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随堂演练]

1.(2014年铜陵模拟)如图是某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设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B位置).对于运动员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

B.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处于超重状态

C.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在增大

D.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大

解析:运动员接触跳板(A位置)时,运动员只受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向下,则跳板的形变量增加,跳板对运动员的弹力增大,加速度减小,所以运动员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跳板的弹力增大到大小等于运动员的重力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运动员继续向下运动,跳板的形变量继续增大,弹力增大,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向上且在增大,所以运动员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综上所述,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所以此时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B正确;从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运动员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

答案:B

2.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竖直落下进入透明液体中,右图中表示的是闪光照相机拍摄的钢球在液体中的不同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球进入液体中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钢球进入液体中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

C .钢球在液体中所受的阻力先大于重力,后等于重力

D .钢球在液体中所受的阻力先小于重力,后等于重力

解析:由题图可知,钢球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选项A 、B 均错;由运动情况可知受力情况,故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答案:C

3.(2014年淮北模拟)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m 0,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质量为m 的重物.现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外力F 拉着弹簧测力计,使其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mg

B .F C.m m 0+m

F D.m 0m 0+m

g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的弹力,设为F ′.先将弹簧测力计和重物看成一个整体,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m 0)g =(m +m 0)a .然后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 =ma 联立两式可得F ′=m

m 0+m

F ,故选项C 正确.

答案:C

4.(2012年高考江苏单科)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

A.2f (m +M )M

B.2f (m +M )m

C.2f (m +M )M -(m +M )g

D.2f (m +M )M

+(m +M )g

解析:整体法F m-(M+m)g=(M+m)a m,隔离法,对木块,2f-Mg=Ma m,解得F m=2f(m+M)

M.

答案:A

[限时检测]

(时间:45分,满分:100分)

[命题报告·教师用书独具]

一、选择题(

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如图,乘客的座椅能始终保持水平,当此车加速上坡时,乘客是()

①处于失重状态②处于超重状态③受到向前的摩擦力④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当车加速上坡时,乘客和车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将斜向上的加速度沿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正交分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人受到向前的摩擦力,支持力大于重力,处于超重状态,故选C.

答案:C

2.(2014年宣城模拟)几位同学为了探究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他们将体重计放在电梯中.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然后乘坐电梯从1层直接到10层,之后又从10 层直接回到1层.并用照相机进行了相关记录,如图所示.他们根据记录,进行了以下推断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根据图2和图3可估测出电梯向上启动时的加速度

B .根据图1和图2可估测出电梯向上制动时的加速度

C .根据图1和图5可估测出电梯向下制动时的加速度

D .根据图4和图5可估测出电梯向下启动时的加速度

解析:由图1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47 kg ,根据图1、图2可估算出电梯向上启动时的加速度,根据图1、图5可估算出电梯向下制动时的加速度,而根据图2与图3和图4与图5无法估算加速度,C 正确.

答案:C

3.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

A .t 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 .t 2~t 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 .t 1~t 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 .0~t 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由速度图象可知,在0~t 3内速度始终大于零,表明这段时间内火箭一直在上升,t 3时刻速度为零,停止上升,高度达到最高,离地面最远,A 正确,B 错误.t 1~t 2的时间内,火箭在加速上升,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火箭应处于超重状态,而在t 2~t 3时间内火箭在减速上升,具有向下的加速度,火箭处于失重状态,故C 、D 错误.

答案:A

4.如图甲所示,某人正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 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都可以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 与绳子对货物竖直向上的拉力F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 的值a M =-g

B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 的值F T =mg

C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m

D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1/m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g =ma ,变形得到与图对应的函数关系式a =F T

m

-g ,可

知A、B、D选项都正确.

答案:C

5.(2014年六安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轻质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 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以1 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运动,则(g取10 m/s2)()

A.物体相对小车向左滑动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物体受到的弹簧拉力增大

解析:由于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可见,小车对物体提供了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为5 N,则物体和小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fm≥5 N;若小车以1 m/s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则弹簧还处于拉伸状态,其弹力不变,仍为5 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F f=ma,F f=5 N≤F fm,则物体相对小车静止,弹力不变,摩擦力的大小不变,选项C正确.

答案:C

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放着质量为2 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B轻放在A上的一瞬间,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A.30 N B.0

C.15 N D.12 N

解析:在B轻放在A上的瞬间,对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 B g=(m A+m B)a,再对B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 B g-F N=m B a,解得F N=12 N.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压力大小为12 N.故选D.

答案:D

7.(2012年高考山东理综改编)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前3 s内货物处于失重状态

B.最后2 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C.前3 s内与最后2 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D.第3 s末至第5 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

解析:前3 s物体加速上升,货物处于超重状态,A选项错误;最后2 s内货物减速上升其加速度大小为a=3 m/s2<g,B选项错误;前3 s和后2 s平均速度均为v=3 m/s,C 选项正确;第3 s末至第5 s末的过程中货物匀速上升,机械能增加,D选项错误.答案:C

8.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穿在杆上,M 通过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小车向右运动,全过程中M始终未相对杆bc移动,M、m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四种情况中,小车的加速度之比为a1∶a2∶a3∶a4=1∶2∶4∶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 f1、F f2、F f3、F f4,则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F f1∶F f2=1∶2B.F f2∶F f3=1∶2

C.F f3∶F f4=1∶2 D.tan α=2tan θ

解析:已知a1∶a2∶a3∶a4=1∶2∶4∶8,在题第(1)图和第(2)图中摩擦力F f=Ma,则

F f1∶F f2=1∶2.在第(3)图和第(4)图中摩擦力F f3=(M+m)a3,F f4=(M+m)a4,F f3∶F f4=1∶

2.第(3)、(4)图中,a3=g tan θ,a4=g tan α,则tan α=2tan θ.

答案:B

9.(2014年阜阳模拟)图甲是某景点的山坡滑道图片,为了探究滑行者在滑道直线部分AE滑行的时间,技术人员通过测量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示意图.AC是滑道的竖直高度,D

点是AC 竖直线上的一点,且有AD =DE =10 m ,滑道AE 可视为光滑,滑行者从坡顶A 点由静止开始沿滑道AE 向下做直线滑动,g 取10 m/s 2,则滑行者在滑道AE 上滑行的时间为( )

A. 2 s B .2 s C. 3 s

D .2 2 s

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则a =g sin θ,所以AE =2AD sin θ,因为AE =1

2at 2,即2AD sin

θ=1

2

gt 2sin θ,所以t =2 s ,故选B. 答案:B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劈体ABDC 放在水平地面上,表面AB 、AC 均光滑,且AB ∥CD ,BD ⊥CD ,AC 与水平面成角θ,质量为m 的物体(上表面为半球形)以水平速度v 0冲上BA 后沿AC 面下滑,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劈体M 始终不动,P 为固定的弧形光滑挡板,挡板与轨道间的宽度略大于半球形物体m 的半径,不计转弯处的能量损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平地面对劈体M 的摩擦力始终为零 B .水平地面对劈体M 的摩擦力先为零后向右 C .劈体M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始终为(M +m )g

D .劈体M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先等于(M +m )g ,后小于(M +m )g

解析:取物体m 和劈体M 为一整体,因物体m 先在BA 上匀速向左滑动,后沿AC 面匀加速下滑,而劈体M 始终静止不动,故在物体m 匀速运动阶段,水平地面对劈体M 的摩擦力为零,地面对劈体的支持力大小为(M +m )g ,在物体m 匀加速下滑阶段,整体处于失重状态,地面对劈体的支持力大小小于(M +m )g ,因整体具有水平向左的加速度,故地面对劈体M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综上所述,A 、B 、C 均错误,D 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 =2 kg ,动力系统提供的恒

定升力F =28 N .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 取10 m/s 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1=8 s 时到达高度H =64 m .求飞行器所受阻力F f 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2=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

解析:(1)由H =12at 21得:a =2 m/s 2

由F -F f -mg =ma 得:F f =4 N (2)前6 s 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最大速度:v =at 2=12 m/s 上升的高度:h 1=1

2at 22=36 m

然后向上做匀减速运动 加速度a 2=F f +mg

m =12 m/s 2

上升的高度h 2 =v 2

2a 2

=6 m

所以上升的最大高度:h =h 1+h 2=42 m. 答案:(1)4 N (2)42 m

12.(15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1 kg 、长度L =3 m 的薄平板AB ,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 与斜面底端C 的距离为7 m .在平板的上端A 处放一质量m =0.6 kg 的滑块,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度释放.设平板与斜面、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求滑块与平板下端B 到达斜面底端C 的时间差Δt .(已知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

解析:对平板,由于Mg sin 37°<μ(M +m )g cos 37°,故滑块在平板上滑动时,平板静止不动

对滑块:在平板上滑行时加速度a 1=g sin 37°=6 m/s 2 到达B 点时速度v =2a 1L =6 m/s 用时t 1=v

a 1

=1 s.

滑块由B 至C 时的加速度 a 2=g sin 37°-μg cos 37°=2 m/s 2 设滑块由B 至C 所用时间为t 2

由L BC =v t 2+1

2a 2t 22,

解得t 2=1 s

对平板,滑块滑离后才开始运动,加速度 a =g sin 37°-μgcos 37°=2 m/s 2 设平板滑至C 端所用时间为t ′ 由L BC =1

2at ′2,

解得t ′=7 s

滑块与平板下端B 到达斜面底端C 的时间差为 Δt =t ′-(t 1+t 2)=7 s -2 s =0.65 s. 答案:0.65 s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综合测试题5习题 新人教版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综合测试题5习题 新人教版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5·晋城质检)全地形越野车装有全方位减震装置,其原理简化图如图所示(俯视图,越野车底部弹簧未画出),其弹簧(完全一样,图中弹簧在车子静止时处于原长状态)使受保护区运动延时,从而起到减震作用。以下对运动中车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车子前轮跌落沟里,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全部来自动能 B .如果车子前轮跌落沟里,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部分来自动能 C .如果车子前轮冲向高坡,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如果匀速行驶的车子突然刹车,前后弹簧形变量大小不相等 [答案] B [解析] 当车子前轮跌落沟里时,动能与重力势能都会减小,转化为弹性势能,A 错,B 对;当车子冲向高坡时,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C 错;匀速行驶时,前后弹簧都处于原长状态,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前面弹簧会缩短,后面弹簧会伸长,其形变量大小一样,D 错。 2.如图所示,木盒中固定一质量为m 的砝码,木盒和砝码在桌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一起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现拿走砝码,而持续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F =mg),若其他条件不变,则木盒滑行的距离( )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变大变小均可能 [答案] B [解析] 设木盒质量为M ,木盒中固定一质量为m 的砝码时,由动能定理可知,μ(m +M)gx1=12(M +m)v2,解得x1=v22μg ;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F =mg)时,由动能定理可知,μ(m +M)gx2=12Mv2,解得x2=Mv22m +M μg 。显然x2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 动能 动能定理练习题

2008高考物理专题复习 动能 动能定理练习题 考点: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能力级别:Ⅰ) 1.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计算公式:221mv E k = .国际单位:焦耳(J). (3)说明: ①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个标量.计算公式中v 是物体具有的速率.动能恒为正值. ②动能是状态量,动能的变化(增量)是过程量. 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其值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例题】位于我国新疆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燥,风力强劲,是利用风力发电的绝世佳境.设该地强风的风速v =20m/s,空气密度ρ=1.3kg/m 3,如果把通过横截面积为s=20m 2的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电功率的大小为多少?(取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时间t 内吹到风力发电机上的风的质量为 vts m ρ= 这些风的动能为 22 1mv E k = 由于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所以发电机的发电功率为 W s v t E P k 531012 1?≈== ρ 2.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动能定理 (1)内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 12k k E E W -=合 或k E W ?=合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①合W 是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所有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即:W 合=W 1+ W 2+ W 3+…….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力有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把各个力在各个阶段所做的功都按照代数和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功. ②因动能定理中功和能均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动能定理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以地球为参考系. ③不论做什么运动形式,受力如何,动能定理总是适用的. 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中的等号“=”的意义是一种因果联系的数值上相等的符号, 它并不意谓着“功就是动能的增量”,也不意谓着“功转变成动能”,而意谓着“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外力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动能就变化多少”. ⑤合W >0时,E k2>E k1,物体的动能增加; 合W <0时,E k2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

1.【运动的分解】质点仅在恒力F 的作用下,由O 点运动到A 点的轨迹如图所示,在A 点 时速度的方向与x 轴平行,则恒力F 的方向可能沿( D ) A .x 轴正方向 B .x 轴负方向 C .y 轴正方向 D .y 轴负方向 2.【双选】如图所示,三个小球从水平地面上方同一点O 分别以初速度v 1、v 2、v 3水平抛出, 落在地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 、B 、C ,O ′是O 在地面上的射影点,且O ′A :AB :BC =1:3:5.若 不计空气阻力,则( AB ) (A) v 1:v 2:v 3=1:4:9 (B) 三个小球下落的时间相同 (C) 三个小球落地的速度相同 (D) 三个小球落地的动能相同 3.【理解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及受力特点、含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 【双选】质量为m 的物体,在F 1、F 2、F 3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F 1、 F 2不变,仅将F 3的方向改变90o(大小不变)后,物体不可能做( AD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 4.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抛出两小球A 和B ,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 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C ) A .甲先抛出A 球 B .先抛出B 球 C .同时抛出两球 D .使两球质量相等 5.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斜面上A 点,以水平速度v 0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它落到 斜面上所用的时间为t 1;若将此球改用2v 0水平速度抛出,落到斜面上所用时间为t 2,则t 1 : t 2为:( B ) A .1 : 1 B .1 : 2 C .1 : 3 D .1 : 4 ◎.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2.5厘米,如果取 重力加速度g=10米/秒2,那么: (1)照片的闪光频率为________Hz. . (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 答案:(1)10 (2)0.75 6.如图所示,一质点沿螺旋线自外向内运动,已知其走过的弧长s 与运动时间t 成正比,关 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小球运动的线速度越来越小 B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C .小球运动的角速度越来越小 D .小球所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小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电磁学静电场专题练习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电磁学静电场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两个点,由图可知电场强度E A_____E B(填“>”或“<”).将一点电荷先后放在A、B两点,它所受的电场力大小F A_____F B(填“>”或“<”). 2.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即_____和_____。同种电荷相互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 3.有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带电量为4.0×10-5C,两极板间的电压为200V,它的电容是______F,如果使它的带电量增加到8.0×10-5C,这时两板间电压是______V. 4.有A。B两个物体经摩擦后,使B带上了2.4×10-6 C的正电荷,此过程中有_________个电子发生了转移,电子由__________转移___________ 。 5.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导体球M放在绝缘支架上,把系在绝缘丝线上的带电小球N挂在横杆上。当小球N静止时,丝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此推断小球N带_______电荷(选填“正”或“负”)。现用另一与M完全相同的不带电导体球与M接触后移开,则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将_________(选填“变大”或 “变小”)。 6.如图所示,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它的质量为m、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的带电量大小为_____,悬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_____。 7.一个带电小球,带有5.0×10-9C的负电荷.当把它放在电场中某点时,受到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0×10-8N 的电场力,则该处的场强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 8.如图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相邻两等势线间电势差相等.有一正电荷在等势线?3上时,具有动能20 J,它在运动到等势线?1时,速度为零.设?2为零势面,则当电荷的电势能为4J时,其动能大小 为__J. 1/ 5

高三物理专项基础训练:第22练 天体运动的综合问题

第22练天体运动的综合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合肥精品教育(国购广场东侧梅园公寓5#602)王老师物理辅导电话:187--1510--6720 1.美国的“大鸟”侦察卫星可以发现地面上边长仅为0.36m的正方体物体,它距离地面高度仅有16km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卫星离地面越近,它的分辨率就越高,那么分辨越高的卫星() A.它的运行速度一定越小 B.它的运行角速度一定越小 C.它的环绕周期一定越小 D.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越小 2.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因受大气阻力作用,它近似做半径逐渐变化的圆周运动则() A.它的动能逐渐减小 B.它的轨道半径逐渐减小 C.它的运行周期逐渐变大 D.它的向心加速度逐渐减小 3.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造地球卫星只能绕地心做圆周运动,而不一定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B.在地球周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其线速度大小必然大于7.9km/s C.在地球周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其线速度大小必然大于7.9km/s D.在地球周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如其空间存在稀薄的空气,受空气 阻力,动能减小 4.在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B.它们的速率可能不同 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D.它们离地心的距离可能不同 5.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中有一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知() A.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B.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C.这颗行星的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 D.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6.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动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运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7.我国将于2007年底发射第一颗环月卫星用来探测月球.探测器先在近地轨道绕地球3周,然后进入月球的近月轨道绕月飞行,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

最全面届高三人教版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基本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教学内容: 1.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 相同,,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C 3.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 A 4.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②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 3.1km/s 。 m1 m2 2 r F = G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5.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 g' =GM/r 2 6.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7.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2 GM r GMm mv r GM 2 g' = 2 r r 、 v = 、 、 8.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2 GMm mv 2 r = m ω 2 2 r R = m ( 2π /T ) R GM r gR gR 2 v 变小;当 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 v 1= =GM 当 r 增大, =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 ②竖直方向 ③合运动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 v = g △ t ,△ p = mgt x x 轴上的 2 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⑦ 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v 0 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 B 点,求: S AB 10.从倾角为 α的斜面上 A 点以速度 1 2 2 gt s = v 0 t ,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在图上标出从 A 到 B 小球落下的高度 h = 和水平射程 v 0 抛出的小球,落到倾角为 α的斜面上的 B 点,此时速度与斜面成 90°角,求: 11.从 A 点以水平速度 S AB 在图上把小球在 B 点时的速度 v 分解为水平分速度 v 0 和竖直分速度 v y = g t ,可得到几何关系: gt v 0 tg α,求出时间 t ,即可得到解。 1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2 R v 2 13.匀速圆周周期公式: T =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ω = 2π n 转速( n : r/s ) 14 水平弹簧振子为模型:对称性——在空间上以平衡位置为中心。掌握回复力、位移、速度、加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3专项训练(最新整理)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3专项训练 一、(1)(6分)关于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少、斥力增大 C.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时,气体分子每秒对器壁单位面积平均碰撞次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D.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E.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2)(9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足够长圆柱形绝热汽缸内封 闭着1 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气体温度为T0.活塞的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与汽缸底部相距h,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 活塞上升了h.已知1 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内能表达式为U=3 2 RT,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活塞与汽缸的摩 擦.求: ①加热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②现停止对气体加热,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砂粒,当添加砂粒的质量为m1时,活塞恰好回到原来的位置,求此时气体的温度.

二、(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物体的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之和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或者气体分子的热运动 C.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制造一种热机,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可能的 D.气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 E.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2)如图,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B两端开口,管内有一段水银柱, 中管内水银面与管口A之间气体柱长为l A=40 cm,右管内气体柱长为l B =39 cm.先将口B封闭,再将左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设被封闭的气体 为理想气体,整个过程温度不变,若稳定后进入左管的水银面比水银 槽水银面低4 cm,已知大气压强p0=76 cmHg,求: ①A端上方气柱长度; ②稳定后右管内的气体压强.

高三物理基础训练20

3 高三物理基础训练20 1、如图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 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 点,弹簧处于原 长h 。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则在圆 环下滑过程中 A .圆环机械能守恒 B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了mgh 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圆环动能最大 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劈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 、B ,C 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A、B质量均为m,斜面连同挡板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于P,(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F=0,挡板受到 B 物块的压力为θsin 2mg B 、力F 较小时A 相对于斜面静止,F 大于某一数值,A 相对于 斜面向上滑动 C 、若要B 离开挡板C ,弹簧伸长量需达到k mg /sin θ D 、若θtan )2(g m M F +=且保持两物块与斜劈共同运动,弹簧将保持原长 3、如图所示,正方形导线框ABCD 、abcd 的边长均为L ,电阻均为R ,质量分别为2m 和m ,它们分别系在一跨过两个定滑轮的轻绳两端,且正方形导线框与定滑轮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在两导线框之间有一宽度为2L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开始时导线框ABCD 的下边与匀强磁场的上边界重合,导线框abcd 的上边到匀强磁场的下边界的距离为L 。 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当导线框ABCD 刚好全部进入磁场时,系统开始做匀速运动。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 ( ) A .两线框刚开始做匀速运动时轻绳上的张力F T =2mg B .系统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22 mgR v B L = C .导线框abcd 通过磁场的时间23 3B L t mgR = D .两线框从开始运动至等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总焦耳热332 4434-2m g R Q mgL B L = m α h A

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电磁场(含答案详解)

高三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电磁场 在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磁场边界与x 轴的交点A 处以速度v 沿-x 方向射入磁场,恰好从磁场边界与y 轴的交点C 处沿+y 方向飞出。 (1)请判断该粒子带何种电荷,并求出其比荷q/m ; (2)若磁场的方向和所在空间范围不变,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为B ’,该粒子仍从A 处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但飞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对于入射方向改变了60°角,求磁感应强度B ’多大?此次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用时间t 是多少? 电子自静止开始经M 、N 板间(两板间的电压 为U )的电场加速后从A 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宽度为d 的匀强磁场中, 电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P 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L ,如图所示.求匀强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 高考)如图所示,abcd 为一正方形区域,正离子束从a 点沿ad 方向以0 =80m/s 的初速度射入,若在该区域中加上一个沿ab 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则离子束刚好从c 点射出;若撒去电场,在该区域中加上一个垂直于abcd 平面的匀强磁砀,磁感应强度为B ,则离子束刚好从bc 的中点e 射出,忽略离子束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不计离子的重力,试判断和计算: (1)所加磁场的方向如何?(2)E 与B 的比值B E /为多少?

制D 型金属扁盒组成,两个D 形盒正中间开有一条窄缝。两个D 型盒处在匀强磁场中并接有高频交变电压。图乙为俯视图,在D 型盒上半面中心S 处有一正离子源,它发出的正离子,经狭缝电压加速后,进入D 型盒中。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半周,再经狭缝电压加速。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到达D 型盒的边缘,获得最大速度,由导出装置导出。已知正离子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加速时电极间电压大小为U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D 型盒的半径为R 。每次加速的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正离子从离子源出发时的初速度为零。 (1)为了使正离子每经过窄缝都被加速,求交变电压的频率; (2)求离子能获得的最大动能; (3)求离子第1次与第n 次在下半盒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 如图甲所示,图的右侧MN 为一竖直放置的荧光屏,O 为它的中点,OO’与荧光屏垂直,且长度为l 。在MN 的左侧空间内存在着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乙图是从甲图的左边去看荧光屏得到的平面图,在荧光屏上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一细束质量为m 、电荷为q 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 v 0从O’点沿O’O 方向射入电场区域。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都可忽略不计。 (1)若再在MN 左侧空间加一个匀强磁场,使得荧光屏上的亮点恰好位于原点O 处,求这个磁场的磁感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如果磁感强度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把方向变为与电场方向相同,则荧光屏上的亮点位于图中A 点处,已知A 点的纵坐标 l y 3 3 ,求它的横坐标的数值。 E 、方向水平向右,电场宽度为L ;中间区域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质量为m 、电量为q 、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从电场的左边缘的O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穿过中间磁场区域进入右侧磁场区域后,又回到O 点,然后重复上述运动过程。求: (1)中间磁场区域的宽度d ; (2)带电粒子从O 点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回到O 点所用时间t 。 如下图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 4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 B B l O 甲 乙

如何做好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如何做好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是按照单元复习,每一单元分为若干节,每节内容按照三个层次递进式展开第一层次:学生回归课本,重温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基础训练,旨在回顾、重温知识,进行热身活动. 操作:针对有的学生不愿再看课本,利用学讲稿设计知识回顾题和基础训练题,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完成,在这里,学讲稿起到了督促学生看课本,检查学生看课本的效果的作用.设计知识回顾题时,尽量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第二层次:1.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强化讲解,并配备跟踪训练题强化巩固.2.经典题型的分析与变式训练. 操作:教师在备课时,把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理出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进行相应的跟踪训练.体现重点知识重点讲、重点练,强化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选取经典题型与学生分析(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进行相应的变式训练(选取相同、相近的模型或相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一题多变,可以变条件,可以变设问.因为很多高考题就是在旧题的基础上变化来的,一定要注重一题多变.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变,逐步由学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如果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而且通过思考得到解答,并从题目中总结做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还有什么题做不出来的? 第三层次:精选有各种代表性的习题进行以提升能力为目的的强化训练,旨在提升能力. 操作:精选习题,学生利用自习时间限时完成.教师批改.课上下发,对于错题,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对于共性问题,最后由老师点拨、指导. 每一单元完成后,一定要组织一次单元测试,教师评卷,讲解.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业能够及时评价与反馈,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 每月可以完成2~3个单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月考试题不依赖外界,由备课组根据学情,按照滚动式的原则自主命制. 之所以这样安排和操作,是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复习指导思想. 二、复习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一)复习的有效性 高三学生现在正处在一轮复习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不同于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而是在原来认知的基础上的再提高、再升华,是一个由知识转变成能力的阶段.复习时,除了重温和巩固知识,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提升解题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这对于苗子生、中等生尤其重要,要让他们感受到通过复习在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愿意独立思考,在有困难或新的想法时,也有强烈的与同学或老师沟通的愿望,这时的他们,已经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对他们是一种快乐的事,是一种享受.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扫清学习障碍.比如,由于知识覆盖面的增加,知识纵横交错的穿插,能力要求的提高,部分学生进入了高中学习阶段的又一个盲区,出现一看书本就明白,教师一引导就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等问题,因此产生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可以叫做——畏难综合征. 其表现为情绪波动异常,心理平衡失调,不能以平静的心态进行正常学习,原因是:在高一或高二某一学习时间段内,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没能对某一知识点或某学科打好良好的基础,出现学习成绩的波动或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产生了弱科现象,进而复习阶段对部分习题或学科出现恐惧或畏难心理.随着教学内容综合性的增强,遇到困难就退缩,平时遇到疑难问题就想放弃.解决的对策是强化心理素质,知难而上,通过师生、同学交流逐步解决这些学习问题.另一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功

功 第1课 一、功的概念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定义):力和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的乘积.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公式:W=FScosα(α为F与s的夹角). 说明:(1)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位移是指力的作用点通过位移 (2)要分清“谁做功,对谁做功”。即: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 (3)力和位移都是矢量:两种思路: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位移。如:位移:沿力方向分解,与力垂直方向分解。 (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功有正、负值。 其正负表示力在做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功表示动力做功(此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推动作用),负功表示阻力做功, 功的正负表示还表示能的转移方向. (5)功大小只与F、s、α这三个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无关, 也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论是匀速或变速)无关,也与物体同时受到的其他力无关. 提到做功:一定要明确?力对?物体在?个过程中做功,正还是负,数值是多少。做功后能量如何转化。 (6)讨论: ①当α=00时,W=FS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0≤a<90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α=90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 ④当900<α≤180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脚体克服这个力做功,从二个角度来描述同一个问题. ⑤当α=1800时,W=-FS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力对物体做负功 4、功正、负的三种判断方法:一个力对物体做不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判断的方法是: ①力与位移之间夹角:常用于判断恒力做功情况。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直线运动练习题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直线运动练习题 二实验 1 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9.80 m/s2. 单位:cm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三计算题 2 (新课标理综).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3 (新课标理综)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4.(2014·课标全国Ⅰ)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018-2018高考物理动量定理专题练习题(附解析)

2018-2018高考物理动量定理专题练习题(附解 析)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小编准备了动量定理专题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改变,一定是速度大小改变? B.物体的动量改变,一定是速度方向改变? C.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D.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2、在下列各种运动中,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增量总是相同的有( )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平抛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3、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动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 B.动量大小不变的运动,可能是变速运动? C.如果在任何相等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冲量相等(不为零),那么该物体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D.若某一个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这个力对该物体的冲量也一定为零? 4、在距地面高为h,同时以相等初速V0分别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一质量相等的物体m,当它们从抛出到落地时,比较它们的动量的增量△ P,有 ( ) A.平抛过程较大 B.竖直上抛过程较大 C.竖直下抛过程较大 D.三者一样大

5、对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其动量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初动量成正比;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末动量成正比;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动量变化量成正比;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 6、质量为m的物体以v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达到最高点,速度变为0,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变化量和重力的冲量分别是( ) A. -mv和-mgt B. mv和mgt C. mv和-mgt D.-mv和mgt 7、质量为1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m,小球接触软垫的时间为1s,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的合力大小(空气阻力不计 )为( )

最新版2019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超详细)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为做好2019 届高考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就目前高考物理的命题,结合物理 学科特点和我校学生实际,经2019 届高三物理教师讨论,制定2019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指导思想:立足学科、抓纲靠本、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综合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及理解和应 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解题方法。 2、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 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3、通过一轮复习,基本实现章节知识网络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 理现实问题。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1、首先是要求教师提高自己对高考的认知,课前备好课。 教师要熟悉两纲,即熟悉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熟悉近年的必考点和常考点,并在双向细目表的指引下复习。这样在一轮复习中才能分清主次和轻重,只有老 师知道考什么和什么考,才能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而且每一节课必 须备好课,你才知道本节课要做什么,完成什么教学任务,达到什么目的,然后 根据教学的环节设计好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巩固、反馈。

2、第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带齐高中课本,以课本为主线,加强基本概念、 原理的复习,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知识结构。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原来上过的内容基本已经忘记,现在的复习就好 比是上新课一样,但是如何真的“上新课”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的做 法是每一节课设计好教学的目标,然后列提纲,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 重现、梳理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基本的概念、定律、定理、 公示等等,而且每节课都必须要进行知识点的网络化小结。 3、提高课堂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 每一题要体现它的功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 在基本知识重现的基础上,针对本节课的知识选好课堂练习(以全品小练习 的习题为主),然后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并展示思路和方法,教 师点评,如有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4、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分析具体 情景,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 教师在对课堂的习题、或课后作业、测试卷等讲解时要重视对学生解题思维 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有很多都只是对物理概念或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不会应用, 这主要原因是没有解题的思维,而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这种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 建立物理图形或情景,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找好最适用的 解题办法,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5、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每周至少集体备课 1 次, 平时多交流, 多听课, 多研

新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方法总结及学习方法分享

新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方法总结及学习方法分享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分享 开学将近一个月了,大家对新的生活可否适应?在此佳节之际,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进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首先,我们要建立起能学好的信心。高中物理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找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很简单。我不知道适合你的方法是什么,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学好物理的通用方法。相信自己能行,面对难题要勇于探索,这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其次,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模式。高中物理学习不需要像英语一样记忆大量的单词,也不需要像数学一样大量的计算,它需要的是我们对物理模型的理解、总结、应用。对每个公式的理解是解题的基础,可能你会觉得公式挺简单,但是高中物理公式的变式比较多,我们需要掌握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课本是基础,但是只有课本上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在上课时老师会给同学们讲一个又一个的模型,每个模型有独有的解题方法,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深入理解,自己总结,然后在解题时应用。难点在于题目是自己掌握的模型而自己不能快速准确的判别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思考,用物理知识去思考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做题的时候要抓住重点,找对我们有用的信息,不要被过长的题干给吓到,很多繁琐的描述其实对我们解题一点用都没有,快速找到重点,建立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最后,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如果你觉得高中物理简单,那继续坚持,高中的每一章节都是学好后面的基础和保障;如果你感到彷徨,不用紧张,把基础知识掌握好,等你适应高中学习思维方式后你会突飞猛进的。对于高二的同学来说,电学看似新知识,但是没有高一的累积支撑,学起来很困难,所以如果你学起来很困难,可能是你高一的基础不够扎实,温故而知新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高三的同学一轮基础一定要补起来才能在二轮起飞。 以上为我对高中物理学习的感悟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练习 选修

1.如图甲所示,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逆时针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交流电如图乙所示,设沿abcda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 A.乙图中Oa时间段对应甲图中A至B图的过程 B.乙图中c时刻对应甲图中的C图 C.若乙图中d等于0.02 s,则1 s内电流的方向改变50次 D.若乙图中b等于0.02 s,则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解析:由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可知,甲图中的A、C两图中线圈所在的平面为中性面,线圈在中性面时电流为零,再经过1/4个周期电流达到最大值,再由楞次定律判断出电流的方向,因此图甲中A至B图的过程电流为正且从零逐渐增大到最大值,A对;甲图中的C图对应的电流为零,B错;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将要改变一次,所以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要改变两次,所以在乙图中对应Od段等于交变电流的一个周期,若已知d等于0.02 s,则频率为50 Hz,1 s内电流的方向改变100次,C错;而D选项频率应该是25 Hz. 答案:A 2.(20XX年高考广东理综)某小型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e=50sin 100πt (V).对此电动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最大值是50 2 V B.频率是100 Hz C.有效值是25 2 V D.周期是0.02 s

解析:从中性面开始计时,交变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 =E m sin ωt ,因e =50sin 100πt (V),所以最大值E m =50 V ,A 错误;由ω=2πf =100π rad/s 得f =50 Hz ,B 错误.有效值E = E m 2 =25 2 V ,C 正确.T =1 f =0.02 s ,D 项正确. 答案:CD 3.(20XX 年佛山质检)如图所示,交流发电机线圈的面积为0.05 m 2,共100匝.该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1 π T 的匀强磁场中,以10π rad/s 的角速度匀速转动,电阻R 1和R 2的阻值均为50 Ω,线圈的内阻忽略不计,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 ) A .线圈中的电动势为e =50sin 10πt V B .电流表的示数为 2 A C .电压表的示数为50 2 V D .R 1上消耗的电功率为50 W 解析:由于线圈从图示位置(即磁场方向平行于线圈平面)开始计时,所以e =E m cos ωt ,其中E m =nBSω=50 V ,故线圈中的电动势e =50cos 10πt V ,故A 选项错误;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E = 50 2 V =25 2 V ,由于线圈的内阻不计,故电压表的示数为U =E =25 2 V ,故C 选项错误;电流表的示数I = U R 并 ,其中R 并= R 1R 2R 1+R 2=25 Ω,所以I = 2 A ,故B 选项正确;R 1上消耗的电功率为P =U 2 R 1=25 W ,故D 选项错误. 答案:B 4.如图所示,面积S =0.5 m 2,匝数n =100匝,内阻r =2.0 Ω的矩形线圈放

2020届高三高考物理《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专题复习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2019·辽宁大连二模)如图甲所示是多用电表欧姆挡内部的部分原理图,已知电源电动势E=1.5 V,内阻r=1 Ω,灵敏电流计满偏电流I g=10 mA,内阻r g=90 Ω,表盘如图丙所示,欧姆表表盘中值刻度为“15”。 (1)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Ω”区域的某挡位时,其内部电路为图甲所示。将多用电表的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调零后多用电表的总内阻为________ Ω。某电阻接入红、黑表笔间,表盘如图丙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 Ω。 (2)若将选择开关旋至“×1”,则需要将灵敏电流计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一阻值为________ Ω的电阻,再进行欧姆调零。 (3)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对二极管正接时的电阻进行粗略测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欧姆表的表笔A、B应分别接二极管的C、D端 B.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量值将偏大 C.若采用“×100”倍率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角过大,应换“×10”倍率,且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D.若采用“×10”倍率测量时,发现指针位于刻度“15”与“20”的正中央,测量值应略大于175 Ω 2.(2019·广东珠海一模)某同学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时连接的电路如甲图所示: (1)若旋转选择开关,使尖端对准直流电流挡,此时测得的是通过________(选填“R1”或“R2”)的电流; (2)若断开电路中的开关,旋转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则测得的是________。 A.R1的电阻B.R2的电阻

C.R1和R2的串联电阻D.R1和R2的并联电阻 (3)将选择倍率的旋钮拨至“×10”的挡时,测量时指针偏转角很大,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应将选择开关拨至________挡(选填“×100”或“×1”),将两根表笔短接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停在0 Ω刻度线上,然后将两根表笔分别接触待测电阻的两端,若此时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丙所示,则所测电阻大小为________ Ω。 (4)乙图是该多用表欧姆挡“×100”内部电路示意图,电流表满偏电流为1.0 mA、内阻为10 Ω,则该欧姆挡选用的电池电动势应该为________ V。 3.(2019·福建高中毕业班3月质检)某同学用内阻R g=20 Ω、满偏电流I g=5 mA的毫安表制作了一个简易欧姆表,电路如图甲,电阻刻度值尚未标注。 (1)该同学先测量图甲中电源的电动势E,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表笔短接,调节R0使毫安表指针满偏; ②将阻值为200 Ω的电阻接在两表笔之间,此时毫安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 mA; ③计算得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 V。 (2)接着,他在电流刻度为5.00 mA的位置标上0 Ω,在电流刻度为2.00 mA的位置标上________ Ω,并在其他位置标上相应的电阻值。 (3)该欧姆表用久后,电池老化造成电动势减小、内阻增大,但仍能进行欧姆调零,则用其测得的电阻值_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为了减小电池老化造成的误差,该同学用一电压表对原电阻刻度值进行修正。将欧姆表的两表笔短接,调节R0使指针满偏;再将电压表接在两表笔之间,此时电压表示数为1.16 V,欧姆表示数为1200 Ω,则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 Ω,原电阻刻度值300 Ω应修改为________ Ω。 4.(2019·山东泰安一模)如图为某同学组装完成的简易多用电表的电路图。图中E是电池;R1、R2、R3、R4和R5是固定电阻,R6是最大阻值为20 kΩ的可变电阻;表头G的满偏电流为250 μA,内阻为600 Ω。虚线方框内为换挡开关。A端和B端分别与两表笔相连。该多用电表有5个挡位。5个挡位为:直流电压1 V挡和5 V挡,直流电流1 mA 挡和2.5 mA挡,欧姆×1 kΩ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