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抓党建促文明 推动和谐企业发展

抓党建促文明 推动和谐企业发展

抓党建促文明  推动和谐企业发展
抓党建促文明  推动和谐企业发展

抓党建促文明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庆阳分公司西峰区公司、宁县公司

《内容摘要》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是一脉相承、相互作用的,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才能更好地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党建文明,创建关系探索团队工作措施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涵盖了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法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通过我们在企业内部的统一谋划、统筹安排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达到深入人心、凝聚人心,创作合力的氛围,达到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对企业发展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抓党建,强文明,使党的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是一脉相承、相互作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的主要任务之一,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党”,只有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才能更好地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经过多年来不同文明阶次创建,公司整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统筹谋划,合力推进。鉴于公司专职人员少、职能缺位、创建文明单位任务繁重的客观实际,坚持领导带头、人人动手、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有效整合争先创优、“联村联户”、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党风廉政、道德讲堂等活动,合理配置工作资源,形成推进合力,力求达到最优效果。

(二)结合业务,巧用载体。既把党建作为专项重大活动安排部署,又把活动内容融入各项业务工作,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巧借文明城市创建、“讲文明树新风”、“社会志愿服务”等载体,把党建落实在重点工作、重要事项、日常工作、上级部署中,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具体的业务实绩检验党建工作的活动效果,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三)督查问责,整章立制。在深入开展党建活动的过程中,边创建边总结,边整改边形成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党建活动台账记载,规范工作过程管理,分节点、选契机、按程序推进各项活动;建立奖惩机制,对活动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实行问责,对想大事、能干事、巧干事的同志及时肯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开创了“小部门、大服务,虚职能、实作为”全新气象。

二、妥善处理文明创建与党建工作关系,促使文明创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以党建为统揽,时刻注意牵住党的领导这个“牛鼻子”,顺应大局大势,突出大创大建,从文明创建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上切入,围绕“三抓”来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是抓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综合部具体抓,及时制定年度计划,把党建纳入全年重点工作进行细化量化,做到党建与业务同步、分阶段有序推进,构建领导带头、部门负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按照“五个基本”标准要求,修订和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党员领导干部三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锻造队伍、提高水准贯穿于机关建设的始终,通过强化班子建设,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日常管理,抓好阵地拓展,不断提升公司党建工作水平。

二是抓活动。紧紧围绕公司经营中心工作,将加强公司党建与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履行岗位职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能力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以创建“标准化党支部”为突破口,先后组织开展了“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环境,你我同行”等主题实践教育及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相继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敬老爱幼、扶残帮困、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受到社会公众赞扬。各种不拘形式的创建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和谐环境。

三是抓落实。利用各种会议和日常学习,强化党员干部党纪党规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公开承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落实“一岗双责”,时刻保持高度警醒,绷紧党风廉政高压与红线;不折不扣执行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述职述廉以及民主评议等专项规定;注重日常督办检查,促使干部自觉严于律己,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把“服务、担当、提能、增效”打造成全体员工一致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积极探索,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精神文明建设框架。

公司拥有庞大的一线队伍,他们是企业形象的代表,是客户感知建立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文明创建并不单单是领导班子亲力亲为就可以实现的,提升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是一项更为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如果将领导班子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指挥领导,那么一线员工则是行业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只有结合民主高效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以及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运用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宣贯引导,才能建立条块结合、互为依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

1、优化服务工程。除了严格履行首问责任制外,在服务文化的传播上,通过系列服务主题活动,辅以服务知识竞赛、技能竞赛、劳动竞赛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岗位技能。同时,在企业内部开展流程穿越,通过客户角色扮演进行业

务体验及流程梳理,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使客户满意度稳步提升。

2、创建文明工程。在员工中普遍开展职业理想、道德、纪律、技能的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使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深入人心。

3、行风形象工程。一个企业廉洁建设的水准与行业风气的好坏,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要突出移动通信行业的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首先,深入持久地抓好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反腐倡廉三项任务,并接受群众监督。其次,切实抓好行业作风纪律整顿。立足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工作漏洞和薄弱环节,查找问题,探寻根源,整改建制,接受社会监督和行风评议。

四、团队工作活力凸现,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喜人

人心齐,泰山移。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实、抓得紧,就能够聚人心,提素质,转作风,见成效。基于浓厚的作风氛围,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一)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向上向好

围绕实施“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战略,扎实推进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次,身边人说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为公司转型跨越发展聚集了正能量。窗口优质服务得到提升,“十分满意”活动

扎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得到较大程度地解决。选树、学习“最美移动人”等活动,使践行道德模范蔚然成风,员工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文明单位创建求深求新

2012年成立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目标责任、内部管理、督促检查“四大机制”规范建立,各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全员参与、运转有效、合力支持的创文格局逐步形成。

(三)志愿服务活动影响渐积渐厚

依托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共青团宁县委员会等单位,积极组建党员、青年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人员达到30多人。相继举办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环境,你我同行”等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引导、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保护山川河流,学习雷锋,网络文明传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四)关心员工,实行“八到位”

为较好的表达公司对员工关切之情,使员工感受到移动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西峰区公司做好职工家庭有困难解决到位、遇到天灾人祸送温暖到位、有了缺点错误帮助到位、被评为先进通知到位、家属丧葬病故慰问到位、职工新婚之喜祝贺到位、离退休员工关心到位、家庭发生矛盾调解到位、员工生日祝福到位。

五、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活动。坚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技术大比武活动增进员工间的交流。开展优秀文章评比活动,形成良好的氛围,为提高全公司写作水平起到促进作用。每年通过访问贫苦、募捐和救助活动,帮扶弱势群体,感受自身幸福生活,以及营造“一家人”的关爱互助团队精神。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拓展训练、演讲比赛和歌咏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和比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忠诚公司意识。

(二)运用教育渗透形式,采取不同形式做工作,解决思想认识偏差问题。建立思想教育工作长远规划,通过系统性的、定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逐步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三)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强化物质和精神激励。首先完善考核机制,把日常工作量化为若干子要素,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为公平有效地实施考核提供科学的评估模型和标准。将工作绩效与收入分配挂钩,充分发挥好奖金薪酬的奖励作用。其次,不仅加大对先进人员的公开宣传力度,对其创新、先进思想、行为、业绩贡献予以公开承认

和奖励,极大的满足人的自尊感、荣誉感;同时,也对一些工作表现突出、好人好事及时给予肯定,从而激发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五)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通过建设企业人本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

(六)培养文化人才队伍。人才是关键,抓住培养、选拔、吸引和使用等重点环节,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公司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不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内培外引力度,扩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拓宽人才发现渠道,搭建平台让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斗志与动力,激发人才潜力。加快新生代的培养,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文化人才队伍梯次结构,保证多专业承上启下,后继有人。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本职,认真履责,紧扣上级公司中心工作及地方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明晰思路,拓宽视野,积极探索符合文明创建规律特征与党建目标要求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寻求二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共进双赢,主要是在“三个共享”上下功夫、出实招:一是

理念共享,坚持党建引领文明,文明提升党建。二是活动共享,开展活动同步同频,共创共建。三是成果共享,实现创先争优、表彰奖励、考核考评相互挂钩,真正形成党建与文明创建具体抓、重点抓、综合抓的良好格局。

(说明:内容摘要、关键词等系编者所加。)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陕西通运专用汽车团体 有限公司党总支 陕西通运专用汽车团体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位于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从事特种车、环卫车系列专用车、旅居房车、智能立体车库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企业设立党群工作部专门负责党建工作,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41名。 最近几年来,企业党总支依照“抓党建、聚协力、促发展、筑和谐”的思路,创新方式,以巩固“评星升级,争创双强”5星级党组织标准化为载体,围绕“党建领航,匠心智造,圆我民族汽车梦”的党建工作理念,以“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推动“两学1做”常态化制度化。实行“鸿雁、铸魂、创新、反哺”4大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强基固本、共融发展,不断拓展党建影响力,强化党建凝聚力,提升党建助推力,实现党旗红,企业兴的互动共赢。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利税1523万元。企业党总支前后荣获陕西省“5星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基层党组织”,宝鸡市“非公企业标兵党组织”、岐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组织”等10多项荣誉称号。 1、强保障、优环境,多种途径会聚党员人材始终围绕“人材价值决定企业价值”的工作理念,在引才、用才、留才上下工夫。团体公司现有本科以上学历员工15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0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20%,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69人,低级职称41人。与陕西理工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汽车学院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并成立了西安理工大学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 [摘要]网络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同时也是当前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文章基于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从多层次、多角度解析信息网络对高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高校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和交流形式,而且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管理体制与机制、营造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来确保大学生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进而最终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调查和谐 一、研究背景 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 年7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 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 年6 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 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 年底增加3600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 年底提高2.9 个百分点。网民学历结构呈低端化变动趋势。截至2010 年6 月,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分别占到整体网民的27.5%和9.2%,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下降至23.3%。但是目前大学生仍是上网用户的主流,网络已逐渐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目前校园网络技术已经发展拓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途径。然而,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青少年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但是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与自主性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心理扭曲,导致心身发育不健全。网络环境究竟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章为探究当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以南京工程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普查,并就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高校网络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以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管理体制与机制。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下,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以崇尚和追求和谐价值为取向,最终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目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书面调查问卷500 份。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其中文科学生占总人数的40.6%,理工科学生占总人数的59.4%,男生占61%,女生占39%。 (二)研究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法,活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被调查对象在同一时间填表并进行初步分析。在发放的500 份调查问卷中,共收回481 份,其中475 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8.7%。调查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由18 个问题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校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主要调查电脑基本操作技能熟练程度、每周上网时间、上网场所及上网目的、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第二部分是高校网络设施的配置情况,主要有机房的建设、网络的畅通性及速度性等;第三部分主要调查了高校对网络的管理情况,主要有管理是否到位、出现问题能否及时解决、学生对网络管理的满意程度等。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高校学生使用网络情况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最后定稿)

浅谈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引导者,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发挥引导、协调和支持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在我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政府作为公共权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政府;和谐社会;作用 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特征的和谐社会,只靠社会、市场和民众的自发调节是无法达到的。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规制的权威调控和正确引导不可或缺。政府是拥有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特殊社会组织,它既可以通过控制意识形态和公共传播媒体来引导、营造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舆论,又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及公共政策来影响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还可以通过社会动员、社会协调、社会强制等多种方式来整合各种力量。显然,政府作为一种公共权威,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替代的。在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的变革时代和社会转型期,就必须拥有一个整合力、感召力、高效能、服务型的政府,来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职能,并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权威作用。

一个务实、高效、服务型的政府,来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职能。并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使社会在良性的状态下运行。具体来说,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政府职能,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服务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办法措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大力加强城乡就业 完善就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与援助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失地群众技能培训,加快失地群众转移就业。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低保户、“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帮扶,强化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以创业实现就业。坚持实施政府公益性服务。落实技能扶贫任务。培育家政服务品牌,挖掘社区服务岗位。 1、是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分别吸纳了21.2%和17.8%的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人均占有固定资产却只有工业平均水平的54%和37%。要以发电设备、重型装备、石油钻采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工程机械为重点,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以白酒、粮油、肉类、饮料和

毛概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选题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 )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 C.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 2.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五大 ( )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 )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 ) 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改革开放 ( )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民主法治 ( ) D.坚持科学发展 ( ) 5.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 A.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 C.中共十六大 (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 ) C.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 )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 ) 7.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发展和谐文化 ( ) 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 ) 8.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 )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 ) D.发展经济 ( )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 B.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 C.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 1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 )

烟草专卖局党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烟草专卖局党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一年来,XX市烟草专卖局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总要求,牢固树立“党建+”理念,本着“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视为统领全局、引领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党建+131”工作模式,即:“1个核心目标”是指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3项系统工程”是指结合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着力推进以坚定信念、锤炼党性为重点的“铸魂工程”;以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为重点的“强基工程”;以转变作风、彰显形象为重点的“示范工程”;“1套工作机制”是指围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及8个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179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开创了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为XX烟草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注重“抓常抓长”,着力推进“铸魂工程” 一是突出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整体工作部署,制订周密的学习教育计划,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形式,采取“一周一学、一月一课、一季一评”的学教方法,即每周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采取

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每月由支部所属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或支委及优秀共产党员上党课,适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每季根据季度比争考核或专项考核相关要求,通过查阅学习记录及心得体会、组织理论知识测试等形式,对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成效进行考核评比等,教育引导党员真学深悟实做,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二是着重拓展渠道、丰富形式、创新载体。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及历届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规等内容,先后聘请专业讲师教课10余场,集中观看《永远在路上》、《旗帜》、《信仰》等多部学教专题片,开辟了XX烟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站,举办了党组织书记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大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党内两项法规”知识竞赛、“不忘初心、做合格党员”演讲比赛、“马上办、抓落实”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强化“四种意识”,筑牢了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基石。 三是广泛开展“政治生日”活动。以“今天是我的政治生日”为主题,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在每一位共产党员入党日当天,为他们过好“政治生日”,

浅谈抓好党建促发展

浅谈抓好党建促发展 摘要: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第一要务,突出抓好支部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办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党建发展策略 公司经过改制后,逐步建立了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在项目管理上,确定了项目经理负责制。对公司而言,工程项目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台阶,是实现效益的载体。在此,我想从项目部党工委的角度打造“效益党建”和大家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①正确定位,把握规律。首先,要准确把握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含义,找准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位置。国有企业党组织不是发挥全面的核心作用,而是在政治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企业党的工作指导思想,从政治内容的角度来说,就是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从政治本质的角度来说,就是服务职工群众;从政治原则的角度来说,就是维护大局。其次,要把握和遵循国有企业政治工作的规律,体现政治工作的价值。国有企业政治工作规律最重要的有三条:即政治工作要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要以人为本来开展,要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下来开展。做到了这三条,就能开辟国企政治工作新境界,切实有效地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②围绕发展,明确要求。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来展开。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要做到“四个一”:即,有一个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经营、会管理,团结协作、廉洁公正,开拓进取,得到职工群众拥护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能够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经得起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有一个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求,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有一套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工作制度。③参与决策,民主科学。国有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把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随着企业经济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人员变动等情况,及时调整和划分基层党的组织。保证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到位。企业党政主要领导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双向参与”等办法,使党政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

浅谈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

浅谈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0-10-11T13:23:51.39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侯怀军 [导读]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 侯怀军(河南省濮阳县总工会职工培训学校河南濮阳 457100)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和谐的社会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对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等矛盾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念和强大的精神。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一、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和谐的文化因素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可以讲和谐的社会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谐文化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又有制度规范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感受,对社会和谐目标的追求,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就可以处理好一系列利益调整的关系,可以顺利化解很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和谐文化是人们依附的精神家园,也是和谐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因此,和谐文化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于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这种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现实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的发展本身要求有和谐文化的建设的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实际上就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二、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这种理想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能够成为执政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既包含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所以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大事,必将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必将成为广大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内含着社会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有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要依赖着经济发展的前提,都要以物质文明的进步为基础。当代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心,发展就是硬道理,集中力量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但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是相互独立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单纯的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能自动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可能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提高,我们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谐社会就会受到破坏,还会造成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现象蔓延、思想道德堕落等社会问题,造成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衰退的反差。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理顺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随着改革开发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建设和谐文化,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培养人们用宽容、友善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三、加强历史文化研究,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同求以相辅相成。在和谐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在不同中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这种底蕴十分厚重深远的和谐思想,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

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统一于和谐文化建设实践

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统一于和谐文化建设实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建设兼有先进性与广泛性的重要特征和要求,在实践过程 中应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 要求。按照这一总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先进的和谐文化作支撑。只有发 展先进的和谐文化,才能改变发展中只重视物质技术指标增长的倾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发展先进的和谐 文化,才能为民主发展、法治完善提供文化氛围,为良好社会环境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提供文化支持。 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实践社会 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引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以建设先进的和谐文化为基础。 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 样的人,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滋润和熏陶。只有以先进的和谐文化滋润、熏陶 全体人民,才能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 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最根本的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只有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才 能保证我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地位,应始终做到两条: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发展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 与时俱进。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只有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和谐 文化的内容才能得到扩展,和谐文化的形式才能得到完善。坚持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 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阐述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对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网络文化;特点;影响;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而高校以其资源和人才优势走在网络文化发展的前沿。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管理机制、思政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材。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 高校网络文化是以网络工具为基础,结合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以传播信息、表达情感与情绪、实现互动联结、共享各类资源的文化表达形态。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它具有新的特点。 (一)知识性和便捷性 网络是一个蕴含着巨大资源与信息的宝库。并且它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音频、图像等方式出现的,对于求知欲强、喜欢探索的大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例如,运用搜索引擎轻轻一点鼠标,就能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和资料;数字图书馆和各类数据库使大学生能接收到最前沿的文化科技动态;学术视频、网上报告厅等资源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聆听名人大家的课堂教学;网上各类考试、学习网站比比皆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各类资讯信息量丰富、覆盖范围广,使学生能一网在手尽知天下事。网络使信息传递和交流瞬间实现,通过覆盖全球的网络系统,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即时掌握世界每时每秒的动态和变化,信息传播快捷、高效,真正实现了“天涯共此时”。 (二)多元性和开放性 每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都是网络文化的传播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不存在某一种文化观念在网络中占支配地位。各种各样的文化观念在网络上都能得到传播和发展,不同价值观念的文化形态之间碰撞、激荡、融合,形成了网络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同时,网络无国界,网络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联系起来,突破了地域和社会制度的限制,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展现自己的特色和价值。网络文化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只要具备相关知识,就可以和任何一种异域文化进行交流,获得相关信息。网络构建了一个广泛和连续的信息发布、传播和交流平台。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想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备的物质条件和其他社会条件,就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如何,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一定要把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制定各项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当前,需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由经济利益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需要运用经济的方法并辅以其他方法去解决。只有从整体上推进体制改革,使各项改革配套进行,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 关键词: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改革创新;解决矛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它明确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因此,在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过程中,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发展经济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

国有企业如何做好党建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如何做好党建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党建工作目标,从党员修养、党建工作内容等方面,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加强党建工作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促进发展 1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要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去,要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职工的人心,形成合力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党员同志唯有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员修养,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并且在各行各业、各级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好表率。 1.1 认真理解党性修养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党章和党内法规意识,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党依法治国理政,依党章和党内各项法规规章严格管理党员。学习党章、遵守党纪、永葆党的先进性,是作为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工作准则。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所有成员应该时刻对照党章党纪审视个人行为,严格自律,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或缺陷,坚持提高个人的党性修养。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实事求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思路,科学决策,同时注意道德水平

的提升,时刻做好表率。 1.2 自觉培养社会主义崇高道德和传统美德,切实提升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是我国自古以来奉行的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准则涵盖了个人品行标准,同时也包含了社会关系和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坚持学习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自觉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基准衡量日常工作行为,不断提升道德修养;要始终坚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的道德准则,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1.3 筑牢群众意识,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真正纯洁党的作风,使作风建设的要求内化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党员同志们还必须时时重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加强作风建设,自觉杜绝不良作风,坚决抵制腐败思想和行为,让群众真正满意。 2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当前形势下,由于所有的国有企业都面临转型改革,而在改革中出现的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浮动,改革的出路、成本、时间、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改革受到阻碍,而这时就更应该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我个人认为当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述职报告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我在党委书记这个岗位上,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党建是硬基础”和牢固树立“常规工作经常抓、重点工作集中抓、典型培育全力抓”的工作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全面提升”活动为统领,积极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职责,不断探索创新,培育特色亮点,为加快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集龙,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围绕责任落实,增强党建工作责任机制。一是带头亲自抓。作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我认真履行负总责、带好头的职责。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时组织学习,多次主持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党委会、党建工作座谈会,专题听取和研究部署基层党建工作。不定期深入村组、企业调研座谈,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廉洁自律。二是带领班子全员抓。注重发挥党委班子的团队作用,认真落实联系点制度,党委成员每人联系1-2个支部和1个非公企业,直接到一线抓党建、解难题。三是带动党员经常抓。以制度化的方式,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全体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围绕带班管人,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健全完善机制,强化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在村级换届中,严肃换届纪律,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村级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带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村级年度目标任务实行百分制考核,把平时考评与年终考核、民主测评相结合,对考核列全乡前三名的通报表彰,并建立支部书记个人绩效档案,后二名的通报批评;年终考核成绩最后一名的给予黄牌警告,对支部书记进行警示或诫勉谈话;连续两年考核排最后一名,坚决进行调整。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多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专题讲座,集中进行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辅导和农业技术培训;全面实施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9月上旬分两批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到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学习考察;率先启动农村后备干部暨科技致富培训班,对26名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培训。搞好远程教育设备更新,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加强远程教育站点的学、管、用,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深入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村支委会、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确保重大事项决策有章可依。全乡消灭了集体收入空白村,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三、围绕基层基础,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以打造“亮身份,明宗旨;亮岗位,作表率;亮承诺,树模范”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 高校网络文化既是大学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与表现,也是网络文化在大学组织中的选择与重塑。增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做好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是推动高校和谐发展、繁荣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网络文化载体建设是基础、高校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是重点、发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是核心、高校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和机制建设是保障。 关键词: 高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增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要求:“以增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展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专项试点工作”。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易班’ 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增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 内容建设”、“研制增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当前,高校网 络文化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文化的重 要构成和重点建设内容。正如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冯刚司长认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我们紧紧抓住高校网络文化这个切入点 和着力点,把工作重心延伸到网络空间,把教育要求融入到网络空间,把文化阵地构筑到网络空间,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 量和水平。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成员所共生、共享、传递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大学精神。[1]网络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 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以 网络现实物质创造为基础的网络虚拟创造。高校网络文化作为大学文 化和网络文化的交集,既可理解为大学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与表现,也可理解为网络文化在大学组织中的选择与重塑。高校网络文化 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高校网络文化是指高校校园中一切与 互联网结合或者通过互联网体现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狭义 上的高校网络文化特指以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在校园活 动中,大学人所共生、共享、传递的网络价值取向、网络生活方式和 网络行为方式。

浅谈中国梦与和谐社会建设

浅谈中国梦与和谐社会建设 2013-08-04 22:55:33|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国梦的构想,并认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每个人都能享有人生中出彩的机会。我认为:中国梦与实现小康生活、建设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同时,我认为:建设和谐社会不应该是个虚幻的概念。尤其是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各阶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民主权利博弈加剧,社会矛盾突出,既得利益集团有可能阻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时候建设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即将进入改革的深水区。过去,我国的改革被人们形容为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没有现存的改革开放经验的情况下大胆试错摸索前进是非常必要的。但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情况下,还像过去那样漫无目的地试错,来回翻烧饼就会瞎折腾。我认为:我国目前进行的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紧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一条是必须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应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正能量。离了这两条主线就会来回折腾,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比如: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本来面目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企分开,减少人浮于事及庞大的公务员群体所带来的严重的财政负担。但实际情况是: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使得条条框框更多、行政审批更繁杂,各部门都不想轻易放弃手中权力吃一块唐僧肉。另一方面,吃公共财政饭的人员也更多,政企更加难以分开。又比如:我国推行的一系列涉及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改革,一系列涉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一系列涉及公民权利维护与政府行政执法实施方面的改革。由于偏离了这两条主线从而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某些地方政府滥用公权与民争利,三公消费节节攀升,公民权利屡被践踏,民怨不断,社会群发性突发事件屡有发生。 我们讲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是因为如果我们偏离了这条主线也会导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比如:过去,我国在农村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经济改革,在极大地推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推动我国我国经济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农村的发展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农村空巢老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土地荒芜,农村水利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等等方面的问题都日益严重。然而,同时在坚持以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的华西村却并没有出现这些问题。相反在农田联片集约化经营,新农村建设,农民共同致富等方面有得天独厚

第十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练习题 古华琼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最早出现于(D) A.20XX年 B.20XX年 C.20XX年 D.20XX年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D)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是(C)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D)。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 )。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B)。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D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9.( D)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0.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 C) A.广覆盖 B. 可持续 C. 高水平 D. 保基本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 A.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C.是完成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D.是缓和社会矛盾的权宜之计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 A.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 B.诚信友爱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

浅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oc

浅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给一些传统的事物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在文化方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相当迅速,缩短了人们空间距离的同时,也令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改变。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其文化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核心,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受到网络影响的群体,如何提高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水平,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难题。 一、校园网络文化概述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的空间距离被缩小,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中国网络用户规模急速扩大,网络服务范围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种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文化的大融合。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开放这一词汇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还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而互联网丰富而又精彩的网络世界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而高校教育不但要加强学生的学术教育,还应当注重校园网络文化的构建,通过有效的建设、管理,规范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令网络成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工具。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大学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校园文化的塑造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储备人才,只有健康

的校园文化才能令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步的融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势在必行。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为此,要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观念转变得完全适应目前全新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网络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利用其优势促進大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一点,高校可以借鉴世界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发展,审时度势,对自身校园文化进行网络化创新。 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不断得到更新换代,个人电子终端也更加的普及、便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民中超半数群体为大学生,而作为社会信息交流平台,网络上各种思想、文化以及价值理念不断交融碰撞。而这些海量的信息就使得网络成为了一个复杂虚拟的社会。现代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教育信息,虽然这种方式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拓展了信息获取的空间,大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快速更新的网络信息也拓展了大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大学生信息获取、选择和接受的能力,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并且在这种虚拟的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思维意识趋实际。也正是由于网络对于信息的包容,在传播信息上的迅速,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精英教育理念,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也无法塑造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教育必然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工具,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逐渐开始受到重视。 对于新鲜事物,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抵抗力都相对较差,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阻碍主要集中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