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加入WTO后,银行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行业,随着2006年12月,中国银行业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标志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机构共14家,22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2007年一季度花旗、汇丰、渣打取得在华法人资格,并且开展人民币业务,与中资商业银行展开了高端客户争夺战。虽然目前大多数专业人事认为外资银行目前并不能与内资银行相抗衡,但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凭借自身的先进单的管理模式国际化一流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等众多优点,给中国银行也造成的压力将与日俱增。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战略也将必然带来我国金融格局和银行体系的巨变:如银行监管环境的变化,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将如何调整发展战略及积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争夺市场;客户需求的变化,银行如何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与客户等许多问题将出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面前。面对如此强势的竞争压力和格局突变的形式,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不仅是“引进来”及引进外资银行,更重要的是通过借助引进外资银行来改变竞争格局,激活银行业界。在激烈的竞争与合作中,使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及创新力度,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并与国际接轨逐渐形成国际性商业银行,实现跨国经营的走出去战略。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内部环境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外部环境,都强烈的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选择多样化风险分散的经营战略,在有效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金融资源,积极发展国际性业务,主动参与国际银行业界的竞争与合作,成为国际性的知名商业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排名及分析(国内分析):

由于各国银行的财务报表评价主要是通过对银行一定时间段内的主要经营数据进行静态分析比较,对一些管理指标进行测度评价,以求真实揭示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采取统计计量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存在的缺陷是对数据的分析忽略了对银行的竟横战略,营销组织及公司治理等诸多元素分析,这样评价出来的竞争里就存在一定的失真,为了弥补以上的缺陷,则必须通过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财务评价相结合来分析。这样就不仅反映了现实的结果,也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背后运作过程,能比较客观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其竞争力模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这里所谓资产说的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是银行竞争力现实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银行绩效的比较,即一定时间段内的一些银行数据的比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财务评价)。

表2 2006年度全国商业银行财务评价排名

分析:

通过对以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三家股份银行排名前三,而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则不高分别为4.6.12;其中中国建设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等财务状况较好,但其在人力资源公司治理和组织流程方面评价较低,导致其排名未进前三。中国银行的财务评价排名第四,而核心竞争力则排名第八。说明中行在核心竞争的方面存在问题众多,必须加强中行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其综合竞争实力。中国农业银行的财务评价和核心竞争力的排名都相应较低,农行在财务和核心竞争两方面都存在问题,需整体提高。

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现象仍沿袭行政化的智力结构,缺乏商业性公司的治理.在经营理念粗放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在新竞争环境下银行业务的转型。

2)以组织流程上看,基层缺乏活力,基层的员工众多,其收入较低并缺乏合理的考核机制,总行的收权,审批层次过多,时间长效率低,使其整体失去活力.

3)信息科技产品及服务信息大集中仍未完成,信息披露未透明化,个人银行信息系统不健全,不能向客户提供相关信息。

4)人力资源,银行内普遍存在裙带关系,员工素质低学历不高,缺乏系统的专业深造,人员培训形式化严重,而且高学历的各类金融人才难以引进,尤其缺乏专业的银行家队伍。

5)产品服务,产品种类少,缺发产品创新,特别是对中间业务的开发不够,应加强对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方面产品的创新,加强理财业务的拓展与创新.服务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应向股份商业银行学习。

2、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国际分析):

从相关指标中我们可以知道,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1)现实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安全性、资产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管理能力、国际化业务能力;

2)潜在竞争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能力、创新和服务能力、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

3) 竞争环境势等方面分析。

(1)商业银行竞争力总体态势从综合竞争力看,分四个等级:

一等级;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发银行。

二等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实业银行。

三等级: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深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四等级:广东发展银行。

(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实、潜在竞争力分析及问题

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中外对比分析:

先看一下英国杂志《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

分析:2006年度,中资银行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由2005年的19家上升到25家。

按一级资本排序,2006年度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前20名的中资银行有3家,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356亿美元),排第11位;中国工商银行(317亿美元),排第16 位;中国银行(304亿美元),排第17位。

2006年度,14家中资银行名次调升,其中以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调升幅度最大,建设银行由2005年的第25名上升到第11名,居亚洲(日本除外)银行榜首,交通银行由2005年的第105名上升到第65名。

2006年度,6家中资银行首次进入全球1000家大银行,分别是天津市商业银行(第672名)、上海市农村商业银行(第683名)、杭州市商业银行(第821名)、大连市商业银行(第896名)、深圳市农村商业银行(第927名)、南京市商业银行(第1000名)。

分析:总体比较中外资银行的财务,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其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4.04%,3.29%,3.79%都高于2%-3%的国际良好水准指标,须进一步的调整来保证银行的安全。拨备覆盖率方面,中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96%最接近国际100%的标准,而中国工商银行则最差为70.56%。在资本充足方面基本上都达到国际标准甚至略高于国外银行。其中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5%,11.44%,9.92%建设银行较低。

(2)、盈利状况比较:

注:国外银行货币单位为亿美元, 我国的货币单位为亿元。

分析:总体分析中外三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中资三家银行的收入水平还远不及世界排名前三的银行,无论是总收入,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是由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低,全球经营规模小,产品种类少未与国际接轨,经营管理落后以及机构庞大复杂人员众多等原因引起的。近几年国家通过实施股改及调节税率,三大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较上年都有所提高,与国际性商业银行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ROA、ROE上看,ROA花旗、美国、汇丰三家分别是1.14%,1.45%和0.85%高于国有三大银行,国有三大商业银行虽然超过了不低于0.6%的监管要求,但与银行业国际良好标准1.17%--1.2%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ROE方面,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际三大商业银行已经相差无几了。但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商业银行比较,收入存在着绝对差,盈利能力依然有待提升。

(3)、中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差异分析:

表一:中国商业银行、英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比较

组织架构国内商业银行英美商业银行

股东大会有,但股权结构较单一有,股权结构多元化

董事会

国有股同其他出资者同样按股

份委派董事组成董事会(农行除外)

健康规范的董事会,集决策权与

监督权于一身,但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独立董事制度健全有效

监事会内设监事会,行使监督职能不设监事会

高级管理层

由政府直接任命或考核后董事

会聘任,经理报酬市场化程度较低

从经理人市场聘任,激励报酬机

制完全市场化

表二:国内商业银行与BIS银行公司治理准则差异

差异项目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准则BIS银行公司治理准则

1、公司治理含义

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

架构和保证各机构间独立运作、有

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科学、高

效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

涉及银行管理层、董事会、股

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套关系

2、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具备较清晰的企业战略目标

和企业文化

董事会负责建立可以指导银行持续开展经营活动的战略和公司价值

3、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及其职责和权利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高级管理层

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

4、监督机制

内控机制薄弱,稽核部门作用

未充分发挥

内外部审计师作用最大

5、激励机制侧重于短期激励

激励方法与银行的道德价值、目标、战略和控制环境一致

6、信息披露不具体透明度高,信息披露机制健全

7、外部支持环境未规定规定

8、监管机构等利益

相关者的作用

未规定规定

(4)、人力资源管理差异分析:

比较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突出体现在:

(1)形式上不完善,委托人不明确。

(2)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

(3)存在明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4)缺乏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

(5)信息披露透明度低。

(5)、中外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问题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产品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从授信的调查、审批到管理,很多环节处于手工操作水平。

(2)产品设计主要考虑交易流程设计,忽视了信息内容和信息流的设计,本质上造成了对客户的信息服务能力弱。

(3)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较低,虽然产品数量较多,但是缺少规划和管理。产品名称、品牌不统一,不少产品的功能重复、用途雷同。

(4)在贷款及融资类产品中,客户对银行的融资需求越来越要求快捷、方便、灵活、实用,并能达到理财要求。

(5)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虽然种类齐全多样,但存款产品变换组合不够灵活,难以满足客户的保值需求。

三、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1.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活动网络,将中国的商业银行推向国际市场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就必须在引进来的同时,大胆地“走出去”,到我国的贸易伙伴地

区或我国投资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采取“区别对待,分步推进”的策略,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网络。

2.积极稳妥地扩大引进外资银行,建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促进本国银行业的发展。我国应扩大外资、合资。

金融机构设立的范围,增加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种类,允许其经营人民币业务,简化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报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既可以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又能使我国金融机构更近,更好地学习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运作和管理方法。同时,引进外资银行要从我国经济金融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注意质量,避免国际信贷商业银行事件发生,应加强管理、引导外资银行的布局和业务重点,使外资银行能获得利润而同时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应行使东道国主权,贯彻“适当保护、对等互惠、国民待遇、为我所用”的原则,参照《巴塞尔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等规定的内容,结合具体国情依法科学管理,促进中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平等竞争。应鼓励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利用银行资金和客户关系,还能直接学习其经营管理经验,加速我国金融业人才培养。

3.放开涉外业务,扩大离岸市场

应大力培育自己的国际银行业务市场,使其走向国际化;规范和发展现有的涉外银行业务市场和外汇交易市场,开拓离岸金融市场。我国的银行业务要市场化,首先可从涉外业务做起,逐步使外汇的利率和服务费率市场化,鼓励外汇金融商品的合理创新,可以从点到面地推进。我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要不断地完善和扩大;全面推行柜台结售汇制,加快兑换速度,方便进出口企业、包括三资企业的经营需要。当然这也要求外汇指定银行敢于和善于承担风险。同时,可以选择试点开辟我国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把海外的金融业务吸引进来,在家门口为我国的银行提供开展国际金融业务的机会,并为涌入的外资银行提供业务发展空间。

4.加强国际金融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复合型、专家型的金融队伍

应在银行内部大力培养精通外语、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贸易、法律、电子计算机并能按国际惯例行事、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稳住、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派出各层次人才到国际金融中心和跨国银行培训,并尽可能地引进国际人才。应改革僵化的人事制度,构造一个优胜劣汰的人事竞争机制,促进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的未来国际化进程进行展望

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中,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抓住开放机遇,积极地进行实行跨国经营和海外营业务拓展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不断吸收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治理结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和国际化优质产品服务等许多优点,来充实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提高国际化程度,从而实现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真正目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全面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实力,促使中国商业银行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2007.3.22

(2)银行家.2005-200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胥茂森.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差异比较分析.海金融出版社2006.2.1

(3)李利明.国有商业银行离一流还有多远.北京.中国经济观察报.2007.4.23

(4)2007-2008年中国银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7.10

(5)王先玉.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7.1

(6)关新红.中国商业银行创制能力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15

温州大学商学院郑慧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全集

目录 总论 1、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2、欧洲银行业的重组浪潮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 4、新英格兰银行倒闭纪事 银行资本金管理 5、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6、增加资本金,化解银行风险 7、东南银行的资本计划 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8、被取消的存款品种 9、教育储蓄怎成了“花架子” 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 10、铁本事件 11、企业财务分析 12、抵押物变卖资不抵债 13、贷款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管理 14、农行G分行和光大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 15、花旗带来的挑战 16、南京爱立信投奔外资银行 17、巴林银行的倒闭 电子银行业务与经营 18、网络银行的崛起 19、第一美国银行的贴身信用卡服务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管理 20、“贵族”:摩根银行的客户定位

21、个人理财业务营销实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22、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 23、11亿美元买来的教训 24、特大金融案内鬼当托骗走银行巨款 25、予其惩而毖后患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 26、信用遭受质疑实达被银行提前“索债” 27、科龙陷入信用危机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28、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用友金融,共创盈利新未来 29、银行小额账户收费问题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30、建行薪酬改革,突破平均分配 31、技术+智力型人才受青睐

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1999年8月20日下午,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在东京正式宣布,三家银行已就全面合作达成共识。这表明,一个总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日元的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将在日本诞生。 根据三家银行达成的共识,三方的合作将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按相同比例共同出资,在2000年秋天设立共同的控股金融公司,三家银行则分别成为该控股公司的完全子公司;第二步是在2002年春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三家银行的人员、机构和经营业务将按“个人交易业务”、“法人交易业务”和投资银行三大块进行彻底重组。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将由目前的日本兴业银行行长西村正雄和富士银行行长山本惠朗共同担任,公司总经理则由现任第一劝业银行行长衫田力之担任。 截至1999年3月末,日本兴业银行总资产约为42.0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4752人;第一劝业银行总资产约为54.8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6090人;富士银行总资产约为57.933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3976人。三家银行的合作消息被透露出来后,20日上午,东京股票市场上原先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热点。东京股市受此消息影响,日经平均股价从一开盘就开始劲升,以18098.11点报收,较19日上涨了218.27点。迄今为止,由大型银行共同出资设立超级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在日本金融界尚属首次。三行合计的总资产将达159万亿日元,是目前日本国内最大的东京三菱银行(约78万亿日元)的两倍多,并超过先前合并诞生的德意志银行等特大型金融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资本集团。同时,20日的发布会上,三家银行还宣布为谋求在证券批发业务方面的优势,除了将目前三家银行下属的各证券公司进行合并外,还将与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谋求合作。 导致三方走向合并之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三者都认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单凭各自力量难以获得竞争中的主动。美国穆迪公司给三者的评级都是“BAA”,与目前处于A级的东京三菱银行、三和银行和住友银行及相当一部分优秀地方银行相比,存在着天壤之别。去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权信用银行相继破产之后,日本兴业银行作为日本目前仅存的一家长期信用银行,其走向一直受到多方关注。过去,长期信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责向企业提供设备投资等长期信用,但随着企业融资手段和选择的增加,长期信用银行的经营环境每况愈下。日本兴业银行在1998年度虽然处理了高达9244亿日元的不良债权,但由于日本整体的土地价格下跌和企业破产并未停止,新的不良债权增加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尤其是1999年10月份,日本彻底解除了不许普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的禁令,因而必将使日本兴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虽然也都在千方百计地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但在收益性方面不仅与欧美金融机构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日本金融市场上也难以凭自身实力独立谋求优势地位。三者希望通过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在确保巨额资金量的同时,共同开发和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商品服务,从而在系统投资和新金融商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变革历程及展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机构虚拟化、业务经营全能化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创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或阶段。1979~199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诞生和成长期,在这个时期,与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商品和市场转化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1994~199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实质性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1997年~2003年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体系实现了分离,不良贷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政府控制银行和银行财政化经营机制开始扭转;2003年至今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时期,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并上市实施产权多元化,市场化经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1979-1993年:基本建成多元化金融业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这种银行体制承袭了前苏联的银行体制模式,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处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我国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单一银行体制不再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对金融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呼吁银行体系的多元化和金融业大发展;二是,刚刚诞生的专业银行带有的强烈政府行政色彩与放开搞活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改革要求银行自身走出政府行政序列进入市场;三是,经济改革呼唤金融市场的成立,金融市场建设亟待“零”的突破。在此期间,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改革发展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促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萌芽和银行间竞争的发端。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年3月、8月又先后批准建立了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同月,已开展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正式归入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金融体系。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自此,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案例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批量打包转让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2012年末,某国有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不良贷款债权。这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首次尝试。 一、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案例 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注册资金1500万元。截至2004年6月末。B公司在A银行贷款余额1900万元,抵押物为天津市某区80套房产。2004年6月,B公司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同年9月,B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强行羁押,公司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经营;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2006年3月,A银行以B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A银行胜诉。在该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产,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拍卖处置抵押物困难重重,致使该案始终未能完成执行程序。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银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利息1172.79万元。鉴于该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法律执行程序,A银行尝试通过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方式实现不良贷款的处置。 一是寻求新途径,制定债权转让方案。鉴于该笔不良贷款处置的难度、特点以及抵押物房产的各类瑕疵等情况。A银行开拓思路,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新途径。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A总行《做好2012年度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银行依法拟定了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某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方案。 二是探索新模式,严格执行总行批复。2012年4月28日,A银行就该笔不良贷款债权转让价格、受让方资格条件、交易保证金、交易价款支付方式、转让交易价款处置等事宜向A总行报送请示。2012年5月11日,A总行批准同意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对外公开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并规定了该笔债权挂牌交易价格及下浮幅度。 三是尝试新方式;公开透明债权转让程序。根据A总行批复要求。2012年6月7日,A 银行将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处置。在挂牌过程中,A银行按照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确定的审批程序和公示时间,对不良贷款债权信息、买受人受让条件以及相关重大事项等情况进行公开披露。按照A总行批复文件要求,以2012年6月8日该笔不良贷款本金、利息及产生的全部费用合计数为依据,第一次挂牌转让价格确定为3200万元,在无人竞买的情况下,先后依次20%、10%两次降价,挂牌价调整为2350万元,最终只有一家意向受让方进行受让登记。并交纳了挂牌价格30%的保证金。2012年7月26日,A银行与受让方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2012年10月31日,A银行向受让人交割与该案债权有关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抵押他项权证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并将债权转让事宜通知B公司。至此,A银行完成全部债权转让程序,B公司不良贷款本息合计3200万元,该行垫付的诉讼费、拍卖费、评估费、债权转让交易佣金、交易手续费、交易鉴证手续费共计46.48万元、律师费47万元。本息及可计量费用成本共计3293.48万元,债权最终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在归还全部贷款本金1900万元后,实际应收未收利息损失943.48万元。 四是反映新成果,及时报备债权转让事项。按照《天津银监局转发<关于商业银行向社

商业银行综合改革

商业银行综合改革 一、保持国有商业银行的稳步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 定的客观要求 国有商业银行不但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也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自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成立以来的20年里,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中持续发展壮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吸纳者。根据中 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截至2003年9月末,国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居民储 蓄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的66.47%.长期以来,即使是在前几年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一直 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有效地保证了储蓄存款的自由兑取。保持国有 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系国家的政 治稳定和社会安宁,丝毫不可轻视。 (二)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供应者。根据中国人 民银行的统计,截至2003年9月末,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占全部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的56.15%.国有商业银行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来源。根据年报统计,截至2002年末, 国有商业银行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84000多亿元(合并报表数据), 如果加上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14000亿元贷款,则贷款总额达到近 10万亿元。保持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资金保障。 (三)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单位之间资金结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办理的结算业务占全部金融机构结算业务的80%.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电子汇兑系统,一笔汇款只要几个小时就可到账,极大地加快了社会资金的周转 速度,促动了商品的流转,便利了单位和个人的经济生活。保持国有

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案例1. 融资计划年内完成,支撑未来各项业务拓展 工商银行2010年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4%和9.41%,资本充足率略低于11.50%的监管要求。公司拟A+H配股融资不超过450亿元,并已发行250亿元的A股可转债补充资本。管理层表示工商银行的配股方案还要经过一些程序,希望能够在年内完成。融资完成后资本实力将大为加强,可满足未来三年业务拓展需求。工商银行也会通过其它方式,包括全面加强银行新资本协议的推进和内生利润留存等方式,在三年之内不再需要股权融资。公司2006-2009年平均信贷增长在16%,带来了37%的利润增长。2007-2009三年内,公司共给股东分红1561亿元。此外投资者还有1640多亿的股东权益,合计是3206亿元。 公司确定未来低资本消耗的发展战略,盈利格局趋于多元化 公司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化即金融脱媒发展带来的两个挑战。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公司预期要逐步降低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占比。现在工商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60%,以后要降到50%以内,这意味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间业务等收入要超过50%。公司未来要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强大盈利格局。(1)去年省级分行盈利超过100亿的有6家,判断以后不会少于15家行进入百亿人民币分行。盈利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形成此起彼伏的盈利格局。(2)同时形成纵向的盈利格局,信用卡、金融市场部、票据业务部、资金托管部、私人银行、金融租赁,未来还有保险、年金投行来强化工商银行产品供应能力。(3)来自国内盈利和来自于境外盈利更加均衡。去年来自境外的盈利只占全行盈利的2.7%,今后预期将在10%左右,使整个工商银行盈利结构更加均衡、可持续。资料来源:“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未来息差回升”2010年10月25日 思考:银行的资本扩充方式有哪些?各优缺点? 如何理解低资本消耗战略? ★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来源:百度百科 案例2.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在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海南房地产热中,已有大量资金积压在房地产上。从诞生之初,海发行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之后,海发行又引入北方工业公司、中远集团等40余家岛外股东,筹集资金10.7亿元,由海南省控股。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的海发行一开始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 但在当时普遍采用高息揽存的情况下,海发行迅速扩张。1997年底,海发行的资金规模发展到106亿元。也就在当年,由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市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并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兼并28家城市信用社的行动,被认为是海发行关闭的导火索。有种说法是,当时海南省为了挽救这些城市信用社,不顾股东大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求海发行实施兼并,将28家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收入旗下,并托管了5家被关闭的城市信用社。接管的城市信用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l42亿元,而资产又几乎全是无人问津的房产。

商业银行内控案例分析

3.5 A市农村商业银行内控方面的案例分析 中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银行业案件上,案件的发生除了一些外部因 素,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涵盖了银行日常经营 的各个领域,如存款、贷款、现金管理及金库、票据、银行卡、外部侵害等[45],这些案件的 发生,不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容易引发外界对银行业的信任危机,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也就成了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下面就从A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四个案例进行分析。这四个案例主要发生在柜台业务、信贷业务、资金业务这几个业务环节,而且均与员工的业务操作息息相关。这几个业务正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内部控制的重点业务范围,这些风险也正是全面风险控 制理论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控活动、监督与纠正等环节出现漏洞所造成,因此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5.1柜员卷款潜逃案例 2007年4月,原A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某信用社主任接到其辖下某分社柜员李某报告,说一同上班的梁某突然不见了,由梁某保管的钱箱也不见了。信用社主任马上和相关人 员赶到现场,经查看录像,发现梁某趁李某上厕所之际,拿着其保管的钱箱开着无牌摩托车 逃走了。经清点账务,发现梁某带走的现金有人民币30多万元。事后经多方追踪,梁某在 藏匿近1年之后终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款项由其本人及家属筹款归还。 3.5.1.1案例分析 从该案的作案手段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银行员工出现思想道德风险问题。据调查了解,梁某产生偷盗库款的最重要原因是参于赌博,因赌博输了,无力偿还欠款,故产生了直接盗取银行资金的念头。 2、网点内部控制环境出现漏洞,给梁某可乘之机。因当时梁某所处的分社虽有三名员 工,但其中一名员工管理农贷,经常不在网点,实际上网点内只有两名员工,因此当其中一 人上厕所时,网点内就只有梁某一人,缺少了第三者的监督,给梁某以拿钱离开的机会。 3、监督环节出现漏洞,信用社对员工的管理不到位。因梁某染上赌博已有一段时间, 但一同上班的同事及其领导并未查觉其这一异常行为,导致未能及时给予教育,造成其最终 走上犯罪道路。 4、对网点的现金库存管理出现漏洞。据调查了解,该网点平时的现金库存量并不大, 但梁某在作案前一天向上级申领了20万现金,这一异常情况并未引起上级管理部门的重 视,以致给梁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3.5.1.2案例的教训和启示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一)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问题与前景(一) 内容摘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零散的改革措施不仅无法有效地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存量问题,更无法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增量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成功改革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最终提高民众的福祉,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注资、股份制改革与上市只是通过银行改革实现终极目标的有效方式。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问题改革一、导言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两件事情令世界瞩目,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忧的是中国取得成就的同时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滞后,并且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其核心表现是中国银行体系积聚的大量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逐步建立起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截止2004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和若干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银行存贷款保持快速增长,银行提供的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银行体系保持了总体稳定,没有出现过严重的银行危机等问题。不过,中国国有银行体系积累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大量风险,其自身成为不利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引爆器。银行部门的不法行为、银行体系的巨额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改善公司治理、有效处置不良贷款,

以及避免产生新的不良贷款等重大问题给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出了挑战。银行改革进程缓慢和以往改革措施不配套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银行体系问题的解决及其成效,制约了中国向潜在最优经济增长的转化。“如果不深入改革,以解决问题的根源,那么银行系统势必会在将来造成新的混乱局面。” 尽管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商业银行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实现宏大的改革目标仍旧是一个问题。因此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问题在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结束后开放金融业参预全球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二、银行业改革:文献回顾 1.银行功能 Arrow-Debreu-Mackenzie(ADM)模型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金融中介没有存在的必要。金融中介的存在只是因为现实中的交易成本巨大,信息不对称也较为严重。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存在道德危害(moralhazard)与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所以金融中介可能会优于金融市场,因为中介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可以复制市场的某些功能,可以签订长期激励合约。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都认为,除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外,技术进步与资本集聚是经济增长另外两个重要推动力。金融体系之所以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是因为它们能为资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案例分析题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案例分析题 1、2003年6月某行对亨利贸易公司发放贷款450万元,期限6个月,由AAA级企业启明贸易公司担保。贷款到期后,由于亨利贸易公司管理不善,企业经营处于停顿状态,无力偿还到期贷款。该行即对担保单位进行催收,被启明贸易公司拒绝之后,该行对担保单位依法起诉,由于败诉造成贷款债权悬空。 造成败诉的原因是贷款担保不具真实性。原来,担保单位在签订担保合同时,仅同意担保200万元,为解决担保金额不足问题,在寻找新的担保单位或足额担保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亨利贸易公司隐瞒银行和担保单位双方,擅自将担保合同金额更改为1200万元(大写金额则在贰百万元前加上壹千)。而该行信贷员违反操作规程,未到担保企业核对贷款保证,仅凭 "担保企业为AAA级,且双方企业均与该行有多年的信贷关系,以往也有过类似的担保,担保应没有问题"的主观臆断,就出具了"经过核保,该笔贷款保证金额充足,风险较低"的贷前调查意见,造成贷款决策失误,致使担保单位以借款企业与银行联合欺诈为理由庭审胜诉,该行贷款债权因而悬空。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某省分行营业部某支行开户企业A轻工业进出口公司,长期向银行提供虚假报表,而该支行信贷人员未能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开展贷前调查,致使这一问题长期未被发现,调查人员仅依据假企业财务报表做形式上的贷前调查分析,从而得出错误的判断和结论,误导了贷款投向。1999年11月4日至2000年4月28日陆续为该企业 (当时

信用等级A级)新增贷款7笔,金额410万元。贷款3个月后,企业开始欠息,贷款到期后形成呆滞。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某市分行某支行1999年12月28日向某经贸有限公司 (股份制A级企业)发放贷款40万元,贷款调查报告中对该企业已有不良记录未作如实说明,贷款审查、审批时也未发现企业已有呆滞贷款55万元未归还,致使该笔贷款到期后形成呆滞。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某市分行某支行1999年10月10日向AA级企业甲投资有限公司贷款500万元,期限一年,用于购买显像管,保证人为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信贷员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保证人已对外担保2400万元,有逾期贷款1396万元,保证能力不足。而在贷款审查审批时,未采纳调查报告意见,批准了该笔贷款,调查人员未在贷款审批书中签署意见。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2000年8月21日某分行营业部向某商业总公司贷款200万元,由某贸易有限公司担保,但担保单位净资产仅1492万元,对外担保总额却高达7500万元,担保能力不足,对此,调查审查资料中没有如实说明。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6、2000年9月20日某支行向某市JZ广告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发放抵押贷款100万元,抵押合同约定抵押物为LS陵园的土地,但该企业尚未取得这块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证,抵押无效。对此重要信息,调查中没有任何详细说明,该笔贷款后来逾期。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

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遵)重庆师范大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案例适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案例来源:《金融时报》2004年4月10日报道整理 案例内容: 2004 年4 月8 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分部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诚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工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相关协议。至此,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证券化产品的销售路演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案例评析: 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项目是国内商业银行首个证券化项目。该项目设及工行宁波分行账面价值约26 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根据第三方尽职调查报告和资产管理与处置方案测算结果,确定预计可回收现金额,以此为基础,经评级,设立价值约为8 亿元的特殊目的信托。 此次资产证券化项目参与者众多。在工行总行投资银行部牵头下,总分行联动,会同众多国内外一流投行、券商和中介机构在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尽职调查、第三方评级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对证券化相关资产进行了逐笔尽职调查,做了半年多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参与保证了工行证券化产品信托结构符合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作为国内一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信证券、中诚信积极参与产品结构设计和资产基础资料审核,最终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为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该证券化产品结构中设计了收益保证账户和部分回购条款,并由中诚信、大公两家评级机构分别出具独立评级报告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 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俗称呆坏账,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其他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 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创立初衷是为了分散抵押贷款的风险,使 流动性较差的长期债权得以流动。就其含义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不良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 二、参与主体 A、委托人(发起人):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它将其从贷款资产中收取款项等权利信托转让给受托人,设立财产信托。 B、受托人(特殊目的载体):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C、受益人:在信托设立时,委托人为唯一受益人。信托设立后,为委托人以及通过受让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信托受益权的其他人。 D受益人代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受益人代表,代表受益人行使权利。 三、交易结构 A、设立财产信托:工行宁波分行以其合法拥有的资产(账面面值26.19 亿元)委托给中诚信托,设立财产信托。工行宁波分行为唯一受益人,取得本信托项下全部(A级,B级,C级)信托受益权,价值8.2亿元 B、受益权转让:工行宁波分行将其享有的A级、B级受益权转让给投资者,中信证券作为受益权的承销商负责承销A级和B级受益权,C级受益权仍由工行宁波分行持有。

欧洲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方向与启示

建立一个合适的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业务运作能够有效运转的基本前提,不同的业务发展战略可以用不同的组织架构来匹配。为了准确地把握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动态,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改革提供参考,我们最近专门访问了欧洲国家一些世界著名的商业银行,包括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瑞士联合银行(BUS)、瑞士信贷银行和格兰皇家银行等,对它们的组织架构及改革动态进行了专题考察。 一、欧洲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基本趋势 最近10年,欧洲商业银行在业务运行模式上都作了很大改革,在组织架构的设置与调整上,存在三个基本的趋势: 第一,随着市场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 第二,银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跟随市场需求,根据更好地适应客户需要、更有效地节省成本和更有效率地组织推动等原则去确立自己的管理体制,而不是简单的“客户驱动”或“产品驱动”。 第三,在组织架构的调整上,基本的趋势是业务线的调整愈来愈综合、愈来愈简单,过去众多的业务部门都在向两类业务线靠拢:一是商业银行业务,二是投资银行业务,也即一般意义上的零售金融业务和批发金融业务。 从这次访问的情况来看,我们所到访的几家银行在最近几年都在不约而同地改组其组织架构和相应的业务流程,这种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其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的变化在支撑。 银行的业务如何组织、部门如何设置,实际上大的原则是两个,一是按地区来组织和推动,一是按业务系统来组织和推动。前者是一种横向管理模式,以分行为运作中心,后者是一种纵向管理模式,以总行部门为运行和指挥中心。 过去的银行业,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或者亚洲,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地区为中心、以分行为主导,而现在的趋势则几乎完全颠倒过来,改变为以业务战线为主线,强调银行的系统管理,分行的职能被大大弱化,总行业务部门的管理则得到极大的强化。 美国银行业从25年前开始这种改变,欧洲银行业大概从10年前开始这种转变。从银行组织架构的演变趋势上看,欧洲银行是在跟随美国银行业,但从银行业综合化发展趋势上看,则是美国银行业在追随欧洲银行业。 现在,凡是大的银行,特别是国际性的跨国银行,在组织架构设立的思路上都已经转变过来。当然,那些规模小、经营围和活动地域很受局限的社区银行,像信用社、储蓄银行、住房信贷银行等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二、欧洲商业银行组织架构重组的主导思想 从总体上看,欧洲商业银行目前的组织架构可以从总分行制、地区总部制、三大部门系统、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以业务系统为重心来构建等若干侧面来描述。

第五章: 案例贷款业务

第五章:贷款业务 案例5-1: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银行家以及他的银行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称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以表彰他们“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7万美元)的奖金。 1976年,尤努斯碰到了一名制作竹凳的赤贫妇女,因为受到放贷人的盘剥,她一天连两美分都挣不到。尤努斯于是掏出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有同样境遇的女人。他希望这些人能借助这笔贷款摆脱廉价出卖劳动力的命运。当年,以此为目的的“格莱珉银行”成立了。1983年,当局允许其正式注册。这被普遍认为是全球第一家小额贷款组织。 如今,格莱珉银行以保持了9年的盈利记录成为兼顾公益与效率的标杆。而依靠无抵押的小额贷款,该银行的639万个借款人中有58%的借款人及其家庭已经成功脱离了贫穷线。通过格莱珉信托公司,“格莱珉银行”还将其模式复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目前格莱珉信托已在中国开展了16个项目,向5.35万人提供了共16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304万元)的贷款。 尤努斯教授在2006年9月接受采访时说,639万名借款人中有96%是女性。《华盛顿邮报》在13日的报道中说,依靠小额贷款这种“解放力量”,孟加拉的贫穷女性成为最大的受益人,因为传统的银行通常拒绝向这些没有经济保障的穷人发放小额贷款。此外,格莱珉银行每年还为2.8万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已经有1.2万学生在其发放的教育贷款的帮助下完成了高等教育。 资料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2006年10月14日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一)

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思路(一) 在国有银行上市改制的大幕拉开后,政府与各界似乎都看到了银行改革成功的曙光。然而,2006年的经济运行开始出现更加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的内在机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政府调控经济过热的宏观政策往往存在冲突,另一方面银行体系改革中的深层矛盾逐渐凸现,同时外资银行介入的竞争压力也接踵而至。在面临内外压力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改革应该如何突围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两大战略思路值得重视。 其一,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应针对信贷扩张的动因,全面创新业务模式和经营机制 我们看到,上半年中国经济高位增长,两大推动因素是信贷和投资。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市成功后的建行尤其突出。前段时间穆迪对2005年中资银行财务实力评价较低的原因,也是看到了宏观紧缩政策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压力可能带来不良率提高。应该注意,我们不能说信贷扩张与银行上市之间有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因为这是现有金融体制下所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现象,只能说是,商业银行的上市,如果强化了刺激信贷扩张的某些动因,将会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就国际经验来看,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形成了中间业务为主,信贷业务为辅的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多在30%以上,有的超过

了50%,甚至70%以上。国外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是与其逐渐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也是与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发展到了较高阶段相对应的。而在当前中国特定历史阶段,以利息收入业务为主的情况还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但应向国际看齐,在业务创新与制度设计上做好战略改革与转变的准备。 就此,笔者认为上市只是银行改革的起点,在制度、技术、管理等方面全面创新商业银行业务运行模式,才能促使其走出信贷扩张怪圈。一是创造发展银行中间业务的条件。一方面,应以专门机构协调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如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制定合理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也要建立健全银行的各项服务功能,并且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发展中间业务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银行所提供的中间产品最大的差别就是它所提供的服务和为客户创造的便利,只有适合客户需要的产品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而银行也只有拥有了这样的产品才能赢得客户,因此要努力推进产品创新。此外,银行还要注重以推销消费品的方式推销金融产品,通过市场营销来使客户理解新产品,并实现金融产品“供给创造需求”的途径。 二是真正促进经营管理与内控机制的优化。经营机制改革仍然是商业银行永远的主题,目前部分银行进行股改和上市,确实是银行改革迈出的一大步,但是也要看到,对银行治理长期的真正压力主要来自于机构战略投资者和大股东,当前上市银行治理结构中该类主体的作用还十分有限。银行海外上市的背后,往往是投资者对于“中国概念”和“政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汇编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操作风险防控要点及案例解析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防控要点主要有三大方面,即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及流程管理。 (一)操作风险 1、内部欺诈 一是隐瞒客户不良信用记录。当信用记录为“查无此人信息”,且打印件上身份证号码与基本资料中显示的身份证号码不符时;当个贷档案(正本)中信用报告为复印件时;当打印件、复印件上有明显人为修改痕迹时;当借款人、财产共有人和财产所有人信用报告不全时。 二是人为调高客户信用等级评分。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与贷款申报材料不一致时;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收集不全时。 三是隐瞒重大风险。当对调查报告表述存在异议时;当调查报告所举数据、证明材料等收集不完善、不充分时。 四是假名、冒名贷款。当客户经理拒绝检查人员检查指定客户的贷款时,贷款资料中申请人前后签字明显不符时,建议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借款人的借款基本情况;对单笔金额较大的贷款,且材料瑕疵较多的借款人,建议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查申请人身份。 五是抵押物不符合担保准入规定。核对土地使用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对房屋所有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核查抵押物所有权人年龄与其身份证件和户口是否相符,财产所有人是否为未成年人。 2、外部欺诈 一是收入证明虚假。应向借款人收入证明开具单位调查其职务、级别、收入等情况;借款人如有其它收入来源的,应核实相关证明材料(租赁收入、股本分

红等)。 二是购房行为不真实。实地调查了解房屋的位置、朝向、结构、销售等情况;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方式知悉借款人对房屋情况的了解程度,了解借款人购房行为的真实性;向房地产权登记部门查询销售合同的备案情况。 三是资金用途不真实。实地查看生产经营情况,向交易对手查询,核实交易合同的真实性;核查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是否直接将信贷资金划转入个人投资参股的法人类企业账户;发放贷款时严格核查借款人账户是否为资本投资账户。 四是汽车购销行为不真实。与借款人联系了解其购车行为的真实性,详细了解借款人的家庭财务情况;密切关注汽车经销商财务状况,防止其利用按揭贷款套取资金。 3、流程管理 一是基础资料未核实。当复印件为传真件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复印件无“与原件核对相符”章和客户经理签名时,建议复查原件;当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不得为股东和其他自然人提供抵押时,当公司章程未经工商管理部门签章确认时,建议向工商部门查询登记备案原件。 二是对共有权人的调查流于形式。贷款调查面谈时,调查人员应同时约谈借款人和共有权人;贷款合同签约时,借款人和共有权人应同时到场签订合同。 三是抵押登记不落实。客户经理必须参与抵押登记过程,办理与取回抵押登记手续须由不同的银行工作人员执行,不得委托中介机构和第三方代为办理;房屋登记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分立的,必须首先核实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所有权证是否已经抵押,并按照相关要求办妥抵押手续;对存量贷款权证办理情况进行清理整改,及时跟踪楼盘产权证办理情况,落实抵押登记。 四是贷款催收不及时。按月进行当月逾期贷款警示和次月到期贷款提示;强化贷后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国有商业银行的三十年改革之路

国有商业银行的三十年改革之路 内容摘要:邓小平同志1991年视察上海的时候曾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满盘皆活。”这段话言简意赅地点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对改革的尝试也从未停止过。2003年,当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革之旅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强调:“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以上种种,皆可验证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的主要宗旨在于回顾国有商业银行自1978年以来走过的三十多年的改革之路,以此来思考国有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商业化股份制改革 正文: 一、引言 有人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两件事令世人瞩目,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水平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世界地位日益显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日新月异,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和平崛起的美好图景。忧的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金融业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并且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其核心表现就是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而积聚的大量风险。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显得刻不容缓,当然我们首先必须认清我国商业银行在不同阶段所存在的弊病,然后依据相应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对症下药,才能使我国的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契合,相协调。 二、改革开放前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间,我国所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在“大一统”体制下,没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分别,甚至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社会上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金融机构。作为唯一的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职能,即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对金融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和提供支付清算服务;而与此同时,它又从事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负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信贷中心为一身。因此,从银行机构设置上来看,国家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完全没有区分,更不存在银行间的竞争关系;从银行业务上来看,薛暮桥曾经指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所有基本建设投资都由财政拨款,连定额流动资金也靠财政拨款。银行只承担产品周转中所需流动资金贷款。银行还代管财政收支款项,几乎成为财政部的出纳机构。 [1]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秦池江也回忆说:“金融体制形成了全国大一统,实质是什么呢?完全用国家的计划分配来取代市场经济,取代原来的城乡互助交流。银行的信贷制度完全受政策和计划的限制,而且要监督企业的资金,所有资金都要通过银行有关部门同意。”可以见得,在这种体制里面,企业失去了应有的活力,经济效率也变得低下。秦池江

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案例1.融资计划年内完成,支撑未来各项业务拓展 工商银行2010年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4%和9.41%,资本充足率略低于11.50%的监管要求。公司拟A+H配股融资不超过450亿元,并已发行250亿元的A股可转债补充资本。管理层表示工商银行的配股方案还要经过一些程序,希望能够在年内完成。融资完成后资本实力将大为加强,可满足未来三年业务拓展需求。工商银行也 会通过其它方式,包括全面加强银行新资本协议的推进和内生利润留存等方式,在三年之内不再需要股权融资。公司2006-2009年平均信贷增长在16%,带来了37%的利润增长。2007-2009三年内,公司共给股东分红1561亿元。此外投资者还有1640多亿的股东权益,合计是3206亿元。公司确定未来低资本消耗的发展战略,盈利格局趋于多元化 公司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化即金融脱媒发展带来的两个挑战。在收入结构调整方面,公司预期要逐步降低存贷款利差收入的占比。现在工商银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8%-60%,以后要降到50%以内,这意味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间业务等收入要超过50%。公司未来要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强大盈利格局。(1)去年省级分行盈利超过100亿的有6家,判断以后不会少于15家行进入百亿人民币分行。盈利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形成此起彼伏的盈利格局。(2)同时形成纵向的盈利格局,信用卡、金融市场部、票据业务部、资金托管部、私人银行、金融租赁,未来还有保险、年金投行来强化工商银行产品供应能力。(3)来自国内盈利和来自于境外盈利更加均衡。去年来自境外的盈利只占全行盈利的2.7%,今后预期将在10%左右,使整个工商银行盈利结构更加均衡、可持续。 资料来源:“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未来息差回升”2010年10月25日 思考:银行的资本扩充方式有哪些?各优缺点? 如何理解低资本消耗战略? ★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是指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之和,代表了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反映了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来源:百度百科 案例2. 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在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这5家公司在1993年以前的海南房地产热中,已有大量资金积压在房地产上。从诞生之初,海发行就被赋予了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任。之后,海发行又引入北方工业公司、中远集团等40余家岛外股东,筹集资金10.7亿元,由海南省控股。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的海发行一开始就背负了44亿元的债务。 但在当时普遍采用高息揽存的情况下,海发行迅速扩张。1997年底,海发行的资金规模发展到106亿元。也就在当年,由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市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并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全省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兼并28家城市信用社的行动,被认为是海发行关闭的导火索。有种说法是,当时海南省为了挽救这些城市信用社,不顾股东大会的强烈反对,执意要求海发行实施兼并,将28家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收入旗下,并托管了5家被关闭的城市信用社。接管的城市信用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l42亿元,而资产又几乎全是无人问津的房产。.接管之后,那些原以为取款无望的储户很快在海发行营业部的门口排起了长队,这成为当时海南的热门话题。由各种传闻引发的恐慌很快演变成挤兑风潮,海发行只能依靠中国人民银行的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