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氏太极拳2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2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2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2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2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28式拳谱 1. 起势

2. 揽雀尾

3. 单鞭

4. 提手上势

5. 白鹤亮翅

6. 左搂膝拗步

7. 手挥琵琶

8. 肘底看捶

9. 倒撵猴

10.高探马

11.右分左蹬脚

12.左右打虎

13.云手

14.左右玉女穿梭

15.左右野马分鬃

16.进步指裆捶

17.上步揽雀尾

18.单鞭

19.下势

20.左右金鸡独立

21.上步七星

22.退步跨虎

23.转身摆莲

24.弯弓射虎

25.进步搬拦捶

26.如封似闭

27.十字手

28.收势

练习杨式太极拳云手的方法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在做杨式太极拳云手时,要求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沉肩垂肘,以腰为轴,步随身换,点起点落,虚实分明,圆活自然,上下协调,周身一家。

杨式太极拳云手正确练法1、头要虚虚领起。

头容正直,神贯于顶,《十三势行功歌》中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说。练拳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意念头顶好似有物,含有虚虚上顶之意,这样才有精神,才能达到满身轻利。

2、守住中心。

前人太极拳理论中有以“中土为框机之轴”“以腰为轴”,就是强调以身为中心,所谓“中土”的中字,不单纯指身体在前后

左右之中的中字,还应作中央、中心解。拳论日“主宰于腰”,不仅强调腰部运动的机能,也指出了这里是中心所在,也是重心所在,我们做云手动作时必须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躯干有规律地运转,即“源动腰脊转股肱”,躯干要中正,不散漫,不歪斜,才能立身中正,守住中心。

3、分清虚实阴阳。

前人拳论中有“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可以试验一下,云手时两脚不分虚实,看能否提脚开步?显然不能。正确的做法就要分清虚实、阴阳相济。如做左云手时,重心坐在右腿上为实为阳,左腿左脚为虚为阴,侧行开步才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右手在上格挡对方来手为实为阳,左手在下、静中寓动为虚为阴;当左脚跟落地后,重心渐渐移到左腿上为实为阳,右脚点起向左脚并步(小开步)为虚为阴;左手在上格挡对方来手为实为阳,右手在下、静中寓动为虚为阴。就这样一阴一阳、一虚一实在两腿两手之间不断转换,才能做到重心平稳过渡、迈步轻灵,当然分清虚实阴阳不仅体现在形体上,首要的是神意上要有虚实阴阳的概念为先导。

4、裆走立圆下弧。

裆走下弧,裆劲松沉,一能做到开胯圆裆,二能稳住重心,三能防止身体时起时伏。裆走下弧也是重心在两腿问平稳过渡的一个条件。

5、腰走平圆后弧。

腰走后弧是在腰的垂直轴带动四肢躯干协调运转的前提下,腰弓向后,左右运转的。过去我在练拳结束后,总感到腰肌绷紧,

很累,经过长时问体验腰走后弧,感到腰松胯沉,气沉丹田,精神舒畅。但要注意,不管裆走下弧,还是腰走后弧,这个弧线的弧度、长度都不能大,别人不一定看得出来,只要自己体会到就行。

6、要明确云手的攻防含义。

云手是对方用手向我面、胸部击来,我则用手去防挡,视机变招进击对方。老拳家们有一句话:“走架无人似有人,打手有人似无人。”就是说我们在盘架子时招招势势都要视为身前身后有敌情,做起动作来势势圆满有掤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行拳走架中明确攻防含义,一方面可以提高练拳人锻炼的兴趣,一方面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拳艺水平。

7、配合好拳式呼吸。

为什么要配合拳式呼吸?拳师陈子明在《太极拳之要点》中说过:“呼吸调气,足以发达肺部,若早晨呼吸后练习拳术,或者练拳时有相当的呼吸随其动作出纳以调气,则筋肉与肺部必同时发育,自无肺弱之患。”太极拳的招势动作有大小,而呼吸要求深、长、细、匀,每个动作都要能与呼吸配合,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自然呼吸与拳式呼吸交替进行,尽可能在那些能够配合好呼吸的式子里,做好呼吸动作,即手足由实而虚时,用同样的速度以意导气,用吸气去配合它;手足由虚而实时,以意导气,用呼气去配合它。云手就是一个能与呼吸配合很好的式子,如:左云手,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脚向左,侧行开步;左手向下向右向上画弧(左脚左手为虚),右手向上向右画弧配合吸气;这时会阴微微紧缩,小腹内收,横隔肌上提,胸廓扩展,重心回移到左腿上,右腿提

起向左脚并步(小开步),右手向上向左画弧,左手向左边旋边推掌(左脚左手为实),配合呼气。这时小腹松沉,有腹鸣感,两手十指有麻、胀感(我练的是逆腹式呼吸),这就是太极拳的“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呼吸运动”。只要认真去体验,用意导气,日久自然能得到“气沉丹田”的功夫,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

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 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杨式太极拳精简37式拳谱,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精简37式拳谱 1、起势 19、回身双峰贯耳 37、收势 2、揽雀尾 20、进步栽捶 3、单鞭 21、翻身百蛇吐信 4、提手上势 22、左右野马分鬃 5、白鹤亮翅 23、左右玉女穿棱 6、左右左搂膝拗步 24、上步穿掌 7、手挥琵琶 25、单摆莲 8、抱虎归山 26、进步指裆锤 9、肘底看捶 27、上步揽雀尾 10、倒撵猴 28、单鞭下势 11、海底针 29、左右金鸡独立 12、扇通背 30、退步七星 13、斜飞势 31、退步跨虎 14、云手 32、转身摆莲 15、单鞭 33、弯弓射虎 16、高探马 34、进步搬拦捶 17、右分左蹬脚 35、如封似闭 18、转身左打虎 36、十字手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01、预备式30、高探马59、左右倒辇猴 02、起势31、左右分脚60、斜飞式 03、揽雀尾32、转身左蹬脚61、提手上势 04、单鞭33、左右搂膝拗步62、白鹤亮翅 05、提手上势34、进步栽捶63、左搂膝拗步 06、白鹤亮翅35、翻身撇身捶64、海底针 07、左搂膝拗步36、进步搬拦捶65、扇通背 08、手挥琵琶37、右蹬脚66、转身白蛇吐信 09、左右搂膝拗步38、左打虎式67、搬拦捶 10、手挥琵琶39、右打虎式68、揽雀尾 11、一左搂膝拗步40、回身右蹬脚69、单鞭 12、二进步搬拦捶41、双峰贯耳70、云手 13、如封似闭42、左蹬脚71、单鞭 14、十字手43、转身右蹬脚72、高探马带左穿掌 15、抱虎归山44、进步搬拦捶73、十字腿 16、肘底看捶45、如封似闭74、进步指档捶 17、左右倒辇猴46、十字手75、上步揽雀尾 18、斜飞式47、抱虎归山76、单鞭 19、提手上势48、斜单鞭77、下势 20、白鹤亮翅49、野马分鬃78、上步七星 21、左搂膝拗步50、揽雀尾79、退步跨虎 22、海底针51、单鞭80、转身摆莲 23、扇通背52、玉女穿梭81、弯弓射虎 24、撇身捶53、揽雀尾82、进步搬拦捶 25、进步搬拦捶54、单鞭83、如封似闭 26、上步揽雀尾55、云手84、十字手 27、单鞭56、单鞭85、收势 28、云手57、下势 29、单鞭58、金鸡独立

杨氏(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7、左搂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后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搂膝拗步 22、海底探针23、闪通背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5)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楼膝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封掼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 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四角)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 57云手(5 )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1、左后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探针 67、闪通臂 68、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3) 7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6、转身十字蹬脚 77、搂膝打锤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摆莲 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20、左分脚 1、起势21、转身右蹬脚 2、揽雀尾22、海底针 3、单鞭23、闪通背 4、提手上势《四段》 5、白鹤亮翅24、白蛇吐信 6、搂膝拗步25、右拍脚 7、手挥琵琶26、左右伏虎 8、搬拦捶27、右下势 9、入封似闭28、金鸡独立《二段》29、指挡捶10、斜飞势30、揽雀尾 11>肘底捶31、单鞭 12、倒卷肘32、左下势 13、左右穿梭33、上步七星 14、左右野马分鬃34、退步跨虎《三段》35、转身摆莲 15、云手36、弯弓射虎 16、单鞭37、搬拦捶 17、高探马38、如封似闭 18、右蹬脚39、十字手 19、双峰擴耳40、收势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

一段20、左六封四闭《四段》 1、起势21、右单鞭38、倒卷肱 2、右金刚捣碓《二段》39、退步压肘 3、揽扎衣22、右云手40、擦脚 4、右六封四闭23、左云手41、蹬一根 5、左单鞭24、高探马42、海底翻花 6、搬拦捶25、右连珠炮43、击地捶 7、护心捶26、左连珠炮44、翻身二起 8、白鹤亮翅27、闪通背45、双震脚 9、斜行拗步《三段》46、蹬脚 10、提收28、指挡捶47、玉女穿梭 11、前踵29、白猿献果48、顺鸾肘 12、右掩手肱捶30、双退手49、裹鞭炮 13、披身捶31、中盘50、雀地龙 14、背折靠32、前招51、上步七星 15、青龙出水33、后招52、退步跨虎 16、斩手34、右野分鬃53、转身摆莲 17、翻花舞袖35、左野分鬃54、当头炮 18、海底翻花36、摆莲跌义55、左金刚捣碓 19、左掩手胧捶37、左右金鸡独立56、收势 吴氏太极拳45式拳谱 《一段》3 、左单鞭 1、起势4 、 提手上势 2、右揽雀尾5 、 白鹤亮翅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 《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 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吴氏太极拳45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左揽雀尾 12、右单鞭 13、右下势 14、金鸡独立 《二段》15、左右倒卷肱 16、右海底针 17、左闪通背 18、撇身捶 19、肘底捶 20、左右野马分鬃 21、玉女穿梭 22、云手 23、右高探马 24、右分脚 25、左分脚 26、退步打虎 27、右蹬脚 28、双峰贯耳 29、斜飞势 30、右迎面掌 《四段》31、十字拍脚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第一式:预备式 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头正直,目平视。 要领:心静体松,周身骨节、肌肉、内脏在意识的引导下,自然松弛,形成上虚下实。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个套路动作之中。 第二式:起势 动作: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五指朝前,眼平视。要领:两手平举时,应以两手中指领劲,带动腕,小手臂、大手臂,并徐徐吸气,身体有拔长、内力充实之感;而落臂时,则肘尖下沉,带回小臂,并缓缓呼气,使内气沉入丹田,同时注意举臂时脚跟勿起,落时腿勿蹲,应使周身骨节“寓动于静,静中求动”之中。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掤式 动作: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接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要领:在叙述手眼身法之动作时虽有先后,身体各部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做到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二)右掤式 动作:1、重心移向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同时左臂内旋,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式。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要领;凡迈步(或撤步),必须分虚实,即以坐实之腿来控制所迈之步,先以脚跟(或腿尖)轻着地,感实了,再缓缓移动重心,做到“迈步似猫行”;凡弓步,所弓之膝瓣不超过脚尖,后则以垂直于脚跟为度,膝与足尖方向一致。后腿膝关节了能挺直,也不能太曲,而应寓意于直中有松。两脚横向距离约肩宽,不能在一条直线上。(扌朋)要圆(扌朋),手臂不要伸直,肩关节不可前探,身体不可过于前扑。 (三)捋式 动作: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要领:重心后坐时应注意膝开、裆圆、松胯,前腿膝关节不能挺直而要微弓回履时两掌不外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杨氏太极拳28式分解教学

杨氏太极拳28式分解教学 杨氏太极拳28式分解教学传统杨式二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1. 起势 15.左右野马分鬃 2. 揽雀尾 16.进步指裆捶 3. 单鞭 17.上步揽雀尾 4. 提手上势 18.单鞭 5. 白鹤亮翅 19.下势 6. 左搂膝拗步 20.左右金鸡独立 7. 手挥琵琶 21.上步七星 8. 肘底看捶 22.退步跨虎 9. 倒撵猴 23.转身摆莲 10.高探马 24.弯弓射虎 11.右分左蹬脚 25.进步搬拦捶 12.左右打虎 26.如封似闭 13.云手 27.十字手 14.左右玉女穿梭 28.收势 杨氏太极拳的主要作用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于白领亚健康产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度疲劳等疾病,有着显著的健脑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要放松,使得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能够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太极拳的

呼吸是采用的腹式深呼吸,气沉丹田,能够对五脏六腑有着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具体健身作用反映在: 一、改善神经系统:太极拳要求整体放松,外示安逸,“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练法,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充分休息,使神经兴奋、抑制作用不断得到调整。 二、提高呼吸质量:太极拳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逐步做到匀、深、柔、缓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横膈膜做纵向的舒张、伸缩、提高了肺泡通气换气功能。谚云:“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足见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脏腑功能:由于“腹式呼吸”的舒张、伸缩形成自主的内脏按摩,有效地促进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协调了脏腑之间的功能。因为太极拳非常重视腰胯脊柱锻炼,腰背虚实运动能够强壮肾脏。《医贯》说:“肾阴为上行夹背至脑中为髓海”,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壮而百病不侵”。 四、增强肢体活动:太极拳要求“势走弧圆、劲走螺旋”,“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全身心运动。使全身各大小关节,骨骼、肌肉都参与这种轻柔、舒展、连绵不断的运动。使肌肉富有弹性,各关节、骨骼间的血液供给、新陈代谢得到改善。 五、疏通经络隧道:太极拳要求向上要“虚领顶颈”,向下要“松到脚底”,“意落涌泉”。中部要求“气沉丹田”,“主宰于腰”。这是锻炼任督二脉以及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四肢在轻柔、连绵、缠绕运动中要意劲贯达到肢体四梢。从而疏通了人体十二正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李方举 一、起势1.并步站立2.左脚开立3.两臂前举4.屈膝按掌二、右揽雀尾1.收脚右抱2.迈步错掌3.弓步左捧4.收脚左抱5.迈步错掌6.弓步左捧7.伸臂翻掌8.后坐下捋9.转体搭腕10.弓步前挤11.后坐旋弧12.扣脚收掌13.丁步按掌三、左单鞭1.迈步勾手2.弓步推掌四、提手1.转体摆掌2.左坐带掌3.虚步合臂五、白鹤亮翅1.撤步左抱2.右坐合举3.虚步亮掌六、搂膝拗步1.转体落掌2.收脚展臂3.迈步屈肘4.弓步搂推5.后坐撇脚6.收脚展臂7.迈步屈肘8.弓步搂推 七、撇身捶 1.撇脚分掌 2.收脚落拳 3.迈步举拳 4.弓步撇拳 八、捋挤势(二) 1.扣脚平弧 2.弓步抹掌 3.收脚左捋 4.迈步搭腕 5.弓步前挤 6.扣脚平弧 7.弓步抹掌 8.收脚右捋 9.迈步搭腕 10.弓步前挤 九、进步搬拦捶 1.撇脚分掌 2.收脚握拳 3.摆步搬拳 4.转体摆掌 5.迈步拦掌 6.弓步打拳 十、如封似闭 1.穿掌松拳 2.后坐收掌 3.翻掌下落 4.丁步按掌 十一、开合手 1.转身开手 2.提脚合手 十二、右单鞭 1.开步转掌 2.侧弓分掌 十三、肘底捶 1.扣脚掩掌 2.收脚右抱 3.摆步分掌 4.跟步摆掌 5.虚步劈势 十四、转身推掌(二) 1.撤步举掌 2.转身屈肘 3.上步收掌 4.丁步推掌 5.转身举掌 6.上步收掌 7.丁步推掌 十五、玉女穿梭(二) 1.撤步探掌 2.收脚下捋 3.上步搭腕 4.跟步平弧 5.上步翘腕 6.弓步推架 7.后坐收掌 8.弓步抹掌 9.收脚下捋 10.上步搭腕 11.跟步平弧 12.上步翘腕 13.弓步推架 十六、左右蹬脚 1.后坐落掌 2.弓腿分掌 3.收脚叉掌 4.蹬脚分掌 5.落脚分掌 6.弓步分掌 7.收脚叉掌 8.蹬脚分掌 十七、掩手肱捶 1.落脚掩掌 2.铲脚压掌 3.马步分掌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具有姿势舒展简洁,动作均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刚柔,浑厚庄重的特点。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动作简洁,练法简易,没有明显发力,纵跳动作,易学易练,因此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 一、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 01、起势02、右揽雀尾03、左单鞭 04、右提手上势05、右白鹤亮翅06、左右搂膝拗步(三次) 07、手挥琵琶08、进步搬拦捶0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 13、左右玉女穿梭14、左右野马分中 15、左行云手(三次)16、左单鞭17、高挥马 18、右蹬腿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臂 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打虎 27、右下势28、右左金鸡独立29、指裆捶 30、右揽雀尾31、左单鞭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37、进步搬拦捶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40、收势还原

二、杨式40式太极拳分动作详解 预备式的时候,身体自然直立,心静体松。 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0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0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0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0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0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0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0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0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左手按在跨旁。)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31、左右分脚; 32、转身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势; 39、右打虎势;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左右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势;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捞针; 65、扇通背; 66、转身白蛇吐芯; 67、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陈氏太极拳拳谱口令

老架一路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拗步 11、斜行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22、斜行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云手 28、高探马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前堂拗步 33、击地捶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四十六六封四闭47、单鞭 48、玉女穿梭19、懒扎衣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叉步) 53、摆脚跌岔 54、金鸡独立 55、倒卷肱 56、白鹤亮翅 57、斜形 58、闪通背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 61、单鞭 62、云手63、高探马 64、十字脚 65、指裆捶 66、猿猴献果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肱 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太极拳交流QQ群:521776104

老架二路 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护心拳 7、斜行 8、回头金刚捣碓 9、撇身拳 10、第十式指裆 11、斩手 12、翻花舞袖 13、掩手肱拳 14、腰拦肘 15、大肱拳小肱拳 16、玉女穿梭 17、倒骑龙 18、掩手肱拳 19、里变里变 20、兽头式21、披架子 22、翻花舞袖 23、掩手肱拳 24、伏虎 25、抹眉肱 26、黄龙三搅水 27、左冲 28、右冲 29、掩手肱拳 30、扫堂腿 31、掩手肱拳 32、全炮捶 33、掩手肱拳 34、捣叉捣叉 35、左二肱右二肱 36、回头当门炮 37、窝底大捉炮 38、腰拦肘 39、顺拦肘 40、窝底炮

赵幼斌二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赵幼斌二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第一式预备式 预备式动作要求,两足并拢,脚跟并实,前脚稍虚,前肘稍虚,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要求立身中正安舒。 第二式起式 重心稍向右移左足轻轻拎起向左先脚掌后脚跟,横开一步,两脚平行同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要求立身中正;第二动两手向前平举同肩高同肩宽然后由肩走腕徐徐下落掌心向下五指朝前落至两跨旁前。 第三式揽雀尾 揽雀尾(包括左捧右捧捋挤按)第一动两腿微曲右手弧形捧起使掌心朝里;第二动右脚尖外摆九十度有掌心翻朝下随起右转平抹;第三动两手抱球左足拎起向正前方迈出一步先脚跟落地;第四动左脚尖稍扣身体微右转;第五动向左弓步左手捧右手踩与跨平行左手与肩齐两眼平视;下来是揽雀尾右捧接左捧式,第一动抬右足两手抱球左足曲膝下座;第二动右脚朝正前方迈出一步;第三动随弓步两手整体向前捧出注意右手抱在胸前臂要圆;下一式捋接右捧式第一动两臂向前伸右掌心翻朝下左掌心翻朝上左手对右手;第二动重心后移向左转两臂综合的后捋保持两手相等的距离;下一式挤接前式捋,第一动左臂轻轻拎起使掌心朝前右臂掌心朝内身

体微右转;第二动弓步两手合在一起右手掌心朝里左手掌心朝前接触右手的脉门处。下一式按(接挤的动作)第一动两手臂翻朝下左手经右手臂上两手分开同肩宽;第二动重心后移两臂曲回使掌心翻朝内松肩肘收至两胸前;第三动两腕微下沉卷腰下按;第四动两掌前推随弓步两掌作腕向前推出。 第四式单鞭 单鞭(接按式)单鞭的第一动两掌放平同肩宽;第二动重心不变右脚尖内扣两臂外弧形画平弧向左与左脚齐;三两肘微开两手回收向右斜方伸出同时抬左腿右手伸出渐渐握勾左手抱在胸前;四左脚向正前方迈出一步;五随弓步左手微内旋弧形向前按出前手做到单肩相对后手握勾微微后衬使右手与右脚尖对。 第五式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包括两组动作(接前式单鞭)第一组第一动左脚尖微扣体微右转右手变掌眼稍视右手;第二动重心左移右足提起两臂曲肘回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第三动右足向前伸出曲足落地同时调腰胯两掌微微向前送;第二组左腿重心不变体左转左掌心翻朝下右手下落成抱球装同时右足拎起再伸出落回原地脚尖微微扣然后横向靠出肘微突出重心转移右腿成右侧弓步。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Word版带空白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搅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拗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捶 19.倒撵猴右式

20.倒撵猴左式 21.倒撵猴右式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亮翅 25.左搂膝拗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背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搅雀尾 31.单鞭 32.云手一 33.云手二 34.云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拗步 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 47.右打虎势 48.转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野马分鬃右式 58.野马分鬃左式 59.野马分鬃右式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4个) 63.揽雀尾

64.单鞭 65.云手一 66.云手二 67.云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金鸡独立右式 71.金鸡独立左式 72.倒撵猴右式 73.倒撵猴左式 74.倒撵猴右式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亮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 80.扇通臂 81.转身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搅雀尾 84.单鞭 85.云手一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摘编预备式 一、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 第一动左抱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揽雀尾(八动)的另种打法: 1左抱七星后继打掤 2右掌打挤 3左掌沉采4弓步顶肘5左肩打靠 6右掌上挒 7 两掌回捋 8右掌前按。此种打法之意是,把原暗着的八门劲变为明劲。 三、搂膝拗步(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 四、手挥琵琶(四动) 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五、野马分鬃(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六、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第十六动右掌前按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 七、肘底看捶(二动)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 八、金鸡独立(四动) 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九、倒撵猴(十动) 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 十、斜飞式(四动) 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 十一、提手上式(四动) 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 十二白鹤亮翅(四动) 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 十三、海底针(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指第四动右掌下指 十四、扇通背(臂)(二动)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 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 第一动两掌虚合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第七动两掌虚合第八动两掌左伸

陈式太极拳26式动作的名称

陈式太极拳26式动作的名称 1. 起式 2. 金刚捣碓 3. 撇身捶 4. 青龙出水 5. 双推掌 6. 肘底看拳 7. 倒卷肱 8. 退步压肘9. 中盤10. 白鹤亮翅11. 斜行12. 闪通背13. 掩手肱拳14. 白猿献果15. 单鞭16. 运手17. 玉女穿梭18. 懒扎衣19. 前招20. 後招21. 野马分鬃22. 六封四闭23. 双摆莲24. 当头炮25. 金刚捣碓26. 收式 26式陈氏太极拳拳谱老架一路2012年03月21日21:56:44 一、起式 二、金刚捣碓 三、懒扎衣 四、六封四闭 五、单鞭 六、白鹤亮翅 七、斜行 九、掩手肱拳 十、金刚捣碓 十一、撇身捶 十二、双推掌 十三、白鹤亮翅 十四、斜行 十五、闪通背 十六、掩手肱拳 十七、六封四闭 十八、单鞭 十九、云手 二十、雀地龙 二十一、上步七星 二十二、下步跨虎 二十三、双摆莲 二十四、当头炮 二十五、金刚捣碓 二十六、收式

陈氏小架二十六式太极拳 (师父:司国良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师祖:陈立宪,号“三绝”,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要领:所有动作路线非圆即弧,须肘微曲,以腰为核心。 一招一式,要清晰、做到位,放松放慢,找感觉。 脚的动作,应脚跟先着地,脚底生根,容易站稳。 拳论: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气相随。 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穿,一气贯通。 一动无有不动,动如脱兔;一静全静,静如处子。 第一式起式 1.双脚并立,立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头正,双目平视前方。 2.左腿抬起,大腿成平直线,重心放右脚,左脚放下与肩同宽,双膝稍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 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一次)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2009-10-17 13:40:13)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2.转腰分掌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2.下捋前挤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左推右提2.提脚擦步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2.马步横打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2.跳转龙摆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2.踏脚擦步3.收掌扭腰提勾4.马步展臂) 10.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2.震脚擦步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2.转腰缠臂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1.提脚翻掌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2.擦步合臂3.马步掩手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2.转腰前挤3.转身虚步刁托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2.提脚擦步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1.收脚摆掌2.开步推掌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5.转腰摆掌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拳2.开步推掌3.擦步左云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2.马步分掌3.扣脚转身旋掌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2.侧步刁托3.跟步推掌4.侧步刁托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侧步刁托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1.转腰带掌2.弓步穿掌3.拧腰旋掌4.扫腿推掌) 第四组: 28.指裆捶(1.转身缠摆2.震脚擦步3.马步掩手、收拳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2.转腰右缠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1.落脚收掌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1.换掌前推2.换掌前推3.换掌前推4.穿掌绕臂分手5.踏脚合臂擦脚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1.转腰悬腕2.虚步摆掌) 33.后招(1.转腰活步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2.提脚绕臂3.马步穿靠)

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四十八式太极拳套路 第一段 1,白鹤亮翅2,左搂膝拗步3,左单鞭4,左琵琶势5,捋挤势(三)6,左搬拦捶7,左棚捋挤按 第二段 8,斜身靠9,肘底捶10,倒卷胧(四)11,转身推掌12,右琵琶势13,搂膝栽捶 第三段 14,白蛇吐信15,拍脚伏虎16,左撇身捶17,穿拳下势18,独立撑掌19,右单鞭 第四段 20,右云手21,右左分鬃22,高探马23,右蹬脚24,双风贯耳25,左蹬脚26,掩手撩拳27,海底针28,闪通背 第五段 29,右左分脚30搂膝拗步(二)31,上步擒打32,如风似闭33,左云手(三)34,右撇身捶35,左右穿梭36,退步穿掌 第六段 37,虚步压掌38,独立托掌39,马步靠40,转身大捋41,撩掌下势42,上步七星43,独立跨虎44,转身摆莲45,弯弓射虎46,右搬拦捶47,右棚捋挤按48,十字手收势 杨式四十八太极拳分解教学 第一段 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 起势:一,向左分脚,二,两手前平举,三,屈蹲按掌。 01,白鹤亮翅:抱手提脚,退步,坐腿分手,虚步分掌。 讲解:与起势的方向相同,是向后退步,转腰恢复成向南的虚步亮掌。 02,左搂膝拗步:落手,转腰,摆手,收脚,上步屈臂,弓步搂推。 讲解:也是向南落手转腰,摆掌收脚,摆手方向西北,然后出脚屈臂,面向正南上步,弓步搂推。 03,左单鞭:坐腿带手扣脚、转腰,收脚穿手,转身上步,弓腿平云,坐腿平云后云转腰,移动重心坐腿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讲解:先把手带回来,坐腿扣脚,向右转,然后重心再向前送过去,把后脚收起来,右手从左手下边穿出去,转身向西平圆云手,划了一个平弧,坐腿转腰,再勾手,转向正东,勾手出脚推掌。简化太极拳在这里是做了个立圆的云手,而四十八式太极拳是做了个平圆的云手,动作过程不同了。

杨式太极拳103式拳谱

. '. 杨式太极拳103式拳谱 01、预备式;02、起势;03、揽雀尾;04、单鞭;05、提手上式;06、白鹤亮翅; 07、左搂膝拗步;08、手挥琵琶;0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17、抱虎归山;18、肘底捶;19、倒撵猴右式;20、倒撵猴左式;21、倒撵猴右式;22、斜飞式;23、提手上式;24、白鹤亮翅;25、左搂膝拗步;26、海底针;27、扇通臂;28、转身撇身捶;29、进步搬拦捶;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32、云手一;33、云手二;34、云手三;35、单鞭;36、高探马;37、右分脚;38、左分脚;39、转身左蹬脚;40、左搂膝拗步;41、右搂膝拗步;42、进步栽捶;43、转身撇身捶;44、进步搬拦捶;45、右蹬脚;46、左打虎式;47、右打虎式;48、转身右蹬脚;49、双风贯耳;50、左蹬脚;51、转身右蹬脚;52、进步搬拦捶;53、如封似闭;54、十字手;55、抱虎归山;56、斜单鞭;57、野马分鬃右式;58、野马分鬃左式;59、野马分鬃右式;60、揽雀尾;61、单鞭;62、玉女穿梭(4个); 63、揽雀尾;64、单鞭;65、云手一;66、云手二;67、云手三;68、单鞭;69、下势;70、金鸡独立右式;71、金鸡独立左式;72、倒撵猴右式;73、倒撵猴左式; 74、倒撵猴右式;75、斜飞式;76、提手上式;77、白鹤亮翅;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81、转身白蛇吐信;82、进步搬拦捶;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85、云手一;86、云手二;87、云手三;88、单鞭;89、高探马穿掌;90、转身十字腿;91、进步指裆捶;92、上步揽雀尾;93、单鞭;94、下势; 95、上步七星;96、退步跨虎;97、转身摆莲;98、弯弓射虎;99、进步搬拦捶;100、如封似闭;101、十字手;102、收势;103、还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