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气计量输差问题查找

天然气计量输差问题查找


初一历史教学的有益探索

提供者:liqing??作者/来源:张瑞清 王??发表日期:2002-09-07 10:09:28??阅读次数:37

强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初中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结合初一历史教学的实践,就历史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意义、原则等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初一历史教学活动形式
1.开展历史课堂小故事活动。在每学期之初的第一节历史课上,我们将事先设计好的本学期小故事题目布置给学生,并鼓励学生自己选题,但建议选题最好与当日教学内容相关,同时提出如下要求:每节课讲述一个与当日授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讲述时间不应放在课前,最好在课中,待老师即将讲述相关内容时,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每两人为一组,共同搜集资料,推举一人或两人共同登台讲一个故事,每学期可将全班同学轮流一遍;小故事资料必须整理成文,文章要做到史论结合,并注明参考书目,字数限制在八百字以内,学期结束时,将全年级优秀文章编订成册,供全体同学传阅学习。
2.争做水利小专家活动。在讲都江堰时,我们首先给学生介绍岷江的中游地形,之后让学生以水利小专家的身份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地修筑怎样的水利工程才能解决灌溉、防洪、航运等多重问题”,学生充分讨论后以小组形式发言,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动态演示李冰设计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 3.开办图书角活动。在初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其他科压力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我们让每
名学生将自己认为最可读的一本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书带到学校,书皮要标明班级、姓名、学号。将全年级各班或部分班级的书籍收齐后打乱班级顺序发给每名学生两本书,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两周内至少阅读一本,每本书均要制作一张读书卡片,卡片包括书名、作者、主要内容。两周后利用一节课开展读书报告会。每组推选一至二名自己认为读书最有收获的学生介绍读书心得体会。
 4.研究汉代画像石活动,以画证史。在讲述汉代文化时,我们做了如下介绍:汉朝的画像石是一种石刻浮雕画像,产生于西汉,用作坟墓、神庙和桥梁的装饰。画像内容多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出土发现最多的是山东、四川、陕西等地。之后将教材散见于各节的9幅画像石和额外补充的4幅画像石复印成统一大小的投影片,并依画像石反映的内容分为5组向学生展示,要求学生在理解每幅图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每

组图所反映的汉代的社会生活。
5.参观中华世纪坛世纪国宝展。2001年元旦前夕,中华世纪坛展出14件(组)中国各地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文物珍品。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观,之后开展“我当考古小专家”、“我做小小解说员”活动。要求如下:在参观各个文物精品的基础上,选择一件文物进行深入研究,之后要写一份图文并茂的文物介绍,包括文物名称、出土时间、出土地点、现藏处、文物的研究价值等。每个小组从各位考古小专家中推选优秀者做小小解说员向大家介绍文物。
 6.学生制作教具活动。如:讲述唐朝文化时,可以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将唐朝曲辕犁和东汉二牛抬杠耕作图画在一张投影片上,将唐朝筒车和三国时马钧发明的翻车画在一张投影片上以便对比;还可以请学生制作筒车模型。在讲述陶器时,可以与美术课合作共同上一节陶艺课,让学生模仿教材涉及的陶器文物制作陶艺品。
 7.编辑历史考古小报。在初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后,我们布置学生编辑历史小报,并提出如下要求:小报需以近期重大考古发现为内容,尽量图文并茂。将全班学生分成五至六组,每组需设主编一人,组织本组成员共同编辑一份小报,打印成文,在壁报栏中集中展出。
 8.明清胡同一日游。在初一年级下学期讲述明朝文化时,教师先作如下介绍:北京城由两部分组成:皇家宫殿、皇家园林和成片的居民胡同、四合院。北京的胡同是一种由四合院串连组成的颇像棋盘的小街道,出现于元朝。明朝北方居民住宅以四合院为代表;四合院是指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合围,其间用墙体连接起来形成的传统住宅形式。正房为家长的居室,晚辈住在两侧的厢房,南房作为书
房或客厅。讲究的大中型四合院在正房和南房之间设有垂花门和过厅,组成几进院落,有的还有东、西跨院及花园等设施。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是王府。之后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5至6组游览有观赏和考证价值的胡同地区。每组提交一份图文并茂的游记,游记中需包含对所游览的四合院建筑和胡同民俗、文化的介绍。
 二、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
 1.开展初一历史教学活动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我们注意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主体性地位,也意识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除他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有助于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 2.教学活动有利于依照新大纲培养学生的

多种能力。
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的能力。例如:在归纳史料活动中,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在仔细翻阅教材的基础上,归纳了有关休养生息政策的史料、展示杰出人物崇高思想境界
的史料。此外,在开办图书角、编辑历史考古小报等活动中,学生广泛收集、整理资料,并能将资料恰当取舍、合理运用,书面驾驭历史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培养学生口头表述历史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开展历史课堂小故事活动中,讲述《清明上河图》的学生特意从家里拿来复制品,将全班同学围成半圆形,自己边示意边讲,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全年级学生均能做到首先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题目,之后认真收集、整理材料并打印成文,最后在讲台上非常流利地向全班同学讲述小故事内容并进行简要地评述。
 (3)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参观中华世纪坛世纪国宝展活动中,有的学生自发结伴参观,并将介绍此次国宝展的大型画册带到学校供同学阅览,最后以小小解说员的身份向大家重点介绍教材提及的几件文物(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的西周铜盘、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西汉金缕玉衣、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窦绾墓出土的西汉长信宫鎏金铜灯)。在开展明清胡同一日游活动中,每组学生游览一条胡同,多数学生依照教师提供的参考线路,个别学生自己选择游览线路。此次活动所涉及的线路主要包括: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历代皇帝讲学的辟雍亭。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孔庙(现为首都博物馆)。北京最大、保存完好的喇嘛黄教寺院雍和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陈砚秋先生故居,叶圣陶故居,宋庆龄故居等。
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萨奇曼的探究模式理论认为:教师可以把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理智策略传授给
学生。在争做水利小专家活动中,教师首先充分铺垫岷江中游地形等背景资料,之后创设问
题情境,启发学生去探究、解决历史难题,从而再实践古人李冰的创新过程。这样便将学习
都江堰水利工程变成一种思维的创新过程。
 (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制作教具活动中,模型、陶艺制作等多种方式锻炼了动手能力。
 三、开展初一历史教学活动的原则
 1.趣味性原则。开展初一历史教学活动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于初中历史没有中考压力,因此兴趣便成为初中生学好历史的关键因素,而教师

对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新颖独特的设计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乐学的学习氛围。
 2.全员性原则。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选取大众化题材,如以上所列8种教学活动形式,力争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历史活动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无论开展何种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由学生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完成教学内容。
 3.及时评估的原则。按照新大纲要求“评估的形式和手段要多样化,应将日常评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实践活动考查相结合,闭卷与开卷考查相结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给与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密切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成果及时做出诊断性评价,由教师、历史课代表、各组组长组成评估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做出恰当评估。并记入期末总分,可以占期末总分的50%。教师还应对全班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给与评估,找出特色、成就和不足之处。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开展实践活动的成果以刊物、壁报等形式进行交流。
 4.次数适宜的原则。在一个学期中,每班开展实践活动以2至3次为宜。教师可以根据各班的特点在全年级不同班级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切忌多而不精或少而不足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