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参考模板)

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参考模板)

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参考模板)
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参考模板)

XX煤矿联合试运转申请

二 O O X 年 X 月 X日

XXXXXX煤矿联合试运转

申请报告

XX县煤炭工业管理局:

我矿是由省国土局、省安监局、省煤炭局批准成立的年产量为X万吨的矿井,并于200X年X月根据六盘水市煤炭管理局〈市煤批字〔2004〕62号〉文件精神,进行扩建技术改造,设计能力由X万吨/年改为X万吨/年。矿区范围是经XX县国土资源局根据片区各煤矿分布范围以及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划出的边角块段,矿区面积为3.5944平方公里。我矿是四证齐全的有证矿井,采矿许可证证号为XXXX,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为XXXX,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为XXXX,税务登记证证号为XXXX,组织机构代码证代码为XXXX。

经过近二年的建设,我们投入资金XX万元,严格按照《可研报告设计》和《安全专篇》的要求对矿井地面及井下进行技术改造,现在已基本完成矿井技改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各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按照申请颁发小型煤矿生产许可证和安全

生产许可证的有关要求,已经完成了五大安全生产系统及地面辅

助工程的建设和煤炭局、煤管站对我矿提出的各项整改意见,现已具备矿井联合试运转申请验收的条件。现特向县煤炭局提出联合试运转申请报告,请求对我矿进行验收。

此致!

申报单位:XXXXXX煤矿

二OOX年X月X日

目录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 (4)

一、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4)

二、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 (4)

三、矿井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2)

四、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 (13)

第二部分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述 (18)

一、矿井开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18)

二、矿井采掘生产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20)

三、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情况 (29)

四、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2)

五、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6)

六、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39)

七、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42)

八、其他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况 (45)

第三部分煤矿试生产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 (53)

一、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53)

二、加强“一通三防”管理,防止瓦斯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54

1、加强“一通三防”管理 (54)

2、防止瓦斯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58)

3、矿井火灾 (63)

4、煤的自燃预防措施

(65)

三、防治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66)

四、防治机电设备事故措施 (69)

五、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73)

六、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79)

1、井下电器设备 (79)

2、运输 (81)

XXX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

一、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XXXXXXXXX煤矿位于XX县新县城北侧,由XX到矿山XXX公里,行政区划属XX县XX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0′30″—104°52′30″,北纬26°43′20″—26°46′00″,矿区距水(城)——大(湾)公路5公里,水(城)——大(湾)铁路野马寨火车站12公里,矿区内有一条乡村公路与主干公路相连,距铁路较近,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二、井田面积及煤层赋存情况

1、井田面积

XXX县国土资源局根据片区各煤矿分布范围以及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划出的边角块段,按各矿矿界不重叠原则,划定了XXXXX煤矿开采范围,矿区面积3.594Km2,

(注:XXXXX煤矿)

矿区形状为一不规则多边形,由以下29个拐点坐标圈定:

划出范围拐点坐标表

2、煤层赋存情况

(1)、含煤地层

矿区内地层产状较缓,倾角一般在8~15度左右,平均为10度,为缓倾斜煤层。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主要有: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宣威组(P2X)及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可采煤层都分布在宣威组,根据沉积特征、煤层和古生物分布情况,宣威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P2X3):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旋回构造发育,结构清楚明显。以浅灰色—灰色细砂岩为主,夹动物化石的黑色泥岩、粉砂岩及薄层生物碎屑岩和泥灰岩,砂岩多含Ca质结核、黄铁矿结核、菱铁矿结核,多分布于泥岩中。岩性变化不大,仅井田南北两端个别地段以粉砂岩为主。

中段(P2X2):以陆相沉积为主,有少量的浅海相和过渡相沉积。主要为灰白色粘土岩与浅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组成。上部以细砂岩为主,下部以鲕状粘土岩为主,且含椭球状、透镜状、鲕状菱铁矿结核。岩性变化较大。产植物化石较丰富。常见似榕树痕根牦、大羽羊齿、格拉多羊齿、真羊齿、契叶、鳞木、瓣叶轮、苟达树、卢木、采乐星叶、银杏状拟扇银香等。409号煤层底板至407号煤层顶板之间,含有在腕足类、瓣腮类、螺类动物化石。

下段(P2X1):属湖泊沼泽相沉积,以灰白色—灰色含鲕状菱铁矿粘土岩为主,其次为薄至中厚层状绿灰色细砂岩及灰色粗、细粒砂岩,常含菱铁矿结核及透镜体。其下部有一层厚0—20.5米的拉斑玄武岩。底部为铝土岩及凝灰岩。在103煤层之上,常见一层约5米左右的钙质细砂岩,其下偶夹一层0.5米的砂质灰岩或泥灰岩,但稳定性欠佳。本段产植物化石甚多,全区稳定。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2)、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岩性

矿区内共含可采煤层四层,从上到下分别为C605、C603、C601、C409,现将煤层情况分述如下:

605号煤层:厚0.75~6.15米,平均2.85米,平均纯煤厚2.15米,17勘探线以北有变薄趋势。1601、1603两孔于标高之下发育厚度、结构相似的两煤层,非断层重复,属于沉积因素所致。5~9勘探线多为单一煤层。夹石由南向北增到4层,厚度0.03~1.32米,一般0.1~0.7米。当夹石增厚时,往下分层变薄。除CK213、1905、302号等孔为临界可采外(纯煤厚0.65米),其余全都可采。煤层结构较复杂,属较稳定煤层。

603号煤层:厚0~2.86米,平均1.02米,平均纯煤厚0.91米,共有100个见煤点,其中34个不可采,为见煤点的34%。9线以北变薄,不可采点增多。9线以南仅CK11、706两孔不可采,15线以南,除个别孔见一层夹石外,一般无夹石,以北则有1~4层,厚0.03~1.13,一般0.1~0.6米,结构较简单。煤厚和灰份变化较大,属不稳定可采煤层。

601号煤层:厚0.45~6.21米,平均1.87米,平均纯煤厚1.07米,11线以南段厚,夹石0~2层,以北段薄,1710及CK516两孔不可采,夹石3层,厚0.02~1.0米,一般0.30~0.7米,结构较复杂,煤厚度变化不大,煤层灰份超限甚少,属较稳定可采煤层。

409号煤层:厚0.9~9.5米,平均4.16米,平均纯煤厚3.14米,11~21线深部有煤层变薄、夹石增厚趋势。夹石由南向北增到4层,厚度不一,最小0.09米,最大2.83米,一般0.3~0.7米,结构较复杂,煤厚度变化不大,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为本井田最主要可采

煤层。

矿区内煤层顶、底板岩性,沿走向倾向均有所变化。

3、煤质概况

所有煤层牌号均属气煤大类,灰份:上段煤大于25%,中段煤一般为15~25%,C409为15~18%,洗选后一般为10~15%;挥发份:一般均大于37%,以C409煤层为最高,达43.2%;硫份:C409层以上各层小于2%。各煤层含磷量均小于0.001%,原煤焦结性指数一般为

68~76毫米,精煤回收率C409为最高77~89%,C603煤层为最低仅13%。

本矿开采煤层分述如下:

1)灰份:

C409原煤灰份一般在12.2~32.1% ,平均15.48% , 精煤小于10%。属中灰煤。

C601、C603、C605原煤灰份一般在17.5~30%之间,平均灰分为22.5% ,精煤为8.5~13.0% 。也属中灰煤。

2)硫分:

C409原煤硫分一般在0.8~1.6%之间,平均为1.38% ;精煤硫分在0.5~1.3%之间,平均硫分小于1.0% 。

C603原煤硫分一般都小于0.4% ,属低硫煤。

以上各层煤的含硫成分以黄铁矿硫为主,有机硫次之。

C409、C603、C605煤层的原、精煤的含磷都小于0.01% ,属低磷煤;其中C409含量稍高,原煤为0.001~0.04% ,精煤为0.005~0.033% ,但平均都小于0.02% 。

3)发热量:

各煤层可燃基高位发热量都在33~36mJ/kg之间(即7857大卡/千克~8571大卡/千克之间),其中C409煤层最高平均为35.97mJ/kg,C605煤层平均为34.86mJ /kg。

三、矿井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目前开采区域为F21断层东南部的煤层,开采区域又被BF17断层分为两个块段,因此根据BF17断层将矿区分为两个独立的生产系统,其南部为南井,北部以东块段为北井。

根据矿区内煤层的赋存及地形,兴盛煤矿采用斜井开拓、划分为南北两个独立采区的开拓方式。

南井保持南部原有的风井功能不变,将原材料井密闭不用,即风井改造后为一号风井,一号风井与三号井之间的斜井改造为二号风井,待开采南井二采区时作为二采区风井。南井以二号风井为采区分界线,由南向北划分为南井一采区和二采区,首采区布置于南井一采区。三号井通过井下+1631m运输大巷与南井一采区运输上山相连,回风上山布置于运输上山西侧,通过原有的总回风巷与一号风井相连,形成南井一采区生产、通风系统。

由于北井范围内可采煤层只有C409煤层,倾角为8~120,根据北井范围内井筒布置特点,首采工作面布置于主斜井见煤后,沿煤层走向布置工作面运输巷,从总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巷,至矿井边界保护煤柱后开切眼与工作面运输巷贯通,形成首采工作面的生产、运输系统。工作面回风巷与主井相交处采用顶板绕道的布置方式。

2、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矿区内采煤历史悠久。由于区内煤层的煤质好,厚度稳定,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小煤窑分布于可采煤层露头线及其附近,规模小、季节性开采,所采煤自用为主。老窑数量多,据统计有30余个,所采煤层主要为C409及C605煤层,均在浅部地段开采,最深只有200米。现周边所有小窑均已全部关闭。

矿区内存在大量过去采煤时形成的采空区或老硐,因此,在采空区或老硐附近采煤时,要防止采空区积水及老硐积水的突然涌出。

四、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情况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一)矿井充水条件

1、含水层:该井田的间接含水岩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为一套滨海至浅海相泥岩及砂岩的岩性组合,区域地层厚度393~684m 为一弱水水岩组,单位涌水量(Q)一般<0.036升/m,煤矿的直接充水岩层为上二叠统宣威组~长兴大隆组,前者为一套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替相含煤砂页岩,,厚242~250m,后者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砂页岩及泥灰岩沉积,厚约100m,直接充水岩组仍为一弱汉水岩组,单位涌水量(Q)略大于飞仙关组。

2、隔水层:广义而言,为区域上的上二叠统峨媚山玄武岩组,其特征是裂隙发育,含较丰富的潜水,但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单位涌水量(Q)一般多在0.00069升/秒·m以内,因而是煤层底板很好的隔水层。

其他水文地质问题:矿山原生产井口距响水河河床的相对高差35m,雨季的大气降水会沿矿界边分别向东和南方向倾斜,故沿断层破碎带的下渗水,不易排出矿界之外,矿山井下受地下渗水的补给。因此需要加强井下防治水管理工作。

3、老窑积水对矿井充水影响

老窑积水对矿井威胁很大。一方面老窑水通过裂隙渗入矿井,增加矿井涌水量,另一方面是一旦与老窑积水穿透,容易发生透水事故。

4、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由于矿井无大断层,多为小断层、富水性、导水性都很微弱,对矿井充水无多大影响。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矿井充水的主要条件是大气降水通过采动塌陷裂隙渗入矿井。

区内河流汇集为乌江水系上源。汪家寨一带小的地形起伏形成那罗寨与汪家寨两个矿井、田,南北分水岭。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受岩性与构造所控制,其分布与排泄情况差异很大,本区可划分为四个含水带,浅表层风化裂隙小含水带、浅层风化堆积裂隙水含水带、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含水带。

bsp; 井田内地表为小河,在本矿段北西侧,未经过本矿段主采煤层C409、C601、C603、C605。据所获资料证明地表水体与地下水无水力联系。

矿坑充水水源有3种:大气降水、老窑积水和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表水汇水标高1680米(矿界范围内的高程)。

5、矿区水文地质特点:

(1)矿区主要含水带煤系为成层的砂岩系,地下水沿层流动,在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矿段内绝大部分矿床埋藏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煤系含水带渗透性能较弱,地下水循环甚为缓慢;

(3)在构造和地形上,矿区为较明显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它具有一定的补给区和排泄区,地表水均向盆地中心汇集,经河流排出矿区。

(4)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断层为泥质或次生方解石脉所充填,断层透水性好;民采废硐可能储有大量积水。

所以,在今后的井巷掘进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二)矿井涌水量预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