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北平原地区复习

华北平原地区复习

华北平原地区复习
华北平原地区复习

华北平原地区

一、地理位置: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地处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二、人文地理特征:

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优惠的国家政策;自然资源丰富;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基础较完善。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为主,从西向东分冲积扇平原(缓斜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三部分。(2)气候:

(3)植被:

(4)水文:河流含沙量大(黄河形成地上河);流量小;径流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黄河山东河段有凌汛)。(海河:石家庄、天津;黄河:郑州、济南;淮河:安徽、江苏、洪泽湖)

(5)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但盐碱化严重。

四、重点把握五方面

1、平原地形三部分的成因、特征。

山麓冲积扇(缓斜平原):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处由于水流速度减缓而堆积形成的地形。(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是华北平原农作物产量最高的地区。)

冲积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主体部分,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地势低洼,不便于排水,易发生土地盐碱化,是华北平原的农业低产田主要分布地区。

滨海平原:位于沿海地区,海拔一般在10米以下,地势低洼,不便于排水,极易发生涝灾,是华北平原湿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2、平原地形对气候(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影响:重点从地形和海陆位置方面考虑。

3、旱涝、盐碱、风沙三大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1)旱涝

春旱:①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②降水稀少;③农作物需水量大;④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解决措施:开源、节流)

涝灾:①降水集中,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②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③不合理开垦使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④上游水土流失加剧,使下游河湖淤塞严重,调洪能力降低。(解决措施:上游保持水土,下游疏通河道、分洪、固堤)(2)盐碱

水盐运动规律: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平稳。

产生原因:①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中盐分向地表集中;②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③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治理措施:①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②利用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农业技术措施(地膜覆盖、喷灌、滴灌)和工程措施(鱼塘——台田、阻碍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3)风沙:①干旱季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易起沙;②春季多大风;③地势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④人类不合理开垦,出现沙漠地,使风沙肆虐4、鱼塘——台田模式。

(1)发展鱼塘—台田的原因:

①地势低洼,多涝洼地、盐碱地;②中低产田多,后备耕地潜力大;③人地矛盾突出。(2)发展鱼塘—台田农业的意义:

①因洼制宜,既治理了低湿洼地,又改造了盐碱地;

②发展多种经营,可以减轻土地压力,有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③农、林、牧同步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3)鱼塘—台田与基塘生产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是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混合农业模式。②都是洼地挖塘,塘中养鱼,基上发展种植、林果业。

原因:①两地地貌结构相似,都是地势低平的平坦地形,且都形成低洼和岗地、丘地交错起伏。②低洼地掘土挖塘是有效利用土地的好办法;③台田、基上则适宜发展种植业。

不同点:

①农作物种类不同;②利用的具体目的不同:珠江三角洲为充分利用水热而创造了“塘基农业”的生态模式;黄淮海平原创建“鱼塘—台田”模式治理了低湿洼地,改造了盐碱地。

五、水问题

1、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2、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3、洪灾产生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4、饮用水安全:

污染物来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

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其次是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再次是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后是污水倒灌入蓄水池溢流管。

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是: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多年来定西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治理开发模式为( )

A.鱼塘—台田模式 B.立体农业模式

C.基塘生产模式 D.小流域综合整治14.该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森林减少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又名:黄淮海平原) 一、绘制轮廓 西起太行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别山区一线与长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多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区(山东半岛东南部为湿润区),属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1月均温小于0℃,降水变率大, 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 2.地形:主要位于第三阶梯,我国第二大平原,是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海拔多在50m以下,平坦宽阔,有零星低矮 山地,地形完整。 3.水文:夏季为丰水期(夏汛),冬季为枯水期,径流季节变化明显。黄河流经该地含沙量大,黄河有凌汛。易春旱,纬度高有结冰期。河流补给形式为大气降水,地下 水。 4.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利于根系生长,但盐碱化严重。 5.生物:温带落叶阔叶林。但农作物取代森林占地较多。 三、社会经济条件 1.农业:①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作物两年三熟,无霜期较长200~220天;土 地平坦肥沃,有河流水提供灌溉;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耕作历史悠 久,耕作经验丰富;市场广阔。该地有全国商品棉基地冀鲁豫平原。 ②弊:春旱,夏涝,风沙,盐碱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春季和秋季的寒潮不利于农 作物越冬。 ③粮食作物:冬小麦,谷子。经济作物:花生,棉花,芝麻,大豆,甜菜 ④冀鲁豫平原成为商品棉基地的原因分析: (1)自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降水少晴天多,对棉花后期生长 和收摘有利。 水源: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地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土壤:土壤土层厚,土质疏松,适宜棉花根系生长。 (2)社会经济:市场: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交通:交通便利 政策:有国家政策扶持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 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读我国文化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文化区 A.可以划分次一级区域 B.是根据单一指标划分的 C.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小题2】以下文化区与自然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文化区——地表崎岖 B.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气候干旱 C.云贵高原文化区——雪山连绵 D.华北平原文化区——伏旱多发 【小题3】下面文化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大牧场放牧 B.东北黑土文化区——混合农业 业 C.华北平原文化区——商品谷物农业D.江南水乡文化区——季风水田农业

2.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松嫩平原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陆性较强 D.松嫩平原更高温多雨 3.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西气东输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线跨我国三大自然区 B.二线自西向东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加 C.甲、丁两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 D.二线沿途的自然带类型多于一线 【小题2】影响一、二线工程线路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城市与地形B.人口与交通线 C.植被与水文D.资金与科技 4.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面上升 B.水土流失

C.不合理的灌溉 D.荒漠化 【小题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 D.密西西比河平原 5.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美国与日本相比( ) A.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B.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C.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D.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小题2】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D.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6. 2014年9月,广东省东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机器换人”计划。根据计划,到2020年,东莞工业机器人在电子、机械、食品、纺织、家具等行业普及应用,服务机器人在家政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初步应用;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从30多台增加至超过120台;将建成1~2个机器人产业园和6~8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截至2015年底,东莞企业申报“机器换人”项目总数达到1262个;同时,东莞已聚集了400多家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聚集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A.位于珠三角,技术水平高B.地方政府政策扶持 C.产业协作条件好D.市场需求量大 【小题2】机器换人计划将导致东莞() A.劳动力素质总体提升B.长期来说,单位产品成本上升C.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D.劳动力价格下降 7.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共同形成了北京新的两翼。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 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 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 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 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 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 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 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以西云高原 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 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 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 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 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 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 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 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

北方地区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1)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2)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3.气候:(1)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2)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4.水湖:(1)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2)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3)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5.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6.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7.农业生产条件: (1)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4)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5)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6)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8.工业 (1)发展条件: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 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

文化区域

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布与区系的萌芽 迄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已发现旧石器地点200余处,其中比较集中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而长江以南的发现显得相对少一些。 属于百万年以前的旧石器地点,已知的有四处:即发现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的西侯度文化,距今180万年,是东亚与北亚已知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文化。元谋人文化,距今170刀年。另外两处在河北省北部阳原县小长梁和东谷坨。这两处地点相距甚近,年代距今百万年左右。以上四处,除元谋人文化遗址地处云贵高原,其它都在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地带。 距今10万年以上至百万年以下的旧石器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晚阶段,以北京人文化最为丰富和突出。前已叙述,稍早于北京人文化的有蓝田人文化及山西省芮城县发现的匼河文化;晚于北京人文化的有金牛山文化和大荔人文化等。这一阶段的旧石器文化发现,以黄河中游及其支流渭、汾两水流域最为集中。在贵州省黔西观音洞发现的观音洞文化,是这一阶段中国南部旧石器文化的代表。它的石器类型与工艺较之北京人文化有多方面的相似与相同,也有明显的差异。反映出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中晚阶段,已出现地区复杂和多样的面貌。 距今10万至4万年以前的文化遗存,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从分布地理看,已发现的与距今10万年以前的阶段基本相同①;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4万至1万年的时期,已发展到分布于全中国各省区②。 在中国北部,旧石器晚期文化地点几乎遍及黄土高原;在内蒙古和华北平原也有越来越多的发现;东北地区已延伸到黑龙江中上游的漠河、呼玛十八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苏热、申扎县的多格则和珠洛勒,日土县的扎布,普兰县的霍尔区及那曲县城附近发现了五处旧石器地点。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霍霍西里、托托河沿及海西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炉霍等处,也都发现了旧石器地点。青藏高原发现的这些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既与黄河流域同时期文化有共同的特征,又显示出地方性的特点③。这些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旧石器地点,是世界考古学史上创记录的发现。中国南部分布范围扩大的突出例子,是继1987年在福建省东山县发现了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东山人之后,1990年又发现距今14000至8000年的旧石器文化④。在台湾省也发现了左镇人及旧石器晚期文化,并依据其体质特点与文化面貌,可证台湾旧石器晚期有人类活动并且是由大陆向沿海岛屿迁徒而来⑤。 中国的旧石器文化,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已出现不同技术传统的区别,是考古文化不同区系发展的萌芽。 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中晚阶段,中国北部与中国南部的旧石器文化既具有基本的同一性,又具有不同的风格。同一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的技术传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可以区分出“匼河一丁村系”和“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人遗址)一峙峪系”两大传统。前者以大型石器为主,其中尤以三棱大尖状器为最典型的器物。蓝田、匼河、三门峡等处遗址的旧石器文化都属这个传统;后者以小型石器发达为特点,尤其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细化的倾向已相当明显。周口店第1地点、15地点、大荔、许家窑等遗址的旧石器文化属于这一传统。这种不同技术传统的区分,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⑥,已酝酿出新石器时代形成诸多文化区系的基础,是追溯中国新石器文化多元起源与多区域不平衡发展的渊源所自。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元起源与多区域不平衡发展我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迄今在各省区已发现共7000余处。黄河与长江两大河的中游与下游分布较密,尤其黄河中游,仰韶文化遗址已发现达1000余处。年代一般自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1986年在河北省徐水县高林村乡甫庄遗址发现属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经过四年研究,确定其年代距今万年左右①。华南则早期年代偏早而结束晚于中原地区;其它边疆地区结束均稍晚些。尽管发展不平衡,但各地区地新石器文化各有渊源,自成系统,分布区域明确,文化内涵与面貌也不能互相重合②,因而可以划分出几个较大的文化区系。各区系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吸收,有着多层次的联系与统一性。根据考古学界的整理和研究,各文化区系的内涵、面貌、演进、交融与汇聚,已有了比较明确的轮廓③,反映着各个区系的文化是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历史;同一区系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中心和诸多类型,又表现了各大区的部落集团中存在着众多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 (一)黄河中游,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为中心,北达河套及长城沿线,南接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至甘青接壤地区,分布着仰韶文化。其渊源与承袭的序列是:前仰韶文化(裴李岗、磁山、大地湾三种较早的新石器文化④,(前6000—前5400)→仰韶文化(前5000—前3000)→中原(陕西省关中、山西省南

高二中国区域地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地理专题2009年4月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A.海拔B .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6—8题。 6.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B.②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 C.③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D.④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7.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利用棉花生长 B.洪涝、盐碱、伏旱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C.城镇适宜发展油菜加工工业 D.内河航运是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 8.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0° 40° ° 110° 乙 甲

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B.②③两地发展城效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D.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读某海岛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10.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 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 时间6月~9月9月~次年6月6月~9月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玉米 1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图2—1),完成13—15题。 13.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20届上海市黄浦区2017级高三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及解析

2020届上海市黄浦区2017级高三一模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解析版) (满分 100 分,完卷时间 60 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正确填涂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9 年贺岁电影《流浪地球》,叙述地球逃离太阳系的科幻故事。地球在逃离太阳系过程中,可能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A. 火星、木星 B. 水星、土星 C. 水星、金星 D. 金星、木星 【答案】A 【详解】逃离中心天体太阳,应该远离太阳,那么经过天体轨道应该是地球向海王星方向,排除水星、金星,选项BCD中包含水星、金星,所以BCD错。故选A。 【点睛】太阳系示意图 2.英国伦敦为15时45分时,北京时间是() A. 22时45分 B. 7时45分

C. 23时45分 D. 6时45分 【答案】C 【详解】英国伦敦0时区,北京东八区,当0时区15时45分,那么东八区区时=15时45分+8=23时45分,故选C。 【点睛】 3.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形成原因相似的是() A. 华北平原 B. 湄公河谷地 C. 落基山脉 D. 东非大裂谷 【答案】C 【详解】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湄公河谷地是南北纵列分布山脉的山谷加流水作用,东北大裂谷是板块内部张裂,ABD错。安第斯山脉与落基山脉都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高大褶皱山系,故选C。 【点睛】 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形或人类活动影响 B. 海陆热力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答案】D 【详解】地形和人类活动不是大气运动根本原因,A错。海陆热力差异是季风的主要原因,B错。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C错。大

华北平原复习课件

【自主达标】 一、北方地区(课本96页)(1)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东临___海和__ 海。经纬度位置:33°N —53°N ,103°E —135°E (2)在图中画出这要的经线和纬线,填出字母A 、B 、C 、D 、E 、F 代表的山脉名称,字母H 、L 、M 、N 、G 、I 、J 代表的地形区,以及数字1—10所代表的河流名称山脉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H_______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课 题中国地理 华北地区 课 型复习课课 时1课时编写人韩霞审核人赵彦明签字课标要求 1.读图明确北方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各类图表,分析华北地区的自然特征。3.根据图文资料和本区的自然特征分析本区的人文特征。4.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及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和对策。料试卷方案。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 一、本设计说明 《中国地域文化》是高一地理第八篇《地域文化》最后一个专题,共1课时。要求学生掌握10个中国地域文化景观突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10个文化景观面面俱到、详细介绍,时间有点紧迫;本专题学生普遍容易理解。考虑到时间和难易程度,着重对比华北平原文化和江南水乡。首先,明确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简单分析南北方气候特征差异,引出:气候差异影响文化。其次,通过衣、食、住、行、艺、言等方面对比江南水乡文化、华北平原文化,并从气候、农业等地理角度分析文化差异的原因。总结出学习地域文化景观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自行学习其余八个文化景观,并完成表格。最后,通过连线配对图片,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高一《地理》第二册教材、《地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 二、学情说明 本校为乡镇普通高中,学生旅游的机会较少,因此本课运用大量图片。本课内容较易理解,因此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自学、教师检验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中国文化区的名称 2、能根据气候分析南北文化差异 3、知道各文化区典型的传统服饰、饮食习惯、民俗等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图片展示直观感受南北文化差异 2、通过南北文化的对比,得出学习文化区的规律 3、通过自学掌握中国各文化区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地域文化的学习,理解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地域文化的名称、典型文艺、饮食等 2、难点: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的山山水水孕育出精明灵秀之众;广袤粗犷的北方造就出来性格耿直、豪迈爽气之辈。不仅我国南北方人的性格受到环境的影响,传统服饰、饮食习惯、传统民居、交通工具、文艺、农业生产也无不体现出地域文化差异,诗曰“杏花春雨江南,古道西风冀北”,说的就是地理环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衣食住行共同感受中国地域文化景观的多样性。 展示“中国文化区分布图” 师:东部又分为南方、北方。分界线是?生:秦岭-淮河。 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师:秦岭-淮河一线与哪条等降水量线重合?与哪条等温线重合?生:800mm等降水量线,一月0度等温线。师:引导学生对比南、北方气候差异。师总结: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如何导致南北方的文化的差异?我们以江南水乡文化、华北平原文化为例具体分析。 1、对比:衣 师:江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是?并展示图片。生:答。旗袍。 师:是用什么布料做的?生:答。师总结:江南种桑养蚕,是我国重要的桑蚕基地。 师:华北传统的服装是?生:答。师:是用什么布料做的?生:答。师总结:华北种植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2、对比:食

华北平原地区复习

华北平原地区 一、地理位置: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地处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二、人文地理特征: 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优惠的国家政策;自然资源丰富;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基础较完善。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为主,从西向东分冲积扇平原(缓斜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三部分。(2)气候: (3)植被: (4)水文:河流含沙量大(黄河形成地上河);流量小;径流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黄河山东河段有凌汛)。(海河:石家庄、天津;黄河:郑州、济南;淮河:安徽、江苏、洪泽湖) (5)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但盐碱化严重。 四、重点把握五方面 1、平原地形三部分的成因、特征。 山麓冲积扇(缓斜平原):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处由于水流速度减缓而堆积形成的地形。(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是华北平原农作物产量最高的地区。) 冲积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主体部分,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地势低洼,不便于排水,易发生土地盐碱化,是华北平原的农业低产田主要分布地区。 滨海平原:位于沿海地区,海拔一般在10米以下,地势低洼,不便于排水,极易发生涝灾,是华北平原湿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2、平原地形对气候(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影响:重点从地形和海陆位置方面考虑。 3、旱涝、盐碱、风沙三大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1)旱涝 春旱:①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②降水稀少;③农作物需水量大;④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解决措施:开源、节流) 涝灾:①降水集中,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②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泄洪能力不足;③不合理开垦使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④上游水土流失加剧,使下游河湖淤塞严重,调洪能力降低。(解决措施:上游保持水土,下游疏通河道、分洪、固堤)(2)盐碱 水盐运动规律: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平稳。 产生原因:①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中盐分向地表集中;②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③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治理措施:①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②利用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农业技术措施(地膜覆盖、喷灌、滴灌)和工程措施(鱼塘——台田、阻碍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

(完整word版)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基数大;增长快;总量大,人口超过13亿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完整word版)2018年宝山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答案

宝山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中地理学科等级考质量监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8年1月31日(农历12月15)晚,中国全境及其他国家的部分地区,天空中上演了 一场万众瞩目的月全食——可有幸观赏到一轮红月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地球、月球、太阳形成一直线,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B.该天文现象出现是因为月球将照向地球的太阳光线挡住形成的 C.该日地球、月球、太阳形成一直线,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D.这一天全球昼短夜长 2.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和外侧的两颗行星分别是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水星 D.火星、木星 3.下图所示某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 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D、太阳直射赤道 4. 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 A.玄武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5. 黄土地貌中各种形态中受外力侵蚀最强烈的是 A.黄土峁 B.黄土塬 C.黄土沟 D.黄土梁 6. 酸雨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是及其严重的,被称为“空中死神”,下列选项中属于全球酸雨主要分布区的是 A.西亚 B.中亚 C.东欧 D.北美 A.甲 B.乙 C.丙 D.丁 上 升 上 升 下 沉 下 沉 辐散 辐合 雨辐散雨辐合甲乙丙丁

8.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端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东侧为温带荒漠带,西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地壳物质组成 9. 某自然灾害监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雷达技术 10. 经过长期的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迁移,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A.美国东部 B.中国西部 C.巴西北部 D.澳大利亚西部 11. 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按照主导区位因素划分,甲类工厂最有可能的是 A. 石油加工厂 B. 棉纺织厂 C. 炼铝厂 D. 制糖厂 12.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 A.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B.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C.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3. 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 耕地越来越少,粮食产量下降 14. 我国地域文化中,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特色的是 A.云贵高原文化区 B.江南水乡文化区 C.华北平原文化区 D.东北黑土文化区 15. 右图所示,不同地点副热带高气压和西 风控制月份坐标图。图中①地最适合发展的 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田农业 B.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C.地中海型农业 D.牧场畜牧业 16. 浙江义乌的柳市镇面积不大,但却是日用小商品的天下,除拥有三家电器集团外,还有数十家中小电器企业,且没有因产品雷同、重复建设而影响发展。众多电器工业企业集聚于柳市镇,主要因为该地 ①资源丰富 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能源充足 ④协作条件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西风控制时间(个月)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个月)

(完整版)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特征对比

华北平原 位置:32°N~40°N, 114°E~120°E 范围: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 地形: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面平坦 地势:西高东低 地貌及成因:西部——缓斜平原;缓斜平原以东——冲积低平原(主体部分);滨海平原 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为主 河流及水文特征:主要河流——海河、黄河、淮河。水文特征:外流河,水量较小,汛期较短,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较短。 黄河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发生凌汛现象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10℃之间。属暖温带地区,积温在3200℃~4500℃之间,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集中于7、8月之间,生长期160~220天,日照时数2300~3000小时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资源:矿产: 河北的华北油田,开滦、峰峰煤田,迁安、武安的铁矿,长芦盐场 山东的胜利油田,兖州的煤,招远的黄金 河南的中原油田,平顶山煤田江苏的徐州煤田,安徽的淮北煤田 旅游:泰山,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 农业生产:优势: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光照充足,温差大 制约因素:旱涝,风沙,盐碱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秋播夏收),棉花 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柿 工业生产: 京津唐工业基地:1.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特点: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 部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 发展方向:今后重点放在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发展“高、精、尖、新”的工业部门;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精细化工等方面。 交通运输:京沪、京九、京广、京哈、京包、陇海、天津,青岛,秦皇岛 自然灾害:气象:旱涝,风沙,寒潮 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 国土整治方向: 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低湿地治理模式——鱼塘-台田治理模式 盐碱地的治理开发(北丘洼) 土壤水盐运动的特征: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核心: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 改造盐碱地的关键:使土壤脱盐. 东北平原 位置:40°N~50°N之间,120°E~135°(125°E,45°N)。 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包括,黑龙江,吉林,辽 宁的一部分。面积35万平方千米。 地形:①我国第一大平原;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大部分地势低平 地势:地势平坦;沃野千里 地貌:山水环绕,沃野千里。外力作用以流水为主,为流水作用下的冲积平 原。 河流及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流量较大,含沙量小,外流河, 结冰期长,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 季是降水补给。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温较高,雨热同期。北部寒温带,大部 分为中温带,一年一熟。南部辽南为暖温带。一月均温在-30℃~-10℃之间。 东部长白山降水量800mm以上,东部和北部为湿润地区,生长期100~160 天,日照时数2200~3000小时。 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资源:矿产:黑龙江------大庆石油,鸡西、鹤岗的煤。辽宁-----鞍山、本溪 的铁,阜新的煤,辽河油田 水能:松花江上有丰满、白山水电站 旅游:哈尔滨的冰雕、吉林的雾凇、白头山的天池、黑龙江的五大连 池,丰林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 10.农业生产:优势:气候夏温高,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且集 中连片,土地面积大,水源充足,工业力量雄厚。 制约因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沼泽广布 主要作物:粮食作物:小麦(春小麦,春播秋收),玉米,高粱,水稻, 经济作物:大豆,甜菜,亚麻。 商品谷物农业。 比较美国与中国玉米带的异同。相同点:我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的农 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较高的商品谷物农 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 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 在50%以上;玉米的单产都较高。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 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 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 相对较低,这主要在与季风气候有关 11. 工业生产:主要部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 主要城市: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 发展方向:现代化的工业基地 发展工业的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但能源和水源供应不足。 衰落原因:①产业结构单一,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②资源枯竭,导致资源密集型企业面临危机 ③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滞销 ④企业机制、体制问题 整治措施:①产业结构转换,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耗原材料的工业以及 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发展。 ②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换代 ③进行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④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参与国际竞争 交通运输:哈大、京哈、滨洲线、滨绥线港口:大连 自然灾害:气象:洪水,寒潮,干旱,沙尘暴 地质: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 国土整治:建成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进行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 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黄土高原 位置:105°E—114°E 34°N—长城36°N、110°E穿过黄土高原中部)。 .范围及面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峭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地形: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 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晋陕峡谷 4.地势: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及原因:外力作用为主 风力搬运、堆积———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内力作用:断层:上升———华山下沉———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河流及水文特征:河流多为外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 黄河(中游,河口—旧孟津)、汾河(山西)渭河(陕西)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温:暖温带温度较高。降水:半干旱、半湿润地 区雨季较短)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木、矮林、 覆盖率低,许多地表裸露。 资源:①矿产:煤矿:神府大同朔州西山阳泉晋城 油田:延长 ②水能:(万家寨引水工程)三门峡小浪底 ③平遥古城、五台山、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佣、云岗石窟、壶口瀑布 农业生产:优势:雨同期热、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温差大 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寒潮 主要粮食作物:高粱、谷子、冬小麦 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梨、桃、杏、柿子 工业生产:主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主要城市:太原大同西安、兰州 发展方向:①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使这里 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基地。②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适当限制能源耗费,优 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自然灾害:气象:旱涝、寒潮、沙尘暴 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 交通:陇海—兰新线、同蒲线、太焦—焦柳线 运煤线路:大秦线、神骅线、焦—兖—日线 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国土整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 ④土壤: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 整治方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基本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①农: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林:扩大林草栽种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经济林、用材林,四旁绿化。 ③矿:土地复垦,存放表土。 ④牧:改善天然草场,减少载蓄量,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重要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保塬、护坡、固沟)

文化区及其特色文化

第一节中国文化地理区的划分 中华民族文化在整个世界文化园地中作为一个整体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风貌。这种整体特性当然离不开中国的地理环境——西背靠“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面临辽阔的大海——这些天然屏障决定了华夏文明独立完整的发展下来。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悬殊,民族分布十分复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也很不相同,因而形成了人文景观形形色色的一系列文化区。 中华民族文化主要包括广泛分布的农业文化,还包括丰富多彩的游牧文化。所以,中国文化的地理分布可以笼统地划分为东部农业文化区和西部游牧文化区两大部分。两大文化的主次关系,可以从历史来理解:北方的军队常常战胜南方朝廷,但是游牧文化总是一次次成为南方农业文化的俘虏。 显而易见:我国东部盛行季风气候,地形多以平原,丘陵和较低的高原(低于2000m)为主,因为农业发达而形成农业文化区;西部属大陆性气候,地形以草原、沙漠、高山高原组成,就形成了适应这种环境的游牧生产的文化风格。 关于文化区,有以下特点: 第一:文化区是一个随着时间和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空间概念。例如港台闽自古属于农业文化,但现在商业文化的特色逐渐浓重。 第二:文化区没有明确的边界。例如在东部文化区也有东北和西南少数民族从事狩猎和游牧文化。而在西部游牧文化区的沙漠绿洲地带,同样有少数民族从事灌溉农业,他们的 文化色彩倾向于东部汉文化。 第三:文化区的范围有大有小。 第四: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划或行政区划重合。例如陕西省,秦岭以北属于黄土高原文化副区,秦岭以南的安康地区,因为汉水和江汉平原紧密联系,而呈现出荆楚文化的特 色;鄂西、湘西的土家族苗族居住区,则属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亚区,而不是荆湘文 化副区。吴越文化副区与淮河文化副区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限的,从而把江苏和安 徽两省,划分成苏北皖北为江北淮河文化副区,苏南皖南为江南吴越文化副区。 第二节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亚区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亚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乡,以黄河——长江为核心的东部农业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