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作学

耕作学

耕作学
耕作学

耕作学

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区域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和配置的总称。

3、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

种种植方式。

4、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

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5、茬口:是指在连轮作中给与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时日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数目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

串种。

8、休闲:是指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为目的的土地

利用。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的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适应特征。

13、种植制度:是指一地去火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4、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

15、边际效用: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16、土壤耕作:是指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

壤水分、空气、湿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指农作物的生物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

程度。

18、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19、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0、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

种植方式。

21、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余牧渔业相互适应余协调,牧渔业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互

适应,而种植业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

22、多熟制种植:是指在一年内,于同一块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

23、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

层次的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24、养地制度: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

填空题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套作。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水田型、水浇地型、雨养型。

5、间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

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间作。

7、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农户或地区)的合理耕作制度。

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10、共处期间的“五旱”管理技术是指早间苗、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

11、休闲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12、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13、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五种作物。

14、土壤培肥途径有生物养地、化学养地、有机和无机结合。

15、在耕作学多熟种植中符号“–”表示年内接茬播种。

16、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八种

17、农业结构是指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与关系。

18、耕作制度的分区指标是指地理位置、地貌、水分条件、热量条件、作物类型、熟制。

19、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光、热、水、气、土壤、生物、矿物等七大类。

20、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耕作制度

21、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2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

单选题

1、下例那种作物属于多熟制:两年三熟

2、下列哪些生态位正确:时间生态位、物理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化学生态位

3、、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重点原则。

4、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4作物玉米

5、下例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B )

A 稻鱼模式

B 高产玉米栽培模式

C 稻萍鱼模式

D玉米食用菌模式E蔗田食用菌模式

6、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增加光照叶面积、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叶日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增施肥料)

7、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3个

8、翻耕的缺点土壤水分损失

9、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C )

A、豆科

B、茄科

C、禾本科

D、十字花科

E、葫芦科

10、农牧结合的关键是:饲料。

11、与种植制度有关的水分指标不包括:土壤贮水量

12、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600----1000mm

13、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1.5—4.0.

14、我国粮食作物面积最大的几个作物排序为(水稻、玉米、小麦、甘薯)

15、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氮循环

16、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增加土壤有机质

17、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省:浙江

18、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增加土壤有效养分)。

19、坡地耕作最宜:横坡耕作

20、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化学生态位

21、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橡胶

22、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23、下列哪种肥料容易挥发(氮肥)。

24、我国经济作物面积最大的排序为:油料、棉花、麻类、糖料、烟叶

25、我国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区12

26、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

原则不包括的是:重点原则)

27、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有效措施不包括(增施肥料)

28、不属于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是:玉米

29、农牧结合的关键是:饲料

多选题

1、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光、热、土壤、矿物。

2、作物的水平结构包括:作物密度、种植行数、间距、带宽。

3、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是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4、耕作学的性质:(AD )

5、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基础科学D、应用科学E、人文科学

6、下列哪些作物不属于C4植物:小麦,水稻,大豆,棉花。

7、忌连作作物主要包括:马铃薯、烟草、番茄、

8、烟草的主要产区在山东、贵州

9、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有机肥料、化肥、降水、灌溉

10、按照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C )

A\ 富氮作物B、豆科作物C、高碳耗氮作物D、禾本科作物

1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棉花,花生,油菜

12、我国商品粮食基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平原、洞庭湖平原、黄淮平

原。

13、我国的主要农业问题包括

(1√)人多耕地少(2√)农村经济落后(3√)地区差异大

14、轮作换茬的作用:调养地力,减少病虫害,防除或减轻田间杂草危害,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土壤化学性质

15、土壤表土耕作包括:耙地、中耕、镇压、起垄、作畦。

16、季节休闲包括:冬闲,夏闲,秋闲

17、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1)主粮型(3)农牧型(5)混合型

18、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喜凉作物、喜温作物、亚热带作物、热带作物。

19、单作也称纯种、清种、平作

解答题

1、少免耕的优点有哪些?

答:少免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由于不耕翻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

(2)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

(3)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再加上免耕不动土,好气性分解较慢,因而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但不利于他的矿化。另一方面,耕层下部土壤有机质

有减少的趋势。

(4)、农耕时间少。在前作收货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这在南方多熟区尤为重要。农耕时间的减少,也有利于复种面积的扩大与复种指数的提高。

(5)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和减少燃油消耗,但增加除草剂的消耗。

2、简述连作应用的必要性

(1)社会需求决定连作

(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

(3)、经济效益决定连作

(4)作物结构决定连作

3、争取复种季节起额利用的技术有哪些?

答:⑴改直播为育苗移栽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移栽技术也运用到棉花、油菜、烟草、甘薯、谷子、高粱上,甚至已实验用到麻类、豆类、小麦、马铃薯等作物上,大有形成移栽农业之势。为了增加苗期积温利用,采取了保温育苗技术,如温室育苗育秧,农膜育秧、地膜育秧、两段育秧等技术。为减少移栽的返青期而广泛运用营养钵,营养袋,营养块育秧技术.

(2)、套作技术的运用套作是解决复种生长季矛盾的又一重要方法。即在前作收获前20—40天鱼行间、株间或预留行间直接套播或套栽后作物,如中稻、晚稻田套种绿肥、早稻田套种大豆或套种黄麻。如中稻、晚稻田套种绿肥,早稻田套种大豆或套种黄麻,麦田套种棉花、玉米、花生、烤烟等。

(3)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

A 后作物及时播种,减少农耕期。

B 前作物及时收获。

C、促进早熟技术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喷乙烯利,可以提早成熟7天左右。

(4) 作物晚播技术播种季节较紧的季节,如长江中下游麦收后,需要晚播棉,晚作物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作物的密度。因晚播的营养生长期比较短,蜘蛛比较矮小,分蘖或分枝少,密植有利于主茎发育和提早成熟。

4、简述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答:(1)增产从自然资源来说,间混套作构成的复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作的不足,能较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把他们转化为更多的作物产品。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实行间、混、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多余劳力,扩大物质投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行劳动力密集、科技密集的集约生产,在有限的耕地上,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力。

(2)增效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之间的有利关系,可以减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品输出。

(3)稳产保收。合理的间、混、套作能狗利用合理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

(4)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间、混、套作运用得当,安排的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粮食作物与棉、油、烟等作物以及果林之间的矛盾。

5、谈谈贵州省怎样开发冬季农业

(1)充分利用短间隙期插种蔬菜、饲料、绿肥等短生育期作物。

(2)充分利用较长冬闲期,复种一季作物提高复种指数,提高资源利用率。

(3)充分利用冬闲田发展反季节蔬菜栽培,不断提高农业投资收益率,增加农民收入。(4)利用各种设施条件,进行高价值经济作物(中药材、花卉、食用菌),提高农业比较收益。

A.地膜覆盖农业

B.小拱棚育苗,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和经济作物育苗。

C、塑料大棚。在热量条件好、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栽培经济作物效果较好。

D.日光温室。在热量条件差、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用于栽培经济作物。

E:现代智能化温室,主要用于经济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栽培高效经济作物。(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间套种植新模式的研制及推广,在间套作模式中引入高价值经济作物,提高土地产出率。

(6)延长产业链,实行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6、简述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答:(1)明确对农产品的需要,包括自给性和商品性两大部分。

(2)查询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

(3)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

(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

(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

(6)、作物组成的确定、

(7)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

(8)可行性鉴定将作物结构与配置的初步方案进行下列各项可行性鉴定

7、简述提高年单产的途径

答:⑴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能量与物质投入,开展农田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改善肥力条件,是克服土地因素障碍,开发土地生产潜力的基础,更是商品生产日益发展条件下,开发性农业生态系统扩大再生产的必然趋势。注重科学投入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依托科技进步,围绕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行超额研究,发展应用技术,搭理推广资源节约型的应用技术,尽可能地使资源潜在生产力化为现实生产力。(2)、努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我国人均耕地少,今后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是我国农业特色所决定的。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是:

A 改善生产条件,如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防止病虫害等。

B 采取先进的综合生产技术,如不断提高品种增产潜力,改善种子质量,采用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等。

⑶实行多熟制种植,提高年单产,为了以光热水因素来弥补耕地不足之短,广泛实行间作、套种、复种等多熟制种植,是我国农业的一个特色。它对充分开发耕地潜力,提高年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期诀窍就在于此。在生长季节长的长城以南地区,努力发展一年二熟,一致三熟,而全国广大地区应用广泛提倡间作套种。

(4)、因地种植,合理布局。自然与人工资源环境吻合度最高的地区,也就是生产力最大的地区,应根据地域分布规律,尽量将各种作物分布在生态适应性最适宜或较适宜地区,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种植。

(5)、保护耕地,我国近20年每年减少耕地820万亩,新增人口1380万人,人均占有耕地不断减少。

8、简述轮作换茬的基本作用

答:⑴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虫害也有一定的专食性和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的伴生者或寄生者,它们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生活年限

(2)协调、改善和合理利用茬口

A、协调不同茬口土壤养分水分的供应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字土壤中吸收

养分的种类、数量、时期和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

B、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各种作物的秸秆、残茬、根系和落叶等是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主要来源。

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前后作物搭配,茬口衔接紧密,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自然降水和光、热等自认资源,又有利于合理使用耕具、肥料、农药、灌溉用水以及资金等社会资源。

9、简述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重点

答:⑴多熟多熟是我国主要农区耕作制度的主体,今后仍是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重点。

(2)、集约度。其耕作制度的产出水平与复种程度、品种搭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有关,还与投入水平的集约度有关,增加投入,如增加化肥施用量,合理灌溉,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技术投入,均可以提高集约度,提高耕作制度的产量水平。

(3)立体种植,应扩大视野,扩大领域,从农田扩大到园地、林地、牧地,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扩大到蔬菜、果树、中药材、食用菌等,甚至适用于农田立体种养的动物,如稻田养鱼、养螺等。从单层次到多层次,从地上多层次到地下多层次;发展多类型、高效益的立体种植体系,包括改善间、套作的方式与山地立体利用农业。

⑷高效提高更最制度的经济效益,包括提高耕作制度的产出水平,种植高效益的作物,改善农产品的性质,降低成本扩大规模等几个方面。

(5)、农牧结合耕作制度。随着人民的生活改善,对畜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加,对饲料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的任务将更加突出

11、简述中国农业的特点与问题

答:⑴人多耕地少,资源紧缺。我国丘陵山地多,平原少,海拔500米以上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75%。

(2)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表现在:

A、农业比重还较大(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3.7%,1988年)

B、农业人口比重大。1988年农业人口8.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0%,农村劳动力4亿,占全社会劳动力的74%(世界水平为43%)。

C、劳动生产率底,劳均生产粮食近1500KG, 世界平均水平为2000KG.

D 农产品商品率低,粮食商品率为35%,整个农产品商品率为60%。

E、规模小,给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带来了很大困难。

F 农民收入低1990年为630.

G 生活水平低,温饱基本解决,但人均肉奶油果糖少,营养差。

H农业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3)地区差异大。由于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原因,我国地区间经济与农业水平相差甚大。东部沿海较为发达,中部经济欠发达,西部落后。

(4)主要农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生态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12、简述少免耕存在的问题

答:1)多年少耕,免耕后多数土壤仍有紧实的趋势,有机质少的土壤更为明显,不利于根系发育与增产。

(2)耕作表层(0—10cm)富化,而下层(10—20cm)贫化。

(3)、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氮素损失加重。

(4)杂草虫害增多

(5)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

13、试分析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机理

答:⑴空间上的互补竞争:a、增加采光的数量;b、提高了光合效率c、改善通风与

CO2 的供应状况。

(2)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3)、地下因素的互补与竞争:1)减轻自然灾害,2)边际效应,3)代谢产物的影响。

(4)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

(5)减少竞争原理

14、简述土壤培肥措施

答:生物养地的主要作用:

(1)固氮

(2)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

(3)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

(4)保持水土;

(5)松土耕地;

(6)生物排除盐碱等。

化学养地:所谓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养地。

1)、从绝大多数试验看,化肥区(一般其养分量相当于有机肥区)的谷物与牧草产量,或者与有机肥区相等,多数还稍有超过。

2)多数试验土壤分析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化肥后没有损坏地力的迹象,长期施用化肥后,任可以维持土壤碳与氮值在原有水平上,有些实验也说明,只施用一种化肥往往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3)、多数试验说明,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土壤地力水平,大致经过50—100年有机肥后,土壤碳或全氮大到可增加30%--40%。同时,化肥也能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扩大物质循环,其原因是,化肥越多,植物产品越多,植物残茬与翻耕入土壤中的植物有机体越多,土壤中腐殖质越多。

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难以替代的。如有机肥与秸秆中磷钾返还比例大;有机肥中含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是化肥所缺少的,有机肥料还可能改善土壤的的理化和生物性质,培肥地力使施用的化肥效果更高。提倡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是制定施肥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

15、复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

(2)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菜等作物挣地的矛盾

(3)、有利于稳产

论述题

1、阐述设施农业的特点、类型及农作物种类

答:设施农业是指有设施保护的农业。设施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化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用工程的手段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和条件。形成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周年生产,从而更有效的保证农产品的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主要内容是与集约化种、养殖业相关的园艺设施和畜禽舍的环境创造、环境控制技术及其配套的各种技术和装备。设施农业又被称为工业化农业。在美国叫做覆盖农业,在俄罗斯叫做保护地农业,在日本叫做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有以下五种类型:

⑴地膜覆盖农业使用的地膜有普通地膜、微膜、超微膜、有高压聚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和线性聚乙烯膜;乙烯膜,有黑色,绿色,白色和银灰色膜:有单面膜和双面膜(包括白双面膜和黑色、银灰色双面膜)等等。

(2)小拱棚育苗,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和经济作物育苗

(3)、塑料大棚。在热量条件好、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栽培经济作物。

设施农业的特点:

(1)设施农业中栽培作物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和有效辐射量略有减少。

(2)设施栽培条件下,作物生长区的温度略有升高。

(3)、设施栽培条件下,空气流通不畅,气体交换慢,二氧化碳量不足

(4)设施栽培条件下,由于有设施条件保护,土壤蒸发损失减少,湿度较大

(5)由于温、湿度较大,有利于部分病、虫害的发生流行。

设施农业的作物类型

⑴按照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分为强光(西瓜、甜瓜、草莓)中光(黄瓜,番茄等大多

数蔬菜)作物和弱光作物(韭菜、莴笋等)

(2)、按照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分为高温(白天24—30、夜间18--20)中温(白天18—26、夜间13--18)和低温作物(白天15—22、夜间8--15)。

(3)日光温室,在热量条件较差,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用于栽培高效经济作物

(4)现代智能化温室,主要用于经济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栽培高效经济作物。

(5)按照作物对水分条件的要求分为耗水作物(白菜、芥菜、甘蓝等)和节水作物(西瓜、甜瓜、苦瓜等)

2、根据作物布局的相关知识论述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进展、特点、问题与建议

答:进度:种植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发展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普遍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优化取得了行

的进展。

特点:1)、是各地普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解决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

2)是各地普遍把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素质和效益的现实选择。

3)是各地紧密围绕市场猜测需求组织农业生产、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避免农户盲目生产造成市场滞销。

4)是各地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各地以科学求实精神,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当地具体特色,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同时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设施农业),不断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问题与建议:

(1)、是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处于新阶段的低层次。

(2)是由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长期的战略工程,在一定周期内,战略调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一定很快显示出来,这就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农民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在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整个运行过程中,各项保障措施能否跟得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农民在农业战略调整中抗御各种风险懂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战略调整的质量。

(3)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结构调整。一些地区由于水利条件差,难以改种高产优质高效作物,一些地区由于相关资料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手段跟不上,影响种养业上规模,上档次,限制了当地农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单是靠那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交通、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保障和金融、科技等各部门、个行业服务保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

(4)、是部分地方对结果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对结构调整的理解还不到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个别地方出现忽视农业特别是忽视农业粮食生产

的倾向。

(5)是政府对结构调整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性的资金注入,农业结构调整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产品加工业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问题比较突出。

(6)是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由于区分不开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优质优价难落实。一些地方的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信息滞后,一些地方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倾向比较突出,使一些农产品出现了新的“卖难”,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7)、是目前基层农村推广部分管理体制服务手段,农技人员自身素质不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基层农技部门有编无人、经费缺乏、知识分子政策难落实。工资难于按时足额发放,管理体制不顺和农业技术人员难于保证主要从事本职工作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否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应多渠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步伐,改善服务条件,增加服务功能。

3、论述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问题

答:一是总体看,贵州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和全国一样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和全国的差距还较大,处于新阶段的低层次,主要表现在:

主要农产品供给,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基本农田分别为全国平均的75%,62%,40%;农业综合商品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分别比全国低20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更弱,全省还有200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解决温饱水平低,返贫率高,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二、是由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长期的战略工程,在一定周期内,战略调整的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不一定很快显示出来,这就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在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各项保障措施能否跟上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农业在农业战略调整中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战略调整的质量。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结构调整,一些地区由于水利条件差,难以改种高产优质高效作物,一些地区由于相关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手段跟不上,影响种养业上规模上档次,限制了当地农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涉及到社会各方面,不是单靠那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交通、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保障和金融、科技等部门,各行业服务保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

四、是部分地方对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对结构调整的理解还不到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个别地方出现忽视农业特别是忽视农业粮食生产的倾向。

五是政府对结构调整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注入,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问题,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六、是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和信息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由于区分不开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优质优价难落实,一些地方的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作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信息滞后,一些地方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倾向于比较突出,使一些农产品出现了新的“卖难”,影响了农民收入,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七是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管理体制服务手段,农技人员自身素质不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基层农技部门有编无人、经费缺乏、知识分子的政策难落实,工资难于按时足额发放,管理体制不顺和农技人员难于保证主要从事本职工作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应多渠道

增加农业推广的投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步伐,改善服务条件,增加服务功能。

耕作学实验指导

耕作学实验指导书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05年8月修订

目录 实验一作物种类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1) 实验二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原理与基本方法 (5) 实验三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二—最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10) 实验四轮作制度设计 (12) 实验五土地耕作制设计 (15) 实验六土壤施肥制的设计 (17) 附录1 选修实验目录 (32)

实验一种植制度的农业资源分析 ——作物类型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一、目的意义: 农业的稳产高产是以作物与其环境的高度统一与适应为基础的。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生产经济条件确定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复种方式,是安排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在我们还不能大面积控制作物环境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适地适作是农业费省效宏的有效手段。本实验旨在掌握各作物生态适应性及所规划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生态学与耕作学知识,学会分析种植制度与资源关系的方法,为耕作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二、原则: 1.以作物与其环境的统一为总原则。不同地区在地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生产条件诸方面存在差异,而各种作物又要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只有使作物与环境相互统一,组成—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作物才能稳产高产。 2.从大农业观出发,农林草综合发展,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以同时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既要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作,又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多种需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果品蔬菜及饲料绿肥作物的生产。 三、依据: 1.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热量是决定作物种类与复种方式的首要条件。多种作物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热量要求的不同类型。因此,可将作物分为耐寒作物、低温作物、中温作物及喜温作物,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如附表1。 某作物在此地能否种植,首先取决于当地生长季内的积温状况。当一个生长季内的积温除能满足—茬作物需要(考虑一定的保证率,—般80%以上)尚有剩余时,就可考虑复种。复种形式可根据热量及其它条件采取一年两熟、二年三熟等熟制类型。根据条件可采取套作复种或平作复种。以冬小麦为前茬的平作复种作需≥0℃积温,如附表2。 2.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 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25、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 26、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与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种植业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 27、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28、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 二、填空题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 农业、( 传统) 农业和( 现代) 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套作)。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水田型,水浇地型,雨养型。 5.间套作复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 6、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 间作。 7、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合理耕作制度。 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 10、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早间苗、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 11、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容与基础。 12、休闲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耕作学复习重点

耕作学 一、选择判断部分短日照: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耐盐、不耐盐、中间作物 1.水稻、甘蔗、甘薯向日葵、高粱、田箐、耐盐较强的: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苜蓿、芦苇 四季均可开花。番茄、中等耐盐的:棉花、甜菜、油菜、四季豆、黄瓜、菜豆葡萄 早稻、中稻、晚稻(感光性不同)不耐盐的:谷子、小麦、甘薯、马冬小麦、半冬性小麦、春小麦(感铃薯、蚕豆光性不同):小麦、大麦、棉饱和度耐碱(ESP) 花4.耐寒作物与喜温作物的类别、特点 中度耐碱:水稻·喜凉作物 极端敏感:柑桔敏感:豆类 喜凉耐寒型a 冬小麦、冬大麦、黑麦2.养地作物、半养地作物、耗氮作物 b喜凉耐霜型作物:豆科富N油菜、豌豆、向日葵、春麦、越冬作物:禾本科N 富碳耗半养地作物:棉花、油菜、花生叶菜,荞麦、马铃薯生育期短、补救作物、救灾作物 3.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类别和特点 长日照: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才·喜温作物油菜、燕麦、大小麦、能开花。苜蓿、温凉型a 大豆、谷子、甜菜、红麻等萝卜、甜菜 b温暖型7.间套作 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芝麻、8.土地当量比 田箐、黄麻等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c耐热型LER):为了获得与间混Y m?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甘蔗、LER i?Y i1?ii 物同等作作中各个西瓜等的产量,所需各种作物单作面积之比 的总和初级和次级耕作的种类、区别5. :入土深、作基本耕作(初级耕作)Yi:第i个作物在间混套作下的实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际单产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在种Yii:该作物在相同条件下单作下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实际单产 翻耕、深松耕、旋耕M:间混作中涉及的作物数目 :在初级耕作表土耕作(次级耕作) 9.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关系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 种植制度是核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养地制度是基础 用养相结合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 二、名词解释部分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深度 1. 厘米。一般不超过10重茬 同一田块先后种植同一作物或同一耙地、耱地、中耕、镇压、做畦、种植方式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起垄 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间 6.轮作和连作 2.换茬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深度一般不同一田块先后种植不同作物的作物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耕作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7-02-16 08:52:05 一、单选题 1. (5分)春小麦连作主要分布在()。 A. 淮河以南长江两岸 B. 东北平原地区 C. 长江流域山地 D. 北方无灌溉的麦区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3 连作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 B .解析 ..2. (5分)关于氮循环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小循环为主 B. 半气相型 C. 生物小循环无口 D. 总量无限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6.2 农田土壤培肥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3. (5分)下列关于耕作制度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耕作制度是一项软技术,主要是功能在于其宏观布局功能 B. 耕作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因此,耕作制度功能更突出其技术的应用性,如养地技术就是种植制度中突出的重要功能 C. 耕作制度功能既包含技术功能也包含宏观布局功能 D. 耕作制度更主要的是突出其技术功能,如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技术等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2 耕作制度原理展开解析.答案 C .解析 ..4. (5分)下列选项不属于轮作倒茬作用的是()。 A. 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B. 协调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C. 增加土壤水分消耗 D.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4.1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应用展开解析.答案C .解析 ..5. (5分)我国经济作物布局特点不包括()。 A. 布局较为分散,专业性强 B. 投入高,经济效益多 C. 技术性强 D. 商品率高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 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展开解析.答案D .解析 ..6. (5分)我国年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901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开拓、创新、求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与时俱进。 2.掌握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的实验技术及作物高产、优质栽培、高效耕作制度设计、规划、实施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外发展动态;至少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书刊及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作物栽培学及耕作学的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能力,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及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作物高产优质与高效栽培 2.高效耕作制度 3.精确农作技术 三、学习年限 非在职学习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的最低年限为3年。在职学习研究生最低学习研究的年限为4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学业的申请报告,经导师和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批,报告批准方可延期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获得30学分,一般不超过40学分。

(一)学位课(20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3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学分自然辩证法 2学分2.外国语 基础外语 4学分专业外语 1学分3.高级植物生理生化或高级耕作学 3学分4.精确农业基础 3学分5.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3学分6.作物栽培与耕作专题讨论 3学分(二)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9学分) (1)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的生理、生态 3学分(2)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3学分(3)农业信息技术 3学分公共选修课(28学分) (1)生物数学 2学分(2)植物生理实验技术 2学分(3)植物显微技术 2学分(4)文献检索 2学分(5)技术经济分析 2学分(6)农业系统工程 2学分(7)计算机仿真与应用 2学分(8)FORTRAN程序设计 2学分(9)线性代数 2学分(10)农业气象分析 2学分(1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学分(12)农业法规 2学分(13)生态农业建设 2学分(三)其它研究生素质教育 1学分

耕作学期末复习

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 如何理解“用地是核心,养地是基础”这句话的含义?种植制度是核心(作物管理),养地制度是基础,为其配套服务(生产力基础) 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耕作制度,目标是通过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和实现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耕作制度的发展阶段?自然休闲耕作制、草田耕作制、常年耕作制。自然耕作制分撂荒制和休闲制。 耕作制度的类型: (一)按照集约度划分:1. 撂荒耕作制2. 休闲耕作制3.草田耕作制4. 常年耕作制(轮作耕作制)5. 集约耕作制;(二)按熟制分:1.一年一熟制;2. 一年多熟制 作物布局的含义: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对作物结构(种类、品种)及配置方式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这里作物是指农田种植的栽培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作物以及药材等特用作物。 作物布局的原则:1.满足社会需求原则;2.符合生态适应性原则;3.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4.技术可行性原则; 5.持续发展原则 作物布局为什么要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作物生态适宜性是指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环境对其要求的满足程度,宽与窄 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基础,影响到产量、品质、稳产性对作物分布起决定作用的,在大范围内,首先是气候因素,特别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一般来说,决定一种植物能否生存的是气候因素,而决定是否繁荣的则要看气候以及地学因素,在一个小范围内,气候差异小,影响作物布局变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土壤、肥力、地下水等地学因素 熟悉各生态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单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仅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特点:群体结构单一,个体间仅有种内关系,生长发育一致,便于管理与机械化作业 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主要生长期共生,超过2/3。(隔行间作和带状间作)特点:复合群体结构,同时存在种内与种间关系;带状间作较便于机械化作业,而行状间作不便机械化。 混作:同一田块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特点:复合群体结构,个体分布不规则;要求作物间生态适应性比较一致,种、收时间一致;不便分别管理与机械化作业 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特点:群体结构同间作,但前后茬作物共处期较短,不超过每种作物全生育期的2/3 区别:套作通过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能提高复种指数;间(混)作通过集约利用空间而提高土地利用率,但不增加复种指数 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1.空间上的互补和竞争(1.增加了采光数量; 2.提高了光和效率; 3.改善通风和CO2的供应状况) 2.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3.地下水分、养分的互补与竞争 4.生物间互补与竞争(1.减轻自然灾害;2.边际效应;3.代谢产物的影响) 5.减少竞争原理 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耕作学学分:2.5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层次:本科开课学期:8适用专业:农学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昆虫学、农业经营管理、植物营养与肥料、植物病理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I、农业生态学 后续课程:种子生产学、试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荒漠土壤培肥与改良、现代农业专题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耕作学以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并阐明耕作制度形成、发展、演进和改革的规律,探讨气候、作物、土壤之间以及它们和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辨证关系,而达到既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好社会资源,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又积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改善环境,培养地力,为作

物稳产提供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的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是农学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地位: 耕作学把农业生产当作一个系统,从农业发展的全局研究综合的农业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问题,是一门综合性农业应用科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农业的总体战略观点和组织指导生产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农业生产问题。因此本课程在农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课程的任务: 耕作学在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复种、间混套作、轮连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对策,又属应用科学,有较强的技术性,同时也包含农业宏观决策管理等一些软科学内容。耕作学的任务就是在自然与社会条件下建立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耕作制度。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耕作学是农学及其他相关农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耕作学》这一课程时应了解耕作学发展的阶段、耕作制度

耕作学试卷A及答案Word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耕作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给20分) 1.土壤耕作: 2.茬口: 3.根竞争: 4.复种指数: 5.叶日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间套作的基本单元是。 2 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 3 粮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 五种作物。 4 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正确答案序号上划钩) 1.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 2.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 作物() 4 (1)小麦(2)水稻(3)大豆(4)棉花(5)玉米 3.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4.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 5.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萍鱼模式

(4)玉米食用菌模式(5)蔗田食用菌模式 6.不容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葫芦科 7.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1)氮循环(2)磷循环(3)钾循环(4)钙循环(5)水分循环 8.下列哪项不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 (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土壤有机质 (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埋杂草、肥料 9.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 10.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答案序号上划钩,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 (1)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 2.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2)热(3)土壤(4)肥料(5)矿物 3.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1)主粮型(2)雨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 (5)混合型 4.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 (1)喜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 (5)热带作物 5.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包括() (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 五、简答题(1题7分,2题8分,3题10分,共25分) 1.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高级耕作学教学大纲

贵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任课教师姓名:曹国璠课程名称:高级耕作学 课内学时数:54 学分数: 3.0 使用院系部和专业:农学院农学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开课时间:教学第 2 周—教学第15 周 课程要求及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及其设计和管理方法。 先修课程: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作物营养与施肥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既保持课程基本内容的相对基本稳定,又要根据学科的变化掌握一定的灵活性,对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1 学时1 hrs 有关的基本概念Several related concepts; 耕作制度的功能Role of farming systems; 中国耕作制度的特点Features of farming systems in China。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耕作制度 Resources,environment andfarming systems 2 学时2 hrs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农作制度的关系Relations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base and cropping systems 1 光资源Solar radiation

2 热量资源Temperature 3水资源Water resources 4 地形地貌Topography 5 土壤资源Land and soil 6 生物资源—植被Biological resources—Vegetation 第二节社会经济因子与农作制度的关系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economical factors and cropping systems 1 地理位置Geographic location 2 科学技术水平Level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3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第三节耕作制度区划Zoning of cropping systems 耕作制度的类型Types of cropping systems 中国耕作制度区划Cropping systems zoning 第三章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2 学时2 hrs 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原则和步骤The rol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f designing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1 作物布局的概念和意义Concept and role of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2 作物布局的原则Principles of designing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3 作物布局的步骤Procedures of designing 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4 生产结构调整Adjustment of production structure 第二节作物生态适应性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crops 1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Crop adaptability to solar radiation 2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Crop adaptability to temperature

农业昆虫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0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多样性 一、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二、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三、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关于农业昆虫学 一、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 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当前的植保方针。 难点: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任务和内容及植保方针。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农业昆虫学的性质。 第二章昆虫外部形态(4.0学时) 第一节昆虫的头部 一、头部的基本构造 二、昆虫的触角 触角的基本构造;触角的12种类型;触角的功能;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 三、昆虫的眼 复眼的构造和物像的构成;复眼的功能。 四、昆虫的口器 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胸部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二、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三、昆虫的翅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节昆虫的腹部 一、腹部的基本构造 二、外生殖器的构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昆虫的体壁

一、体壁的功能 二、体壁的构造和特征 三、体壁的衍生物 四、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难点: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和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生物学(3.0学时) 第一节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二、孤性生殖 三、卵胎生 四、多胚生殖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一、卵的类型和产卵方式 二、卵的结构 三、胚胎发育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三节昆虫的胚后发育 一、孵化 二、生长和脱皮 三、变态及其类型 四、幼(若)虫期 五、蛹期 六、成虫期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世代生活史;一化性害虫;多化性害虫;局部世代;世代重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五节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一、休眠 二、滞育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物领域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物领域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1.思想品德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业务素质掌握作物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学以致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研究或开发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及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立3个研究方向。 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超高产理论和技术、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调控技术、作物产量品质形成机理及其应用、作物精准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逆境应对技术与与营养调控技术、用地养地相结合理论与技术。 2.作物遗传育种作物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作物转基因技术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作物分子细胞遗传学。 3.作物生物技术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作物人工染色体及基因组学、植物重要性状基因的开发和利用、植物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水稻基因组学。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准学制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延期需要办理学籍延长手续)。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2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6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4分,选修课不低于2分);实践学分6学分(不少于半年的校外实践以及其它形式的实践)。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2年基准学制安排。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3门,成绩合格,但不计入总学分。

农学院海南大学

农学院 农学 [主修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育种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作物(热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植物保护概论、农业推广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农业经济管理、种子学等。 [就业方向]:适合于到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种子公司等相关单位工作,以及在农业基层单位从事技术推广、生产管理等工作。 草业科学 [主修课程]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牧草育种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牧草栽培学、畜牧学、牧草与饲料作物加工与贮藏、环境保护学、反刍动物营养学、草地生态学等。 [就业方向]:本学科毕业生可在城市园林、水土保持、环保、畜牧、草原管理、人工草场、草坪运动场、城建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种类型草坪的建植与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各种功能草地的培育、优良牧草和草坪草的选育、优良草种品种种子生产等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从事高尔夫球场建造、高尔夫球场经营策划、高尔夫俱乐部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高尔夫市场调研、高尔夫赛事组织、高尔夫运动管理等科研、教学工作,以及培养能在牧草生产、饲料加工与储藏领域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修课程] :物理化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学、地理信息系统、土壤资源利用、土壤农化分析、仪器分析、农产品品质分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植物营养研究法、环境土壤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测量学、栽培学等。 [就业方向]: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农产品质量监测、土壤、水资源分析和新型肥料研发等基本技能,毕业后能适合于农业、土地、环保、水利、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应用、国土资源开发及保护、分析测试、生态农业、农业环保、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及土壤肥料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生物技术 [主修课程] :基础生物学:植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生物统计学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原理、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生化技术原理与实验、分子克隆技术、育种学原理。 [就业方向]: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生命科学领域的各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近年来,本专业每年均有5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也可到农、林、牧、渔、环保、园林、医药、食品、工业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教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动物科学 [主修课程]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饲料学、牧草和饲料生产学、畜牧微生物学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畜禽生产企业、各级畜牧行政部门、科学研究单位,从事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及科技推广,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园艺园林学院 园艺 [主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测量学、土壤肥料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热带园艺作物种子种苗学、园艺学(园艺作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热带果树栽培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或蔬菜栽培学等)、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作物虫害防治、园艺作物病害防治、热带园艺产品采后技术、园艺产品商品学、园艺设施栽培、农业经济管理、园艺作物组织培养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于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区、旅游风景区、城镇园林绿化等单位从事果树、花卉和蔬菜的遗传育种、栽培管理、种苗繁育,植物造景(含插花与盆景制作)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保鲜,园艺技术开发等相关工作。园林 [主修课程] :绘画、设计初步、观赏树木学、观赏花卉学、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设计、种植设计、园林生态学,园林史、建筑史,风景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环境小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于城建、园林等系统的有关管理部门、公司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以及科研机构、农林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具有从事各类城市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教研科学工作。 园艺(果树方向) [主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遗传学、土壤肥料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园艺作物育种学、果树学、果树栽培生理、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采后技术、果品加工、园艺产品商品学、农业经济管理、特种热带果树栽培、园艺设施栽培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林苗木生产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区、等单位从事果树、花卉、蔬菜的遗传育种、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保鲜、果品加工、营销、管理等工作。 园艺(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 [主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测量学、土壤肥料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观赏植物繁殖技术、观赏树木学、花卉学、花卉应用、观赏植物配置、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作物虫害防治、园艺作物病害防治、热带园艺产品采后技术、园艺产品商品学、园艺设施栽培、农业经济管理、园艺作物组织培养、园林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于农林行政管理部门、科教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区、旅游风景区、城镇园林绿化等单位从事花卉等园艺植物的栽培、繁育管理,植物造景(含插花与盆景制作),园艺技术开发,景观规划、设计、施工、概算、评估、养护等相关工作。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主修课程] : 农业设施学、农业建筑学、设施农业工程学、设施环境工程学、设施作物遗传育种学、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农业设施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温室的设计与建造、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与管理、植物生理生化、设施作物病虫害。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从事设施农业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产品制造、产业开发、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工作,以及科研机构、农林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海洋学院 水产养殖学 [主修课程] :鱼类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水环境化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学生既可从事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研发、水产品加工运输等行业的技术工作,也可从事水产养殖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本专业历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5%以上,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制药工程 [主修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化工原理、基因工程、制药工程、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技术药物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到医药、农药、生物工程和精细化工等部门和领域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药物检验、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及教学工作。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药学与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 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环境科学 [主修课程] :环境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信息系统、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适合于农林生产部门、环境理论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生态修复、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实际运用工作,以及大气、海洋、交通、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领域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工作。

2016年农大耕作学100分-在线作业-2

耕作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1-27 10:16:04 一、单选题 1. (5分) ? A. 时间 长,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 B. 时间长,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 C. 时间短,范围小,闭合式循环 ? D. 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循环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 ? A. 改进氮肥施 用技术 ? B. 多施有机肥 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下不属于农田氮素控制途径的是( )。

? C. 合理灌溉 ? D. 硝化抑制剂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循环快 而均匀 ? B. 循环不充足 ? C. 直接进入食物链 ? D. 总量无限 得分: 5 知识点: 6.2 农田土壤培肥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 A. 减少肥料的使用 ? B. 提高土地利用率 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多熟种植的作用主要有( )。

? C. 协调争地矛盾 ? D. 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得分: 5 知识点: 3.1 多熟种植概念及其发展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马铃薯 ? B. 花生 ? C. 水稻 ? D. 西瓜 得分: 5 知识点: 2.3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6. (5分) ? A. 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不大 ? B. 目前处于新的气候冰期,气候将越来越趋于变冷,现在就是典型冷期表现 ? C. 极端气候现象也是气候变暖的重要表现 下列作物哪个是适粘土性作物( )。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耕作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耕作学实习报告 学生学院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班级农学1204 姓名学号闫董丰20124927

耕作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莱阳某农村的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调查访问,即对莱阳校区实习基地的调查了解,进一步学习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技术。 二、实习时间:2015年10月27日 三、实习地点:莱阳市某农村莱阳校区实习基地 四、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首先回顾了课堂相关知识,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照的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进行了参观调查,由于实习时间为十月份,因此我们观察到有些土地是刚刚收获上一茬作物但还没有种植下茬作物的。 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当地农民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有: 1、自然条件 莱阳市地处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是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2、作物种植概况 莱阳农学院实验基地及附近农户土地地势为平坦,紧邻咸河,雨水充足,少量来自农户家庭生活用水,水质较好,不含对作物有害的污染物。基地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田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1)光照、热量、水对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于状况较好,但仍有可改进

耕作学教案

《耕作学》教案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绪论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耕作学这一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大体的了解;并掌握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一、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 一、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二、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一、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二、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第四节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 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 二、耕作学的学科地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耕作学的研究对象4、与前课程重复内容: 无 5、实验与实践内容: 无 6、自学指导: 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参考书 [1]刘巽浩.耕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2]李建民.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3]王力,藉平.农业科普知识荟萃.沈阳: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4]韩德乾.农业科技进步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杨生华.农学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6]刘恩才.21世纪我们会有什么样农业.当代工人.2000(9):43-46 [7]程序等可持续农业导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唐席平.21世纪:中国缺水呀.当代工人.2001(4):25-26-

第二章耕作制度基本原理 1、教学目的: 掌握农业生产的实质、特点、组成、结构;农业生产和生活因素的关系;土地可能与理论最大生产能力;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产的分析 一、农业生产的实质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三、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 四、农业生产结构 第二节、农业生产与生活因素的关系 一、基本生活因素的同等重要与不可代替性 二、限制因素及其克服 三、因素的综合利用 四、生活因素学说的运用 第三节、农业资源的利用 一、农业资源的类别 二、农业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土地生产力 一、土地生产潜力及测算 二、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建交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土地生产潜力及测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 4、与前课程重复内容:无 5、实验与实践内容:无 6、自学指导:农业生产的三个车间、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和的可能性、因素的 综合利用 参考书 1、杨春峰.耕作学(西北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2、刘巽浩.耕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李建民.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第三章作物布局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及答案 耕作学作业题(一) 一、解释名词 1、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的理论及其技术体系的学科。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结构及其在空间(地域或地块)对时间(季节、年代)上的安排。 3、单作:在一块地上一年或一季只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清种,华北称平作。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通常为两种)生育季节相近(亦有不相近者)的作物。 二、简述题 1、简述农业生产的严格地域性。 答:农业生产,是通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环境资源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是向植物提供所需生活因素的质和量是形成产量的客观条件。环境的异质性,不仅存在于大自然区域之间,甚至在小范围内,由于小气候和土壤变化的相互作用常常引起环境生产潜力的巨大差异,要求完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利用途径。因而农业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简述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四阶段。 答:1949-1958年为第一阶段,粮食产量达2亿吨; 1959-1978年为第二阶段,粮食产量跃上了3亿吨; 1979-1984年为第三阶段,粮食产量达4亿吨; 1985-1996年为第四阶段,粮食产量跃上5亿吨。 3、简述农业生产应用连作的原因。 答:第一,在某些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某种作物的种植。第二,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者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累积了丰富的高产稳定经验。第三,在一些生产单位,适合于某一作物种植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作物种类少,相应的机械设备投资就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商品生产较高的地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出现商品性作物的连作。第四,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和某些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连作中产生的问题。第五,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这是连作大量存在的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垄作耕法中扣种的作业方法,以及垄作耕法的优缺点。 答:(1)扣种是一种垄耕作业,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用于大粒种子作物,如玉米、大豆等。典型的扣种作业的第一步是破茬,将根茬和原垄台上部的表土翻入垄沟,在上年垄沟的松土上播种,然后在破茬处在趟一犁,将松土覆于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