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初三物理期末复习——实验题专题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初三物理期末复习——实验题专题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初三物理期末复习——实验题专题

初三物理期末复习——实验题专题

班级:姓名: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

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

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

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下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_________端将下沉。

2、用图所示的装置来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端时,拉力的方向应,并使物体上升。

(2)若弹簧测力计移动15cm,则物体移动 cm。

(3)若被提升的物体是钩码,每只钩码重为2N,每只滑轮重为0.5N,弹簧测力计读数是2.5N,

则拉力做的额外功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4)若再加挂一只钩码重做实验,所测的机械效率与前一次相比将。若用增加一

个动滑轮仍将相同的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则所测的机械效率将。(选填“相同”或“变大”“‘变小”)。

3、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16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6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6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②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理由是:两球相等;得出的结论是:。

③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④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法;二是转换法,就是用的距离长短来表示小球动能的大小。

4、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我们是提供通过观察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的大小。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

苏科版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t s v = 2012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 G —重力(N) m ——质量 (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4、密度公式: V m = ρ 变形公式:m=ρV V =m/ρ 5、浮力公式: ① F 浮=G – F (称重法)

S F ② F 浮=G 排=m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ρ水gV 排 V 排=V 浸 V 露=V 物---V 浸 ③ F 浮=G (平衡法) ④ F 浮= F 下-F 上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压力差法) 6、固体压强公式: p = 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F 1——动力(N )L 1——动力臂 (m ) F 2——阻力(N ) L 2——阻力臂 (m ) 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做垂线段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最新苏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物理实验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实验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音叉和水、音叉和乒乓球、讲话、击带纸屑的鼓……)易错点: 1.结论: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2: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双音叉和乒乓球、晾衣架用细线悬挂并把线的末端在手指上缠绕后插入耳朵、在水中摇铃……) 易错点: 1.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3:真空不能传声(玻璃钟罩抽气) 1.现象:手机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见。 2.实验方法:理想推理法。 3.结论: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4: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拨钢尺、击鼓、拨木梳、电动机打纸片、吹水杯、敲水杯……) 易错点: 拨钢尺: 1.实验步骤: 将一根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响的的大小。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 2.结论: 同一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 实验5:不同琴弦声音的三要素。(材料、松紧、长度、横截面积) 实验6: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易错点: 1.实验原理:同响度(听不见)比距离。 现象解释:蝴蝶飞听不见等:声源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不在人耳可听范围内。 第二章:物态变化 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点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

实验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空气流速、温度) 易错点: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水的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3.典型错误:未控制水的质量变量。 理由:水的质量不一样,未控制变量,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实验2:水沸腾 易错点: 1.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加热的水的质量过大或水的初温太低或未加盖。 2.实验中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停止加热后降温快慢不同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 4.最终温度相同的原因:环境温度相同,都为xx度。 5.蒸馏净水的现象:集水的容器中有水出现,冷却物温度升高(或温度计示数升高)。 6.加盖的作用:加快水的沸腾,减少加热时间;防止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影响读数。 7.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8.结论: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9.加热后烧瓶倒置,在底部浇冷水或敷冷湿毛巾,水重新沸腾。 10.解释:浇冷水后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从而重新沸腾。 实验3:冰、蜡烛的融化、凝固。 易错点: 1.水浴加热的好处:若不水浴则固体受热不均,即使受热,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也不准确。水浴可是固 体受热均匀。 2.实验中观察:物质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实验4:模拟雨的形成 易错点: 1.步骤:在烧瓶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加了冰块的金属盘。 2.冰块的作用:加快水蒸气的液化。 3.现象:烧瓶口有“白雾”出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珠。 4.解释:锥形瓶中的水沸腾其化成水蒸汽,在瓶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在金属盘底部遇冷 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雨滴”。 实验5:碘的升华和凝华 易错点: 1.现象:碘粒减少,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停止加热并滴加水后,紫色碘蒸气逐渐凝华为固体小 颗粒,且上端的颗粒比下端多。 2.加冷水的作用:加快碘的凝华。 实验6:比较水、盐水的凝固点(即熔点) 易错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试题及答案

海陵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办初中期中考试(11-13) 九年级物理试题(卷面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07.11得分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国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是为了( ).A.省力B.省距离C.改变施力方向D.省功 2.汽车驶上陡坡时,驾驶员通常要进行调换档位操作,以减小汽车的行驶速度.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省油B.安全C.增大摩擦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3.三只小灯炮L1、L2、L3串联在电路中,灯L1最亮,灯L3最暗,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是I1、I2、I3则( ). A .I1最大B.I2最大C.I3最大D.一样大 4.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5.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温度为0℃的物体,内能一定为零 6.如下左所示的电路中,要想测出L2两端的电压,连接正确的是( ). 7.如上右图所示,小妍把铁球拉到一定高度松开手后,铁球由a点沿弧线abc运动到c点,然后从c点往回摆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A.铁球位于c点时动能最大B.铁球位于b点时势能最大 C.铁球由b到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减小 D.铁球由a到b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8.如右图所示,先用导线把电源、灯泡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 塑料线、玻璃棒、瓷棒等接到M、N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 是( ). A.铅笔芯B.塑料线C.玻璃棒D.瓷棒 9.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电路连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节日的夜晚,装扮用的小彩灯是并联的 B.道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C.我们家的各个用电器是并联的,但和邻居家的是串联的 D.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10.我国的登月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是这一工程的第一个阶段,现已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升空.关于“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一段加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实验方法归纳

实验方法归纳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 h 浮力F=ρ 液gV 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版教材解析文档

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2011年版) 特色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苏科版)在实验区使用已10年,它在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顺应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修订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该套教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八年级教科书已通过教育部审查,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使用。 为了帮助老师们研究、分析、处理和使用好这套教材,我想谈一谈修订后教材的特色和教学建议。 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 2.保持并强化教材特色,着力改善教材的薄弱环节。 3.关注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提高教材的适宜性。 修订教材主要特色如下: 一、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编写教材中,我们不遗余力地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喜欢物理,热爱科学。无论是在序言、各章节,还是在课外作业中,我们都极力关注让学生有兴奋感和充实感。 1.关注利用随手取材的实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堵住耳孔能听到敲击金属衣 架发出的声音吗?透过玻璃水杯 能看到什么现象?从不同角度观 察水杯中的小鱼,能看到什么现 象?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 到意外、惊奇,从而产生探究的欲 望。 图1. 修订方案P4图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教材利用卡通人物的对话,或引入探究的问题,或陈述不同的观点,或暴露学生常见的错误认识,以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图所示的卡通画,用小华唱《青藏高原》歌曲的情景,自然引入探究音调的课题;以一幅人落水的漫画引入折射现象的课题。 图2,“音调”的引入 3.初中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内容过于抽象,为此,对于教材中一些重、难点,我们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例如,先“初识光的折射现象”,再“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先“初识透镜”,再“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再学习“速度”;先“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再“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等。由此较好化解了学习的难点,使学生树立信心。

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11.1杠杆 一.有关杠杆概念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特征:①硬棒②有力的作用③绕固定点转动 3.杠杆五要素:⑴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表示。 ⑵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⑶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⑸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说明:①杠杆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弯的。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③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④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也可在杠杆外。 ⑤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⑥杠杆的支点不一定在杠杆的中间,可以在杠杆的两侧 4.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 ;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 标力臂(大括号)。 画力臂时,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找出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即为力臂。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探究实验:①实验前调节 (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 F 1 F 2

位置平衡:其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②实验过程中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调节力的大小或作用点位置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 置平衡(目的是减小杠杆自重的影响并方便沿着杠杆测量力臂)。 ③改变力或力臂的大小多测量几组数据,目的是便于找出规律的普遍性,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3.实验注意点:①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②实验时(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③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①文字: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②字母: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5.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 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6.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三.杠杆的应用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04-液化与汽化探究(一)练习

实验04-液化与汽化探究(一) 1、(18-泸州)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____(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 2、(2019·襄阳)小明同学在“探究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当时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加热到第8min 时小明将酒精灯撤走,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仍为98℃,但沸腾却停止了,上述现象说明 。 3、(2019·烟台)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 、B 两套装置(如图甲)来完成实验。 (1)分析评估A 、B 两套实验装置。 (2)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a 、b 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A a b 甲 乙

(3)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4、(17-聊城)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利时,应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闲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2019·淮安)如图所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部件_________ (选填“A”或“B”)。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水的沸点是______ ℃;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 。(3)沸腾时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情形是图丙中的_______ (选填“A”或“B”)图。 (4)实验通过_______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6、(2019·南京)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苏教版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归类分析

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归类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因此,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就成了热点问题,分数比例较大,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忽视物理实验的复习,或不知道怎样复习,不知道中考哪几个方面考核,失分较多,影响了考试成绩.为了帮助同学们有目的搞好实验复习,仅就部分省、市中考实验题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供复习时参考. 一、数据处理型 例1.测定牛奶的密度 (1)某同学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①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盛有牛奶的玻璃杯的质量,测得它们的总质量为138.0克; ②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里,量筒 中牛奶的体积如图1(1)所示; ③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 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游码的位置如图1(2)所示. 把步骤①、②、③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二、仪器使用型 2.图2中,甲图是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 x 的电路图,乙图是电流表、电压表的实物示意图.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待测电阻估计约为10欧姆,请回答下面问题: (1)开始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_端. (2)电压表应选用“+”接线柱和表示量程为______伏特的负接线柱;电流表应选用“+”接线柱和表示量程为______安培的负接线柱. 三、找错型 3.某同学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用了两节干电池,带测电阻阻值约为10欧,连结了图3所示的实物电路,简要写出图3中的三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 O

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 总= W 有+W 额。(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2019届中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复习--苏科版

2019届中考物理 电学实验专题复习 苏科版 (一)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参阅九上P79) 考查内容: 1、电阻大小的显示方法;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步骤设计; 3、结论表达。 注:实验结论的表述是重点 [示例]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供她选择的导体如下表所示: 她画出了如右图甲所示的电路图(M 、N 之间为导体),并正确连接了电路.请完成下列填空(只填序号): (1)要验证猜想①,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____________; (2)要验证猜想②,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____________; (3)要验证猜想③,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____________; (4)电路中,电流表与小灯泡均可用于显示电流大小,你认为,两者中,选用________ 效果更好.在电路中接入小灯泡还可以起到防止________的作用. (5)有同学提出,要探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老师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废灯泡的灯芯 (图14-2乙),请用这个灯芯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 ①在图14-2乙中补全电路图. 序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 2 A 镍铬合金 B 锰铜 1 C 锰铜 D 锰铜 甲 乙

②说明操作、判断的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二)探究欧姆定律(参阅九上P89) 考查内容: 1、选择器材(量程),连接电路图;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操作的特殊要求、电表读数; 3、实验数据的处理,如画成图像或图像分析; 4、实验结论的表达。 注: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调节的方法、结论表述是重点 [示例]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由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 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即采用了 法。 (2)实验探究分两步进行:a.保持________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保持_______ 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某步骤的实验中,第一次是把1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 电压表的示数为 ,读取电流表示数;再把1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继续进行实验…… a )请你在下图中连接第一次实验所需的电路; b )当把1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按照你连接的电路,详细叙述你接下来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有: 15Ω 10Ω 5Ω C P D B A S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

2014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苏科版

2014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可测距离=速度X时间 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完整word版)苏科版物理中考复习(知识梳理)..

第1课时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以形式来传播 的,而且声音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填“相 同”或“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 (填“能”或“不能”)传声。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 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这说明:声波具 有。 3.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声音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非常舒服, 这种声音称为乐音。乐音通常有____ _、___ ___、___ ___三个特性。 ①音调:指,与有关。 ②响度:指,与有关。 ③音色:音色不同,声音的不同。 4.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 __的物理量,单位是___ ___,符号是___ __。 5.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 6.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好能听到的 声音为 dB, 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害。 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处减弱,在过 程中减弱,在处减弱。有关部门规定在城市市区内禁 鸣喇叭,其目的是在处减弱噪声。 8.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 声音频率范围是从___ ___Hz到____ __Hz。人们把_____ _____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具有好、等特点,可 用于测距、、、等。把_________ ___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第2课时温度的测量汽化和液化 1、水在自然界有态、态和态,它们的名称分别是:、、。自然界一般的物质都有三态,它们处于何种状态决定于它的。 2、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测量工具是,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摄氏温标中温度的单位是,规定: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为0℃;1标准气压下的温度为100℃。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1)看:;(2)放:;(3)等:;(4)读:。 3、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有两种 方式:和。 (1)蒸发是只在液体进行的的汽化现象。液体的蒸发在温度下进行,蒸发时要热量。液体蒸发的快慢由下列因素决定:、、; (2)沸腾是在液体同时进行的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不同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4、液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和。 5、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相同点:(1)蒸发和沸腾都是__ __发生的方式(2)蒸发和沸腾都需要__ __。 不同点:(1)蒸发是发生在液体________的汽化现象,程度________;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2)蒸发时温度________,所以有________作用;沸腾时温度________;(3)蒸发在________温度下都会发生;沸腾必须到达________并不断______才能进行。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XX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XX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

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物理】物理初三年级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同时向______调,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甲的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 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 (3)如图甲所示,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加上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_____(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杠杆仍然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右消除杠杆自身的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具备必然性右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杠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左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街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3][4]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采用多次实验,用多组实验数据来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如果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不能用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 (3)[5]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在图甲中杠杆两侧各添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时,杠杆的左端 ? 53=15 G L GL 杠杆的右端 ? G L GL 44=16 故右>左,则右端将下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物理

九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2.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去拉触电的人 B .在输电线上晾衣服 C .发现有人触电应及时切断电源 D .用湿布擦正亮着的台灯灯泡 3.下列物体不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是 A .铝棒 B .地球 C .指南针 D .通电导体 4.LED 灯是一种高效的节能光源,其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 A .绝缘体 B .导体 C .半导体 D .超导体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 .举着杠铃不动 B .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 .将实心球抛向空中 D .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6.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使用同一小球进行如图所示的 两次实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小 B .两次实验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C .两次实验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D .两次实验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7.教室中一只开关能同时控制二盏日光灯,根据生活经验和 所学物理知识可知这二盏日光灯间的连接方式是 A .一定是串联的 B .一定是并联的 C .可能是串联的 D .无法确定 8.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 .教室中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 B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2V C .家中挂壁式空调的正常工作时电功率约为1100W D .志贤同学从教学楼一楼爬上四楼做功约为450J 9.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A .筷子 B .船桨 C .鱼竿 D .扳手 第6题图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测量型)专题04-固体密度测量(一)

专题04-固体密度的测量(一) 1、(18-襄阳)在襄阳独特的民俗节日穿天节里,人们沿汉江捡拾穿天石,系上细绳佩戴以避邪。王军和几位同学利用天平、细线、量筒和水(ρ水=1.0g/cm3)等器材测量穿天石的密度。 (1)天平称出穿天石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穿天石的质量为______g。(2)用量筒和水测量穿天石体积。“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穿天石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细线的体积),穿天石的密度是_____g/cm3。 2、(2019·广东)学校创新实验小组欲测量某矿石的密度,而该矿石形状不规则,无法放入量简,故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铁架台等器材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l)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的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先估计烧杯和水的质量,然后用往天平的右盘(选填“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g。 (3)如图乙所示,用细线系住矿石,悬挂在铁架台上,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都没有与烧杯接触,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44g,则矿石的体积为m3。(ρ水=1.0×103kg/m3) (4)如图丙所示,矿石下沉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总和为174g,则矿石的密度为kg/m3。 3、(2019·广安)小聪同学在江边捡到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它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小聪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是; (2)小聪纠正错误后,正确测量出了鹅卵石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g; (3)小聪将鹅卵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密度为

苏科版中考物理试卷(测试)

苏科版中考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伽利略是著名的物理学,下列哪些现象或规律是由他发现或提出的() ①电流磁效应②摆的等时性③维持运动不需要力④惯性定律 A . ①与② B . ②与③ C . ①与③ D . ②与④ 2. (2分)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巨大的雕像是由分子组成,灰尘不是由分子组成 B . 物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的排列方式、作用力的变化无关 C . 纳米技术研究的都是1 mm左右大小的分子 D .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 3. (2分)若要改变弦乐器的音调,以下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改变弦的粗细 B . 改变弦的长短 C . 改变弦的松紧 D . 改变弦的振动幅度

4. (2分) (2017八上·惠安期中) 红色三角梅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色光是() A . 绿光 B . 红光 C . 蓝光 D . 黄光 5. (2分)下列各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 锅炉水位计 B . 注射器 C . 喷水枪 D . 抽水机 6. (2分)对磁场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 磁感线是从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 B . 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北极 C . 小磁针N极在磁场中某点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D .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反映磁场的强弱程度 7. (2分)(2018·遂宁) 小明在水平地面上推如图所示的一只圆柱形油桶,油桶高40cm,底部直径为30cm,装满油后总重200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要使底部C稍稍离开地面,他至少应对油桶施加600N的力 B . 他用水平力虽没推动油桶,但他用了力,所以他对油桶做了功 C . 他用水平力没推动油桶,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 . 油桶匀速运动时,地面对油桶的支持力和油桶对地面的压力是平衡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