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毕业设计-xx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估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xx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估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xx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估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xx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估报告

XXX公路

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XXX单位

评估单位:XXX单位

提交时间:二○一二年二月

XXX公路

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证书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

证书编号:2005127008

发证机关:国土资源部

项目负责:XXX

报告编写:

审核人:XXX

总工程师:XXX

院长:XXX

建设单位:XXX单位

评估单位:XXX单位

提交时间二○一二年二月

目录

0前言 (1)

0.1项目来源 (1)

0.2目的任务 (1)

0.3工作依据 (2)

0.4前人研究程度及参考文献 (2)

0.5工作程序及方法 (3)

0.6评估工作概况及投入的工作量 (5)

0.7评估质量综述 (5)

1建设工程概况 (6)

1.1工程名称、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概况 (6)

1.2建设工程概况 (7)

1.3建设项目拟征地面积、工程总投资 (12)

2地质环境条件 (14)

2.1气象、水文 (14)

2.2地形地貌 (15)

2.3地层岩性 (16)

2.4地质构造与地震 (17)

2.5水文地质条件 (18)

2.6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9)

2.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0)

3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的确定 (21)

3.1评估级别的确定 (21)

3.2评估范围的确定 (22)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4)

4.1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24)

4.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4)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0)

5.1 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0)

5.2 桥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1)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5)

6.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原则及量化指标 (35)

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35)

6.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 (35)

7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40)

7.1滑坡防治措施及建议 (40)

7.2崩塌防治措施及建议 (40)

7.3人工边坡防治措施及建议 (40)

8结论与建议 (41)

8.1结论 (41)

8.2建议 (42)

附件1:委托书

附件2:批复文件

附件3:照片集

附图册

图号1:XXX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地质图(1:10000)

图号2:XXX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1:10000)

0前言

0.1项目来源

现有XXX段公路是汉中东西向重要干线,与京昆高速位于同一走廊带,是京昆高速进出沿线市(县、区)、分流危险品车辆的重要分流线路,承担了区域大量短途出行和我省西至陇南、南下四川的部分长途过境交通。近年来交通量增长迅速,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已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陕发改基础【2011】(2399)文拟对该段公路进行改扩建。改扩建G108国道始于汉中市东侧新民寺转盘处,途经染坊营、老君镇、崔家沟、老道寺镇、长林镇、纪寨、新街子镇、金泉、温泉、杨家坎、高家湾,止于勉县水磨湾,路线全长56.732km。其中路线起点至新街子段采用沿旧路改建方案(K0+000~K26+419.776),新街子至水磨湾段采用新线方案(K26+419.776~K56+732)。

根据《陕西省汉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汶川地震陕西受灾地区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成果资料,改扩建线路部分区段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为了保证改扩建工程的安全运营,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及相关规定,XXX单位委托XXX单位对该改扩建工程可能遭受、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专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按有关要求提交《XXX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0.2目的任务

0.2.1 目的

评估工作目的是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资料综合整理与分析研究,查明XXX段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预测改建工程遭受、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为项目建设场地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保证工程建设及运营的安全。

0.2.2 任务

(1)查明改扩建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

(2)查明改扩建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现状,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发展趋势、稳定性、危害程度、危险性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预测改扩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或改扩建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地段、灾害类型和危险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建设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5)对地质灾害危险点(区段)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0.3工作依据

1、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04年3月25日);

3、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2011年6月13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试行)》(2008年);

5、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第71号令《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2001年9月);

6、《XXX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同书》。

0.4前人研究程度及参考文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地矿、煤田、冶金、公路、核工业等地质勘察单位及科研院所在该区做了大量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工作主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展。本次评估收集的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1、陕西省地矿局1989年完成的《陕西省区域地质志》(1:50万);

2、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90年完成的《陕西省滑坡、崩塌、泥石流分布图及说明书》(1:75万);

3、陕西省滑坡工作办公室1995年完成的《陕西省滑坡分布图及说明书》(1:75万)、《陕西省滑坡灾害预测图及说明书》(1:75万);

4、陕西地质工程总公司2002年完成的《陕西省汉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10万);

5、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2010年完成的《汶川地震陕西受灾地区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1:5万),下文称之为《详查报告》;

6、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2011年完成的《XXX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本报告简称“可研报告”。

0.5工作程序及方法

0.5.1 工作程序

XXX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图0-1 程序进行。

接受评估委托

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

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及评估要素选择

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综合评估

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提交报告

图0-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框图

0.5.2工作方法

本次工作主要采用充分收集和利用现有资料,结合建设区主要地质灾害特征,进行野外现场调查,经资料综合整理、分析研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资料收集

调查前,收集了工程沿线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质及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的气象、水文等有关资料,了解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建设工程概况。

(2)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手图采用业主提供的1∶10000地形图做手图,调查点用GPS卫星定位仪定位,典型的地貌、岩土体、斜坡结构等景观进行数码拍照。调查根据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现状(包括灾种、分布、特征、危害程度等)、评估范围以第一斜坡带为限。调查方法采用路线穿插追踪法,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①地形地貌

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高程、高差、坡度、坡长)。

②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土体物性包括岩土体类型、组份、结构、工程地质性质(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岩土体结构(块状、层状、碎裂、松散);斜坡类型(顺向坡、反向坡、斜向坡)。目的是查明评估区易滑地层及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的地段。

③地下水类型及补径排特征

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水质水量以及地下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④地表水活动

地表水流向、径流规律、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流量及长期地表水作用产生水土流失可能对斜坡地带稳定性的影响及形成泥石流灾害的预测。

⑤地表植被发育状况

地表植被种类、覆盖率、退化情况。

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包括人类工程活动方式、强度、范围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主要了解斜坡地段工程活动形成人工高陡边坡、人工弃渣形成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⑦灾害点调查

调查记录按《县区市地质灾害调查细则》逐一填写。灾害主要要素采用实地量测的方法。对于规模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点,采用以目估为主的方法或实地量测与目估相结合的方法。查明形成的地质条件、特征和引发因素,了解滑坡危害或成灾情况。

(3)室内资料整理

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XXX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地质图》和《XXX公路改扩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按照国土资

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工作程序,对XXX公路改扩建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对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危险区段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建议。

0.6评估工作概况及投入的工作量

2011年11月10日接受委托后,我院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始搜集评估区内区域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气象水文等资料、编写工作大纲;在熟悉、分析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于2011年11月13日~2011年11月20日派4名长期从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进一步搜集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等相关资料。2011年11月21日~12月20日进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投入的实物工作量详见表0-1。

表0-1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备注

1 资料收集份 6

2 工程地质调绘km2 59.04 依据1/10000地形图修测

3 调查区面积km259.04

4 评估区面积km256.73

5 路线调查km 120.09

6 观察点个79

7 数码拍照张320

8 数码摄像分钟60

0.7评估质量综述

通过以上工作,查明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为地质灾害评估取得了比较丰富的实际材料,加之室内综合分析与系统整理,使评估有据,符合实际,内容齐全,文图真实,达到了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规定与我省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编写的图件、报告均通过我院内部三级校审后送交专家评审。

1建设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概况

1.1.1工程名称

XXX公路改扩建工程。

1.1.2地理位置及交通

XXX公路改扩建工程起点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东侧新民寺转盘处,途经染坊营、老君镇、崔家沟、老道寺镇、长林镇、纪寨、新街子镇、金泉、温泉、杨家坎、高家湾,止于勉县水磨湾,路线全长56.732km。沿线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

1.1.3社会经济概况

汉台区位于汉中盆地中心,北依秦岭,南临汉江,东与城固相邻,南与南郑相望,西与勉县相连,北与留坝接壤,全区土地总面积5560km2,是汉中市政府所在地

及全市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全区辖7镇2乡7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人口53.49万人。2010年汉台区全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1.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109元和5522元。

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垣巴山,居川、陕、甘要冲。东与汉台相邻,南与南郑相望,西与宁强、略阳相连,北与留坝接壤,总面积2406 km2。全县辖25个乡镇、242个行政村,2010年总人口42.9万。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59.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5800元和4440元。

1.2建设工程概况

本项目路线长度56.732km,其中沿旧路改扩建26.420 km,新建路段30.312 km。汉台区过境段(K0+000~K11+350)为2008年改扩建的一级公路,路面状况基本良好,本次改扩建仅对局部路面进行相应的补强处理;崔家沟至新街子段(K11+350~K26+419.776)沿原G108国道顺延,在旧路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新街子至水磨湾段(K26+419.776~K56+732)为新建线路。具体见改扩建线路统计表1-1及主要建设工程数量统计表1-2。

表1-1 改扩建线路统计表

起讫桩号旧路宽度(m) 加宽后宽度(m)改扩建方式K0+000~K11+350 24.5 24.5 路面整治

K11+350~K16+000 14 24.5 右侧加宽

K16+000~K18+600 14 24.5 左侧小间距分离

K18+600~K20+000 14 24.5 两侧加宽

K20+000~K26+419.776 14 24.5 左侧小间距分离

K26+419.776~K40+362.236 新线24.5

K40+362.236~K54+900 新线24.5

K54+900~K55+525 新线24.5~12.0 过渡段

K55+525~K56+400 新线12.0 跨汉江,二级

K56+400~K56+625 新线12.0~7.5 过渡段

K56+625~K56+731.507 7.57.5 三级

表1-2 主要建设工程数量统计表

工程项目单位工程数量路线长度km 56.732

路基工程

路基土石方(计价方)103m23357.40 防护

排水

混凝土103m339.196

砌石103m260.721 软土地基换填处理103m2151.665

路面工程新建沥青砼路面103m2768.260 旧路罩面5cm 103m2208.95 旧路碎石化补强103m2187.08

桥涵工程

大桥m/座4179.54/14 中桥m/座117/3

小桥m/座160/8

桥梁合计m 4456.54/25 涵洞道314

平面交叉处32

占地

旧路占地亩565.5

新增占地亩2477.5 拆迁建筑物103m263.618

1.2.1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3。

表1-3 线路的技术标准

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

1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 路线长度km 56.732

3 设计速度km/h 80

4 路基宽度m 24.5

5 行车道宽度m 3.75×4

6 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7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100

续表1-3 线路的技术标准

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

8 一般最小半径m 400

9 极限最小半径m 250

10 最大纵坡% 6

1.2.2拟建主要工程

(1)桥涵工程

根据可研报告,桥梁工程25座,全长4456.54m,桥梁长度占总线路7.85%。全幅完全利用的大桥522.54m/1座、中桥25m/1座、小桥25m/1座;半幅加固利用及半幅新建的大桥961m/2座、中桥46m/1座、小桥61m/4座;新建全幅大桥2696m/11座、中桥46m/1座、小桥74m/3座。全线涵洞373道,其中旧涵完全利用59道,旧涵接长及新建共314道。桥梁工程统计表见表1-4,涵洞工程统计表见表1-5。

(2)路基工程

根据可研报告,路基工程全长52.275km,占线路总长的92.14%。路基挖填土石方3357.40×103m2,软土地基换填处理151.665×103m2;路基防护排水需混凝土39.196×103m2,需砌石60.721×103m2。具体路基挖填方工程见统计表1-6。

(3)路面工程

根据可研报告,对于原有路面状况较好,弯沉满足设计弯沉的前11.35km路段完全利用,加铺面层;对面层出现纵、横向裂缝路段,消除原有路面病害后加铺面层。旧路碎石化补强187.08×103m2,旧路罩面5cm 208.95×103m2;新建路段结构形式为5cm 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7cm 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总厚66cm;新建沥青砼路面768.26×103m2。

(4)收费站

现有XXX路段共设置双向收费站3处,分别位于铺镇、褒河和武侯,铺镇与褒河两收费站相距16km,褒河与武侯两收费站相距34km。根据规定非封闭式收费公路的同一主线上,相邻收费站的间距不得少于50 km,相邻收费站间的路口不得设置任何形式的收费站(点)。根据可研报告,拟取消武侯和褒河收费站,在水磨湾西附近K52+885处新建一处收费站,占地约1hm2。

序号桥名中心桩号长度(m)孔数及孔径

(孔-m)

桥梁宽度

(净-m)

桥梁类型上部结构基础形式备注

1 上跨阳安铁路

大桥

K1+506.88 522.54

13×20+24.859

+2×34.8+8×20

净24.5 大桥

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

箱梁

桩基利用原桥

2 跨褒惠1号桥K5+491.05 25 1-20 净2×12.15 中桥部分预应力钢筋砼空

心板

扩大基础利用原桥

3 西高家湾小桥K9+378.65 25 1-16 净2×12.15 小桥部分预应力钢筋砼空

心板

扩大基础利用原桥

4 无名K11+68

5 22 1-1

6 净2×12.15 小桥部分预应力砼空心板扩大基础右侧加宽

5 无名K13+934 14 1-8 净2×12.15 小桥钢筋砼空心板扩大基础右侧加宽

6 龙江立交桥K15+158.5 480 12×16+24+2×25

+2×24+10×16

净14.5+12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扩大基础右侧加宽

7 无名K15+563 10 1-8 净2×12.15 小桥钢筋砼空心板扩大基础右侧加宽

8 褒河大桥K17+898 481 19-25 净14.5+12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扩大基础左侧加宽

9 华阳河小桥K21+186 15 1-13 净14+12 小桥钢筋砼空心板桩基左侧加宽

10 纪寨中桥K25+188 46 2-20 净2×12.15 中桥预应力砼箱梁扩大基础左侧加宽

11 汉江1号大桥K27+280 486 16-3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12 无坝堰小桥K31+550 16 1-13

净2×12.15 小桥钢筋砼空心板扩大基础新建

10

序号桥名中心桩号长度(m)孔数及孔径

(孔-m)

桥梁宽度

(净-m)

桥梁类型上部结构基础形式备注

13 汉江2桥K33+140 226 11-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14 蓄水池小桥K34+584 38 2-16 净2×12.15 小桥部分预应力砼空心板扩大基础新建

15 无名K35+270 20 1-13 净2×12.15 小桥钢筋砼空心板扩大基础新建

16 养家河1号大桥K36+710 306 15-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箱梁桩基新建

17 养家河2号大桥K38+970 106 5-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18 养家河3号大桥K39+645 186 9-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19 养家河4号大桥K42+037 206 10-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20 支渠中桥K43+437 46 2-20 净2×12.15 中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21 养家河5号大桥K46+160 106 5-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22 定军水库大桥K50+090 286 14-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23 南安沟水库大桥K53+210 126 6-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24 南滩沟大桥K54+777 146 7-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25 汉江2号大桥K55+726.6 516 20+2×30+20

+13×30+20

净2×12.15 大桥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桩基新建

11

赤峰至撒力巴段高速公路投标文件施组设计文字说明

赤峰至撒力巴段高速公路投标文件施组设计文 字说明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附篇施工组织设计 表1 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 表2 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表3 工程管理曲线 表4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表5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表6 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表7 施工总体计划表 表1 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 一总说明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组织机构 四施工准备与临时工程 五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 场的方法 六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七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八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九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十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十一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十二环境保护措施 一、总说明 (一)编制依据 1. 阿荣旗至北海省际通道支线赤峰至撒力巴段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图纸及补遗书。

2.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交公路发[2003]94号)及部颁现行有关规范、标准。 3.现场踏勘及调查取得的有关资料。 4.我单位现有技术水平、人员及机械设备情况。 5.我单位施工类似工程的经验。 (二)编制原则 1. 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2.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3.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做到文明施工。 4. 积极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5. 实行成本核算,增产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 赤峰至撒力巴段公路,是内蒙古阿荣旗至北海省际通道支线赤峰至通辽公路的组成部分,是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治区公路网主骨架,是东北、华北平原通往内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也是东部地区进京的便捷通道。 路线起点位于杨家营子西南与赤峰至大板高速公路交叉处,终点与同期规划建设的撒力巴至下洼段高速公路起点顺接。沿线的中间控制点主要有哈达和硕、六大份、西水地、红庙子、东南营子、陈家营子、水泉沟、元茂隆、下坎西、太平地、当铺地南、八台营子北、二道湾子、北撒力巴。路线全长。连接线长 km。沿线所经的主要河流有阴河、昭苏河、英金河、老哈河、蚌河、因饮马河。沿线所经的主要城镇有红庙子、太平地、四道湾子镇、撒力巴镇。第8合同段桩号为K38+000-K43+400,全长 km。 (二)项目环境 1、地形与地貌 本项目所在地区地形地貌类型相对简单,包括剥蚀堆积地形和堆积地形两大地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业指导书

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QB/SCQD/ZY027—200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版号:A/0 作业指导书页码数:20 1引用标准或相关文件 1.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394号令发布) 1.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 1.3《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文 2 基本工作方案 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定义 2.1.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1.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1.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1.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2.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范围 2.2.1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2.2.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

2.3.1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2.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2.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2.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2.3.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附件一)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2.3.7本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2.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 2.4.1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4.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 2.4.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最终成果,应在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报告书要力求筒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明确;附图规范、时空信息量大、实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评估程序 《技术要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

评估范围 《技术要求》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 《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评估的三个级别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2 地震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公路项目建议书编制办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路项目建议书编制办法 篇一: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 成县抛沙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项目建议书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1项目建设的依据 1.1.1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现状以及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利水电建设的要求。 1.1.2概述项目所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其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1.1.3说明项目所依据的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 1.1.4概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1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

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灌溉。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平衡状况,受水 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及特点,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节水目标及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灌区地下水状况,并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1.2.2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任务要达 到的目标,在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 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1.3项目建设的任务 1.3.1阐述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对于多目标开发利用的 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提出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 1.3.2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 标与任务。 1.4附图 (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高速公路设计

高速公路设计 一设计说明书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公路建设程序和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路线、路基路面结构及有关设施设计、计算的能力;选择桥涵标准图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公路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二)设计任务 1路基路面设计 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路基、排水、防护、支挡工程、特殊路基等设计;路面工程设计(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厚度设计与方案比选)。 2桥涵初步设计 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完成桥涵标准图的选择,包括相关的图纸、表格、工程数量及相关说明。 (三)技术标准 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120Km/h。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KN/m。 (四)设计概况 1.在纵断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平纵组合平衡和填挖平衡的原则,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排水等综合考虑,全线共设4个竖曲线,最大纵坡1.41%,最小纵坡-0.35%。 2.路基宽度28m,路面宽8.25m,路肩宽4.25m,路拱横坡2%,,硬路肩横坡2%,土路肩横坡3%,挖方边坡视地质情况设置为1:0.5~1:1,填方边坡≤8米,设为1:1.5,填方边坡>8米变坡,采用1:1.75。 3.路基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边沟的高度和宽度等于0.6米,水沟的宽度和高度宜大于或等于0.6米。 4.路面结构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路面结构选用沥 青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5cm;基层采用20 cm水泥石灰稳定矿渣,25 cm石灰

土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天然砂砾。 5.根据本路段实际情况,设圆管涵3座,箱型通道1座,跨线桥1座。 二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 (一)平面线形设计 1选线 本设计路段设计资料已提供平面线形资料,故不需要再进行选线设计。 2技术指标 查相关资料确定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用地 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真深挖路段,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地范围。 公路用地还包括立体交叉、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停车设施、公路养护管理及绿化和苗圃等工程的用地范围。 (2).路线 ①车道宽度 设计车速为120km/h,车道宽度为3.75m ②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侧路缘带和中央 分隔带组成,其各部分宽度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中间带宽度表 ③路肩宽度: 表2.2 路肩宽度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见表12)与建设项目重要性(见表1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3级,见表14。 表1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1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表1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1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是什么? 一级评估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应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其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滑坡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对工程的危害。对斜坡地区的工程建设必须评价工程施工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对变形迹象明显的,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泥石流评价必须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崩塌的评价应查明斜坡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地面塌陷的评价必须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确定塌陷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震与地震频率、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危害。 (5)地裂缝的评价必须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他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活动、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 (6)地面沉降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如抽汲地下水、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抽汲卤水、构造沉降等)、沉降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

公路项目设计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1.1项目概况 (2) 1.2编制依据 (3) 1.3结论 (3)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5)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第三章项目建设初步选址及建设条件 (10) 3.1工程地貌 (10) 3.2水文条件 (10) 3.3地质条件 (10) 3.4地震 (11) 3.5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11) 3.6城市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12) 3.7工程范围内构筑物情况 (12) 3.8施工条件 (12) 第4章工程方案 (13) 4.1道路工程(灵峰南路) (13) 4.2雨水工程(灵峰南路) (14) 4.3污水工程(灵峰南路) (15) 4.4给水管道工程(灵峰南路) (17) 4.5电力管道工程(灵峰南路) (17) 4.6通信管道工程(灵峰南路) (17) 4.7路灯工程(灵峰南路) (17) 4.8绿化工程 (18) 4.9无障碍设计(灵峰南路) (20) 第五章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21) 5.1节能措施 (21) 5.2电气节能 (21) 5.3用水节能 (22) 第六章环保、安全、卫生初步方案 (23) 6.1 环境影响评价 (23) 6.2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 (25) 第七章建设项目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27) 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 (28)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9)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市太白东路(含市文化中心周边)绿化工程及灵峰南路改造工程 1.1.2项目性质 改扩建工程。 1.1.3项目实施单位 xx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1.1.4项目建设地点 灵峰南路:xx市江南东片区内,滨江南路以南,南环路以北。 太白东路(含市文化中心周边)绿化工程:起点xx大道,终点接创业路。 1.1.5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 灵峰南路: 本次改造道路灵峰南路(滨江南路~南环路)起 于滨江南路,向北方向延伸至南环路,全长约1571.25米。现状道路红线宽度22米,道路两侧没有人行道、市政地下管线及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本次调整道路红线宽度至32m,在道路两侧各设置5米宽的人行道,并在人行道下面敷设相应的市政管线。本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道路两侧人行道、行道树、雨水管道工程、污水管道工程、给水工程、电力管线工程、电信管道工程及照明工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围。

公路工程设计投标技术建议书

东乡县老东抚路南段对接渊山岗大道工程技术建议书 技术建议书 一、对招标项目的理解 1.1 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东乡县城区南部,为老老东抚路南段对接渊山岗大道工程,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42米,南北走向,北起佛岭大道交叉口南130米处,经南环大道、渊山岗第三大道、顺达路,南至东抚路已建段北端,全长2.509公里。 项目位置路网规划图 本项目的建成,健全了佛岭国际公园的外部交通条件,同时极大改善了沿线群众的出行交通,并消除了现状脏乱面貌,从而提升了城市品位。 1.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本项目路线起于佛岭大道交叉口(桩号K0+000),沿老东抚路,自北向南,交规划南环大道、渊山岗第三大道、顺达路,终于东抚路已改造段落北端(桩号K2+508.527),路线设计长2508.527米,设桥梁2座。路线方案及桥位的选择既要考虑与现有城市规划相吻合,又要减少近期拆迁建筑物。 东抚路

1.3主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1.3.1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车速:50Km/h (3)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 (4)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水泥砼路面30年 (5)地震:根据GB18306-2001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参数过渡的说明》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基本烈度对照表,路线经过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沿线桥涵及构造物考虑简易抗震设防。 1.3.2设计规范 (1)(建标[2002]99号)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 (2)(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3)(CJJ 193-201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4)(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5)(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 (6)CJJ11-20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7)CJJ166-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8)(GBJ08-39-94)《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范》 (9)(GB 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0)(GB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11)(CJJ 45-9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12)(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 (13)(GB 5028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14)(05MR201)《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15)(GBJ50162-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16)(2006年)《江西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单位估价表》(17)(2006年)《江西省园林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单位估价表》(18)(2006年)《江西省市政工程及园林工程费用定额》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说明

关于XX高速XXX互通与 曹庵互通绿化图纸优化设计的说明 一、原施工图存在的问题 1、两互通区域内的水域位置及面积已调整; 2、招标文件中的苗木清单没有包含互通区设计图纸中的大部分苗木品种; 3、原设计图纸苗木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搭配不合理,不能满足互通区景观绿化功能; 4、原设计图纸以低矮小灌木为主,少量乔木为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灌木会逐渐被杂草淹没,导致在后期整个互通区绿化效果呈现荒化; 5、原设计图纸中,主要是以低矮小灌木为主,这对养护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优化设计思想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能形成图案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互通区采用如图1所示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图.1

三、优化设计手法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中心区域以孤植大乔木作为点缀,并以大乔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搭配一些低矮的乔灌木及球类植物,形成季相分明、层次突出、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匝道周围,栽植不同树种的树阵,让驾乘人员一进入互通区就能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四、优化设计原则 绿化考虑到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 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 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 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 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有足够开阔的安图.2 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 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 1、交通功能的绿化 (1)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种植一排具 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 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例如:淮南东立交G匝 道的栾树、高杆女贞。在绿化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图.3 到了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如图2、图3所示。 (2)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与匝道口的 交接区域,充分考虑到主线行车应与接线口 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 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 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 的安全,所以这区域的绿化,只能种植低矮 的灌木,例如:淮南东互通2景观B、C、D 区红花继木球、丝兰、金边黄杨、红叶石楠 球等,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图.4 如图3所示区域。 2、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

(完整)公路项目设计建议书

(完整)公路项目设计建议书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公路项目设计建议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公路项目设计建议书的全部内容。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概况 (3) 1。2编制依据 (3) 1.3结论 (4)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5)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三章项目建设初步选址及建设条件 (10) 3。1工程地貌 (10) 3。2水文条件 (10) 3.3地质条件 (10) 3.4地震 (11) 3.5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11) 3。6城市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11) 3.7工程范围内构筑物情况 (12) 3。8施工条件 (12) 第4章工程方案 (12) 4.1道路工程(灵峰南路) (12) 4.2雨水工程(灵峰南路) (13) 4。3污水工程(灵峰南路) (14) 4.4给水管道工程(灵峰南路) (16) 4。5电力管道工程(灵峰南路) (16) 4.6通信管道工程(灵峰南路) (16) 4.7路灯工程(灵峰南路) (16) 4。8绿化工程 (16) 4。9无障碍设计(灵峰南路) (17) 第五章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19) 5.1节能措施 (19) 5.2电气节能 (19) 5.3用水节能 (19) 第六章环保、安全、卫生初步方案 (21) 6.1 环境影响评价 (21) 6.2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 (22) 第七章建设项目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24) 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 (25)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6)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 设计规 JTJ×××-×× 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 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是依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8)82号文“关于下达1998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 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 编写组于1999年5月提交了规编写大纲和工作大纲,1999年7月交通部公路司在主持召开了大纲审查会。根据会议纪要求和与会专家的意见,编写组于1999年9月完成规编写大纲,报部审查后据此开展了初稿的编制工作。 编写组在起草过程中, 查阅了大量国外的标准规和设计资料, 走访了国设计、科研, 建设单位和大专院校, 调查了解了十几个省区近20条高速公路收费站及其广场的实际应用情况, 并征求了有关单位专家同行的意见。2000年上半年,编写组组织力量调查了、、、、、、等省区重点高连公路典型收费站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了实地观测。在分析总结国现阶段收费站及广场设计使用经验的基础上, 于2000年6月完成了规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围征求意见。至2000年9月底,共计收到十几个单位的回函意见80余条。2000年8月中旬在召开了本规的专家征求意见会(请见征求意见回函处理表)。依据专家和回函意见,编写组进一步调研和搜集了大量资料,调整和充实了相关章节的容形成规送审稿,现特报部审查。 本规名称在申报及部交公路发(1999)82号文件上都暂定为“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设计规”。但实际上一但谈论收费广场, 就必然涉及到收费站房、收费天棚、收费岛及站房区的布置、管线埋设、照明等。因此遵照大纲审查会专家的建议,将规命名为“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 并将上述容全都列入标准围, 从而使收费区域的设计和征地融为一体, 做到统一规划, 避免交叉和遗漏, 同时有利于设计和建设单位使用。 由于本规系初次制订,定有许多不当和遗漏之处,请各地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函告交通部公路司和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利修订时参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 陈社斌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 710054)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基础性工作。本文论述了建设工程所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灾害可能产生地貌条件,分析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确定了评估范围确定方法。为准确评估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拟建场地减灾防灾打下基础。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范围 1前言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评估范围的确定是评估技术要求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范围确定的是否合适、精确,体现了野外调查工作的质量,评估人员对建设工程所处区位条件的认识,对现状地质灾害的认识程度,也是最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能够达到评估目的的先提条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第5.1条规定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第5.2条规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第5.5条规定,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为了精确针对建筑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选择合适的评估范围,实事求是的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及建设工程特点确定适当的评估范围,则能针对性的作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综合评估,为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减灾防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范围确定思路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第5.1条和5.2条要求,地质环境条件控制着所能发育地质灾害种类的微地貌,如崩塌一般发生在陡崖及高陡边坡位置,其威胁范围一般包含陡崖、高陡边坡坡体上缘开裂范围以及坡体倾向范围,根据坡体高度、坡体岩性特征估计其威胁范围、威胁目标;滑坡发育在边坡上,其威胁范围与可能产生滑坡的主滑向相关;泥石流发育于沟谷中,根据沟谷形态、发育期、历史泥石流堆积情况等确定泥石流威胁范围等。为了准确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为下一步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5.5条的规定则是对工作量的量化管理,也是对第5.1条和5.2条的补充。因此其提出一般向两侧外扩500-1000m。其中对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威胁区域及工程场地相对位置考量以5.1条和5.2条为准。 在评估范围的确定中,考虑现状地质环境及建设工程施工中地质环境变化,依据可能发生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特点来确定准确的评估范围。 3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威胁范围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点评估对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六大灾种。以下针对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影响范围来进行分析,为评估范围的确定提供依据。

公路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流程

公路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流程 一、立项阶段 1、建设单位根据规划,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公司编制项目建议书; 2、项目建议书按项目隶属原则报发改委审批。 二、工可阶段 1、建设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根据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水保、环评、压矿、地质灾害、文物、防洪、通航等调查,编制影响评价报告,同时申请项目控制性工程用地预审,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请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3、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 4、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通过后,按项目隶属原则和审批权限报发改委审批。 三、勘察设计招标阶段 1、根据发改委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招标方式,建设单位自行选定招标代理公司编制勘察设计招标文件。 2、建设单位将项目法人、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行业主管部门核备; 3、招标代理发布公告,出售招标文件;建设单位报财政评审中心审核招标控制价; 4、公布招标控制价; 5、招标代理组织开标,从专家库抽取专家组织评标; 6、经建设单位同意,招标代理发布勘察设计中标公示。公示结束后建设单位将评标报告报行业主管部门核备。 四、勘察设计阶段 1、建设单位与中标勘察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开始勘察工作; 2、勘察完成,建设单位组织外业验收; 3、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工作。如采用一阶段设计方式,可根据工可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 4、初步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初步设计;

5、初步设计评审通过后,建设单位报财政评审中心评审概算; 6、建设单位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初步设计; 7、勘察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批复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同时,建设单位向规划部门申报规划许可证,进行土地勘察定界、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确认,向土地主管部门申报建设用地。报建设用地批复后进行征地拆迁; 8、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评审施工图设计; 9、初步设计评审通过后,建设单位报财政评审中心评审预算; 10、建设单位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施工图设计。 五、施工招标阶段 1、建设单位自行选定招标代理公司编制监理、施工招标文件; 2、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行业主管部门核备; 3、招标代理发布公告,出售招标文件;建设单位报财政评审中心审核招标控制价; 4、公布招标控制价; 5、招标代理组织开标,从专家库抽取专家组织评标; 6、经建设单位同意,招标代理发布监理、施工中标公示。公示结束后建设单位将评标报告报行业部门核备。 六、开工准备阶段 1、建设单位与中标监理、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施工单位进场进行开工准备; 2、建设单位按项目隶属关系向行业主管部门所属质量监督单位申请监督; 3、建设单位按项目隶属关系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开工许可。 七、施工阶段 1、开工许可批复后,项目开工建设; 2、质监部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3、施工中重大、较大设计变更要报原设计审批单位审批。超过概算10%的须报原工可审批单位审批,报财政评审中心评审概预算,重新审批概预算。 4、完工后建设单位向质监部门申请交工验收前质量检测; 5、质监部门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高速路穿越专项设计说明

西宁东线环城高压管网及调压站工程高压燃气管道涉路工程专项设计方案 西宁中油城市燃气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二、设计依据 (1) 三、涉路段燃气管道工艺设计 (2) 四、穿越段施工要求 (5) 五、跨越段施工要求 (8) 六、工程施工及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8)

附图: 附图一:燃气管道穿越宁大高速公路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燃气管道顶管法穿越宁大高速公路断面布置图 附图三:燃气管道定向钻穿越宁大高速公路断面布置图 附图四:燃气管道穿越丹拉高速公路祁家城立交桥平面布置图附图五:燃气管道顶管法穿越祁家城立交桥断面图 附图六:兰西高速公路改移段燃气管道平面布置图 附图七:燃气管道套管做法图 附图八:燃气管道外保温防护做法图

一、工程概述 由于西宁市天然气用户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供气管网在冬季采暖高峰期已超负荷运行,市区局部街区出现供气压力不足现象,无法满足“十二五”期间的正常供气;西宁市机械装备园区、青海教育园区、北川工业园区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建设,对北川地区的天然气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配合以上园区及周边的天然气工程建设,提高西宁市区的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筹划建设西宁东线环城高压管网及调压站工程。本工程主要内容为一条30Km的高压输气管道和3座燃气调压站,其中高压燃气管道走向为:高压燃气管道自城东门站引出——途径贵南路、八一路、互助路——穿越平西高速、兰青铁路——沿北山消防通道——穿越大寺沟至本工程五一路调压站——沿北山消防通道——燃气管道穿越电沟渠——横穿朝阳水电厂——沿电沟渠至穿越祁家城立交桥——沿电沟渠至兰新铁路施工便道——穿越宁大高速公路、北川河、宁大公路——沿宁馨路北侧至设计终点装备制造园区门站。工程中燃气管道穿跨越高速公路的共计三处:1、北山段韵家口泵站处跨越兰西高速公路一次,跨越处管道里程为K6+323.43至K6+378.43,跨越长度为50m。 2、丹拉高速公路祁家城立交桥处穿越路基一次,管道里程为K19+226.05至K19+280.05,穿越长度为57m。 3、双庙村处穿越宁大高速公路一次,管道里程为K25+193.07至K25+248.07,穿越长度为62m。 二、设计依据 1.《西宁东线环城高压管网及调压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庆市川东燃气工程设计研究院)2011年8月 2.《西宁东线环城高压管网及调压站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3.《西宁市东线环城高压管网红线图》 4.《安评报告》 5.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其它资料 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7.《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8.《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5-2007) 9.《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60-2008)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一、地质环境条件 宽甸满族自治县丹集线所在的地处辽东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区域内水系发达,溪流众多,主要为山水,具有典型山区的河流特点,有较强的冲刷力。评估区地貌类型为高山丘陵、水涝灾害严重,高山丘陵区地形容易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评估区内出露的主要为山体易滑坡地段、,岩性岩相对变化较大;第四系主要为冲洪积土(Q pl-al)和第四系残坡积土(Q el-dl),其工程地质性质相对较差;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道路修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现状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地质灾害较发育,故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崩塌:评估区主要分布两处崩塌和两处崩塌隐患。崩塌(BT1、BT2)主要分布于K124+000和K127+000,由于崩塌下方为溪沟地,且两者边坡都是稳定性边坡,故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崩塌隐患(QBT1、QBT2)主要分布于BK124+250和K124+650,均为人工开挖路堑边坡。QBT1所在边坡高2~15m,整体坡度约为70°,边坡走向约135°;QBT2所在边坡高约15m,整体坡度约为82°,坡向80°。据赤平投影图(图2),均为不稳定性边坡。其对车辆及行人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因此,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滑坡:评估区分布有19处滑坡,主要为浅层土质滑坡。根据地质灾害产生的诱因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等综合分析,评估区滑坡主要分布在公路旁边,按照规模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属于小型滑坡。按照危险性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威胁对象为下方公路、过往车辆及行人,危险性小的有8处,危险性中等的有11处。目前滑坡体周围稳定性较差,路线区内滑坡的形成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受岩(土)层层面、裂隙等影响,这些部位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低,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水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因此在长时间降雨和暴雨季节常引发滑坡活动。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与方法 对于挖方路段,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特征,按工程布置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滑坡部分,主要依据岩性组合、岩体结构类型、断裂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岩石风化程度、软弱夹层分布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判定硐体坍塌可能性;填方路段除高填方路段易诱发推移式滑坡外,公路建设一般不会诱发地质灾害;桥涵路段,依据上部荷载情况及浅部土层的分布、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估算地基土的稳定性和沉降量来评估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坡脚为半挖半填路段主要依据地形地貌及岩土体特征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分析自然斜坡的稳定性及其对线路可能产生的影响。 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结果 线路共分布两个区段,总长约1000m,3个区段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