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应对当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忧

如何应对当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忧

如何应对当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忧
如何应对当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忧

如何应对当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忧

目前,不良网络游戏正成为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毒瘤”。《201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网络游戏用户中,学生群体约为1.03亿,其中未成年人约为5242万人,约占学生群体人数的一半。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年报(2012)》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其测评的423款网络游戏中,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游戏达332款之多,占总比的78.5%,适合6岁儿童使用的仅占2%。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忧怎么破?

一、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青少年网络成瘾或者游戏成瘾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网络自身因素,如隐匿性、便利性和互动性等特征;二是个体因素,如个体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个性特点等因素;三是环境因素,如父母抚养方式、家庭环境氛围、同伴态度和行为等等。

在此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方晓义教授提出了“网络成瘾心理需求满足的补偿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心理的需求,当个体的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寻求替代性的满足途径,而网络或者网络游戏可能是替代性满足途径之一,当个体使用网络或者网络游戏的时候,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可能远远超过现实满足的程度,因此会增加他们使用网络或者网络游戏的可能性,进而增加成瘾的可能性。”而当离开游戏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自己厌烦的现实,于是他们再次逃避,跑回到自己的小天地中,当然这也是网络成瘾治疗会出现不断反复的原因。

那些平常在考试中表现不好的孩子,在网络游戏中可能是级别很高的英雄;那些平常经常被同龄伙伴欺负的孩子,在网络游戏中可能是叱咤风云的高手;那些平常有交往障碍和恐惧的孩子可能在网络中如鱼得水,与玩家们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网络世界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中无法拥有的东西,离生活越来越远的他们慢慢地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神经机制也开始被纳入网络游戏成瘾原因的研究范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中心教授张卫在《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与神经机制研究》一文中指出:“根据某些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少年对网络游戏内容刺激出现很强的脑区激活,其中枕叶、颞叶与网络游戏的画面刺激相关,扣带回、前额叶、海马和尾状核等都可能参与了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

方晓义说,“很多研究者发现网络成瘾具有和物质成瘾相似或者一样的认知神经机制,如大脑的奖赏中枢等在网络成瘾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有研究者发现网络成瘾与白质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些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网络成瘾的病理机制,发展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和方法,以及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张卫也提醒,这些研究“还停留在描述相关研究阶段,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推论”。

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之忧怎么破

1、家庭干预:“家庭治疗”是最关键手段

孩子游戏成瘾之后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作为离孩子最近的人,父母或者其最亲近的家庭成员应该是网络游戏成瘾治疗中的关键,他们应该为青少年的上网做出正确的引导。方晓义指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与父母的态度、行为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状况关系最大。有些父母在发现孩子网络游戏成

瘾之后,不是细致耐心的教育,更不会先了解孩子的生活经历、心理波动,而是采用粗暴而简单的方式,或打或骂。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往往适得其反,不少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父母充满了怨恨,于是他们更加确信只有网络游戏中才能获得成就感。

以下给家长们提供一些管理方面的建议:

第一、玩游戏要有前提条件;

任何事情都有有利的一面,家长们可以充分运用游戏作为培养孩子计划性的一个有力工具。要求孩子制定出合理的学习和玩耍计划,并且要求孩子在玩游戏之前,认真完成一定的学习量、身体锻炼或者家务活。

第二、玩游戏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眼睛和身体健康,中小学生玩游戏时间不能超过每天三小时,而且游戏过程中要起来活动一下,向远处望望,放松眼睛。

第三、玩游戏之后,要给孩子妥善处理一下思维,切忌玩完游戏马上要求孩子学习;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坐在书桌前看书就行了,至于孩子的学习效率如何,效果怎样,却很少考虑。其实,孩子刚刚玩完游戏,很难马上静下心来,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调整思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该如何去做了。有个小学生很喜欢玩《暗黑》,我担心他受到其中血腥场面的不良影响,同时希望帮助他较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于是,我就在他玩完游戏后,要求他说出二十个和游戏场面有关的成语来,开始他满脑子都是游戏场面,张嘴就说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后来,又说出“刀光剑影、前赴后继”;再后来说出“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再后来是“精神抖擞、光芒万丈”等等。最后,随着他绞尽脑汁地去思考成语了,他的思维也逐步从游戏场景中淡出,进入到语文思考的状态。这时,要求他去做语文作业才是真正有效的!

2、社会干预:严格的分级制度亟待出台

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众多原因中,游戏本身难辞其咎。那些充满了暴力、性暗示的各种刺激性游戏让那些意志力薄弱的青少年深陷其中,那些闯关、打装备、升级的游戏使需要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成就感的孩子们不能自拔。因此,对游戏本身的监管也是预防和解决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个措施。

在发达国家都有严格的游戏分级制度,成立于1994年的美国游戏分级组织“娱乐软件定级委员会”将游戏分为“EC”“E”“E10+”“T”“M”“AO”几个级别,分别对应于3岁以上儿童、6岁以上儿童、10岁以上儿童、13岁以上儿童、17岁以上成年人以及只限18岁以上的成人。2006年3月1日,日本的CERO也颁布了最新的分级系统,将游戏分为A、B、C、D、Z五个级别,分别对应于全年龄对象、12岁以上对象、15岁以上对象、17岁以上对象以及18岁以上对象。

虽然我国制定了一些分级标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仅仅是推荐和建议性质的,并没有强制执行。严格的游戏分级制度必然会规范游戏制作者的行为,也使得青少年能够在一定的指导下正确上网。如此来看,破除网络游戏成瘾之忧,严格的分级制度出台刻不容缓。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作者:张宏如| 最后更新:2008-6-16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界定、心理成因、心理危害,并探索了克服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探索网络游戏环境的特点,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优化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加强对游戏成瘾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利于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关键词]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心理学分析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信息时代的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冲击。其中,“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或“病态使用网络”(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美国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有8.1%的人有网络成瘾倾向;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有大学生有4%的人网络成瘾,27.9%的人存在轻度的网络依靠;我国台湾的一项以8个高校75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发现,成瘾率为11.7%,其中男性是女性的4倍;我国林绚辉等人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率9.6%(衣新发等.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03:<12>.);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658名大学生中,有网络成瘾的人42名,占总数的6.4%(张宏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J].健康心理

学,2003:<4>.),其中在退学的学生中,有24.7%的人直接就是由于网络成瘾所致。而在“网络成瘾 ”人中,主要又以网络游戏成瘾为主。此前很少有研 究专门就网络游戏成瘾题目深进分析,而实际上,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现实课题,亟待解决。所以,加强网络游戏成瘾心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界 定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戈登伯格(Goldberg)提出的;而杨(Young)用实证的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现在一般将网络成瘾的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看,同时产生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生理与心理上的依靠。网络成瘾心理的生理实质是神经内分泌紊乱造成的一种以精神症状为主的临床心理亚健康状态。网 络游戏成瘾的典型表现则包括:上网游戏时精神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游戏可获得心理满足;网络游戏行为不能自制,或通过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游戏时间常超过计划时间;若不玩网络游戏时情绪就会低落,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能力下降;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愉快感或爱好丧失等。所以,我们以为:网络游戏成瘾可以界定为:通过重复地使用网络游戏所形成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迷恋状态,并产生难以抗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报告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报告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报告 1、组员分工: 组长:屠杰 组员:屠杰沈威安磊姜明秀刘汉儒李翰卿 资料收集:沈威安磊姜明秀 实际调查:屠杰刘汉儒李翰卿 讨论研究:全体成员 撰写报告及论文:屠杰 2、主要研究内容: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各种影响的原因 3、制作过程 第一步:简单了解网络游戏 (1)何谓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缩写为OnlineGame,又称“在线游戏”,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相当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 (2)其深层定义 网络游戏区别与单机游戏而言的,是指玩家必须经过互联网连接来进行多人游戏。一般指由多名玩家经过计算机网络在虚

拟的环境下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和互动目的的游戏产品集合。 而单机游戏模式多为人机对战。因为其不能连入互联网而玩家与玩家互动性差了很多,但能够经过局域网的连接进行有限的多人对战。 网络游戏的诞生使命:“经过互联网服务中的网络游戏服务,提升全球人类生活品质”。 网络游戏的诞生让人类的生活更丰富,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的生活的品质更高,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 第二步:研究网络游戏(以下简称“网游”)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原因 1、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原因: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她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经过伤害她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当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教 育对策 〔摘要〕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厌学、逃学、辍学甚至网 络犯罪等现象已屡见不鲜。导致这一问题行为的原因错综复杂。本文从网络游戏自身隐含的负面的因素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凸显的心理 问题两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网络游戏;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G63〔〕B〔〕1671-2684(xx)04-0022-02 一、外因分析――网络游戏隐含的心理影响因素 网络游戏以互联网为基础,“将传统情节和角色刻画集成到交 互的电脑软件环境中,体现出全新的娱乐模式,并发展了与之配套的新的表现手法和方式。”网络游戏的不断刺激和强化所带来的“快乐体验”致使青少年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逐渐产生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

正是由于受到心理刺激和强化、心理暗示以及游戏中的消极被动交往心态等方面的影响,致使一些青少年陷入网络游戏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1.心理刺激与强化。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物。 从形式上看,形象逼真的图像给人绚丽夺目的视觉刺激,精美婉转的音乐给人愉悦的听觉刺激。从游戏过程看,离奇的故事情节、人性化的游戏角色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刺激。这些对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既有极大的感官刺激和诱惑力,也能够满足他们情感体验发展的需要。从游戏内容看,网络游戏中的“杀敌”和攻打“城池”等情境包含了大量的攻击 __刺激。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精力旺盛,大量攻击性内容的游戏使其更容易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 与心理刺激紧密相连的是强化,泛指“使用一定刺激增强有机 体习得的反应刺激――反应联结强度,或增加其反应出现频率的过程”。游戏开始前一般都会被告知游戏中的任务,只有完成任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游戏。伴随着情境刺激,下一阶段的任务便成为继续游戏的强化物。此外,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虚拟财产,如游戏的账号、点数、积分等,演化成了青少年眼中的物质财物,成为一种外部强化物,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2.心理暗示与模仿。暗示“具有非强制性、潜在性、易接受性 等特点,通常以语言形式进行,也可以手势、表情、行为、环境、气

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成因及其对策

浅析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手机)越来越普及,电脑(手机)游戏也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游戏也不例外,有的人将其视为娱乐休闲的“好朋友”,而有的人则将其视作玩物丧志的“催化剂”,只有透析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成因,辩证地分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才能引导小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看待网络游戏,减少并避免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网络(电脑手机)游戏沉迷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达,几乎人人一把手机一个电脑的,也因此造成了很多低头族的悲剧。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很容易模仿大人的。孩子知道大人玩手机很有趣,怎么可能不感兴趣了。玩手机游戏会让孩子的智力发展受到限制,对视力影响更为严重,让孩子不会思考变得沉默不安。游戏输了还要发脾气大闹一番,我相信这大家应该屡见不鲜了。寒假放假在即,孩子在家的时间多了,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巧妙的帮助孩子度过假期呢。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看电视,而是孩子玩游戏的。如何巧妙的引导孩子不玩游戏呢,有的人觉得偶尔益智活动下也不错,但是大人能控制孩子的行为,控制不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脑海里会一直沉浸在游戏中没办法及时清醒的。自己的教育也漏洞百出,特别是在孩子玩手机游戏上,我真的做的很不好。之前我都没反思,孩子为什么总想要苹果手机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有个妈妈说是不是我经常给孩子玩游戏。也许吧,我会给他玩,把手机当成哄孩子的工具。但是我以前也不会,反而是我身边的朋友玩,泉也会去玩。后面演变到自己很想玩,总是偷偷的研究妈妈的手机,下载游戏,最后因为乱按游戏,被恶性收费了好几十的。尽管惩罚了孩子,孩子好像也没办法收心。好几次和泉聊天关于玩游戏的话题,一星期可以奖励一两次,但是几乎是不允许的。他答应了,反而要用其他新的玩具来弥补他空虚的心灵。如何巧妙的引导孩子不沉迷玩游戏,不管是手机游戏,还是电脑游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成为人必备的学习生活工具之一。有专家提出,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网络化的学习。据统计,国际互联网上的用户以每月10%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也已经普及,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电脑(手机)与网络已经进入多数家庭,随之,网络游戏,也以迅猛发展之势,冲击着我们,犹如“狼来了”之危急。 那么,网络游戏带给小学生的影响究竟是利还是弊呢?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游戏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迷恋网络的原因,我对本校五、六年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成因进行探讨,寻求对策,希望能对正确引导小学生玩网络游戏有所借鉴。 一、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成因 网络游戏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领域,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得到社会的真正承认。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基本上对孩子上网及玩网络游戏都有所约束。

浅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浅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作者:商剑 人文社科学院2006级应用心理学 指导老师:胡霜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游戏产业的日益兴盛发展,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日益显著,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对网游本身特点、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三方面的分析,认为三者的相互作用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通过本文的研究初探以期对指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网络发挥其积极地作用发挥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心理人格 【Abstract】As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online game industry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development, leading to online game addiction question also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network game addictio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emselves, online itself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analysis in three aspects, that is the intera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game addiction. Through this research aims to guide students fang-tsang correct use of network, the network play an active role in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network game addiction reason psychology personality 1994年,纽约市的一名精神病医生依凡·金伯格就“声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把它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IAD)[1]。互联网成瘾症很快引起了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从临床表现来看,IAD至少包括下列五种亚型:色情网络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网络强迫行为、强迫信息收集、计算机成瘾(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可见,关于对计算机成瘾的研究和治疗,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心理学界的研究的一个热点。 随着我国网络游戏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纷纷“触网”,有的因沉迷网络游戏而玩物丧志甚至丧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目前国

网络游戏及成瘾问题

网络游戏及成瘾问题 现状: 1.2005年11月23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正式公布的我国第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5)》的数据显示,在我国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中,13到18岁的中学生占到17.1%。其中初中生上网成瘾比例达到23.2%。 2.2005年5月共青团西安市委、西安市少工委决定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利用网络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涉及西安市所有区县。每区县调查学校四所,其中小学两所,中学两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621份。其中男生占54.9%,女生占: 45.1%。结果:网络迷恋及上瘾的占19%。 一、网络游戏及成瘾的危害 1.危害学业:旷课、逃学、成绩下降 Young在1996年所做的一份调查发现:58%的学生报告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滑,并使逃课现象日益增多。究其原因,不难得出结论:网络的过度使用侵占了学习时间,削弱了学习兴趣,破坏了学习习惯,降低了学习效率,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在中学生中,至少有1/5的学生也是因为无节制地玩电脑,导致成绩下降,影响自己的学业。

2.引发违法行为:偷盗、抢劫。 著名戒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表示“在北京发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90%与网瘾有密切关系。” 一名15岁的少年因沉迷于网络游戏,竟然在半夜持刀砍杀了自己的母亲,在抢得8000元后离家逃走。 一名17岁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分不清现实与游戏世界,竟在上通宵玩游戏的时,半夜将网吧里一名男子杀死而全然不知,第二天清晨经网吧的有关管理人员发现后报案,这位中学生才清醒过来。3.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及身心症状: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引发猝死 【网络成瘾綜合症】第一不管遇到何种情况,每天的生活中只想做上网这一件事情,失去其它的生活追求和兴趣。二可以为上网而改变更重要的人生的任务表,不去上学,不去上班等等。三已经向他人表态不再上网,但是仍然找机会偷偷去,不敢让别人知道。第四下网之后,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情,第五上网后总在做同一类的虚拟事情或者是无意义的事情。六出现相应的生理功能紊乱,不如因上网时间过长而食欲不振,头晕眼花,胸闷气短。七出现相应的心理障碍,因为上网而撒谎、自责、情绪低落或言语障碍。如果你发现你身边的亲人或者发现我们的孩子出现其中的一些行为,他就已经开始

关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与网络游戏关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员:张旺 班级:06101011 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课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游戏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有趣。因为得到不少青少年的青睐,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给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带来了忧虑。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有何好处,又有何弊处,应如何改善这一现象呢?这的确值得考虑…… 二、课题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中游戏爱好者心理的调查分析,从而了解到网络游戏的利弊,探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探求出解决方法,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希望提高青少年的意识,同心协力解决这一问题。 三、调查研究过程 1.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3.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 4.了解现代青少年与网络的联系。 5.分析青少年网游的利与弊。 6.整理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 四、调查数据与分析 1.多少人玩网游?

问题:你是男是女(单选题) 女44.6%209票 男55.3%259票 问题:你玩网游吗(单选题) 玩49.7%233票 不玩32.4%152票 偶尔玩玩17.7%83票 问题:网游益处多还是坏处多(单选题) 益处41.0%192票 坏处33.9%159票 一样25.0%117票 问题:你身边的人玩你会怎样(单选题) 一起玩50.0%234票 提醒她(他)不要沉迷31.6%148票 随他去18.3%86票 (人次:469)2.网游人群具体调查 问题:你喜欢玩什么类型的网游(单选题) A格斗类28.6%185票

B角色扮演类50.3%325票 C即时战略类20.9%135票 问题:你玩网游充点卡吗(单选题) A有需要就充47.2%305票B从来不充45.2%292票C一定会充7.4%48票 问题:你为什么玩网游(单选题) A简单娱乐72.4% 467票 B逃避现实16.1%104票 C朋友带动11.4%74票 问题:都玩过哪些网游(多选题) 大话西游27.3%227票传奇23.8%198票跑跑卡丁车17.3%144票 穿越火线8.1%68票 完美世界7.9%66票 魔兽世界15.3%127票问题:你最喜欢哪个(单选题)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网络游戏消费和毒品消费本质上没有区别 众多家长的眼泪成就了中国一批新富豪 网络游戏正在与国家展开一场人才争夺战 本来游戏就是游戏,不是当真的事,但这种摸不到、捉不住的神奇玩意,和网络结合到一起,让许多人上瘾,让许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好事又变成了坏事,而且是看不住、挡不住的一件坏事。父母的眼泪挡不住,政府的阻吓挡不住,那个小小的视窗里,有太多的似神非神、似妖非妖、似鬼非鬼、似人非人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手舞足蹈。 我在三年前讲过一句话:海洛因是第一毒品,比海洛因更毒的是没有监管的权力,比权力更毒的是无法控制的网络游戏。 慈母的跪拜与“精神鸦片” 田炳信:你不是专业搞网络的,怎么有兴趣研究工作以外的事情? 张春良:我对于网络游戏的思索,是因为母亲们的眼泪。 远方老家的一个表弟曾是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因为沉溺网络游戏而最终荒废学业,高二便退了学,直到现在还每天8小时泡在网吧里玩《传奇》。阿姨每次来电话,都是流着泪央求我帮助寻找一个解决办法。 2004年9月,我在一间网吧里亲眼目睹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满面愁容地进了网吧,走到他儿子跟前。儿子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刺激的网络游戏画面,嘴里不停地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对于母亲的到来毫无察觉。母亲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儿子面前:“儿子,妈妈求你了,咱们上课去吧,妈妈都找你一个星期了……”说完嚎啕大哭,那哭声撕心裂肺,令人痛心疾首。 我在一份文学刊物上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天下所有母亲的跪拜,都是伟大的,包括狼在内。但那位慈母的跪拜,却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田炳信: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和当年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一样,是不分贫富、不分身份高低的。无论你是下岗工人、富商大贾还是党政高干,无数家长对孩子前途的殷切希望,就可能毁在网络游戏上面。 张春良:在我国,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已经到了必须引起严重关注的地步,媒体上对网络游戏给青少年造成危害的案例报道比比皆是。 田炳信:到底有多少青少年沉溺其中?

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

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也成为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就其现状、因素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积极对策,旨在为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小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网络游戏成瘾的小学生更是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网络成瘾比例达到7.1%,另外,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报告显示,约8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上网玩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比例超过9成,是小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1]根据这些数据的显示,我们也不难看出,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已然成为了我国小学生网络成瘾最主要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探讨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及危害,揭示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健康的上网,也是为网络游戏成瘾矫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一、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11)》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在6-23岁呈上升趋势,其中小学生占有8.9%的比例,“角色扮演”和“竞速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网络游戏类型,年龄越高越倾向于“角色扮演”类游戏,年龄越低越倾向于“竞速游戏”。[2]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已然成为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小学生上网情况我对几所小学四至六年级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上网人数达65.9%,其中,83.7%的人数在玩游戏,并且,上网玩游戏学生随着年级升高,人数呈上升趋势,且男生多于女生。调查还表明:在上网学生中有6.8%的人几乎不能自拔,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造成网络游戏成瘾,不仅直接影响睡眠休息效果,也挤占了课余体育煅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严重影响身体发育。由此可看出,网络游戏成瘾对小学生已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假期,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我县多数网吧内都是小学生,而且全都是在玩游戏,如洛克王国、胡菜三国、跑跑卡丁车、捕鱼大亨等等。之后我在与其他县市的同学谈论这个话题时,发现这类现状在他们那也比比皆是。而在大的城市里,家中有电脑的小学生多数是在家里上网玩游戏。这些状况不得不令人担忧。于是我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发现这些年来,很多关于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案例都令人触目惊心。天津13岁男孩因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而跳楼自杀,重庆一学生因索要上网费不得而对其父母拳打脚踢,黑龙江一母亲为唤醒沉溺网中的孩子绝望地投入了牡丹江……一系列因网瘾而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3]由此可看出,网络游戏成瘾不仅是对未成年人中的小学生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于家庭,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危害。 二、小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

我国的青少年有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我国的青少年有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我国约20%的青少年有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About 18 percent of Chinese youth play online videogames at least four to five hours per day, showingsigns of addiction, according to a survey. 一项调查显示,约18%的中国青少年每天至少玩儿四到五小时的网络视频游戏,有成瘾的迹象。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China Youth Daily, researchon the online behavior of Chinese youth showed that41.3 percent of Chinese young people understandthat it is unhealthy to spend too much time online, but cannot control themselves.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指出,对中国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调查显示,41.3%的中国年轻人知道花太多时间上网并不健康,但却无法控制自己。 "Internet addiction is relevant to our lives. Almost one in every five youth has already beenor is likely to become addicted to video games," said Zhou Huazhen, a scholar with the Chinese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 charge of the research. 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该研究的学者周华珍称:“网络成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五个青年中就有一个人已经或可能会沉迷于视频游戏。” Zhou said she believes the study has brought much more extensive and straightforwardresults in the study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 compared to individual cases reported by themedia. 周华珍表示,她认为,与媒体报道的个案相比,该研究为中国网络成瘾研究带来了更为广泛和直接的结果。 The study showed that about 23.6 percent of Chinese young men played online video games atleast four days a week, and 17.7 percent played every day. 研究显示,约23.6%的中国年轻人每周至少玩儿四天的网络游戏,有17.7%的人每天都玩儿。

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

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 康旭 时间:2013年12月2日 地点:高一(2)全体同学及班主任 教学方式:讨论式 第一,危害身体。 1、医务专家指出,长时间沉溺网络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人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心血管疾病、肠胃神经功能病、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影响视力,网游必须要集中精力,眼睛要长时间地对着电脑屏幕,视力肯定会受损。曾有过报道说,一中学生一连在网吧泡了十几天,其视力由1.2下降到0.2 3、辐射危害,长时间在电脑前面,肯定要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皮肤油腻,脸部毛孔增大。 4、饮食无规律,同样会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精神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有时在玩的兴头上就连吃饭、睡觉也忘了,致使过渡疲劳。 5、抵抗力差,长时间网游,身体得不到相应的休息和锻炼,身体素质会有大幅度地下降,很容易生病,病了还不容易好。 6、网络游戏对学生造成身体危害,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7、在网吧玩游戏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机,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 8、学生对网络游戏成瘾后,一旦停止网络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第二,影响学习 1、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如今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很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 2、精力不济,沉湎网游后,第二天根本没有精神上课,老师讲课时精神游离,上课效果无法保证,学习没有劲头。 3、注意力分散,沉湎网游后,游戏的场面刺激而惊险,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即使身在课堂,心也就飞到了游戏中间。 第三,严重影响道德、性格的形成 1、网络游戏里面,暴力血腥的场面层出不穷,色情的场面也不时出现,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本来免疫能力就不高的学生难免会把它们带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2、网络游戏需要经济基础作后盾,而网游又往往不被家长认可,所以,经济没有了来源,就会发生说谎、欺骗、甚至抢劫。很多青少年犯罪现象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3、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有可能埋下悲剧的种子。 4、网络游戏成瘾还会使成瘾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继而旷课、逃学。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在我国,上网人员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休闲娱乐是他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而网络游戏是互联网休闲娱乐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种类型,网络游戏中角色扮演型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影响最大。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发展运作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网络游戏不仅仅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领域。所以,有必要分析研究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内在原因,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给青少年带来一个纯净的网络文化空间。 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一个个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悲哀。时间、金钱的无谓消耗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一个虚拟世界的同时,让他们不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滑向各种不健康的深渊。 然而,一方面是家长和孩子们与网瘾的苦苦斗争,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商们想尽办法要让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场不见销烟的斗争背后,谁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谁来帮助他们走出网瘾的深渊?又是谁来让他们在雨季花季的阳光下,自由和健康地呼吸?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一些负面影响逐渐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了"网络游戏成瘾症".网络游戏混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身体健康、学习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网络游戏引来国外不良文化的入侵.对网络行业加强监管,创建良 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学生开展预防和救助行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加大学校 教育投入。 网游成瘾,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医学专家表示,从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往往长时间面对电脑,保持着同样的姿势,眼睛盯着屏幕,精神完全沉浸于虚幻的游戏世界,这些都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网游沉溺对青少年的视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植物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危害,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沉溺者的死亡。 而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腐蚀。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系老师方刚认为,不良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强者通吃的原则,对于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现,诸如此类内容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许多专家表达了社会、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尽快行动的迫切性。他们认为,就法制而言,应强烈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我国现今的立法程序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戒除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戒除 长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成瘾者的身心健康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网络游戏成瘾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危害更大,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青少年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他们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本文将全面阐述网络游戏成瘾的含义,对青少年的危害,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干预去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络游戏成瘾。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涵义 网络游戏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指的是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性行为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对网络游戏产生强烈欲望引起心态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1] 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各种各样,主要是现实中的痛苦,以及一些需求无法满足,下面将讲述一下网络游戏成瘾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麻醉现实中的痛苦 在游戏中,游戏成瘾者可以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能感觉到自己的才华,在网络游戏中结识的游戏伙伴使其找到归属感。在虚拟网络中的互动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人际,而脱离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并且逐渐与现实脱节,到最后排斥现实,忘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使其真实情感迷失,而网络游戏容易让人上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游戏本身的吸引力。[2]游戏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题材优秀,

游戏设计题材广泛而新颖。其次,网游的界面十分真实精美,参与者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效果。然后是网游的随意发挥性,在网游中,不同的角色推动游戏情节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每个玩家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因此有多少个玩家就有多少种剧情发展,而且这种游戏发展只要玩家不主动中断就可以一直玩下去。最后就是网络游戏的社交特性,网络游戏将陌生人联系在一起,战场上是敌人或者盟友,下网后这种关系将不带任何名利。[3] (二)替代满足 人必然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努力满足各自的需求,但是有些需求的满足并不像满足吃饱喝足这些基本需求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付出比简单需求要艰苦更多的的努力。然而,人们可以在网游中模拟人生,寻求刺激,因此有人觉得网络是一方理想的天地,处于其中能够使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一旦终止了这种满足就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出现病态的心理和行为。在当今中国,由于中国众多的人口,竞争力很大,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只有成绩,再加上繁重的学习压力,他们的情感需求几乎被完全忽略了。青少年为了避免与老师家长的交流不畅而多会选择回避他们,而不会向他们倾诉,因此,网络就顺势成为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的最佳选择。虚拟世界中青少年获得成功的几率远高于现实生活,获得认可的机会也更高,在其中能让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网络中的人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替身,网络本身也是虚拟的世界,替身毕竟是替身,不是真实的,将替身的成功看成是自身的成功,必定迷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游戏迅速风靡于年轻人当中,其中又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但我们许多大学生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他们又处在一个许多价值观念正在逐渐形成的阶段。所以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和提供相关解决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 在医学上,上瘾一般认为由于成瘾物质所引起的依赖性和行为冲动甚至失控,但“网络成瘾”或者“网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实际上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所以也有学者认为应该称为“病态网络使用”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而不是“网瘾”。“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戈德伯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杨(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杨倾向于将网络成瘾视为如同赌瘾那种并无涉及到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由于“网瘾”一词在国内已经约定俗成,本文也沿用“网瘾”这个说法。 现实世界中的一些不平等如身份、背景、家庭财富等都排除在外。当代的大学生基本都已成年,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平等肯定会有不同地体会,甚至有一些“受害者” 而网络游戏的出现无疑给了这些人一个新的平等的“开始”。在游戏中,所有的一切可以说都

是以玩家为主体,玩家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说任何想说的话,甚至可以体验另一种“自己” 。也许有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小心谨慎,而在游戏中豪爽痛快,这就是玩家赋予游戏中的“自己” 以另一种性格,这是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做到的,而当游戏中一切以玩家自身为主导时,许多人就会深陷不已。而且在游戏中,许多大学生能得到许多在他们这个阶段所很难获得的东西。如成就感,当你和你的团队通过一个很久没过的副本,当你通过很久的努力得到你梦寐以求的装备,当你战胜了一个你从没赢过的对手,这种成就感会十分的明显;比如权力的获得,当你装备比较好,技术比较好,你很容易获得别的尊敬和信任,你可以很容易的去领导别人。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心理追求太幼稚,可是当代的大学生谁又有那么多的机会去获得那么多的成就感?而且这种成就感是会“上瘾” 的。大学生自我主体性的缺失痴迷于网络游戏的许多人有着这样的身份:孩子、学生,而对网络游戏进行批判的大部分人有着这样的身份:家长、老师。从这些身份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被管理者得以一种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的姿态来面对管理者的教育,被管理者自身的主体性在这种情况就容易丢失。而网络游戏中不仅能让这些被管理者找回自身的主体性,甚至会有一种“颠覆” 的意味。在虚拟世界中没有人去阻止你做任何事情,一切都以玩家自身的意志为主导。有些人发展到极端甚至会专做一些家长老师不让做的事情。最让人担心的是,一些游戏开发公司为迎合学生玩家的这种心理,竟然开发出了一些与家长老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 一、案例 1、个案描述 小丁,男,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据他的母亲女士的叙述,小丁是以优异成绩考上现在所就读的省级重点中学的。但是上高中以后迷上网络游戏,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现在,他的成绩非常糟糕,已经下滑到班级的倒数。班主任找小丁谈过话,但是效果不大。 2、问题表现 小丁是走读生,以前读初中时一回家就会自觉学习、写作业,但自从上高中迷上网络游戏后,他一回到家里就玩游戏,甚至会以不吃饭、不上学甚至断绝母子关系等方式来威胁母亲,最后女士只得妥协。女士曾经把电脑锁起来,小丁就跑到外面的网吧上网。由于担心儿子的安全,女士只得再次妥协。一次,小丁因停电无法玩游戏,表现出激动、烦甚至破口大骂等行为。此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据班主任反映,小丁上课经常睡觉,做作业经常抄参考资料上的答案,成绩下降。 3、原因分析 据了解,女士已经离婚三年,她的前夫在做生意,每个月定时给儿子寄来一笔不菲的生活费,却从来不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女士

一直视小丁为她全部的希望。她一直希望小丁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因此对小丁的要求十分严格。 从个案看,小丁的问题是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 internet game addition),是指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的现象,一般是指不可抑制地、反复而长时间地玩网络游戏,并且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极度依赖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并可能造成个体明显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上网行为。根据中国《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细化出网络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为: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 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游戏成瘾。具体表现为:(1)对玩网络游戏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同时,以下5条标准至少符合1条: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和投入程度;②玩网络游戏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执地玩网络游戏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玩网络游戏的危害仍难以停止;④因玩网络游戏而减少或放弃了其它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⑤将玩网络游戏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主要有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而个体原因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个体原因主要有:(1)不良的认知方式。心理学认为,行为或情绪的障碍不是激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调查问卷

滨州学院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状况 调查问卷 感谢您填写“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调查问卷”。说明:本次问卷采用匿名形式,对问卷内容严格保密,不会因为问卷的答案而对个人产生任何负面影响,请放心作答。 1.您目前就读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的系别:____ 3.您的性别() A.男 B.女 4.您的户口是() A.农村 B.城镇 5.您有没有玩过网络游戏?()(如果没有请回答16–23题) A.有 B.没有 6.您第一次玩网络游戏是什么时候?()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7.您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接触网络游戏的?() A.同学朋友介绍 B.网上宣传 C.报刊杂志 D.其它 8.您主要在什么地方玩游戏?() A.在家 B.在寝室 C.网吧 D.其它 9.您喜欢玩什么类型的游戏() A.角色扮演 B.动作游戏 C.冒险游戏 D.策略游戏 E.即时战略 F.射击游戏 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 H.其它 10.您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玩游戏上面?() A.0–1小时(不含1小时) B.1-4小时

C.4-7小时 D.7小时以上 11.您平均每个月用在网络游戏上的开销是多少?() A.100元以下(不含100) B.100元以上 12.您会经常关注网络游戏的新动态吗?() A.是的,经常关注 B.有时会关注 C.不是,从不关注 13.请问您是否觉得自己已经沉迷于网络游戏?() A.是的 B.不是 14.游戏过后,你会?()(可多选) A.精神萎靡 B.烦躁 C.觉得在游戏中才有精神 D.觉得在生活中没有朋友 E.想继续玩下去,不想停 F.期待下次上网的时间 G.其它 15.在玩了网络游戏之后,在现实生活中参加集体活动如朋友聚会,班级郊游等比较以前起了什么变化?() A.因为在玩游戏时交了朋友,所以比以前更经常参加集体活动了B.比以前少参加了C.基本不参加了,玩游戏更吸引我D.没有受到影响,和以前参加的频率一样 16.您认为每天玩多少小时的网络游戏才算上瘾呢?() A.2-3小时 B.4-5小时 C.5小时以上 17.您觉得在寝室玩游戏会影响其他同学吗?() A.会的,我认为 B.不,我不这样认为 C.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18.您玩网络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没事做,消磨时间 B.别人玩,我也玩 C.广交朋友 D.赚钱 E.有刺激感,在虚拟世界中能找到满足感 F.没有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 G.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 H.其它 19.你有过因为玩网络游戏而逃课的经历吗?()

网络游戏成瘾的行为矫正(终版)

网络游戏成瘾的行为矫正方案 第一阶段:准备与沟通阶段 行为特征:进入大学之后,学业压力减小、空余时间较多,该生开始接触游戏,从最开始的好奇心理,到后面的沉迷网络游戏,完成作业拖延、拒绝与同学外出游玩。 当事人解决问题动机:由于现在已经大三,下学期将会直接面临着是进入职场还是考研的问题,当事人内心倍感焦急,但沉迷网络游戏令其无法专心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完成作业敷衍,希望能够迫切改变,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出尽早打算。 预期效果:能够正常与同学出去游玩、完成老师布置作业,不沉迷网络游戏,能合理安排与规划学习和打游戏的时间 第二阶段,问题行为解析阶段 界定问题:沉迷网络游戏、饮食与作息不规范、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拖延效率低下 发展情况:进入大学之后,学业压力减小、空余时间较多。在闲来无聊之际,当事人便会在网上搜寻一些有趣的心理小游戏玩,直到后来开始接触网络游戏。打游戏频率也从最开始下课后回寝室打,但平日里尚与朋友们正常交流与出去游玩,到后来只要放假就在寝室打游戏,作息时间极为不规范,还拒绝与朋友出去游玩的机会。 矫正目标:网络游戏成瘾戒除 第三阶段:矫正计划阶段 (1)矫正方法——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介绍:阳性强化法就是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则会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阳性强化法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人的行为

形成与矫治的一种重要方法。当某一行为在某种情况出现后,即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同样或类似情景下,这一特定的行为的出现机率会升高。通俗地说,阳性强化法即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及时奖励,对坏的行为予以漠视和淡化,促进正确的行为更多地出现。 (2)矫正时间和过程的安排 矫正时间:2016.9.15—2016.12.15 为期三个月 过程安排:第一周:确认目标行为,即戒掉网瘾。选择强化物,奖励当事人柚子一个。 第二周:拟定矫正方案,此方案详见本文第四阶段。 第三周——第十一周:实行矫正计划。 第十二周:进行效果评估。 (3)记录与评定 采用滕洪昌(2009)编制的《网络游戏成瘾量表》为当事人进行测评,测评分为两次。第一次在行为矫正计划实施前,第二次在计划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使用。 具体内容:网络游戏成瘾自评量表,有下列10项指标中7项者,称为网络游戏成瘾。(1)沉溺网络游戏;(2)需要不断打破记录来取得向往的兴奋;(3)不能自控;(4)企图减少游戏时则烦躁不安;(5)当心境烦闷时,就想通过玩游戏恢复好心情;(6)没有破纪录时希望再来一次;(7)向家长、老师和同学隐瞒参与游戏程度;(8)因为玩游戏而进行违法活动;(9)因为游戏使人际关系、工作、受教育的机会受到危害;(10)靠他人帮助解决由于游戏引起的学习成绩下降。 (4)矫正效果的评估 当事人在行为矫正计划实施前在这10项指标中有8条符合,当最后一次实测时当事人的符合项目从8条减至3条及以下则视为行为矫正成功。 第四阶段具体矫正阶段 1、第一周的周一至周五不准上网。每天按时上课,课上认真听讲,记笔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