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 年,灭亡于公元668 年.中经二十八代王,历时705 年,与我国中原地区的西汉、东汉、魏(三国)、西晋、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及隋、唐诸王朝同时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众多的地方民族政权中,可谓存续时间最久者。

高句丽,本来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但由于在其势力扩张的历

史演变中,疆域延伸到了朝鲜半岛,进而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三国鼎立(新罗、百济、高句

丽)时代的重要角色,从而在阐述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方的历史发展时必然要涉及到高句丽的历史,使高句丽研究倍受中、朝、韩及俄、日等国学术界的关注。现将有关高句丽的基本情况简介如下:高句丽的名称与族源高句丽,又称高丽。其名称的由来及含义,迄今尚无定论,有说系“山高水丽”者,有说系“高大黑马”者,也有说是“高城”、“铜马”者,莫衷一是。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早在高句丽立国之前,汉“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至(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 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丽”。这里所说的高句丽、句丽在今辽宁新宾一带,曾是汉代玄菟郡的属地,该地的早期居民貊人也被称做高句丽人。

另据《汉书?地理志》载“玄菟、乐浪,(汉)武帝时置,皆朝鲜、涉貊、句丽蛮夷”,此处朝鲜与句丽并称,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当时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群体。《后汉书?高句丽

传》也指出,高句丽南与朝鲜相接。说明高句丽当时并不领有古朝鲜,古朝鲜也不包括高句丽。

高句丽的族源应是秽貊族系。高句丽是秽貊族系的一支。高句丽的王族,出自夫余,夫余是秽貊族系的另一个分支。故史书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夫余活动在今吉林、长春及其周围地区,高句丽则主要分布在今浑江流域。高句丽国的主体民族应是吉长地区的涉貊族系(夫余)和浑江的涉貊族系(高句丽)的后裔。

高句丽建国高句丽的始祖是朱蒙。朱蒙,即东明,又称朱明、邹牟。朱蒙原是夫余王的儿子,母亲为夫余王的侍婢,属于庶出。朱蒙自幼善射,百发百中,又智勇多谋,因而遭到嫡长子等人的妒忌。为躲避谋害,22 岁的朱蒙于公元前37 年(汉元帝建昭二年)从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夫余国率人南逃至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境内),建国称王,史称卒本夫余。因卒本川一带系西汉王朝所设玄菟郡管辖下的高句丽县属地,县内居民主要为高句丽人,故后定国名为高句丽。

朱蒙立国后,公元前32 年,首先以武力灭掉在今长白山东南部的荇人国,接着又溯浑江而上,统一了沸流部,即涓奴部。朱蒙所居之地卒本川,则为高句丽后来的五部之首桂娄部。公元前28 年,朱蒙又向东发展,灭掉北沃沮,在其地建立城邑,纳入高句丽势力范围。至此,高句丽政权初具规模,高句丽的历史亦从此开始。

高句丽的都城高句丽的都城共有五处,三处在今中国境内,两处在今朝鲜境内。

1.纥升骨城朱蒙自夫余避祸南逃,于公元前37 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在卒本川建国称王。公元前34

年,筑纥升骨城,以为王都。此为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纥升骨城,学术界大都认为系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的五女山城。高句丽在此定都计

40 年。

2.国内城

邹牟死后,其子琉璃明王即位。公元 3 年( 汉平帝元始三年 ),因迫于北部夫余强大的军

事压力和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需要,琉璃明王放弃故都纥升骨城,迁都至国内城

(今吉林 省集安市古城 ),并筑起防守坚固的尉那岩城 (又称丸都城 )作为卫城。定都于此计 425 年。

3.丸都城

公元 209 年(汉献帝建安十四年 ),高句丽山上王时,又移都丸都城。丸都城在今吉林省 集安市城北 5 里的山 ‘城子。每当遇到战争时,高句丽王常从国内城移至丸都城固守, 内城遭到破坏后,也留在丸都城暂住。

4.平壤城

公元 427 年(北魏始光四年 ),高句丽长寿王时,为躲避北魏的威胁,以及巩固在朝鲜半 岛上的势

力,高句丽都城再迁至平壤城 (即今朝鲜平壤市东北六七公里处的大圣山城和安鹤 宫城 )。定都于此历时 156 年。

5.长安城

公元 586 年(隋文帝开皇六年 ),高句丽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

(即今朝鲜平壤 市区 ),直至高句丽灭亡。历时 83.年。

, 高句丽的国家机构

高句丽中央机构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国王世袭。国王死后, 或嫡长

子不肖,则立次子或其弟为王。

地方行政区划, 在高句丽前期, 全国共有五个区域, 分别是: 桂娄部, 又称内部、 黄部, 是邹牟一系的族人,分布在今浑江和鸭绿江中游;涓奴部,又称西部、右部,在沸流水 (富 尔江 )上游;绝奴部,又称北部、后部,分布在今辉发河流域;顺奴部,又称东部、左部, 在今长白山及其南朝鲜境内狼林山脉东边;灌奴部,又称南部、前部,在今鸭绿江下游及清 川江一带。桂娄部由国王直接管辖,其余四部分别由各部大加自行统辖。 ‘

汉魏初期,国王以下的属官分为八等,即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加、主簿、优台丞、 使者、皂衣先

人,其中相加相当于中原王朝的丞相。 两晋南北朝时,职官设置由八等扩大 为十二等,分别是大对卢、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侯奢、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 者、褥奢、翳属、仙人,其中大对卢行使国相职权。

到唐代, 由于高句丽政权趋于封建化, 其官吏设置虽然仍保持十二等级, 但与前代差别 很大。十二等级以外的官吏设置也有所增加。

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高句丽的兴亡盛衰, 与中原王朝统治力量的强弱息息相关。 每当中原王朝安定强大, 积 极致力于边疆大业之际, 高句丽的势力就受到约束或削弱; 每当中原王朝陷于战乱纷争之际, 高句丽就乘机扩张。

高句丽建国后, 与西汉王朝建立了藩属关系。 西汉末年的半个世纪中, 高句丽与汉政权 基本上保持着安定统一的局面。

公元 9 年,王莽篡汉以后,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征发高句丽军队讨伐匈奴遭到拒绝, 王莽即命田谭、 严尤两次征讨高句丽, 并将高句丽国名改为下旬丽, 高句丽王改为下句丽侯。

王莽政权灭亡后, 东汉统治者改变了民族高压政策, 改善了东汉政权与高句丽的紧张关 系。公元 32 年 (东汉建武八年 ),高句丽遣使朝贡,光武帝刘秀恢复其王号。

47 年 (建武二十 三年 )冬,高句丽蚕支落大加戴升等万余口归附乐浪郡。 111 年(东汉安帝永和五年 ),高句丽 王遣使朝贡,要求归属玄菟郡。 234 年,魏明帝为协调同高句丽的关系,曾遣使与高句丽和 亲,238 年,魏明帝命司马懿率四万大军征讨公孙渊,高句丽王曾派兵数千助战。灭掉公孙 氏以后,高句丽隶属于曹魏。 242 年(正始三年 ),高句丽进犯西安平 (今辽宁丹东瑗河尖古城 ), 魏派大将丹丘俭东征高句丽,世丘俭虽初战失败,但很快扭转败局, “束马悬车”,登上九 都山,焚毁丸都城,大获全胜。此役高句丽军兵死亡 1.8 万余人。

西晋时,在东北设置护东夷校尉府, 府治设于襄平, 专门管理东夷各族事务, 高旬丽亦 受东夷校尉统或国 由嫡长子即位, 无嫡长子

辖。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343 年,高句丽故国原王派其弟向前燕称臣,贡献方物。前燕册封故国原王为营州刺史、征东大将军、乐浪公、高句丽王。高句丽广开土王时期,又被册封“平州牧,封辽东、带方二国王”。在南北朝对峙的情况下,高句丽的藩属关系也表现为双重的臣附关系。既向南朝称臣,也向北朝称臣,同时向南、北朝朝贡,并接受南北朝封号。如北魏世祖时,高句丽长寿王派人奉表来贡方物,并请国讳;世祖派李敖到高句丽,封长寿王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此后,高句丽又向西魏、北齐、北周奉表纳贡请封,如北周,封高句丽王汤为上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高句丽王即位时接受封号,死时还要求赠封,赠谥号,新王即位必经册命方为合法,足见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藩属关系是密切的。

隋唐时期,由于高句丽扩张野心膨胀,出兵辽西,破坏了此前的友善关系,遂引发了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导致高句丽国的彻底灭亡。

高句丽国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37 年,夫余国王子朱蒙(东明、朱明、邹蒙)为避祸南逃到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建立卒本夫余,定都于纥升骨城。公元前9 年,朱蒙死去,计在位19年。朱蒙时期,先是降服了沸流国,后经过北讨,灭掉了荇人国,将其纳入高句丽国的势力范围,然后,又向东扩张,灭掉了北沃沮,使其政权初具规模。

第二世琉璃明王即位当年,即亲统大军攻打鲜卑,大获全胜。但慑于强大的夫余入侵,琉璃明王于公元3 年将都城迁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并建丸都城以资珙卫。此后四百余年,这里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14 年,琉璃明王命大臣乌伊、摩离等领兵二万人,西伐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灭其国,并乘胜袭取高句丽县,占有高句丽故地,从此卒本夫余改名为高句丽,并以高为氏。

第三世太武神王时期,高句丽频繁用兵。公元21 年,发起对夫余的进攻,虽曾将夫余国王斩首,但最终还是战败而归。26 年,征服了盖马国,使高句丽势力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地区。随后又降服了句荼国。高句丽的扩张,引起了东汉政权的干预,太武神王只好谢罪求饶。

第四世王和第五世王时期,高句丽无所建树。第六世为太祖王,其在位时期是高句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太祖王除了将高句丽分散的各部实行统一以外,还与东汉政权进行过多次军事较量,屡犯辽东,显示了高句丽逐渐强大的军事实力。

到第十世山上王、.第十一世东川王、第十六世故国原王时,高句丽因多次向辽东扩张,先后三次遭到中原王朝和辽东地方政权的大规模讨伐,以致邑落残破,王都被毁,濒临灭亡。

直到第十九世广开土王时,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高句丽对外扩张的变化。广开土王,又称好太王。他即位初期,先兴师北进,攻破契丹三个部落、六七百营。接着又挥师南下,多次进攻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仅公元396 年一役,就夺取百济58 城、700 余村,迫使百济阿莘王出降,并臣服于高句丽。后又两次击败入侵的倭寇,占领新罗部分城邑,使所辖地域越过大同江,抵达汉江北岸。410年,又北征夫余,迫使夫余臣服于高句丽。特别是403 年,高句丽开始以武力入侵辽东,并最终占据了辽东,直到高句丽灭亡时,辽东地区才回归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412 年,广开土王死后,长寿王即位。面对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的形势,长寿王遣使向中原诸王朝奉表纳贡,以示臣服,求得相对稳定。但这时,新兴的北魏政权,正在步步向东逼近,随时都在威胁着高句丽的安全。为了远离北魏的威胁,公元427 年,长寿王迁都平壤城。长寿王迁都平壤后,继续推行南侵新罗、百济,北和中原诸朝的策略。475 年,长寿王一举攻克百济王都汉城,杀其王,迫其南迁,高句丽势力推进到汉江流域。关于北和中原的

策略,据文献记载,终长寿王之世,仅向北魏朝贡就达 46 次,从而避免了与中原王朝的矛

盾激化,使高句丽由汉魏时的“方可二千里,户三万”,发展到“民户三倍于前魏时,其地 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即东临日本海,西靠黄海,南到汉江流域,北以辽河为界, 成为地处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的强大政治势力。 自长寿王以后,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高句丽 与中原王朝基本保持着朝贡修好的和睦关系。

高句丽的灭亡

隋唐之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空前加强。 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同时,百济、新罗因屡受高句丽攻掠, 从征高句丽。 此时的高句丽亦一改前世诸王的修好政策, 于是爆发了隋与高句丽的辽东战争。

辽东战争,计有四次。

第一次, 598 年,因高句丽兵犯辽西,隋文帝发水陆大军三十万前往征讨。双方未及交 锋,高句丽王高元就遣使谢罪,隋文帝即下诏班师。

第二次, 611 年,隋炀帝兵发辽东,先胜而后败,损失惨重。

第三次, 613 年,隋炀帝再次亲征高句丽。一辽东城一战,持续二十余昼夜,双方死伤 甚众,后因隋朝内乱,隋军无功而返。

第四次, 614 年,隋炀帝第三次亲征高句丽。隋军先取得卑奢城大捷,准备进军平壤。 高句丽王审时度势,“上表请降”,炀帝允准,率军而归。

隋朝灭亡,唐帝国建立。 645 年,因高句丽、百济不遵唐朝诏命,联合进攻新罗,唐太 宗应新罗请求,遂发兵二十万,亲征高句丽。在连获胜利后,因天寒粮尽,只好班师。

666 年,高句丽内哄,国相泉男生被推翻,向唐朝求兵救援。唐高宗再发大兵,征讨高 句丽。各路唐

军,捷报频传。 668 年,唐和新罗联军围攻平壤,高句丽王藏投降。至此,高 句丽所属 176 城、 69 万

户,分别归唐和新罗所有。唐将高句丽故地划为 9 个都督府, 42 个 州、100 余个县。 又于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 以薛仁贵为安东都护, 统兵 2 万以镇之。 这样,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 705 年的高句丽政权最后灭亡, 高句丽的辖区大部分纳入唐帝国的行政建 制,恢复了中原政权对朝鲜半岛和辽东的直接管辖。随着政权的灭亡,高句丽族也解体了, 分别融入周边各族之中,再也没有高句丽族了。

589 年,隋朝统一,收复辽东故土的 也多

次向隋朝求援,表示愿意 竞以兵戎相见, 发兵进攻辽西之地,

中国古代音乐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教案)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 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 该笛是用鹤类长骨制成,一般长20多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能发出七声音阶。现存河 南博物院一楼展厅,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热爱音乐,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孔老夫子过去是被奉为“万代师表”、“至圣先师”的,原因是他的教育思想伟大,比如说“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时习”等等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不落伍;孔子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我们都按下不提,只看他的教育内容,便可知其对音乐的重视。他开设的六门课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礼”教,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是贵族子弟必须具备的; “乐”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射”指射箭; “御”指驾车; “书”指写字; “数”指算术。 “乐”是居第二位的。孔子本人经常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走到哪里都得不到重用时,仍然是“弦歌不绝”,--不停地弹琴唱歌。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乐”太重要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能够改变社会风尚。“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懂“诗”、通“礼”,还不算完,最后还要靠“乐” 来成就一个人。 战国时的荀子写过一篇《乐论》,他认为,乐则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方式,“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的教育作用很大,“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音乐的印入人心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心是非常神速的。 那么,古代的音乐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从先秦讲起。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地理条件、民俗风情等。 一、先秦音乐(远古至春秋战国)乐舞与鼓、磬等打击乐器的出现是与远古先民祭祀及狩猎、耕种等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进入奴隶制社会后,随着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到来,以编钟为主的钟鼓乐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乐器还有笙、琴等。 本时期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性是"钟鼓"乐队。它是礼乐思想的具体表现。它的音乐审美特征,也成为本时期音乐审美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即:以钟鼓乐舞为特色,追求以中和为目的的庄严、肃穆、雍容、徐缓的金石音乐之美。 远古交响乐的钟声―― 曾侯乙墓震惊天下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历史概述 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中经二十八代王,历时705年,与我国中原地区的西汉、东汉、魏(三国)、西晋、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及隋、唐诸王朝同时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众多的地方民族政权中,可谓存续时间最久者。 高句丽,本来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但由于在其势力扩张的历史演变中,疆域延伸到了朝鲜半岛,进而成为朝鲜半岛历史上三国鼎立(新罗、百济、高句丽)时代的重要角色,从而在阐述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方的历史发展时必然要涉及到高句丽的历史,使高句丽研究倍受中、朝、韩及俄、日等国学术界的关注。现将有关高句丽的基本情况简介如下: 高句丽的名称与族源 高句丽,又称高丽。其名称的由来及含义,迄今尚无定论,有说系“山高水丽”者,有说系“高大黑马”者,也有说是“高城”、“铜马”者,莫衷一是。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早在高句丽立国之前,汉“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至(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丽”。这里所说的高句丽、句丽在今辽宁新宾一带,曾是汉代玄菟郡的属地,该地的早期居民貊人也被称做高句丽人。 另据《汉书?地理志》载“玄菟、乐浪,(汉)武帝时置,皆朝鲜、涉貊、句丽蛮夷”,此处朝鲜与句丽并称,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当时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群体。《后汉书?高句丽传》也指出,高句丽南与朝鲜相接。说明高句丽当时并不领有古朝鲜,古朝鲜也不包括高句丽。 高句丽的族源应是秽貊族系。高句丽是秽貊族系的一支。高句丽的王族,出自夫余,夫余是秽貊族系的另一个分支。故史书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夫余活动在今吉林、长春及其周围地区,高句丽则主要分布在今浑江流域。高句丽国的主体民族应是吉长地区的涉貊族系(夫余)和浑江的涉貊族系(高句丽)的后裔。 高句丽建国 高句丽的始祖是朱蒙。朱蒙,即东明,又称朱明、邹牟。朱蒙原是夫余王的儿子,母亲为夫余王的侍婢,属于庶出。朱蒙自幼善射,百发百中,又智勇多谋,因而遭到嫡长子等人的妒忌。为躲避谋害,22岁的朱蒙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从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夫余国率人南逃至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境内),建国称王,史称卒本夫余。因卒本川一带系西汉王朝所设玄菟郡管辖下的高句丽县属地,县内居民主要为高句丽人,故后定国名为高句丽。 朱蒙立国后,公元前32年,首先以武力灭掉在今长白山东南部的荇人国,接着又溯浑江而上,统一了沸流部,即涓奴部。朱蒙所居之地卒本川,则为高句丽后来的五部之首桂娄部。公元前28年,朱蒙又向东发展,灭掉北沃沮,在其地建立城邑,纳入高句丽势力范围。至此,高句丽政权初具规模,高句丽的历史亦从此开始。 高句丽的都城 高句丽的都城共有五处,三处在今中国境内,两处在今朝鲜境内。 1.纥升骨城 朱蒙自夫余避祸南逃,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在卒本川建国称王。公元前34年,筑纥升骨城,以为王都。此为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纥升骨城,学术界大都认为系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的五女山城。高句丽在此定都计40年。 2.国内城

欧洲文化入门

欧洲文化入门 《欧洲文化入门》由于其内容庞杂,琐碎,因而是一门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课程。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我们潜下心去,找出里面的规律和线索,这门课并不难攻克。我们要牢记文化的五分法:一、社会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历史) 二、哲学三、文学四、科学五、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音乐),以记忆每个时代的各要点为主,理解纵向的变迁为辅,后者主要的作用时帮助我们更好的记住前者。 《欧洲文化入门》的考试大致包括以下几种题型:四选一,填空,判断,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 选择题:这种题型可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评价等多种能力,评分客观,故常被应用。在答题时,如果能瞬时准确地把正确答案找出来最好,假如没有把握,就应采用排除法,即应从排除最明显的错误开始,把接近正确答案的备选项留下,再分析比较强以逐一否定最终选定正确答案。 填空题:这种题型常用于考核考生准确记忆的“再现”能力,在答题时,无论有几个空,回答都应明确、肯定,不能含糊其辞,填空题看似容易实则难,最好的应对办法是对英语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知识、概念、原理等要牢记。 名词解释:这种题型一般针对英语专业自考本科段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进行命题,主要考核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在答题时,答案要简明、概括、准确,如分值较大,可简要扩展。 简答题:这种题型一般围绕基本概论、原理及其联系进行命题,着重考核考生对概念、史实、原理的掌握、辨别和理解能力。在答题时,既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答案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并加以简要扩展就可以。 论述题:这种题型一般从试卷编制的全局出发,能从体现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和基本问题的角度来命题,着重考核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

世界近代史教案(一)

世界近代史总体概述 所谓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其时限自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止。其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形态,两个时期,三条线索,四个阶段。 一个形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两个时期:是指世界近代史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前期,自由竞争是其主要特征;在后期,垄断是其基本特征。 三条线索:是指构成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内容的三条基本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三是民族解放运动史。近代社会的主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它的发展必然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宗主国的矛盾,形成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这三条线索,也称之为近代世界的三股历史潮流,贯穿于近代社会始终,是近代人类社会内在的四对矛盾(资产阶级、人民群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和表现。它们错综交织,相互关联,构成近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 四个阶段:是指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史前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四个阶段。教材以此为依据,编写了四章24节内容(第五章可独立成篇,另当别论)。 第一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史前时期(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开始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原来先进的阿拉伯、中国等国家或闭关自守或分裂,发展缓慢;欧洲后来居上,经历了空前的变化: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反映这种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意大利及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掠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教材第一节首先阐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可依据以下线索

欧洲历史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现代中国疆域 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编辑本段远古时代 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 九州 的天下观与地理观。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虽然此说分歧很大,传说性质浓厚,范围也大于当时中国实际面积。但此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欧洲文化鉴赏

欧洲文化鉴赏 期末课程论文2015—2016第二学期题目:欧洲文明发展与建筑特点 姓名:鲍鹏 学号:14L1251036 班级:环艺L141

Europe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From the earliest European civilizations: the Minoan and Mycenaean civilization, history of European civilization has more than four thousand years the European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in the Aegean Sea in ancient Greece and, here, a pleasant climat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civilization provides a prerequisite. Europe has a long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d of 4000 to 2500 years ago in southern and Western Europe had been widely distributed megalithic culture and subsequently located in the Aegean region of southeastern Europe grew vigorously is one of the birthplace of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s of the world, said the Aegean civilization, left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o mankind. In the 6th century BC, the rise of the Roman state,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include semi Europe (Great Britain islands to the Danube River line to the South) and North Africa, West Asia, the Empire, and Italy where the Italian peninsula has been the core area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e early era, Europe has a population of about 32 million, which more than half of the distribution in southern Europe, and Eastern Europe, northern Europe and the British Isles together is less than 1 / 10. After the 3rd century AD, the Roman Empire is gradually weak, originally living in the Germanic people of northern Europe and living in the eastern Slavs have a large number of intrusion, accompanied with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European fully, the middle of the 14th century Europe as a whole population

法国近代史概括

法国近代史概括: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法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阶级斗争最激烈、政治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从1789年到1871年先后经历五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各党派创造和试验了各种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行政法律制度。由于法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大国之一,法国的政治文化对于世界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史学界一般以1789年爆发的大革命作为法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革命之前,以绝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旧制度已衰落式微。频繁的对外战争、宫廷的奢靡浪费和贵族的免税特权致使波旁王朝陷入难以解决的财政危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激励了改革社会的普遍愿望。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与旧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开始。这次革命鲜明地宣布自由、平等、法制和民主原则,坚决废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在与国内外反动保守势力的搏斗中,人民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推动革命沿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到1794年先后经历了立宪君主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了恐怖统治,但未能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稳定下来。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通过雾月政变上台,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在国内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在国外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使法国一度称霸欧洲。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联军击败而退位。1815年3月他重返法国,建百日王朝,6月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承认大革命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自由权利。法国的经济开始从多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后倒行逆施,背弃《宪章》,激起社会上普遍的不满。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代之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立宪君主制,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政府残酷镇压30年代初的工人运动(如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共和运动,以确保资产阶级的秩序。工业革命开始展开,纺织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较快。40年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传。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扩大选举权。政府拒绝改革,激发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而奋勇战斗。工人代表也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此深感恐惧。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遭到残酷镇压。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迷恋,当选为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翌年,加冕称帝,自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稳定了法国政局,鼓励经济发展。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欧洲的工业大国。政治体制也由50年代的专制帝国演变为60年代的自由帝国,议会的权力逐步恢复,出版、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拿破仑三世为谋求军事和外交威望,

朝鲜高丽王朝历史

朝鲜高丽王朝历史 农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 郑于华 2134123388

高丽王朝(西元918-1392年)是中世纪东亚一个重要的政权,可以说是首次实现朝鲜半岛民族与文化彻底融合统一的朝代。高丽王朝的文化元素,在现代朝鲜半岛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其象征意义更大大影响着现代朝鲜民族的思维。今天韩国国名的英文“Korea”,正是“高丽”的音译。 西元9世纪,千年古国新罗王朝政散人离、日趋没落,终于在世纪的末年重新陷入三国鼎立的状态,史称“后三国时代”。在统一的新罗王朝之前,朝鲜半岛存在着三个分庭抗礼的国家,称为高句丽、百济、新罗—新罗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唐朝次第蚕食高句丽与百济的国土,在高句丽与百济灭亡之后,新罗成为半岛上唯一一个统一国家。然而,统一只维持了一百多年。之后,不满新罗王朝统治的群雄纷纷揭竿而起,消亡的高句丽、百济亦趁此机会借尸还魂。率先复兴的是“后百济”。另一位豪杰也热衷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在新罗内部权术争斗中失败的新罗王子弓裔,则在松岳(即今开城)打着“后高句丽”的旗号,发起对故国新罗的疯狂报复。不过他对新罗人的极端仇恨却丝毫没有改变。于是,在朝鲜半岛上斗个你死我活,然而沸腾的热血与杀戮的快感无益于构筑万世基业。弓裔虽然建立了霸业,可是他的性格暴虐古怪。他对自己在新罗遭受的耻辱耿耿于怀,为此他对新罗人实施灭绝种族的政策。他肆意屠杀部下甚至妻子儿女,一时间人心惶惶。于是,更具政治抱负和战略眼光的部将王建将之推翻。 王建出身于松岳的海上商人家庭,因为家族与个人的声望而被弓裔任命为松岳的守将,并统领水军。此后,王建屡立战功,受到弓裔的赏识,官居百僚之首。王建并非一般武夫可比,他对形势具有高瞻远瞩的见解。在夺得权柄之后,他一边谋划着一统半岛的事业,一边巧妙处理涉及立国方略的原则问题。面对势力强大的后百济,王建采取步步为营的谨慎对策,而对新罗小朝廷则报以忠顺的拥戴者姿态、暗地里却不忘不断施加压力。最后,机会终于来临。苟延残喘的新罗朝廷终于不得不向王建出降,接着后百济发生王位争夺的内乱。后百济王子神剑发动政变,软禁父亲甄萱而自立。甄萱九死一生逃出重围,被迫接受王建的保护。在甄萱的引导下,以新罗正统继承者自居的王建发兵攻灭后百济,后三国时代再度归于一统。 收拾三国的混乱局面之后,王建自命为高句丽的正统化身,因而代替新罗王朝获得合法的理由。追本溯源,高句丽王室出自夫余国王族,而百济王室则出自高句丽王族。考虑到这种千丝万缕的高贵血统,古代朝鲜民族对高句丽的执著可想而知。然而对于自身无缘于高句丽王族血统的王建而言,退而求其次采取“精神继承”,亦不失为巩固其支配权象征的有效方式。 第一代、高丽太祖应运元明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神圣大王—王建(西元918-943年在位)王氏之所以可以统一半岛,依靠的是豪族们的力量。自新罗末年中央失权,地方上的豪杰自筑城寨统治地方。在高丽统一半岛之前,王建在其霸主的道路上得到其他豪族的支持。没有这些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的豪族的支持,单凭王建的韬略不足以成就他的功业。在平定各国之后,王建继续笼络新旧豪族,极力统合地方色彩浓厚的大小豪族势力。据说王建的后宫嫔妃在二十九人以上,其中相当部分来自于各豪族的家庭。王建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王建收服地方豪族的构思只在当代产生效果,却无力为后世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与豪族联姻的结果,大量权门外戚产生。类似势力的崛起,围绕王位争夺的争斗随之而来,王建一旦死亡,这些潜在矛盾再也无人能够驾驭。“王规之乱”即是典型的事件。王规是两朝外戚,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王建,另外还有一女嫁给了王建的儿子惠宗王武。即便如此,王规对自己的权势还不满足,他

欧洲文化名词解释集锦2

Division One Greek Culture and Roman Culture 1. Iliad(《伊利亚特》): 1) It is one of the two great ancient Greek epics by Homer. 2) It deals with the alliance of the states of the southern mainland of Greece, led by Agamemnon in their war against the city of Troy probably in the period 1200-1100 B. C. 3) The heroes are Hector on the Trojan side and Achilles and Odysseus on the Greek. 4) In the final battle, Hector was killed by Achilles and Troy was sacked and burned by the Greeks. 4. Dialectical method(辩证法): 1) It was devised by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Socrates. 2) It is a method of argument, by questions and answers. 7.Stoics(斯多咯派): 1) It was one of four ancient Greek schools of philosophers in the 4th century B. C. 2) To them ,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 e was “duty”. 3) It developed into the theory that one should endure hardship and misfortune with courage. 4) The chief Stoic was Zeno. 8.Doric Style(陶立克柱): 1) It is one of three ancient Greek architecture styles. 2) It is also called the masculine style. 3) It is sturdy, powerful, severe-looking and showing a good sense of proportions and numbers. 4) The Doric style. is monotonous and unadorned. 9.Pax Romana(罗马和平)(北京市2001年自考真题名词解释): 1)In the year 27 B.C. Octavius took supreme power as emperor with the tile of Augustus. 2) Two centuries later, the Roman empire reached its greatest extent in the North and East. 3) The emperors mainly relied on a strong army-the famous Roman Legions and an influential bureaucracy to exert their rules. 4) Thus the Roman enjoyed a long period of peace lasting 200 years. This remarkable phenomenon in the history is know as Pax Romana. 10. Virgil(维吉尔): 1) He was the greatest of Latin poets. 2) He wrote the great epic, the Aeneid. 3) The poem opened out to the future, for Aeneas stood at the head of a rce of people who were to found the first the Roman republic and then the Roman Empire. Division Two The Bible and Christianity 1. The Bible: 1) The Bible is a collection of religious writings comprising two parts: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 2) The former is about God and the laws of God; the latter, the doctrine of Jesus Christ. 2. The Old Testament: 1)The Bible wa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 2) The Old Testament is about God and the Laws of God. 3)The word “Testament” means “agreement”, the agreement between God and Man. 3. The New Testament: 1) The Bible wa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New Testament. 2) The New Testament is about the doctrine (教义) of Jesus Christ. 3)The word “Testament” means “agreement”, the agreement between God and Man. 4. Pentateuch(摩西五经): 1)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oldest and most important are the first five books, called Pentateuch.2) Pentateuch contains five books: Genesis (创世记), Exodus (出埃及记), Leviticus(利未记), Numbers (民数记), Deuteronomy (申命记). 5.Genesis:1)Genesis is the first one of the five books in Pentateuch in Old Testament. 2) It tells about a religious account of the origin of the Hebrews people, including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and of man, the career of Issac and the life of Jacob and his son Joseph. 6. Exodus: 1) Exodus is the second one of the five books in Pentateuch in the Old Testament. 2) It tells about a religious history of the Hebrews during their flight from Egypt Led by Moses. 3)

中英文对照-中国历史简介

中国历史简介 Brief History of China 在我国古代,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In ancient China, the National Unity sometimes, and sometimes separatist,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word in different times different, generally refers to a unified national strategy, the split means more when the Central Plains. With the territory of the emperor rule changes, the Chinese word, including its coverage varies accordingly. "China" in the name of King Wu of Zhou period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greed to "central country." Passed in 3000, the Duke of the Yangcheng (today Henan Dengfeng) with Tugui measure the shadow of the sun, measured Next day noontime, Bachimen's table in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are not the shadow of the sun, we think this is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so that goes to China. 汉朝以后,虽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也自称“中国”,但是并不代表它们就是中国政权。因为他们这个自称的“中国”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即使历史上的某个政

欧洲近代史概述

唐婉祺|九级 如果大航海成为一种可能,那么欧洲后来的发展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历史就在按照它自己的逻辑展开。 大航海运动给欧洲人的思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的植物、动物、新的人类与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它们是如此的不同于欧洲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一切,于是这刺激了欧洲人对于新的问题的探索。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欧洲人开始了他们的科学革命。 毫不奇怪,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领域,正是这些领域与航海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进行航海活动,葡萄牙人首先开办了航海学校,虽然亨利王子本人对于学术毫无兴趣,但是他还是热情的支持这些学校,没有它们航海活动就无法开展。在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相继取得成功以后,荷兰、英国和法国也相继派出了自己的探险队,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航海学校,专门培养航海人才。为了确定在海洋中的方位,天文学具有了实用的价值,因而在航海学校中得到了认真的研究。而科学革命恰是从天文学起步的。1496年,23岁的波兰人科波尼克来到了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学习,经过了6年的学习以后回到了他的祖国,在那里他一面从事医生、教士的职业,一面在业余时间从事天文学的研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对于原来的关于地球的知识提出了挑战,很多在航海中新获得的资料也无法用原来的理论进行解释,于是科波尼克利用这些资料重新进行了计算,大约在1513年初步完成了他的日心说,并写成了短文在他的朋友之间流传。然而他并没有胆量挑战教会的权威,只是在自己的古稀之年才将早已经研究的成果出版。如果我们对科波尼克这个名字不熟悉的话,那么我们一定知道他的另一个名字,那就是他的拉丁文名字哥白尼。哥白尼之后另一个对科学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意大利人伽利略。1597年,在开普勒的影响下,他开始相信日心说,后来他利用望远镜观测了星空,给予了日心说以实际证据的支持。1642年,就在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牛顿诞生了。对于牛顿的伟大贡献,我想每一个人都是耳熟能详的,然而他的发现又何尝不是在当时社会所需要的数学、力学与天文学呢?而我们所熟知的另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是在做了五年的环球航行以后,收集了大量标本,才开始考虑物种进化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航海对于促进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大航海,那么科学可能仍然是处于停滞状态的。 然而尽管科学在大航海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航海依旧使用着帆船,陆地上的交通工具也依旧是步行或者牛、马拉的车,人们依旧用蜡烛照明,住的房子依旧是木头或者石头的,羊毛、亚麻与棉布仍然是人类的主要衣服原料,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一切仍然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到了18世纪晚期才开始改变,而这一切,似乎与航海的深化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与科学革命在欧洲普遍展开不同,工业革命起初只是英国人的事情;与科学革命是由科学家主导的不同,工业革命中几乎见不到科学家的影子,工业革命可以说是一场由商人和工匠主导的革命。关于这场革命的起源,也自有着它的逻辑。当年最早航海的葡萄牙人是冲着亚洲的香料来的,后来荷兰人排挤了葡萄牙人垄断了亚洲的香料,当香料在欧亚贸易中衰落以后,荷兰人成功的培养了欧洲人喝咖啡的习惯,自己则依然垄断着咖啡的贸易。尽管英国人经过了两次英荷战争,成功地让荷兰人接受了《航海条例》,但是英国人在亚洲仍然没有撼动荷兰人的

一个帖子知道欧洲所有国家历史

一个帖子知道欧洲所有国家历史 第一章最简单的欧洲史 很久以前,我们就清楚:我们所知道的历史都是恍惚并且带有个人感受的。因为每个研究历史的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每一段历史都是夹杂着个人色的历史。 当原始人推出了历史舞台,欧洲的真正历史开始了。 有个叫凯尔特的,他们最早免费游览了整个欧洲,并且空前绝后地在各处都留下了一大堆用大石头垒成的玩艺。 又有一个国家叫做希腊,它虽然本土很小很小,可是殖民地却很大很大;它虽然地势很矮很矮,可是文明的程度却很高很高。它用“以德服人”的方式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 接着有一个仰慕希腊的意大利,派出使者学习了所有希腊的东西。他们用希腊的东西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可是征服来征服去,就是没法征服德国人。 当意大利人消沉之时,一群骑马的人从东边跑过来,他们撵走了东欧人,也撵走了德国人。德国人只好到意

大利人的家里寄住。 不久后,德国人修理了意大利人,反倒成了家里的主人。意大利人只能往东跑,找了个小墙角,结果一直忍了1000 年。 高兴的德国人在意大利人家里到处乱窜,并在家门口挂了个牌子名叫“中世纪” 。美丽的“金发野兽”开始跳起了探戈舞。中世纪的人很凶暴,杀人算不了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杀过人。 德国人想学习意大利人,可是还没学明白就分裂成了三个,一个叫法国;一个叫德国;最后一个名叫意大利。 教会不失时机地走了出来,自称自己很牛,结果后来真的很牛。他们和贵族、农奴一起组成了中世纪的基本情况。 海盗们很不高兴,自称我们为啥不能牛呢?就一个个地到处跑。他们先打趴下了英国,变成了英国人;又打了法国,变成了法国人;最后打了意大利,变成了意大利人。 斯拉夫的俄国人很不容易,风雪交加中要求海盗们帮忙,从此一部分海盗们变成了俄国人。 其他的斯拉夫人有的和德国没事找事玩;有的和躲在墙角的意大利后裔们没事找事玩;还有的在草原上和游牧民族没事找事玩。 意大利人经商了,其他人看着眼馋也经商了。这些

欧洲文化

The Renaissance was a cultural movement that profoundly affected European intellectual life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Its influence affected literature, philosophy, art, politics, science, relig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inquiry. The Renaissance could be viewed as an attempt by intellectuals to study and improve the secular and worldly, both through the revival of ideas from antiquity, and through novel approaches to thought. Francesco Petrarca was an Italian scholar, poet and one of the earliest Renaissance humanists. Petrarch is often called the "Father of Humanism".He was the first to offer a combination of abstract entities of classical culture and Christian philosophy. Marsilio Ficino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humanist philosophers of the early Italian Renaissance, an astrologer, a reviver of Neoplatonism who was in touch with every major academic thinker and writer of his day, and the first translator of Plato's complete extant works into Latin. Pico della Mirandola was an Italian Renaissance philosopher.he wrote the famous Oration on the Dignity of Man which has been called the "Manifesto of the Renaissance",and a key text of Renaissance humanism Raphael was an Italian painter and architect of the High Renaissance, celebrated for the perfection and grace of his paintings and drawings. Together with Michelangelo and Leonardo da Vinci, he forms the traditional trinity of great masters of that period. Leonardo da Vinci has often been described as the archetype of the Renaissance man, a man whose unquenchable curiosity was equaled only by his powers of invention. He i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painters of all time and perhaps the most diversely talented person ever to have lived. William Shakespeare was an English poet and playwright, wide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write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 world's pre-eminent dramatist.Shakespeare's work has made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later theatre and literature. Michelangelo, was an 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er, sculptor, architect, poet, and engineer. he is often considered a contender for the title of the archetypal Renaissance man, along with his rival and fellow Italian, Leonardo da Vinci.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also called the Protestant Revolt or simply The Reformation, was the European Christian reform movement that established Protestantism as a constituent branch of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 It was led by Martin Luther, John Calvin and other Protestants. Martin Luther was a German priest and professor of theology who initiated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Luther's influence spread across northern and eastern Europe and his fame made Wittenberg an intellectual centre. John Calvin was an influential French theologian and pastor during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He was a principal fig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Christian theology later called Calvinism.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was a period when new ideas in physics, astronomy, biology, human anatomy, chemistry, and other sciences led to a rejection of doctrines that had prevailed starting in Ancient Greece and continuing through the Middle Ages,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science.The science of the late renaissance was significant in establishing a base for modern science. Nicolaus Copernicus was a Renaissance astronomer and the first person to 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heliocentric cosmology, which displaced the Earth from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