开始。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与朋友一起踏着温暖的阳光上学去。当遇到同学时,一句句问候是多么温馨;当遇到 老师时,一声声“老师好”是多么愉悦。生活如此美好,学会懂得珍惜,学会懂得满足,你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 叔本华曾说:“生活是一条由炽热的煤炭所铺成的路。”因为他的情感中有对生活苦难的深度感知。张爱玲说:“生活是一件美丽的华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因为她的情感中有对生活本质深刻的剖析。生活饱含着人生的酸辛,但只要用心灵去欣赏,用心灵去感悟,终会体验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记得曾经,在一次期末测试前,我没有好好复习。等到考试时,我一脸茫然,因为许多知识点及问题,老 师都讲过,可是我没有好好复习,所以什么也不知道,只能眼睁睁看着分数一分分离我远去,而我却无能为力。 考试成绩出来后,和我预想中的一样,非常的差。我很伤心,因为我没有考好,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辜负 了老师的期望,同时也辜负了所有关心我的人的期望。就在这时,我很要好的一个同学走过来安慰我,如阳光一般的温暖,如微风一般轻柔。他让我明白了生活难免有苦难,可是我们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之后我吸取了这次失败的经验,努力学习,在某次考试前认真复习,终于取得了一个理想的成绩。苦难也 是生活的一部分,跌倒了爬起来才知寻路的重要和开路的不易,而走过那段泥泞坎坷的路还有什么可畏惧。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Ⅲ卷满分作文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此命题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命题者意在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应该说,这道题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 阅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 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材问题。 这道作文题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写作时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立意:1)高考一直影响着我的中学生活;(2)从我几年来为高考所付出的汗珠和泪水的角度写;3)从高考为国选材,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 的角度进行分析;(4)从牵动全社会神经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析高考的利与弊,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从独木桥到阳光道 ——我看高考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

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及赏析五篇

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及赏析五篇 导读:本文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及赏析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如何写出满分作文是每一位考生的愿望,能得到满分作文也是需要一定技巧和运气的,更多的是靠平时的积累和扎实的写作功底来支撑的,下面小编就为您整理《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及赏析五篇》,希望对提高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如果没有他们曾经想过如果没有他们的话,会有多么自由,就再也没人管着我了。但是失去了,又会使我更加懊悔,于是,我学会了慢慢适应他们的啰嗦,习惯享受他们给我不一样的爱。如果没有他们的话,我就可以无拘无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疯狂地玩个痛快。不用担心回家会被骂,也没有那么多的“不行”,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美事,光用想的都要偷着乐了吧。也对,没有那一堆烦人的话。看电视看到睡着了为止,吃零食吃到肚子塞不进,玩游戏直到不耐烦,如果又没人来说你,岂不亦乐乎? 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我却感到了空前的孤独,偌大的屋子,只剩我一个人,就算玩得再快活,也感觉不到以往的快乐。我清楚地意识到心中一片空虚,好像少了什么似的。我明白了,这个家就再也没有那种幸福与安详了。我还记得每个寒冷的冬天,总是有一个人早早地为我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总是有一个人不厌其烦地说着一些话,虽然听起来很厌烦,但是其实我一直都明白,这些话都是因为关心我才会讲出来的。在烈日下,寒风中,也总是有一个人,为了我

们,在辛勤地工作着,难道我会不明白他们的辛苦,难道我不会无比心疼吗?每一个天气转凉的深秋,都还是他们不断地叮咛我,还帮我披上暖和的衣服,这股暖流使我感到无限的力量。因为如果他们能够多花一点时间去了解我,多一点时间去关心我的话,就不会对我一无所知。我也不会什么话都不敢对他们说了。我们之间缺少了沟通交流,难免我们之间会有代沟。所以我想做什么事他们都不清楚,结果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阻止我,使我常常很伤心。于是我才开始盼望着他们不在的日子,盼望着自己一个人在家。我又何尝不会像帮他们分担家务,我也知道他们有多辛苦,我也承受了很多的压力,我也很难受,你们关心过我吗?我睡得很晚是因为我的睡眠已经严重不足了,你看见过我在夜里痛苦地辗转反侧吗?我不想失去他们,虽然我有时候很伤心,很想他们消失,但是只要想到他们对我的爱,我就开始后悔了。如果没有他们,虽然我会得到短暂的快乐,但是我失去了被关爱的感觉,我相信他们还是爱我的,我相信没有他们我会更伤心的。我希望他们能够多关心我,我何尝不想要和你们在一起享受幸福美满的家庭。爸爸妈妈,我不能没有你们,我终究还是爱你们的。希望你们能够多陪陪我。 善待自然 命如流水,只有在它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侯,才美丽,才有意义。既然生命如流水一样快,我们为什么不珍惜生命呢? 人有生命,世只界上的万物都有生命,我们为什么不珍惜那些幼小的生命,不什么总是伤害它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