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策略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观察的策略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语言使用与非语言的策略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一、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导入的一般策略

◆1、直观导入策略——演示导入、材料导入、故事导入策略等

◆2、问题导入策略——悬念导入、直接问题导入策略等

◆3、知识联系导入策略——递进导入、直接导入、衔接导入等策略

1、直观导入策略

?案例:老师问小朋友:大家都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这有一把塑料尺子,一块绸布,桌子上还有一盘彩色纸屑。然后老师将绸布在尺子上用力摩擦起来,并说:“我先用力摩擦一会,然后我用塑料尺子去接近彩色纸屑,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说着老师便用尺子接近纸屑,“呀,彩色纸屑怎么一下子跳到塑料尺上去啦?

小朋友,你们知道彩色纸屑为什么跳到塑料尺子上吗?你们想玩这个魔术吗?”

小朋友们都兴奋地拿起了放在说上的尺子和绸布……

?优点

?要点(1 )做好充分准备,事先演练,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2 )演示内容与方式紧扣活动内容和目标。(3 )演示同时结合简洁清晰语言(4 )让幼儿掌握正确操作方法,以免危险。

(2)材料导入

?案例:中班“认识磁铁——水族馆”的活动开始了,李老师扮演成滑稽的磁铁老人(脸上戴着滑稽脸谱)将幼儿带入磁铁玩具城游玩。磁铁玩具城里有许多磁铁玩具:会跳舞的小人、小动物赛跑、钓鱼、沙漠探宝、小猴爬树等。小朋友迫不及待玩起来。然后,另一位王老师问道:“小朋友,磁铁能不能吸引水中的铁物体呀?”

启发幼儿思考进入本次主题。

?利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导入,低龄段用的多

(3)故事导入

?案例:中二班科学活动“认识蚯蚓”,胡老师在活动开始时先给小朋友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小松鼠一觉醒来,伸了个懒腰,?哇,睡得真舒服!?…是哪位好心人帮我把周围的泥土松的这么软,难怪睡在上面像床垫一样,那么舒服!?小松鼠决定找到这个好朋友,然后谢谢他。最后小松鼠找到了这位好心的朋友,你们猜他是谁呀?原来是一条正在松土的蚯蚓。”胡老师把故事一讲完,就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好心的朋友——蚯蚓啊?”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下,幼儿兴趣被调动。

?缘由:幼儿对蚯蚓有害怕、厌恶心理

?效果:班上最胆小的女孩也敢用手去触摸蚯蚓了,找它的头,yoga 放大镜看它的皮肤。

?要点:所讲故事或所编儿歌,与活动主题紧密联系,成为活动过程有机组成部分,并注意所选所编故事要有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

2、问题导入策略

(1)悬念导入

?案例:在大二班的一次科技活动中,丁老师在开始时表演了一个节目——“踩鸡蛋”。将6只鸡蛋分两排挨着放好,上面放一张合适的木板。丁老师慢慢跨上6只鸡蛋支撑的木板,小朋友不禁大声惊呼:“丁老师,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丁老师稳稳站在木板上,鸡蛋也没有破碎。于是幼儿由衷的鼓起掌来:“哇,丁老师会气功!”这时,丁老师说:“我不会气功,只是知道其中的秘密!”

?分析:教师在幼儿活动前,结合活动内容设置悬念,使幼儿置身于惊异之中,将幼儿求知欲激发到极点,从而产生强烈学习与活动的欲望,为幼儿创造积极探索的最佳教育情境。

?注意:把悬念中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安全隐患,尽可能全面地对幼儿解释,以免不恰当地模仿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2)直接问题导入

?案例:中一班科学活动“风娃娃”中,王老师在开始时先点亮一根蜡烛,并问幼儿:“小朋友,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蜡烛熄灭呀?”(吹气)“为什么吹气可以使蜡烛熄灭?”(一吹就有风了)“那么,现在教室里有风吗?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样才会有风?”(幼儿有的在吹气,有的用手、图画纸或其他材料在扇动)“你刚才都用了什么办法制造风呀?”(幼儿抢答)“为什么那样就会制造出风来呢?”

?分析:王老师通过设问、追问、反问,沿着“空气-风-空气流动”这一脉络层层导入新的活动内容,使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也锻炼的思维,增加了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敏感性。

?运用问题导入策略的要点:

?第一,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从已有经验出发,并略高于现有水平。

?第二,问题要具体,形象生动,紧扣主题内容

?第三,把握好提问时机:在幼儿想要探索又不知从何探索时,将幼儿注意、思维活动引入某一探索方向时。

3、知识联系导入策略

(1)递进导入策略

?案例:中二班许老师,在幼儿熟悉了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后,又准备引导幼儿进行“金色的房子”的表演游戏活动。活动开始时,许老师向幼儿出示小狗、小羊、小猴、小鸟的头饰,以及一件漂亮的裙子和一个美丽的花环,这马上引起了全班幼儿的注意。同时,许老师问

道:“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是哪个故事中的人物吗?”然后,许老师与幼儿一起边复述故事情节,边加入动作。接着,许老师进一步启发:“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呀?”

?分析:道具(引起注意和好奇心)——复述和动作(为完整表演搭脚手架,导入正题)

?含义:这种通过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层层引入中心活动内容,将幼儿情绪和兴趣一步步调整到最佳活动状态的导入策略,就是递进导入策略。

?优点:充分体现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活动状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值得提倡。

?注意:每一步骤要环环相扣,同时通过提问、新材料新情境的适时出现来收到良好效果。

(2)直接导入策略

?案例:大二班科学活动“制作小冰棍”开始时,张老师问道:“小朋友,你们吃过冰棍吗?”(吃过)“爱吃吗?”(爱吃)“爱吃冰棍,要是自己能做冰棍该多好啊!那么,你们知道冰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自己会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冰棍!”

?分析:张老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提出具体要求和任务,把幼儿注意力和思维迅速导向并集中到活动内容中来,这便是直接导入策略。

?特点:最常见、最简单的策略,对于学习能力、自我意识、意志力水平较低幼儿很难收到良好效果,所以适用于高龄段大班幼儿。

?注意:在语言上需要精炼,条理性强,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3)衔接导入策略

?案例:大一班蒋老师在幼儿会制作汽水之后,又准备引导全班幼儿开展“跳跳豆”的科技活动。老师准备了录音机、磁带,还给每个小组贴

有标记的柠檬酸、小苏打、黄豆,每个幼儿一把汤匙、一个空杯子。首先请小朋友回忆“怎样制作汽水的?”并操作(小朋友将柠檬酸、苏打加入杯中制成汽水),然后,蒋老师出示黄豆,“请小朋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才能使黄豆不停地跳舞?”(幼儿将黄豆放入杯中,豆子随气泡上升至水面,然后又随着气泡的破灭下沉,然后再上升……黄豆不停地跳起舞来)

?分析:蒋老师找准新知识(豆子在水中会随着起泡升起和下沉,像跳舞一样)和旧知识(制作汽水)的联结点(柠檬酸与苏打水制作的汽水能产生大量气泡),利用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引申,承上启下导入新活动,这便是衔接导入策略。?优点:运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导入新知识,能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使旧知识产生意义,又使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

(二)掀起高潮的一般策略

◆1、悬念策略

◆2、情动感染策略

◆3、随机应变策略

◆4、奇特操作策略

◆5、启发诱导策略

◆6、参与表演策略

◆7、竞赛策略

◆悬念策略

?案例:认识“6、7、8的相邻数”,运用摸彩票的游戏

?分析:此游戏将幼儿预知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吊到了极点,让幼儿心中产生强烈的悬念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强烈动机,形成一个气氛热烈、智力活跃的活动高潮。

?悬念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如上例,悬念策略的使用,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唤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情动感染策略

?案例:《春江花月夜》伴奏下,教师甜美悠扬地朗诵诗歌:“轻轻的云朵/轻轻的风/轻轻的柳条/轻轻的动/轻轻的小船/轻轻的划/轻轻的

桨声响不停/我轻轻的唱支划船歌/轻轻是我/我是轻轻。”幼儿倾听,然后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最后,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她启发幼儿:“云彩是轻轻的,风是轻轻的,小船是轻轻的,划起来也是轻轻的,还有拿些东西是轻轻的,动起来也是轻轻的?”幼儿先用叙述性语言表达,然后形成诗句。幼儿编出了“轻轻的鱼儿轻轻的游”、“轻轻的浪花轻轻地翻”、“轻轻的摇篮轻轻地摇”。最后老师与幼儿一起用轻轻的语味朗诵幼儿创编的诗歌。

?分析:整个活动过程,没有欢歌笑语,没有大起大落,没有紧张刺激,有的只是师幼的一片陶醉,强烈的心灵感染难以言表。此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始终贯穿一个“情”字,在较难的小班文学活动才能制造出如此高潮,取得成功。

?要点:根据幼儿活动情感化、认知活动总是充满浓浓感情色彩的特点,在活动关键之处凝理注情、动人心灵,设法使幼儿入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达到活动目的。使用此策略,最重要的是教师这种情感是真挚的。

◆随机应变策略

?案例:孩子们正在品尝制作好的汽水,忽然扬扬惊喜地叫着:“快看我的公主在跳舞!”幼儿哗地围了过去,结果把汽水打翻了……原来是扬扬不爱喝汽水,制作玩汽水无聊,便把一颗玉米粒(上午户外户外活动捡到的玉米粒公主)放进自制的汽水里,没想到玉米粒上下沉浮地跳起舞来。老师表扬了扬扬,并且赶快从厨房拿了黄豆,立马转入“豆豆跳舞”的活动,孩子们更加兴奋起来,亲手做实验,看豆子怎么样跳舞……

?对偶发事件巧妙应对,将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

?幼儿注意时间短,容易分散,容易被声响、新情境、新事物吸引。教师可将幼儿这种无意注意转为有利于掀起高潮的有

意注意。

◆奇特操作策略

?案例:制作跳跳糖(认识酸碱反应活动之一)

?分析:这些材料对幼儿来说较新奇,关键是幼儿能即刻感受到自己操作的结果,成功或失败的及时反馈让幼儿不断进行新的操作,追求新的成功,可有效形成高潮。

?好奇心是幼儿一大心理特点,利用新颖奇特玩具材料,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形成高潮。

◆启发诱导策略

?案例:童话故事《胆小先生》。老师讲述完提问:(1)大老鼠闯进胆小先生家,胆小先生怎么做的?(鼓励幼儿用口语和体态语表现)(2)大老鼠和胆小先生换了房子,大老鼠怎样对待胆小先生的?(幼儿表现大老鼠凶狠及胆小先生害怕的样子)(3)大老鼠要赶走胆小先生,胆小先生怎么样了?(表现出胆小先生愤怒并追打大老鼠的勇敢行为)

?分析:通过老师循循诱导和层层点拨,围绕胆小先生和大老鼠之间的关系变化,让幼儿在胆小先生勇敢精神中得到启迪:“我是很有力量的!”达到活动高潮。

◆参与表演策略

?案例:中班老师在教唱新歌“小花猫和小老鼠”时,创设情境:一只小花猫悄悄出了门,东看西看,上看下看,见没小花猫,很是得意,高兴地唱起歌来(一只小老鼠,瞪着小眼珠,眦着两只小牙,长着八字胡);正在小老鼠乐滋滋偷吃粮食时,只听“喵喵喵”几声,小老鼠吓得连滚带爬跑回家(歌声起:一只小猫,喵喵喵,吓得老鼠赶快往回跑)。活动结束时,老师又组织了“猫捉老鼠”游戏。

?分析: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学习新歌,生动形象逗趣,使幼儿容易理解,效果明显。后面的游戏活动,幼儿玩中学,乐

中学,加上生动的表演,教育活动达到高潮。

◆竞赛策略

?优点: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在幼儿园恰当运用竞赛手段制造高潮,符合幼儿神新发展特点。

?案例:中班数学活动“复习认识几何图形”,袁老师设计竞赛游戏“看谁站得快又对”。将幼儿分成四组,每队面前放有若干几何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前方5米处的地面有如下示意图。游戏开始,幼儿依次拿一张几何图形,跑到对面5米处,找到和手中图形相同的区域站好,比一比哪组又快又对。

?分析:幼儿不仅要正确认识几何图形,还要在极短时间内思考手中和地面哪一个对应。在竞赛气氛中,幼儿参与性、积极性都提高,由对几何图形无直接兴趣的认识活动转化为通过竞赛产生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进而形成”紧张而活跃“的高潮气氛,提高活动效率。

(三)结束的一般策略

?结束策略常见类型:

?总结归纳策略

?水到渠成策略

?操作练习策略

?延伸扩展策略

?游戏表演策略

总结归纳策略

?案例:“8以内数字”,结束时,为了便于幼儿记忆,根据每个数字形状教师编了儿歌:1像小棍细条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来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钩来钓鱼,6像豆芽笑

哈哈,7像小锄挖青草,8像麻花绞一绞。

?分析:将知识归纳总结变得生动有趣,将机械识记转化为“意义”识记。

?注意:

(1)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性(2)总结归纳方式上:可以教师简明扼要复述要点;可以启发幼儿回忆复述要点;引导幼儿创编(或使用现成的)儿歌、游戏形象化地总结。

水到渠成策略

?按照活动内容顺序,根据幼儿认知规律一步一步进行,最后自然收尾。此策略需要在整个活动过程下功夫,只有环环相扣,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水到渠成结束活动。

?案例: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波尔卡”结束环节,将小朋友分人数相等两组,一半人扮演“啤酒桶”,一半人扮演小老鼠。教师启发“小老鼠”找到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块跳舞,互相逗乐,幼儿在“乐”中结束活动。

?分析:水到渠成的结束方式,避免教师突然中断幼儿活动,说教一遍,影响幼儿情绪。

操作练习策略

?案例:在“复习巩固几何图形”活动结束时,李老师安排结构游戏,幼儿用积木、橡皮泥等随意搭建建筑物,做好之后,讲讲自己用了哪些形状搭建的?比较一下,什么样的搭建更稳,更好看,进一步引导幼儿体会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

?分析:不是用语言总结归纳,而是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运用几何图形特点,教育效果更好。

?注意:

操作、练习材料要充分。

操作活动能集中运用所学。

与前面各环节有机联系,自然过渡。

(四)把握活动节奏

※把握活动节奏的要求

※快慢得宜,疏密相间

※动静结合,调节气氛

※起伏有致,抑扬顿挫

※起承转合,整体和谐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观察的策略

(一)观察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

A、观察能获得最真实、自然的测评资料

B、非常适合了解处于游戏环境中的幼儿

C、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帮助教师制定活动计划。

D、为评价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提供基础。

E、为每一个幼儿的形成性评价(包括成绩与发展)提供资料和依据。

F、向家长提供专业信息,有助于家园共育。

(二)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首先,教师要避免晕轮效应

?其次,教师要克服期待效应

?第三,教师要克服“定势”影响(观察者放任现象)

?最后,克服幼儿“场效应”(教师不在场,场独立时的表现)

?摆脱主观因素干扰的补救措施。

?2、自然性原则

?观察要想获得客观准确结果,必须观察幼儿平时状态下的自然行为。?观察一般在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容易干扰幼儿正常活动,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尽量使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

?3、目的性原则

◆评价幼儿在身体、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性上的发展水平

◆鉴别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风格

◆为制定活动计划提供有用的、真实地与翔实的信息

◆满足个体幼儿的需要

◆确定进步的幅度

◆为家长提供信息,提供关于个体幼儿发展的更加丰富与完整的图画◆提供自我洞察,帮助更多地了解自己,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去提高自己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4、准备性原则

?观察的深度、广度有赖于已有知识经验

?案例:娃娃家里的“猫咪”

?分析:尊重理解儿童的正确观念;丰富系统地关于儿童发展、幼儿游戏的知识经验。没有武断制止,盲目维持规则,把是否利于孩子发展作为标准。

?幼儿教师在观察时需具备的知识经验:

?(1 )一方面,本专业的知识经验:包括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2)另一方面,观察方法与记录方法的知识经验: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观察方法;对观察结果的记录。

记录方法掌握与使用的水平,

是衡量教师观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记录方法:

◆从观察者角度

?准确抓住与观察目标有关的、全面地、重要的信息;

?冷静地记载行为事实,不要轻易下结论,随便把观察者的主观感觉写进观察记录;

◆从记录方式角度: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能迅速地、全面地记载观察内容。

?记录的具体有方式:文字描述、列表打勾、等级评定、录音录像等。?记录的要求:快、细、全;记录越系统准确,用处就越大

(三)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方法与类型

观察幼儿的方法:正式观察法和非正式观察法

正式观察法的观察类型: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特性等级评定

非正式观察法的观察类型: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频率图示法、清单法

(四)观察的步骤

1、制定观察计划

(1)思维方法:设计与回答问题:

?涉及哪些人——观察谁、谁观察等

?涉及哪些事——要观察的行为、态度、情绪等

?涉及哪些环境条件

?涉及哪些时间问题——何时观察、观察多久、间隔观察还是持续观察等

?涉及哪些观察手段——怎样观察与记录等

(2)设定观察目标

2、实施观察

要求:客观、明确、全面

3、解释观察资料

思考你的观察,写出结论。

4、应用观察结果

重新安排活动,改善幼儿幼儿行为或促进其发展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提问

?(一)启发式提问

?1 、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某些现象或材料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对于生成一个新的主题活动极有价值时,可通过启发式提问将幼儿引入探究主题。(“长牙”)

?2 、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面临困难止步不前时,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发幼儿进一步讨论和探究。(“船”)

(二)发散式提问

?可以给幼儿充分思考空间,支持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1 、当幼儿在自己努力下完成“作品”时,通过发散式提问,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表达,用语言方式或非语言方式。

?2 、当幼儿思维或想象单一狭窄时,通过发散式提问,引导幼儿转变思考方向,新旧经验联系基础上进行概念的再建构。

?(三)层叠式提问

?将探究问题前后关系连成一条推进线索的层叠式问题,在层层深入的问题链中,不断推进幼儿的探索和思考

?“我长大了”案例

?假设式提问

?假设式提问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幼儿进行假设判断和思考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往往以“假如……”“如果……”等形式展开。通过假设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先前经验和发散性思维水平,让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美术欣赏活动中,呈现绘画作品《牧羊》,幼儿马上讨论起来:“画上有个小女孩,还有羊,是不是喜羊羊啊?”“不对,小羊在打架,喜羊羊不打架的。”“那个小女孩好像不高兴的样子。”这时,老师问:“画中确实有个小姑娘,还有几只小羊,小羊不太听话。如果你是画中的小姑娘,看到小羊不听话,会怎么做呢?”幼儿马上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推理式提问

?推理式提问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完成一项较简单的操作或探索活动后,要求幼儿用类似的方式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而自己寻找答案的一种提问方式。通过推理式提问,教师可以较好地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问题,避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采用推理式提问的要求是,幼儿要有经验的储备,教师提问的语言要清楚明确,具有逻辑性,切不可太深太难。

?案例1:学习6的组成时,教师问:“上次老师请你们将5颗豆子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幼儿回答:“1和4,2和3……”教师接着问:“我们这次将6颗豆子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

?案例2:幼儿探索了圆和半圆的关系后,继续引导幼儿思考:“我们知道了两个半圆在一起就是一个圆,那两个正方形在一起,变成什么形状?

?递进式提问

?递进式提问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思考和回答,巧妙地将一连串问题层层抛出,逐步深入,将幼儿思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不断推进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深入探究和思考机会的一种提问方式。递进式提问的实质就是对复杂问题的层层分解和简化,让幼儿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既培养幼儿勤于思考的习惯,又使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

师: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中,谁要去山羊伯伯家做客?

幼:小鸡、小兔子、小猫

师:他们都是怎样跟山羊伯伯打招呼的呢?

幼:小兔对山羊伯伯笑,小猫……,小鸡……

师:你们觉得谁最懂礼貌,谁做的不好?(幼儿各抒己见)

师:如果你是山羊伯伯,你喜欢谁,为什么?

师:小朋友去别人家当小客人时,应该怎么做?

?总结式提问

?总结式提问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对某些问题或现象进行观察和了解后,为了让幼儿自己进行适当概括,最后得出结论时运用的提问方式。总结式提问有助锻炼幼儿的概括能力,能帮助幼儿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归纳和综合思考,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条理性。

?案例:观看完科学教育片《海洋世界》后,教师抛出问题:刚才我们都看了神奇的海洋世界,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海洋世界到底什么

样?

?回应

?(一)重复

?1 、通过重复个别幼儿的问题或回答向全体幼儿反馈有价值信息,通过语义上的加重和提醒,帮助幼儿获得他人的经验。?2 、通过重复幼儿的话语,婉转表达对幼儿的提醒与暗示,启发幼儿对自己话语做出调整。

?案例:教师重述幼儿的回答:“依依发现兔子的眼睛是红红的,是吗?”“他说手电筒不亮,是电池装的不对,是这样吗?”

?(二)反问

?将幼儿在一定情境中的问题抛回给幼儿,通过一种双方平等交流的氛围促进幼儿认知冲突,改变原有认知图式重新建构知识。

?1、当幼儿自发提问,教师适时反问(把问题再抛回给幼儿或疑问语气给出不确定答案)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它们都是一样的吗?”“蛇冬眠了,蚂蚁也要冬眠吗?”

?2、当幼儿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因为知识经验有限而得出有悖于生活现实的结论时,教师可通过反问引发幼儿再思考,促使幼儿在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中逐步领悟真知。

“老师的外婆不喜欢吃糖,晚上刷牙,为什么也掉牙呢?”

?3、当幼儿之间在对话互动中产生问题时,教师适时予以反问可将幼儿之间讨论和交流引向深入。

孩子们在讨论“鳄鱼宝宝谁生的”,有说爸爸,有说妈妈,老师问:“为什么,有什么根据说是爸爸不是妈妈?”

?(三)提炼

?教师对幼儿的回应中,归纳提炼式的回应至关重要,能够使幼儿将感

性体验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和概念。

?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表现,认真听取幼儿观点后,对信息加工整理,再将提炼后信息呈现给幼儿,使幼儿将零碎经验系统化、条理化。?案例:探索电池之后,教师对电池属性概括总结:“你们都很聪明,电池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只有选对电池并且安装正确,电池才能起作用,你们的电动玩具,爸爸妈妈的手机都需要用电池才能起作用。”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语言使用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语言使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情感性原则、形象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逻辑性原则、

生活性原则、文学性原则、

简练性原则

1、情感性原则

(1)案例:现代抽象画派作品欣赏活动(大班)

(2)含义:指教师的语言应当充满情感的色彩。

意义:教师富有情感性的语言才能够拨动幼儿的心

弦,引起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幼儿

园生活和学习的兴趣。

(3)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教师通过语言将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传达给幼儿,让幼儿充分体验这些情感,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情感的满足。(讲故事时,将思想感情融入自己饱含深情的讲述中)

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语言中直接体现出情感的色彩,以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爱、赞许、否定等态度。

(4)贯彻情感性原则,一方面,幼儿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趣味性,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善于从幼儿活动的实际出发,或借助谜语、儿歌、故事、游戏,或变异的语言形式和手段,或利用教具、动作、表情等辅助手段,使活动充满乐趣,把幼儿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情境调控自己语言中情感的有无、轻重与正负。(评价幼儿、体验活动、常规教育)

2、形象性原则

(1)案例1:“热胀冷缩”科学探索活动;

案例2:故事表演《微笑》

(2)具体形象性与感觉运动思维;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生动、具体的教育影

响,特别是对观念的感知和理解,更需要借助

于形象;

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创造直观形象,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感知各种抽象事物、词语、概念等。

(3)贯彻形象性原则,就是要求幼儿教师要注意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甚至文化习惯,使用幼儿易于理解的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指令、传授知识、交流情感等。

3、启发性原则

(1)案例:搭建高速公路收费站

(2)含义:是指幼儿教师的语言能够诱发儿童思考并让他们有所领悟.意义: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是调动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支架式教学”,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和其他指导行为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启发幼儿的“学”,支持幼儿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

(3)方式:有针对性的提问、机智的点拨、诱发幼儿联想的讲述。(4)贯彻启发性原则,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多告诉幼儿可以做什么,怎样做更好,多从正面引导幼儿,而尽可能不说什么不可以做,怎样做不好,少从负面制止幼儿。另一方面,语言内容应尽可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幼儿留下思考与感受的空间;语气上是期待的,让幼儿有参与愿望;节奏上是快慢有致、疏密有节的,给幼儿提供参与的时间。

4.逻辑性原则

(1)指的是幼儿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准确运用概念,恰当作出判断。(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2)案例:传声筒

(3)贯彻逻辑性原则,要求幼儿在遣词造句上要用词准确、句法正确,在内容上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在前后表述上要根据思维发展的逻辑及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准确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语言形式要与语言内容、说话时的场合、情境相匹配、相适宜,给幼儿以良好的榜样作

用。

5.生活性原则

(1)案例:不同形状积木分类

(2)幼儿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决定了幼儿教师语言的生活性。幼儿教师语言的生活性是指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当较多地使用常用

的非概念化的日常生活交际语言。

(3)虽然幼儿教师可以偶尔使用一些书面语形式的的词语和专门化的科技语言,这些语言也必须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和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

6.文学性原则

(1)案例:“认识萤火虫”

(2)原因: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是统一的;儿歌、故事不仅是内容,也是手段

(3)幼儿教师语言的文学性,一方面表现在幼儿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恰当利用故事、儿歌等文学形式的语言调节幼儿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融洽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表现在幼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合理地运用幼儿熟悉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角色语言,使幼儿臵身于他们熟悉的文学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充满想象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

7.简练性原则

?案例:小班游戏活动:划船

?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其语言中的词汇和语言结构应当有所调整:词汇涉及的范围应较小、句子不宜过长,复合句和并列句不宜过多,较多地使用一些功能词(如“小船”),语法和语义关系也应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不是越简练越好,必要时话语重复。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语言策略的基本类型

?语音、语调、语气、修辞、节奏、停顿、轻重音等是说话过程中实现完整表意的基本构成因素,因此,对这些因素的良好调控与使用能力,也就成了幼儿教师语言策略的基本类型。另有语言幽默策略。1.语调策略

?语调,通俗的说,就是说话的腔调,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臵。幼儿教师的语调策略,就是要求幼儿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

点、个性特点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特点、说话的场合等因素恰切地使用和调控自己的说话腔调。

?语调策略要求幼儿教师在语言使用上应做到:

?①发音准确,说标准普通话,同时考虑幼儿的方言文化。

?②发送指令、讲授知识、讲述故事等注意语音的高低调配、轻重音的分配以使表意清楚,重点突出。

?③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不能过于慢条斯理或语速过快,符合幼儿的注意力和神经反应加工速度。

?④巧妙地处理儿化、变调,做到说话抑扬顿挫,娓娓动听。

?⑤根据不同场合采用相应语调。

2.修辞策略

?语调体现的是语言的音韵美,修辞则体现了语言的形式美,当然,具备某些修辞形式如排比等的语言在语调上也很美。修辞是语言表意、表情的主要功能要素,是幼儿在教师语言中感受语言艺术美的重要方面。

?①采用形容词叠用、摹声等修辞手段,刺激幼儿的联想。

?②选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段,刺激幼儿的想象。

?③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的“内视觉”,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

?④把枯燥的词语概念,编成儿歌、故事等形式,使之转化为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

3.停顿策略

?幼儿教师在说话过程中的合理停顿,既有助于幼儿学会正确说话,保障气息的连贯、平稳以促进幼儿的身休健康;还有利于幼儿对语义的把握,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智力等的发展。同时,停顿也是语言节奏的一个体现,幼儿教师合理的语言停顿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艺术美。

?停顿策略要求幼儿教师在说话时要注意:

?①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注意气息的连贯、平稳,在使用发声器官上给幼儿良好的示范,保护幼儿的发声器官,促进幼儿发声器官的健康发展。

?②认真把握说话内容的要旨与语义层次,根据表意的需要合理处理短

停顿和长停顿,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语言内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③根据幼儿的情绪状态,合理调整停顿。

4.重音策略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幼儿很难从轻重音差别不大的语言中选择有用的信息。由于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适应或疲劳,因此,缺乏轻重音变化的语言,很快就不再是幼儿知觉的对象,幼儿的注意对象就会发生转移。

?教师语言的重音策略要求幼儿教师在说话时要注意:

?①弄清每个句子的各成分对表意的功效分担,在同一个句子中注意轻重音的分布。

?②弄清句群中,各句子的表意功能,信息承载越多的句子说得越重,信息承载越少的句子说得越轻。

?③在布臵多个任务时,注意根据任务间轻重、缓急的不同而说话轻重不同。

?④在评价幼儿(如批语与表扬)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轻重。

5、节奏策略

?幼儿教师语言的节奏策略是与语调策略、停顿策略紧密联系的语言策略,主要由语音的强弱、语速的快慢构成。教师语言的节奏策略要求幼儿教师在说话时要注意:

?①多使用短句,尽可能避免使用长句。

?②多使用“散句”,尽可能少用“整句”。

?③多用幼儿熟悉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与句式,避免过多生疏的附加成分。

?④注意恰当地使用排比和重复。

6.语气策略

?幼儿教师语言的语气策略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恰当地调控与驾驭自己说话的口气、选择合适的句式来表意、表情,引导幼儿在语言及其他方面积极、健康地发展。此策略要求教师在使用语言时要注意:

?①语气要柔和。

?②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在使用频率上相比较,应多使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理论教学指导大纲 山东英才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理论指导篇) 课时分配表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概括地理解学前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 2.初步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特色。 4.激发学生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兴趣与愿望,体验成就感。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结构特点。 2.本章教学难点是素质、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理论。 本章教学形式和方法: 1.讲解演示法:教师讲解基本的概念和素质教育观点; 2.分组讨论法:什么是素质教育。 本章教学内容和程序: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概述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 (一)素质的定义 (二)素质的类型结构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结构的特色一、课程结构“立体化” (一)社会教育——学会做人 (二)科学教育——学会求知 (三)健康教育——学会健体 (四)语言教育——学会双语

(五)艺术教育——学会审美 (六)创造教育——学会创造 二、课程目标“整体化” 三、课程内容“结构化” 四、教学过程“建构化” 五、实施手段“游戏化” 六、课程效果“最优化”

第二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初步认识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2.初步了解社会教育活动的整体目标 3.初步领会社会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重视“从小学会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明确幼儿社会教育指导思想。 2.重点掌握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和指导要点,把握好教育的进程。 3.学生对“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的理解会困难一些,教师可通过实例,联系实际突破难点。 本章教学形式和方法: 1.理论讲解法:讲解“什么是社会化”,“为什么说幼儿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的道理。 2.案例剖析法:“沈老太太被儿子虐待”的案例分析,进而认识幼儿期社会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本章教学内容和程序: 第一节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 二、重视“社会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三、社会教育与培养“完整儿童”的现代幼儿教育趋势密切相关 第二节社会教育活动的整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从小学会做人 二、具体目标 (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小纸的大家庭(小班) 一.主题由来 随着日新月异的的发展,生活中随处可见纸的存在,小朋友们的身边也充斥着各种纸制品, 纸巾、纸盒、纸袋、书本等等。纸不仅仅对于我们大人生活中至关重要,在小朋友的日常中 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小纸的大家庭”的主题活动单元中,我们将开展一系列关于各种纸的活动。让孩子从撕 贴和折叠去触摸和感受纸的材质,了解不同的纸各自具有的特色;他们会有机会探索和研究 一些纸的来源,也能学会珍惜各种纸,在废纸回收、利用再生纸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资源;更 重要的是,孩子可以真正地和纸玩游戏,他们可以折一折、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纸;可以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平面的纸站起来,让立体的纸变化出不同的空间。厚的、薄的,粗的、滑的,硬的、软的,大张的或是小张的,平凡的纸将成为孩子创作或游戏的素材,给予他们一片尽情想象的空间。 二.主题目标 教育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动手、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进幼儿的环保意识。 3、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学习目标: 1、感受纸的特性,学习观察、记录、统计的方法,探究纸的用途,激发幼儿对科学 探索的兴趣,并能在生活中积累一定的有关纸的知识。 2、了解纸的产生、来源以及废纸的再利用、废纸再造,知道爱惜节约纸张。 3、在塑造、切割、组合等活动中,创意地表现自己的意愿,美化生活。 4、感受不同材料在演奏时的音色变化,能运用已掌握的节奏型进行创作性的表现。 三.主题网络 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说说“我收集的纸” 语言活动:纸箱和纸、找一找,哪里有纸、参观纸艺店、纸娃娃、有趣的立体书 科学活动:卫生纸怎么来的、神秘信纸、为什么纸要回收、神奇再生纸、纸是大力士 数学活动:纸的另一半 音乐活动:纸飞机、纸爱变花样、糖果王国的舞会 美术活动:纸的观察小书、和纸玩游戏、好好爱护我、多变的剪纸花、彩纸作画、纸的同 乐会、纸的大壁画 体育活动:纸箱妙妙妙、报纸真好玩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有趣的纽扣 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教案范例大全

xx教学活动设计教案范例大全 引领孩子进入一个精彩的相反世界,进而帮忙孩子理解相反的概念,感受相反的幽默。小班幼儿已有比较的意识,所以也具有了初步的“相反”意识。一起来看看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教案范例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xx教学活动设计教案1 三只羊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主角,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提托、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师:宝宝们,听谁来了?“的笃、的笃、的笃”,谁呀?(幼:喜羊羊;师:喜羊羊这么小,我们叫它小羊吧!)“踢托、踢托、踢托”,又有谁来了?“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来了几只羊?(幼儿团体回答) 2、经过比较认识大羊、中羊、小羊。宝宝们仔细地看看,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二、感知理解童话故事。(注意教师讲述的语气) 1、操作羊和狼的图片,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故事开始——中羊听了很害怕,吓得逃到山下去了。” 师:今日,这三只羊发生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师讲述。 提问:a、山脚下住着谁?它们到哪里去吃草?

b、谁来了?跟小羊、xx说了什么? 过渡:大灰狼是怎样说的?小羊和中羊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1 / 6 2、教师运用不一样的主角语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大灰狼听见了小羊的脚步声,说了什么呀?(谁呀?——语气粗而干脆)小羊怎样回答的?(我是小羊——轻轻的、很温柔) 大灰狼还问了什么?(你来干什么?——凶的样貌)小羊怎样说?(我上山来吃草) 大灰狼又怎样说了呢?(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更凶,瞪眼、张开爪子)(恶狠狠)谁来做做恶狠狠的样貌呢?(很凶、凶巴巴的样貌)我们一齐来学学大灰狼吧!(师扮小羊,幼扮大灰狼讲述:一天,小羊到山上来吃草,……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听见了是怎样做的呢?(小羊很害怕,吓得逃到下山去了。)谁来做小羊的? 引用故事中的对话,过了一会儿,……又恶狠狠地说:“……”中羊怎样样呢?(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感受中羊和大灰狼的对话) 三、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尾。 1、小羊、中羊在山脚下碰见了大羊,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齐想办法对付它。”三只羊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请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结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一、大班音乐教案:粗心的小画家 目标: 1.尝试用自然音进行唱歌,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准备: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吗?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1、幼儿观察后集体讲述“请你们看一下,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把丁丁的故事编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来学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班的魏老师。(小朋友们好,你好你好,魏老师你好你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准备: 图片,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吗?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图片理解歌词: 1、幼儿观察后集体讲述“请你们看一下,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把丁丁的故事编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来学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班的魏老师。(小朋友们好,你好你好,魏老师你好你好)

2、欣赏歌曲(教师范唱一遍) 现在我们就把丁丁这个故事,配上音乐一起来听听,感觉怎么样? 3、幼儿学唱歌曲: 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唱的时候注意音乐中的符点。 四、在学唱基础上提高演唱要求: 1、、给音乐起名字。 小朋友我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好听的歌曲,可是它还没有名字呢?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讨论后起名字)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丁丁是个粗心的人,那么你们说做事粗心马虎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对了,那么在这首歌曲中,丁丁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笑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听到是小朋友笑丁丁的地方,举手表示。 2、幼儿听歌曲举手表示笑声: 除了笑声,老师还听到一个声音,是什么?为什么要加这个声音?(是“咦”。它表示奇怪的意思。) 对,就象我们小朋友看到了这样的画也会觉得很奇怪,所以要说“咦”,你们能不能来学学它的口气?能不能吧后面的笑声一起加上吗? 3、幼儿练习唱最后一个乐句。(提出要求:有表情的来唱,表现出既奇怪又好笑的情绪)。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变换多种形式教幼儿演唱(如:拍手、拍腿、分组、集体唱等)。 小朋友,你们学了这首歌后,会不会象丁丁那样粗心?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象丁丁那样的,一定会做个做事情细心、认真的小朋友的。 二、中班数学神奇的水果宝宝 活动目标:目测6以内的数,初步体验数的守恒。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水果图片每人一份:18个水果宝宝(6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6个香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水果们都在争论着自己的 数量多,瞧 二集体活动 1. (1)教师拿出桔子的卡片玩具说:“桔子宝宝说我多,梨宝宝说我的多,小朋友看看,桔子宝宝和梨宝宝一样多吗?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幻灯片图1) (2)请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1个1个,2个2个,3个3个…..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有趣的纽扣 设计意图: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 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 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 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 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技巧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技巧 一、教育内涵的把握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 教师们拿到的是教材内容变为教学过程,变为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创造,需要变。因此,教师在阅读教材时,要能读出教材内容的内涵、背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实施中得心应手。 例如:小班上册《一对好朋友》: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之间不仅是经常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有的教师只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幼儿思维单一,不少幼儿答: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不少教师由于由于对教材的专研不透彻,只注意到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词句,即“是什么的知识”很少考虑教材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比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做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诀窍的技能。所以把握不住揭示内容的主线,启发引导就很难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幼儿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但许多教师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如手工活动撕贴“柳条”,教师只提出一条目标“学习用较大的皱纹纸撕成柳条。” 2、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如:歌曲“小鱼游游”中的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 (2)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3、主语不够统一: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提法较乱。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中的目标: (1)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幼儿主语); (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教师主语)” 4、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如科学活动“这是什么车”中的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汽车的名称及典型特征,了解不同汽车的用途; (2)学习仔细观察与大胆讲述。”又如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提出能力目标为“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发展想象力。” 5、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发情感”等等。如制定美术活动时往往有目标为“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又如体育活动中第有这样的目标“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6、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师们在借用别人的教材时,照搬照用,因此往往一个优秀的教案,在实际运用中却无法体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7、先有活动,再制定目标,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本末倒置,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教案 【教案使用学期】: 【授课专业班级】: 【授课人数】: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并学会在现实的教学中对幼儿园健康、社会、科学、数学、语言、音乐及美术教育的活动进行设计。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活动游戏理论 【课程学分】:2学分 【周学时】:2课时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庄虹陈瑶.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1.跤德凤等.幼儿计算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汪爱丽.幼儿音乐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王占春.幼儿体育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王占春.幼儿体育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张慧和,张俊. 幼儿体育教学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概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2、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2、难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和问答法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质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指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 3.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根据活动内容的组织特点划分:核心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根据对活动者的组织形式划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类型 1.预先设计 2.临时设计 3.反思设计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共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共 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篇一: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二: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有趣的纽扣 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单位:教师:班次:大班 活动名称《旧光碟真好玩》指导教师雷镝胡雪征 设计意图 幼儿经常在家或幼儿园里观看光碟,光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为了能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费旧物的利用价值,并提供观察和探索的空间,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便围绕光碟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1、感知旧光碟带来的乐趣;培养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能发现旧光碟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尝试;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交往能力;能与伙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能发现旧光碟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实践。 活动难点能与伙伴合作探索旧光碟的玩法。 活动准备许多旧光碟分放在六个小筐中 活动流程问题引发兴趣—自由探索玩法—合作探索玩法—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与内容(包括师幼互动)点评 一、出示光碟,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被划坏的旧光碟,想请 你们玩一玩,你想怎样玩呢? 二、自由探索玩法 1、个别尝试 师:谁能来试试你的玩法?谁有不一样的玩 法?(教师适时引导启发,激发幼儿动脑思考) 师:你的玩法真好玩!旧光碟的玩法多不多? 2、幼儿自由探索实践 师:还可以怎样玩呢?大家都来玩一玩,看看 谁的玩法多!(教师观察,幼儿遇阻或出现问题是 参与或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利用幼儿的 玩法进行互相启发,激发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并留 意合作的幼儿。) 3、交流演示 师:你玩了几种玩法?谁来演示你的玩法? (教师请想法多样,玩法奇特的幼儿做教多的讲解 和演示,激发幼儿大胆创造玩法。) 三、合作探索玩法 1、教师在选材上非常接 近幼儿生活实际。旧光碟是 随处可见的东西,很容易接 触到,教师一敏锐的洞察力 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充分 利用幼儿熟悉的费旧物品, 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 要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能够真正的做到让幼儿 主动学习。教师通过层层深 入的提问,引领着幼儿在自 然的状态下,一步步的进行 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 结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问题 的提出,就是幼儿将要实践 的主题,光碟的玩法从最初 的单一的一个人玩到最后 多样的大家合作玩,整个过 程都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幼 儿逐步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真正体现了孩子主动学习 的意义。 3、教师在活动中,能够 根据孩子的需求,以合作伙 伴的身份启发、引领幼儿在 困惑时如何走出来,随时抓 住幼儿迸发的创造性火花,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直观类)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住直观类教学方法有哪些并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 灵活运用。 能力培养目标:达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重点: 直观类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到教学中 去? 教学难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有哪些?教学方法:演示法,对比讲解。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 、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有哪些? 2 、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步骤有哪些?讲授新课: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概述: 1 、定义: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幼儿学的方法。 2 、根据不同角度,幼儿教育活动的分类: (1)直观类方法:观察法、演示法、示范法、范例法、欣赏法等。 (2)语言类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描述法等。 (3)实践类方法:练习法、操作法、游戏法、表达法、发现法、记录法等。 3 、根据活动的主体分类: (1)以教师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示范法、范例法和讲解等。 (2)以幼儿为主的方法:游戏法、练习法、操作法、表达法、等。另外:谈话法是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方法。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 (一)直观类方法(幼儿园的主要方法) 定义: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配合讲述、讲解向幼儿显示实物、教具或作示范性试验和表演,借以说明和印证所教授知识的一类方法。优点: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形成清晰而深刻的表象,便于理解和记忆;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引起兴趣。 1观察法定义: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幼儿感知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形式: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运用观察法的要点: A. 观察前 B. 观察开始 C. 观察过程中 D. 观察结束时这一方法可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 2 、演示法: 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出示各种实物、教具、模模型进行示范性操作的一种方法。分类:分布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示等多种形式。运用演示的要点: A. 是全体幼儿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象的的主要方面。 B. 简明扼要的讲解,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 C. 演示要技巧熟练、造型准确、程序正确、动作清楚、速度适宜。 3 、示范法: 定义: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分类:完整示范、部分示范、分解示范、不同方向的示范等多种形式。运用示范法的要点: A. 进行示范动作时,要选择 好位置,是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 B. 示范动作要慢一些,而且要清楚准确,并加以解释。 C. 进行语言示范时,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楚、用词准确、速度适中,富有表现力。

2018最新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2018最新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大全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应该怎么写?你是不是在为这个问题而烦恼?不要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范文模板,有需要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一): 幼儿园主题活动方案《各种各样的树》 活动目标: 1、喜欢和树交朋友,懂得如何保护树木,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了解认识树的种类,掌握几种常见树的名称,寻找它们不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联系家长,了解主题资料,同幼儿一齐积累各种资料。 2、带给各种有关树的书籍,以及各种能够让孩子表征的材料:皱纹纸、报纸、剪刀、橡皮泥、插花、积木、各种花布和一些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树

1、早餐后,请幼儿自愿分成若干组,由三位老师分头领着幼儿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去观察幼儿园的树。 2、鼓励幼儿想出统计树木数量的方法,尝试数一数幼儿园里共有多少棵树,有多少种树,多少落叶树,多少常绿树。 3、谈话。 你在散步时看到了什么树? 你在散步时发现了哪些树的秘密? 4、鼓励孩子把自己发现的树的秘密画下来告诉大家。 延伸:把此活动的好处告诉家长,让家长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认识树,明白树的名称和用途,观察树的外形特征,看会有哪些新发现。 活动二:给大树照像 1、带给各种材料,启发幼儿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树的印象,如:绘画、粘贴、制作、拼插和立体造型等。 2、发动家长和孩子一齐表征树。 把意图向家长说明,请家长和孩子一齐“制作”树。第二天,孩子们拿来了用多种办法“制作”的树。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讲述着和家长“制作”大树的情景,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功感。 3、展示成果。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表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狐假虎威领域音乐教师樊晓燕班级大二 活动目标1、学习玩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2、通过图片理解和掌握老虎和狐狸的对话,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能较逼真地扮演狐狸和老虎。 3、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活动准备狐狸、老虎图片、音乐 信息技术 手段 教学课件《狐假虎威》 活动流程活动反思 一、复习歌曲 1、听,这是什么歌? 2、“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讲了个什么故事? 3、狐狸见到老虎的时候,它对老虎说了些什么呢?想知道吗?请仔细听。 二、学习对话 1、老师说对话。 问:狐狸说了什么?老虎又说了什么? 2、老师再完整讲述一遍。 3、教师出示图片,打乱摆放,引导幼儿看图片与儿歌内容匹配。 三、选择角色 1、出示老虎、狐狸图片,选择角色,确定坐位。 2、完整练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3、创编狐狸和老虎的动作。 四、学习游戏《狐假虎威》 1、“看他们怕我还是怕你!”他们是谁呀?小动物们到底怕谁?它们看到狐狸 和老虎在一起,非常奇怪,咦,狐狸和老虎怎么在一起呢?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狐 狸和老虎的后面。狐狸和老虎发现了,一回头,小动物就不动。 2、做什么小动物? 3、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 4、玩狐假虎威的游戏。 “我们先一起唱歌,狐狸看见老虎,和老虎对话,再扮演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 悄悄地跟着老虎和狐狸的后面。老虎和狐狸一回头,发现谁动了,就把它抓回去。” 5、根据玩游戏情况提出要求(狐狸不换) 6、再最后完整游戏,老虎唱歌,戳穿狐狸的把戏再去抓小动物,在高潮中结束。 本次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课题名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和原则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掌握并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 2、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能具体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灵活处 理分析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 2、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幼教实践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遵循基本原则分析具体的教育活动。 教学准备: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语: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及评价等诸多环节中,活动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

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环,它是有效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育能力的关键。 师:结合你自己的经验,说说什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 生:(运用讨论法、经验分享法)思考讨论。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 (播放幼儿园教育活动视频片段) 师:幼儿园与中小学的教育活动相比,有哪些特点?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游戏性 ①学习与发展主要以游戏为载体,教育与游戏之中; ②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情景以及游戏的活动。 2、启蒙性 ①获得的是粗浅的、基础的、具体的、容易理解的、简单的知识和 技能; ②获得感知和体验、具体操作和尝试、贴近生活、语言浅显易懂。 3、整合性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美丽的春天》 一、主题由来 春天到了,幼儿园里树木和花草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迎春花开出了黄色的花朵像个小喇叭似得。孩子对树枝上的绿叶、草丛中的花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摘下来当小扇子一扇一扇的;有的自己在手里折一些小玩意;有的甚至把树叶当成了宝贝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看到这种情形,我想:对我们来说自然规律中的季节变换也许没什么,但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吧!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对什么也充满了好奇:春天和别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树叶为什么在秋天落下而又在春天重新长出来了呢?在他们的小脑袋里会有一个个的"为什么"。我不由想到利用这些树木花草作为教育活动的媒介,为孩子们设计一个有关春天的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以及春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春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因此,一个春天的树木花草为切入点的“美丽的春天”主题,通过这个活动让让幼儿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幼儿亲手培育、照顾自然角的小植物,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并鼓励孩子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感受春天的美丽。 二、主题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和途径认识了解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和播种的季节。 2.能用说、朗诵、唱、跳、绘画、制作、剪贴等各种方式表征春天。

3.在欣赏与春天有关的文学作品中体验文字的优美,学习创编与春天有关的故事或儿歌。 4.愿意把自己的研究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体会彼此分享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故事、诗歌、光盘、图书等资料。 2. 带幼儿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渗透有关春天的知识。 3.联系春游地点,做好春游准备。 4.提供幼儿用来表征的物质材料,如:画纸、笔、颜料、棉签、皱纹纸、插花、树叶、剪刀、胶水等。四、主题活动流程 四、主题活动流程 (一)活动一春天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体验中感受春天的特征和美好 2.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勇敢大方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儿歌、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组织幼儿来到户外找春天。 1.户外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找春天:幼儿四散开结伴在院子周围找春天,看谁找到的春天景象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教案 多彩的世界 幼儿有创编诗歌的潜能和兴趣,教师引导得当,可以帮助幼儿创编出自己喜欢的诗歌。引导幼儿进行诗歌创编的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创编成功的喜悦,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培养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语言活动,能够在全班幼儿面前表达自己,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红、蓝、绿、黄颜色的装饰眼镜共20个;红、蓝、绿、黄颜色的彩笔共20支。 2.铺有白纸的大黑板4个。 3.诗歌创编电脑课件一套,多人集体电脑一台。 【活动过程】 1.教师活动的导入:看看说说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会变魔术的眼镜。请小朋友戴上这个眼镜看看周围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幼儿戴上眼镜后,游戏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在教室内东看看西瞧瞧,几个孩子争着表述自己的感觉。 幼:我戴上红颜色的眼镜看见树变红了。 幼:我戴上蓝颜色的眼镜看见滑梯变蓝了。

幼:我戴上黄颜色的眼镜看见的云朵像穿了一件黄色的棉袄。 幼:老师、椅子、桌子统统都是绿色的了。 幼:我戴上红色的眼镜看操场,操场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红颜色的。后来我和另一个小朋友换了一个绿色的眼镜,操场上的东西又变成 绿色的了。 幼:当我把眼镜摘下来,又恢复了原来的颜色了! 分析:“会变魔术的眼镜”的活动设计,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尝试欲望。在自由观察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 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管是胆小害羞的孩子还是性格开朗的孩子,都能及时地把自己的发现较完整地表述出来,为下一步的尝试 活动奠定了基础。 2.教学活动之一:绘画记录 师:让我们用彩笔把看见的事物画下来,让它们组成一幅颜色相同的画。 幼儿手拿彩笔在桌边进行绘画。由于是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绘画能力,不到3分钟就完成了创作。在他们的画里,可以看到 滑梯、大树、云朵、小朋友、桌椅、电视机、娃娃、金鱼等事物。 教师与小朋友一起把相同颜色的画贴在黑板上,组成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的画板。 分析:“绘画记录”这一环节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幼儿试着把刚才看到的事物画出来,可培养幼儿用画面表达观察到的事物 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培养幼儿主动学 习精神的手段之一。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出现了幼儿互相帮忙的 场面,使幼儿的合作精神得以体现。 3.教学活动之二:诗歌朗诵 师:我昨天戴上了红色的魔术眼镜去水果店,看见了许多的水果,老师很高兴,画了一幅《红色的世界》的图画,还编了一首《红色 的世界》的诗歌,小朋友想听吗?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1总结性评价:指在完成某个教育活动活某个单元性、阶段性活动之后进行的总结和评定,它是与目标的达成程度紧密相关的。 2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完成、达到的水平与在成人帮助下完成、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是最近发展区。 3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对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指向的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4合作活动方式:是指当幼儿专注于自己自由活动时,教师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选活动过程中,以施加教育影响,但仍然以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 5个体评价:指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幼儿个体所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活动兴趣、参与态度、学习方式、互动与社会化程度、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 6活动区活动:指将幼儿园活动室划分成若干活动区域,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并与材料和人(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员)互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7感知体验法:指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7情景表演法:现场或通过录象向幼儿展示生活情景,让幼儿观察和分析情景中所涉及的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方法。由于情景表演法的主题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因而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较好地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同类问题和冲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8分科设计活动:是幼儿教育机构根据其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不同科学中选择出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 9个别教育活动:这是教师与幼儿个体的直接联系方式,是教师按照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10智力技能:是指儿童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11非正式评价:指发生在教育活动过程和特定活动情景中的,不自觉地进行着的对学习者的行业言语以及教学活动现象或事件等的观察和评定。 12方案教学:是一种由一位或一群幼儿所引发,进行深入研究一个特定主题的教学方法。特征在于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探讨,幼儿长时间研究一个主题,焦点在于寻找相关问题的解答。 13自选教育活动:这是幼儿与环境(物或同伴)直接联系的方式,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并由自己决定活动的方式和合作伙伴等。 14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幼龄儿童在比如幼儿园等公共教育场所在老师组织或自我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包括知识教育,智力、体能开发,娱乐休息等。 15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 16观察分析法一般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记录某一时期内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的工作因素、达到分析目的的一种活动。 17主题教学活动是将各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网络状的主题中,围绕主题而展开

幼儿园老师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老师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教学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幼儿期科学教育活动可以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与技能,为以后的学校科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有幼儿园老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篇,欢迎参阅。 幼儿园老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篇1 活动名称:有趣的纽扣——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