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详解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详解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详解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详解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

年级

班级

姓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

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学会疾病

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

三、内容:

(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

31

3. 2005年的发病率

4. 2006年的发病率

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

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

连续41-1)资料4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思考题:

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

(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

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

服用疫苗前(1959年)服用疫苗后(1974年)

城市农村城市农村

资料

表1-3 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海,1964~1965年)

月龄0~1~2~3~4~5~6~7~8~9~10~11~人数40 75 52 54 49 45 39 30 36 30 22 25 100 94.7 86.5 83.0 49.0 40.0 20.5 10.0 8.3 16.7 27.3 24.0 阳性

率(%)

思考题:

请解释8月龄时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五)现况调查

资料7:某省部分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的现况调查

7.1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通过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我国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及HBV流行率均有所下降。本研究通过对某省部分地区抽样,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并与全国乙肝流行特征进行比较,了解该地区自然人群HBV的感染状况、流行特征及其免疫情况。

思考题:

(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研究,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你认为应该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更合适?本次调查的目的何在?

(2)该种研究有何特点?主要有哪些用途?

7.2调查设计

7.2.1调查方法及对象

以该省2个地级市为研究现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个城市小区、7个农村行政村的自然人群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即以2个地级市为现场,按农村、城市分层,对抽取到的每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再对调查对象抽取3ml肘静脉血标本,最终共采集血标本2282份。

思考题:

(1)抽样调查的方法有几种?

(2)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有哪些优点?

(3)如何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4)决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7.2.2调查过程及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编写调查表初稿,经预调查后形成正式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以直接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表,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每名调查对象在调查前自愿填写知情同意书。

调查内容包括:

(1)一般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

(2)乙肝疾病相关知识:关于乙肝传播途径的常识知识。

(3)医源性接触史:注射史、住院史、手术史、输血史等。

(4)免疫史:免疫接种时间,免疫针次。

(5)生活接触史: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以及外出聚餐情况等。

血标本在0~6℃保存,6小时内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HBV感染标志(HBV 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对可疑阳性标本进行重复实验验证。乙肝五项标志物(不包括单独抗-HBs阳性且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标本)任何一项阳性即定义为HBV感染,计算总感染率(即HBV流行率)。

思考题:

(1)为什么进行预调查?

(2)本次调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影响调查质量的因素?应如何控制调查资料质量?

(3)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调查对象的依从性?

7.3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专业人员双录入资料,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流行率的比较先以2002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分布,用直接法进行率

检验。

的标化,然后进行比较。各组间流行率的比较用2

7.4 结果分析

7.4.1 HBV感染的一般情况

在2282例血清样本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HBV 总阳性人数分别为224人、993人、22人、178人、235人和926人,阳性率分别为9.8%、43.5%、1.0%、7.8%、10.3%和40.6%。以2002年全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分布,用直接法计算标化率,标化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HBV流行率分别为9.3%、41.8%、1.1%、6.8%、9.6%、35.4%。

思考题:

(1)上述粗阳性率如何计算得到?

(2)按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流行率的意义是什么?

(3)为什么此次现况研究中只能进行患病率或感染率的计算,而不能进行发病率的计算?在什么情况下现况研究可以计算发病率?

7.4.2 HBV感染分布特征

此次共调查男性878人,女性1404人,男性、女性HBsAg阳性数分别为100人和124人,HBsAg,HBV阳性数分别为342和584人。不同年龄组HBV 感染标志物流行率见表1-4,HBV 流行率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HBsAg流行率为10.0%(69/692),农村HBsAg流行率9.7%

=0.027,P > 0.05)

(155/1590),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表1-4 不同年龄组HBV感染标志物流行率(%)

思考题:

(1)完成表1-5计算,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表1-5 不同性别HBsAg,HBV感染率(%)

性别人数

HBsAg HBV

例数感染率(%)

2

χP例数感染率(%) 2χP

男878 100 342

女1404 124 584

合计2282 224 9.81 926 40.58

(2)什么是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从以上疾病的分布特征能得到哪些线索?试进行分析。

(3)对该地区年龄和HBV感染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得出年龄和HBV 感染之间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HBV感染率高,试分析其可能原因。

实习二分析性研究资料分析

一、目的:

1.初步掌握分析性研究的设计、调查方法及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

2.初步掌握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病因研究中的应用。

二、时间:4学时。

三、内容

资料1:

(一)为了证实非职业性环境接触青石棉与恶性肿瘤的关系,1996年对×县青石棉污染区和作为对照的同省无石棉污染的×县(两县在民族构成、生活习惯、地

214~209 14 6.70

231~209 26 12.44

256~209 32 15.31

(二)表2-2是弗明汉心脏病研究中心对血清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研究的部分资料。首先检测了1045名33~49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按其水平高低分为5组,随访观察10年后计算各组冠心病10年的累积发病率。

(三)某医院欲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收集本院诊断为肺癌的男性病人113例为调查对象,配一例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男性113例作为对照,对子均衡性分析

检验结果: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吸烟习惯比较见表2-3 。

表2-3男性肺癌组与对照组吸烟习惯配对比较

病例

对照

合计吸烟不吸烟

吸烟68 32 101

不吸烟12 1 12

合计80 33 113

思考题:

1979 1188 1187 1 1187.5 5059 5055 4

1980 1187 1176 11 1181.5 5055 5037 18

1981 1176 1166 10 1171.0 5037 5033 4 5035.0 1982 1166 1153 13 1159.5 5033 5012 21 5022.5 1983 1153 1135 18 5012 4982 30 4997.0 1984 1135 1122 13 4982 4949 33 4965.5 1985 1122 1113 9 4949 4924 25 4936.5

1986

1113 1109 4 4924 4902 22 2456.5 合计- - 86 - - 175 注:★随访截至1986年6月30日,故1986年的人年数=[(A+B)/2]/2

思考题:

请计算出上表中空出的人年数。分别计算HBsAg阳性和阴性人群肝癌的发病密度,并计算RR、AR、AR%。

资料3: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分析

(一)队列研究调查的设计

1.研究对象的选择

(1)实验组的确定:在34494名男医生中,凡吸烟者作为实验组,并根据不同程度的吸烟量(支∕日),把实验组再分成轻度吸烟组(1~14支∕日)、中度吸烟组(15~24支∕日)及重度吸烟组(25支以上∕日)三个不同组。

(2)对照组的选择:采用内部比较法以研究对象中不吸烟者作为对照组。

2.随访

划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对被研究对象进行追踪随访,观察比较各组中肺癌死亡的情况。随访共分两期,每期时间约五年。从1951年11月1日开始,第一期随访至1965年4月30日,实际时间是四年五个月;第二期随访至1961年10月31日,两期共十年时间。自开始观察日起,每12个月统计存活数及计算暴露人年数。

队列研究调查的结果是通过经常性的死亡登记资料来了解。由于事先联系,凡是医生死亡的名单和情况将通知调查者本人;凡是男医生死亡者(包括肺癌及其它原因死亡的)都按随访登记卡项目登记。

(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暴露人年数的计算

队列研究调查时,常用暴露人年数作分母来计算死亡率,再进行比较分

析。本资料研究对象男医生34494人,共观察了10年,共获暴露人数269000。自开始观察日期起,就不允许另外医生进入研究组内,因此每年各年龄组的人员数变动,主要是由于人员死亡及年龄的变化据所致。

2.肺癌人年死亡率的计算和比较

第一期随访,用35岁以上的男医生来比较,共获暴露人年数113,197,肺癌死亡84人,人年死亡率为0.74%;第二期随访结果与第一期随访结果基本相同,十年共计肺癌死亡者312人,人年死亡率为0.65%。按不同吸烟情况,五年和十年前瞻性调查资料各年龄组肺癌死亡情况分别见表2-5和表2-6。

3.计算相对危险性和特异危险性

★合计的各级死亡率都经过标化

每日吸烟支数肺癌死亡率(‰)相对危险度RR 特异危险度AR‰AR%

不吸0.07

1~14支0.57

15~24支 1.39

≥25支 2.27

合计0.65

肺癌相对危险性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称之为剂量效应关系(或称生物学阶梯)。根据表2-6计算RR、AR、AR%,并绘剂量效应曲线图。

资料4:关于肺癌的病因,近半个世纪以来曾指出过吸烟、大气污染等危险因素,但也有人提出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是由于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化的结果或对肺癌诊断手段的改进使肺癌的检出率与死因诊断水平提高等等有关。

英国学者Doll和Hill于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近四年收集了伦敦及其附近20所医院诊断为肺癌的住院病人为调查对象(从中去除了误诊的、病危不配合的、死亡的、耳聋者、不会英语者,共计1165人),占当时这些医院里肺癌

病人的85%,在调查每一例肺癌病人的同时配一例同医院同期住院的其他癌症病人作为对照。作者将男性肺癌患者与非呼吸系统癌症患者(对照)的吸烟习惯的调查结果进行列表。

表2-8男性肺癌组与对照组吸烟习惯成组比较

吸烟习惯肺癌组对照组合计

吸烟1350 1296 2646

不吸烟7 61 68

合计1357 1357 2714

3、根据表2-82

间的关系:

χ

合计1350 7 1357

4、根据表2-9,计算2χ、P、OR、OR 95%CI并解释结果分析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

2

χ=

P

OR=

OR 95%CI

5、本资料用哪一组分析方法合理?

作者进一步把男性肺癌组按吸烟与否及每日吸烟剂量进行分析(见表2-10)表2-10每日吸烟剂量与肺癌的关系(男性)

吸烟剂量(支/日)肺癌组对照组合计OR

6

7

实习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分析

一、目的:

1.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掌握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常用指标。

3.了解预防接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设计。

4. 熟悉分析临床疗效的方法

二、学时:4学时

三、内容

资料1:某市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后HBV感染情况分析

(一)基础研究

某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地方性流行,12%献血员HBsAg阳性,90%居民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BV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明显相关,男性PHC年发病率为30∕10万~75∕10万。

在实施HB疫苗免疫计划前,曾对该地区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HBV 感染流行率和发病率进行调查。现况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BV的危险性最高。纵向研究表明,30%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Bs,当被动免疫消失时,HBsAg流行率急剧上升,但在出生6~12月仍有3%婴儿具有抗-HBs,2岁时17%儿童HBsAg阳性。在6~7岁时80%儿童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在13岁时儿童HBV感染率与成人相同(13%HBsAg阳性,91%既往或近期HBV感染)。因此,在该地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二)实验设计

N区离D市160公里,交通方便。该区为一农业区,人口流动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服务质量较高。按随机分配原则分组。其中16个村庄接种HB疫苗,18个村庄接种安慰剂。HB疫苗免疫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儿童携带状态率,该区所有从出生至2岁儿童均列为接种对象。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样本大小。证明疫苗保护率为90%,把握度为0.9,α=0.01(单侧检验),算得需90名既往未曾暴露HBV者随访12个月。由于34%的1~24个月龄人群至少已有一项HBV标志,且失访率为50%(于生第一年婴儿死亡率约为20%,另有30%儿童不能按规定追踪),因此,本研究所需儿童数为273名或以上。如把握度为0.95,α =0.01,则需327名儿童。

(三)疫苗和免疫

1.HB疫苗由某研究所生产,疫苗批号为77—102,每毫升疫苗含10ug蛋白,疫苗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2.对照疫苗为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DTP),由某研究所生产,批号77—204。

HB疫苗免疫计划于1978年9月开始,受试者连续接种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每次此下注射1ml,1年后,再加强一次。对照组接种DTP疫苗,免疫程序同上。

于注射第一次疫苗的当天、第三次疫苗的三个月后、以及加强接种时取

13~24 121 45.3 135 40.3

(六)结果

追踪12个月后,疫苗组和对照组HBV事件比较见表3-2、3-3。

表3-2最初血清学阴性儿童中追踪12个月后的HBV事件比较

对照组(n=195)疫苗组(n=238)

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HBsAg(+) 14 7.2 4 1.7 HBsAg(-)和抗-HBc(+) 6 3.1 3 1.2

合计20 10.3 7 2.9

抗-HBs(+) 7 3.6 222 93.3 HBV(-) 168 86.2 9 3.8 表3-3疫苗组和对照组最初血清学阳性儿童中在注射疫苗12个月后

3.本研究关于样本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4.你对疫苗组和对照组可比性资料是否满意?为什么?

5.还有哪些重要结果需要分析?

6.你认为本研究室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7.如果由你主持此项研究,你将如何进行?

资料2: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例1:山东胡氏将61名婚前体检对方为HBsAg阳性或HBsAg和HBeAg 又阳性的易感配偶随机分为两组,婚前分别接种乙肝疫苗或安慰剂。完成全

例2:某单位为评价百日咳菌苗的效果,选1403名6个月于6岁的婴幼儿注射百日咳菌苗,另1605名同龄婴幼儿作为对照。从某年元月初开始首次随访,以后每月初随访1次共11次(11月初为最后一次)。在观察期间有部分适龄婴幼儿先后加入观察组,也有部分因各种原因退出观察,其随访记录资料如表3-5所列。

有人用下列公式计算两组百日咳的发病率:

试验组发病率=试验组百日咳发病人数/(1403+253-试验组中退出的观察人数)对照组发病率=对照组百日咳发病人数/(1605+198-对照组中退出的观察人数)

表3-5 百日咳菌苗现场试验随访结果

时间月内新加入观察人数月内退出观察人数月内百日咳发病人数(月份) 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

1 79 66 30 38 4 19

2 45 26 11 41 2 21

3 60 19 8 21 3 24

4 5 18 19 37 2 33

5 10 14 25 40 7 35

6 18 1

7 29 57

8 23

例3:为了评价流感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效果,对某一集体单位206人鼻腔喷雾疫苗,194人给予某药物预防作对照,在同一观察期内,两组的发病情况如表3-6所示。

观察人数发病数效果指数保护率(%)疫苗喷雾接种组206 5

药物预防组194 33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A1型题: (1)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 须随机化分组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流行病学实验分组是研究者确定实验对象后,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将研究人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五项备选题仅B是错的。 A2型题: (2) 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 该药有效 B. 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 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 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答案:[E]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 根据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要求,在评价该药物疗效时首先要考虑设计是否正确,而本实验未设计可比平行对照,因此药效结论不能承认。 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0.9 B. 1 C. 10 D. 5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 罹患率、患病率 B. 病死率、死亡率 C. 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 有效率、治愈率 E.

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答案:[E]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 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 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 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 四、习题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 A型题: 1. 1.研究某药物对某病的治疗效果时,试验对象应该是: A. A.严重型病人 B. B.男、女人数必须相等 C. C.患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 D. D.对照组为非患某病的人组成 E. E.非典型症状的病人 2. 2.关于临床试验的对照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为患病的病人组成,但处理因素与试验组不同 B. B.由人群中的非病例组成 C. C.与病人同时入院的非某病的病例 D. D.患某病的较轻型病例 E. E.对照组的设立是为了防止抽样误差 3. 3.在临床试验中,避免主观偏倚的最主要方法是: A. A.统一检测标准 B. B.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结果观察 C. C.盲法 D. D.只使用客观指标 E. E.随机抽样 4. 4.临床上的“双盲”研究是指 A. A.研究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B. B.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谁接受疫苗和谁接受安慰剂 C. C.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D. D.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 E. E.以上都不是 5. 5.在进行药物疗效分析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因为是临床试验,故不需要对照组 B. B.试验组、对照组均只选典型病人 C. C.试验组、对照组都应选择有代表性者,并且两组是均衡可比的 D. D.试验组应选择较轻的病人 E. E.对照组应选择较重的病人 6.6.某广告说用某药治疗了100例某病病人,其中95例痊愈,治愈率达95%。此治愈率不可信的主要原因是: A. A.所治病例数过少 B. B.缺少对照组

C. C.治愈率太高 D. D.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 E. E.没有关于偏倚控制的说明 7. 7.临床试验设计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差别是: A. A.对病例诊断要求不一样 B. B.实验组给予某处理因素,而对照组没有 C. C.对照组给予某处理因素,而实验组没有 D. D.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结果的方法不一样 E. E.两者观察所需时间不一样 8.8.在一项疫苗试验中,对随机选择的1000名2岁儿童注射疫苗并追踪观察10年,其中80%从未患病。对于该疫苗的效果,下列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A. A.疫苗非常好,因为有高的免疫率 B. B.由于没有对不接种儿童进行追踪观察,所以得不出什么结论C. C.疫苗并非特别有效,因为免疫率低 D. D.未作统计学检验而得不出结论 E. E.患病率为100%-80%=20% 9. 9.随机临床试验的主要优点是: A. A.避免了观察者偏倚 B. B.可证实本身是合乎道德的 C. C.排除了参加者对不同治疗组群的自我选择 D. D.登记了有代表性的病人 E. E.导出了可适用于其他病人的结果 10.临床试验与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组与对照组大小相等 B.研究是前瞻性的 C.研究者是否控制研究因素 D.研究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E.设立对照 B型题: A. A.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B. B.保证两组之间的可比性 C. C.可避免来自病人和医生两方面的偏倚 D. D.消除病人的主观选择研究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E. E.在随机分组过程中,使各组在某些方面具有可比性 1. 1.均衡性的目的在于

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19套

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试卷(19)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_____ %) 考试日期:200 年月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登分人核分人 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 1分,共 100分。) 【A型题】 1.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 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制措施 C. 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2.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B A. 进行统计学检验 B. 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 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 研究疾病死亡情况 E. 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3. 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C A. 监测 B. 抽查 C. 队列研究 D. 现患调查

E. 生态学研究 4.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C A. 设立对照组 B. 不设立对照组 C.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 理论性研究 E.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5.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C A. 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 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 人口总数的自然增加或减少 D. 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 存活时间长短 6. 发病率指标自C A. 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 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 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E. 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7. 患病率指标自A A. 现况调查资料 B. 门诊病例资料 C. 住院病例资料 D. 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 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8. 对急性重型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D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9.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B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10. 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的研究方法是D

第六章、流行病学

第六章队列研究 单选题 1.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 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发生偏倚的机会多 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2.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 B.观察并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C.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 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 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 3.分层分析可减少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Berkson's偏倚 E.存活病例偏倚 4.队列研究时,当研究对象多且变化较大、随访时间较长时,应采用以下哪项指标测A.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累积发病率 D.SMR E.患病率 5.下列哪项论述不正确 A.队列研究不易发生偏倚 B.队列研究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C.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材料易于收集 D.队列研究常用于探索罕见疾病的各种因素 E.病例对照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点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男性前列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100名,从65岁对他们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10人、低脂肪摄入组中有5人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请问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比(高脂摄入组比低脂摄入组)是 A.0.05 B.0.75 C.1.0 D.1.5 E.2.0 8.上题中危险比的点估计值提示高脂摄入会导致前列腺癌患病危险性 A.降低 B.升高 C.没有影响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A1 型题: (1)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须随机化分组 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必须有干预措施 D.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流行病学实验分组是研究者确定实验对象后,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将研究人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五项备选题仅B 是错的。 A2 型题: (2)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 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 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 该药有效 B.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答案:[E]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 根据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要求,在评价该药物疗效时首先要考虑设计是否正确,而 本实验未设计可比平行对照,因此药效结论不能承认。 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0.9 B. 1 C. 10 D. 5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罹患率、患病率 B.病死率、死亡率 C.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有效率、 治愈率

E. 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答案:[E]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答案:[D]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 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 A、B、D 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 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 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 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A1 型题 (1)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 观察性试验 B. 社区试验 C. 现场试验 D. 临床试验 E. 干预试验 (2)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 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流行病学实验

第八章流行病学实验 [教学要求] 了解:实验研究方法的分类;样本大小的具体计算;研究对象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 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定义、原理、特征与用途;实验研究的应用条件;流行病学类实验研究的概念;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优缺点。 掌握: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第一节概述 流行病学实验:是流行病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又可以被称为实验流行病学、干预实验等。 一、基本原理 流行病学实验是将研究人群(病人或正常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试验组人群施加或除去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的改变,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以判断其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没有干预措施,就不成为流行病学实验。此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2.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3.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二、设计类型 (一)根据研究对象及分组方法不同,流行病学实验分为三类: 1.临床试验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它并不仅限于在医院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常用于疫苗效果、药物疗效的评价,包括随机化临床试验(RCT)、对预防用生物制剂的效果评价、对个体进行的干预试验等。 2.现场试验也叫人群预防试验,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与临床试验一样是个人,而不是人群。为了提高现场试验的效率,通常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研究。 3.社区试验是以不同居民区的人群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流行病学实验方法。用于评价预防、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其规模大于前者,随访时间也长。 (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性质,流行病学实验分为两类: 1.治疗性试验是评价治疗方法的实验研究。用于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的观察、不同手术治疗对病人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等。 2.预防性试验对病因明确或基本清楚的疾病,在易感人群中采取预防措施,观察其效果,并进一步证实原有对病因的认识。 (三)应用条件 应用实验的防治措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考核后才可以进行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尽量保证研究对象在实验组中不引起其他损害或加重原有疾病,并且因参加实验而受益;在对照组中不因实验而耽误治疗或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实验应有符合条件的现场,有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合作。 有相应的组织和措施及时处理实验进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先进行预试验,以考核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验

实验流行病学 单元1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评价 乙型肝炎(HB)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携带状态的效果:某地方性流行地区的一次对照实验。 一、基础研究 某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地方性流行,12%的献血人员HBsAg阳性,90%居民至少一项HBV标志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明显相关,男性PHC年发病率为30/10万~75/10万。 在实施HB疫苗免疫计划前,曾对该地某农村地区儿童和孕妇的HBV感染流行率进行调查。现况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BV的危险性很高。纵向研究表明,30%新生儿具有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HBs,当这种被动免疫消失时,HBsAg流行率急剧上升,但在出生6~12月仍有3%婴儿具有抗-HBs,2岁时17%的儿童HBsAg阳性。在6~7岁时80%儿童至少一项HBV 标志阳性,在13岁时儿童HBV感染率与成人相同(13%HBsAg阳性,91%既往或近期HBV感染)。因此,在该地感染发生于生命的最早期。 二、实验设计 N区离D市160公里,交通方便。该区为一农业区,人流动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健全,服务质量较高。按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其中16个村庄接种HB疫苗,18个村庄接种安慰剂,见(实习指导)图6-1。 HB疫苗免疫计划的目的在于降低儿童携带状态的发生率,该地所有从出生至2岁儿童均列为接种对象。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样本大小。证明疫苗保护率为90%,把握度为0.9,α=0.01(单

侧),算得需90名既往未曾暴露HBV者随访12个月。由于34%的1-24个月龄的儿童至少已有一项HBV标志,且失访率为50%,因此,本研究所需儿童数为273名或以上。 问题1: 在本实验前,对该地居民HBV感染情况进行基础研究有无必要? 有必要, 原因:本研究是对乙肝疫苗预防儿童早期HBsAg 携带状态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一项现场实验。应选择预期儿童早期感染乙肝病毒较高的地区进行,因而需要对现场进行必要的基础研究。 问题2:本实验选择实验现场及对象是否合适?合适:参照现场及对象的选择原则。问题3:本研究关于样本大小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因为: 对照组发病率=17%,预期疫苗保护率=90%,可以算得疫苗组发病率= 1.7%。又α=0.01(单侧),β=0.1,计算得出两组各需92人。 由于34%的1-24个月的儿童至少有一项HBV标志阳性,且失访率为50%,所以两组各需:N=92/[(1-50%)X(1-34%)]=279人。 问题4:研究人群的特征见下表,你对疫苗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资料是否满意?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教案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Epidemiologic experiment study Epidemiologic studies are divided into the two major areas: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al studies are usually called either descriptive or analytical. If one plans to conduct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ne does not have control over the study subjects. The researcher simply observes the outcom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ease. On the other hand, an experimental study has full control over the study subjects. This type of study is usually conducted in a clinical, community intervention, and field trial setting. I will be discussing about experimental study in the latter part of my lecture. 【案例】 1954年美国Salk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场试验 ――Jonas Edward Salk与Thomas Francis, Jr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七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简答,选择) 本章提纲 实验性研究概述 临床试验:概念,设计原则,研究方法 现场实验和社区试验:概念,研究方法 总结(优缺点,偏倚及其控制)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又称干预实验,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人为地施加或者减少某种因素,然后追踪观察该因素的作用结果,比较和分析两组或多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实验性研究原理示意图 二、基本特点 ◆前瞻性研究从干预到效应 Prospective ◆随机分组控制偏倚 Randomized ◆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Controlled

◆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治疗某病的药物,疫苗) Interventional 所有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都是队列研究,但不是所有的队列研究都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三、主要类型 1.个体试验 2.社区试验 ◆现场试验/人群预防性试验field trial: 降低发病率/初级预防 ◆治疗性研究clinical trial: 消除症状、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二级预防 ◆社区性试验community (group) trial: 从群体水平评价干预的效果 ?第二节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一、概述和目的 ◆临床试验又称治疗试验(therapeutic trial) ◆用于评价临床治疗措施(药物或治疗方案)对病人的 ◆临床疗效评价是通过严谨的设计(Design)、精确的测量(Measurement),然后对疗 效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Evaluation) ◆研究主要内容: P atient, I ntervention, C omparison, O utcome(病人,干预,比较,结局)临床试验的主要用途 ◆新药临床试验 ◆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案的实际效果比较 ◆诊断研究 ◆病因学研究 ◆预后研究 二、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Ⅰ期临床试验(phase Ⅰclinical trial):10-30 观察人体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确定安全剂量范围,以及副作用,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phase Ⅱclinical trial):RCT,100-300 ◆Ⅲ期临床试验(phase Ⅲclinical trial): ◆Ⅳ期临床试验(phase Ⅳclinical trial): 临床试验研究的重要性 ◆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 ◆需要对新药或者新治疗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否则将可能导致严重的 后果 例如:20世纪50-60年代发生的反应停事件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_附件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 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2.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3.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 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5.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 E.随访方式不同 6.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 7.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 8.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 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 10.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11.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 12.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13.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D 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 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 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 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14.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人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人率 15.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一、作业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is not included A. Random B. Control C. Prospective D. Match E. Intervention 2. The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is not included: A. Community trail B. Case report C. Clinical trial D. Field trial E. Quasi-experiment 3. 选择200名5岁儿童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试验,在2 年的观察期间90%的 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的疾病。下列哪个观点正确 A. 该疫苗有效,因为有90%的儿童未患此疾病 B. 该疫苗无效,因为有10%的儿童患了此疾病 C.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D.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E. 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对象不够多 4. 以下哪项研究宜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A. 某人群HBsAg筛查 B. SARS发病与吃果子狸关系的研究 C. AIDS疫苗保护效果的评价

D. 肺癌5年生存率研究 E. 流感病毒基因变异规律研究 5. 考核一种疫苗效果时进行双盲设计是指 A. 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 剂 B. 受试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 剂 C. 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 剂 D. 接受疫苗者和接受安慰剂者都不知道自己是试验对象 E. 接受疫苗者和接受安慰剂者都不知道试验的目的 6. 评价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的指标是 A. 患病率 B. 发病率 C. 抗体阳转率 D. 保护率 E. 死亡率 7.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是否设立对照组 B. 是否随访观察 C.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 是否采用盲法 E. 是否存在医学伦理问题 8. 以下哪种流行病学研究可以随机分组 A. 现场试验 B. 队列研究 C. 横断面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个案调查

流行病学》习题库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E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简答题 1.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考试(预防)第1套

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试卷(1)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____ %) 考试日期:200 年月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 1分,共 100分。) 【A型题】 1. 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D A. 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 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3.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E A. 传染病 B. 健康问题 C. 传染病和地方病 D. 原因不明的疾病 E. 疾病和健康状况 4. 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B 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E.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 5. 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 A. 发病率 B. 罹患率 C. 患病率 D. 期间患病率 E. 时点患病率 6. 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B A. 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 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 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 诊断标准的变化 E. 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7.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A A. 发病率 B. 现患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8. 疾病分布是指B A. 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 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C. 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 D. 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 E. 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 9. 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E A. 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 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 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 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E. 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10.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哪项特征D A. 描述性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 B. 描述性研究选择不同性质的人群进行对比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 学生用(1)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 (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 年级 班级 姓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 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学会疾病 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 三、内容: (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 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每个箭头表示病例从发病到转归的时间。该病无病后免疫力。期间无死亡、迁走或拒绝检查者。 31 图1-1 某地某病2005~2006年间发生情况示意图 请计算以下各率: 1. 2005年1月1日的时点患病率 2. 2006月1月1日到2006年7月1日的期间患病率 3. 2005年的发病率 4. 2006年的发病率 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

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为加强对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作者对某单位孕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见表1-1。请计算不同年份HBV感染率(填入表1-1)表1-1不同年份孕妇HBV标志物检出情况 年份检测人数阳性人数感染率(%) 2001 463 124 2002 420 157 2003 439 197 2004 368 194 合计1690 672 (二)疾病的时间分布描述 资料4: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如图1-2。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