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声电影的兴起

有声电影的兴起

有声电影的兴起
有声电影的兴起

第三章电影的有声片时代

第一节美国好莱坞“黄金时代”

一、有声电影的兴起

1.有声电影的出现

电影自诞生至 20世纪20年代末,虽然经一批批电影艺术家的不懈探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涌现出了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艺术大师,拍出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战舰波将金号》等经典作品,但观众在欣赏时总不免存在这样的遗憾:影片是无声的。尽管可以依靠字幕显示告知观众部分剧情,但这些字幕的插入常常中断了情节发展的流脉,削弱了人物情感的传达,它使得人物意味深长的的告白或慷慨激昂的陈词都变成了可以想象却无从聆听的“话语”,纵使在字母中加入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惊叹号也无法还原影片中人物表述式的情态。于是观众在遗憾之余常常充满了对银幕有声时代的期盼。

这一转变终于在1929年到来了。

自电影发明之日起,人们对电影声画合一的向往就一直存在着,并为之进行了各种尝试。1895年6月,卢米埃尔拍摄了新闻纪录片《代表们的登陆》,片中有天文学家强逊和罗纳省议长拉格兰奇会谈的场景。在影片放映时,卢米埃尔请拉格兰奇站在银幕后面,将自己在会谈时所说的话重复了一遍,这可以看做是艺术家们对“有声电影”的第一次尝试。1899年,电影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已经可以发生一些声音。梅里爱也曾天真地利用在银幕后说话的方法使电影获得声音。1900年,百代公司设计了歌唱片的放映会。高蒙公司利用录制演员对白唱片,然后将唱片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同期播放的方法使演员可以“开口说话”。美国西部影片放映过程中,有人尝试在银幕上出现开枪镜头时在放映现场扣动扳机,使银幕“枪声”与现场枪声一致。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拥有为该片专门谱写的音乐,并且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

播放。

如果说电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那么,在它起初的20余年里就是一个“伟大的哑巴”,由于技术的限制,电影无法在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实现声画同步,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成了银幕上无可奈何的哑剧,至于表现大自然的美景时辅以种种天籁之声更是无从谈起。电影的这一局限性使它成了“带镣铐的艺术”,从表面上看没有声音妨碍了电影充分地传情达意,而从本质上说,它决定了电影导演与演员表演的思维模式,无声电影需要用一种纯粹诉诸视觉形象的方式组织画面语言,设计人物动作。所以,无声电影与其说它是视听综合的艺术,不如说是纯粹的视觉艺术,而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电影学派蒙太奇理论,就是建立在默片艺术表现特征基础上的电影理论。

尽管声音进入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关声音传递及保留方面的研究滞后于其他领域。事实上,在与电影相关的技术的演进中,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发明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1840年出现了莫斯有线电报机,1876年出现了电话,1887年出现了留声机,1899年发明了无线电,而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大电气公司就是有声电影机专利权的占有者,它们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和德国“A.E.G一托比斯公司一克兰影片公司”。

西方电气公司将他们研制出来的有声电影机向受摩根银行控制的美国大电影公司作了推荐,但这些公司对此反应冷淡。失望之下,西方电气公司找到华纳兄弟公司接洽。华纳兄弟公司对在电影院里使用扩音器来取代管弦乐队的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公司正处于破产的边缘,华纳兄弟决定冒险拍摄一部歌剧《唐璜》,成则公司起死回生,败则二人家财散尽。这部影片由约翰·巴里摩尔主演,描述一位犹太歌手的成名历程,影片中众多的歌曲为展现有声片的魅力提供了大好机会。这部首映于1926年8月6日的影片《唐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在美国的收益达到

350万美元。华纳兄弟的孤注一掷大获全胜,其他影片公司也争相效仿,一时间,有声电影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然而事实上,华纳公司的《唐璜》并不能称为名符其实的有声片,它仅仅在演唱的部分有声,而人物的其他表演仍处于无声状态。1927年,华纳公司在好莱坞日落大道上建造了世界第一个有声电影摄影棚,并把当时百老汇最走红的歌舞《爵士歌王》搬上了银幕。在影片中,导演无意中录下了主角阿尔·乔生的即兴对白又没有删掉,影片放映后,这短短的对白却比有声的歌唱更吸引了观众及电影世界的注意,它让观众们为人物“开口说话”欣喜若狂,更让制片商们发现了商机,还让艺术家们思考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爵士歌王》为华纳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它的上映收入达500万美元,美国的电影观众也从1927年的6000万,猛增到1929年的l1000万。乘着这股”有声”的热潮,华纳公司又于1929年推出了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电影”《纽约之光》,电影的无声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从此,电影进入有声片的时代。

2.有声电影的本质

声音的加入对于电影来说意味着什么?那绝不是让人物能够开口说话这么简单。早在创立蒙太奇电影理论的时期,爱森斯坦就借用日本的象形文学来说明两个镜头的连接能够表达新的意义。即:“口+犬≠狗的嘴”,如果我们套用他的这一表达方法,也可以将无声片与有声片之间的关系化为一个不等式,即:无声片+声音≠有声片。

无声电影的形象与有声电影有本质的不同。在初期的无声电影结构中,既没有反映现实的音响方面的元素,也缺少主人公的话语的刻画,不论是声音性质的画面内容还是活生生的人的话语内容,都未曾包括到电影形象所表现的内容中去。无声电影的现实世界既是聋子又是哑巴,是无声的眼睛的艺术。而有声电影的形象正是将眼睛和耳朵的对象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成为看得见的,而且成为听得到的,从而获

得一种听得到的表现形态。在有声电影面前是一个无限宽广的音响世界。这些音响遍布人的周围,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作用,这自然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影作的剧作形式。

由于有了声音这一新元素的加入,电影画面语言的职能发生了改变。话语大大减轻了影像的负担,使之从寻求以画面表达声音,或依靠字幕表达的“镣铐”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影像造型及结构功能的完善。由于有了声音的加入,电影反映现实生活场景时就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一些必须依靠声音来完成的意义表达也找到了直截了当的表现方法。比如说,影片中要表现“寂静的山林”,现在人们可以像实在的寂静那样去直接加以呈现,而在无声片时代,导演则要绞尽脑汁找到可能引发观众联想的,关于“寂静”的蒙太奇隐喻镜头。整个影片都“无声”又何谈“寂静”与否?

声音对于电影人物刻画的巨大作用更是无可比拟的。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和交流工具,人物话语对其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个性特征刻画具有重要意义。无声片时代,尽管人们使用字幕的形式辅助人物情感的表达,但仅凭寥寥数语传达人物丰富的情感毕竟困难重重。正像苏联电影大师杜甫仁科的著名影片《土地》剧本中的一段话:“遗憾啊,电影里不能说话!我们都是婴儿,像哑巴似的不会说话。我们伸出手来,胡乱地抓一些什么,不分需要不需要,我们仆倒、哭泣、奔跑——真可怜,可是时候到了,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需要我们讲述出来。人民要求回答:是谁杀害了共青团员瓦西里?为什么要杀害他?”

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声音是在电影艺术家和观众的期待中成为电影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声音的记录与还原使电影更加接近于人们平时通过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生活的世界,它使电影从一种单纯的视觉艺术转变成为了视听综合的艺术,由于它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表现人的生活与情感,电影艺术家们就可以更加自如地进

行思考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声音使电影在反映人类生活和思想方面发生了一次观念的革命。

声音还使得音乐成为了电影表达情感,调控节奏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无声片时代音乐就已经开始服务于电影创作了,卢米埃尔就曾在他的影片放映过程中辅以钢琴伴奏,以弥补电影无声带给观众的缺憾。后期的无声片许多都有专门的配曲。而在有声片时代,音乐还可以传情达意,烘托气氛,营造良好的氛围。

声音也改进了电影的蒙太奇手段。有声片出现后,人们发现,当用画面表达思想与用语言表达思想同时并存时,有可能出现信息传达上的同义重复。比如银幕上表现一位青年对恋人的赞美“你的眼眸如一泓清水”,如果既让青年说出这句台词,同时又按照默片时代蒙太奇的构成方法,先摄下姑娘脸部,甚至眼部的特写镜头,然后紧接一汪清泉的画面,这就形成了同一意义的重复表达,而且显然,语言表达比视觉画面更容易引发观众的联想,同时也更有利于表现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一特殊的现象引发了电影艺术家们关于有声片时代对蒙太奇运用的思考,而这些思考,以及在这些思考指导下的创作为蒙太奇电影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有声片与无声片的论战

或许是电影对声音的期待太久了,或许是出于好奇心和满足感,有声片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人们争先恐后地拥入影院,分享电影带给他们的全新视听感受,那种兴奋与狂热只有卢米埃尔时期电影的第一批观众曾经体验过。

有声片让华纳公司起死回生的商业神话又令制片商们将它看作了无所不能的救世灵丹。有声电影出现的时期,美国正在遭遇经济大萧条的巨大困难,百业凋敝中有声电影的一枝独秀让制片商们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投资拍摄有声电影,确切地讲,他们关注的是声音,而不是电影。

声音成了票房号召的法宝,它在电影语言诸元素中的至尊地位也就被确定下来。于是,声音覆盖了一切,声音控制了一切。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就是除了对话什么都没有的电影。这种对话电影被争相效仿,电影画面元素的创造性被降到了零点,各种特技摄影、景别变化,包括剪辑的技巧都变得意义不再,演员的表演就是大段地背诵台词,电影的拍摄就是对准演员直录,而为了达到最好的声音录制效果,梅里爱时期“乐队指挥”式的拍摄又一度盛行起来,电影成了银幕上的“话剧”,无声片时代历经各国艺术家数十年探索而建立起来的电影叙事美学与蒙太奇理论一时间被人们弃如敝履。当时就有人评论,因为声音的过度使用,电影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后退了20年,这也许并非危言耸听。

声音进入美国电影的最初阶段曾造成了电影技术、艺术和商业上的混乱。默片的拍摄方法已不适合有声片的制作,笨重的摄影机发出的噪音影响着同期录音,而隔音玻璃屋的使用又限制了摄影机的移动,剪辑的视觉节奏因声音的使用而遭到破坏,无声时期的电影艺术家们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被搁置一边,人们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有声”两个宇上。剧作为适应声音的表现而突出对话,默片明星因发声的障碍而被淘汰。百老汇的戏剧业因此便乘虚而人,迅速为电影业输送了大量新的剧作家和新的明星。同时,传统戏剧的美学观念随着声音再一次侵入了电影,对白泛滥和百分之百的音乐片的出现,造成了电影美学上的倒退。

面对有声片兴起之初电影在艺术创造上的倒退,众多无声片时代的大师们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们将声音的出现看成是电影走向无可挽回的衰落的开端,卓别林视有声话语为“电影自杀”予以排斥,大卫·格里菲斯则预言:“再过100年,也就是2024年,人人都会相信,说话的电影是荒诞的,电影就其本质来说是不能与话语结合的。电影是真正伟大的哑巴”。与他们持相同观点的无声艺术大师还包括金·维多、雷内·克莱尔、茂瑙等。

但并非所有的无声片艺术大师都将声音看做洪水猛兽,恰恰相反,他们在电影创作中常常感到让人物开口说话无论从电影表现还是从观众需求来说都是一种历史必然,爱森斯坦在《有声电影的未来》一文中就指出:新的技术发明并不是电影史中的偶然因素,而是有造诣的电影先锋人士摆脱陷入走投无路境地的死胡同的一条出路。电影主题和情节的日益复杂,仅仅用”视觉”蒙太奇的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导致完不成任务,或者导致导演使用别出心裁的蒙太奇结构,而这种蒙太奇结构是会使人对莫名其妙的手法和反动的颓废艺术害恐怖症的。所以,电影的真正前途是在声音进入之后,只是目前的状况不能让人满意。

由此可见,声音进入电影,或者说有声片取代无声片不是好与不好,要与不要的问题,而是电影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无声片与有声片属于不同的美学范畴,它们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可比性,但存在谁更能代表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尽管有声片在兴起之初曾经“误入歧途”,但它具有的光明前景仍是令人向往的。

总之,声音进入电影带来了电影美学形式的变化,带来了电影时空结构的突破,特别是电影的叙事时空和非叙事时空在电影声画观念上的演变,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视听艺术。有声电影不仅使人们不会对近10O分钟的影片感到乏味和冗长,它还使得人们体验到自身不再是面对着一个单向的、平面的视觉空间,而是似乎身临其境,被声音所控制、置身于一个更为实际的环境和更为真实的艺术空间之中,使电影艺术的真实度得以增强。由于声音本身的持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这就影响了电影的节奏与剪辑。比如音乐片和歌舞片中的人物运动节奏以及影片的节奏,往往是与音乐的节奏表现结合在一起。同时,没有对话的场面还可以用默片的方式进行表现,而声音的客观存在又给予默片场面带来了新的意义,产生了新的戏剧性效果。特别是恐怖片或惊险片,无声的处理可以更为有效地增强影片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同时,声音也丰富了电影的语言和类型,产生了

创造不同的叙事形式的可能性。音乐、歌舞片是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后发展起来的。惊险、恐怖片虽然产生于默片时代,但声音的出现无疑使之如虎添翼。在迪士尼动画片,更是极为巧妙地将声音运用到《米老鼠和唐老鸭》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因此无声片与无声片的论战最终以有声片的胜利而告终。

4.彩色电影的出现

电影在获得声音之后不久便获得了色彩,但相比于声音的巨大意义,彩色的“意义是微不足道的”(爱森斯坦语)。事实上,并非彩色对电影的意义微不足道,而是电影一直在致力于用光与色表达意义,而黑白片也可以看做是在色彩方面光谱有限,色值单调的一类影片。

我们知道,在彩色胶片被发明出来之前,银幕就是黑色与白色主宰的世界。人们把呈现黑白两色的电影称作“黑白片”,它曾经独自统领人类电影艺术领域数十年,并在运用光与影传情达意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在黑白片时代,一位美国导演西席·地密尔在他早期一部无声片里进行了一次关于光与影的实践,他通过对演员的布光,使之在银幕上呈现的脸一半是明亮的,另一半则完全处于阴暗之中,影片完成后,许多纽约电影院的老板打电报到好莱坞,对地密尔的样片提出了批评,他们说不能收全票价而只给观众看到演员的半张脸,地密尔对此不以为然,他坚持按原片发行公映,结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地密尔也因此片声望大振。由这则趣闻中我们看到,黑白片的魅力不在于银幕上展现黑白分明的影像,而在于通过黑白两色所呈现的光影的变化来让观众感受由黑白两色构成的画面语言的张力。长期以来,电影艺术家们研究不同光源所造成的色差带给电影的独特视觉效果,研究不同程度的灰色赋予电影画面丰富的层次感,研究用光、布光对银幕构图的重要作用,研究光影对表现质感鲜明,层次清晰的主体形象的意义。黑白世界展现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他们,以至于即使在彩色片出现后,不少艺术家们仍钟情于拍摄黑白电影,最著

名的影片包括《公民凯恩》、《罗生门》、《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和《辛德勒名单》等,都是在指彩色片出现以后拍摄的黑白片。

如果说黑与白的世界拥有独特魅力,那么五光十色的银幕更令观众与电影艺术家们心驰神往。追溯电影发明与发展的历史,无声片时代的众多电影大师都曾进行过为影片赋予色彩的实践。20世纪之初,法国导演梅里爱设计了一条影片上色流水线,他招聘一些妇女为他已经拍摄的影片着色,这些上色工每人只负责为画幅的某一部位着色,然后就将胶片传给另外一人,重复上述步骤,这样,众多人分工负责、流水作业,最终完成一部“彩色”电影。

格里菲斯则采用另一种方法。他在拍摄前用染料为生胶片上色,尽管这些生胶片染色后会让画幅呈现同一种底色,但它们用于拍摄时,由于距离、角度、用光以及拍摄对象本身的原因,颜色的深浅度将发生改变,用它拍摄影片时,可以使人物或主要景物从背景中突出出来,这使得他的影片比一般黑白片更能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创造则更让观众看到了色彩对于银幕的意义。影片中,波将金号上的水兵们奋起反抗沙皇军官的压迫并取得了胜利,他们将一面象征斗争与革命的红旗冉冉升起。为了让这面旗帜呈现出真正的“红色”,而不是黑白片中的“深色”,爱森斯坦用手工的方法将胶片上的旗帜涂抹成了红色,尽管在今天的观众眼中,这红色不太均匀,也不太自然,但它带给当时观众的兴奋与惊喜仍是可以想象的,那是一片黑白世界中的惟一亮点,它不仅还原了红旗本来的色彩,更重要的是,通过象征热情、胜利的红色准确表现了影片的思想意义。观众们看到红旗而产生的欢呼既表达了彩色画面带给他们的惊喜之情,同时也是充分感受到了色彩的巨大表现力。

20世纪30年代,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彩色胶片问世了,它还原了世界的色彩,

让银幕上呈现的与人眼所观察到的完全一致成为了可能。1935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影片《浮华世界》,从此,彩色电影开始大行其道,电影真正进入了“绘声绘色”的表现时代。

那么到底黑白片和彩色片孰优孰劣呢?我们的回答是:各有所长。可以作这样一个类比:当下彩色照片已经司空见惯,可仍有不少人会不时选择拍摄黑白照片,并且在这些人心目中,黑白照片不再承担“立此存照”的功能,而是追求一种艺术表现效果。黑白片的境遇与此颇为相似。如果说默片时代的艺术家们对黑白片别无选择,那么进入彩色片时代后,他们对黑白片的使用本身就蕴含了对影片意义的思考。1994年,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了影片《辛德勒名单》,这是一部反映二战时期犹太人命运的作品,它以真人真事为依据,采用纪实的手法回顾了二战期间一位德国商人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一群犹太人,使他们免受纳粹迫害的故事。那是在一个黑暗年代里发生的故事。导演特别采用黑白片形式拍摄,影片恐怖、压抑的氛围与银幕冷峻的色调相得益彰,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当年的奥斯卡奖角逐中,《辛德勒名单》一举击败众多彩色影片而胜出,它的成功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黑白片长久的艺术魅力。相比于黑白的“单调”,彩色似乎拥有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更大的自由度,因为其一,色彩本身可以表达一定意义,引发某些联想。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沉静、绿色充满生机、紫色传达浪漫……影片拍摄过程中,导演可以根据自己对影片思想内涵的把握,在兼顾剧情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色彩语言为创作服务;其二,色彩还可以从一种客观、常规的表意语言变成主观特殊的表意语言,用于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1964年,安东尼奥尼执导了彩色故事片《红色沙漠》,它可以被看做是一部将色彩的表现力推向新高度的创造,影片中女主人公朱丽亚娜的心理活动就是用彩色投影的方法来表现的。影片里土地、树木、青草原本呈现什么颜色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在女主人心中的感知。影片的色彩都是为

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服务的。安东尼奥尼给影片定名《红色沙漠》,他解释说,这是为了强调决定影片主题思想的彩色的涵义,在他看来,沙漠之所以是红色的,是由于充满了人们热切的渴望,布满他们的血肉之躯。在谈到该片独特的色彩运用时,安东尼奥尼这样说:“通常人们谈到彩色,所指的是它是现实物质的一种特征,是某种客观的质,但是艺术家却总是带有主观性的,对他们来说,色彩决定着事物和事物观察者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包含很多重要的东西,既有对客体的把握,也有客体存在的环境,还有对观众产生特殊影响的戏剧性动作。换句话说,彩色是艺术家干预现实的一种手段,一种黑白影片所没有的手段。但是,尽管彩色的色调丰富多样,艺术却要求简洁而准确地选择适合影片主题思想和情绪的这些或那些彩色。”

现在,随着世界电影历史的发展、随着艺术家们对色彩在电影中运用的不断发掘,色彩已经从现实世界的客观呈现转变成为电影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黑白也好,彩色也罢,它们都有助于导演创作意图的表达,有助于影片氛围的营造与人物的刻画,它们的存在就是电影艺术创造的必需。

电影发展历程(珍藏版)

电影发展历程(2007-07-31 16:20:42) 标签:艺术学基础知识电影 *电影发展历程 一,电影发明阶段 1832年12月,比利时人普拉多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制成"诡盘",由此产生现代电影原理.1888年英国W.弗赖斯.格林制成他的第一架电影摄影机.1889年,柯达公司制成第一卷软片.爱迪生有用这种胶卷制成第一部打孔影片.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二,电影普及阶段 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年,法国百代影片公司派摄影师费利克斯?米斯格到中国拍摄素材,编成《中华帝国的一次旅行》,《中国海军生活》等短片.1906年,第一部故事影片《凯利邦的故事》在澳大利亚公映. 1909年1月,爱迪生等人组织电影专利公司,实行发放上映许可证制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个电影检查机构在纽约成立,35毫米电影胶片,被国际公认为标准规格. 1910年3月,国际电影公司通过媒体宣传,使演员F.劳伦斯成为第一

个明星,美国的明星制度从此确立. 1913年,美国好莱坞正式有了法定的地名,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摄制电影的基地. 美国人T.卡尔马斯和D.康斯托克用他们发明的彩色工艺(二色追加法)拍摄了第一部美国彩色故事片《海峡两岸》.1937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第一部大型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 三,电影研究与评奖 1911年,法籍意大利人R.卡努多发表《第七艺术宣言》,确认电影为一门艺术. 1916年,美国电影工程师学会成立. 1927年5月11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告成立,D.范朋克为第一任主席. 1929年5月1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行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授奖仪式. 四,电影音响的发展 1926年8月6日,纽约曼哈顿歌剧院首次上映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配有音响效果的音乐片《唐璜》,标志着有声电影正式诞生.次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在纽约百老汇的华纳大戏院公映第一部对白配唱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1928年7月6日,纽约首映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全部有声对白故事片《纽约之光》. 1953年,配合宽银幕电影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开始在电影院投入使用. 1975年,杜比立体声系统问世,在世界各国的电影院音响系统逐渐占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电影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电影特点

一、电影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 1、电影的形成期 十九世纪30 年代,电影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与进步,1895 年3 月22 日,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 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为“电影之父” 。这个时期的电影在技术上推行标准化,艺术上讲求构图技巧,但是有很大局限性,这些早期电影过于贴近现实,而且影片时间很短。电影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 2、电影的发展期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 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1913-1926 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代表作有《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这些电影具有鲜明的现实

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3、电影发展的成熟期 1927 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1935 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二、构成电影基本要素的内涵及功能:组成一部电影的元素有七个,即语言,故事,结构,思想,角度,情绪和镜头。 1、电影语言是由许多有相应意义的声音、音乐和镜头组成的,它们被有目 的的运用的时候就形成了电影语言。 2、故事是电影的核心,是语言被有目的运用的对象,也是其他五个 元素产生的基础3、结构是与故事关系最紧密的,电影中故事被讲述的形式就是电影的结构。 4、电影中的思想并不只是那种被高度概括的哲学类和科学类思想思想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它涉及这个世界的所有方面,也就是说有关这个世界的被总结出来的认识就是思想。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技术发展史 一.早期电影技术奠基时期 1.电影技术发展的奠基 先是大约公元前400年左右针孔成像原理被发现,后有1800年英国科学家Thomas?Wedgwood首次尝试通过化学的方式对图像进行记录,再到光刻摄影法、达盖尔式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的诞生,到湿板火棉摄影法与定影胶体的探究、彩色摄影的实现等。这些摄影技术和载体的发现与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影技术的诞生做出了铺垫。 2.电影技术的诞生 1872年,美国参议院Leland Stanford与好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摄影师Eadweard Muybridge用24架照相机,拍下了24张照片。这些照片被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这就是最早的电影技术的诞生! 二.电影技术快速发展时期 1.电影放映方式与胶片的变化 在一开始,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安全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 在1891年, William Kennedy Dickson向柯达公司创始人Geroge Eastman 订购了35mm 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Thomas Edison原始的Kinetograph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 2.有声电影的出现 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拍出《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浇水园丁》等短片,标志着电影诞生。1927 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标志着在电影技术史上从无声到有声的大变革。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彩色电影的出现 30 年代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名利场》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第二次技术飞跃。双色处理技术,结合红、绿两层颜色来模拟全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1922年电影《The Toll of the Sea》。 50年代初,柯达公司的单带伊斯曼彩色胶片处理技术——将三层染色集中在一卷胶片上——结束了特艺色在色彩处理方面的垄断,在短短几年中,伊斯曼彩色胶片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安全的醋酸片基取代了易燃的硝酸片基。 三.现代电影技术发展 1.立体电影 用于区分影院与小的电视屏幕,并将观众重新吸引回到影院的技术之一就是三维(3-D)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上课讲义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 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 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

世界电影发展史概述

公文写作小试牛刀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世界电影概述* * * 1.被誉为“电影蒙太奇之父”是___________。 A.格里菲斯 B.卢米埃尔兄弟 C.鲍特 D.爱森斯坦 2.________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 A.布努埃尔 B.鲍特C.奥逊??威尔斯 D.格里菲斯 3.被誉为电影界莎士比亚的导演是________。 A.岩井俊二 B.小津安二郎 C.黑泽明 D.北野武 4.下列电影中属于法国“新浪潮”代表作品的是__________。 A.广岛之恋 B.西西里的美丽传说C.魔戒 D.悲梦 5.“数字癖”是下列哪个导演惯用的技法___________。 A.王家卫 B.许鞍华C.蔡明亮 D.陈可辛一、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895~1918)(一)法国电影(卢米埃尔兄弟、梅里埃)1.卢米埃尔兄弟(世界电影之父)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第一次售票供应电影,其中包括《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婴儿午餐》早期短片。 2.“电影特技之父”乔治??梅里爱(法)为电影开辟新天地乔治??梅里爱重要的贡献有以下几点:1.创造第一座电影摄影棚;2.

开创了“停机再拍”的摄影手法;3.发明了许多特技,如淡出、淡入、叠印、多次曝光等。代表作品:《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他被公认为“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189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一直作为世界电影的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产销量最高。鉴于以上原因,法国被誉为“世界电影的故乡”。(二)美国电影(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电影) 1.爱迪生开创美国电影之先河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全美电影首次商业公映,这标志者美国电影的开端。 2.埃德温??S??鲍特开创电影剪辑之先河鲍特的电影《火车大劫案》揭示了电影剪辑的叙事潜能,被称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创作的美国西部片的最初风格。 3.电影艺术诞生的诞生与“现代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格里菲斯执导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被作为电影艺术诞生的标志,最早提出“蒙太奇理论”,尤其是他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 4.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崛起,并从一战期间,称霸世界影坛。二、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1919~1930)(一)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成对世界电影具有深远的意义,核心代表人物是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爱森斯坦:“表现性蒙太奇”,重在表意。《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叙事蒙太奇”,传统意义上的“剪辑”。《母亲》/1926年。(二)“意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综述:中国电影真正意义上诞生于1905年,仅比世界电影诞生晚十年,本应风光无限,但却历经沧桑。 1896-1909:起步发展阶段 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这标志这中国电影的真正诞生。 1922-1926:尝试探索阶段 1923年,由于 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这些公司当中,虽然许多都是 1927-1931:危机阶段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1927年发生的4.12政变,北伐战争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时局骤变的情况之下,中国电影界的方向亦发生改变, 陷入危机。为了抵制外片的控制,统治国内市场,沟通海外贸易。上海六间规模较大的电影机构,包括 1928年明星公司摄制《火烧红莲寺》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1928-1931年,上海约五十多家公司,共拍摄了近四百部电影,当中的神怪武侠片就占了二百五十部左右。 1930年,几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包括 当时的 1932-1937:左翼电影运动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延伸和发展。 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之后,包括以鲁迅、郭沫若、茅盾为首的大批进步文化工作者汇集到上海。1930年,这批文艺工作者成立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9月

1932年5月, 1933年底,艺华公司遭 1935年,12.9运动在北平爆发,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新高潮。上海电影界救国会成 立并发表声明声援12.9运动。在全国爱国情绪高涨下,以明星为首的各大电影公司又重新 邀请左翼人士进行创作,制作出一批中国电影的经典佳作。整个左翼电影运动的时期的电影,是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鼓励了 抗日运动,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延续。 1937-1945:抗战电影阶段 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爆发,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8年,首先由张善琨主持新华公司投石问路开拍 1941年,太平洋战争和 1937至1941年间, 1939年延安成立放映队。1945年,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也开始有电影活动,主要是拍 摄一些新闻和记录片。 1946-1949:战后的中国电影 1945年8月15日,虽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八年抗日战争,但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旋即展开,社会依然动荡不安。国民政府接收了原来由日本控制的电影企业。 1944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委派阳翰笙与工商界民主人士章乃器、夏云瑚、任宗德等商讨,获得他们在资金上的支持。战后,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郑君里、孟君谋等战前 联华影业公司且的名义,成立联华影艺社。1947年6月,正式改名为昆仑影业公司。昆仑的作品之中,以宏大气魄的电影史诗和忠于现实主义的影片最为着名。前者的代表作有《一 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样的叙事史诗;后者有 1949-1956: 新中国电影的创建阶段 解放前夕,上海的私营电影公司多达20多家。 1951年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1952年初组成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变为国营,第二年正 式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春,解放军总政治部成立了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筹委会。 同年8月,成立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后至1956年改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陈播任厂长。1953年7月7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高戈任厂长兼总编辑。 1956-1965:新中国电影持续发展时期

电影技术发展简史

电影技术发展简史 电影自诞生日起就以它独特的方式融会艺术和技术伊斯曼及爱迪生今天的电影放映业是以35mm的胶片电影的发行和放映为核心运转的,这是现代史上寿命最长的技术标准,超过了100年。这一切始于1891年,是从William Kennedy Lauren Dickson向乔治伊斯曼订购35mm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托马斯爱迪生原始的Kinetograph 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当时是在纽约的Koster、Bial用Vitascope放映机放映的一系列几分钟长的短片。在一开始,电影放映是一种危险的生意。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limelight)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安全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每星期6500万美国人走进超过15,000家电影院——当时最时髦且豪华的场所。 从默片到有声电影 所谓的默片在其鼎盛时代也常常有音乐或者声效相伴,1926 年8月,由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王》

敲响了默片的丧钟。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 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5mm默片的满画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象电视画面),1927年最早的声音印在胶片上时是1.21:1。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色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逼真的色彩自1896年开始,许多简单但是富创造性的彩色处理都应用过,但在1915年,卡尔摩(Herbert T. Kalmus)博士建立了特艺色(Technicolor)公司,提供了独特的双色处理技术,结合红、绿两层颜色来模拟全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1922年电影《The Toll of the Sea》,获得了250,000美元的收入——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特艺色既而开发了“三色染印法”,需要用特殊的摄影机分别在三卷影片上同步拍摄图像——分别记录蓝、红、绿色——之后再结合到一卷胶片上以得到更自然的颜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沃尔特?迪斯尼1932年的动画片《Flowers and Trees》.这是该公司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第一次应用于故事片中是1935年发行的《Becky Sharp》,从而树立了特艺色公司在好莱坞首席彩色洗印作品供应商的地位。从1935到1936年,该公司发行的胶片从2200万到

论数字电影发展史

数字电影发展历史聚影咖梦想提出 1924年6月,有史记载的最早数字电影梦想提出。?英国的GeorgeFyfe在泰晤士广播电台的节目中首次描绘了数字电影的梦想:“家庭主妇很自然地将使用新方法来预订她所需的物品。当她给肉匠打电话的时候,她能够看到当天上午肉匠出售的哪种排骨……‘电视购物’将是大商场里新的招牌。而在影剧院里,将同步转播发生在世界上的重大事情,其间播放的是一些其它的奇观节目。” 早期起步 1987年1月到1992年2月,数字电影放映机技术的早期起步阶段。 1987年美国休斯公司的技术员首先发明了液晶光电子管用来显示影像和高分辨率的图形。其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exasInstruments,以下简称“TI”)于1988年研制出了第一个数字微镜设备(DMD),该设备的原理就是在根据数字信号“0”“和1”开关驱动多组镜片膜,使其高速联动并按一定的角度偏转,从而用于反射出影像光线逼真的色彩和细腻的层次,它实际上是一种电脑化的光开关系统。1990年初,德国首先发布其关于开发激光数字放映机的可行性报告,并在1992年2月制造出了第一台稳定的激光影像放映机。1992年初,美国的休斯公司与日本的JVC合作,研制出了基于光放大成像(ILA)技术的放映机系统。 试验阶段 1992年5月到1997年5月,数字电影的早期传输与放映系统试验以及数字放映机的市场试验阶段。 1992年5月,美国太平洋贝尔公司启动了“电影的未来技术实验系统”项目,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他们通过电话网试验了传输高清晰度格式的故事片“Bugsy”,年底,美国AMC剧场放映系统用影片“BramStoker’sDraculla”对太平洋贝尔的“未来电影系统”进行了测试。 1994年1月,美国GLV投影放映技术公司Echelle(后来改名为硒光机器公司SiliconLightMachines)成立,致力于开发基于激光光栅扫描技术的数字放映机系统。同年7月,美国7家联合的艺术电影院开始使用太平洋贝尔公司“未来的电影技术系统”。年底,太平洋贝尔“未来的电影技术实验”项目试验了将美国全国篮球职业联赛NBA的最后决赛实况从底特律传输到另外 三个遥远的不同城市。

完整版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美国电影,”syuzhet与情节(“休热特”俄国形式主义术语用故事(“法布拉” fabula, ) 为电影叙的关系作为新的符号建构重新审视了电影叙事学,俄国形式主义术语 ) 事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类型电影的具体片种概述、西部片1那个可以看得到地平线片,它与喜剧片相比较符号特征十分明显:也被称 作牛仔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牛仔形象和那个跃马驰骋持枪格斗的激烈场的茫荒的原野,是关于美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面等等。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并将文学语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言的想象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克鲁兹1924年出现的西部经典式的影片——詹姆斯.部片真正完形的标志,西是的《篷车》和约翰福特的《铁骑》.,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西)(1938年由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又名《驿车》 .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部片之一,凯文 2、歌舞片多由歌由大量歌舞组成的影片。歌舞片是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 改编的影片。早期歌舞片多为轻松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娱乐性强的舞台艺术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优美、年代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四十二号世纪20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2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问世。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1927 由于它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故以歌舞为主。 、强盗片3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强盗片或犯罪片是一种以现代都市为 背景的类型片,发迹,犯罪历程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 默文勒鲁瓦(《魂断蓝桥》的导演)拍出《小恺撒》;威廉惠尔曼(《翼》的导演)拍出(《公敌》);霍华德霍克斯拍出《疤脸大盗》三部著名的强盗片接踵而至,从而开创了此片的经典时代。 自30年代开始确立的好莱坞最负盛名的类型片之一,它已开始演化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一,是以《教父》系列为代表的描写集团犯罪的强盗片;其二,主要强盗和警察形成力量均势的其三,以各种犯罪行为为故事核心的纯粹的犯罪片;警匪片。此外,诸如《美国往事》、《好伙伴》、《巴格西》等以强盗生涯为内容的传记式强盗片。 新一代犯罪电影,如大卫林奇《蓝丝绒》、《心中狂野》;奥利弗斯通《天生杀人狂》;科恩兄弟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冰血暴》;昆廷塔仑蒂诺《低俗小说》等。 、恐怖片 4(又译为《化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美国恐怖片是1920年《杰克医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作为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绘画、摄影、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深入到人类生活得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业的发展建立在电影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此过程中与摄影技术、声音记录技术等各个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息息相关。 电影技术奠基时代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 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 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

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电影先驱者法国的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正式公映了自己制作的几部活动照相——世界最早的影片。这一天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结束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到来。 卢米埃尔影片的特点:内容上取材于家庭、工厂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是对生活的客观真实记录;形式上一分钟一部,一部影片就是一个镜头,即所谓的“单镜头”。开纪录片、新闻片先河,形成写实主义的源流。 里埃:巴黎的魔术师,以制作和演出木偶为职业。他是卢米埃尔第一次公映电影的观众之一。他在1896年开始拍摄电影,他把电影引向戏剧,挽救了卢米埃尔以“当场抓住的自然”为特点的纪实性活动照相,开创了电影的新局面。梅里埃影片的特点:他是第一个在室内摄影棚里拍摄影片的人,采用灯光和道具,让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取材大多为魔术节目、科学幻想、神话和童话;创造了“停机再拍”等许多特技摄影。开创了技术主义电影传统的源流。他的电影观念是“银幕即舞台”。不仅遵循经典的戏剧“三一律”原则,还加上了视点的统一。电影成了前排观众眼里的戏剧演出,是装在铁盒子里的戏剧。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1895~1918:草创时期 1、"法国: 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 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 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 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 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核心人物和作品: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 备注: 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 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 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