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基础教研室

实验一 硬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里氏硬度计的主要构造及操作方法。

2、初步掌握布氏硬度值、洛氏硬度值、里氏硬度值的测定方法。

3、初步建立碳钢的含碳量与其硬度间的关系和热处理能改变材料硬度的概念。 二、实验概述

硬度试验设备简单,操作迅速方便,不需要专门制备试样,也不破坏被测试的工件。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的检验。此外,硬度值与其他力学性能及某些工艺性能(如切削加工性、冷成形性等)都有一定的联系,故在产品设计图样的技术条件中,硬度是一项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在测定硬度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压入硬度法。其中以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应用最广。它们的试验原理都是用一定几何形状的压头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金属材料的表面,根据压头被压入的程度来测定其硬度值。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是将一直径为D 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在规定载荷F 的作用下压入被测试金属表面,停留一定时间后卸除载荷,在被测试金属表面上形成一个直径为d 的压痕。计算出压痕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平均压力,以此作为被测试金属的布氏硬度值。但实际试验时都是用读数显微镜测出压痕直径d ,再根据d 值,查对照表得出所测的硬度值。

当压头为淬火钢球时,硬度符号为HBS ,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低于450的金属材料;当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时,硬度符号为HBW ,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为450~650的金属材料。

在进行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被测试金属材料的种类和试样厚度,选用不同大小的球体直径D 、施加载荷F 和载荷保持时间。

布氏硬度试验法因压痕面积较大,能反映出较大范围内被测试金属的平均硬度,故试验结果较准确。但因压痕较大,不宜测试成品或薄片金属的硬度。

2、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方法是以一个锥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mm )16

1

(

in 的钢球为压头,在先后两次截荷(初载荷与主载荷)作用下,压入被测试金属表面,然后卸除主截荷,在保留初载荷情

况下,测出由主截荷引起的塑性变形的压力深度h ,再由h 值确定洛氏硬度值。h 值愈大时,被测试金属的洛氏硬度值愈低;反之,则愈高。在实际试验时,都是由硬度计的指示器表盘上直接读出所测的硬度值。

洛氏硬度试验时,可用不同压头和不同的主载荷组成不同的洛氏硬度标尺。最常用的是HRA 、HRB 、HRC 三种,其中HRC 适用于测量硬度值高于230HBS 的较硬金属;HRB 适用于测量硬度值低于230HBS 的较软金属;HRA 适用于测量硬脆的金属材料或浅层表面硬化的金属。

洛氏硬度试验操作迅速简便,且压痕较小,可以测定成品或较薄金属的硬度,故目前生产上应用广泛。

退火状态碳钢的硬度一般是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3、里氏硬度 ●工作原理

用规定质量的冲击体在弹力作用下,以一定速度冲击试样表面,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1mm 处回弹

速度与冲击速度的比值计算硬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HL=1000×VB/VA

式中:HL——里氏硬度值

VB——冲击体回弹速度

V A——冲击体冲击速度

●适用范围

碳钢、铸铁、合金钢

●主要用途

已安装的机械或永久性组装部件。

模具型腔。

重型工件。

压力容器、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设备的失效分析。

试验空间很狭小的工件。

轴承及其它零件。

要求对测试结果有正规的原始记录。

金属材料仓库的材料区分。

大型工件大范围内多处测量部位的快速检验。

三、实验设备及注意事项

1、布氏硬度计

布氏硬度试验主要设备有布氏硬度计和读数显微镜。常见的布氏硬度计有液压式和机械式两大类。用机械式布氏硬度计试验时,先将试样放在工作台上,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使工作台上升至试样与压头接触,并在手轮打滑后,再开动电动机,经二级蜗轮蜗杆减速器减速后,驱动连杆与摇杆向下运动,此时压头在砝码通过大杠杆、小杠杆及压轴作用下,以一定大小的载荷压入试样。停留一定时间后,电动机自动反转,曲柄连杆带动摇杆上升而卸除载荷。在关闭电动机后,反时针方向转动手轮,使工作台下降并取下试样。最后用读数显微镜测出压痕直径d,根据d的大小查表即可求得布氏硬度值。

2、洛氏硬度实验注意事项

(1)清理试样表面。被测表面应无油脂、氧化皮、裂纹、凹坑、显著的加工痕迹以及其它外来污物。

(2)根据试样材料选择压头及载荷。根据试样形状选择合适的工作台。工作台表面、试样的支承面和压头表面均应清洁。

(3)把试样稳固地放在硬度计工作台上,按洛氏硬度计的操作顺序进行试验,试验中心必须保证载荷平衡地垂直施加于试样的测试表面,不得有冲击或震动。然后由指示器上读得硬度值并作好记录。

(4)移动试样,并在另一位置继续进行试验,两相邻压痕中心距离或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一般不得小于3mm,前后共测三点,计算后两次试验得出硬度值的平均值,并作好记录。

3、里氏硬度计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

(1)在制备试样表面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受热、冷加工等对试样表面硬度的影响。

(2)被测表面过于粗糙,则会引起测量误差。因此,试样的被测表面必须露出金属光泽,并且平整、光滑、不得有油污。

(3)曲面:试样的试验面最好是平面。当被测表面曲率半径R小于30mm的试样在测试时应使用小支承环或异型支承环。

(4)试样应有足够的厚度

四、实验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退火状态的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洛氏硬度试验淬火状态的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里氏硬度试验铸钢、灰铸铁、铸铝合金

五、实验步骤

1、布氏硬度试验

(1)清理试样表面。被测表面应是无氧化皮及外来污物的光洁平面,以保证能准确测量压痕直径。

(2)根据试样材料及厚度,按布氏硬度试验规范选择钢球压头的直径、载荷大小及截荷保持时间。

(3)把试样稳固地放在硬度计工作台上,按布氏硬度计的操作顺序进行试验,使试样表面留下一个压痕。试验时,应使载荷均匀平衡地垂直施加于试样的测试表面,不得有冲击或震动。

(4)移动试样后重做一次试验,使试样表面又留下一个压痕。为了使实验结果精确,相邻两压痕的中心距离应不小于压痕直径的4倍;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的距离不小于压痕直径的2.5倍;压痕直径d的大小应在0.24D~0.6D范围内;压痕深度应小于试样厚度的1/10。

(5)自工作台上取下试样,用读数显微镜在相互垂直方向上测量压痕直径,然后计算其平均值并做好记录。

(6)根据压痕直径d,查对照表求得各试样的布氏硬度值。

2、洛氏硬度试验步骤

(1)硬度计试验程序HBRV-187.5型

(2)将机身后端电源插头接上电源后,打开机身右侧下方的光源开关,使在投影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影像。

(3)根据试验要求选用压头(120°金刚石圆锥HRC),并将压头安装在主轴的孔中,安装时应使压头的肩部与主轴端面紧密接触,然后适当拧紧紧固螺钉。

(4)根据试验需要选择试验负荷(1471N HRC),转动机身右侧的变换旋钮,使所需负荷数字对正标记。

(5)将手柄推向后方,然后将试样放在工作台上,转动手轮使试样的试面与压头接触,继续转动手轮,使试样升高,直到投影屏上的基线与左边刻度“100”接近重合。

(6)旋转投影屏下的调整旋钮,使分划板上的刻度100与投影屏横线重合。

(7)拉动手柄,使主负荷缓慢施加在试样上,投影屏上的刻线慢慢回行而停止在一定位置。

(8)将手柄推向后方,使主负荷卸除,此时投影屏上横线对准标尺的数字,即为洛氏硬度值(左边读HRC)。

3、里氏硬度实验

(1)装打印纸

●用拇指和中指轻轻捏住打印仓盖两端的长条棱状凸起部位,稍稍用力使打印仓盖向上旋起。向前上方按打印机搬把,使出纸口抬起并处于打开状态。

●向打印仓中装入打印纸,拉起打印纸并对准朝向打印仓一端的出纸口并装入。

(2)启动

●将冲击装置插头插入位于仪器上的冲击装置插口。

●按键接通电源,仪器进入测量状态。

(3)加载

●向下推动加载套锁住冲击体;对于DC型冲击装置,则可将加载杆吸于试验表面,将DC型冲击装置插入加载杆,直到停止位置为止,此时就完成加截。

●将冲击装置支承环紧压在试样表面上,冲击方向应与试验面垂直。

(4)测量

●按动冲击装置上部的释放按钮,进行测试。此时要求试样、冲击装置、操作者均稳定,并且作用力方向应通过冲击装置轴线。

●试样的每个测量部位一般进行五次试验。数据分散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5HL。

(5)读取测量值

(6)打印输出结果

(7)按键关机

六、实验报告

(1)洛氏硬度数值

项目试验材料及

其处理状态

试验规范测得硬度值换算成

布氏硬

度值

HBS 压

总载荷F

(kgf)

硬度标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平均硬

度值

(2)里氏硬度试验结果处理

用五个有效试验点的平均值作为一个里氏硬度试验数据。

TH160里氏硬度计

探头型号:冲击方向:平均次数:材料:

测量值:

平均值:

(3)分析碳钢的含碳量与硬度间关系,并画出其关系曲线图。

(4)分析热处理对硬度的影响

(5)比较各种硬度计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实验二 碳钢的平衡组织分析及热处理后的组织识别

一、实验目的 ①识别碳钢平衡组织的显微特征并分析成份对组织的影响。 ②明确化学成分与组织变化间的关系,加深对Fe -Fe 3C 相图的理解 ③识别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相与组织组成物的分布规律。 ④进一步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 二、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使用 1、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及一些辅助光学零件。物镜和目镜分别由两组透镜组成。对着物体AB 的一组透镜组成物镜O 1;对着人眼的一组透镜组成目镜O2。现代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由复杂的透镜系统组成。

物镜使物体AB 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A′B′(称中间像),目镜再将A′B′放大成仍倒立的虚像A″B″,其位置正好在人眼的明视距离处(即距人眼250mm 处),人眼在目镜中看到的就是这个虚像A″B″。

金相显微镜的主要性能如下: 1)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由下式来确定:

物目物=

f D f L M M M . 式中M ——金相显微镜放大倍数;

物M ——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M ——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f ——物镜的焦距; 目f ——目镜的焦距;

L ——金相显微镜的光学镜筒长度; D ——明视距离(250mm )

物f 、 目f 越短或L 越长,则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物镜

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金相显微镜的鉴别率

金相显微镜的鉴别率是指它能清晰地分辨试样上两点间最小距离d 的能力。在普通光线下,人眼能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为0.15mm ~0.30mm ,即人眼的鉴别率d 为0.15mm ~0.30mm ,而显微镜当其有效放大倍数为1400倍时,其鉴别率d 为0.21μm 。显然d 值越少,鉴别率就越高。鉴别率是显微镜的一个最重要的性能。

显微镜的鉴别率取决于使用光线的波长和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目镜无关,光线的波长可通过滤色片来选择,蓝光的波长(λ=0.44μm )比黄绿光(λ=0.55μm )短,所以鉴别率较黄绿光的大25%。当光线的波长一定时,可通过改变物镜的数值孔径来调节显微镜的鉴别率。

3)物镜的数值孔径

数值孔径A表示物径的集光能力。

A=nsinφ

式中n——物镜与试样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φ——物镜孔径角的一半

n越大或φ角越大,则A越大。由于φ总是小于90°的,所以在空气介质(n=1)中使用时,A一定小于1,这类物镜称干系物镜。

当物镜与试样之间充满松柏油介质(n=1.5时),A值最高可达1.4。这就是显微镜在高倍观察时用的油浸系物镜(简称油镜头)。每个物镜都有一个设计额定的A值,它标刻在物镜体上。

4)放大倍数、数值孔径、鉴别率之间的关系

显微镜的同一放大倍数可由不同倍数的物镜和目镜来组合。如45倍的物镜乘10倍的目镜或15倍的物镜乘30倍的目镜都是450倍,所以对于同一放大倍数,存在着如何合理选用物镜和目镜的问题。这里,应该首先确定物镜,然后根据计算选定目镜,并必须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在该物镜数值孔径的500~1000倍之间,即

M=(500~1000)A

这个范围称有效放大倍数范围。若M<500A,则未能充分发挥物镜的鉴别率。若M>1000A,则造成虚伪放大,细微部分将分辨不清。

5)透镜成像的缺陷

(1)球面像差

当来自A点的单色光(即一定波长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由于透镜表面呈球形,光线不能交于一点,而使放大后的像模糊不清。此现象称为球面像差。

降低球面像差的办法,除了制造物镜时采取不同透镜的组合进行必要的校正外,在使用显微镜时,也可采取调节孔径光栏,适当控制入射光束粗细,减少透镜表面面积等方法,把球面像差降低到最低程度。

(2)色像差

白色光是由7种单色光组成,当来自A点的白色光通过透镜后,由于各单色光的波长不同,折射率不一样,使光线折射后不能交于一点。紫光折射最强,红光折射最弱,结果使成像模糊不清。此现象称为色像差。

消除色像差的方法,一是制造物镜时进行校正。根据校正程序,物镜可分为消色差物镜和复消色差物镜。消色差物镜常与普通目镜配合,用于低倍和中倍观察;复消色差物镜与补偿目镜配合,用于高倍观察。二是使用滤色片得到单色光。常用的滤色片有蓝色、绿色或黄色等。

2、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金相显微镜的种类和形式很多,但最常见的形式有台式、立式和卧式三大类。金相显微镜的构造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以及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显微镜还附带有照相摄影装置。现以国产XJP-3A型双目金相显微镜为例进行说明。

由灯泡发出一束光线经过聚光镜组1及反光镜,被会聚在孔径光栏上,然后经过聚光镜组2,再将光线聚集在物镜的后焦面上。最后光线通过物镜,用平行光照明样品,使其表面得到充分均匀的照明。从物体表面上散射的成像光线,复经物镜、辅镜物镜片1、半透反光镜、辅助物镜片2、棱镜,造成一个物体的放大实像。该像被目镜再次放大。

XJP-3A型双目金相显微镜采用倒置式。其优点是:结构紧凑,体积较小;重心低,安放稳定;目镜筒成45°倾斜,观察舒适。由于试样放在载物片上(试样被观察表面与截物片上表面重合),其观察面必然垂直于光轴,并且与试样高度无关,所以操作较方便。其各部分结构分述如下:1)底座组

底座后端装有低压灯泡作为光源,利用灯座孔上面两边斜向布置的两个滚花螺钉,可使灯泡作上下和左右移动;转松压有直纹的偏心圈,灯座就可带着灯泡前后移动,然后转紧偏心圈,灯座就可坚固在

灯座孔内。

灯前有聚光镜,反光镜和孔径光栏组成的部件,这组装置是照明系统的一部分,其余尚有视场光栏及另外安装在支架上的聚光镜。通过以上一系列透镜及物镜本身的作用,从而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2)调焦机构

粗动、微动调焦机构采用的是同轴式调焦机构。粗动调焦手轮和微动调焦手轮是安装在粗微动座的两侧,位于仪器下部。旋转粗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迅速地上升或下降,旋转微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作缓慢的上升或下降,这是物镜精确调焦所必需的。在粗调旋钮的一侧有制动装置,用以固定调焦正确后载物台的位置。微动旋钮转动内部一组齿轮,使其沿着滑轨缓慢移动。在右侧旋钮上刻有分度,每小格表示微动升降2μm,估读值为1μm。镜体齿轮上刻有两条白线,相连支架上有一条白线,用以表示微动升降的极限位置。微调时不可超出这一范围。否则将会损坏机件。

3)物镜转换器

旋动转换器可使物镜镜头进入光路,转换器呈球面形,上面有三个螺孔,可安装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用手指捏住转换器外圆,转动转换器,就可实现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并与不同的目镜搭配使用,即获得各种放大倍数。

4)载物台

XJP-3型载物台采用的是手推式,方形(其前方带弧形)结构,与仪器主体协调。载物台连接面采用粘性油膜与托盘联结。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载物台两侧,轻轻用力推动,就可使载物台前后、左右在水平面上作一定范围的移动,以改变试样的观察部位。载物台与托盘之间有四方导架,目的是避免载物台滑出托盘之外。载物台上可安装试样压片组,用以压紧试样。XJP-3A双目金相显微镜采用的机械移动式载物台,使用更为方便。

5)物镜与目镜

XJP-3型双目显微镜是采用消色差物镜(40×为半平场消色差物镜)配合平场目镜(5×为惠更斯目鏡)可获得良好像质。XJP-3A型双目金相显微镜是采用的平场消色差物镜(100×为半平场消色差物镜)配合平场目鏡(5×为惠更斯目镜),像面平坦,像质更佳,观察更为舒适,摄影质量更高。XJP-3、XJP -3A型双目金相显微镜配的是双筒目镜组。

6)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

孔径光栏装在照明反射镜座上面,刻有0~5分刻线,它表示孔径大小的毫米数。视场光栏装在物镜支架下面,可以旋转滚花套圈来调节视场光栏大小。在套圈上方有两个滚花螺钉,用来调节光栏中心。通过调节孔径和视场光栏的大小,可以提高最后映像的质量。

表一中列出了XJP-3A型金相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不同配合情况下的放大倍数。

表一XJP-3A型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光学系统

目镜

物镜

5×10×12.5×

干燥系统10×50×100×125×

干燥系统40×200×400×500×

油浸系统100×500×1000×1250×

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金相显微镜是贵重的精密光学仪器,在使用时必须十分爱护,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1)初次操作显微镜前,应首先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以及各主要附件的作用等,并要了解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2)金相试样要干净,不得残留有酒精和浸蚀剂,以免腐蚀物镜的透镜。使用时不能用手触摸透镜。擦镜头要用镜头纸。

3)照明灯泡电压一般为6V。必须通过降压变压器使用,千万不可将其灯炮插入直接插入220V电源,以免烧毁灯泡。

4)操作要细心,不得有粗暴和剧烈的动作。安装、更换镜头及其他附件时要细心。严禁拆卸显微镜和镜头等重要附件。

5)调焦距时应先将载物台下降,使样品尽量靠近物镜(不能接触),然后用目镜观察。先用双手旋转粗调焦旋钮,使载物台慢慢上升,待看到组织后,再调节微调焦旋钮直至图像清晰为止。

6)使用时如出现故障应立即报告老师,不得自行处理。

7)使用完毕,关闭电源。将显微镜恢复到使用前状态,盖上仪器罩,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三、实验原理及概述

认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分析鉴别钢铁材料质量及性能的基础,所谓平衡组织是指铁碳合金以极为缓慢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所得到的组织,在一般工业生产及实验条件下,经退火的碳钢组织可以看成是平衡组织。

由Fe-Fe3C相图可以看出,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组成物有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而组成相主要是铁素体,渗碳体(含Fe3CI、Fe3CⅡ、Fe3CⅢ、Fe3C共晶、Fe3C共析等五种)两个基本相。对于含碳量不同的铁碳合金,由于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析出条件、质量分数、形态与分布都不同,从而使其经W HNO3=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表现出不同的显微形貌。

1、碳钢及白口铁中的基本相及组成物的显微形貌。

(1)铁素体在亚共析钢的成分范围内,含碳量较低时铁素体呈白色的块状若Wc≈0.6%,则铁素体会由白色块状变成白色的断续网状。

(2)渗碳体一次渗碳体呈白色条带状分布在莱氏体之间;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晶界上析出的,当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后,二次渗碳体便呈白色(或黑色)连续网状分布在珠光体边界上;三次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上会变成黑褐色,铁素体仍呈白色。这样就可以区分铁素体和渗碳体。

(3)珠光体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和渗碳体都为片层状,因两者的边界易腐蚀,在显微镜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看到的只是较密的黑条与白条相间排布的形貌(称层状珠光体),若放大倍率较低,条间分不清楚,珠光体就表现为黑色的块状。

(4)莱氏体室温下,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渗碳体含Fe3C共晶及Fe3CⅡ两者没有边界,连成一体,呈白亮色的基体,珠光体则呈黑色的点状,短条状及小块状。

2、灰铸铁的显微形貌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可根据其基体与石墨的形态来鉴别,灰铸铁的基体有铁素体基,珠光体基及铁素体十珠光体基三类,石墨的形态主要有片状,球状及团絮状几种。

①普通灰铸铁普通灰铸铁基体有铁素体,铁素体十珠光体,珠光体,其石墨为片状。

②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基体也有三类,与普通灰铸铁相同,其石墨为球状。

③可锻铸铁可锻铸铁基体为铁素体,珠光体两类,其石墨为团絮状。

四、实验设备及材料

①台式金相显微镜

②各种金属材料的金相试样一套

③金相图谱

五、各种金属材料的组织及分析

1、碳素钢室温下平衡组织及分析

①亚共析钢:20钢,45钢

a、材料:20钢状态:退火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20钢在显微组织中,白色块状为铁素体,暗色的层片状为珠光体,组织的组成物铁素体和珠光体的质量分数依照杠杆原理分别为

F%=74.1%

P%=25.9%

相组成物为F和Fe3C,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F%=97%

Fe3C%=3%

b、材料:45钢状态:退火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黑色块状部分为珠光体,白色块状部分为铁素体,组成物铁素体和珠光体的质量分数为:

F%=41.6% P%=58.4%

②共析钢

材料:T8钢状态:退火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片状为珠光体,即铁素体与渗碳体成层片状相间排列,形如指纹,室温下组织组成物为珠光体,则P%=100%,相组成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质量分数分别为:

F%=88.5% Fe3C%=11.5%

③过共析钢

材料:T12 状态:退火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基体为片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网状为二次渗碳体(由于放大倍数低,片状珠光体未能显示出来),组织组成物为Fe3CⅡ和P,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Fe3CⅡ%=7%P%=93%

2、碳钢热处理组织

①材料:45钢状态:调质(淬火+高温回火)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回火索氏体在白色铁素基体上分布着细小的线黑色片状渗碳体。

②材料:T12钢状态:淬火后低温回火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回火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

③材料:20钢状态:渗碳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低碳钢经渗碳后表层含碳量增高,成为过共析成份,在该层组织中,白色网络状都分为二次渗碳体,黑色部分为片状珠光体,由表层向里,含碳量逐渐降低,组织为共析组织,并过渡到亚共析组织,再向里即为原材料20钢的组织。

3、合金钢及铸铁组织观察

①材料:W18Cr4V 状态:淬火后低温回火浸蚀剂:4%销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在黑色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白色的粒状碳化物

②材料:灰口铸铁(HT)状态:铸态浸蚀剂:4%销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在黑色细片状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石墨

③材料:球墨铸铁(QT)状态:铸态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组织及说明:在白色铁素体及浅黑色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着球状石墨

4、其它材料组织说明

材料状态浸蚀剂放大倍数组织及说明

亚共晶白口铸铁铸态4%硝酸酒精溶液200×基体为共晶莱氏体组织,黑色枝晶状组织为珠光体系

共晶白口铸铁铸态4%硝酸酒精溶液200×共晶莱氏体组织,白色基体为共晶渗碳体黑色圆粒及长条为珠光体

过共晶白口铸铁铸态4%硝酸酒精溶液200×在黑色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白色的粒状碳化物

H62黄铜退火4%硝酸酒精溶液200×白色部分为固溶体,黑色部分为β固溶体

六、实验报告

分析讨论合金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1、绘出碳素钢室温下平衡组织,并标注材料名称、状态、浸蚀剂、放大倍数和组织说明(用箭头标明图中各个组成物的名称)

亚共析钢:20钢45钢

共析钢:T8

过共析钢T12

2、碳钢在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特征及性能分析。

3、珠光体组织在低倍观查和中倍观察时有何不同?为什么?

实验三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方法。

(2)分析碳钢热处理时的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分析碳钢的含碳量对淬火后硬度的影响。

(4)加深认识碳钢的成分、热处理工艺与其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二、实验概述

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与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普通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

(一)碳钢热处理工艺

1、加热温度

碳钢普通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在生产中,应根据工件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热处理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使工件的晶粒粗大,氧化,脱碳严重,变形、开裂倾向增加。但加热温度过低,也达不到要求。

2、加热时间

热处理的加热时间(包括升温时间与保温时间)与钢的成分、原始组织、工件的尺寸与形状、使用的加热设备与装炉方式及热处理方法等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确切计算加热时间是比较复杂的。在实验室中,通常按工件有效厚度,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加热时间:

t=α×D式中t ――加热时间(min)α――加热系数(min/mm)D――工件有效厚度(mm)

当碳钢工件的有效厚度D≤50mm,工件形状为圆柱形,在700℃、800℃、900℃箱式电阻炉中加热时,α分别为1.5、1、0.8分钟/毫米直径。

回火的保温时间,要保证工件穿透加热,并使组织充分转变。组织转变时间一般不大于0.5h,但穿透加热时间则随回火温度、工件有效厚度、装炉量及加热方式而异。生产中,一般为1-3h。由于实验所用试样较小,故可用0.5h。

3、冷却方法

钢退火一般采用随炉冷却到600℃以下再出炉空冷。正火采用空气中冷却。淬火时,钢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范围内(650-500℃)的冷却速度应大于马氏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工件不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而在Ms附近的冷却速度应尽可能低,以降低淬火内应力,减少工件变形与开裂。因此,淬火时除了要选用合适的淬火冷却介质外,还应改进淬火方法。对形状简单的单液淬火法,碳钢用水或盐水溶液作冷却介质,合金钢常用油作冷却介质。回火一般在空气中冷却。

(二)碳钢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型组织

它是过冷奥氏体高温(Ar1与C曲线鼻尖)转变的产物。随奥氏体冷却时过冷度的增加,依次得到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它们都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层状细密混合物,但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间距离依次变小,使强度和硬度递增。由于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过冷度较大,因而发生了伪共析转变,使组织中珠光体量增多,片层间距减小。托氏体是极细珠光体,在光学金显微镜下不能分辨其层状形态,易浸蚀成黑色团絮状。

2、贝氏体型组织

它是过冷奥氏体中温(C曲线鼻尖至Ms处)转变的产物。上贝氏体与下贝氏体是同含碳过饱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两相混合物。上贝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下贝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针片状。下贝氏体的性能与上贝氏体相比较,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与耐磨性,而且下贝氏体的韧性与塑性均高于上贝氏体。

3、马氏体组织

它是过冷奥氏体低温(Ms以下)转变的产物。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低碳马氏体组织呈板条状,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与硬度,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塑性与韧性。高碳马氏体组织呈针片状,性能硬而脆。通常,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在正常加热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是很细小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出它的形态。

4、回火组织

淬火组织为马氏体(带有少量残余奥氏体)的碳钢,在低温回火后获得回火马氏体。它是由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与其共格的η碳化物组成。回火马氏体仍保留着原来马氏体的针片状或板条状形态,但由于在过饱和α固溶体上分布着大量高度弥散的η碳化物,使回火马低体比淬火状态马氏体容易被腐蚀,故在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回火马氏体性能基本上与淬火马氏体相同,但脆性较低。

中温回火获得回火托氏体。它是由尚未发生再结晶的铁素体与弥散分布的极细粒状渗碳体组成。这些极细的粒状渗碳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且因铁素体尚未再结晶,故仍保持原来马氏体形态。回火托氏体具有高的屈服点、弹性极限和较好的韧性。

高温回火得到回火索氏体,它是由已再结晶的铁素体与细粒状渗碳体所组成。由于铁素体已发生再结晶,故基本上已失去马氏体的形态。在放大500倍以上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渗碳体微粒。回火索氏体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温度更高时,形成回火珠光体,它是由多边形铁素体和较大的粒状渗碳体组成,其光学显微组织形态与球化退化后的显微组织形态相似。

(三)碳钢含碳量对淬火后硬度的影响

在正常淬火条件下,钢的含碳量越高,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但碳的质量分散ωc>0.8%的钢,淬火后硬度增加不明显。

一般低碳钢淬火后,硬度在40HRC左右;中碳钢淬火后,硬度可达50-60HRC;高碳钢淬火后,硬度高达62-65HRC.

三、实验设备、用品及试样

(一)实验设备

(1)实验用可程式箱式电阻炉

(2)布洛维硬度计

(3)金相显微镜。

(二)实验用品

(1)淬火水槽

(2)淬火油槽

(3)夹钳、砂纸、手套等。

(三)实验试样

试样材料①数量(每组)用途

退火状态的T12钢3块分析钢加热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对其组

织、性能影响

淬火状态的45钢3块分析回火温度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退火状态的20钢、45

钢、T12钢

各1块分析含碳量对钢淬火硬度的影响热处理状态的金相试

1套(7种)碳钢中各种不平衡组织的特征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学生按实验组领取实验试样,并打上钢号,以免混淆。

(2)决定20钢、45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调整好控温装置,并将六块20钢、45钢试样放入已升到加热温度的电炉中进行加热与保温后,分别进行空冷、油冷与水冷。最后,测定它们的硬度,并作好记录。

(3)首先测定六块淬火状态45钢的硬度,然后分别放入200℃、400℃、600℃的电炉中回火30min 。回火后的冷却,一般可用空冷。测定回火后试样的硬度,并作好记录。

(4)各组将20钢、45钢分别按它们的正常淬火温度加热、保温后取出在盐水中冷却,然后测定淬火后硬度,并作好记录。

(5)观察钢热处理状态的金相试样的显微组织,识别其组织组分及形态特征,并绘出实验报告中指定的几中组织示意图。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往炉中放、取试样时,应先切断电炉的电源。开、关炉门要快,以免炉门打开时间过长而使炉温下降。

(2)往炉中放、取试样时,操作者应戴上手套,并使用夹钳,以防烧伤。夹钳必须擦干,不得沾有水或油。

(3)淬火冷却时,试样要用夹钳夹紧,动作要迅速,并要在冷却介质中不断搅动。夹钳不要夹在测定硬度的表面上,以免影响硬度值。

(4)淬火水槽温度应保持在20-30℃左右,水温过高应及时更换冷却水。

(5)测定硬度前,必须用砂纸将试样表面的氧化皮除去并磨光。每个试样应在不同部位测定三次硬度,计算后两次测得的平均值,并作好记录。

六、试验报告

1、钢加热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试样材料 热处理工艺参数

硬度值HRC 显微组织

钢号 尺寸 (mm ) 加热温度 (℃) 保温时间 (min )

冷却方法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空冷 油冷

水冷

(1)根据实验记录,填写上表。

(2)根据实验数据,说明钢加热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回火温度对淬火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根据实验记录,填写下表。

试样材料 回火工艺参数

硬度值HRC 显微组织

钢号 回火前硬度

HRC 加热温度 (℃) 保温时间 (min )

冷却介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200 400

600

(2)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回火温度与钢硬度的关系曲线,并联系组织,分析其性能变化的原因。

3、碳钢的含碳量对淬火后硬度的影响(1)根据实验记录,填写下表。

试样材料

碳的质量分数

ωc×100 热处理工艺参数硬度值HRC

钢号

尺寸

(mm)

加热温度

(℃)

保温时间

(min)

冷却

介质

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

20

45

T12

(2)根据实验数据,绘出钢中含碳量与淬火后硬度间的关系曲线,并分析其原因。

4、各种热处理状态的显微组织及其形态特征,见下表:

试样材料热处理方法

显微组织示

意图(标出各

组织组分)

组织组分浸蚀剂放大倍数

退火(炉冷)

正火(空冷)

淬火(油冷)低碳钢()淬火(水冷)高碳钢()淬火(水冷)

等温淬火

~400℃~250℃

现代检测技术 实验四__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 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方法和应用。 二、基本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将A和B二种不同的导体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如果二连接点温度(T,T0)不同,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形成热电流,这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将A和B二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一端焊接而成。A和B称为热电极,焊接的一端是接触热场的T端称为工作端或测量端,也称热端;未焊接的一端(接引线)处在温度T0称为自由端或参考端,也称冷端。T与T0的温差愈大,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愈大;温差为0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为0;因此,可以用测热电动势大小衡量温度的大小。国际上,将热电偶的A、B热电极材料不同分成若干分度号,如常用的K(镍铬-镍硅或镍铝)、E(镍铬-康铜)、T(铜-康铜)等等,并且有相应的分度(见附录)表即参考端温度为0℃时的测量端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对应关系表;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值再查分度表得到相应的温度值。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温度源、P t100热电阻(温度源温度控制传感器)、K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代mV发生器)。 四、实验步骤: 热电偶使用说明:热电偶由A、B热电极材料及直径(偶丝直径)决定其测温范围,如K(镍铬-镍硅或镍铝)热电偶,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0~1200℃,本实验用的K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0~800℃;E(镍铬-康铜),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200~+750℃,实验用的E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200~+350℃。由于温度源温度<200℃,所以,所有热电偶实际测温范围<200℃。 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知,热电偶测量的是测量端与参考端之间的温度差,必须保证参考端温度为0℃时才能正确测量测量端的温度,否则存在着参考端所处环境温度值误差。 热电偶的分度表(见附录)是定义在热电偶的参考端(冷端)为0℃时热电偶输出的热电

酱卤肉制品加工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酱卤肉制品加工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494 酱卤肉制品加工实验报告 一.酱卤及制品 1.实验原理: 酱卤肉类是将肉在水中加食盐或酱油等调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熟肉类制品。一般酱卤肉类的原料在加工时,先用清水预煮15~25min,然后用酱汁或卤汁煮制成熟。某些产品在酱制或卤制后,需再经烟熏等工序。酱卤肉类的主要特点是色泽鲜艳、味美、肉嫩,具有独特的风味。 酱卤制品根据加入调味料的种类、数量不同又可分为很多品种,通常有五香或红烧制品、蜜汁制品、糖醋制品,卤制品等。 (1)五香或红烧制品是酱制品中最广泛的一大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在加工中用较多量的酱油,另外在产品中加入八角、桂皮、丁香、花椒、小茴香等多种香辛料,故又叫五香制品。

(2)蜜汁制品在红烧的基础上使用红曲米作着色剂,产品为樱桃红色,鲜艳夺目,辅料中加入多量的糖分或增加适量的蜂蜜,产品色浓味甜。 (3)糖醋制品辅料中加一定比例的糖醋,使产品具有甜酸的滋味。 2.实验步骤: (一)调味 根据各地区消费习惯、品种的不同而加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调味料,加工成具有特定风味的产品。调味的方法根据加入调味料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基本调味在原料经过整理之后,加入盐、酱油或其他配料进行腌制,奠定产品的咸味,称基本调味。 (2)定性调味原料下锅后,随同加入主要配料如酱油、盐、酒、香料等,加热煮制或红烧,决定产品的口味称定性调味。 (3)辅助调味加热煮制之后或即将出锅时加入糖、味精等以增进产品的色泽、鲜味,称辅助调味。 (二)煮制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黎华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2)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3) 实验三、寻找最佳路径 (5) 实验四(综合实验一)、学校选址规划 (7)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1、背景 如何找到环境好、购物方便、小孩上学方便的居住区地段是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2、数据 ●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3、步骤 1)所寻找的区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离主要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 ●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 确定 ●距名牌高中在750米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距名胜古迹500米内,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各个条件所对应的区域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进行叠加,得到适合的购房地段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1.背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最短,最快,提高效率有着重大意义,而交通网络中要素的设置如权重的改变和阻强的设置对最短路径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因子的改变究竟对最短路径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于现实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目的:学会用ArcGIS9 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了解内在的运算机理。 3.数据:试验数据位于\Chp7\Ex2,请将练习拷贝至E:\Chp7\Ex2\ 一个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City.mdb,内含有城市交通网、超市分布图,家庭住址以及网络关系。 4.要求:应该能够给出到达指定目的地的路径选择方案根据不同的权重要求得到不同的最佳路径,并给出路径的长度;根据需求找出最近的设施的路径,这里是以超市为例。 (1)在网络中指定一个超市,要求分别求出在距离、时间限制上从家到超市的最佳路径。 (2)给定访问顺序,按要求找出从家经逐个地点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5.操作步骤: 首先打开ArcMap选择E:\Chp7\Ex2\city.mdb再双击后选择将整个要素数据集city加载进来。然后将place 点状要素以HOME 字段属性值进行符号化,1 值是家,0 值是超市,(1)无权重最佳路径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要去的超市点上。 2)确认在Analysis 下拉菜单中的Options 按钮打开的Analysis Options 对话框中的weight 和weight filter 标签项全部是none,这样使得进行的最短路径分析是完全按照这个网络自身的长短来确定的。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 键,则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2)加权最佳路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去的某个超市点上。 2)选择Analysis 下拉菜单,选择Option按钮,打开Analysis Option对话框,选择Weight 标签页,在边的权重(edge weight)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键,则以长度为比重为基础的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4)上述是通过距离的远近选择而得到的最佳路径,而不同类型的道路由于道路车流量的问题,有时候要选择时间较短的路径,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分析进行获得最佳路径。 这里的时间属性是在建网之前,通过各个道路的类型(主干道,次要道等)来给定速度属性,然后通过距离和速度的商值确定的,并将其作为属性设定于每个道路上,这里没有考虑红灯问题以及其他因素,而是一种理想情况,不过可以将其他的要素可以逐渐加入来完善。 (3)按要求和顺序逐个对目的点的路径的实现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按照车辆访问的顺序逐个放在点上。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实验二十一__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实验

热电偶的原理及现象 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测温原理。 二、基本原理: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克(T?J?Seebeck)发现和证明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和B组成的闭合回路,当两个结点温度不相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 热电偶测温原理是利用热电效应。如图21—1所示,热电偶就是将A和B二种不同金属材料的一端焊接而成。A和B称为热电极,焊接 的一端是接触热场的T端称为工作端或测量端, 也称热端;未焊接的一端处在温度T0称为自由端 或参考端,也称冷端(接引线用来连接测量仪表的图21—1热电偶 两根导线C是同样的材料,可以与A和B不同种材料)。T与T0的温差愈大,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愈大;温差为0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为0;因此,可以用测热电动势大小衡量温度的大小。国际上,将热电偶的A、B热电极材料不同分成若干分度号,并且有相应的分度表即参考端温度为0℃时的测量端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对应关系表;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值再查分度表得到相应的温度值。热电偶一般用来测量较高的温度,应用在冶金、化工和炼油行业,用于测量、控制较高的温度。 本实验只是定性了解热电偶的热电势现象,实验仪所配的热电偶是由铜—康铜组成的简易热电偶,分度号为T。实验仪有二个热电偶,它们封装在悬臂双平行梁上、下梁的上、下表面中,二个热电偶串联在一起,产生热电势为二者之和。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机头平行梁中的热电偶、加热器;显示面板中的F/V表(或电压表)、-15V电源;调理电路面板中传感器输出单元中的热电偶、加热器;调理电路单元中的差动放大器;室温温度计(自备)。 四、实验步骤: 1、热电偶无温差时差动放大器调零:将电压表量程切换到2V档,按图21—2示意接线,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副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到底(增益为101倍),再逆时针回转一点点(防电位器的可调触点在极限端点位置接触不良);再调节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电压表显示0V左右,再将电压表量程切换到200mV档继续调零,使电压表显示0V。并记录下自备温度计所测的室温tn。

肉制品加工

实验四肉制品加工 实验目的 1、熟悉肉的检验方法及肉质评定方法和标准。 2、认识猪、牛、羊、鸡肉。 3、掌握肉制品保水性和嫩度的测定方法。 4、分析、探讨提高肉制品品质的工艺条件、原料的预处理、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项目 一、肉的新鲜度测定 (一)感官检验法 1、实验材料:猪肉切肉刀、温度计、天平、100量筒、200烧环、表玻璃、石棉网、电炉 2、方法步骤 (1)原理:肉在发生腐败变质时,会发生改变色泽、气味和硬度的现象,并形成气体。 (2)方法: A:视觉检查:自然光线下,观察肉的表面状态和色泽,以及有无血块、霉斑污染物,然后用刀顺肉纤维方向切开,观察断面色泽。 B:嗅觉检查:常温下嗅其气味。 C:硬度测定:在食指按压肉表面,触感其硬度指压凹陷恢复的速度,或是否恢复。表面干湿及是否发粘 D:肉汤煮沸观察:称取切碎的猪肉样20g,放入烧杯中,加水100mL,盖上玻璃,然后将烧杯移到电炉上加热至50-60℃,开盖,闻其气味。再将其煮沸,检查肉汤的气味、滋味、透明度、脂肪的气味和滋味。 3、大理石花纹的观察:大理石花纹是一块肌肉范围内,可见的肌肉脂肪的分布情况,也以最后胸椎处背最长肌横断面为代表,用目测评分法评定。只有痕量评为1分,微量评为2分,少量评为3分,适量评4分,过量评5分。如果评定鲜肉样时不清楚,可以置冰箱中于4℃左右保存24h后再进行评分。 (二)理化检验 制备肉浸液:肉样表层或深层取20-30g肉,除去脂肪和筋腱,切碎。称取10 g碎肉放于250mL烧杯中,加入预煮蒸馏水(无氨蒸馏水)100mL,静置30min,每隔5min用玻璃棒搅拌一次,然后用滤纸过滤至100mL的三角瓶中备用。 1、pH测定 原理:肉类腐败时,蛋白质分解成氨和胺等碱性物质,使肉的酸度降低,肉的pH值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肉的的新鲜度。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热电偶测温系统实验报告材料书

热电偶测温系统 实验报告书 班级:铁道自动化091班 小组成员:何俊峰、严云钧、王鹏远、倪森 瑜、康宁

目录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补偿方法及其应用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2热电偶的补偿方法 3热电偶的实际应用 二热电偶测温系统的相关介绍 1线路原理图 2主要原件及其作用 3调试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三实验收尾及总结报告 1处理实验数据 2 实验总结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补偿方法及其应用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1)概况: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这就要从热电偶测温原理说起。一次仪表,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温度。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Seebeck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资料时,只要该资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坚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B热电偶工作原理: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就会发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丈量的其中,直接用作丈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丈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弥补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 (2)分类:(S型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 铂铑10-铂热电偶(S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S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0%,含铂为90%,负极(SN)为纯铂,故俗称单铂铑热电偶。该热电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S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它的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S型热电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符合国际使用温标的S型热电偶,长期以来曾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插仪器,“ITS-90”虽规定今后不再作为国际温标的内查仪器,但国际温度咨询委员会(CCT)认为S型热电偶仍可用于近似实现国际温标。 S型热电偶不足之处是热电势,热电势率较小,灵敏读低,高温下机械强度下降,对污染非常敏感,贵金属材料昂贵,因而一次性投资较大。 (R型热电偶)铂铑13-铂热电偶 铂铑13-铂热电偶(R型热电偶)为贵金属热电偶。偶丝直径规定为0.5mm,允许偏差-0.015mm,其正极(RP)的名义化学成分为铂铑合金,其中含铑为13%,含铂为87%,负极(RN)为纯铂,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 R型热电偶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好,测温温区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物理,化学性能良好,热电势稳定性及在高温下抗氧化性能好,适用于氧化性和惰性气氛中。由于R型热电偶的综合性能与S

肉制品加工厂设计—柴冉

2010届本科毕业实习(设计) 姓名:柴冉 系别:生命科学系 专业:生物工程 学号: 080931001 指导教师:韩进诚 2010年 3 月 6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总结表 (3) 1总论 (4) 1.1工厂设计背景 (4) 1.2工程设计原则 (4) 1.3年产1500t肉制品加工厂设计标准基本要求 (4) 1.4市场需求 (4) 1.5原材料供应 (5) 2建厂条件 (5) 2.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5) 2.2供水供电 (5) 2.3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5) 3厂房的布局设计 (5) 3.1单一品种肉制品加工厂布局 (5) 3.2多种肉制品加工工厂布局 (6) 4工艺流程设计 (8) 4.1中式产品工艺流程如下: (8) 4.2西式工艺流程图 (8) 4.3酱卤类工艺流程 (8) 4.4花样品种工艺流程图 (8) 5设备的设计与选择 (8) 6土建 (11) 6.1建筑面积 (11) 6.2原料处理部分 (11) 6.3生产间部分 (11) 6.4生活设施部分 (11) 6.5其他建筑部分 (11) 7环保、节能和卫生管制 (11) 7.1环保 (11) 7.2卫生管制 (12) 7.3节能 (12) 8经济效益分析 (12) 参考文献 (13)

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 单位(盖章)

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总结表

年产1500吨肉制品加工厂设计 1总论 1.1工厂设计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中高档肉质品的需求原来越大。大中城市的西式肉制品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肉类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设计建设以中高档肉制品加工为主的小型加工厂,就有投资小见效快,经营灵活的优势,必将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势。 1.2工程设计原则 ①从肉制品行业的实际出发,节约投资,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设施,重点保证关键生产工程,确保产品的高档次。 ②工艺和企业总体规划力求做到既能适应当前生产需要,又能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③重视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搞好综合利用,节约成本。 ④加强企业管理,按现代企业的制度来组织企业的正常运行。 1.3年产1500t肉制品加工厂设计标准基本要求 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各种肉制品1500t,每天生产量为5t,其中灌肠类3t,酱卤类1.5t,花样品种类0.5t,生产上述产品每天所需主要原料为产白条肉的猪100头,副产品(头、蹄、心、肝和肚)500套。 总投资额170.97万元,其中土建2655m2,投资79.58万元,设备投资91.39万元。劳动定员按全员生产率每人50kg/天计,需职工100人。 每生产1t肉制品需用电60度、水18t和蒸汽2.3t,全年共消耗电9万度,水2.7万t,蒸汽0.345万t。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为:①基础建设200万元,设备投资1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②产品销售收入1200万元/年。③产品利税120万元/年,生产成本800万元/年。④产品销售利润80万元/年,投资利润率16.0%。⑤投入资金回收周期3年。 1.4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预测:以郑州地区为例,市常住人口700万,流动人口300万,共计1000万。人均消费肉制品以5kg/人年计,市场需求应为5万t每年。据调查,目前郑州市肉类企业中效益好的肉制品厂其生产量也只有3500t/年,其他大部分大中型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生产量低,成本高,估计生产规模为年产1500t的

实验指导四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地图投影

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与地图投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 2.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同时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 10.2 2.数据准备: (1)stationsll.shp(美国爱达荷州轮廓图) (2)idll.shp(美国爱达荷州滑雪场资料) 以上两个数据是以十进制表示经纬度数值的shapefile (3)snow.txt(美国爱达荷州40个滑雪场的经纬度值) (4)stations.shp,一个已投影的shapefile,用于检验习作2的投影结果 (5)idoutl.shp,基于爱达荷横轴墨卡托坐标系的爱达荷州轮廓图,用于检验习作3投影的正确性 三、实验容与步骤 1.空间数据处理 1.1 裁剪要素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县界.shp”、“Clip.shp”(Clip 中有四个实体) ?开始编辑,激活Clip图层。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实体(注意不要选中“县界”中的实体!)

图4-1 编辑Clip ?点击按钮,打开ArcToolBox; ?选择“Analysis Tools->Extract”,双击“Clip”,弹出窗口剪切窗口,指定输入实体为“县界”,剪切实体为“Clip”(必须为多边形实体),并指定输出实体类路径及名称,这里请命名为“县界_Clip1” 如图4-5; 图4-2 工具箱

图4-3 剪切窗口 ?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它三个实体,重复以上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将得到共四个图层——“县界_Clip1”,“县界_Clip2”,“县界_Clip3”,“县界_Clip4”); ?操作完成后,一定要“Save Editors”。 图4-4 生成四个剪切图层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 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专业班测仪161班 实验班测仪161班 学生姓名袁利 学号 1600160290 小组编号第七组 实验时间: 2 0 1 8 年 10 月 8 日

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K 型热电偶得特性与应用 实验仪器设备:智能调节仪、PT100、K 型热电偶、温度源、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实验原理: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21年发现的塞贝尔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 或B 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 ,另一端温度为0T ,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 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 之间便有一电动势T E ,其极性和量 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 流向B 时,称A 为正极,B 为负极,实验表明,当T E 较小时,0=()T AB E S T T (AB S 是热电势率)。 热电偶基本定律: (1) 均质导体定律:由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 截面积和长度如何,也不论各处的温度如何,都不能产生电动势。 (2)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只要中间导体C 两端温度相 同,那么接入中间导体对热电偶回路总热电势0(,)AB E T T 没有影响。 (3) 中间温度定律:热电偶的两个结点温度为12,T T 时,热电势为AB E (12,T T ),两结点温度为23,T T 时,热电势为AB E 23,T T (),那么当两结 点温度为13,T T 时的热电势则为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常见故障

热电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之一,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seeback)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其优点是: ①测量精度高。因热电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 ②测量范围广。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边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③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通常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丝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开头的限制,外有保护套管,用起来非常方便。 1.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所示。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常用的热电偶材料有: 热电偶分度号热电极材料 正极负极 S 铂铑10 纯铂 R 铂铑13 纯铂 B 铂铑30 铂铑6 K 镍铬镍硅 T 纯铜铜镍 J 铁铜镍 N 镍铬硅镍硅 E 镍铬铜镍 2.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 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 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 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 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3.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由于热电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采用贵金属时),而测温点到仪表的距离都很远,为了节省热电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温度比较稳定的控制室内,连接到仪表端子上。必须指出,热电偶补偿导线的作用只起延伸热电极,使热电偶的冷端移动到控制室的仪表端子上,它本身并不能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的影响,不起补偿作用。因此,还需采用其他修正方法来补偿冷端温度t0≠0℃时对测温的影响。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不能接错,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端的温度不能超过100℃。 热电偶冷端补偿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时要求其冷端(测量端为热端,通过引线与测量电路连接的端称为冷端)的温度保持不变,其热电势大小才与测量温度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若测量时,冷端的(环境)温度变化,将影响严重测量的准确性。在冷端采取一定措施补偿由于冷端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称为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通常采用在冷端串联一个由热电阻构成的电桥。电桥的三个桥臂为标准电阻,另外有一个桥臂由(铜)热电阻构成。当冷端温度变化(比如升高),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也将变化(减小),而此时串联电桥中的热电阻阻值也将变化并使电桥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升高)。如果参数选择得好且接线正确,电桥产生的电压正好与热电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量相等,整个热电偶测量回路的总输出电压(电势)正好真实反映了所测量的温度值。这就是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原理。

肉制品检验作业指导书讲解学习

菌落总数 一、依据:GB 4789.2—2010 二、目的: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三、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 恒温培养箱:(36 ±1)℃ 2 恒温水浴箱:(46 ±1)℃。 3 天平:感量为0.1 g、振荡器。 4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5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6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7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四、培养基和试剂 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2 磷酸盐缓冲液 3 无菌生理盐水 五、检验步骤 1 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 mL 生理盐水的无菌捣碎机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 2 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2 用1 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 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 的样品匀液。 3 按5.2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 次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 4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在进行10 倍递增稀释时,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 mL 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无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5 及时将15 mL~20 mL 冷却至4 6 ℃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46 ±1)℃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6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1)℃培养48 h±2 h。 六、菌落计数 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七、结果与报告 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2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计算: N= ∑C/ (n1+n2)d 3 菌落数小于100 CFU 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4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 CFU 时,第3 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 位数字,后面用0 代替位数;也可用10 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5 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6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7 称重取样以CFU/g 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 为单位报告。 大肠菌群计数(平板计数法) 一、依据:GB 4789.3—2010 二、目的: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