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逻辑全书重点汇总

普通逻辑全书重点汇总

普通逻辑全书重点汇总
普通逻辑全书重点汇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1 关“逻辑”这个词

“逻辑”(Logic)一词是多义的,即:

(1)客观事物的规律。如:“社会发展的逻辑。”

(2)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如:“侵略者奉行的是强盗逻辑。”

(3)思维的规律、规则。如:“推理要合乎逻辑。”

(4)逻辑科学。如:“学习逻辑是十分必要的。”

1.2 逻辑学史

?汉语中“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在拉丁文、英文和德文中它分别是“logica”、“logic”和“logik”。

而西文中的这些词都来源于古希腊文的“λσγοζ”,它有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多种涵义。亚里士多德曾使用这个词来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等。到了公元1世纪,学者们就用这个词来表示一门与论证辩论等许多问题相关的学问,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被看作这一学问的核心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公孙龙主要是关于概念的讨论.他的“白马说”是很有名的.公孙龙认为白马与马不同,因此白马非马.

你们怎么认为呢?

?墨子的“墨经”等都反映出在我国古代学者们在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名词,概念,命题,推理等方面.

?儒家的荀子也讨论了名词,命题,判断等方面的问题.

?魏晋玄学,隋唐时期印度因明学传入中国,明清之后就只是是西方逻辑学传入中国.

?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精髓。在中国哲学史上,这些理论研究的内容称作“名学”或“辩学”。

1.3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1.在这个定义中出现了思维形式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就是思维在抽象出具体内容之后所具有的共同结构。人们也称之为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形式由逻辑变项(P、Q、S、M……)和逻辑常项(所有……是、如果……那么……)构成。

?思维逻辑形式,其主体是推理形式。因为推理是思维类型的中心。

?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命题得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

?推理的有效性:

?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推出关系就是推理的有效性,或者说,只要结论从前提必然推导出来,结论为前提所蕴涵,那么这个推理就是正确的、有效的。

?注意:

?第一,推理有效性是就演绎推理而言的。

?第二,推理有效性是就推理的形式结构而言的,与它的具体内容没有关系。

?例如:

人是有理性的,

张山是人,

所有,张山是有理性的。

哺乳动物是智能动物,

鱼是哺乳动物;

所以,鱼是智能动物。

?这两个推理内容不同,前提与结论的真假也不同,但形式结构一样,都是有效的推理。这说明,推理的有效性与前提的真假不同,也是不由前提和结论的真假决定的。

明确几个概念

?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思维形式中的各部分思维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结方式,或者说是,思维形式的结构。如:

(1)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贪污都是犯罪行为

所有S都是P

?(2)有些劳动产品是商品

有些劳动产品是商品

有些 S 是 P

?(3)如果物体摩擦,那么物体发热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湿

如果 p ,那么 q

?(4)如果物体摩擦,那么物体发热;

物体没有发热,所以,物体没有摩擦。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湿;

地不湿,所以,天没有下雨。

如果 p ,那么 q ;

非 q ,所以,非 p 。

逻辑常项与变项

?逻辑常项就是在逻辑形式中用以表示其中各个变项之间某种逻辑关系的语词或符号,是逻辑形式中的不变部分,即在同类逻辑形式中都存在的部分。(所有…都是…、如果…那么…、有些…是…)

?逻辑变项,简称“变项”。逻辑变项是在各种逻辑形式中用以表示某种具体思想的符号,是逻辑形式中的可变部分,即可用以表示任一具体思想内容的部分。(P、Q、S、M, p、q等)

? 2.形式逻辑还研究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逻辑方法。

?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逻辑规则。

?逻辑方法:逻辑方法就是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遵循和运用逻辑思维的规律、规则以运用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的方法。有概念的定义与划分,概括与限制,推理与论证的各种方法,以及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等等。

第二节形式逻辑的作用

?逻辑学的基本功能在于训练人们的思维,在于给人们提供正确思维、有效交际和辩论的必要工具,它也是创造发明的基础。

?具体论述,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

在人的诸多素质中,思维素质是最根本的素质。思维素质不高,很难说其他素质会有多高。大学生应具有比较高的思维素质。

逻辑是从形式方面研究思维的,提供了关于逻辑形式的知识。思维素质的形成提高,离不开系统的逻辑训练。

?所谓思维素质或逻辑思维的素质,指的是善于辨别语词的含义,具备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懂得各种命题形式的意义,了解命题形式之词的逻辑关系,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和规律,能够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能够快速地作出推断,能够较快地识别逻辑错误,能够有效地进行反驳,等等。

?精确、严密的现代逻辑,更是大大提高了逻辑对于培养思维素质的作用。

? (2)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

?大学生应当具有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各种逻辑演算系统,一系列逻辑方法,都能为我们科研素质的提高起作用。逻辑运算、形式证明,公理化方法,语义方法,它们是现代形式逻辑研究和提出的逻辑方法,不仅用于建立逻辑系统,也能用于其他科学领域,如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哲学、物理学等。

?(3)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质

?理论素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也是我们创新能力的基础。而理论素质首先是哲学修养,这表现为对自然、社会和思维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有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善于从客观和微观方面把握事物的本质。

?逻辑哲学的提出,开阔了哲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哲学理论。对逻辑哲学的探讨,将从一个新方面促进大学生素质和理论素质的提高。

?(4)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认识能力并准确地表述和论证思想。

?增强认识能力(发挥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有效地获取新知识。思维能力、思维素质提高对于沟通和学习是有好处的。经过逻辑的系统训练,说话、写文章更会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说服力,从而有效地表述思想,揭露谬误,宣传真理。

?这里有一则笑话:

?有人请客,当然客人是不会一起到的。主人先对客人说“该来的没来”,得罪了先来的客人;又对后来的说“不该走的走了”,又得罪了后来的客人。全部客人都走光了.

?原因在哪?

第三节形式逻辑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方法

? 3.1 形式逻辑的研究方法

1.形式化方法和非形式化方法

形式化方法,是指用一套特殊的其意义可以解释的表意符号,去表示词项、命题、推理,从而把对词项、命题、推理的形式的研究,转化为对形式符号表达式系统的研究与方法。

非形式化方法是指主要以自然语言去表示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以及科学逻辑方法,并对之进行非形式研究的一种逻辑方法。

?2、公理化方法和自然演绎方法

?形式逻辑构造形式系统时,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化方法,即公理化方法和自然演绎方法。

?公理化方法就是运用形式化手段建立公理系统的方法。

?自然演绎方法是一种强调推理规则的重要性,既可以从真前提推出真语句,也可以从假设得出推断的形式化方法。

?3.2 逻辑学的学习方法

?(1)紧密联系实际一是日常思维的实际二是自然语言的实际。充分注意思维的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其对应关系,把学习逻辑与学习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理解、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学是一个体系,即使是教学体系,许多部分之间也有联系,学习时,要注意掌握其内在联系的脉络。

?(3)学习、掌握逻辑的规则、规律的中心。

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

?研究对象是不完全相同的;

?研究方法是不同的;

?在认识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只从思维形式方面研究思想本身的准确性、明确性、无矛盾性与一贯性;

?形式逻辑只从真假值的角度,研究各种思维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练习题

1 、在“如果 p 或者 q ,那么 r ”中,逻辑常项是 __ 。

2 、以 p 表示“一个人刻苦学习”, q 表示“一个人讲究方法”, r 表示“一个人能够取得好成

绩”,“如果一个人刻苦学习并且讲究方法,那么他就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_____ 。

3 、以 p 表示“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q 表示“我国的现代化能实现”,写出具有“只有 p

才 q ”这一逻辑形式的具体判断:_____。

4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 _____ ;二是 _____ 。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特征

? 2.1 概念

?所谓概念,是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它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所谓事物的本质属性,指的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并能同其他事物区别开的属性。

?比如说美学这个概念,它反映的是美学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研究美的一般内容与一般规律以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科学,这种本质属性就把美学与其他如心理学、伦理学等区别开了。

?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就是概念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是概念反映的那些事物。如法学,内涵是研究法律的科学,外延则有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等。

?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确概念,明确概念就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明确内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含义,也就是概念质的方面;明确外延就是要明确概念的使用范围,也就是明确概念量的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有一个反比规律,教材上有比较详细地阐述。大家可、可以仔细看一下。

? 2.2 概念的种类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是单独一个特定对象,还是由若干个对象构成的类,我们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两个类。

?单独概念是其外延只有单独一个对象概念。例如,“邓小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等。

?这些概念所指称的都是一个特定对象,它们的外延都只有单独一个特定的个体,因而都是单独概念。

?单独概念一般是由专名或者摹状词表达的。专名是为某个体所独自使用的名称词,其外延当然只有唯一的一个个体。上述的“邓小平”,“河南师范大学”都是用专名表达的单独概念。摹状词则是由由普通名词构成的词组,它通过描述某个特定对象的特征来指称这个对象,它的外延也只有唯一一个对象。上述的“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都是用摹壮词表达的单独概念。

?专名和摹状词在表示同一概念时,具有同一关系,但是内涵上有区别。比如, “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尽管外延是重合的,但内涵是不一样的。

?“三乘四”、“二乘六”是具有同一关系的不同概念,虽然外延上都是十二,但“三乘四”表示的是三与四相乘、“二乘六”表示的却是二与六相乘。

?普遍概念是指其外延有若干个对象的概念。例如

?“中国人”,

?“人民法院”

?“山峰”

?“城市”等。

?这些概念所指称的都是由若干个对象组成的对象类,它们的外延都有许多的对象,因而都是普遍概念。?(2)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是否集合体,我们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两大类。

?所谓集合体是指由若干同类对象依据特定联系所构成的整体。集合体不同于一般的整体,它必须由同类分子构成。因此,一辆汽车是个整体但不是集合体,因为它由车轮、车厢、发动机等部分构成,而这些构成部分不是同类的。其次,同类分子构成一个集合体必须依据特定的联系。例如,军队是一个集合体。军队是由同类分子军人构成的,但并不若干军人在一起就一定是支军队,军人构成军队必须依据军事编制。

?集合概念是指所指称对象是集合体的概念。如下词项都是集合概念:

?“车队”

?“中国女子排球队”

?“森林”等。

?集合概念的特征在于:构成整体的分子不具有整体的属性。车队由车构成,但车不具有车队的属性,我们看见停车场里有停有许多的车,我们并不就认为停车场里有一支车队。

?非集合概念是指所指称对象不是集合体的概念。如下都是非集合概念:

?“汽车”

?“中国女子排球队队员”

?“树”。

?某乘客坐公共汽车没有买票,售票员问:“您为什么不买票呢?”这个乘客答道:“这不是人民的汽车吗?

我是人民的一分子,干吗要买票呢?

?有些时候,一个概念是否集合概念是由语境决定的。语境不同,概念的指称就有所不同。我们判定一个概念是否集合概念,就是看它是否指称一个集合体,而集合体的特征在于,构成整体的分子不具有整体的属性。

?例如下列两个语句:

? A、“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 B、“《祝福》是鲁迅的著作”

?两个语句中都出现了概念“鲁迅著作”。在A中出现的“鲁迅的著作”是一个集合概念,因为只有作为整体的“鲁迅的著作”才具有“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属性。鲁迅是个写了很多短篇的作家,作为整体构成分子的每篇鲁迅的著作不具有这个属性。

?在B中出现的“鲁迅的著作”是一个非集合概念。虽然“鲁迅的著作”在这里指称的是仍然是由许多分子构成的类,但只有当每个分子都具有“鲁迅的著作”这个属性时,我们才能说其中的任一分子“《祝福》”

具有“鲁迅的著作”这个属性,即才能说“《祝福》是鲁迅的著作”。既然B中的“鲁迅的著作”表达的是每个分子都具有的属性,它指称的就不是集合体。因此是一个非集合概念。

?1860年6月31日,英国发生了一场有名的“牛津大论战”。科学家赫胥黎与大主教威尔福伯斯之间的辩论。?最后,威尔福伯斯用侮辱的口吻对赫胥黎说:“请问,究竟是你的祖父还是你的祖母是由猴子变来的呢?”?赫胥黎反驳说:“人类没有理由因为他的祖先是由猴子而感到羞耻。相反,那些利用宗教偏见而扰乱视听的人,才真正可耻。”

?(3)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指称的是某对象还是某对象以外的对象,可以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两大类。

?正概念是指称某对象的概念。例如:

?“非机动车”

?“有效合同”

?“成年人”等。

?这些概念都指称某特定对象的,它们都是正词项。

?负概念是指称某特定对象以外的对象的概念。例如:

?“非机动车”

?“非有效合同”

?“未成年人”等。

?这些概念都是指称的某特定对象以外的对象,它们都是负概念。“非机动车”指称的是机动车以外的车辆,“非有效合同”则指称有效合同以外的合同,等等。

?我们注意到,所有的负概念都包含有否定词。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推论凡是包含否定词的概念都是负概念。判定一个包含否定词的概念是否负概念,关键是看否定词是否否定了一个词项。如果否定词不是否定了一个词项,它就不是负概念。例如词项“无产阶级”。显然,“产阶级”不是一个概念,因此“无产阶级”中的“无”不是否定的一个词项,因此它不是负概念。我们也看到,“无产阶级”指称的是特定对象,而不是特定对象以外的对象。

?其次,负概念还涉及到指称的范围问题,我们称之为论域。如“非机动车”的论域是“车”,即“非机动车”指称的是机动车以外的车,而不是其它什么东西。对负词项来说论域非常重要。机动车以外的对象太多了,不明确“非机动车”指称的范围,实际上就相当于无法明确这个概念的指称。

(4)相对概念与绝对概念

?根据概念指称的是对象的某种性质还是对象的某种关系,可以把概念分为相对概念和绝对概念。

?相对概念指称的是对象的某种关系。例如,“美”、“上级”、“原因”、“高的”等都是相对概念。?绝对概念指称的是对象的某种性质。例如,“桌子”、“新乡市”、“水”等都是绝对概念。

?由于相对概念的相对性,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用相对概念去定义另一个于它相对的概念。教材上有明确的阐述。

?这里有一则笑话:丈夫忍受不了凶悍泼辣的妻子的折磨,逃出了家门,想找一个旅馆投宿。服务员带他看了一个房间后对他说:“您住在这里一定会像住在家里一样。”

?投宿者一听此言,赶忙说:“天啦,你快给我另换一个房间吧!”

?这则笑话就在于二者对家的理解不一样。

?(5)实概念与虚概念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客观存在,我们把概念分为实概念和虚概念两大类。

?所指称对象客观存在的概念是实概念。例如:

?“动物“

?“勇敢的人”,

?“沙漠”

?“鲁迅”等。

?这些概念所指称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它们是实概念。

?所指称的对象客观上不存在,这样的概念是虚概念。例如:

?“神仙”

?“能飞翔的人”

?“仙山”

?“孙悟空”等。

?这些概念所指称的对象客观上都不存在,因此它们是虚概念。

?在上术讨论中,我们依据几个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概念进行了分类。实际上,对任一概念我们都可以运用这些标准来判定它究竟是属于哪类概念。例如,给定如下语句:

?“重庆是个美丽的城市”

?该语句中出现了两个概念“重庆”和“美丽的城市”,首先依据概念的外延是单独一个个体还是由若干个体构成的类来分析,“重庆”是单独概念,“美丽的城市”是普遍概念。再根据概念指称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分析,“重庆”是非集合概念,“美丽的城市”是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指称的对象是否客观存在分析,这两个词项都是实概念。根据概念指称性质还是关系来分析,“重庆”是个绝对概念,“美丽的城市”是个相对概念。最后,很显然两个词项都是正概念。

?2.3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指称和表达的对象。两个概念所指称的对象可以有相同的,也可以完全不同。如果个两个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有相同的,我们就称两个概念的外延有重合。显然,两个概念外延不重合则是指两个概念指称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对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则是分析讨论概念外延之间的重合情况。

?据此,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分为4种。

?(1)全同关系(同一关系)

?两个概念有同一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即两个概念指称的是同一个对象。如下几组词项,每组中的A、B两个词项之间都有同一关系:

?A、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国家

?B、俄罗斯

?A、等边三角形

?B、等角三角形

?显然,每组中的A、B两个概念指称的是同一个对象,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因此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同一关系。

?我们用集合论术语可以对同一关系作出严格描述:

?设概念A、B的外延是两个集合,它们所指称的对象即是它们外延集合的元素,这些元素用x1, x2, …,xn,…

表示。如果对任一xi(i N,即i是任一自然数,因此xi代表x1, x2, …,xn,…中的任意一个),都有如果xi∈A那么xi∈B,并且如果xi∈B那么xi∈A,即A=B,则称A和B之间有同一关系。

?如果借用瑞士数学家欧拉(LeonhardEuler, 1707-1783)的做法,用一个圈代表一个概念的外延,那么A、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可用如下欧拉图表示:

?

? A B

?

?两个概念具有同一关系的只意味两个概念的外延相同,并不是说它们也有相同内涵。例如前面提到的“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就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

?两个小学生在讨论新来的老师。

?“你觉得这个新老师怎么样?”

?“这个老师靠不住,昨天他说三乘四等于十二,今天又说二乘六等于十二。”

?(2)属种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外延之中,并且只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

?显然,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中一定有一个的外延大,一个外延小。我们把外延大的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

?属种关系又分为两类。

?(a)包含于关系

?包含于关系是种概念相对于属概念的关系,显然种包含于属。如下几组概念中,A相对于B有A包含于B的关系:

?A.伪造货币罪

? B.破坏金融秩序罪

?A.森林

?B.自然资源

?显然,上述各组中,A概念的外延是且只是B词项外延的一部分,因此A与B之间具有A包含于B的关系。?用集合论术语描述包含于关系:

?设概念A、B的外延是两个集合,用x1, x2, …,xn,…表示两个集合的元素。如果对任一xi,都存在xj,(i,j∈N),使得若xi∈A那么xi∈B,但xj∈ B且xj?A,即A ? B,则称A和B之间有包含于关系。

?用欧拉图表示概念A与B之间的包含于关系,即

? A

?

? B

?

?(b)包含关系

?包含关系是属概念相对于种概念的关系。属包含种。如下几组概念中,A相对于B有A包含B的关系:

?A.违法行为

?B.抢劫行为

?A.动物

?B.哺乳动物

?显然,上述各组中,B概念的外延是且只是A词项外延的一部分,因此A与B之间具有A包含B的关系。

?用集合论术语描述包含于关系:

?设词项A、B的外延是两个集合,用x1, x2, …,xn,…表示两个集合的元素。如果对任一xi,都存在xj,(i,j∈N),使得若xi∈B那么xi∈A,但xj∈A且xj?B,即B ?A,则称A和B之间有包含关系。

?用欧拉图表示概念A与B之间的包含关系,即

? B

? A

?

(3)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有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相互有,并且只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如下几组概念中,A与B具有交叉关系:

? A、商业企业

? B、独资企业

? A、成年人

? B、限制行为能力人

?上述几组中,概念A与B所指称的对象有一部分,并且也只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即它们的外延部分重合。因此它们之间有交叉关系。

?用集合论术语描述交叉关系:

?设概念A、B的外延是两个集合,x1, x2, …,xn,…表示两个集合的元素。如果存在着xi和xj (i,j∈N且i ≠j),使得xi∈B且xi∈A,但xj∈A且xj?B或者xj∈B且xj?A,则称A和B之间有包含关系。

?用欧拉图表示概念A与B之间的交叉关系,即

? B A

?

?(4)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重合,即两个概念所指称的是完全不同对象,那么两个概念之间具有不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一般被称作全异关系。如下几组词项中,A与B具有全异关系:

? A、动物

? B、植物

? A、有效合同

? B、非有效合同

?上述各组中概念中,A与B指称的对象完全不同,即它们的外延完全不重合。因此,A与B之间具有全异关系。?用欧拉图表示概念A与B之间的全异关系:即

? B A

?

?全异关系中有两种特殊情况,即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a)反对关系

?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如果它们有共同的属概念,但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我们就称这两个概念间具有反对关系。

?如下几组概念中,A与B之间具有反对关系:

? 1、 A、白色

? B、红色

? 2、 A、抢劫行为

? B、盗窃行为

?上述第1组中概念“白色”与“红色”有共同的属概念“颜色”,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颜色”,因为除了白色和红色外还有许多其它种颜色。第2组中的“抢劫行为”与“盗窃行为”则有共同属概念“犯罪行为”,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反对关系。

?用欧拉图描述概念A与B之间的反对关系,即

? A B

?

?(b)矛盾关系

?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如果它们有共同的属概念,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我们就称这两个概念间具有矛盾关系。

?如下几组概念中,A与B之间具有矛盾关系:

? 1、 A、合法行为

? B、不合法行为

? 2、 A、生物

? B、非生物

?上述第1组中概念“合法行为”与“不合法行为”有共同的属概念“行为”,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行为”,因为任何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是合法就不是不合法的,如果是不合法的就是不合法的。“生物”

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它们两两之间具有矛盾关系。

?用欧拉图描述概念A与B之间的反对关系,即

? A B

?

?一般来说,正概念与负概念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不合法行为”是“合法行为”的负概念,“非生物”则是“生物”的负概念。

?用集合论术语描述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各自的特点:

?设A、B的外延是两个集合,x1, x2, …,xn,…表示两个集合的元素。如果概念A与B之间是反对关系,那么对任一xi (i∈N),由xi∈A可推知xi ?B,但由xi ?A却不可能推出xi ∈B。

?如果A与B之间是矛盾关系,那么由xi ∈A可推知xi ?B,并且由xi ?A可推知xi ∈B。

?显然,由一种颜色是白的可推知它不是红的;但由一种颜色不是白的却无法推出它是不是红的,因为它有可能是其它什么颜色。而从一种行为是合法的可推出它不是不合法的,从它不是合法的则可推知它是不合法的。

?最后还须指出,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只是全异关系中的两种特殊情况。只有对那些具有共同属的概念,我们才能说它们之间若不具有反对关系,那就具有矛盾关系。对于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如概念“法院”与“植物”,我们只能说它们之间是全异关系,因为它们各自指称完全不同的对象,即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重合。

?综上所述,我们把概念之间的关系具体划分为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等四种。对于任意两个概念而言,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并且也只有是这四种关系中的一种。不存在这样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不具有这四种关系中的任何一种;并且也不存在这样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同时具有四种关系中的至少两种。

?我们只讨论了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实对于任意多个词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必须两两比较进行。?例如,有如下四个词项:

? A 廉价商品 B 劣质商品 C 高价商品 D 优质商品

?在这四个词项中,A与B、A与D以及C与B、C与D是交叉关系,而A与C,B与D是全异关系。由此,可用欧拉图表示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 B

? A C

? D

?2.4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 2.4.1 概括和限制

?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称作概括,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称作限制。因此,概括和限制是明确一个概念的种概念或属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括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实现的。减少一个概念的内涵即去掉一个特有属性。这相当于去掉特殊性,留下的则是共性。具有共性的对象当然不同于原对象。

?指称的变化将导致概念变化。我们得到的是一个指称范围更广泛的概念,即原概念的属概念。由此,通过

减少内涵将把一个概念概括为它的属概念。

?例如,概念“中国人”,其内涵之一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去掉“有中国国籍”这部分内涵,就得到一个指称范围广得多概念“人”。概念“人”就是概念“中国人”的属概念。

?限制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则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实现的。增加一个概念的内涵即增添一些特有属性。

由于特有属性变了,指称的对象也随之变化,我们将得到一个指称范围更狭窄的概念,即原概念的种概念。

因此,通过增加内涵将把一个概念限制为它的种概念。

?例如,对概念“人”增添内涵“具有中国国籍的”,就得到一个指称范围小得多的概念“中国人”。概念“中国人”就是概念“人”的种概念。

?从限制和概括我们看到,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外延和内涵之间具有这样一种关系:内涵多的外延指称范围小,而内涵少的外延指称范围大。

?在进行限制或概括时,必须注意如下两点:

?一、概括或限制得到的概念与原概念之间必须具有属种关系。由于概括是要得到一个概念的属概念,限制则是要得到其种概念。如果所得到的概念与原概念之间不具有属种关系,那么一定是错误概括或限制。?例如,把“方桌”概括为“方形”就是错误的。因为“方桌”指称的是桌子,是形状为方的桌子。显然桌子是实体。而“方形”指称的是一种形状,形状是属性。实体与属性是完全不同的对象,因此概念“方桌”

与“方形”之间不具有属种关系。把“方桌”概括为“桌子”则是正确的。

?二、概括和限制可以连续进行,但并不是可以无限地进行。

?如下是一个连续进行的限制:

?“作品”——“文学作品”——“小说”——“历史小说”——“《李自成》”

?限制最后得到的概念“《李自成》”是一个单独概念,它指称的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不存在一个比它指称范围还小的概念,因此不能够对它进行限制。这意味着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在公共汽车上,一位女乘务员对乘客喊道:“这是哪位的提包?里面还装着80块钱。”

?乘客们相互看看,沉默着。忽然一位小伙彬彬有礼地站起来说:“大姐,那是我的包,包里的钱是我刚从邮局取来的稿费。”

?女乘务员:“您看准了,这包真是你的?”

?小伙子肯定地说:“没错。”

?“那您包里的手枪是怎么回事?”

?“啊!手枪?……那不是……不是我的。”

?女乘务员拍拍包说:“里边是玩具手枪,不过子弹的颜色要失主自己说。”

?2.4.2 划分

?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若干个小类的逻辑方法叫做划分。因此,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例如,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概念“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若干类。

?由这个例子可见,划分由三部分构成:划分的母概念、划分的子概念以及划分的根据。划分的母概念是指被划分的概念。如上例中的“社会”。

?划分的子概念是指划分后得到的概念,即代表小类的概念。如上例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概念。

?划分的根据是指把母概念划分为子概念所依据的标准。如上例是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把“社会”划分为若干小类的,因此这个划分的根据就是“生产方式的不同”。

?划分的这三个构成部分缺一不可。没有母概念划分就没有对象,不可能进行划分。没有子概念划分没有结果,等于没有划分。最后,没有根据划分就没有标准,我们无法进行划分。

?通过划分我们可以明确概念指称的哪几类对象。因此,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有四种类型的划分。

?一种是一次划分,它是依据一个根据对一个母概念进行的划分。如上述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对概念“社会”进行的划分就是一次划分。这是最基本的划分方法。

?第二种是重复划分。即依据不同的根据,对同一个概念反复进行的划分。例如,要掌握新入校学生的情况,可以依据学生来源不同,将“新入校学生”划分为“来自城镇的”和“来自农村的”两类。根据生源所在地不同,分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等若干类。再根据学生的政治面貌不同,分为“是中共党员的”、“是共青团员的”,等等。通过重复划分可以了解概念的外延情况。

?第三种是连续划分,即先把一个概念划分为若干子概念,再对子概念进行划分。如下就是一个连续划分:?动物

?生物植物

?有机物微生物

?自然物非生物

?无机物

?连续划分在日常思维活动中用得非常广泛。图书馆对图书的分类,博物馆对展馆展品的分类等,都是运用的连续划分。

?第四种是二分法,即直接把一个概念分为正负两个概念。例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二分法在我们只对一个概念的一部分外延感常兴趣时使用。

?划分的规则

?划分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才可能是正确的。这些规则有:

?1、划分的子概念相互间必须是不相容关系。

?划分将母概念的外延分为若干个小类,以明确概念的外延。子概念则指称表达这些小类。只有当子概念相互间不相容时,母概念外延中的每个分子归属于哪一类才是确定的,才能达到明确母概念外延的目的。?相反,如果子概念是相容的,母概念外延中的分子就可能同时归属若干个类,导致其归属不确定,我们就不能通过子概念来明确母概念的外延。例如,某阅览室对“文学书”是这样划分的:

?中国小说

?小说外国小说

?文学书散文历史小说

?……侦探小说

?……

?根据这个分类,要查找《福尔摩斯探案集》,我们就无法确定究竟该在外国小说中查找还是在侦探小说中查找。

?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我们称之为“子概念相容”错误。

?2、每次划分只能使用一个根据。

?如果划分同时使用多个根据,划分出来的子概念一定要犯子概念相容的错误。如上述对“小说”的划分就是同时使用了多个根据,以至子概念相容。

?违反这种规则的错误被称作“混淆根据”错误。

?3、划分得到的子概念之和要等于母概念。

?我们是用子概念来明确母概念外延的,如果子概念之和大于母概念,说明子概念中包含有不是母概念外延的东西。如果子概念之和小于母概念,说明漏掉了外延。子概念之和大于母概念被称作“多出子概念”的错误,子概念之和小于母概念称作“划分不全”的错误。

?例如,把“燃料”划分为“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显然漏掉子概念“气体燃料”,犯了划分不全错误。如果把“直系亲属”划分为“父母”、“祖父母”、“子女”,由于祖父母不属于直系亲属,这个划分犯了多出子概念的错误。

?最后还须指出,划分不同于分解。划分是将一个概念所指称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分解则是将一个整体

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例如,语句“树分为树叶、树枝和树干”中运用的是分解,而不是划分。如果是划分,母概念与子概念之间就一定具有属种关系,显然,“树”与“树叶”、与“树枝”以及与“树干”之间不具有属种关系。

2.4.3 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想。在现实的认识活动中,人们往往是通过把握对象某方面的特有属性从而识别和把握对象的。例如,对于什么是商品,通过“商品”概念的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我们认识到商品首先是劳动产品。并且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根据定义揭示的特有属性,我们可以从万事万物中识别出哪些才是商品,由此识别把握概念“商品”所指称的对象,即“商品”的外延。?定义的结构

?传统的定义理论认为,定义由三部分构成:定义项,被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被定义项是指称对象的概念。定义项是指称对象特有属性的概念。而定义联项则表达的是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具有的是全同关系,就是说被定义项指称的对象就是具有定义项所指称特有属性的对象,即两个概念指称同一对象。

?例如,(1)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概念的定义,(2)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人”的定义: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其中,(1)中的概念“商品”,(2)中的“人”是被定义项,它们指称的是各个定义所要说明的对象;

(1)中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及(2)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是定义项,指称对象的特有属性;两个定义中的“是”是定义联项,它表示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同一关系。

?下定义的方法

?仔细分析定义项的构成我们看到,定义项实际上是个复合的概念,可以把它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部分是被定义项的属概念。例如,(1)的定义项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的“劳动产品”是被定义项“商品”的属概念。(2)的定义项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其中的“动物”是被定义项“人”的属概念。

?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反映种差的概念。被定义项指称的对象作为属概念指称对象的一个种,它与其它种对象的区别就是由这个种差描述的。在(1)中,这个种差是“用于交换的”。就是说商品作为一种劳动产品,它与其它种劳动产品的区别在于,它是用于交换的,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在(2)中,种差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就是说人作为一种动物,它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它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不具有这个特性的动物都不是人。

?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定义是用“属 + 种差”的方法给出的。所谓“属”就是属概念,它确定了被定义项指称的范围,即被定义项指称的什么类型的对象。所谓“种差”就是描述被定义项指称的对象相对于其它种所特有的属性。“属 + 种”差的定义方法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被定义项 = 种差 + 属概念

?通过“属 + 种差”的方法,我们明确了概念所指称的是什么类型的对象,又指明概念所指称对象与同类其它种对象的区别,也就明确了概念所指称对象的特有属性,以至能够识别和把握对象。

?最后我们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概念都可以用“属 + 种差”方法下定义,以揭示其内涵。因为凡是可以定义的概念都应有其属概念,而有些概念没有属概念。例如,很多的哲学范畴就没有属概念,因此对它们不能下定义。

?其实,无论从正常思维,还是从理论研究分角度分析,我们都不可能对所有概念下定义。被定义项要用定义项说明,而对定义项下定义又需要新的概念。如果一直追溯下去,我们将陷入无限循环的怪圈。因此每一个理论体系都有其不能定义的概念。我们称这样的概念为该理论的初始概念。

?定义的规则

?传统定义理论认为,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定义才可能是正确的。规则一共有三条。

?(一)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是同一关系。

?在概念的关系中我们已经讨论过,两个概念有同一关系说明两个概念指称的是同一对象。在定义中,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的。如果二者不同一,说明二者指称的不是同一对象,定义就不可能是正

确的。

?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二条,关于我国民法可以作出如下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因此,如下两个语句如果作定义都是错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关系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的法

律”。

?(二)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定义项的功能在于揭示被定义项所指称对象的特有属性。如果定义项中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就等于用被定义项自己来说明自己,这相当于同语反复,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说。如下两个语句作定义显然是错误的:

?(1)“圆就是圆形的曲线”

?(2)“完全行为能力人就是成年人,而成年人就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这里的(1)中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是一种同语反复。在(2)中,定义项间接包含被定义项,是循环定义,显然,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完全行为能力”和什么是“成年人”,由这个定义我们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三)定义必须是清楚明白的。

?这条规则规定,下定义所使用的语词应该是涵义清楚确定,而不能是涵义晦涩含混。因为涵义晦涩含混的语词将导致理解上的困难和歧义,不能真正揭示被定义项所指称对象的特有属性,也就达不到明确词项内涵的目的。因此,以如下语句作定义都是错误的:

?(1)“人是两脚直立且无毛的动物。”

?(2)“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练习题

? 1 、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 :___ 和 __ 。

? 2 、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子”是不是集合概念?

? 3 、下列各组概念是否具有属种关系?

?( 1 )“太阳系”与“地球”

?( 2 )“文学家”与“诗人”

?( 3 )“逻辑形式”与“逻辑常项”

?? 4 、“青年教师”与“中年教师”之间的外延关系为 ___________ 关系。

?? 5 、在命题“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中,“伟大的文学家”与“伟大的革命家”在外延上具有 ______ 关系;“鲁迅”与“伟大的文学家”具有 __________ 关系。

?? 6 、已知 A 与 B 交叉, A 与 C 全异, A 真包含 D , B 与 C 交叉, D 真包含于 B ,请用欧拉图表示 A 、 B 、 C 、 D 之间的外延关系。

? 7 、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 _________ 。

? 8 、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叫做 ___________ 。

? 9 、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叫做 ___________ 。

? 10 、下列的概括与限制是否正确?

?( 1 )“单独概念”概括为“普遍概念”

?( 2 )“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

?( 3 )“概念”限制为“概念的内涵”

? 11 、最常用的下定义方法是 ________ 的下定义方法。

? 12 、从定义的结构看,在“推理是依据已知的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式”这一定义中,“思维形式”是 ____ ;“依据已知的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是 _______ 。

? 14 、“某属概念具有的内涵,其种概念必然具有”和“某种概念不具有的内涵,其属概念必然不具有”,这两个论断是否都对?

? 15 、“笔是用来写字的工具。”这一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16 、“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可分为文学期刊、非文学期刊和外文期刊。”上述语句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 17 、“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上述语句对“国家”这个概念是从内涵还是外延方面来说明的?

第三章判断与推理

?年老的布莱克先生很喜欢猎熊,但是他的眼神不好,好多次差点把人当熊射击。和他一起去打猎的朋友都提心吊胆。

?一天,一个年轻的朋友想和布莱克开个玩笑。他拿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我不是一只熊。然后把这张纸贴在背上去了。他的朋友见了都大笑起来。可他却毫不在乎。

?几分钟之后,布莱克先生便向他射击,把他的帽子都打掉了。年轻人大为恼火,向布莱克喊道:难道你没看见我背上的纸吗?

?布莱克回答道:看到了。然后他又走近来,仔细一看,说:实在抱歉,我没有看到不字。

?3.1 判断

?所谓的判断,就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对事物的断定总是或者是肯定的,或者是否定的,因此也可以说:判断就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任何判断,都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都有所断定;第二,判断有真假,不是真的就是假的.

?如果一个判断对事物情况的断定符合客观实际,那么这个判断就是真判断,否则就是假判断.

3.1.1 语句与判断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用语句来表达,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只有那些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语句才是表达判断的语句.

?语句一般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类型.

?陈述句: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疑问句:谁是国家的主人呢?

?祈使句:请勿吸烟!

?感叹句:啊,北京!

?在这四类语句中,只有陈述句和特定的疑问句(反问句)才直接表达判断,纯粹的疑问句,表达请求命令的祈使句,表达感情的感叹句并不表示对事物情况的断定,因而不能直接表达判断。

?例如: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哪有事物是绝对不变的呢?

?这两个语句,一个是陈述句,一个是反问句,都直接表达了判断。

?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第一,同一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第二,同一判断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3.1.2 判断的种类

?事物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判断是多种多样的。

?形式逻辑不研究一个一个具体的判断,只是从形式的角度,把判断分成很多种类,对各种判断形式进行研究。

?判断形式的共同特征:包含概念变项或判断变项

?简单判断

?非模态判断

?复合判断

?判断

?必然判断

?模态判断

?可能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性质判断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简单判断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关系判断

?假言判断

?选言判断

?复合判断

?联言判断

?负判断

3.2 推理

?所谓的推理,就是由已知导出未知的一种思维过程,是根据一个或者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

任何推理都由前提和结论组成:前提是推理所依据的判断,属于已知的东西;结论是由前提得出的判断,在推理之前,它属于未知的东西.

?任何推理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上面的两个推理,我们已经知道内容了,它们的形式可以这样表达:?推理的形式实际上是指前提与结论之间在形式结构方面的一种联系方式,这种联系方式对不对,就涉及到逻辑规则问题了。

?形式逻辑不研究,也不能解决推理具体内容方面的问题。它只研究推理的形式,研究这些推理形式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推理规则,以及违反这样的规则会犯什么样的逻辑错误。形式逻辑所讲的推理要有逻辑性,指的是推理遵循了相应的推理规则,运用了正确的推理形式。

?在实际的思维与表述中,,一个推理要从前提必然获得真实的结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

?第二,推理的形式必须正确。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正确的推理和形式正确的推理是由区别的。正确的推理指的就是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推理,针对的是实际思维与表述中的具体推理而言的,而形式正确的推理则仅仅指遵守了推理规则的推理,只解决推理的合乎逻辑的问题。

?形式逻辑对推理的分类主要从真假值来划分的

?3.3 性质判断与性质判断推理

?3.3.1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断定事物具有(不具有)某性质

?所有人都是会死的

?结构上共有四部分:主项、谓项、量项、联项。

?主项:判断的对象;谓项:对主项的陈述;量项:主项的数量范围;联项:主项与谓项之间的联系,反应

的是判断的质

? A 单称肯定:断定某个别事物具有某性质。如: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形式:这个S是P;

? B 单称否定:断定某个别事物不具有某性质。如:王安石不是唐朝人。形式:这个S不是P;

? A 特称肯定:断定某类事物中有些事物具有某性质。如:有些教师是青年人。形式:有些S是P;

? B 特称否定:断定某类事物中有些事物不具有某性质。如:有些教师不是青年人。形式:有些S不是P;? A 全称肯定:断定某类事物中所有事物都具有某性质。如:所有中国血统的人都是黄皮肤。形式:所有S

都是P;

? B 全称否定:断定某类事物中所有事物都不具有某性质。如:所有唯心主义都不是科学的。形式:所有S 都不是P;

?六种判断中的全称和特称判断在逻辑上有简单的表述法:

?全称肯定 SAP 简称为A判断

?全称否定 SEP 简称为E判断

?特称肯定 SIP 简称为I判断

?特称否定 SOP 简称为O判断

? 3.3.2 A、E、I、O本身以及它们之间的真假关系

?我们在前面还讲到了单称肯定和单称否定判断,这里简单的讲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S是P”与“这个S不是P”之间是矛盾关系。判断的真假在于判断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那么,单称肯定与单称否定判断之间就只能而且只能有一个判断是真的,如果肯定是真的,那么否定就是假的;如果否定是假的,那么肯定是真的。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A、E、I、O本身的真假情况。这四种判断是断定S这类事物与P这个性质之间的关系,但是P这个性质也规定了一类事物,所以我们把A、E、I、O看成是S这类事物与P类事物之间的关系。

?1.SAP

? SAP是断定主项S与的全部外延都是谓项P的外延,所以当且仅当S与P具有(1)和(2)所表示的关系时,得到的是真判断;具有(3)(4)(5)所标示的关系时,就会得到假判断。如:

? A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B 所有的化学工业都是工业 C 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利

?A中主项“人”与谓项“理性动物”之间的关系符合(1)的全同关系,因此它是真的。B中的主项“化学工业”与谓项“工业”之间的关系符合(2)中的真包含于关系,因此B也是真的。C中的主项“人”与谓项“享有公民权利”就是(3)真包含关系,不满足SAP的断定方式,因此是假的。那么同样,在S与P具有(4)(5)关系的时候,所得到的判断也是假的。

?2.SEP

?SEP断定主项S与谓项P的外延全异,所以当且仅当S与P具有(5)所表示的关系时,就能得到真判断;如果具有(1)(2)(3)(4)所表示的关系时,就是假判断。如:

? A 所有唯心主义都不是唯物主义 B 凡中学教师都不是男同志

?3.SIP

?SIP是断定主项某S属于谓项P,因此当且仅当S与P具有(1)(2)(3)(4)所表示的关系时,判断就是真的,而具有(5)所表示的关系时,判断就是假的。如:

? A 有些专家是生物学家 B 有些梅花是桃花

?4.SOP

?SOP是断定主项S非包含于谓项P,因此当且仅当S与P具有(3)(4)(5)所表示的关系时判断是真的,具

有(1)(2)所表示的关系时,判断就是假的。如:

? A 有的红马不是马 B 有的杨树不是柳树

综合以上这些关系,我们可以列一个表:

?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

?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直观的推出,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真假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个逻辑方阵来表示:

?反对关系

?等等

?差矛矛差

?关盾盾关

?系系

?下反对关系

? 1. 反对关系( A与E、I与O之间的真假关系)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 A与E不能同真,可以同假,也就是说已知其中一个判断真,另一个肯定假,已知其中一个判断为假,另一个的真假不定。

?这辆汽车里所有的人都是北京人( A )

?这辆汽这里所有的人都不是北京人( E )

?I与O之间也是反对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可以同真,不可以同假,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假,另一个肯定真,如果其中一个真,那另一个的真假不确定。

?这辆汽车里有的人是北京人( I )

?这辆汽这里有的人不是北京人( O )

?2.等差关系(A与I、E与O之间的真假关系)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如果全称判断(A、E)真,那么特称判断(I、O)也真;如果全称判断(A、E)假,那么特称判断(I、O)真假情况不确定;如果特称判断(I、O)假,那么全称判断(A、E),也假;

如果特称判断(I、O)真,那么全称判断(A、E)的真假不定。

?这辆汽车里所有的人都是北京人( A )

?这辆汽车里有的人是北京人( I )

? 3. 矛盾关系(A与O、E与I之间的真假关系)

?A与O、E与I之间,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也就是说,如果其中一个真,另一个肯定假;其中一个假,那么另一个肯定真。

?这辆汽车里所有的人都是北京人( A )

?这辆汽车里有的人不是北京人( O )

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也可以做一个表格:

?3.3.3 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什么叫周延?就是在A、E、I、O这四种性质判断中,主、谓项的外延被断定的情况,当某判断断定了主或谓项的全部外延时,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相反,没有断定主或谓项的全部外延时,其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在理解周延的时候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就是孤立的概念无所谓周延不周延,只有充当了判断的主项或者谓项的时候才有它的外延是否被断定的问题,就有了周延与否的问题了。

?第二个就是周延性是思维者对客观情况如何断定的问题,与客观事物本身的不是一回事。比如说:“有的小说是文学作品”这个I判断中,尽管在客观上,所有的小说都包含在文学作品中,但是这个判断本身并没有断定“小说”这个主项的全部外延,因此主项是不周延的。

?性质判断中的量项决定主项的周延性,联项决定谓项的周延性。所以有下面4条规律:

?1.全称判断(A、E)的主项是周延的

? A、E的量项是“所有”,这就断定了主项的全部外延,所有主项都是周延的。

?2.特称判断(I、O)的主项是不周延的

?3.否定判断(E、O)的谓项是周延的

?否定判断断定的是主项的全部外延(E)或部分外延(O)排除在谓项的全部外延之外,它们以否定的方式断定了谓项的全部外延,因此否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这辆汽这里所有的人都不是北京人( E )

?这辆汽这里有的人不是北京人( O )

?4.肯定判断(A、I)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肯定判断断定的是主项的全部外延或部分外延是谓项的外延,而并没有断定谓项的全部外延,因此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这辆汽车里所有的人都是北京人( A )

?这辆汽车里有的人是北京人( I )

把这些情况总结一下,可以做一个表:

划圈的表示周延,没有划圈的表示不周延

?3.3.4 性质判断推理

?对于性质判断的推理来说,其推理的有效性是由构成推理的性质判断形式决定的。性质判断推理的前提可以是一个性质判断,也可以是多个性质判断,由此我们将其区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直接推理是前提只有一个性质判断的推理。间接推理即三段论。

?既然直接推理是前提只有一个性质判断的推理,这样的推理就只能或者是根据这个判断与其相同素材的其它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来进行,或者是通过改变该判断的逻辑形式来进行,由此我们把直接推理区分为对当关系推理和变形推理。

?1.对当关系推理

?对当关系推理是根据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由一个判断必然地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推理。

?我们用“?”表示推导符号,它左边的判断是前提,右边的命题是结论;用“?(SAP)”表示对“SAP”的否定,即SAP真时,?(SAP)为假,而SAP为假时,?(SAP)为真。根据对当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有效推理形式。

?(1)以SAP为前提的

?SAP ??(SEP) (反对关系:A真时E必假)

?SAP ? SIP (差等关系:上位真,下位必真)

?SAP ??(SOP) (矛盾关系:A真,O必假)

??(SAP) ? SOP (矛盾关系;A假,O必真)

?(2)以SEP为前提的

?SEP ??(SAP) (反对关系,E真,A必假)

?SEP ? SOP (差等关系:上位真,下位必真)

?SEP ??(S I P) (矛盾关系:E真,I必假)

??(SEP) ? S I P (矛盾关系:E假,I必真)

?(3)以SIP为前提的

?S I P ? SEP (矛盾关系:I真,E必假)

??(S I P) ? SEP (矛盾关系:I假,E必真)

??(S I P) ??(SAP) (差等关系:下位假,上位必假)

??(S I P) ? SOP (反对关系:I假,O必真)

?(4)以SOP为前提的

?SOP ? SAP (矛盾关系:O真,A必假)

??(SOP) ? SAP (矛盾关系:O假,A必真)

??(SOP) ??(SEP) (差等关系:下位假,上位必假)

??(SOP) ? S I P (反对关系:O假,I必真)

?由上述有效推导式,我们可以推出如下几种等值推理关系。等值推理表达了这样的逻辑内容:由前提可推结论,并且由结论可推前提,即前提和结论要真同真,要假同假,它们是逻辑等值的。这些推导式为:? SAP ??(SOP)

? SEP ??(S I P)

? S I P ??(SEP)

? SOP ??(SAP)

? 2. 变形推理

?变形推理是通过改变一个性质判断的形式而得到结论的推理。改变性质判断形式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改变判断联项,即把肯定联项变成否定的,把否定联项变成肯定的,这是换质推理;二是改变判断主谓项的位置,把主项换成谓项,谓项换成主项,这是换位推理。

?(1)换质推理

?换质推理是改变性质判断的联项,由一个肯定判断推出否定判断或由一个否定判断推出肯定判断的推理。?换质推理要改变前提的联项,只能分别在其联项和谓项前面加上否定词而得到结论。显然,换质使得结论的联项与前提的联项相反,即前提肯定则结论否定,前提否定则结论肯定,并且结论的谓项是前提谓项的负概念。

?如下就是一个换质推理:

?所有具有选举权的都是成年人。

?所以所有具有选举权的都不是未成年人。

?这个推理由一个A判断推出了一个E判断,而E判断的谓项“未成年人”是A判断谓项“成年人”的负概念。

我们用“S”表示词项S的负概念。

?换质推理的有效性是很显然的。联项的否定与谓项的否定一起构成了否定之否定,结论没有改变前提的逻辑值,因此前提真时结论必定也是真的。

?换质推理对A、E、I、O四种判断都适用,由此可得如下四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 SAP ? SE P

? SEP ? SA P

? S I P ? SOP

? SOP ? S I P

?仔细分析我们看到,换质推理是一种等值推理。对上述推理式右边的判断进行再换质,就推出了左边。(2)换位推理

?换位与换质不同,它是通过交换前提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推出结论的推理。就是说在换位推理的结论中,主项是前提的谓项,谓项则是前提的主项。例如,“所有唯心主义都不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所有科学世界观都不是唯心主义。”就是一个换位推理。

(笔试)0002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要点说明

0002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 《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引论 一、课程容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进行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二、自学要求 1.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领会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选择题)所谓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2.一个推理是形式有效的,指的是对于一个推理形式假设其前提是真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真的。(选择题) 3.简单应用:应用实例证明一个推理形式的无效性.例:如果8大于5,那么8大于4。所以,如果8大于4,那么8大于5。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简答题)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第二章概念 一、课程容

(一)概念概述 1.什么是概念 2.概念的涵与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 1.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个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 4.正概念和负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 2.真包含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 4.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 (四)概念的概括与限制 1.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2.概念的概括 3.概念的限制 (五)概念的定义 1.什么是定义 2.定义的方法 3.定义的种类 4.定义的规则 5.定义的作用 (六)概念的划分 1.什么是划分 2.划分的种类 3.划分的规则 4.划分的作用

形式逻辑知识点总结

1、逻辑形式的组成: 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的。 2、概念的种类 判断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取决于其外延中分子对象数量的多少,仅仅包含一个分子对象就是单独概念,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就是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只有一个分子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的概念。 判断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取决于语句中所规定的对象的属性是整体具有还是其中的分子对象也具有。 集合概念: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正概念:也叫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也叫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3、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同一关系):a b 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设a,b两个概念,a概念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即所有的a都不是b并且所有的b也都不是a 矛盾关系:a,b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其邻近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a,b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属概念的外延 4、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 定义过宽: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窄: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2)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同语反复:在定义项中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 定义循环:在定义项中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 (3)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含混;在定义项中使用了含混不清的概念。 以比喻代定义:定义项用了形象比喻。 4)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用否定联项 5、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划分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划分母项的外延)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试题和答案00024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逻辑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下概念为非空概念的是(D)2-59 A.18世纪中国国家主席 B.圆的方 C.永动机 D.当今法国总统 2.断言“小夏是一位画家”和“小夏不是一位画家”同时都真,违反了(B)5-160 A.同一律 B.矛盾律 C.排中律 D.充足理由律 3.“参加会议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会议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判断(A)3-111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4.“一个推理只有形式正确,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这个推理结论不可靠,所以这个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假言推理使用了(B)7-229 A.正确的否定后件式 B.错误的否定后件式 C.正确的否定前件式 D.错误的否定前件式 5.“吸毒”和“感染艾滋病”之间是什么关系(D)4-134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D.前者和后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6.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断定范围和前提的断定范围关系为(C)8-257 A.前者少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前者超出后者 D.前者有时等于后者,前者有时超出后者 7.作为万物之灵,人同样是有性别的动物,分为男人和女人。这句话对于概念“人”来说(B)2-58 A.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 B.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 C.明确了内涵,并且明确了外延 D.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 8.“某体操队有些队员来自广西”,这个判断的对象是(D)3-101 A.某体操队 B.某体操队有些队员 C.体操队 D.某体操队的队员 第 1 页

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 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 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形式逻辑 第二章 概念 (2)

第二章概念 [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一节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 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是事物的关系。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是属于某种事物的. 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人们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是在认识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到深刻的过程.如:人--“无羽毛而会直立行走的动物”→“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 最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逐步舍掉具体的、现象的、感性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一般的、本质的、理性的东西. 概念形成之后不是固定不变的.首先,概念是要随着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其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3.性质判断真值表: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 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形式逻辑最全期末复习资料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方式叫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与语言有不可分类的联系。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概念、判断和推理)是借助于语言(语词、句子和句群)来实现和表达的。 3、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有具体内容,也有逻辑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叫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叫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既与思维的具体内容相联系,其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逻辑常项,一是变项。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它们的逻辑常项的不同。 4、简单的逻辑方法:普通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主要是指: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等。相对于辩证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上述方法是比较简单的。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不同: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个别对象的具体形象及其属性,其中既有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也有非特有属性或非本质属性;概念舍支了对象的非特有或非本质的忏悔,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6、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牲,即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称为概念的含义。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 7、单独概念:是反映唯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专有名词和摹状词都表达单独概念。 8、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一般都表达普遍概念。 9、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叫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叫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组成的统一的总体,一人集合体所具有的忏悔,只为该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体所具有。非集合体则不同。 10、正概念和负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正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负概念。从语言方面说,在表达负概念的语词中,常常含有“无”、“不”、“非”等否定词。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范围而言的,一个负概念所相对的范围,逻辑上叫做论域。 11、同一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同时所有的b都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12、真包含于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但是有的不是,那么与之间的关系说是真包含于关系,即真包含于。 13、真包含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b都是a,但是有的a不是b,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即a真包含b。 在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中,都有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和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外延较大的那个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较小的那个概念叫做种概念。这两种关系叫属种关系。 14、交叉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生命的,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而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15、同一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中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是重合的。我们把这四种关系统称为相容关系。

(完整)2018年10月自考00024普通逻辑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推荐文档

2018年l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普通逻辑试卷 (课程代码00024)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作为万物之灵,人同样是有性别的动物,分为男人和女人。这句话对于概念“人”来说 A.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 B.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 C.明确了内涵,并且明确了外延 D.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 2.概念A和B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二者的外延之和小于二者属概念的全部外延,则A、B 概念之间具有 A.交叉关系 B.反对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 真包含关系 3.“有些S是P”和“所有S不是P”这两个命题形式 A.逻辑常项不同但是变项相同 B.逻辑变项和常项均不同 C.逻辑变项和常项均相同 D.逻辑变项不同但是常项相同 4.“所有三角形都不是四边形”,这个判断是 A.单称判断 B.特称判断 C.全称判断 D.复合判断 5.桌子上有4只杯子,每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第三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第四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如果其中只有一句真话,那么为真的是 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 C.第二只杯子中有苹果 D.第三只杯子中有巧克力 6.两个概念之间的全同关系是 A.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B.非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C.反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D.对称且非传递的关系 7.“李林不是钢铁工人,又不是煤炭工人”与“如果李林是钢铁工人,那么李林不是煤炭工人”这两个判断 A.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B.不可同假但可同真 C.可同真并且可同假 D.不同真并且不同假

自考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第一章引论 1、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学问,是研究如何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2、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一个完整的判断是由若干概念构成的,其中包括判断的主项、谓项和联项。 3、思维通常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推理通常是通过若干语句来表达的,判断一般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而概念是通 过语词来表达,论证则通过句群来表达。 4、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所谓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5、逻辑思想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个,即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第二章概念 5、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珠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 . 素 6、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 7、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对象所组成的集合(或者类)。 8、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将概念分为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9、空概念:外延为空集的概念称为空概念。 10、单独概念:外延只有一个对象的概念称为单独概念。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有二种:一种是专有名词,如拿破仑、长江;一种是摹状词。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11、普遍概念:外延包括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称为普遍概念。 12、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13、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所反映的集合体,指的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如西沙群岛、森林,集合体与组成该集合体的个体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所具有的性质未必为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 14、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不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非集合概念。“类”概念是非集合概念中的普遍概念,因此这些“类”概念所反映的属性必定为属于这个“类”的一个个体所具有。 15、判断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要看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基概念所反映的属性是否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如果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属性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是非集合概念。如未必为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是集合概念。如果不能准确区分,则犯“集合体误用”的逻辑错误。 16、依据概念所反映的是个体、性质还是关系可以将概念分为个体概念(对象是一个个体。如仙后座)、性质 概念(反映的是个体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等,如红、绿、落)、关系概念(反映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如重于、在。。之间、喜爱、尊敬)。 17、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将概念分为正概念(具有某种属性)和负概念(不具有某种属性,一般都带有否定词,如不、非、无等)。负概念总是相对于特定范围而言的。 18、对于A、B二个概念,其外延之间可能存在五种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 全异关系。欧拉图:

自考00024普通逻辑2019年10月真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普通逻辑试题 课程代码:0002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毛泽东的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矛盾论》是毛泽东的著作”两判断中“毛泽东的著作” A.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都是集合概念 2.“所有负数都小于零”这一判断是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3."p并且q"真,当且仅当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4.某评委对一个未入围歌唱比赛最后决赛的选手说:“你之所以没能进入最后的决赛,主要是因为演唱的歌曲是民族歌曲。”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反驳该评委的解释?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B.好几个入围最后决赛的选手演唱的曲目都是民族歌曲 C.大部分进入最后决赛的选手演唱的都是外国歌曲 D.另一个评委说该选手未能入围是因为所唱曲目难度不够 浙00024#普通逻辑试题第1页(共6页)

5.要使得SEP、SOP都为真,但SIP为假,则概念S与概念P外延的关系为 A.全同关系 B.全异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真包含关系 6.两个概念之间的矛盾关系是 A.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B.非对称且传递的关系 C.非对称且非传递的关系 D.对称且非传递的关系 7.在讨论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时,某领导说:“只要企业能获得高利润,其管理者的素质就是好 的。”构成对该论断有力反驳的是 A.有的企业管理者素质好,但没有获得高利润 B.有的企业管理者素质不好,也没有获得高利润 C.有的企业管理者很廉洁,但企业经营不善 D.有的企业管理者素质不好,但通过不正当竞争获得了高利润 8.在家电产品“三下乡”活动中,某销售公司的产品受到了农村居民的广泛欢迎。该公司总 经理在介绍经验时表示:只有用最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面对农村居民,才能获得他们的青睐。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总经理的论述? A.某品牌电视由于其较强的防潮能力,尽管不是明星产品,仍然获得了农村居民的青睐 B.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由于价格偏高,没有赢得农村居民的青睐 C.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只有质量过硬,才能获得农村居民的青睐 D.有少数娱乐明星为某流行畅销的产品作虚假广告 9.从并非SEP可以推出 A.SOP B.SIP C.PES D.SAP 10.韩国人爱吃酸菜,翠花爱吃酸菜,所以,翠花是韩国人。下列选项最明确地显示了上述推理 荒谬性的是 A.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约翰是克里特岛人,所以,约翰说谎 B.会走路的动物都有腿,桌子有腿,所以,桌子是会走路的动物 C.西村爱翠花,翠花爱吃酸菜,所以,西村爱吃酸菜 D.所有金子都闪光,所以,有些闪光的东西是金子 11.直接推理形式“SEP├PES”,属于 A.换质法 B.对当关系推理 C.换质位法 D.换位法 12.“(p→q)∧(r→s)∧(p∨r)├q∨s”,这一推理式是二难推理的 A.简单破坏式 B.简单构成式 C.复杂破坏式 D.复杂构成式 浙00024#普通逻辑试题第2页(共6页)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作者◆一剑钻神 一、判断(一) 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3.性质判断真值表: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A11000 E00001 I11110 O0011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 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非传递关系的是: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和判断间的交叉关系。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概述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各种思想逻辑形式的普遍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这里所说的基本规律是相对于特殊规律而言的。我们以前曾经讲过许多逻辑规则,例如定义规则、划分规则、三段论规则等等。这些逻辑规则相对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四条逻辑规律来说,都带有特殊性。它们只在特定的思想逻辑形式里有效。相对于这些逻辑规律来说,逻辑的基本规律则带有普遍性,是对这些规则的进一步概括。因而它们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思想形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形式逻辑把它们称为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有效性。逻辑规律是思维活动中的基本准则,对一切思维过程都有制约作用。任何正确的思想,无论是概念、命题还是推理,都必须具有确定性。有确定的内容,确定地反映客观对象,这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正是从不同角度反映这一特征。 同一律提出任何思想与自身同一,矛盾律要求思想不自相矛盾,排中律则排除两个矛盾思想的中间可能性。遵守这三条规律是思想具有确定性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们的要求,则势必犯逻辑错误。这是从逻辑规律在思维中的作用说的。 再者,充足理由律也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它是思想具有论证性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的要求,同样犯逻辑错误。

二、客观必然性。逻辑规律不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而是思维自身的规律,因此有其主观性。但逻辑规律不是同客观事物毫无关系的纯思维的产物,它有其自身的客观基础,即一切客观事物在其存在时必须具有的规律。因为一切事物在其存在时只能是该事物而非他物;一切事物在其存在时不能是虚无;一切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二者必居其一;一切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三、逻辑思维具有确定性和论证性的特征。其中,思维的确定性又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同一性、一贯性和明确性。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有关思维具有确定性的规律,充足理由律是有关思维具有论证性的规律。任何思维活动如若违背了上述四条规律都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逻辑错误。 任何规律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作用。逻辑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同一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针对同一对象的思维活动。 所谓“同一时间”,是指思想所涉及的对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那段时间,在此时间内该对象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思维过程中同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思想所涉及对象相对稳定状态所持续时间的长短。 所谓“同一关系”,主要指对象的同一方面。任何对象都有许多方面,是多种本质属性的统一。例如“水”就起码有物理属性方面和化学属性方面。水的物理属性方面表明,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气温摄氏零度时结冰,摄氏100度时沸腾;水的化学属性方面表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而构成的物质。因此,在不同的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

全国 月自考《普通逻辑》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普通逻辑试题 课程代码:0002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 人 和 机器人 这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A.真包含关系 B.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 D.全同关系 2.若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二后件恰好是另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二前件,则这 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3. 若p,则?q 假,当且仅当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4. 并非有的S不是P 等值于 A.有的S是P B.所有S是P C.所有S不是P D.所有P是S 5.从并非S E P可以推出 A.S O P B.P I S C.P E S D.S A P 6.如果一个有效三段论的结论是S E P,小前提也是E命题,则大前提只能是

7.不可以 ???得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个结论的推理方法是 A.科学归纳法 B.不完全归纳推理 C.简单枚举法 D.完全归纳推理 8.若 p??q 真与 q 真,则 A. p 真假不定 B. p 真 C. p 假 D. ?p 假 9.若S A P与S E P恰有一假,则必然是 A.S I P与S O P恰有一真 B.S A P与S I P恰有一假 C.S E P与S O P恰有一真 D.S E P与S O P恰有一假 10.以 如果甲或乙不是犯罪嫌疑人,那么丙也不是犯罪嫌疑人 为一前提,若再增加另一前提, 可必然推出 乙是犯罪嫌疑人 的结论三 最合适作这一前提的判断是 A.丙是犯罪嫌疑人 B.丙不是犯罪嫌疑人 C.甲是犯罪嫌疑人 D.甲不是犯罪嫌疑人 11.未来深海电缆的外皮是由玻璃制成的,而不是特殊的钢材或铝合金三原因是金属具有颗粒 状的微观结构,在深海压力之下,粒子交结处的金属外皮易于断裂三玻璃外皮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三因为玻璃看起来是固体,由于它在压力之下可以流动,所以可将其视为液体三最有可能从上述议论中推出的一项是 A.液体没有颗粒状的微观结构 B.目前的深海电缆经常发生故障 C.所有称之为固体的东西只不过是移动极其缓慢的液体 D.只有断裂的玻璃是微观粒状的 12.某评委对一个未入围歌唱比赛最后决赛的选手说: 你之所以没能进入最后的决赛,主要是 因为演唱的歌曲是民族歌曲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反驳该评委的解释?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B.好几个入围最后决赛的选手演唱的曲目都是民族歌曲 C.大部分进入最后决赛的选手演唱的都是外国歌曲 另一个评委说该选手未能入围是因为所唱曲目难度不够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强烈推荐.docx

专业课件 1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 一谈。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 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 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 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 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 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 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 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 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 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 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内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4、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7、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9、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9、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

普通逻辑自考复习重点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 定任何一个思想为 真,都必须拿出充分 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 的具体容来研究思 维的逻辑形式及其 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 现在:它本身不能给 人们直接提供各种 具体的科学知识,但 是它能够为人们进 行正确思维,获取新 知识,表述论证思想, 提供必要的逻辑手 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1、有助于人们正确 认识事物,获取新知 识,2、有助于人们 准确地表达思想,严 格论证思想,3、有 助于人们识别、驳斥 谬误与诡辩,4、有 助于人们学习和掌 握其他各门科学知 识,5、有助于提高 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 史,发源地为古代中 国、印度、希腊。古 希腊是逻辑学的主 要诞生地。17世纪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 斯.培根提出科学归 纳法,奠定了归纳逻 辑的基础,提出三表 法(存在和具有表、 差异表、程度表), 培根后,英国哲学家 约翰.穆勒继承并 发展了培根的归纳 逻辑,形成五种归纳 法(契合法、差异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共 变法、剩余法)史称 穆勒五法。17世纪 末,德国哲学家莱布 尼兹提出用数学方 法处理演绎逻辑、把 推理变成逻辑演算 的光辉思想,成为数 学逻辑(即现代形式 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 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 过程,一般是通过比 较、分析、综合、抽 象、概括等逻辑方法 完成的,最重要的是 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 的起点,是人们进行 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 素,是思维形式的最 基本单位,由概念组 成判断,由判断组成 推理,没有概念,就 无法进行思维活动。 借助概念,人们可以 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 联系起来,把不同类 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 本单位,它的语言表 达形式是语词,语词 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 概念是思维形式,语 词是语言形式,概念 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 反映形式,只用来表 达概念,2、任何概念 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 表达,但不是所有语 词都能表达概念,3、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 的语词来表达,4、同 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 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 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 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 征:涵和外延。 7、概念的涵:是反映在 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 属性或本质属性,通 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 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 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 对象。 9、概念涵外延的灵活性 指在不同的条件下, 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 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 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 与灵活性的统一。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 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 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 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 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 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 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9、概念的涵和外延的反 变关系:外延越大、 涵越小,外延越小、 涵越多,涵越少、外 延越大,涵越多、外 延越小。这种反变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