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化作文之调查改革开放之后家乡变化的作文

变化作文之调查改革开放之后家乡变化的作文

调查改革开放之后家乡变化的作文

【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具体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暖通1002 张文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 2012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4周年。

在我的家乡,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又如何,我通过十三天的时间就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2012年8月1日~2012年八月15日

二、调查地点:山东省郓城县张集乡

三、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乡医院

四、调查方式:询问部分本地的人及自己的亲朋好友,以查询网络的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

五、调查内容:家乡人民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变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为主题进行调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各项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了解人们对这些政策的理解等。

六、总体状况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1、物质方面

首先说吃,爸爸生活在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还没开始复苏,人们还不能吃饱穿暖。豆腐,萝卜、白菜,都很难吃上一顿,更不用说鸡蛋、猪肉、鱼一年也不能吃上几次。到了现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几乎天天有两三个青菜,还有肉或熟食。

其次谈谈穿吧,看着现在满大街样式新潮、色彩艳丽的衣服,你很难会想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穿衣情况。爸爸小时候穿的是哥哥、姐姐们穿剩下的衣服,穿坏、穿破时也舍不得扔掉,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洗干净又穿在了身上。而且那时的衣服布料粗糙,样式单一,颜色基本上就是蓝、绿、灰。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他们都为能穿上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而骄傲。鞋子却是奶奶一针一线,纳底儿做的。

在住房方面,六十年代的住的都是茅草房,烧的都是木材,对环境污染不是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住上瓦房、楼房。据了解,改革

开放前,未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房屋数量不够,

一家人通常挤在一个屋里。到了现在,人们再也不会为住房问题担忧。而且屋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客厅中有电视机,冰箱、录音机,洗衣机??各种家电应有尽有。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在交通方面,我们村与相邻的几个

村子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

家门口,改变了原来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而且也加强了各村之间的交流。出行方面,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小汽车,

已经进入家庭。在以前,因为这里没有医院,人们看病只能进城去看。进一次城,

总要在路口等半天等一辆顺路的货车,才能看医生。现在公路通到

了家门口,公

共汽车、出租车、火车构成了立体交通网,日行千里已不是梦想。

说完了吃饭穿衣、住房和出行问题,我们来谈谈医疗方面。在以前

由于经济

落后,村子的医疗水平很落后,村内连赤脚医生都没有,小病都要

进城去看。现

在人们看病再也不用进城了,因为村边建起了乡村医院,使农村医

疗卫生情况有

了很大的提升!并且由于医疗合作所以现在农村基本解决了看病难

看病贵的难

题。

2、经济建设方面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

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

里有了企业家、

养殖户。村里的一部分人建设的工长,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为村里

解决了劳动力问题。主要农产品产量呈倍数增长。小麦生产从改革

前的不到二百

斤上升到了改革后的一千斤以上。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由原来

的人工劳作转

变成了基本的机械化,使人力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农业结构发生明显

变化。一是种植业比重逐步下降,养殖业比重逐年上升,二是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建设初具规模。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无到有,逐步

发展壮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村公路里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乡

镇公路全部畅通,宽带网通达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农村经营体制不断完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彻底冲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

的旧体制,确立了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取消了农业税,理顺农村分配关系,减

轻农民负担,农村综合改革,通过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

体制改革,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努力打造“农民想

要的政府”,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机制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均月收入由改革前的不到一百元上升到现

在的三千元以上。

3、精神方面

在人们所关心的教育方面,现在真正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在30多年

以前,由于国家经济不发达,教育自然也就不能跟上,学校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师

资水平也差。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教室里只有4盏日光灯,一块木头黑板,剩

下只有课桌椅了。操场都是用土铺成的,跑道是用煤渣儿铺成的。跑步时,不小

心摔倒后,两个膝盖准会摔破。操场晴天还可以用,要是下了雨,操场就变成了

水塘,一两个星期都没法用。现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明亮的教室,还有宽阔

平坦的塑胶操场和植物园。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外还有16盏日光灯,一台空

调,四台电扇,新安装的多媒体电脑。为教师的教课带来极大的方便。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进步,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固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

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

扭秧歌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

4、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

现了许多问题:

1.自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对于

我们的村子来说,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村的河已经断流了好

多年了,并且河里面存在好多垃圾,每当从那走过总会闻到一股恶臭。

2.白色垃圾危害严重。由于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支柱

产业形成难,农民收入增幅不快,支柱产业没有形成的重要原因白色垃圾。这些

生活垃圾都是不可降解的,对环境的危害特别大。它们被人们随手丢弃后,随风飘扬,影响环境美观。

3.生产生活的科技性不足。一是对科技推广的投入较少,缺乏长效的培训机

制。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科技培训上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这笔费用真正用于农业实用科技推广方面的并不多;在培训方式上也仅仅

局限在培训几个村干部上,农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

服务。二是科

技培训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量,主

要依靠乡镇农

业技术部门,然而由于乡镇农业技术部门待遇差,贫困地区工作环

境不理想,致

使乡镇农业技术力量匮乏,没有技术人员来具体从事技术推广工作,这一现象已

严重制约了农业新型实用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三是科技培训主

体严重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农民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已成

为村民群众增

加现金收入的有效途径,因而打工经济在广大农村应运而生。由于

受到打工经济

的影响,农村有一定文化的轻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导致农业

实用新型技术

在这些地方无法推广,从而造成了老区生产力水平难以提高。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善环境建设。为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针对人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

塑料餐盒的情况,政府应下大力气从根本上治理。多生产可降解的

塑料袋和餐盒,

提倡环保布袋的使用,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政府部门应多开设一些“农民文化站”,

应该针

对农民需求,丰富“农民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特种养殖和种植

讲座,提高

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附录: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a.25岁以下 b.25—44岁 c.45-55岁 d.55岁以上

3.您的职业是: a.退休人员 b.教师 c.企业员工 d.农民

e.公务员

f.个体商户

g.外出务工人员

h.其他

4.您的居住地是本市的: a.市区b.乡镇(县) c.农村

5.(1)目前,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单位:元):

a.500以下

b.500-1000

c.1000-3000

d. 3000-5000

e.5000以上(2)80年代初,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单位:元):

a.10以下

b.10-30

c.30-50

d. 50-100

e.100以上

6.您及您身边的人现在着装样式如何?

a.简单舒适

b.精致华丽

c. 时尚潮流

d.一直以来没什么变化

7.您现在的饮食方面有什么变化

a.依旧粗茶淡饭

b. 逐渐丰盛多样

c. 注重营养均衡

8.在改革开放的34年中,您的居住条件是否有所改变?

a.变化较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

b.变化不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适当改善

c.没有任何改变

d.有变化,居住面积变小,居住质量及环境有所下降

9.您现在的主要的出行工具

a.步行

b.单车

c.公交

d.摩托

e.小车

f.电动车f.

其他_____________.

10.在改革开放的34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高等教育已经走入家庭

b.有变化,专业技能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主导

c.有变化,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

d.变化不大,义务教育无法完成

e.完全没有任何改变

11.在改革开放的34年里,您村的医疗,养疗等福利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每个家庭都以普及

b.有变化,基本上普及

c.变化不大,根本无法完成

d.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12.在改革开放的34年里,您村的环境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污染较严重

b.变化较大,越来越好

c.变化不大,基本没被污染

d.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13.在改革开放的34年里,您村人的文明礼貌,道德素质是否有所变化?

a.变化较大,大幅度提高

b.变化不大,基本上遵守

c.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d.有所下降

14.您认为您村的社会风气如何?

a.风气不好,违规情况时有发生

b.风气一般,

c.风气较好,非常和谐。

d.风气较差,违法情况时有发生

15.您认为家电下乡政策怎样?

a.不了解

b. 没多大用

c. 给自己带来很大实惠

16.您认为新农村建设以来有何变化?

没什么变化

有很大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等有所提高

虽有很大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7.您认为国家的各项针对农村的政策如何?

a.没什么感觉 b.给农民带来很多实惠,有利于和谐发展

c.虽然农村现在有很大发展,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18.您认为家乡在这34年中变化最大的是哪些方面?(可多选)

a.城市(乡村)建设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

b.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企业发展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社会法制化增强

d.思想观念改变,逐渐易于接受社会新鲜事物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您认为改革开放34年给您的生活带来的不好之处是什么?(可多选)

a.社会受到较大的文化冲击,社会风气不佳

b.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大,生存状态不佳

c.物价上涨,消费水平降低,生活质量不高

d.污染增加,生态环境恶化

e.留守孩子、空巢老人增多

f.各项建设虽取得很大成就,但相较之下仍有差距

g.不够现代化,人才缺乏等

H.其他(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您的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a.发展迅速

b.稳步发展

c.没有多大变化

d.有所衰退,地位被其他

城市取代

【篇二: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已经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

发展。通过浏览政府、相关地方企业网站和走访村民,综合运用访

谈法、调查法、对比法,对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调研,了解了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惠民政策及重要举措。在

认真分析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利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

出个人的建议,以期对家乡发展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关键词:走

访地简介经济建设取得新发展文化教育实现新突破政令畅通制约

因素个人建议

寒假之际,响应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号召,为了

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我走访了我

的家乡,重庆市忠县涂井乡。走访地简介

涂井乡位于忠县东北部,长江北岸,距县城30千米,东与石宝镇相邻,西邻汝溪镇、黄金镇、忠州镇,北与野鹤镇接壤。乡政府驻地

龙滩村,与世界八大奇特建筑之一的石宝寨相距约15公里。全乡幅

员面积约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8万亩,人均耕地约0.74亩。辖25个单位,11个村,83个社。目前全乡总户数约7000户,总

人口约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4万人,农业人口中农村劳动力

约1.4万人。涂井乡是忠县的移民重点乡之一,淹没涉及(建制前)10

个村,61个社,淹没耕地面积约6000亩。主要为单斜深丘,背斜

低山地貌,土壤类型有灰棕紫泥土,冷沙黄泥土,暗紫泥土,红棕

泥土和新冲积土。境内以河谷山峰地势起伏较大,最低海拔120米,最高海拔998米(牛头山)。矿产、水资源比较丰富,矿产主要为天然气、铁矿、石灰石、岩盐、耐火粘土等,其中天然气、岩盐、石灰

石储量较大。水资源比较丰富,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教育事业蒸

蒸日上,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矿产开采、

水力发电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水电事业发展居全县之首。乡内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种植业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甘薯、芝麻、绿豆为主,经济林以柑、梨、桔、桑、茶为主,重点形成柑

橘园、黄金梨园、青翠李园等基地共15000余亩。改革开放以来,

我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几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惊人的速度飞

速发展,家乡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不得不

承认,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入到了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建设取得新发展

推动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依靠原始人力,而是在科学发展的指引下,发挥地区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着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入手,探索一条适合当地民情的发展新路。近年来,涂井乡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并依托其特有

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家乡地貌单斜深丘,背斜低山,当地居民是依靠种植业创收致富。

但我们知道,农作物受天气影响较大,只有风调雨顺时,才有可观

的收获。改革开放以前,农工技术不发达,当地农民种植依靠仍然

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经验。当遇上干旱水涝等恶劣天气时,连地

头田垄间的野菜也会吃光。我奶奶曾给我讲起当年的情景。“在那个

年代,村子里有生产队,全村的人都在一起吃饭,也就是俗称的’大

锅饭’,凭所挣工分分配粮食,使得人口多、劳动力少的家庭经常受饿,加之劳动力大小不一使得有人滥竽充数,以致粮食产量急剧减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极为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不前。”我们必

须意识到,社会的发展过程正是从一个低级的、原始的,依靠人们

劳力,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高级的、现代化的,依靠脑力、技术的社

会的曲折过程。

如今,涂井乡建设了“四大功能区”推进乡域经济发展。一是柑橘旅

游区。以“三峡橘海”为核心圈,带动涂家村“将军林”、龙滩村“长江

绿化林”橘园建设,新建标准果园7000余亩,总面积约1.3万亩。

半年柑橘产量约5000吨,销售达760万元,景区投资近820万元,接待游客6.5余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含鲜果销售)。二

是生态养殖区。以龙滩、涂家村为基地,以“公司+大户”模式与三峡

渔业公司养殖生态鱼,水域面积约3万亩。以沙河、青坪、长溪村

为基地,发展肉兔、生猪等养殖大户约60户,年出栏肉兔20余万只、生猪达1.5万头、肉牛500多头、小家禽约50万只。三是优质

粮食区。以万顺、巴山村为基地种植优质水稻约6000亩、小麦约3500亩,以长溪、沙河村为基地发展优质高粱约5600亩、油菜约3300亩,以大丛、青坪村为基地种植大豆4200亩、花生3500亩。

四是场镇商贸区。投入120余万集中改造“坪山”等4个乡场,改善

基础设施。

当地政府对各村中特别困难户在过年等时节还会为其送上经济补贴,也通过各种途径为无业有劳动力的村民谋取职业。曾经,谁家要是

有台彩电那可是极其稀罕的玩意儿。如今,许多家庭由“老四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冰箱、电脑、空调、小

汽车”等转化。2015年末,乡里家家户户都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村村通公路,

阿里巴巴新推行的“农村淘宝”也成功入驻我乡。以前出门打工的许

多人都返回家乡靠发展大规模养殖业致富,曾经的土墙房都变成了

一幢幢的砖瓦房,孩子们的玩具也从以前手工制的“陀螺”“捡石子”

等转变为游戏机等,“广场舞”也成了乡里场镇夏日晚上的饭余之乐,人们生活已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文化教育实现新突破

文化教育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也是提高一个地区

居民素养的重要载体。试想,在一个连温饱的解决不了的时代,哪

还有心思去学习?我的爷爷奶奶根本就没有进过学堂,因为家庭的

困难及“重男轻女”的思想禁锢,我的姑姑们也都没有上过学,父亲

念到初中毕业,当时虽然考到了一个很好的学校,但由于家境等原

因放弃了继续深造,母亲也仅仅是小学五年级的文化水平,由于经

济极度落后,村民们的认知水平不高,文盲和半文盲占总人口数的

三分之一,毫无疑问,绝大多数是女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父母改变了旧思想,清楚地认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铸就

未来”。现如今,从村子里走出的重点大学生比比皆是。在忠韵文化

的熏染下,本乡出了不少闻名人物,如马识途①、李淑娥②、郑定

祥③、周泽武④等。同时,“男女平等”、“少生优生”也被村民们普

遍接受,村民们的思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给村民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乡里的小学学校设施的变化,我

是亲眼目睹的。我在乡里的小学学校学习时,学校的教室皆是危房,地板是坑洼不平的泥地。每个学生吃的饭是从家里带来米、咸菜等

放在铝制饭盒里拿到锅炉房里蒸出来的,低年级的学生就是依靠认

识的高年级学生帮忙蒸饭。如果动作慢了,锅炉房饭盒装不了饭盒了,就吃不到饭了。还记得当时卖的炒菜3角钱一份,汤菜1角钱

一份,而我就只能买1角钱的汤菜,再外加咸菜就饭随便找空位站

着吃。目前,学校已重新盖成了砖房,贴的瓷砖格外耀眼。每个教

室内电视、多媒体、全新桌椅配备齐全,平坦的水磨石地板,教室

外标语、展板、体育设施琳琅满目,学校有了专门的食堂全方位提

供饭菜。在国家的“蛋奶工程”下,学生们每周都有幸能吃到鸡蛋、

牛奶。教学模式也追随大城市的脚步从以前死板的“灌输”应试模式

逐步向“小组个别化辅导⑤”高效课堂模式转变。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倡导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鼓励启发式教学,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上下政令传达显畅通政治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前,上边的政令到了下边的时候一般都被扼杀了。很显然,上边即使有

再好的政策,政令不畅通,无法深入到民众基层,是没有办法实现

真正的惠民利民的。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养儿防老思想一直影响

深远。而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严格推行“反腐倡廉”的政策下,市、县、乡、村的各个领导也都积极响应,真真切切地为人民

做了不少的实事,几乎没有官员偷偷办酒席等不良行为发生。随着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启动并实施,乡里的

老人们也都开始有了投资意识。按国家新农保⑥政策,凡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养老金。同时国家实行的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也是深得民心的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出台的“大学生村官下乡”百姓看好的一个政策,这不仅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考验,也给缺少科学种植经验的农民带来不少益处。乡里响应落实的“大学生生源地贷款”、“贫困大学生学费资助”等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黄金机会,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涂井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涂井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然有许多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经济基础薄弱。虽说我乡近年来迅速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乡民们的口袋事实上并不是鼓鼓囊囊的,毕竟乡里人口众多,而大量

土地已退耕还林,且靠

养殖业致富所占人数比例不高。

二、乡民人均文化素质不高,人才资源匮乏。人才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稀少、

人才结构化单一、人才结构畸形。

三、各项惠民政策信息不够公开。虽说目前我乡在村务、乡务公开化等方面有所进展,但是各项惠民政策信息没有做到全面的传达到

乡民耳中,各项支出账

目不够透明化,以致总会干部不能够坚守原则。

四、乡、村干部科学技术能力不够高。我乡的各村很多干部年近50,对电脑等

先进科学技术产物的用法,了解程度不高,以致工作效率低下。

个人建议

针对我乡实际情况,结合我乡自身的经济条件和人力资源,我提出

以下几点有关我

乡发展建设的个人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地区形象。加强我乡“四大功能区”的宣传,特别是将

“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创出的示范区“三峡橘海”,增大

旅游

业的收入,不断进行投资推介,注重各场镇等经济地区的环境建设,吸引更

多资本持有人进行投资。

二、拟定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战略。重视农村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设立奖励机制,提高农民工的技术资质认证意识,重视对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市

场意识的新型农民的培养,

促使我乡形成工种齐全,层次合理,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体系。

三、公开透明化各项经济支出。乡干部严格督促各村委会及时将各

项惠民政策信息以红头文件文字信息、各项公款经济账目、支出去

向打印张贴出来,维护

乡民的知情权,鉴于有的乡民不识字,可通过广播方式宣传公开。四、加强干部选拔工作指导。鼓励有知识有市场头脑,懂科学技术

的年轻人担任干部;加强监督思想教育与科学技术培训工作,使广

大乡、村干部解放思想

开拓视野,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以更好地带领村民发展

农业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经过此次的走访调查,内容肯定是不全

面的,甚至还有以偏概全的可能,但对我一个大学生而言,深入基

层进行社会调查,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

发展变化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涂井乡在今后的发

展中,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

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康上

再谱新篇章。

【注释】

①马识途,男,原名马千禾,重庆市忠县涂井乡友谊村人,历任鄂

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

川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

院长,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传部

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

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中

【篇三: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江西)的变化

毛泽东概论课后讨论小组

cs1210第二小组

组长:张慧u201215091 组员:李诗琪u201215093 杨栋梁

u201215098 舒熙u201215100 肖融u201215102 杨浩

u201215104 邹大伟u201215096

正文: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

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

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

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

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三十余载的岁月当中世界见证了东方巨龙的复苏。昔日的“东亚病夫”已不复存在。美好的未来在向快速崛起的中国招手!江

西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抓住机会坚持不懈,江西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

生活开始从温饱迈入小康,写下了江西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改革

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江西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三十年。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对改革开放三十二周年中江西省的变化

进行论述。一、经济贸易

1978年~2012年江西省历年gdp主要指标(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元;

比重、增长率/%)

[1] 各年份(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基于imf-weo(2013年4月16日更

新数据)数据推算

gdp总量(百万元)

名义增

名义增长率

年份

本币

长率

购买力

名义增长率 (购买

实际

占全国

美元

(基于本币)

(基于美元)

位次

增长率比重

平价

力平价)

p

2012 1,294,848 10.6 205,124 2011 1,170,282 23.8 181,192 2010 2009 2008 2007 945,126 23.5 139,615 765,518

9.8 112,065

13.2 309,313 10.6 29.8 279,664 17.3 24.6 238,415 17.3 11.6 203,211 11.4 31.6 182,340 26.1 159,945

14 15

11 2.49 12.5 2.47 14 2.35 13.1 2.25 13.2 2.22 13.2 2.18 19 19 19 19 20 19 r

r

r

697,105 20.2 100,374 580,025 20.3 76,279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482,053 405,676 345,670 280,741 245,048 217,568 200,307 185,365 171,987

160,577 140,974 116,973 94,816 72,304 57,255 47,937 42,862 37,646 32,583 26,290 23,082

20,789 18.8 60,470 17.4 49,523 23.1 41,764 14.6 33,918 12.6 29,606 8.6 26,286 8.1 24,196 7.8 22,392 7.1 20,774

13.9 19,370 20.5 16,956 23.4 14,007

31.1 11,001 26.3 12,548 19.4 10,382 11.8 9,005

13.9 8,961 15.5 9,999 23.9 8,754 13.9 7,063 11

6,685 22.9 7,079

22.1 139,048 18.6 117,669 23.1 101,572 14.6 85,940

12.6 75,372 8.6 66,247 8.1 60,869

7.8 56,255 7.2 50,783

14.2 46,469 21.1 40,696 27.3

35,266 -12.3 31,841

20.9 28,685 15.3 25,592 0.5

22,647

-10.4 20,900 14.2 18,700 23.9 16,923 5.7 14,796 -5.6 13,275

-2.6

12,253 18.2 12.3 15.8 12.8 18.2 13.2 14

13 13.8 10.5 8.8 8.8 8.2

8 10.8 7.8 9.3

7.1 14.2 12.3 15.4 11.7 10.8 6.8 11

8.8 12.1 13.7 13 14.8 8.4

8.2 11.8 4.5

10.5 6.1 14.4 11.4 11.5 8.3 8.3

6.7 14.9

14.8 2.23 18 2.19 17 2.16 17 2.07 18 2.04 17 1.98 17 2.02 18 2.07 18 2.04 18 2.03 18 1.98 18 1.92 18 1.97 18 2.05 18 2.13 18 2.2 18 2.3

19 2.22 18 2.17 17 2.18 17 2.25 16 2.31

16

1984 16,911 17.3 7,267 -0.4 10,662 16 1983 14,413

7.6

7,295 3.1 9,190 10.7 1982 13,396 10.5 7,078 -0.5 8,299 17.5 1981 12,126 9.1 7,112 -4.1 7,063 16.6 1980 11,115

6.7

7,420 10.8 6,055

1979 10,415 19.7 6,698 29.6

1978

8,700

5,166

人均gdp

名义增

购买

年份

长率

实际

占全本币

美元

力国位

(基于本平价

增长人均比

币)

p

2012 28,799 10.1 4,562 6,880 75 25

r

2011 26,150

23 4,049 6,249 11.8

74 24 r

2010 21,253 22.6 3,140 5,361 13.2 71 24 r

2009 17,335

9 2,538 4,602 12.3

68 25 2008 15,900 19.4 2,289 4,159 12.4 67 24 2007 13,322 19.5 1,752 3,674 12.5 66 24 2006 11,145 18.1 1,398 3,215 11.6 68 24 2005 9,440 16.6 1,152 2,738 12.1 67 24 2004 8,097 22.2 978 2,379 12.4 66 25 2003 6,624 13.6 800 2,028 12.1 63 25 2002 5,829 11.6 704 1,793 9.5 62 26 2001 5,221

7.6

631 1,590

7.8

61 27 2000 4,851 10.2 586 1,474 10.2

62 25

15.4 2.35 17 6.8 2.42 17 9.3 2.52 16 5.6 2.48 16 4.2 2.45

15 15.8 2.56 16 13.3 2.39

16

1999 4,402 1998 4,124

6.7 6

532 1,336 498 1,218

6.7 6

61 28 61 27 61 27 59 26 57 27 59 26 61 26 64 25 66 25 69 25 67 24 65 26 66 25 68 24 70 24 72 24 73 23 76 21 75 21 74 22 78 22 72 22

1997 3,890 12.7 1996 3,452 19.2 1995 2,896 21.9 1994 2,376 29.5 1993 1,835 24.7 1992 1,472 17.9 1991 1,249 10.1 1990 1,134 11.9 1989 1,013 13.7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891 22.2 729 11.8 652

9.2

469 1,126 11.1 415 347 276 318 267 235 237 269 239 196 189 203 214 217 213 216 228 209

164

997 10.5 873 798

5.5 7.4

728 12.2 658 13.3 590 553 503 463 410 375

6.5 2.7 4.4 9.8 6.5 4.9

597 20.1 497 16.1 428 403 369 342

6.2 9.2

7.9 5.2

352 12.9 313 13.6 273 250 215 186

5.4 8 4.4 2.8 13.3 10.9

325 17.8 276

对上面江西省1978年~2012年江西省历年gdp的数据的直观分析,很容易看到:江西省的总gdp从1978年的8700百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294,848百万元,增加了约150倍,基本保持每年10

个百分点增长。人均gdp从1978年的276元增加到2012年的28,799元,增加了约100倍,每年基本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百分点。从1978年到2012年的30多年里,江西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

骄人的成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