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研究方法过程分类体系的重建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过程分类体系的重建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过程分类体系的重建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过程分类体系的重建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4), 473-480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c1359580.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c1359580.html,/10.12677/ap.2018.84057

The Reconstruction on Proces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Longlong Zhao, Guikang Cao, Qinglin Zhang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Mar. 25th, 2018; accepted: Apr. 9th, 2018; published: Apr. 18th, 2018

Abstract

Methodology is a too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Since the birth of psychology, various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have greatly promo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classify them systematically, so that researchers can grasp and apply them,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After sorting out the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in great confusion. Through in-ductive analysis,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reason for the confusion is that the levels of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are different. Thus, through the seg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methods,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to help researchers better grasp and apply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Keywords

Research Methods, System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construction

心理学研究方法过程分类体系的重建研究

赵龙龙,曹贵康,张庆林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3月25日;录用日期:2018年4月9日;发布日期:2018年4月18日

摘要

方法是一门学科发展的工具,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心理学的健康

赵龙龙等

发展。与此同时,如何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分类、以便于研究者把握和应用,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梳理了传统的分类系统之后,发现当前的分类体系存在很大的混乱。针对这样的混乱,通过归纳分析法,指出了混乱的原因在于,不同的研究方法的层次是不一样的。由此,经过对综合性研究方法进行分割整合,提出了新的分类系统,以帮助研究者更好的把握和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

研究方法,系统分类,体系重构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cc1359580.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1.1. 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国内外主流的介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书籍以及相关文献,目前为止,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系统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别。

第一种,最常规、最主流的做法是大致按照研究者在实际研究中的研究过程来组织系统,这种框架一般由“课题的选择与研究设计”、“研究数据的收集”和“研究结果的整理、呈现与评价”等部分组成,不同的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目的而略有差异。国外流行的研究法方法类教科书中,约翰·肖西内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书,第一编介绍了一般性问题,从二到四编分别介绍了描述性方法、实验方法、应用研究三大块儿心理学常用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的办法,第五编介绍了分析和报告研究结果,讲述了数据该如何整理和分析(Shaughnessy, 2010);Hugh Coolican (2011)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书首先从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收集方法开始,讲述了实验方法,非实验方法,观察法,问卷法、量表法、访谈法调查法,以及定性资料与定性研究方法;然后讲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显著性检验、差异检验、相关;国内常用的教材如董琦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篇章介绍一些基本概要,从第二篇开始到第四篇,分别介绍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董琦,2004),黄希庭《心理学研究方法》一书,第一编介绍了心理学研究基础,主要包括心理学与科学、选题与取材、假设与解释、测量四个部分,第二编介绍心理学研究设计,第三编介绍了资料的统计分析与SPSS 应用,最后一编总结性介绍了研究的综合与交流(黄希庭,2005)。

但是,按照研究过程建构起分类系统,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批评,人们普遍感觉到,按照这样的系统讲述的方法,逻辑不够清晰、甚至是层次混乱、可操作性不强。如莫雷等(2006)认为,这样的划分体系,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层次混乱,研究方法事实上是分两种层次的,一种是完成整个研究的方法,如实验法,一种是针对某个具体研究过程的方法,如问卷法,而前人常常会把两种层次的研究混为一谈。

同时,研究者还认为,这种分类体系,研究方法主线不清楚,即内在逻辑不清楚,并提出真正的内在逻辑是,“要以研究变量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逻辑起点,将对变量关系的研究方法与获得变量数据的方法区别开来,将变量的类型与研究方法的类型联系起来,将变量的数据模式与统计检验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使整个研究方法体系融为一体。”

由于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有研究者就此提出解决办法,即抛弃传统分类方法,建立新的分类体系,就有了第二种分类系统。莫雷等(2006)根据他们指出的问题,直接把研究方法分为两大层次,第一个

赵龙龙等

层次就是完成整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二个层次是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然后又通过补充两个辅助性的知识模块:统计知识基础模块和心理学研究的过程模块儿,建立了这样一个由四个部分组成的新的系统;还有其他的研究也提出新的分类方式,如萨尔金德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精要》一书,描述的是根据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进行的分类:首先是非实验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历史性研究、相关性研究、质性研究;实验研究包括准实验研究和真实验研究(Salkind, 2011)。

1.2. 过程分类体系的缺陷原因

本研究认为,针对过程分类体系的缺陷,除了重建新的分类体系以解决过程分类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外,还可以通考察,过程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缺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找到原因、完善这个过程体系的分类法来给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为什么要坚持完善过程分类体系?因为,如果过程分类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被解决,相比于其他分类体系,它有着其他划分体系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一,按照研究过程划分,始终是最符合研究逻辑、条理清晰而简洁的,这就为其体系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基础;其二,因为一切方法都是为研究过程服务的,所以,只有这样的划分,才是最全面的,才能尽可能多的把所有的研究方法都纳入这个体系里来;其三,按照过程来分类各种方法,是把各种方法都放在一个体系下的不同平台上,利于研究者去比较不同平台上的各种方法功能的不同,明了它们在研究中所处的位置;哪些方法又处于同一平台、服务于同一目的。

由此,本研究需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过程分类体系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事实上,研究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很清楚的,理论上这种划分办法应该是逻辑清楚的,但为什么研究者在分类时会把两种层次的方法混到一块儿?如上所说,莫雷等(2006)的研究指出,研究方法事实上是分层次的,一些方法针对研究各个过程(如实验法),一些针对具体的研究过程(如问卷法),他认为很多研究者在分类时总是把它们混为一谈。受此启发,通过对所有研究方法进行考察,研究者由此进一步发现,从过程角度进行分类存在一个天然的内在矛盾:传统上,研究者把心理学研究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但对于具体的研究方法,有些是可以放进具体的阶段内部的,如问卷法可以放入数据收集阶段,但另一些,如实验法、观察法、个案法、质性研究法等,既包括了研究设计,也包括了对应的研究数据的收集,与莫言指出类似,本研究把这样的方法叫做综合性方法。进一步考察,对于综合性方法,应该划分进研究设计阶段里,还是应该划分进研究数据的收集阶段里,这样的问题,在过程体系里,是无解的。综上,研究认为,按照研究过程进行划分的办法,存在的根本矛盾就是,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此再去考察前人的分类,他们的问题就呈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在这样的困境下,有些研究者把那些横跨两个层次的研究干脆就安放进研究数据的收集里(董琦,2004),有些则安放进研究设计里(黄希庭,2005),还有一些则干脆不做任何选择,直接把这些方法单独的罗列出来(Shaughnessy, 2010)。莫言等意识到了这种分类法给人混乱的感觉,并且意识到了研究方法是是有综合性方法和单一过程方法两种层次的,但却没有进步深入考察它和研究过程天然的不兼容性,因而未能指出,综合性方法和具体的研究阶段的不相容,才是这种分类方法出现缺陷的真正原因。

2. 研究方法

2.1. 传统的研究过程划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需要首先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研究的过程应该划分成几个阶段?按照前人的研究,人们普遍认可把研究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处理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并作出结论(董琦,2004)。但是,它存在如下问题,这种划分本质上是研究者的实际经验总结,缺乏相关理论依据支撑,从而使得这样的过程不够深刻。因此,本研究需要去

赵龙龙等

进一步探讨,研究的过程本质上应该是什么。只有从源头思考,寻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并在此指导下做出的划分,才会更加科学、这个体系内部的逻辑联系才会更加清晰明了。

2.2. 认识论与科学哲学指导下的研究过程划分

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质上是知识被创造的过程,回答“我们是如何认识和获取知识真理”或者说“什么才能被真正承认为知识真理”的是认识论(刘元亮,1987),所以,正是认识论回答了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过程。传统的哲学流派,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假设演绎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卡拉·威利格在《心理学质性研究导论》一书里详细介绍了各种流派的认识论观点,具体如下。

对于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描述外在的事物并准确的理解它是可能的,这样一种立场也可以称作真理符合论,因为它表明现象直接决定我们对它们的直觉,从而事物与它们的表征之间存在一种直接对应关系。”(Willig, 2013)这就表明,实证主义持有的认识真理获取知识的方法,就是客观准确的观察和描述现象。

对于经验主义,“它的基本假设是,知识来源于实践经验,换言之,感官知觉是获取知识的基础,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系统的收集观察资料并进行分类的过程,实验研究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Willig, 2013)本质上,经验的,主要是指通过实验收集的资料。这也是现在用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的哲学基础。

对于假设演绎主义,“从理论提出假设来检验理论,而假设则通过实验或者观察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研究的目的就是检验理论观点是否正确,错误则拒绝接受,正确则暂时保留。因此,假设演绎主义不会寻找能够验证理论观点的证据,而是要通过寻找相反的证据或证伪发挥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哪些主张是不正确的,并且通过排除这些错误的主张我们会更加接近真理。”(Willig, 2013)对于这样的思路的扩展,就是我们现在做研究的经典的思路,首先通过归纳提出假设,然后通过理论推理提出实验验证手段。

对于社会建构主义,“我们的主观经验从来都不是对客观环境的直接反应,而必须理解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定解读,这并非意味着我们无法真正的认识任何事物,而是说,它表明存在着群集知识而非单一知识,同一现象或事件可以用不同方式来描述,这就产生了不同的知觉和理解方式,而其中的任何一种描述方式,都不必然是错误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某种文化下建构社会现实的各种方法,以便探索它们的使用条件,并且考察它们对人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影响。”(Willig, 2013)换言之,建构主义主张群集知识,因而也就鼓励多方面建构,而不必过分依赖实验。

20世纪20~30年代,B·罗素和L·维特根斯坦等人所开创的逻辑实证主义运动,促进了科学哲学的蓬勃兴起。20世纪4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在反对和批评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有关科学活动的研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郑福祥,2002)。在科学哲学家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知识被限定为:通过理论的演绎推理,将概念操作化并进行测量,获得经验证明了的才是知识。我们研究的方法,也就是库恩所谓的范式,本质上是科学的哲学架构(Kuhn, 2003);从假设演绎主义认识论出发修正而成的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一个研究,应当首先包括理论假设的提出,其次,由理论假设设计出一定的验证手段,然后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数据收集,最后是通过数据统计检验假设是否正确(Reichenbach, 1966)。科学哲学在科学活动、产出知识上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成为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认识理论(李和宽,2000)。

本研究在科学哲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们当前的心理学的研究现状,把心理学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把它叫做理论假设阶段,其实,它也常常作为独立的一种研究手段,就是所谓的理论研究,第二个阶段叫假设验证阶段,该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个过程,即理论假设的设计、数据收集、

赵龙龙等

数据统计三个过程。

2.3. 综合性方法与研究过程不兼容矛盾的解决

本研究首先采用分析法,在前人的资料综合上,全面的分析了所有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如董琦,2004;黄希庭,2005;莫雷等,2006;崔丽霞,郑日昌,2001),把它们全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那些单独适用于某一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另一类是那些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然后,本研究对每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这些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最常用的,有如下四个,实验法、观察法、质性研究法、元分析,其他所有的方法几乎都是针对于某一个具体的过程而专门需要的办法,在分类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第二,通过分析,本研究发现一个事实是,那些综合性的跨越了几个研究过程的研究方法,在实际进行时,事实上还是一步步严格按照研究的阶段来进行的。观察法,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观察法研究设计阶段、观察法收集数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方法,不妨就称为观察设计法、观察收集法、观察统计法,而至于整个研究所需的理论假设的提出阶段,它并没有独特的办法,和所有研究一样,用的都是一样的办法;所需的数据统计阶段,也没有特别的办法,常常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常用的统计分析的传统办法;质性研究法,包含了研究设计阶段、数据收集阶段和数据分析整理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独特办法,不妨就称为,质性设计法、质性收集法、质性分析法,除了理论假设的提出阶段外,它是自成体系的;元分析技术包含了研究设计阶段、数据收集阶段、数据分析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独特办法,不妨称为,元分析设计法、元分析收集法、元分析统计法,而且也不与其他办法相混合;上面的三种综合办法,总体而言,自成体系,即在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独特办法,不与其他办法相混合。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实验法。通常认为,实验法,包含研究设计阶段、数据收集阶段、实验数据统计阶段(如董琦,2004)、实验法在研究设计阶段有自己独特而完整的方法,即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方法;而在数据收集阶段,它就变得相对复杂,我们先来看看这里存在的问题。因为在实验设计阶段,设计时往往涉及到指标收集的流程,所以,这就给很多研究者带来了困惑,无法很好地区分实验法的设计阶段和数据收集阶段之间的界限,以至于,他们往往会将两者混为一谈,不作区分。最明显的证据来自,在介绍实验法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时,有的研究者将实验设计放到研究设计阶段,而在数据收集阶段就不做任何介绍(Shaughnessy, 2010),而有的则直接放到数据收集阶段(董琦,2004)。所以,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实验法的实验设计阶段和数据收集阶段有没有明确界限,界限何在?可以肯定,实验设计时涉及到的数据指标的收集流程,并不等同于就是实验法的数据收集过程,严格而言,数据收集本身的含义和目的,就是指在研究设计已经制定好了相应的变量指标的获得流程、控制额外变量的流程以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之后,研究者该如何通过相应的工具去获得数据。在此,本研究明确提出,实验法的研究设计阶段和数据收集阶段二者是有着明确的界限的,即,实验设计阶段所要包含的内容是:为了到达验证假设的目的,如何制定好相应的变量指标的获得流程、控制额外变量的流程。而数据收集阶段所包含的内容是:该如何通过相应的工具(如计算机、fmir技术等)去获得相应的数据指标。如此一来,以往的研究者本质上所犯的错误变得清晰:混淆了实验法的研究设计阶段和数据收集阶段,漏掉了实验法的数据收集阶段。

按照上面的界定,我们提出,在数据收集阶段,实验法所采用的方法,不妨称为实验收集法,指的是运用计算机软件编制程序然后对被试施测,然后通过相应仪器记录下所需要的指标,它包括:计算机记录、fmri技术、ERP技术、tdcs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等。

根据分析法得出的结果,本研究提出解决不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案:把综合性的方法按照不同阶段使用的不同方法拆分出来,然后分装进不同的过程里。很多研究者的书里,在讲述一种综合性方法时,也

赵龙龙等

都是按照这样的不同阶段来讲述的,所以它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如董琦,2004;Maxwell, 2008)。

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样有可能会割裂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方法,给学习者完整把握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方法造成困扰。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纵向联合的方法,即本研究在各个阶段进行方法分类时,对于属于同一个综合方法体系的,统一集中在该综合方法下,并在前面冠以该综合方法的名字,如上所述,实验法,在各个阶段的方法有实验设计法、实验收集法,这样就能不同阶段下的几个方法是联合在一起使用从而构成一种完整方法的。

3. 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方案,建构的新的过程分类体系如下。

第一个阶段,理论假设的提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冯特提出内省法作为获取心理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根据科学思维方法论,人们提也总结了很多有效的提出理论假设的办法,如演绎法、归纳法,还有观察和猜想,观察与猜想等(如刘冠军,王维先,2000;董琦,1990)。这些方法的应用,给我们省时省力的分析现有经验,从而提出一般性的理论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个阶段,设计验证手段:设计验证手段,指的是研究者设计出相应的研究过程,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首先,根据相关——因果维度,能分出两个类别: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即,如果设计出来是为了验证相关关系,那就是相关法,如果是为了验证因果关系,那就是因果法;因果法,又根据时间维度,分为三种,一为横断设计,二为纵向设计,三为聚合交叉设计。其次,实验法在此阶段所用的方法就是实验设计,而实验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的最重要区别就是进行了严格的额外变量的控制,因此,根据是否进行了额外变量控制又可以分成:实验设计法和非实验设计法。这样的分类和相关因果分类是独立的。这意味着,实验设计里会有相关设计,也会有因果设计,同样道理,非实验设计也会有因果设计和相关设计。实验设计法,包括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包括,元分析设计、观察法设计、质性法设计等。

第三个阶段,获取数据的手段:根据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数据收集的控制,区分出定量收集法和定性收集法。定量收集法主要是实验收集法,即研究者根据实验设计,运用计算机软件编制程序然后对被试施测,然后通过相应仪器记录下所需要的指标,它包括:计算机记录、fmri技术、ERP技术、tdcs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等;定性收集法包括,问卷量表类,包括问卷法、量表法等;其他类,包括文献法、人种志法,访谈法,观察收集法,元分析收集法,质性收集法,质性收集法则包括扎根理论、现象学、个案研究、话语心理学、记忆研究、福柯式话语分析等方法(Willig, 2013; Maxwell, 2008)。

第四个阶段,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时,按照是进行定性还是定量分析,可分成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包括: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还有质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法等(刘冠军,王维先,2000;董琦,1990)。定量分析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还有元分析统计法等,描述性统计,主要是分析平均数、标准差等;推断性统计主要包括有单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张厚粲,2009)。

四个阶段分类与组合:在进行具体研究时,综合性研究方法,是一以贯之,即直接包含了上述四个阶段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本研究为了把它们纳入系统分类里做了拆分,但这有一个弊端,就是与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差异。所以,需要特别说明,实验法,就指的是,包含了实验设计法、实验收集法的综合研究方法,而质性研究法,则指的是包含了质性设计法、质性收集法、质性统计法的综合方法,观察法指的是包含了观察设计法、观察收集法、观察统计法的综合方法,元分析法是包含了元分析设计法、元分析收集法、元分析统计法的综合办法;除了这些综合方法所独有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是独立存在的研究方法,综合的研究方法在相应阶段,根据目的不同,既可以使用内部独有办法,也可以选用这些

赵龙龙等

独立方法,例如实验法在数据收集阶段,它除了采用独有的实验收集法之外,它还可以采用问卷法、量表法等。

同时,还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个问题是,综合性研究方法,其实并没有包含完整的研究过程,很多缺乏理论假设的提出和数据统计阶段,在这些没有涉及的阶段所包含的方法(如数据统计阶段所用的一些办法等),理论上可以和任何综合方法联合使用,一起构成了一个个完整的研究——事实上,这也正是研究过程划分系统的一个优势所在,它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由此,就可以全面的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来,为了使结果更加清晰,如图1所示。

4. 讨论

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全面的处理,从研究过程视角、通过拆分法和维度分类法,对研究方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相比于前人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系统。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五,第一,深入分析了为什么研究过程分类会存在让人感到混乱的原因,揭示了其背后深层的矛盾;第二,从认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研究过程分类的理论依据,从而重新梳理了新的研究过程的阶段划分;第三,实验法的阶段划分问题,一直都是过程分类法内在矛盾里的第一个大的障碍,通过严密分析,本研究从目的角度,为实验法的研究设计阶段和数据收集阶段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界限,有效解决了实验法的阶段划分问题;第四,通过拆分法有效解决了过程分类法内在天然的矛盾;第五,通过纵向联合,有效解决综合方法的完整性问题,也有效解决综合方法所存在的并不包含整个研究阶段的问题,让整个分类系统呈现出逻辑清晰、有机统一的效果。

同时,这个系统还解决了一些其他问题,如,长久以来,每一个方法体系划分,都遗漏了一些研究方法,而同时很多研究方法也在不断被创造出来,没有能够及时纳入方法体系里来,本研究在这方面做

Figure 1.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psychology

图1. 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

赵龙龙等

了最大的努力,力图归类现有所有主流方法,吸纳新的方法,本研究提出的分类系统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如果后面还有新的方法、或者已有的被忽略的方法,它们都可以被纳入进这个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多研究方法的概念相互纠缠,让很多初学者难明就里,本研究通过进行分类,对它们进行了清晰的定位,理清了它们在研究中的位置;纠正一些长久存在的认识偏差,如对实验法的理解,某种程度上,因为对实验法的理解模糊,严重阻碍了研究者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清晰分类,实验法,本质上就是包括实验设计和实验测量两种方法,但在测量阶段,它也会同时选用如问卷法、量表法、ERP技术、fmri技术等,但在很多研究方法的书里都没有明确指出来。

当然,客观来说,本研究结果还存在的问题是,尽管通过纵向联合的办法,确实能有效起到让某些综合方法得以完整存在的作用,但毕竟和直接性的综合介绍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总体而言这是可以容忍的。

参考文献

伯尼(译) (1966). 科学哲学的兴起. 北京: 商务印书馆. (Reichenbach, H., 1966)

陈浪(译) (2008). 质性研究设计.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Maxwell, J. A., 2005)

崔丽霞, 郑日昌(2001). 20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心理学报, 33(6), 564-570.

董琦(1990). 如何提出研究假设.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28-30.

董琦(2004).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本禹, 等(译) (2013). 心理学质性研究导论.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Willig, C., 2001)

黄希庭, 等(2005). 心理学研究方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吾伦, 等(译) (2003). 科学革命的结构.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Kuhn, T. S., 1962)

李和宽(2000). 科学哲学理论中的几个主题. 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6), 26.

刘冠军, 王维先(2000). 科学思维方法论.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刘元亮(1987). 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卢家楣, 等(译) (2011). 心理学研究方法导论.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Coolican, H., 2006)

莫雷, 王瑞明, 陈彩琦, 温红博(2006).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 心理科学, 29(5), 1026-1030.

童杰辉, 等(译) (2011). 心理学研究方法精要.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Salkind, N. J., 2009)

张厚粲(2009).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明, 等(译) (2010). 心理学研究方法.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Shaughnessy, J. J., 2006)

郑福祥(2002).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回眸与瞻望.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1), 15-21.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doczj.com/doc/cc1359580.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0-7273,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doczj.com/doc/cc1359580.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cc1359580.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p@https://www.doczj.com/doc/cc1359580.html,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持续地、尽可能地详细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或互动 2.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 3.系统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试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 4.结构化访谈:又称专业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访谈 5.抽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 6.可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应该可能被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所否定,或者证明是错的 7.研究设计:为了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指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为开展研究所做的方法学准备和计划 8.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或若干个被试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并随时间的进程记录他们心理的发展变化9.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个体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探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0.外部效度:实验和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可推广性和可概括性 11.实验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操纵和控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12.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它是由研究者操纵的,有意加以改变以影响因变量

的刺激物或刺激条件

13.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有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心理或行为方面的反应,是从属而发生改变的 14.无关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之外所有可能对被试行为发生影响的变量 15.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简答 1.心理科学的研究任务P11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旨在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①描述,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 ②解释,回答“为什么问题” ③预测,预知未来,对事件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④控制,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实际结果,操作某种现象本身或改变其发生条件,使研究对象朝着预期方向改变或发展 2.以人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P16 ①保证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②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③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④为被试保密 3.选题的原则P34

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二、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保障退出自由与保密 三、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技术发展的推动。 四、选题的原则:(1)课题是可行的。(2)课题是清楚的。(3)课题是有价值的。(4)课题是符合道德的。 五、取样的类型:(一)随机取样: (1)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常用抽签法和随机表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优点:(1)样本的代表性强。(2)取样更灵活。(3)参数估计更加准确。 (3)系统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方法。优点:比较简单,易于实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多。缺点:样本对总体代表性不够,名单中个体的排列方式可能使系统取样产生问题。 (4)聚类取样: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优点: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缺点:如果调查单位在总体上分布

不均匀,准确性相对随机取样要差。 (5)多段取样:适用于总体范围大、对象层次多的研究,能有效的节省调查所需的人力及费用。缺点:由于每级取样时都会产生误差,所以误差较大。 (二)非随机取样: (1)方便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将所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 (2)立意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3)定额取样:按特定的标准将总体中的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取样。 (4)滚雪球取样:先从总体中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再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如同滚雪球一样。 六、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变量: 1、变量:指在性质上或数量上可以变化、可以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值的事物的特征。 2、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1)刺激变量:简称S变量,是指已知的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有机体接受的刺激具有多种形式: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2)机体变量:也称被试变量、属性变量。指被试本身对行为反应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作者:————————————————————————————————日期: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题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题型三:分析设计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题型四:综合设计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 1、知识的来源:权威人士、个人经验、注意凝聚、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 (1)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机制;有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描述对象的状况;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控制对象发展的方向 (二)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 2、采用实验内省法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2)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逻辑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2、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1)出现大量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 2)建立了现代化实验室 3)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应用 (二)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1、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如呈现刺激、控制其他仪器、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自动记录 2、处理、分析数据 3、模拟心理过程 4、进行心理测验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重要概念 1、研究的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信度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 相同的内容或特质。内部一致性信度又分为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3、外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4、半结构访谈:半结构化访谈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该方法对访谈 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至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对象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和访谈的时间、地点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访谈者根据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5、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 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 淆。 6、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7、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断。 8、统计回归效应:在第一次测试较差的学生可能在第二次测试时表现好些,而第一次表现好的学生则 可能相反,这种情形称为统计回归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的真正原因就是偶然因素变化导致的随机误差,

以及仅仅根据一次测试结果划分高分组和低分组。 9、主体引发变量: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所引起的变量。 10、测量法: 11、研究的信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12、分层随机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各种类型(或层);然后根据各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13、研究的生态效度:生态效度就是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试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4、结构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结构访谈对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者回答的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 15、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者(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处理。 16、主体存在变量: 19、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前测,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0、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 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 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 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 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 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 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 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 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 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 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 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1.心理学研究方法-约翰·肖内西著-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科学的背景:历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背景、历史背景 ●心理学家对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对人们产生影响 ●历史因素:实证方法强调依靠直接观察和用实验回答问题,计算机革命使研究心理学的 主旋律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科学的关键因素 社会和文化因素:影响到研究课题的选择、支持研究的资源、研究结果的接受以及事实研究的地点 ●当人们用适合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和眼光去衡量其他文化时,会产生民族中心主义 ●像研究者一样思考,要以怀疑态度看待那些关于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结论 ●对一个结论最有利的证据是多项研究得出一致性的结果,尽管科学家认为研究结论正确 与否是有概率性的 ●研究假说是对现象的试探性解释 ●证据类型:跨研究的发现;对事件的观察;因果关系研究;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做研究的步骤:提出研究问题,产生研究假设,形成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设计,评估 研究的道德性;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报告研究结果 1.描述科学方法的两个重要特征 实证方法,怀疑态度 2.为什么早期心理学家使用实证法作为心理研究的首选方法 实证方法强调依靠直接观察和用实验回答问题,是科学方法最重要的特点。从这个角度出发,心理学家将能够直接观察的行为和经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持续推动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科学家能在各个层面(个人家庭社会)对人们产生影响,然而,心理学家必须以精心设计并实施的研究为基础,才能使这些影响得以实现 (易实现) 3.指出计算机在20世纪影响心理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式 计算机革命促成心理学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 行为主义的黑箱被表征为计算机模拟,测量输入(刺激)与输出(反应)之间的信息加工、储存和提取;精确测量认知过程,扩展认知加工过程的研究视野 脑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推动神经科学成为心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学科 4.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心理学课题的选择,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对研究课 题的接纳的例子 选择: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增多,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升迁的玻璃天花板效应 方式:双语问题,否定研究存在的问题,肯定研究好处 接纳:媒体关注+公众兴趣,儿童性侵案,媒体暴力。兴趣越高,越会引发对研究结果的解释以及该结果对社会政策导向的争论

莫雷《心理学研究方法》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18章【圣才出品】

第1章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的是()。 A.自然观察法 B.相关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答案】C 【解析】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因为实验对无关的额外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排除了其它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而其它的非实验方法都不能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受到其它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只能判定它们有关,但不能判定是否是因果相关。 2.普莱尔在三年里每天三次对其子进行长期观察,并辅之简单实验,完成其心理发展报告,从研究设计上看,属于()。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B 【解析】纵向设计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进行追踪,对其心理发展进行系统

的研究,因此也叫追踪设计。普莱尔采用的正是纵向研究。 3.在同一时间内对国内二十三个省市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属于()。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双生子设计 【答案】A 【解析】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图式中分段进行()。 A.横向设计纵向设计 B.双生子设计横向设计 C.纵向设计横向设计 D.纵向设计双生子设计 【答案】C 【解析】聚合交叉设计是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设计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设计,取长补短,保留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①研究对象特殊性; A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人,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与学习能力;既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心理具有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 B涉及的各种变量多且复杂,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即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②研究过程特殊性; A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对象控制与操纵欠精确;变量多且设计复杂、精细;易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③研究方法特殊性; A需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B“黑箱方法”,难以准确描述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C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较难确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研究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①按数据形式分: A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B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②按研究目的分: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 ③按对变量的干预情况分: A真实验研究B准实验研究C非实验研究 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 变量数据获得方法:

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费希纳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威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测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状况研究、教师期望改变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等。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多样共存 新特点: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方式的多分支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研究过程的计算机化 心理学研究基本环节: 1、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确定 2、文献的查阅与综述 3、研究类型的选择 4、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5、被试的取样 6、研究的实施 7、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8、结论的获得及其适用性 理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 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即对一系列抽象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描述。 归纳:由事例出发形成理论 演绎:由理论出发形成假设 研究就是检验假设,修改理论的过程

第九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九章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投射法个案研究一观察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现场观察和人为场所情境观察二实验法实验法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现场自然实验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把实验研究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三问卷法高尔顿于1884年提出构成我们行为的品格是一种明确的东西所以应该加以测量他尝试通过记录心跳和脉搏的变化来测量情绪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人们的活动来评估人的性情脾气等人格特征这一切标志着科学地评估性格的开始克瑞普林 E.Krapelin 则是人格测验的先驱他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用于临床近几年来经过心理学家的努力已发展了许多科学地评估人格的技术并发表了具备优良特性的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罗夏墨迹测验等等为评价人格提供了科学工具三问卷法问卷法问卷法多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自陈量表通常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列出一些问答题或一个命题后面有几种答案让受试者选择也可由

受试者根据自己的评判在不同评价等级上表明某种程度根据赋予不同评价等级程度的分值将原始数据统计处理后即得到评判结果最早的自陈量表是伍德沃斯 R.S.Woodworth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用于考察士兵对军队生活的适应性并淘汰军队中的情绪障碍者该调查表的问题涉及变态的恐怖反应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睡眠障碍以及其它身心症状等后来被奉为人格量表的蓝本自陈量表通常采用的题目形式有以下几种 1.是非式例如你曾经害怕自己发疯吗是否 2.折中是非式例如你喜欢户外活动吗是否不一定 3.选择式例如A当遇到失败时我会意志消沉 B 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会感到紧张 4.文字量表式例如我所喜欢的人大多是 A.拘谨缄默的 B-介于AC之间 C.善于交际的 5.数字量表式例如我担心考试失败 5 4 3 2 1 5代表经常4代表多次3代表偶尔2代表极少1代表从不自陈量表假设被试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能对题目作真实的回答这显然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作全面而正确的观察同时在个人评估自己行为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反应定势首先被试往往对社会赞许性强的题目作肯定回答对具有社会否定特征的题目作否定回答例如我从来不撒谎有些被试就会回答是其次还会出现反应的肯定定势极端定势谨慎定势及猜测定势等倾向例如被试会对题目大部分采用是是是"或否否否"的回答而不考虑内容如何这种反应方式有可能反映了个体的一部分个性特征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4、了解观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掌握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5、了解访谈的类型、特点和程序,掌握访谈的基本技巧; 6、了解和掌握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以及问卷法的设计; 7、了解和掌握测验法的特点、类型以及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8、了解其他的研究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 难点: 1、掌握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2、掌握心理学科研中选题的方法; 3、问卷法的设计; 4、研究论文的撰写。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三、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第二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一、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二、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6学时,讲授6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第一节选题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查阅文献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文献的来源 三、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节取样 一、取样与选题的关系 二、取样的类型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何查阅文献,写出自己的思路。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范型

心理学研究方法1

[06059]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考试大纲 自学用书:《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2版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 (一)识记 1.科学研究的特点2.科学研究的目的3.定性研究方法(1)个案分析法(2)文献综合法 4.信息论的定义5.控制论的定义6.系统和系统方法7.早期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和研究方法 (二)领会 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2.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1)大样本范式(2)小样本范式 4.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5.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用途 (三)应用 1.举例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举例说明大样本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举例说明小样本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4.举例说明系统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路 (一)识记 1.传统心理学研究中主要采取的三种理论思路2.项目反应理论3.理论的两种功能 4.外源变量5.一般递归系统6.自抑式函数方程7.理论边界 (二)领会 1.有关因果关系分析的5种理论2.心理学研究中因果关系分析的基本原则 3.相互作用心理学的基本观点4.心理学理论构建的类型与方式 (1)归纳理论(2)演绎理论(3)机能理论(4)模型 5.心理学理论评价中采用的标准6.因果模型的条件7.构建因果模型的基本步骤 (三)应用 1.举例说明因果关系分析的意义。2.举例说明理论思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如何构建因果模型。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评价 (一)识记 1.自然观察 2.个案研究 3.抽样调查 4.相关研究 5.实验和准实验 6.发展研究的三种类型 7.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变(1)自变量(2)因变量(3)中介变量(4)干涉变量 8.变量的操作定义9.元分析的特点 (二)领会 1.对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的评价 2.进行相关分析应注意的事项 3.实验的主要特点 4.发展研究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5.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6.作出研究结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7.元分析的步骤 (三)应用 1.举例说明纵向研究。2.举例说明横切面研究。3.举例说明趋势研究。 4.举例说明元分析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一)第四章研究的取样 (一)识记 1.总体2.样本的代表性3.置换取样和非置换取样4.样本空间 5.随机化6.样本均值的分布7.均值的标准差误 (二)领会 1.几种主要的取样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法(3)系统取样法(4)聚类取样法(5)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整理重点

变量:属性的逻辑组合,通常用定义来解释或限定。自变量—实验条件(操控); 调节变量:所要解释的就是自变量在何种条件下会影响因变量,也就就是说,当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大小或正负方向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时,这个其它因素就就是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调节变量。中介变量:不可观察的,而在理论上又就是影响所观察现象的因素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可测量)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控制:屏蔽、中与))随机误差:可见误差。偶然的、随机的无关变量引起,较难控制,无规律可循;影响信效度。系统误差:常定误差。常定的、有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其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就是恒定而有规律的。影响效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1、消除法排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e、g、标准化指导语、双盲程序、内隐测量2、恒定法实验期间,尽量使得所有的实验条件、实验处理、实验者及被试都保持恒定、e、g、研究在同一时间、地点举行,ABBA程序、拉丁方设计3、平衡法设置使得无关变量对所有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影响都均等、4、统计控制:一种事后补救,统计隔离无关变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偏相关。操作定义:描述所界定的变量或事项如何测量,包括:工具,方法,程序。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称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称述的过程。 1、简单随机取样(不作任何预处理,适用范围:对总体中各类比例不了解或来不及了解的情况)1) 抽彩法 (充分搅匀) 2)随机表法 (随

机进入) 3)随机函数法(种子问题) 2、分层随机取样:对总体进行预处理,分成若干层次后然后独立地从每一层次中选取样本。 (1)比例分层取样:按每一层次个体数量占总体中的比例决定该层次样本的数量。 (2)非比例分层取样:每层次中样本量不按该层次在总体中的比例抽取,而就是根据研究者对不同层次个体的研究兴趣与侧重程度确定比例的大小。 1、内部效度(逻辑度与额外因素影响度):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 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2、外部效度:可细分为总体效度与生态效度。研究结果能一般化或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总体效度)与其它变量条件、时间与背景(生态效度)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与适用性。影响因素:1、取样代表性;2、变量的操作方式不准,致使研究的可重复性差;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4、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5、多种处理的干扰;6、实验者效应7、研究的人为性;8、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提高方法:严格控制;做好取样工作,包括被试取样、实验情境、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与原则 1.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1)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2)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探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这同属一类型,都是人。 ?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这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 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实验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霍桑效应 ?研究方法的特殊性:首先,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 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其次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第三,心理学的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讲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4)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正常发展。(5)伦理性原则:应特别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如欺骗隐瞒、威胁恫吓。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实验“模拟监狱实验”因为了这一原则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除上述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者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唯物主义辩证法 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所谓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 在收集数据是可以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量法等;在分析数据时可采用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逻辑方法等。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与新趋势 1.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准备时期,主要是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和思辨的方法,1879年诞生了科学心理学;187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广泛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心里试验得到迅速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借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如功能模拟方法、电生理方法是借用自然科学的,文献法、传记法是借用社会科学的。 2.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心理学研究出现了生态化的趋势,即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环境下研究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生态化趋势使心理学研究更为客观、更接近自然、更接近真实,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外部效度和生态效度。 (2)研究的多学科化:心理学往往需要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心理学多学科研究有两个水平:一种是心理学内部分支学科的协作;另一种是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神经科学等的协作。 (3)研究范围跨文化特点:研究者愈来愈重视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给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即相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哪些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哪些则是特定的。 (4)研究方法的综合化:①主张使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对不同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补充和验证;②强调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以揭示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联系;③强调采用综合方式,如兼有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特点的聚合式交叉设计;④注重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心理学研究方法纯手打重点

变量:属性的逻辑组合,通常用定义来解释或限定。自变量—实验条件(操控); 调节变量:所要解释的是自变量在何种条件下会影响因变量,也就是说,当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关大小或正负方向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时,这个其它因素就是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调节变量。中介变量:不可观察的,而在理论上又是影响所观察现象的因素 因变量—所需测定的特征或方面(可测量)额外变量—对因变量有一定影响,但与该次实验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控制:屏蔽、中和))随机误差:可见误差。偶然的、随机的无关变量引起,较难控制,无规律可循;影响信效度。系统误差:常定误差。常定的、有规律的无关变量引起,其方向和大小的变化是恒定而有规律的。影响效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1、消除法排除或隔离无关变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e.g.标准化指导语、双盲程序、内隐测量2、恒定法实验期间,尽量使得所有的实验条件、实验处理、实验者及被试都保持恒定.e.g.研究在同一时间、地点举行,ABBA程序、拉丁方设计3、平衡法设置使得无关变量对所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影响都均等.4、统计控制:一种事后补救,统计隔离无关变量的影响,协方差分析,偏相关。操作定义:描述所界定的变量或事项如何测量,包括:工具,方法,程序。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称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称述的过程。 1、简单随机取样(不作任何预处理,适用范围:对总体中各类比例不了解或来不及了解的情况)1) 抽彩法(充分搅匀) 2)随机表法(随机进入) 3)随机函数法(种子问题)

2、分层随机取样:对总体进行预处理,分成若干层次后然后独立地从每一层次中选取样本。 (1)比例分层取样:按每一层次个体数量占总体中的比例决定该层次样本的数量。 (2)非比例分层取样:每层次中样本量不按该层次在总体中的比例抽取,而是根据研究者对不同层次个体的研究兴趣和侧重程度确定比例的大小。 1、内部效度(逻辑度与额外因素影响度):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成熟因素、历史因素、被试选择上的差异、?研究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不一致或处理扩散产生的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研究条件与因素间的交互作用。2、外部效度:可细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研究结果能一般化或普遍化到样本来自的总体(总体效度)和其它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生态效度)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影响因素:1.取样代表性;2.变量的操作方式不准,致使研究的可重复性差;3.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 4.事前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 5.多种处理的干扰; 6.实验者效应 7.研究的人为性; 8.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提高方法:严格控制;做好取样工作,包括被试取样、实验情境、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和时间等的选取。 3、统计结论效度:研究中合适运用统计学的程度,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与如何恰当地运用统计显着性检验。 影响因素:1.数据质量;2.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3.统计检验力低,统计检验力指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_来说明。动作电位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传导。电传导、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_,另一种是__。兴奋,抑制。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__、__、__、_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_;_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_;无条件抑制包括:_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