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貌学复习提纲

1、地貌学的学科性质是怎样的?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学科性质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地貌成因要素包括哪些?地貌成因要素:地表物质、地貌营力、地貌发育时间、内(营)力(放射能、重力能);外(营)力(太阳能、重力);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相互影响,此消彼长,动态平衡;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发育时间;

3、地貌营力(地貌形成的动力)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4、气候与地貌的关系。地貌的分布规律(分带性)

气候地貌的垂直分带性(高度分带)

以高度来划分,随高度降低,依次分布:

冰雪气候地貌带----高山气候(雪线以上)冰缘气候地貌带----亚高山带

温湿气候地貌区或湿热气候地貌区(流水作用为主)

上述划分,依山地所在纬度而异。低纬较高纬分带明显。

气候与地貌气候影响外力的性质和强度,从而影响其塑造的地貌,地貌也可以影响气候。

5、什么是气候地貌与构造地貌?

6、什么是坡地地貌?什么是坡地块体运动?坡地地貌是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水分参与的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块体运动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或有水活动等参与下,发生位移,称为坡地块体运动。

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8、坡地根据坡形和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根据坡形,分为: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凹凸坡(复合坡)。物质组成:基岩坡,碎屑坡,土坡

9、根据发生崩塌的地貌部位和崩塌形式崩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及其概念?按地貌部位和崩塌方式:山崩:山坡上规模巨大的崩塌。塌岸:发生在河岸、湖岸、海岸的崩塌。

散落:岩屑沿斜坡向下做滚动或跳跃式的连续运动

10、什么是崩塌?影响崩塌的因素?崩塌可以形成哪些地貌类型?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1)地貌条件:坡度(坡度要大于碎屑的休止角)松散物质组成的坡坡一般大于45°

黄土状物质>50°,基岩坡>50°;坡高(坡地相对高度)松散物质<25米,形成小型崩塌25-45米,中型崩塌>45米,大型崩塌坚硬岩石坡>50米,大型崩塌有利于岩土体崩落的临空面。

2)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狭义地质条件)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岩性(组合)等都有影响3)气候条件气温:加速物理风化降水:增加负荷,加大重量,孔隙水压力增加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冰化雪

(4)地表水的冲刷、浸泡地下水:地下水及其流动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裂隙充填物在水的软化作用下抗剪强度降低,地下水的浮托作用降低危岩体与稳定岩体直接的抗拉强度

(5)地震因素:①地震加速度在边坡内部引起附加应力作用。②引起边坡岩体结构和强度的变化。

(6)人为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在山区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如不顾及地形条件,任意开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生崩塌。另外,任意砍伐森林和在陡坡上开垦荒地也常引起崩塌。崩塌地貌

(1)崩塌壁:坡上部由于崩塌形成的陡坎地貌。

(2)崩塌沟:崩塌壁之下崩塌体位移时刨出浅的沟槽

(3)倒石堆:崩塌的物体在坡角地带形成的堆积体,称为倒石堆。是一种崩塌堆积地貌。

11、什么是滑坡?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滑坡的类型划分?

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块地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影响滑坡的因素:

(一)地貌条件:斜坡的高度、坡度和外形是决定滑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松散堆积层的滑动坡度 >20°基岩滑动坡度 30°-40°

(二)地质条件(斜坡的物质组成与地质结构):软弱结构造产状上倾向与坡向一致,如节理面,断层面,不整合面等主要发生在遇水易软化的软弱地层上

(三)地下水减弱土粒间的吸附力,增加荷载,加大下滑力。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如黄土中的碳酸钙,使土体失去粘结力。地下水增加孔隙压力,对滑体起浮托作用,降低抗剪强度不透水的软弱地层,软化成为滑动层。地下水沿滑动面运动,使摩擦系数减小,阻力降低。地下水运动产生动水压力

(四)地表水、河水的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在河岸、海岸和湖岸(库岸)的坡脚水面附近进行掏蚀,使岸坡物体失去支持而产生滑坡。降雨或融雪时,将有一部分水分渗透到土壤中,将其浸润而使之滑动

(五)地震

(六)人为因素:人工切坡、在坡顶堆积废渣土、人工爆破、将水排进滑坡裂缝等。按组成物质分类:黄土滑坡、粘土滑坡、碎屑层滑坡、基岩滑坡、岩质滑坡;按滑层厚度分类:浅层滑坡(<10米)中层滑坡(10-20米)深层滑坡(>20米);按滑动面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类:构造面滑坡(同类土滑坡)、顺层(面)滑坡、不整合面滑坡(切层滑坡);按滑动年代分类: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按运动形式可分为:牵引式滑坡:滑坡体前部(下部)首先开裂起动滑移,而后牵引中、上部岩土体依次开裂滑移的滑坡,称之为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滑坡体先从后缘(斜坡上部)开裂,滑坡体后部的巨大势能逐渐向中、前部推进,在滑坡体前部滑移面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当滑坡体前部的抗剪能力支持不住滑动体推力时便产生滑动,这种滑坡称为推动式滑坡。12滑坡的地貌形态有哪些?滑坡裂隙有哪些?

(一)滑坡地貌构成:(1)滑坡体、(2)滑动面与滑动带、(3)滑坡(后)壁与滑坡阶地(台阶)、(4)滑坡舌与滑坡鼓丘、(5)滑坡湖与滑坡洼地、(6)滑坡裂隙:①环状拉张隙②剪切裂隙③鼓张裂隙④扇形张裂隙

13、地面流水有哪些类型?

地面流水:是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它们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地面

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分类:片流:顺斜坡无固定流道的、面状流动的细小流水。

暂时性地面流水(干旱半干旱区)

暴流:低洼的沟谷中呈线状流动的暂时性地面流水。

长期性地面流水(湿润气候区):

河流:具有一定河道的长期性地面流水称

14、环流有哪些类型及其概念、作用结果?横向环流 河道水流表层的横向水流与底部的横向

水流方向相反,如不考虑纵向水流的影响,这样在过水断面上就形成一个闭合的流动系统,称为

横向环流。(1)单向环流 :①单向环流 :弯道环流(离心力差异)地球自转引起的环流(地球

偏转力)离心力,比降引起的横向力p ,

随深度增加,流速减小;在弯道同一深度,靠近凹岸处流速大,凸岸处流速小

(2)双向环流(直道环流): 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a)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b)(3)复合环

流(存在多股主流) 一个河流中由三个以上环流组成的环流称复合环流。多出现在平原分汊河

流或河床底部起伏不平的河段

15、流水侵蚀作用的方式及其概念、作用结果(槽床侵蚀类型)

流水破坏地表和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1、流水侵蚀的方式:(1)化学溶蚀(2)机械侵蚀

2、机械侵蚀的类型(1)坡面侵蚀:又称面

蚀、片蚀。指坡面水流在流动的过程中比较均匀地冲刷整个坡面松散物质的作用,又称洗刷作用。

作用:使地面高度均匀降低,斜坡后退

a 、槽床侵蚀:水流汇集于线状延伸的沟槽或河槽中流动而进行的侵蚀作用,又称线状侵蚀。

槽床侵蚀的方式:a 、垂直侵蚀(下切、下蚀):水流垂直地面向下侵蚀。结果:加深沟床或河床

b 、溯源侵蚀(向源侵蚀):水流不断地向沟谷或河流的源头的侵蚀作用。结果:沟谷或河谷长度

增加。

c 、侧向侵蚀(旁蚀):流水对沟谷和河谷两岸进行冲刷的作用。侧蚀作用的原因:惯性离心力、

冲击侵蚀凹岸、科里奥利力。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结果:河床弯道处曲率增

大,河谷加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 自由河曲及牛轭湖形成。

16、流水搬运作用的方式

2

gr v

J =J P ∝r mv F 2=

17、片流的概念及其作用方式。影响片蚀作用的因素?

其中植被在防止坡面侵蚀及水土流失中的作用、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倾斜地面上形成的薄层面状流水称片流,亦称散流。

片流作用的方式:侵蚀:雨滴击溅侵蚀(雨滴冲击作用),坡面的流水侵蚀(冲刷、片蚀)

影响片蚀作用的因素:

1、气候: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2、地形:(1)坡度:200-600(40-50),冲刷作用最强(搬运能力、受水面积)

(2)坡长:冲刷作用∝坡长

(3)坡形:支配坡地水流的集散,并影响流速

3、岩性:(地面结构)(1) 岩石的强硬(2) 粘结力和透水性

4、植被:(1)防止雨滴击溅;(2)涵蓄水分,增加地表水的渗透能力,减小地表径流量;(3)根茎固结土层,阻滞地表径流,控制坡面径流流速;

5、人为因素:(1)植被管理失误

(2)人类大量地毁林开荒

(3)落后的耕作方式

(4)乱挖滥炸和废石沙土乱弃

18、片流作用分为哪几个作用带?一)不明显冲刷带位于分水岭地段,地形和缓,积水量较小,冲刷能力很弱(二)明显冲刷带坡面中部,坡度较陡,片流水量因沿程补给而增大,冲刷强烈。(三)淤积带:位于坡麓,坡度减缓和流速降低发生淤积。

19、片流侵蚀地貌类型及成因 1 侵蚀坡面(纵剖面形态)是由片流侵蚀风化壳或已风化的岩石山坡而成的坡面。(1)下凹形坡面成因:坡底下方与谷底接触,流速减小,侵蚀力减弱,坡麓堆积,上部后退。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特别是半干旱条件下,植被稀少,物质疏松,坡面冲刷强烈。主坡以后退为主,缩短和变缓较弱,形成的坡地凹形较明显。

(2)上凸形坡面成因:坡地下方存在河流或沟谷,把上部侵蚀搬运下了的物质带走,还蚀去坡面下方的部分。在温湿地区,由于植被条件较好,表面冲刷较弱,坡面过程主要是蠕动和雨滴的击溅引起的,它们的作用主要是使主坡缩短和变缓,主坡的后退比较次要,因此坡地较多的以凸形坡的形式发育2、浅凹地是指在河谷源头地区的浅平洼谷地形(无床谷地)特点(1)分布于分水岭附近、台地或高平原上;(2)两坡和缓,没有明显的坡折线(3)本身没有明显的谷底,但有一定的纵向倾斜4)长期发育的浅凹地底部堆积有坡积成因的土层,堆积土层与基岩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说明非原地堆积)

(5)浅凹地下游与深凹地或暴流沟谷甚至小河相连3、深凹地位于浅凹地的下游,是浅凹地的延续部分、特点(1)有明显的两坡,坡度和深度较浅凹地大

(2)由浅凹地演变而成(冲刷作用在浅凹地上加强,发育时间较长)

(3)也可由古冲沟或坳沟演变而成(沟坡扩宽、谷底充填)

20、沟谷类型及其特征(暴流)(一)暴流的特点 1、流量变化大,水位变化快,暴涨暴落

2、水流湍急

3、大多由坡地片流汇集而成,含沙量大,颗粒大小混杂分选性和磨圆度差

21、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空间关系(一)集水盆指沟谷上游的小型盆状集水洼地。成因:沟头的积水量大,冲刷力较大,水流侵蚀使沟谷延长,周壁崩塌

(二)沟谷主干它是集水盆地水、沙的通路。具有谷深、坡陡、沟床纵向坡降大、跌水发育等

特点、成因:沟谷水流强烈下蚀作用,重力崩塌(三)洪积扇暂时性沟谷水流挟带的大量泥沙、碎屑物质在出山口处堆积的扇形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成因:沟谷水流的堆积作用

22、扇形地岩相带划分及其物质构成特征扇顶相:砾石粒径大,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扇中相:主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常见交错层理扇缘相: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扇体内部结构特征从平面看:由扇顶向扇缘的堆积物颗粒逐渐变细

从剖面上看:在剖面中出现砂砾互层、砂层夹砾石透镜体或砾石层夹砂透镜体等结构。

23、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有哪些类型?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分

(1)泥流固体物质:以细小的粉砂和粘土为主,一般只夹少量的岩屑容重高,呈稠泥状,有时有许多泥球悬浮力强,侧向扩散能力弱停积时泥流呈舌状,表面平整

(2)泥石流颗粒粒径大小分布宽,含大量的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质(含量通常在

15%-80%)容重高(1、3-2、3t/m3),运动极为迅速(3)水石流固体物质以石块为

主,粉砂、粘土等细粒物质含量很少没有粘性

2、按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分(1)稀性(紊流性)泥石流(2)粘性(层流性)泥石流

3、按泥石流成因分(1)降雨型泥石流(2)融雪型泥石流(3)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泥石流

(3)溃决型泥石流(5)地震型泥石流地震形成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提供松散

固体物质地震破坏水坝,为泥石流提供水源地震造成山崩、滑坡堵塞河谷,然

后溃决形成泥石流地震型泥石流多发生在地震高烈度区

24、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1、要有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碎屑物质来源:(1)构造破碎带(2)岩石风化形成的大量碎屑物质;(3)高山地区的厚层冰碛物(4)强烈地震造成山崩滑坡(5)人类经济活动 2、要有充足的水源:暴雨、洪水、冰雪大量融化及湖泊、水库溃决 3、有利的地形条件:(1)沟谷的上游为环形洼地(聚集物质)(2)中游为沟坡陡峻的沟床(提供能量)

25、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26、河谷的横剖面形态有哪些?河谷发育有哪几个阶段?

1、峡谷(1)特征: ①河谷横剖面呈“V ”形,两壁较陡,谷底狭窄

②无河漫滩,谷底即为河床,河床纵剖面坡降大,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急流、瀑布

发育 ③山嘴交错,但总体上平面形态较平直

(2)成因:在由基岩组成的山区,河床纵剖面坡降大,流水下切侵蚀为主所形成2、河漫滩河

谷(1)特征: ①河谷横剖面呈箱形(U 形),谷坡和缓,谷底宽阔,一般宽度>深度

②河床两侧发育河漫滩,表面平坦或略有起伏 ③平面形态多弯曲(2)成因 下蚀作用减弱,

侧蚀作用增强,使河谷加宽,并形成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

3、成形河谷:具有阶地的河谷成因:当河漫滩河谷因侵蚀基准面下降而河流重新下切,原河漫Z

Z

侵蚀区 流通区

堆积区

河谷横剖面形态

滩转化为阶地,尔后河流在新的基准面上开辟新的谷地。从河流的纵向来看,上游河谷多为深窄的V形谷,中游多是宽阔的河漫滩河谷与成形河谷,下游以河漫滩河谷为主。

从河谷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其发育初期,河流坡降较大,多为深狭的峡谷地形,谷底常有急流、瀑布和壶穴;之后,河床纵剖面坡度变小,侧蚀作用加强,发育曲流和河漫滩,河谷横剖面呈宽浅的 U字形;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河谷转化为成形河谷。

27.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河床均衡剖面?(1)水文与地形情况改变流量变化流速变化含沙量变化

(2)构造运动整个流域抬升,溯源侵蚀自河口向上游发展流域内发生局部地

区发生差异运动,上升河段发生侵蚀,下降河段发生堆积断层与河流相交且下

降盘位于下游,河床中将形成裂点并从此处向源侵蚀,裂点不断上移

裂点:是河床纵剖面由缓到陡的转折点。裂点处往往形成急流、瀑布。(3)岩性的影响(岩石的抗侵蚀能力差异)抗侵蚀能力强常形成岩坎或跌水;抗侵蚀能力弱,常形成深槽或壶穴(4)气候变化气候变干地表径流减小,地面植被稀疏,河流含沙量增加,发生堆积;若发生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游河段发生侵蚀。反之,河流侵蚀作用增强,下游可能发生堆积冰期冻融作用增强,地表径流减小,含沙量增加,同时侵蚀基准面下降,上游发生堆积形成加积型河床,下游段形成侵蚀型河床。间冰期,则相反,在上游河段发生侵蚀,下游河段发生堆积、河床平衡剖面: 在地质构造相同、岩性均一及气候不变等条件下,当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河床纵剖面(理论的、瞬时的和局部的剖面),是一个圆滑均匀的凹形剖面。

28、河床的平面形态及特征

29、什么是河漫滩?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其中气候是如何影响河流纵坡面的?河漫滩是在河流洪水期被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平坦部分。1、河漫滩的生成是在河流侧向侵蚀和河床横向迁移过程中形成的①滨河床浅滩形成阶段(河床相沉积物)②雏形河漫滩形成阶段(河床相沉积物)③河漫滩形成阶段(二元结构)、河漫滩的结构

二元结构:上部:细粒河漫滩相堆积物(粘土、粉沙为主),是洪水期流速较慢的水流沉积形成的,具水平层理。故河漫滩又有泛滥平原之称。下部:粗粒河床相堆积物(卵石、砾石、粗沙为主),是平、洪水期河床水流冲积而成的,具斜层理。

气候不同气候区河水水文状况和含沙量的变化存在差异,因此河漫滩沉积作用有所不同。

(1)高山高纬地区。如有高山森林茂密,冰雪融水,慢慢进入河流,洪水位低,河漫滩沉积物不多。(2)湿热地区。降雨量大且集中,化学风化作用强盛,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很高的洪水位,且含沙量大河漫滩堆积层厚(3)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稀疏、降雨集中,堆积层厚(4)温带

季风气候区。雨季河流中的水文上升快,能形成比较固定的河漫滩沉积物

30、什么是河流阶地,阶地的成因和类型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谷底部分(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1、地壳升降运动构造运动形成阶地主要是通过构造抬升或下降改变河流比降来完成的。

(1)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以侧蚀作用、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漫滩

(2)地壳抬升下切,原河漫滩形成阶地2、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形成阶地主要是通过改变河水水量和含沙量来完成的(相对负载)。(1)干湿变化①气候变干:相对负载增加,河床堆积增高②气候变湿润:相对负载变小,下切侵蚀,形成阶地(2)冰期间冰期变化(冷暖变化)①冰期河流水量小,加上冰川作用,相对负载增大,在河流上游段发生加积;近海的下游河段,海平面下降,常下切形成阶地②间冰期河水量增加,相对负载减小,上游河段河流下切,形成阶地;下游河段基准面上升,由于出现回水,堆积加强,形成埋藏阶地

这种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堆积、侵蚀交替作用,所形成的阶地称气候阶地。多为堆积阶地。

3、侵蚀基准面下降基准面下降,河流向外延伸,原河口附近出现裂点,裂点上溯,在裂点以下,由于河流的下切,原来的河漫滩出露形成阶地。裂点:溯源侵蚀所达到的一点。在河床纵剖面上表现为由陡变缓的坡折点(如瀑布、跌水等)裂点与阶地的关系①裂点以下阶地面与裂点以上的河漫滩位置相当②如果侵蚀基准面多次下降,则能在纵剖面上形成多个裂点,每一裂点的上游将比下游少一级阶地③由于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的阶地是由下游向上游发展(溯源侵蚀),故同一级阶地,下游形成的时代比上游要早

4、河流袭夺局部形成阶地袭夺之后,在袭夺处附近形成阶地

(四)阶地的类型据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分类(1)侵蚀阶地(基岩阶地)特点:由基岩组成,在阶地面上没有或残留极薄层河流冲积物。多发育于河谷上游及山区河谷中,这里水流流速的,侵蚀作用强,河床中沉积物很薄甚至基岩出露(2)基座阶地由两层物质组成,上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基岩。下切深度超过原冲积层,切到基岩内部而形成。分布于上升显著的山区。如果基座阶地形成以后,由于气候的或构造的原因,在新一轮的河流侵蚀—堆积过程中,河谷中堆积较厚的冲积物,超过阶地基座高度并把基座覆盖起来,称覆盖基座阶地。(3)堆积阶地特点:阶地全由河流冲积物组成,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而且多是最新的低阶地。据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的深度,分为①上叠阶地形成阶地时,河流下切深度未达到先期河流的谷底。

②内叠阶地新阶地套在老阶地内,各次河流的下切深度正好达到原来的谷底(4)埋藏阶地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冲积物埋入地下。若地壳长期下降,不同时期的冲积物一层叠加在一层之上,形成一种假埋藏阶地

31、什么是河口区及河口区的分段 1、河口(区)的概念河流入海(或湖)并与海洋(或湖泊)作用之处,称为河口(区)。(水体混合、水动力相互作用) 2、河口(区)的分段(1)近口段①范围上界:洪季潮区界下界:枯季咸水界②特点主要受淡水径流控制,河流作用占优势潮区界:潮汐水位变化影响河水水位受顶托最远地方,称潮区界。(2)河口段①范围上界:枯季咸水界下界:洪季盐水界(口门)(洪季盐水入侵的前端位置)②特点河流、海洋相互作用的地段,潮流往复作用明显(是河口区的核心)(3)口外海滨段①范围上界:洪季盐水界下界:水下三角洲的前缘②特点底层由海洋盐水控制,表层为冲淡水覆盖,潮流常具有旋转流的特点,以海洋作用为主

32、什么是三角洲?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三角洲的沉积结构 1、三角洲的概念

河口处泥沙堆积呈扇形向海伸展,所形成的冲积平原。(?-delta)

3、三角洲形成(发育)过程

(1)水下三角洲阶段能量消耗,泥沙发生堆积,出现水下浅滩、心滩,以及水下汊道;口门两侧发育水下边滩。

(2)沙岛及汊道形成阶段陆源及海源物质沉积汊道横向环流作用(3)三角洲平原阶段

堤外洼地淤积,汊道淤塞,沙岛并岸

5、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划分方法一:(1)顶积层(具水平层理)(2)前积层(具斜层理)

(3)底积层(具水平层理)划分方法二:(1)三角洲平原相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以分支河道砂质沉积为主,也包括泛滥平原和湖沼沉积的粉砂、粘土和泥炭以及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2)三角洲前缘相为浪基面以上的三角洲水下部分(水下三角洲斜坡)堆积,以粘土质粉砂为主(3)前三角洲相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处于浪基面以下,以富含有机质的海相泥质沉积为主,水平层理发育。

34主要的水系类型有哪些?(二)水系的类型(水系的形式)

是指各级水道的组合的几何形式,它主要受地貌、地质构造控制。根据主支流的几何形态,可将水系的形式分为如下几种: 1、树枝状水系特征(1)支流多而不规则(2)各级河流多以锐角相交(3)多发育于岩性均一,地形平坦的地区 2、格子状水系特征(1)干、支流间呈直角或近直角相交(2)多发育于褶皱构造区、多组节理直交或断层构造区

3、平行状水系特征各级河流平行排列,地貌上形成平行的岭谷当它们以直角与干流相交,而干流另一侧支流不发育,则呈梳状水系

4、放射状水系特征:各河流顺坡向四周呈放射状(穹隆、火山锥)

5、环状水系河流沿岩层走向呈环状排列(穹隆山遭受破坏)

6、向心状水系特征河流从四周山地向盆地集中

7、网状水系三角洲地区河道交错,形成

网状水系。8、倒钩状水系在支流汇入主流附近或在支流的上游呈多次的大转弯形成倒钩状这种水系多是由于新构造运动而迫使河流改道或河流流向改变造成的。

35、什么是河流袭夺及其成因?河流袭夺的地貌标志有哪些?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river capture),也叫“掠水”。掠水的河流称为袭夺河,被掠去水流的河流称被夺河

(1)分水岭迁移(主动的河流袭夺)(2)新构造运动(被动的河流袭夺)在某一流域范围内发生局部隆起,河流不能保持原来流路,于是上游河道被迫改道,流到另外河流中去

3、河流袭夺的地貌标志(1)水系的演变①袭夺河(掠水)②被夺河改向河断头河反向河(被夺河上与原来流向相反的河流)(2)袭夺河上的地貌①袭夺湾(发生袭夺的地方,河流突然急转弯)②裂点(袭夺河溯源侵蚀所形成,常出现急流或瀑布)③阶地或谷中谷(袭夺河水量增加,下切作用增强)④袭夺河中有被夺河的冲积物

(3)改向河上的地貌阶地或谷中谷(裂点不断溯源侵蚀)

(4)断头河上的地貌①不配称河(宽谷小河)或干谷②有改向河的冲积物③风口改向河(或袭夺湾)与断头河间残留的老河谷,形成新的分水高地。

36、影响流域剥蚀率的因素有哪些?

37、什么是岩溶作用及影响因素?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一般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1、气候因素表现在温度、降水和气压等影响水的溶蚀力强弱。(1)温度①影响水中CO2的含量(T越高, CO2 越少)

②影响化学反映的速度(T越高,岩溶速度越快)(2)降水(水的流动性)

①补充CO2,带走溶解物,增加溶解量流动水处于开放系统,可以从空气、土壤中不断补充CO2,带走溶解物,不易达到饱和②流动的饱和溶液能产生混合溶蚀作用混合溶蚀作用:因水的混合而产生的溶蚀作用浓度混合溶蚀温度混合溶蚀异离子效应冷却溶蚀(3)气压的影响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PCO2的压力越高,水中CO2含量越高,岩溶能力强。2、生物与土壤因素(1)生物钻孔,增加土壤孔隙度(2)土壤细菌增加土壤空气CO2浓度,使得通过土壤的大气降水溶解更多的CO2(3)生物形成各种有机酸(4)土壤的持水作用

3、地质因素(1)岩石的成分①可溶性岩石化学成分与溶解度卤岩类(KCl、NaCl)硫酸盐类(CaSO

4、2H2O NaSO4、2H2O )碳酸盐类(CaCO3 、 CaMg(CO3)2)卤岩类>硫酸盐类>碳酸盐类②碳酸盐类岩石化学成分及其溶解度 CaCO3含量越高,杂质含量越低岩石溶解度越大质纯的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当CaO/MgO值在1、2~2、2(相当于白云岩)时,

相对溶解度变化最大,由0、35变为0、82当CaO/MgO值在2、2~10、0(相当于白云质灰岩)时,相对溶解度介于0、80~0、99之间;当CaO/MgO值大于10、0(相当于石灰岩)时,相对溶解度趋近1。(2)岩石结构(岩石透水性,水岩相互作用)①结晶的岩石,晶粒越小,溶解度越大②不等粒结构的石灰岩比等粒结构石灰岩的相对溶解度大③裂隙度和孔隙度。一般的可溶性岩石的孔隙度较低(一般在3%以下),对岩石透水性的影响较小,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主要是岩石的裂隙度。

38、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各有哪些类型?掌握其形态特征和成因。(一)溶沟和溶槽 1、概念地表水流沿石灰岩坡上流动,溶蚀和侵蚀出的许多石质凹形沟槽称为溶沟和溶槽。2、特点(1)规模小(深数十厘米至数米,宽数厘米至数米)(2)呈V形或U形3、成因

地表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表面或者节理、裂隙溶蚀或机械冲蚀,扩大了裂隙和节理而成(二)石芽、石脊 1、概念相对突出于沟槽之间的尖形岩石,竖立在沟槽包围中的齿形岩石称为石芽;若石芽呈岭状延伸的称为石脊;形态高大而密集的特殊的石芽称为石林。 2、特征1)形态多样(笋状、菌状、柱状、尖刀状等)(2)排列形态有不规则状、车轨状和方格状(3)大小不一,高度不等(高数厘米-数米,石林高度可达10m以上) 3、成因同前。

4、石芽地当石芽与溶沟连成一片,构成广阔的地面时,就称石芽地。其中,较为平坦的石芽地称为溶沟原野。裸露在地面的石芽因形态不同可分山脊式、石林式和车辙式。

5、埋藏石芽被土层覆盖的石灰岩发育出的石芽地貌(三)落水洞(消水洞、无底洞、竖井 1、概念从地表通往地下深处的洞穴2、特征(1)垂直形态多样(受构造节理、裂隙及层面控制,呈垂直、倾斜、阶梯状)(2)深度比宽度大得多(3)常分布在溶蚀洼地和岩溶沟谷中,洞口常接漏斗底部,洞底常与地下河、水平溶洞等连接 3、成因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伴随坍陷的结果。(四)漏斗(溶斗) 1、概念小型的封闭式的圆锥形洼地 2、特征

(1)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2)规模小(直径:数十米,深:数米至十几米)(3)垂直形态多样(碟形、漏斗形、筒形等)(4)底部比较平坦,常堆积有岩石碎屑及岩溶残余红土,有的发育有落水洞3、成因(1)地面低洼处汇集的雨水沿节理裂隙垂直向下渗透,不断进行溶蚀、扩大所致(溶蚀漏斗)(2)在有较厚的松散沉积物或砂岩覆盖的岩溶地区,如有通往地下的裂隙,水流下渗的过程中,带走一部分细粒的物质,使地面下陷而形成(沉陷漏斗)(3)由于溶洞顶板受溶蚀或强烈地震塌陷而成(塌陷漏斗)(五)岩溶洼地(溶蚀洼地)

1、概念四周由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小型盆地)。

2、特征(1)形态呈盆状,常分布在褶皱轴部和断裂带中(2)规模较大(底部直径>100米,最大可达1-2km)

(3)底部比较平坦,堆积有较厚的碎屑石块和红土,有落水洞 3、成因1)多个相邻的溶斗,

经过溶蚀作用不断扩大并且合并而形成2)单个溶斗不断扩大形成3)溶蚀塌陷、沉陷形成

漏斗与溶蚀洼地的区别:1、规模:溶蚀洼地规模较大,漏斗较小;2、内坡和边界:漏斗:通常形成独立的内坡和明显的边界,漏斗的边坡与山坡之间有较明显的坡折,漏斗内坡陡,山坡或高原面缓;溶蚀洼地:洼地的边坡在形态、坡度上通常与临近山地的边界模糊,难以确定,山坡同时是洼地的内坡和组成,有时洼地的边界直接以山脊分水岭为界。漏斗可以发展成为溶蚀洼地(六)坡立谷(Polje)(岩溶盆地或槽谷)

(七)盲谷和干谷1、概念当地表河流潜入石山的溶洞或落水洞之后,河谷突然中断,这种下游不正常延伸的河谷称为盲谷。岩溶地区干涸的河谷称为干谷。2、盲谷的特征(1)地表河流突然中断,看不到出口(2)多见立于坡立谷和洼地之中 3、盲谷的成因河流潜入溶洞或落水洞,下游成为地下河,上游成为盲谷。或石山内的地下河上游顶板崩塌所致。

3、干谷的特征(1)具有河谷形态(2)底部有冲积物

4、干谷的成因(1)地表河流因地壳抬升或岩溶基准面下降谷底岩溶作用活跃,河水沿谷底漏陷渗入地下,成为伏流,使原来河谷干涸而成(2)地表河流中发育落水洞,河流潜入落水洞,则落水洞以下的原河流成为干谷(3)地下河截弯取直了弯曲河流的河道,原地表河流的弯曲段成为干谷

(八)岩溶石山1、峰丛 2、峰林3、孤峰(残丘)

(九)溶蚀平原1、概念地面趋于区域侵蚀基准面的广阔且地面平坦的岩溶地形(非河流作用形成的)2、特征(1)面积广阔(2)地表起伏和缓,高度较低 3、成因岩溶地区多个坡立谷合并而成。或在地表河流侧蚀共同作用下,扩大合并而成。

二、地表岩溶堆积物(一)蚀余红土1、概念是地表碳酸盐岩被溶蚀后,原岩中残留的粘土杂质(Al2O3、Fe2O3),呈红色,有时含未被溶蚀的灰岩角砾。2、特征(1)呈红色(2)常覆盖于岩溶洼地和岩溶平原的底部(溶隙和溶洞内也常有蚀余红土) 3、成因石灰岩的蚀余产物(粘土杂质)残留在原地(二)石灰华(钙华) 1、概念是岩溶水质沉积的碳酸钙物质。由泉水沉积的石灰华称钙泉华。2、特征(1)呈管状、层状(2)富含孔隙 3、成因

岩溶地区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产生碳酸盐过饱和在地表堆积而成。一、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的各种构造面通过溶蚀并伴随冲蚀而形成的地下洞穴。

(一)洞穴形态特征1、根据洞穴的剖面形态洞穴形态与地下水动态、

地质构造有关。由于大型的典型溶洞主要形成于地下水的水平流动带,而地下水的水平流动带又受到大河流的水面控制,因此典型溶洞的分布有成层性,并且这个层的高度与大河流的水面有关。水面多次下降的话,在石灰岩地区可以形成多层溶洞概念:是发育于洞顶的向洞顶凹入的弧形地形特征:如反置的锅形,口圆(直径数十厘米以内),有的凹入较深如袋形、烟囱形成因:

洞顶局部溶蚀作用强烈所形成水流旋涡混合溶蚀说穹顶气室受压缩

Ⅱ贝穴概念:是发育于洞顶的向洞顶凹入的弧形地形特征:呈小浅窝状成群发育,单体如反置的贝壳,直径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深度较小,纵剖面不对称,上游方向陡下游方向缓

成因:是长期定向流水溶蚀的结果

Ⅲ边槽概念:刻切入洞壁下方的槽形地形特征:横剖面为平卧的槽形,发育在洞壁下方,宽度不大(数十厘米),长度很大(可贯穿整个洞壁)成因:地下水面长期稳定时,水面对岩石溶蚀所成概念:洞穴顶板上由于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圆锥状、柱状、尖刀状灰岩残存体。

(2)洞室、洞厅

①概念长、宽、高相似的溶洞或洞段,规模小的称洞室,大的称洞厅②特征:长、宽、高相似③成因溶洞与溶洞交汇处或裂隙密集、交叉地段溶蚀、侵蚀作用强度加大而成

(3)石窟(岩屋、脚洞)①概念:沿水平方向切入陡坡、陡壁或洞壁的浅洞

②特征Ⅰ规模多在10m以内Ⅱ洞口大,深度小,状似神龛

③成因Ⅰ河流冲蚀或差异溶蚀形成Ⅱ大溶洞崩塌破坏的残余物

3、溶洞化学堆积地貌

(1)石钟乳、石笋、石柱①概念:是一组由洞顶滴水而产生的堆积地貌,又统称滴石。

②成因:渗入洞内的碳酸水溶液,由于各种原因CO2 溢出,水滴饱和,CaCO3 沉淀所形成(2)石幔薄膜状溶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因形如布幔而得名,又称石帘、石帷幕。

(3)边石坝发育于洞底的形似田埂的花边状弯曲的小堤石幔、边石坝是洞内流水沿洞壁或洞底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故又统称流石。(4)石花、卷曲石、暴玉米这是一类毛发状、草叶状、豆芽状或花球状的微小形态,常附生在其他大型碳酸钙堆积形态上。

① 特征形态通常较微小,生长方向乱散②成因毛细管水蒸发而形成。

4、溶洞崩塌地貌(1)崩塌堆①概念:溶洞发生崩塌,在洞底产生的堆积②成因Ⅰ洞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而产生Ⅱ洞内化学堆积物,增大过程中坠落、压陷所形成

(2)天窗①概念:溶洞或地下河透光的通气孔②成因Ⅰ溶洞洞顶崩塌(物理成因)Ⅱ地面往下溶蚀与下部溶洞贯通(化学成因)(3)天生桥、穿洞通道不完全崩塌,残留的横跨谷地的桥状地形,桥下的洞,两头可对望的称为穿洞。

二、地下河(暗河)(一)概念有常年流水的地下溶洞

(二)成因在饱水带地下水沿密集结构面长期溶蚀、冲蚀扩大了空间而形成

39、岩溶地貌的地带性

40、什么是坡立谷及其基本类型1、概念是一种国际通称。指岩溶地区具有内部水系宽广平坦的一些大型的大型封闭洼地、盆地或谷地。因谷坡坡陡,横剖面呈槽形,故又称槽谷,俗称“坝子”。

2、特征(1)形状多呈长条形的谷地,四周多被峰林围绕,谷坡急陡(2)规模大(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宽:数百米至数公里)

(3)底部宽广平坦,常有河流流过,发育有河流冲积物,有孤峰、干谷、盲谷、碟形洼地等。3、成因(1)由溶蚀洼地、溶洞、地下河或盲谷长期演化而成(岩溶地貌发育后期产物)

(2)可溶岩与非溶岩接触地带,差异溶蚀而成(3)构造作用形成(分布、形状)4、类型

(1)边界型坡立谷(差异溶蚀、侵蚀)(2)基准面型坡立谷(3)构造型坡立谷

41、岩溶石山类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岩溶石山1、峰丛(1)概念基座相连而峰顶分离的石山群(2)特征①群峰屹立在共同的基座上②基座的厚度>鞍部到峰顶的高差③相对高度在100-200m ④山峰的表面发育石芽和溶沟,山峰之间洼地或平原有河流落水洞和溶洞。它们构成峰丛洼地地貌组合单元。(3)成因由于岩溶水的垂直渗入,溶蚀洼地不断扩大,洼地间蚀余的岩石形成峰顶所成。 2、峰林(1)概念基座分离或稍有连接的石山群,又称“塔状岩溶”(2)特征①山峰成群如林②基座厚度<峰顶厚度③相对高度在百米以上

④常与坡立谷或溶蚀平原相伴生。构成峰林谷地地貌组合单元3)成因由峰丛演变而来

3、孤峰(残丘)(1)概念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坡立谷中的孤立石峰。

(2)特征①没有基座相连②形态低矮(相对高度数十米)③形态相对孤立。④散立在溶蚀谷地或溶蚀平原上。构成孤峰溶蚀平原地貌组合单元

(3)成因在地壳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峰林进一步破坏而成

42、什么是雪线?影响雪线高度有哪些因素

43、成冰作用的地带性

44、冰川的分类?山岳冰川的主要类型

45、冰蚀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46、冰蚀地貌及冰碛地貌类型与成因

47、冰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及成因。

48、冰川地貌的组合规律

49、什么是冻土及冻土地貌?冻土的分类及结构。冻土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冻土是指处于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土(岩)层。在多年冻土区,地下土层常年冻结,地表发生季节性的冻融作用,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称为冻土地貌。

冻土的分类(冻结时间长短)(一)季节冻土冬季冻结,夏季融化,发生周期性冻融(二)多年冻土常年冻结(持续冻结>3年),仅在夏季冻土表层融化(一)活动层/交替层(上层)特征:夏融冬冻,厚度随纬度和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由于每年冬夏季节温度变化,常居多层结构和冻融扰动构造(二)永冻层(下层)特征:多年冻结

极地、亚极地地区和中低纬的高山、高原,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气温极低,降水很少,地表没有积雪,地面裸露■冰川边缘地区

50、冻土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1、大陆冻土区-纬度地带性(从极地到低纬)

(1)多年冻土的厚度逐渐减薄,以致完全消失(2)埋深逐渐增加(3)年平均地温升高

(4)由连续多年冻土带过渡到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分散的冻土块体-岛状冻土) 2、山地和高原冻土区-垂直地带性分布(从低海拔到高海拔1)地温越低,厚度越大2)埋藏越浅

51、影响冻土的发育因素?(一)气候的影1、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较有利于冻土的形成,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冻土的形成2、纬度和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比海洋性气候区的冻土要厚(二)岩性和含水量的影响1、粗颗粒土(砂土),导热率高,易透水,含水量小,不利于冻土的形成,所形成的冻土埋藏深且薄2、细颗粒土(粘土),导热率低,不易透水,含水量高,有利于冻土的形成,所形成的冻土埋藏要浅且较厚

(三)地形的影响阳坡比阴坡形成的冻土埋藏深且薄;坡向对冻土发育的影响还随坡度减小而减弱(四)植被和雪盖植被可以起到阻止土壤热量散失,减少地面受热,从而使冻土上限深度减小;雪盖的作用随积雪厚度和形成时间而不同。薄层、夏季积雪对地表起冷却作用,有利于冻土的发育;厚层、冬季积雪对地表起保温作用,对冻土生成不利。

冻土的演化,主要受温度的控制。

52、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成因。(一)石海(block field)1、概念基岩经剧烈的冻融风化破坏产生大量的巨石、角砾,它们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所形成的满布石块的地形

2、特征(1)分布面积广阔,地势平坦,直接覆盖于基岩面上(2)组成主要物质为富有节理且坚硬的基岩的融冻风化后形成的巨大块砾(3)透水性好(4)很少运动,并能长期保存

3、成因在地势平坦地区,富有节理的坚硬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等)在融冻作用下,形成块砾并就地堆积而成(二)石河(block stream) 1、概念山坡冻融崩解产生的大量碎屑充塞、滚落到沟谷中,由于厚度加大,在重力作用下沿湿润土层表面发生整体运动,这种运动的石块群体即称为石河。2、特征(1)沿沟谷凹地呈带状分布(2)组成物质为融冻风化碎屑(3)在冻融和重力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移3、成因山坡上部融冻风化产生的大量碎屑,滚落到沟谷中,由于厚度加大,在重力作用下沿湿润土层表面发生整体缓慢运动而形成(三)石冰川(rock glacier)1、概念石冰川是由内部冰冻结起来的具棱角的碎屑物构成的巨型的叶片状或舌状地貌。

2、特征(1)呈叶片或舌状分布

(2)组成物质多为冰碛物(内部常夹有冰川冰),也有寒冻作用形成的碎屑物(石河)

(3)在冻融和重力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移3、成因(1)冰川退缩后,聚集在冰斗和槽谷中的冰碛物,在冻融作用下向下运动(2)由寒冻崩解产生的倒石堆或碎屑陡坎的岩块循冰川谷移动(三)多边形(构造)土Polygon 1、概念指由冻裂作用形成的网格状地形 2、特征(1)平面上看,四周为冰楔(或沙楔、土楔)围绕,中间略有突起的多边形(2)组成物质为饱含水

分的细粒土3、成因冻土活动层冻结后,温度继续下降或土层干缩,因冻裂作用产生裂隙,裂隙平面上呈多边形分布(四)石环(stone circles) 1、概念指以细粒土或碎石为中心,边缘为粗砾所围绕的石质多边形土。 2、特征(1)平面上为多边形,地势比较平坦(2)中心为细粒土或碎石,边缘为粗砾 3、成因(1)形成过程:垂直分选作用、水平分选作用(2)形成条件:有一定比例的细粒土(不少于总体积的25%-35%)、充足的水分(五)冻涨丘(冰核丘)(ice mound) 1、概念指冻土层中未冻结层中的水分或地下水,慢慢冻结成冰,使地面地面局部隆起的丘状地形 2、特征(1)外形呈丘状(2)大小不等。一年生冻涨丘分布在活动层内(高数十厘米至数米),多年生冻涨丘深入到多年冻土层中规模较大(可达10-20米)3、成因冻涨作用使地面隆起而成(六)冰丘(冰锥) 1、概念在寒冷季节溢出封冻地表的地下水和流出冰面的河湖水,经冻结后形成的丘状隆起冰体。 2、特征(1)外形呈锥状(2)由冰组成,冬末春初发育,春末停止发展,转向消融(3)平面上多呈串珠状分布3、成因由冻结作用产生的承压水,在土层强度较小的地方或从裂隙冒出地表或冰面后再冻结而成。(七)土溜阶坎(泥流阶地) 1、概念是融冻泥流在向下蠕动过程中产生的台阶状堆积地貌 2、特征(1)呈台阶状(2)阶地面平缓,略向下倾斜

3、成因融冻的土层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蠕动,遇到障碍物或坡度变缓是而产生阶梯状堆积(八)热融地貌(热力喀斯特) 1、概念指永冻层上部的地下冰因融化而产生的各种地貌。

2、特征(1)多呈负地貌形态(2)规模不等,种类较多

3、成因自然因素(气候转暖)、人为作用(开荒、工程建设等)多年冻土温度升高

53、风沙流、起动风速、风沙作用风沙流的概念含沙的气流称风沙流

起动风速使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风和风沙流沿地表流动时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吹蚀、磨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力作用,也称风沙作用

54、风蚀作用的概念及作用方式、特征(1)概念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破坏作用

(2)风蚀作用的方式①吹蚀作用(deflation)概念:风使地表松散物质离开原地的破坏作用影响吹蚀作用强度的因素:风速,沙粒密度、粒径,沙子的含水率,地面特征

② 磨蚀作用(abrasion)概念:风携带的沙粒对地表物质的冲击、磨擦和旋磨使其破

坏的作用。影响磨蚀作用强度的因素风速,一定高度的挟沙量岩石坚硬程度

风的含沙量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近地表处沙粒大而多但风速小,远离地表处风速大而沙粒数量少且小。绝大部分沙粒集中在距地面10 cm 范围内,尤其是10cm以下,故风的磨蚀作用在10 cm的高度内最强烈

55、风沙的搬运形式(风沙流的运动形式)和特征。风沙搬运的形式①悬移:悬浮于空中运动粒

径<0、2mm(粉沙和尘土),占全部搬运量的5%以下②跃移:跳跃式运动

粒径0、2-0、5mm(中、细沙),占全部搬运量的75%左右③蠕移:沿地表滑动或滚动

粒径0、5-2mm(粗沙),占全部搬运量的25%左右

56、风势残丘和风蚀雅丹在有何区别?见下题

57、简述风蚀地貌有哪些类型及其特征和成因(一)风棱石 1、特征(1)棱角分明

(2)表面光滑 2、成因突出地表的砾石,经定向风沙长期打磨而成。

(二)石窝(蜂窝石/风蚀壁龛) 1、特征(1)分布于岩壁上(2)形态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凹坑(3)规模较小(直径约20cm,深10-15cm)2、成因岩壁经热力风化形成浅凹坑以后,风沙再沿凹坑钻磨,使之加深加大而成(三)风蚀蘑菇 1、特征(1)形似蘑菇(上部大,茎部小)(2)孤立的 2、成因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硬的岩石,由于近地面风沙流的含沙量大,差异磨蚀而形成的(四)风蚀柱 1、特征

(1)柱状岩石(2)上下大小差异不大(3)可单独或成群出现 2、成因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的长期吹蚀作用下,裂隙扩大崩解而形成。(五)风蚀雅丹(风蚀垄槽)“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具有陡壁的小山。雅丹地貌泛指发育在古代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中,方向与主风向一致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的地貌组合。在垄脊顶部常有白色盐壳,又成白龙堆。 1、特征(1)地面崎岖起伏,支离破碎(2)风蚀土墩多数呈长条形,垄间为宽浅的沟槽,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2、成因河湖相土状堆积物,经风化和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而成(六)风蚀谷 1、特征(1)无一定形状的谷地,有时为狭长的壕沟,有时为宽广的谷地(2)宽窄不一,蜿蜒曲折(3)沿主要风向延伸 2、成因暴雨产生洪流冲刷地面形成冲沟,冲沟再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加深扩大形成风蚀谷。

七)风蚀洼地 1、特征(1)多呈椭圆形, 宽广而轮廓不太明显(2)成行分布(3)长轴沿主风向伸展 2、成因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的长期吹蚀作用而形成。(八)风蚀残丘(风蚀城堡) 1、特征(1)形态各不相同①软硬相间的水平岩层,垂直节理不发育,则形成平顶状或宝塔状、城堡状山丘②岩层疏松,短轴背斜构造发育地区,则形成垄岗状风蚀长丘(2)规模不等2、成因由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随着风蚀谷的扩宽,原始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

58沙丘移动速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沙丘移动速度的因素主要是

(1)风速(和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2)沙丘的高度(成反比)(3)沙丘水分(成反比)(4)植被状况(成反比)5)地貌条件

59、荒漠有哪些类型?荒漠化与沙漠化的概念岩漠→砾漠( 戈壁)→沙漠(沙丘) →泥漠(一)

地貌学 复习纲要1

地貌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 地貌学 简答 1.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思考 1. 研究地貌学的意义有哪些? 第二章全球地表系统特征 名词解释 1. 构造地貌; 2. 大地构造地貌; 3. 地质构造地貌; 4.大洋中脊 简答 1. 构造地貌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规模等级) 2.大陆边缘巨地貌的类型? 2. 单斜构造地貌有哪些? 3. 褶曲构造地貌主要类型有哪些? 论述 1. 海陆分异的原因? 第三章流水地貌 名词解释 1. 艾里定律; 2. 河流的自我调节作用 3. 侵蚀基准面; 4. 溯源侵蚀; 5. 逆行沙波; 6. 裁弯取直 7. 河床 8. 河漫滩; 9. 泥石流; 10. 洪积扇;

11. 河流阶地; 12. 河口区; 13. 河口三角洲; 14. 分水岭; 15. 河流袭夺;(能绘图描述河流袭夺地貌特征) 16.夷平面 简答 1. 坡面水流的侵蚀有哪两种作用?每种作用有什么特点?影响因素有哪些? 2. 河流的搬运作用有哪些类型? 3. 局部侵蚀基准面和终极侵蚀基准面有什么区别? 4. 河漫滩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5.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防治措施有哪些? 6.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以分为哪几个相带? 7. 河流阶地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能绘图说明) 8. 河口区地貌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9. 形成三角洲的条件有哪些? 10. 三角洲的类型有哪些? 11.河流袭夺发生的原因? 论述 1. 河流的侵蚀、堆积、搬运作用的含义、类型特点? 2. 论述河流阶地的成因; 3. 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与局限; 思考 1. 河流横向环流与螺旋流产生的原因; 2. 为什么平原河流只能推移细粒泥沙,而山区河流往往可以推移巨砾? 3. 为什么在曲流河段内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4. 牛扼湖是怎么形成的? 5. 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属于哪一种三角洲类型?为什么? 80. 为什么多数情况下分水岭是不对称的? 第四章岩溶地貌 名词解释 1. 岩溶作用;(并要记住其化学方程式) 2. 岩溶地貌; 简答 1.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 为什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溶解碳酸钙;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沉淀碳酸钙?论述 1. 根据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岩溶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精选.)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A卷【第1页共2 页】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 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图1滑坡纵切面示意图 A卷【第2页共2 页】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地貌学”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1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流阶地 2、沙粒休止角 3、海蚀崖 4、雅丹地形 5、潮流界 6、冰斗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发育过程。 2、简述弯曲型河床的发育演化规律。 3、简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与古土壤互层分布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 4、简述石灰岩地区的Karst 地貌演化规律(即:演化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貌组合特点) 三: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分析海岸带泥沙的运动规律(包括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 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阐述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四:实践分析题(每题8分,共24分) 1、根据图1所示的某一山地之上冰斗湖(过去的冰斗冰川消融后留下的)的分布情况,试分析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历史。 2、在一山区修建公路开挖路堑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地质地貌边坡地段。请根据图2中的A 、B 、C 三个边坡地段情况,选择在哪一个地段工程建设最安全,哪一个地 段最不安全,并说明理由。 3、由于断层F 的水平错动,河流R 的河床 经常发生改动乃至被废弃。图3是野外实测的在断层南盘上于现代河床东侧被废弃掉的几个不同时代的古河床。试据此分析该断层的类型(是左旋还是右旋)、自距今15万年来的活动次数、每次的幅度、每次活动的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床纵剖面 2、风蚀蘑菇 3、海蚀穴 4、石林 5、黄土塬 6、峡湾地形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什么是地貌学?地貌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2、什么是河流阶地?导致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Karst 漏斗?形成Karst 漏斗的原因有哪两种? 坡面 岩层产状 拟开挖路堑 拟开挖路堑 坡面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 坡面 拟开挖路堑 图2 A B C 现代雪线(4000m a.s.l.) 冰斗C (36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 冰斗B (3200m a.s.l., 形成 年代为距今3万年左右) 冰斗A (27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5万年左右) 图1 废弃河床A 年代为距今 2万年左右 现 代河床 断层F 图3 30 70 150m 废弃河床B 年代为距今 8万年左右 废弃河床C 年代为距今 15万年左右

地貌学试题(资源)

一、选择题 1褶皱山系是重大的()的产物。 A地壳运动 B地质构造 C地槽回返 D流水作用 2绥化市域南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地貌 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松嫩平原的地貌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4绥化市域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属于()。 A波状漫岗平原 B坡度很小的平原 C一马平川 D以上答案都不对5平原多数为()。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冲积平原 6盆地和周围山地是()的产物。 A同一构造成因 B不同构造成因 C同一构造 D不同构造 7高原或台地,是地面()的水平岩层 构造地貌类型。 A只受到轻微侵蚀 B没有受到侵蚀 C受到强烈侵蚀 D以上答案都对 8大陆裂谷是()的产物。 A地幔物质上涌和 地壳拉张 B地槽下降 C流水侵蚀 D大陆分裂 9粤北仁化县的丹霞 山,是典型的 ()。 A方山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0桂林山水是() 地貌 A岩溶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1地球上巨型、大型的 地貌,主要是由 ()所造成的。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人力作用 D岩浆作用 12山脉大多是() 构造抬升运动和强 烈侵蚀切割的产物 A第三纪晚期以来 B第四纪晚期以来 C白垩纪以来 D第三纪以来 13在原来稳定的板块 内部,由于(), 使一些断块强烈上 升,从而形成了断块 山。 A新构造断裂活动 B老构造断裂活动 C新构造褶皱活动 D老构造褶皱活动 14地球表面形状,指的 就是地壳表面由 (),简称为“地 形”或“地貌”。 A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B构造构成的起伏形态 C土地构成的起伏形态 D岩体构成的起伏形态 15外力作用包括()。 A岩石风化作用、块体运 动 B流水、冰川、风力、海 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 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C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作 用 D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 动 16气候(主要为温度和降水 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 度,从而影响到其塑造的地 貌。()与气候关系强 烈。 A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B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C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D海岸地貌、重力地貌 17关于大陆与大洋形成的学 说很多,其中以()最 为重要。 A大陆漂移学说 B均衡说和海底扩张—板 块构造说 C灾变说 D收缩说 18地貌学是介于()之间 的一门边缘科学。 A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 B水文学和地质学 C自然地理学和水文学 D自然地理学与气象学 19高原往往是()的结果。 A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侵蚀切割微弱 B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无外力侵蚀 C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强烈侵蚀切割 D无大面积构造隆起也无 外力侵蚀 20湖南张家界天子山的黄狮 寨、顶天楼等方山,地貌类 型上属于()。 A水平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B褶皱构造地貌类型 C断层构造地貌类型 D直立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21松嫩平原构造沉降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拗陷形式,内部 ()。 A缺乏明显的断裂活动 B有明显的断裂活动 C无断裂活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2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契 亚山及乌拉尔山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3吐鲁番、哈密、艾丁湖、尤 尔都斯及焉耆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D断陷盆地。 24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 山、贺兰山、庐山和泰山等 均属()大陆构造地貌 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5汾、渭河谷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B断陷盆地。 C大陆裂谷 D断陷谷 26庐山的五老峰,在地貌上是 (),只有在单斜崖一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概论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 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 变化发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 (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世纪中叶) 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 (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 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研究对象:地形。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 (1)内(营)力作用 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 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 8、地质地貌学实践意义 (1)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防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调查与土壤改良,防风固沙,找寻地下水源等。 (2)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库及坝址、开凿运河,河道、河口、三角洲的整治和开发利用,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完整版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 卷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另一种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018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测试题十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带答案)

2018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测试题十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带答案) 一、单选题(共28题;共66分) 1.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回答。 该河段的主航道经过()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2012年7月24日,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约16°50′N,ll2°20′E)在永兴岛正式成立,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据此回答下题。 三沙市管辖区域的珊瑚礁地貌景观非常典型,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海浪侵蚀 B. 流水堆积 C. 生物堆积 D. 生物风化 3.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称为波浪岩。下图为美国的波浪谷景观图,该旅游区每天只发放20张进入许可证,我国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靖边也有这种地貌分布。关于该地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形成该地层的时候气候湿热 B. 波浪谷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C. 红黄相间的地层一般是海相沉积形成的 D. 美国限制进入人数,是由于景区开发的范围太小

4.下图为“某河流河弯曲处的示意图”。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 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 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5.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塑造路南石林的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分别是() A. 风力侵蚀岩浆岩 B. 流水侵蚀沉积岩 C. 冰川侵蚀变质岩 D. 海浪侵蚀沉积岩 6.在我国西北天山、昆仑山等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常看到地表广泛分布着大量碎石的山体(见下图),该碎石的产生,最可能来自于() A. 流水侵蚀作用 B. 冰川侵蚀作用 C. 温差导致的风化作用 D. 人为破坏作用 7.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 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 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 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 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实习一、矿物(一) 理解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 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理解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理解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 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理解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 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 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理解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 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理解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 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理解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 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理解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 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理解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理解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理解实习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 内教学之后,将实行为期三周的野外理解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水平 以及实际观察水平和动手水平,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水平。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 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理解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 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 相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 1.观察理解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

张根寿_现代地貌学测试题B

现代地貌学测试题 B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地貌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貌学研究的任务是——————————————————————————————————————————————————————。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洋底是起伏不平的,地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海岭,深海(大洋)盆地,断裂谷,海底平顶山——--——,-——--——,--——————,——————————。 7.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形,坡度等方面表现出来。11.大陆边缘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由——--,和--——,大陆岛和大陆基四部分组成。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角峰和刃脊。 二.概念题(共20分,选4题回答) 1.地貌图 2.数字高程模型 3.扇形地 4.河漫滩 5.峰林 三.简答题(共30分) 1.荒漠类型及其地貌特点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及其地貌变现 3.黄土墚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地貌图类型(根据内容) 5.冲积平原(类型) 6.扇形地及其地貌形体特征 7.山岳冰川类型8.大陆边缘地貌及其地貌结构 四.论述题(20分) 1.河床的平面形态类型(10分) 2.褶皱断块山(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B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期末复习简答题(归纳)

一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要点: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2.简叙各褶曲要素。 要点: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翼: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转折端:从翼向另一翼过 渡的弯曲部分。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 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 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4.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要点: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5.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 后者主要是加固围。 论述题(10分) 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工程地质评价) (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 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 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 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二 1.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 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 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野外鉴别矿物的步骤? (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

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3.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 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 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 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2)、植被 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4)、地质构造 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2011地貌学原理期末试题(5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末复习题(1) 地貌学原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2. 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3.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4.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5.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6.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 和。 7.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波高处发生破碎。 8.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和两大部分。谷底包括和;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发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2.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的结果。() 3.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5.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6.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岩石圈板块相互分离的边界地带。() 7.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8. 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是河流阶地。() 9.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10.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间地地貌。() 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 1.河床与河漫滩 2.泥石流与洪积扇 3.鼓丘与羊背岩

地貌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又称地形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形成、演化和分布的科学. 2地貌学的学科分支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 3、戴维斯(美国)提出的“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侵蚀轮回”以及“地貌的构造、营力和发育阶段的函数”等理论推动了现代地貌学的发展。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理论和地貌是构造、过程、阶段(时间)的函数的概念。 4、德国地貌学家彭克的《地貌分析》一书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彭克的山麓梯级说,分析地貌形态与内外力之间的关系 5、地貌研究的一般程序 1)、调查研究-野外调查、观测和收集资料 2)、室内实验和模拟--1)某些情况下,可直接观察地质地貌事件,更多的情况下,是依据实验室分析判结果论证、判断、综合分析得出结论;2)模拟实验--物理模拟、数学模拟。 3)、运用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进行综合分析 归纳法研究问题,经常使用比较的方法,如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逻辑推理法主要是对比事物的已知规律去推断未知。 (1)“将今论古”--现实主义的原则。19世纪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指出:“现代是古代的一把钥匙”——即根据现代地质地貌作用得出的规律,恢复和认识古代的地貌事件。 “将今论古”的理论基础是均变说。过去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动力来解释,研究“现在”是了解“过去”的关键; ?科学实践与发展已对均变论作出必要的修正 (2)、“灾变论与激变论”--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认为地质时期发生多次短暂而猛烈的激变事件;著名华裔学者许靖华等又发现,地球发展过程中曾发生多次灾变事件,如恐龙的灭绝。在运用将今论古的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这就是地质学的历史的、辩证的、综合的研究方法。 (3)、“将今论古”与“将古论今”的辩证关系-- 将今论古:现在是认识过去钥匙;将古论今:研究过去是了解现在以致未来的钥匙(关键)。在地质地貌学的研究中,必须正确地理解“古”与“今”的关系,才能正确地研究现在、了解过去、预测未来。 第二章坡地地貌 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坡地地貌的形成阶段:一是坡地物质风化和岩石破裂并具备大量松散物质;二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或风化碎屑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迁移而形成各种坡地地貌。 3、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4、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5、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6、生物风化: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岩石所起的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7、风化壳:风化产物经风化与剥蚀仍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8、倒石堆的结构倒石堆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没有明显排列层序。从垂直剖面看,一般较大岩块堆积到倒石堆边缘,较小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顶部,即自下而上,碎屑逐渐变细。 9、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10、滑坡作用的力矩方程:Pa-Qb-FR=0 即主动部分作用力增大,或被动部分作用力减小,将使滑坡体失去平衡而滑动,反之,滑坡体稳定性增强,不易发生滑坡。 11、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 1)、地下水--使岩土体发生复杂物理化学过程而失稳滑动;2)、地表水--河岸坡脚掏蚀,降雨融雪渗透土壤而滑动;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1)滑坡沿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或岩层层面滑动;(2)松散沉积层的滑坡,多在在松散沉积与基岩面之间滑动;基岩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页岩、泥灰岩和片岩斜坡上;4)、地震地震对滑坡具有触动作用;5)、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开挖破坏斜坡稳定而使滑坡滑动。(1)在斜坡下部或古滑坡体下方开挖土体,降低支持上部土体的阻力而引起滑坡; (2)在斜坡上部堆积、建房等加载活动引发滑坡;(3)灌溉、人工爆破等将水排进滑坡裂缝中引发滑坡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 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特征:(1)松散性: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或固结的,如玄武岩掩盖下的变质残积物、泉华、钙板等。(2)可移动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不断进行着破坏、搬运、再沉积作用和各种各样的变化。(3)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如洪积扇,因而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4)成因多样(5)不同程度地风化(6)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4. 地质作用结果:削高,补低。 5.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1)沉积学标志A.岩性①砾石,②砂和粘土 B.结构(流动营力结构,非流动) C.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 D.产状 E.沉积体形状 (2)地貌标志 A.直接地貌标志河流阶地,洪积扇等… B.间接地貌标志 (3)环境标志A、有机环境标志 B、无机气候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概率积累曲线(细切点、粗切点)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6.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 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7.夷平面: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如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 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包括 准平原、山麓面、刻蚀平原) 8.猪背岭:倾斜坡角度为40~45°的单面山 9.地貌的年代: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

高中地理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D.气候变干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