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原则、路径与重点

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原则、路径与重点

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原则、路径与重点
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原则、路径与重点

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原则、路径与重点

崔艳丽

【摘要】:回顾现代大学制度从概念形成到上升为政府政策这一历史进程,可

以发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以下特征:原则上世界通例与中国特色相结合,路径上自上而下为主导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内容上以大学?去行政化?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世界通例;中国特色;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去行

政化;内部治理结构

现代大学制度最初是我国大学界在对大学发展历史进行反思和国际比较基础上提出的

理论诉求和实践需要,近十余年来,它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日

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学界和政府的双重关注。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

长期教育科学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被提上了政策日程;随即,教育部部署展开初步试点工作,使现代大学制度从理论范畴和一些大学的零散探索正式上升为一项政府政策。回顾现代大学制度概念的提出到相关政策的出台,考察当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实践,可以发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原则、路径和内容三个方面具有如下特征。

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原则:世界通例与中国特色相

结合

从产生至今,大学已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然而,它并不一开始就是现代的,现代大学

是大学进化的新阶段。之所以称之为现代,是因为大学具备了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被合

称为现代大学制度,即学术的独立性、学术为国家服务的精神以及学术的?法?治原则(即

按学术内在规律治理学术的原则)。这些现代性尽管继承自西方大学,但它们是大学之所以成

为现代大学的本质所在,是如遗传基因一样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具有普世价值和普遍意

义的。1虽经数年的争论和探讨,学界仍然没有形成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明确定义,但学者

一般都认同它应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学),它们是大学

与社会利益相关群体及内部诸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在复杂性日增的现代社会

中各国大学运行发展的机制性保障,是现代大学的根本特征。

现代大学制度源于西方。其公认的源头是洪堡改革后的德国大学制度,其巅峰是美国现代大学制度。按照康德、施莱尔马赫、费希特、谢林、洪堡等人的大学构想2,德国在19 世

纪初建立了柏林大学,它的建立标志着近代德国大学制度正式形成,如果说前述德国几位著

名的思想家围绕着创建柏林大学所产生的那些大学论说为世界高等教育留下了宝贵精神遗

产的话,这种精神能够在德国大学制度得到体现和保障,是德国大学制度流传于世并受到广

泛肯定和移植的重要原因。?德国大学制度的最大特点或最大优势,是给予了学者充分的学

术自由与学术自治权力,为学者提供了‘闲逸而好奇的学术环境’。正是得益于这种制度,

德国大学成为代表19 世纪到20 世纪上半叶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1然而,德国大学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虽赋予了学者个人充分的学术自主与学术自由,但它只是一个学者集合体,在组织上极大地受制于政府,大学组织对自身的发展也不负有主要责任。美国大学制度移植自德国,但美国将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与外行管理等传统相结合,形成了董事会、校长、教授委员会相结合的内部治理制度,确立了富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理念: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可以说,美国大学制度不仅保留了德国大学制度的精华,还有效地弥补了其缺陷,发展了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美国大学中独具特色一些制度,比如旨在保障教授学术自由的终身教职制度展示了与美国社会之间的良好契合,这是美国大学制度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典范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学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核心特征是它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适应性2,这一点在美国现代大学制度中表露无遗。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并体现本土特色,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也是其基本的要求。

从理论视角看,作为一种抽绎出来的概念,现代大学制度本身颇具本土色彩。现代大学

制度虽然高度概括了各大学、各国大学的在制度上的一些共同特点,但并不能掩盖各大学或

者各国大学制度和组织上的独特性,大学制度只有与各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社会活动的实践

相结合才能够扎根,才具有生命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也必须要与国情相适应,我国现代大

学制度建设须正视这一问题,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赋予现代大学制度以中国

特色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维,设计既能树立和保障具有普世价值的大学制度的

内核,又能够结合和体现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原则。

我国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首先要体现世界通例。现代大学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对

世界通例的诉求,其题中应有之义是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学通行的制度,其首要特征是国际

性,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运作机制和组织特征,也是保障大学自身良性发展,很好

地行使职能和扮演社会角色的重要前提,。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首要出发点就是要在我

国大学中建立体现普世价值和普遍意义的现代大学制度,使其具有作为大学共同特征的内核,通过发挥这种制度的机制和作用,推动我国大学迈向高水平。对我国大学制度进行改造,使之体现国际通行的惯例,使我国大学制度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首要选择。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还要兼顾中国特色。事实上,现代大学制度命题本身就是中国语境的产物。它是学者们在思考中国大学问题的过程中孕育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界在对大学发展进行历史反思和国际比较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诉求和现实需要,它既反映了作为世界通例的现代大学制度之普世价值对于中国当代大学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样也先天地蕴涵了中国特色的一面,即对现代大学制度探讨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要解决中国大学中现存的诸种问题,因此,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可以从两种角度去理解:第一,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现代大学制度不能完全按照西方模式来构建,必须体现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比如,美国大学权力机构主要是董事会、校长和教授会,分别代表了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是三权分立思想在大学治理中的体现,而中国大学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在中国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设计当中,需要结合和体现党对大学的领导,这也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体现的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大学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础和主体,大学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尤其是在设计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需要和特点,构建能够激发组织活力的大学制度,只有这样,所建立之现代大学制度才能够在整体上具有中国特色。现实实践中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确实是照着兼顾世界通例和中国特色两个维度的思路在进行,各大学在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先期探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体现了通行设计和校本特色。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蔡元培执掌的北京大学,

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确立了大学教授在大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首开

?教授治校?的先河;郭秉文时期的东南大学,主张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并建立了董事会

制度;这些做法被作为民国建起现代大学制度的典型例证。然而,姑且不论学界对民国时期

是否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假定当时已经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单后政治

上的动荡给中国大学迈向现代化的进程打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现代大学制度在中国大学中

一度中断,今天我们即使是重提这一问题,重建现代大学制度,与民国时期一样,我们所面

临的重要课题仍然是如何结合世界通行的规则并赋予现代大学制度中国特色的问题。

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自上而下为主导,自下而上

相结合

如上文所述,现代大学制度最初是我国大学界在对大学发展进行历史反思和国际比较基

础上提出的,它首先表现为一种理论上的诉求。国内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

年代,本世纪初密集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现大量的现代大学制

度研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1998 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世界一流大学的建

设、中国当时正在加紧进行加入WTO 的谈判、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1997~1998 年前后出现了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1,等等。上世纪90 年

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其他领域改革持续跟进,为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

教育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对理论研究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全面思考高等教育现象、审视教育问题的机会已经来临。在这一背景下,现代大学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高等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研究不仅表达了学界对于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殷切期盼之情,还在客观上为实践层面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做好了基础性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进程。

大学界也在坚持不懈地探索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途径和形式。比如,以北京大学和中山

大学为首的教师聘任制改革,触动了敏感的神经;以扬州大学和吉林大学等先期建立章程的

大学为代表各大学纷纷重视章程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学校长自主权的扩大以及对管

理理念和个性的追求与展现,使大学越来越多地展现了更为人性和独特的一面;大学普遍建

立了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师代表大会等项制度,这些制度有助于彰显学术权力、协

调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有的大学包括公办大学还成立了董事会,建立了董事会制度,激

发了社会参与大学建设发展的热情;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也成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之池中

鲶鱼,刺激了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整体性构建的愿望;等等。大学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先

行一步,体现了其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组织基础的敏感性和责任感,并为整体上的改革提

供了良好的平台,其在实践中的诸多探索,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积累了宝贵的经

验。

在现代社会,大学已成为实现国家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大学改革不可能游离于国家之

外,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也是如此。尽管学者们的研究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学的探索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但这些不足以真正开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的进程,政府的推动才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因素,从大学界提出诉求到进入政策

议程,再到形成正式的政策安排,离开政府的作用是无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现代大

学制度,基础是大学,关键是政府。政府转变职能和大学体制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两项同等重要的工作,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1。自上世

纪80 年代以来,教育体制改革持续不断,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的政府政策和

法规有:1985 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肯定了高校办学自主权;1992

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和高校的性质以

及活动运行方式等问题;1998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首次在法律上对国

家举办的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做出了全面、明确的规定,明确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赋予了大学七项自主权,这些都是政府主导的改革。持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建

设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形势和宽松的政

策环境,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将成为

政府主导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因列入《纲要》而正式进入政策议程。《纲要》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组织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建立多种形式的专职科研队伍,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等,在诸多省份、不同类型的大学中开展了试点工作。显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场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这也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路径方面的一个根本性特征。

总的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但不可忽视的是,政府在综合运

用行政、法律等手段调节和改革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为大学办学留下了发展空间,这是大学

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探索的客观条件,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重要背景。如本节开头所述,历

史地看,学者们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和大学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是先行的,这也体现了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路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自下而上相结合,这种模式虽然不占主导

地位,但它发挥了一种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大学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石和组织基础,

离开这一基础去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就失去了根基,使现代大学制度若无根之萍和空中楼阁。

相反,需要在改革实践中重视大学的基础性作用,使其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试点阶段,尤其不可小觑大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重要意义,须激发学者、教师、管理者等群体的参与;同时,现代大学制度本身也意味着它是大学内在的追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将为我国大学水平的快速提升提供好的平台,因此,无论从客观需要还是主观要求出发,只有依赖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路径才能够真正建成现代大学制度。

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点:大学?去行政化?和完善大

学内部治理结构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明确的,即在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模式,

实现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学)。然而,我们在建设现代大学制

度过程中,首先面临着一种极大的障碍,那就是大学的?行政化?,或者可以说,因为存在

大学?行政化?现象且这一趋势日益严重,我们才急迫地需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因此,建

立现代大学制度,首先要破除?行政化?。

什么是大学的?行政化??它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关系,即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大

学内部治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高校外部的公共行政系统的权力和

指令成为高等学校运营(日常运作、改革和发展)的主导力量,并已经转化为高等学校组织

管理、教学科研的基本推动力和行为模式1。管理人员的文化与大学组织文化的主流———

学术文化相分离、相背离,并出现了?独特的利益?和?利益集团?。他们将行政管理的权

力无限扩大以挤压学术权力的空间,甚至变相?寻租?、牟利。政府对大学的行政干预日益

强化,大学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也就是说,大学成为政府行政机构

的延伸,过多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失去了大学的独立性。2也就是说,大学?行政化?的

实质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两者之间在大学中的力量对比及关系发生了不正常地异化,它极

大地损害了高校的活力,影响了大学办学水平的提升、社会职能的行使,增加了大学可持续

发展能力衰竭的风险。

具体来看,大学?行政化?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原因。大学内部存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的对垒,是产生大学?行政化?现象的客观原因;建国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

权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导致大学?行政化?的历史原因;大学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

政府行政权力缺少监督制约,是滋生大学?行政化?现象的现实原因;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

形成的?官本位?意识突出,也导致一些大学行政人员甚至是学术人员对行政权力?情有独

钟?,学校内部行政机关为教师学生和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薄弱1。

问题越复杂,解决的难度和成本也越高。正因为大学?行政化?问题的复杂性,它成为

几十年来持续困扰我国大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这也是我国政府迟迟才启动现代大学制

度建设的重要原因。为此,政府在相关文件中明确了它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难

点和重点,是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需要攻克的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见,由于大学?行政化?与我国政府治理模式有着重要的关系,政府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扮演者主导的角色,因此,大学去?行政化?的实施也应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方式。

如果说大学去?行政化?在于破除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障碍,那么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

构则体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立的一面。大学去?行政化?的重点主要在于消除外部行政力量

的不正常干预,而完善内部治理制度的目的则在于确保去?行政化?的效果,力图通过一些

制度安排使二者各归各位,以实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提供组织上的支持。它与大学去?行政化?一道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体两翼,也是去

?行政化?改革的应然归宿和结果,是求解如何在大学内部运行和治理中实现行政权力与学

术权力相和谐的实践性问题,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

实际上,我国大学在办学实践中一直持续不断地探索着对原有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改革,这种探索主要表现在理顺党委与校长的关系、建立大学章程、对教授治校(学)作出制度安排等。比如,在大学章程建设方面,较为有名的是作为高校大学章程的标志性成果与范式的《吉林大学章程》的出台;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我国高校教授治校的实践探索;等等。我国目前较通行的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有:党委组织,一般设有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组织,校级的主要权力机构一般包括校务委员会和各种专门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主要体现形式是学术委员会、学历、职称评定委员会等,教职工代表大会履行民主管理职责。2这些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探索无疑是进步的和有益的,然而与西方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些设计安排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制约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比如实践中党委与校长的关系及各自权力并不明确,教授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存在更多出于象征意义,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与西方大学相差甚远;等等,这些问题的实质归根结底还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界限模糊不清,行政权力占主导且极易越位,学术权力得不到保障。总体来看,现有的我国大

学内部治理结构并不具备规范行政和学术权力,使二者范围明确、各司其职的功能,这离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

大学去?行政化?与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纲挈领的两个方面,

这两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关系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成败,虽然现在在两方面都有所行动,但

不得不说,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成效也并不明显。就改革本身来讲,任何

改革都是有难度的,就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来说,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决定了现代大学制度

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这也正说明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目前这

项改革正处于试点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挥自上而下模式的优势,下定决心去?行政

化?,动员大学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探索内部治理的新结构,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

制度,将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学校现代制度建设

德州新星职业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校的现代化进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变革是寻求变化的,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聚焦学校内部运行机制,这要求我们做到完善决策机制,重视管理创新;调整机构设置,降低管理重心;提高管理实效,前移管理阵地;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绩效管理;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反馈激励,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校有限的人、财、物等达到最佳组合,发挥出最大的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以上认识,我校几年来从全面提升学校竞争能力入手,创新学校管理,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从而使学校驶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构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以现代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现代育人模式为保证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的教育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必须设计面向未来的教学制度系统,以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人类自身,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学生。为此,我们对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全新的系统设计。 (1)创新办学理念。一是确立学校的核心理念,我校的核心理念是“德技双馨、知行合一”。核心理念明确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的理想追求。二是德育理念。我们的德育理念是:做有根基的

中国人。德育理念明确了德育的模式思路和特色。三是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用教学科研创造教学奇迹,用教学高科技创造教学高效益。我们力图引导教师超越传统,实施科研兴教,科技兴教。四是学习理念:用生命激情学习,用科学方法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激发生命激情,创新学习模式,追求一流发展,从而拥有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2)创新培养目标。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创新意识、生存能力弱、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强化六大能力培养。努力为学生作好四个准备。即:升学的准备,就业的准备,成功人生的准备,走向社会的准备。 (3)创建民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力的现代教学模式。达到既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又重视学生的智慧潜能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努力形成没有师生隔阂的平等教育模式,没有差生概念的教育模式,没有单纯说教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着力以知识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还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让学生在校园、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在继承学习的同时学会自主式学习、发展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反思性学习,让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获得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更要收获人生智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创造的主人。 二、构建以全面目标系统为指导,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以全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5849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校长一言堂、内部管理同质化、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不仅降低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通过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扰即去行政化来理顺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

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对此,我们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落实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办学、促进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机制的建立等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并就促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放权现代学校制度社会参与 一、基本情况 公共教育管理领域内的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一般有三种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两者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上的自觉的意识管理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关系的根本特征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级的)、管理型(管与被管)、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汇报.doc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汇报 篇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白峰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2014年4月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批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紧紧抓住此次契机,为更进一步的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为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根基的现代人”的现代化办学目标提供制度保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针对我校教育发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有效整合行政、学校与社会等各方力量,通过完善基本制度,健全长效机制等方式,构建思想理念先进、法规依据充分、具体运行正常、实践成效显著的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使我校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品牌特色不断彰显,社会声誉与日俱增的现代化农村小学。 二、总体目标 1.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条例,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人文管理的水平,建立民主、科学、开放的管理机制,形成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2.现代学校民主制度建设 学校的民主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学校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也体现在学校与社区、家庭及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合作中。民主治校,即教职工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3.推进校务公开,有利于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 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了“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而坚持校务公开,正是为了激发教职工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以分管副校长为责任人,以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结合本部门管理的基本职责和管理岗位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全面安全检查活动,要求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问题,不忽略一个隐患。全面揭示和发现我们学校在管理层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综述 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具体规定,是保障大学现实运行和战略、规划发展的重要规定。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用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大学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规范大学的办学行为,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是大学治理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有关“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目前在教育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确切和公认的定义。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别敦荣提出“今天之所以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既不是19世纪的德国大学制度,不是20世纪的美国大学制度,也不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我国大学制度,而是针对我国大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在解决数十年来大学制度存在积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大学制度。”潘一山等提出“所谓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明确大学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关系和义务,全面把握和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应具有的权力和责任的一种管理制度。”别敦荣、潘一山等学者们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各自的观点。笔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理念的载体,是规范大学运行的规范和原则,是符合中国

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运行与治理的规则体系的总和。 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性。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应当以独立法人的身份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完成自身的使命。二是开放性。大学应当是开放的,应当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种学术思想、各种学术流派,包容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互动、相互理解和国际化,从而达到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文化复兴。三是人文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人性与人的发展,严格遵循“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卓越性。大学应当更加关注质量,更加关注效率,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用优异的人才、创新的科学成就和高品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 大学的主体性要求在大学内部要建立起“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开放性和人文性则要体现为学术管理上的“无为而治”;卓越性则要求把“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摆在高校发展战略的首要位

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大学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篇一:大学管理规章制度】 大学管理规章制度 (一)宿舍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对各寝室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管理与监督体制。我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2)学员不得随意寄宿它处,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宿舍管理员请假。宿舍内不得留宿外人,特殊情况应报生管处批准。因病休息于宿舍,应有专业老师的签字,并在生管处登记。 (3)搞好宿舍卫生,每天起床后要整理内务,并保持宿舍整洁。学生宿舍卫生由宿舍长每天安排宿舍成员轮流值日。保持好室内外整洁,室内物品摆放有序,严禁往走廊、窗外倒水,抛扔杂物。 (4)注意安全,离开宿舍时关好门窗。严防事故,不准在宿舍点蜡烛,不准私接电源,不准在床上蹦跳打闹,不得在宿舍藏有违禁品。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注:私藏违禁品扣宿舍整体学生综测0.2分,物品摆放脏乱扣当事人综测0.1分,室内卫生差扣当天值日学生综测0.2分。其余违规行为学生会将按情况特殊处理。 (二)上课管理制度 为 【篇二:大学团支部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2级第一团支部团支部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级第一团支部 目录 卷首语 (3) 团支部建设管理制度 (4) 支部委员会制度 (4) 团支部奖惩制度 (7) 监督、请假制度 (8) 通知宣传制度 (9) 文体活动与赛事管理制度 (9) 考勤制度 (9) 学风建设制度 (11) 宿舍监督管理制度 (12) 宿舍长职责 (12) 宿舍文明建设 (12) 卷首语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四年年是我们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不断成熟和独立的重要时期,任何一位同学应在这段美好的人生、美好的时光中接受平等的待遇。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本规章旨在实现团支部生活中集体与同学个体的和谐,同时规范支部委员的行为。 总则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的意义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及构建设想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简而言之,现代学校制度是促进教师更好地教与学生更好地学的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应体现以下特征: 传承性。新的制度都是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改造、变革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单要借鉴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还要在立足传统教育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通过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中不断汲取传统制度上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使之不断健全完善。 操作性。现代学校制度不是单纯逻辑上的制度,而是在实践中能改进学校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好的制度,它不仅存在于理论或逻辑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操作中,永恒不变的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理念是不存在的。就是说这种制度是现实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是适合学校发展意愿的。 法理性。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通过理论、政策的研究,制定出现代教育管理的规章、条例、制度、形成区域性现代学校法律体系。使政府、学校、社会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营造法治化教育环境。这种“法理性”原则,既是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设计的依据,又能保障构建的新制度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执行力。 包容性。现代学校制度不单包括学校内部要素的关系,同时还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等关系问题。如果将学校制度孤立于社会这个统一体之外,这种制度绝不是一种现代的制度。只有注重现代学校制度的包容性,才能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体系性。现代学校制度是建立在学校法人基础上的制度体系,具有法定组织机构及由此而构成的学校管理及其运作规程。这种制度保证了学校教育改革,并能促进学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机制,使学校在面向社会和市场的依法自主办学的过程中,主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教育的需求。篇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 字体大小:大中小杨先生发表于 2008-08-05 19:50评论1条阅读1085次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 一、现代学校制度提出的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发表近6年,现在是该明确回答怎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制度的时候了。如果再不从理论上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探索建立现代中小学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管理与监督机制,鼓励社区、家长参与的学校管理,形成社区积极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模式”。对此,教育部明确要求通过“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并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 二、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的意义 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和实验,对于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特别是教育制度创新,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和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尽快形成

以章程为核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以章程为核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面对世界大学的发展潮流和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加强章程建设对时代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做好顶层设计等方面。在下步工作中,要从发挥章程的统领和推动高校改革作用等方面予以加强。 标签: 章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c62022580.html,ki.16723198.2016.10.064 章程是一个组织的纲领性文件。现在大学制度必以章程为载体并作为运行的根本依据。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要么是没有章程,要么是仅仅作为摆设。面对世界大学的发展潮流和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1 新形势下加强章程建设的意义 1.1 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办学自主权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核心和主要难点。高校此次目标制定章程不是简单贯彻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志,而是要借此赋予现代大学制度内容并形成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而高校治理体系涉及到政府、社会和高校内部等各方面关系的明确定位和调整等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问题。 1.2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突显规则约定和法治意识 从程序上,章程要按相应的民主程序产生。在内容上,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目标、思路、措施都须在章程中施以规则化表达。有利于牢固树立以规则为先的守法意识,进而从制度上减少大学发展中人为造成的不稳定和折腾,甚至倒退,进而切实推动高校的管理和运转向治理结构及其功能转变。 1.3 强化章程严肃性,突出开放式监督 从行为的性质比较来看,现在的大学章程制定和颁布不再是高校的内部行为,而是要由上级教育管理机关做出批复、核准,然后公开公布,有点类似于政府条例的特征,更加体现了大学章程在国家法治体系中的严肃性。为此,依据生效章程,高校内外都可以对高校的办学活动进行不同范围与程度的监督。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XX年中小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学区党发[2014]50号 **学区XX年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教体局“关于做好教育系统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的通知”要求,**学区认真开展了制度的清查、梳理、废改立工作。对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进行了“废改立”处理;本次清查制度322项,制度废除42项,修改完善33项,建立20项。 一、以全面梳理清查为切入点,明确废改立标准 随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风清气正、党风廉政建设、创先争优的推进和学生营养计划等工作的开展,**学区亟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管好人。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了目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完善、工作滞后等制学区发展的一些问题,对原有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进行了全面清查和梳理。 二、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基本点,落实废改立任务 (1)对内容陈旧、操作性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原有规章制度予以废止。比如,《甲型H1N1值班及零报告制度》。 (2)对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作用发挥不好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如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及

卫生管理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等进行了修订。 (3)对现实工作需要而尚未建立规章制度的,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建立起新的制度。比如,《“书香校园”活动规章制度》、《托餐点制度》。XX年,“书香校园”活动正大力推进, 各校也没有现成的制度保障活动效果;学生营养计划,也是新事物,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措施,才能保证实效。因此,我们在充分调查、讨论过后予以完善。 三、以推进日常工作为着眼点,确保服务好师生 1、为建立健全合理、规范、全面的制度体系,结合废改立工作,我们力求从制度上、源头上杜绝教育教学不力、学生成绩提高缓慢等不良现象。我们梳理了各岗位职责,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党员示范岗制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服务师生的质量效率。 2、借此“废改立”工作之机,我们汇编了《**学区师生手册》。该《手册》涵盖了学区全部工作范围,涉及校园安全、卫生、食堂、教育教学、考核等,把和面向师生服务内容的工作规范、行为准则、办理程序、联系电话等全部予以公布,形成制度化的手册方式,方便师生使用。 四、以科学论证为落脚点,确保内容合理程序规范 在“立”时,因工作面广,需学区多部门参与。如我们在制定《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时,就牵涉到各校德

论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向度(一)

论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向度(一) 论文关键词:大学制度建设理念实务现代性 论文摘要:制度建设乃大学发展的根本,大学制度建设一方面与大学发展的内在张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的影响。大学制度建设理念和实务的发展与演变要求大学制度建设进行现代转型,因此需要对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进行矫正:应紧扣大学作为社会中心的目标,优化配置高校人力资源,不断促进制度供给与创新。 现代大学的发展涉及到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育机制、后勤供给保证、社会服务水平、各级党组织及群团组织建设等诸多公共管理学与教育管理学范畴。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大学“社会中心地位”的获得。一方面与大学发展的内在张力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了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的影响。不论大学的发展关涉多少领域,受到何种影响,其中一条鲜明的线索。乃大学制度建设的状态与水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的创新发展就是大学制度建设的应然与实然状态,制度建设乃大学发展的根本。究其根由,深受制度管理学的影响与辐射,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类法人实体均试图通过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来填补自身发展进程中制度缺失的领域,来拓展制度运行的空间,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这是高等教育管理走向科学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内在驱动力。 一、大学制度建设的理念和实务考察 制度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从字面意义上考察,“制”在于节制与制衡:“度”强调尺度与标准;制度是对人类思想行为与实践活动起制衡作用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承接此意,大学制度就是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某种规范体系。值得追问的是,现代大学制度缘何产生?怎样发生作用?作用的机理如何?回答上述问题,不妨抓住这样一个基本出发点,即大学制度设计的理念。 理念是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起点。首先,大学制度建设深受“领袖论”的影响。在所有关于技术创新与进步的理论中,诸如新增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均把大学推举为区域经济、人文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大学的发动机效应使得“领袖论”的观点独树一帜,备受推崇。大学的领袖气质吸引了政府决策者、教育管理者与社会投资方的眼球.一时间大学成为了各方利益主体追逐的“大蛋糕”。政府给出许多优惠政策,学校筹措巨额经费,企业粉墨进场。在“领袖论”思想的主导下,学校除了在事关发展命脉的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培养方面制度优先且愿意慷慨解囊外,师生的待遇与权益、教学基本建设等制度的供应十分疲弱。其次,大学制度建设深受“话语权论”的制约。在“学制”与“官制”的博弈中.大学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已经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服务功能。似乎再好的服务规范也只能获得社会的一点赏赐而已,唯有与“话语权”相匹配的大学的能力和地位。才能使大学获得主动权与自主权。大学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科技方面的优势,一厢情愿地诠释着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性. 这种理念下的高调与“话语权”.设置了大学与社会互动的制度屏障。例如,一些地方性高校总埋怨不能得到一些地方项目,这些项目落入中心城市重点高校囊中是因为当地政府不支持,其实需要反思就是地方高校对服务性制度建设的定位问题。此外.大学制度建设深受“万能论”的阻碍。近年来.大学的中心地位被全能化,不管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发挥的如何.也要在社会责任上先贴上醒目的标签,社会需要什么大学就能生产什么。似乎只有应用性的热门专业、持续攀升的科研奖项、门类众多的研究所,才能代表大学的生命力。大学的长久发展遭遇“万能论”的误区.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建设难以启动、见效和维持,基础知识和认识能力的探求的方向被扭曲。相反,大学的“万能”引发了巨人症,衍生出教育质量的滑坡、科学精神的缺失、师生关系的矛盾、科研团队的不和谐等一系列集体“症候”。 实务是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大学制度建设依托的母体就是实践,它必须通过一系列举措与途径来体现实际的使用效力.这种由实务作支撑的执行力,建立在制度目标必须权衡大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内部管理制度改革

现代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制度 一、大学制度与内部管理概述 大学制度一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大学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等;微观的大学制度是指一所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工作机制(包括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活动的运作模式)和制度创新机制等。袁贵仁部长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它主要涉及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层面,要区别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是制定学校章程;其次,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是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的机构设置和运营程序,把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分开,并有相互的制约;再次,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市场、学术、政府这三种力量如何通过一定的组织体系来协调其相互作用,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创新中的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核心是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特征是学术自治、政校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关键是建立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为了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管理体制多样化、资源配置社会化、教育活动市场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科学配置与整合,外部又受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的制约和影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呼唤重构政府、社会与高等学校的关系,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与高等学校内部的力量形成互动,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将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向前进,推动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变迁 1、起步较早、最有成效的内部体制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班级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三年是我们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不断成熟和独立的重要时期,任何一位同学都应在这段美好的人生、美好的时光中接受平等的待遇。本规章旨在实现班级生活中班集体与同学个体的和谐,同时规范班干部的行为。 总则 为便于班级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建立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我班的影响力,以全面发展为原则,着眼大局,发挥“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精神,特制订本制度。 章程 一、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热爱工商管理系,热爱班集体。二、 尊敬父母,尊敬领导老师,团结同学。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班规班纪。三、四、五、六、 爱护环境,爱护校园,爱护寝室。讲卫生,讲礼貌,讲诚信,讲原则。勤俭节约,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积极进取。 同学是朋友,室友如兄弟(姐妹),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班委管理制度 班委是以班长为核心、团支书,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心理委员、组织委员、信息委员、纪检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及宿舍长、晨读长组成的管理团队。班委存在的目的在代表最广大班级成员的意志,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在院级、系部领导老师的指导监督下顺利开展各种活动,以利于班级长远发展和广大同学的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 一、班委的产生

第一条班委的产生遵循自愿优先的原则,由本人在班干部选举或换届时候提出 申请,经全班同学民主投票选举,由辅导员监督。 第二条班委应设以下岗位:班长、团支书,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 传委员、心理委员、组织委员、信息委员、纪检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及宿舍长、晨读长。 第三条班干部经投票通过,应认真履行其职责,根据班委工作指南、班干部职 责指南做好份内的工作,以服务同学为己任。 班团委分工 班长:全面管理班级事务,副班长协助,共同合二、班委的职责作;与团支书互为AB角。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认识和构建设想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认识和构建设想 1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认识和构建设想一、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及特征什么是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学校依法民主、自主管理,能够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简而言之,现代学校制度是促进教师更好地教与学生更好地学的制度。 现代学校制度应体现以下特征: 传承性。 新的制度都是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改造、变革和发展起来的。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单要借鉴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做法,还要在立足传统教育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通过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中不断汲取传统制度上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使之不断健全完善。 发展性。 制度必须有利于学校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教育目标。 学校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有利于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规范 1 / 10

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公平和有效地促进人的充分、全面的发展。 因此,在学校制度建设中,要特别注意人的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性。 2 操作性。 现代学校制度不是单纯逻辑上的制度,而是在实践中能改进学校工作的与时俱进的好的制度,它不仅存在于理论或逻辑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操作中,永恒不变的现代学校制度和教育理念是不存在的。 就是说这种制度是现实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是适合学校发展意愿的。 法理性。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通过理论、政策的研究,制定出现代教育管理的规章、条例、制度、形成区域性现代学校法律体系。 使政府、学校、社会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营造法治化教育环境。 这种法理性原则,既是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与设计的依据,又能保障构建的新制度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执行力。 包容性。 现代学校制度不单包括学校内部要素的关系,同时还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等关系问题。 如果将学校制度孤立于社会这个统一体之外,这种制度绝不是一种现代的制度。 只有注重现代学校制度的包容性,才能充分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龙华学校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方案

龙华学校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加快我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优化学校管理结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安全、质量、服务、品牌”为教育发展主题,坚持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育发展内涵,立足本校实际,深化学校全方位工作,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使学校在教育思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体系和教育水平等方面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达到现代化学校的要求,保持学校持续、稳定的高位发展。 二、领导机构 组长:刘永业 副组长:姚雄辉黄煜钊钟建峰李群第 成员:叶黄金赖燕芳李丽明吴国兴谢小毛 胡艳玲李路年 三、目标任务 1、教育思想现代化 教育思想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摒弃“功利教育”的不良影响,形成先进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体系。以让龙华学子成才,让家长放心为教育的目标。 2、师资队伍现代化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充足,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教师学历达标。教师骨干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化程度进一步增强。 3、办学条件现代化 学校办学条件按标准建设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学校完善多媒体教室、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4、学校管理现代化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协调的学校管理系统,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素质高、事业心强、现代化的高水平教育教学队伍。 5、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学校科研,严格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方针,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6、教育水平现代化 形成龙华学校独有的科学高效的办学特色,力争使龙华学校成为一所农村一流学校。 四、创建要求 1、各室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创建现代化制度处室。学校将把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处室工作的重要依据。 2、学校重点工作就是创建现代化管理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在此项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共创美好未来。 3、学校要立足于丰富学校发展内涵,着力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提高学校设施的格次。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大学不再是象牙之塔与世隔绝,而是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许多不被人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公众的面前,其中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何为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关于制度的解释有很多,包括体制层面、体系层面、规程层面、规则层面等。我倾向把制度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社会整体或者某一方面的体制,以及要求成员共同遵循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基于这样一种对制度的理解,大学制度可以这样界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保障大学有效的运行而形成的大学体制、法规和内部规程的一个总称。这是一个初步的看法。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观点至少有6种。1 第一种观点:德国柏林大学制度可以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模式。 第二种观点:欧美发达国家的“多元型大学制度”。大学正在走向多元化,并形成相应多元型大学制度。 第三种观点: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制度。 第四种观点: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联系的大学制度。主要是我们现在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在我们的改革中处理好举办者、办学者以及处理好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处理好大学和社会的关系等这样一些层面上建立大学制度。 第五种观点:走向社会中心的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大学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上建立起来的大学制度。 第六种观点:世界一流大学制度。认为一流大学所需要的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等等。 上述六种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大学制度的。张德祥的观点在这方面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他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现代大学制度。 (1)现代大学制度应该符合大学的基本特性。大学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克拉克在他的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基本的阐述,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基本观点,知识是高等学校的实质和核心。这个知识不是普通的知识,是高深的知识。什么是高深的知识?高深的知识具有4个特性,即:专业性、自主性、积累性和无限发展性。把握这4个特性,对大学地理解会更深刻。大学是围绕高深知识来进行活动的。这种活动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深知识的保存;二是高深知识的传播;三是高深知识的发现;四是高深知识的应用。大学是高深知识的加工厂。这种保存、传播、发现、应用和大学的职责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大学的三个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播,科研是知识的发现,服务是知识的应用。大学的这些基本活动,应该有制度进行保障,大学的制度的建立,也是保障大学基本活动能

建设现代学校章程制度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一、与时俱进,推进学校科学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校发展,为此我校加大了学校创新管理,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坚持“人本化、精细化、网络化”管理 确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想,坚持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的原则,“管”、“理”并举。首先,克服偏见,对所有的教师一视同仁,不用固定的眼光看人,遇事经常换位思考,心胸宽广,宽容大度。其次,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不仅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更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环节,从每一个细节抓制度、抓管理、抓落实,努力实现管理的全覆盖。落实目标责任制,逐层分解职责,逐项明确任务,实行一层对一层负责,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 2.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 学校聘请法律顾问、法制副校长、教育督导、安全督导。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撰写心得体会,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校能力。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并制定学

校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 3.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制订《学校章程》,完善了各项制度,出台了各项工作考核细则,规范了各项工作流程,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作风民主。学校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通过教代会议事制度,把学校的重大决策、岗位聘任、财务收支、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教职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置于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让大家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校务公开,学校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和校园网设置校务公开栏信息公告栏,制定了校务公开工作制度,规范了校务公开程序,对学校财务、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发挥少先队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学校领导组织、参与家长会、家访工作,与家长、群众建立沟通平台,听取家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指定专人负责校务公开工作,开通校长信箱、设立校领导接待日,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2016年6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4.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校长一言堂、内部管理同质化、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不仅降低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通过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扰即去行政化来理顺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对此,我们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落实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办学、促进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机制的建立等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并就促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放权 现代学校制度 社会参与 一、基本情况

公共教育管理领域内的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一般有三种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两者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上的自觉的意识管理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关系的根本特征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管理型、习惯性为根本特征。”这一教育行政管理特征尽管具有的精确、快速、效率、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实现政府职能专门化的普遍做法。但这种管理模式暴露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行政机关成了“大校长”。公办学学校类似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学校的主体地位不明,在人、财、物、课程及其它教学业务方面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校本管理远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难以实现。 学习评价评价搞成“一刀切”。现行学校评价制度评价主体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指定的机构,功利化取向十分明显,评价指标体系“一刀切”,统得过死,没有顾及学校的差异和特色,对学校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有一定负面引导作用,导致了现代教育观念难以贯穿和指导教育教学全过程,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 人财物上学校成了“肌无力”。在先行管理制度下,表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湖南农业大学依法治校特色工作汇报 (二O一三年三月十四日) 湖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依法治校,以承担湖南省首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名称为:完善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学校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相继在全国“高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研讨培训班”、全国农林院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湖南省试点高校章程制定研讨会等各类会议作专题经验介绍,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教育部举办的《高教领导参考》、湖南省委举办的《决策参考》、长沙晚报、湖南教育政务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央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等几十多所高校到校考察交流。 一、以制订学校章程为抓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学校以大学章程建设为抓手,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逐步构建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夯实了学校依法治校的制度基础。 一是抓好章程的制订工作。我校从二〇一〇年二月开始,就启动了《章程》的制定工作,历经考察调研、文献研究、文本起草、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教代会审议、党委审定、教育厅核准、发布施行等九个阶段,于二〇一二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施行,成为湖南省第一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大学章程,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章程》追求学术本位和学术自由,彰显大学精神,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总

结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界定了学校与举办者以及学校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了学校功能与组织结构,确立了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分级负责、权责对等”为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明确了师生的基本权利及其保障办法。同时,规定了学校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应当征求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最终由集体讨论决定。设计了“章程委员会”,负责学校章程实施、解释、修订的具体工作。 二是抓好章程的学习宣传。为抓好学校章程的宣传贯彻工作,学校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了如何贯彻实施学校章程的问题,下发了《关于做好<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多次以学校章程为专题,组织中心组学习。党委委员和学校领导带头参加辅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发表署名文章、接受电视访谈、参加专家座谈。通过学习宣传,使全校师生员工对《章程》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对实施章程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依法办学、依章治校的意识,从而为推动章程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学校将2012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以现行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为依据,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通过制度的“废、改、立”,逐步构建根本制度功能稳定、基本制度体系完备、具体制度成龙配套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目前,我校已有22个基本制度和76个具体制度的“废、改、立”已经初步完成。 四是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学校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在制度设计中都应该有执行学校章程及其配套制度的内容,明确执行权及其行使的主体、范围、程序和规则,明确监督权及其行使的主体和方式,并对违反制度如何处理制订专门的条文。对于涉及师生员工权益的制度,要求以人为本,设计申诉、救济、仲裁等内容。在制度执行中,学校特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