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遗产》稿

《中国文化遗产》稿

《中国文化遗产》稿
《中国文化遗产》稿

《中国文化遗产》稿

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

缘分是长长久久的相聚

知已是完完美美的深交

知音是贴贴切切的默契

被朋友思念是一种幸福

思念朋友则是一种温馨

开平碉楼与村落进入全人类文化视野的新名片(世界文化遗产新名片)

24年前,一个初中生利用家里的简陋照相机第一次走进开平乡村,拍摄碉楼,从此,他与碉楼结缘,用像机记录下碉楼变迁的风云;

12年前,一个年轻的研究人员被碉楼吸引,毅然离开北京大学,南下五邑侨乡,从此成为“碉民”;

7年前,一位英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第一次来到开平,就被它那独特的景观震惊,他在香港给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写信,力荐开平碉楼,从此,他碉楼“申遗”的忠实“粉丝“;

3年前,一位开平的中学女教师自费前往美国,接触开平碉楼的后人,了解碉楼背后的故事,从此,成为土生土长的碉楼专家。

这样的人,在开平,在五邑侨乡,在广州、在世界,还有很多。

开平碉楼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一批又一批的人愿意为它付出宝贵的青春?为之无怨无悔?

中西融汇的岭南乡村文化景观(文:张国雄/摄影:谭伟强)

在珠江三角洲的西缘,一跨过九江大桥,就进入了五邑侨乡,周边的环境与大桥另一端的景象迥然天别,真是令人难以相信,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还原生态地保留着一片田园牧歌,沿途山绿水蓝,空气清新,稻田成片,农舍炊烟。

更吸引人的是,在村落后面或山岗田间,一座座突兀屹立的乡土建筑——碉楼,扑面而来,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村落舒展平缓的天际轮廓线,非常张扬的造型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越向五邑侨乡的中心——开平行驶,这样的景色越浓厚,碉楼的数量越多,造型的西式风格也越精美越多样,它与中国传统的民居、稻田、竹林、山丘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乡村景观。

开平“无碉不成村”

开平城乡面积为1600多平方公里,现有18个镇,不论山区还是丘陵、平原,镇镇有碉楼,既便是在开平繁华的市区,随时也可以看到一脸沧桑的碉楼与现代化的建筑为伴。据说历史时期开平有3000多座碉楼,民间一直流传着“无碉不成村”的俗语。经过普查,现存的碉楼还有1 833座,集中分布在中部潭江冲积平原的塘口、百合、赤坎、蚬冈、长沙五镇。拥有如此众多碉楼的地方,在全国还找不到第二处,开平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碉楼之乡”。

这类乡土建筑,还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开平为核心区向外辐射,与之相邻

的台山、新会、恩平、鹤山是第一个圈层,面积为9800多平方公里。而深圳、东莞、惠州、广州、珠海、阳江,属于第二圈层,都能够看到同类建筑的踪影,而且其风格是距开平越近越浓,越远越淡;数量也是越近越多,越远越少。

开平碉楼从建筑材料划来看,可以分为石楼、夯土楼、砖楼、钢筋混凝土楼四大类。

石楼主要分布在开平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大沙镇最多。它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材资源,垒砌而成,有的墙体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用天然的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石楼一般有2-3层,楼体造型十分简单,由下向上逐渐收分,没有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向外悬挑的防卫台构件,楼顶多为中国传统的硬山式。

夯土楼是以三合土为材料,运用中国建造夯土技术。为了使墙体坚固耐用,筑楼的泥要沤1年左右,以增加它的粘结性,有的还掺添黄糖。夯土楼一般层高3层(与混凝土材料合建的可以到4-5层),通体黄色,当地民众把它称作“泥楼”。夯土楼目前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以南部的赤水镇和北部的龙胜镇为多。

砖楼分红砖和青砖两种,明朝的碉楼以红砖材料为多,清朝则以青砖为主。由于砖的抗冲击力比夯土小,因此砖楼的墙体一般建得比较厚,多数都有40-50公分。最厚的是迓龙楼,将近100公分。砖楼造型比前两种稍复杂一些,出现了悬挑的防卫台和较复杂的窗楣构图等细部的处理。砖楼主要分布在开平东北部的月山镇、水口镇和水井镇。

开平碉楼最多的还是清末民国时期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楼,俗称“石米楼”、“石屎楼”,这类碉楼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带的塘口镇、百合镇、蚬冈镇、赤坎镇,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类碉楼。钢筋混凝土楼多在4层以上,一般是5-6层,最高的达到了9层。这类碉楼采用的是进口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和西方近代的混凝土技术,材料和技术的进步,为碉楼造型的由简趋繁,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并且成为开平碉楼中表现国外不同建筑文化特征的主要楼体。更重要的是,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就在中国乡村乃至在亚洲乡村,大规模采用西方的水泥、钢筋和混凝土技术建造乡土建筑,开平首开先河。

在使用功能上,又有众人楼、居楼和更楼之分。

众人楼,顾名思义,就是由村中多户或全村集资兴建的碉楼,产权属于集资户共同拥有。出资者在楼里有自己的房间,有权使用。众人楼造型简单,装饰朴实,楼内的陈设非常简略,多数房间仅有一张床供躲土匪的人家过夜使用。一有匪袭警报,人们就从老屋中走出,进入楼内躲避。土匪走后,第二天早晨人们就会走出碉楼,回到自己的家中。开平的众人楼基本上都建在村后。

到了民国初期,村中各户的贫富差距拉开,比较有钱的华侨人家更加讲究居住宽敞的房间,使用先进的生活设施,同时也为躲避土匪的入村抢劫而经常频繁地搬运家中的财物不胜其烦。这样,就有了将防卫与居住功能结合起来兴建碉楼的想法,一座座居楼便应运而生。在各村中,最漂亮的碉楼往往是居楼。居楼是以家庭为单位独资建造,楼体比众人楼高大,造型复杂讲究,房间宽敞明亮,功能用房齐全,有的居楼还安装有供水系统、消防系统。它既有碉楼的坚固安全,又有更舒适的生活设施。这类碉楼的大量出现,改变了碉楼过去功能的单一性,增加了居住的实际用途,碉楼由此成为防御与居住功能兼而有之的乡土建筑。居楼也主要建在村后或村外。

更楼,有的是建在村口,又叫“门楼”、“闸楼”。由全村成年男人昼夜轮班值勤,白天负责检查进出人员的身份,夜晚关上闸门,依时敲锣报更报警。门楼上定时响起的锣声,伴随村民进入梦乡;急促的锣声和呼喊、枪声,又为各家各户收拾细软躲进村后的碉楼争取了时间。有的建在村外山冈上、交通要道旁和田野间,又叫“灯楼”,是由附近几个村落有了共同防御的需要后合伙出资建造。参加联防的各村出人出钱,轮流值班。灯楼内一般都配备有探照灯、报警器、铜锣、响鼓和枪支。当匪情出现,灯楼就会发出警报器的呼鸣,探照灯

指向土匪来的方向,为各村的防卫争取时间。凄厉的警报声、锣鼓声和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对土匪也可以形成很大的心理震慑,它是开平碉楼中的“预警飞机”。

从建造时间划分,村口的门楼应该是开平碉楼中兴建最早的一类,其次是众人楼,居楼的建造时间多数都在众人楼之后,而村外的灯楼修建的时间最晚。开平各类碉楼兴建的先后过程,反映了开平碉楼所经历的由各村各户单独防御向数村成片联防的转变,以及由单纯的防卫向防卫兼居住的转变。

防匪防洪与攀比炫耀

在开平民间盛传着一个“古仔”(故事),说的是在明末清初,那囿龙田村一带土匪猖獗。一次,村民许龙的妻子被土匪绑架,许龙的儿子许益赶快准备了赎金去救母亲。没有想到,母亲自己托人带给儿子一封信后就投崖身亡。信中说:“你不要破财救我了,将这笔钱建一座碉楼,好好伺奉父亲。”于是,许益就用准备救母的钱建了一座碉楼,取名“奉父楼”。

民国的《续修广东通志》还记载了家族争斗的情况:清朝的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开平“县内村落大抵聚族而居,姓氏之见颇深,其自卫能力颇偏重于一姓一族或一乡之范围,故各乡碉楼林立,类皆为一种狭义之设备……。常因小事而械斗,经年不决。”

有什么样的社会需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乡土建筑,防御自然成为碉楼的首要功用。它必须坚实稳固,易守难攻。同时,还要有反击的设施。因此,开平碉楼多高出一般的民居,楼体也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楼高,可以望远,便利于居高临下地防卫进攻;墙体厚实,不怕匪盗凿墙火攻。开平碉楼的窗户,都有铁栅,外设钢板窗门。一旦关上,就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外面的枪弹无法穿透。碉楼的门一般都外有铁门栏,内有沉重的钢板大门。

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防卫台,当地人叫“燕子窝”,或全封闭或半封闭,防卫台四壁和地面开设了向前向后向下的射击孔,即可居高临下又能够形成交叉火力。不仅如此,在碉楼上部各层的墙上也开有各式各样的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除了单个碉楼造型的特殊要求外,不同类型的碉楼又组成了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村外的更楼主要是发挥预警作用,为村民躲进碉楼争取了时间。村口的闸楼承担着阻击匪徒进村的任务。村后的众人楼和居楼四周的射击孔形成了向前、向后、向下的交叉火力网,楼与楼之间可以相互保护、相互支援。这就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安全系数。开平各类碉楼的兴建过程,也是乡村防御体系的形成过程。

开平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南、北部多低山丘陵,东部和中部是丘陵平原,潭江穿过开平中部与主要支流苍江在三埠相汇,两岸是肥沃的冲击平原,构成了中部地区一马平川,江河交错,河网密布的自然地貌。潭江和苍江常年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每年夏秋,一遇台风暴雨便洪水泛滥,江水漫堤,河湖一片,很多村落就会被浸淹。历史时期洪水灾害更是经常出现在开平中部平原的村落,积水久久难退。这些村落的民众兴建碉楼也就有了又一层实际的考虑——逃避洪水。

开平的18个镇中有8个镇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河网地区的潭江、苍江两岸。这几个镇也是碉楼数量最多的,有1 535座,占开平碉楼的83·7%。这一数字说明因逃避洪水而兴建的碉楼在开平碉楼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最著名的迓龙楼在“光绪甲申[案:光绪十年,1884],大潦,村人登楼,全活”(民国〈开平县志〉)。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平原地区的碉楼仍然在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因此,这里的民众对碉楼有一份更深的感情。

除了防御功能外,开平碉楼还有居住的作用。在现存的1833座碉楼中,居楼达1149座,占开平碉楼总数的62·7%。这一功能直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前,仍然在继续发挥。

同时,有一小部分碉楼还是学校的教学建筑用房,或为教室,或为宿舍。近代开平侨

乡注意发展教育,学校突破私孰教学,采用西式现代教育,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比较完整,学生多住校学习。能够读书者多为华侨后代,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他们也是匪盗瞄准的目标。在社会治安环境不理想的状态下,学校不能不考虑加强自卫防御能力,以免学生教员成为匪盗绑架的对象,开平乡村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员、学生被掠为人质的教训沉痛而深刻。碉楼也同样成为了主动保护师生的有效手段。民国《儒良学校建筑碉楼最后议决之章程布告》明确提出:

“我儒良之有学校也,创设于清季末年。自开办以来,成效卓著,久为邑人所推许。嗣以匪徒骚扰,学子戒心,遂至衰落。经族中热心学务者,提议建筑巩固砲楼,为学生寄宿舍。”

因此,开平碉楼也保障和推动了近代乡村教育的发展。

人们从开平碉楼不难发现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碉楼兴建的初衷是防御,表明人们害怕匪盗的劫掠;可是,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碉楼的建筑形式又非常华美,不遗余力地展示自己的财富,这不是招匪上门吗?

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开平近代社会风尚、社会心理的变化。

到了清朝的光绪年间,随着侨汇的不断涌入,开平乡村民众的社会心理发生了由崇尚简朴到追求奢华的变化。相互攀比,标榜荣耀,讲求排场成为风气。一部分海外乡亲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行为对此推波助澜,同时又受到了西方张扬个性,求新求异文化传入的影响。

民国《开平县志》卷二,舆地志云:

“至光绪初年,侨外寝盛,财力渐张,工商杂作各有所营,而盗贼已熄,嗣以洋货大兴,买货者以土银易洋银,以洋银易洋货,而洋银日涨,土银日跌。故侨民工值所得愈丰,捆载以归者愈多,而衣食住行无一不资外洋。凡有旧俗,则门户争胜;凡有新装,则邯郸学步。至少宣统间,中人之家虽年获千金,不能自支矣。……未知与道咸间相去几何也。”

塘口镇的谢钦明是留美的建筑学硕士,他在二十年代撰写的《对于本族风俗改良之我见》一文中,这样评说家族的世风民俗:

“勤俭之风本为族人之特色,自族人往美洲及南洋各处经商而后,收入颇丰,此风渐失。至于今日,无论男女老幼,都罹奢侈之病。昔日多穿麻布棉服者,今则绫羅绸缎矣;昔日多住茅庐陋巷者,今则高楼大厦矣。至于日用一切品物,无不兢用外洋高价之货。就中妇人衣服,尤极华丽,高裤革履,五色彩线,尤为光煌夺目。甚至村中农丁,且有衣服鞋襪俱穿而牵牛耕种者。……其余宴会餽赎,更为数倍之奢侈。”

地方奢华,日甚一日。这样一种社会心态和风尚,必然要在建筑上表现出来,留下文化的痕迹,碉楼高大的楼体就成为表达社风民意的最好载体。

开平碉楼有一个特点,它的中下部造型、装饰都很简单,最有看头的是上部,不仅造型丰富,而且柱、廊、外墙面的装饰十分用心,有的到了不惜繁琐堆砌的地步。因为,碉楼的中下部在村外是看不见的,达不到炫耀攀比的目的。只有上部才高出民居,能够成为视觉焦点,村落的标志,远远就能吸引人的眼球,还有什么手段能够比它更有利于满足楼主的争富斗奇的心态呢!

由此可见,开平碉楼还是近代侨乡民众社会心态和习尚变化的独特见证,它实现了侨乡民众铺张排场,攀比炫耀的普遍愿望。

穿西装的农民(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建筑风格)

在开平的百合镇虾边村有一座碉楼叫“适庐”,它的中下部是用传统的夯土建筑技术筑成,通体土黄,而上部是黑褐色的钢筋混凝土,造型繁复华丽。这座碉楼就象是一个农民下身穿着传统的唐装,上身则是西服,看似不协调,实则有种特殊的味道。至少,当地的农民

们认为“看上去很美”。

开平碉楼为点式建筑,注意向空间发展,中下部为长柱体,在四周的窗楣增加西式的造型或每层设置腰线,使楼体在简约中出现变化。碉楼的上部基本上都是悬挑凸出的,中下部与悬挑的上部之间建有多个卷草的托脚,这既有结构力学上的考虑,也增加了美学上的视觉效果,起到了过渡的作用。碉楼上部的造型最复杂、变化最多样、装饰性最强、表现力最丰富,而且也是最能够发挥其防御功能和彰显楼主人财力、情趣的地方。一句话,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集中体现在这里。

现存的1833座碉楼千姿百态,无一座完全相同,根据上部的造型,这些碉楼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柱廊式。这类碉楼比较多。等距离排列的西式立柱与劵拱结合,呈开敞状,显得典雅富贵。碉楼的柱廊多为步廊,有一面柱廊、三面柱廊和四面柱廊之分。柱廊是一种源自希腊神庙的古典建筑样式,古罗马建筑中也经常出现。开平碉楼的柱廊既有美学方面的考虑,还有巡逻、休息等实际的功用。柱廊的劵拱造型多数是采用古罗马的劵拱,带有明显的罗马建筑风格。此外,具有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尖劵拱和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极富有装饰性的花瓣形劵拱,在开平碉楼中也有表现。

平台式。它不像柱廊式上面覆顶,而是露天的,造型显得开放。平台的围栏多数是通体实心混凝土栏板,在外墙进行细部处理,增加其装饰性。也有部分围栏采用西方华丽的古典栏式,古罗马建筑中的多立克、爱奥尼克、塔司干风格的栏杆都有所运用。

城堡式。它主要采用中世纪欧洲城堡封闭的圆柱体和教堂顶部塔尖装饰的建筑要素,楼体的开窗和射击孔的尺寸都注意与其上部的造型风格相协调,比前两种碉楼的外观更封闭。这类碉楼远看就像欧洲的城堡,给人威严、坚固、结实、神秘的感觉。百合镇的中坚楼最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建筑风格。

混合式。开平碉楼中更多的是前三种碉楼造型的混合体,或柱廊与平台混合,或柱廊与城堡混合,或平台与城堡混合,或柱廊、平台、城堡混合。混合的形式也分同层混合与分层混合多种。这种风格的碉楼造型复杂多变,华丽富贵。

四种不同造型风格的的碉楼在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塘口镇以柱廊式为主,百合镇平台式、城堡式较多,蚬冈镇是混合式集中的地方,因此开平有“蚬冈碉楼最精美”的说法。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还表现在部件特征上。

柱饰最能够为碉楼增添西方古典建筑的神韵,开平碉楼汇集了西方多种古典柱饰而又有所变化。具有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的简单朴素的多立克柱式、轻巧雅致的爱奥尼克柱式、装饰华丽的科林斯柱式、粗壮稳重的塔司干柱式以及丰富的混合柱式在碉楼中应有尽有,渊源关系非常清楚。除了这些古典的柱式,开平碉楼中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巴洛克建筑的方柱和壁柱。

碉楼的四角很为建造者和业主着力,一般都建有凸出的防卫台。它最早出现在砖楼中,砖楼的防卫台多数为多边形,出挑的幅度没有钢筋混凝土楼大。清末民国时期防卫台的造型多数选取了欧洲城堡的圆柱体塔楼,或全封闭或半封闭或呈开敞状。也有的碉楼防卫台建成一角崁入墙体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多边形的塔楼在西方古典建筑中很少见,而像塘口镇寸心里静观楼这样采用多边形防卫台的碉楼在开平并不少见。还有一种正方形呈45o旋转的燕子窝更富有创意,塘口镇新开里的月波楼因为四个角采用了这种造型而显得秀气活泼雅致。在开平碉楼中,还有的在四角建立角亭,三柱一组的巨柱式组合贯穿两层,上接穹窿顶,增加了碉楼上部造型的动感,空间发生不规则的变化,使碉楼显得高大典雅。各种形式的防卫台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整体造型的变化,更有扩大防卫空间和视角的实用功能。

碉楼楼顶的西方建筑风格同样浓厚,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以支柱

支承的拜占廷穹窿顶造型最多。同时也有不少中式建筑的风格,早期的碉楼屋顶多采用硬山顶或悬山顶,清末民国时期则较多地在西式平台上建筑中式传统的屋顶形式,即在西式平台上建琉璃瓦的中式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和圆攒尖凉亭,而这些中式凉亭的亭柱可能是西方古典柱式。

开平碉楼楼顶都有山花,山花是西方建筑中常常用作装饰手段的建筑构件,多用在公共建筑和皇家建筑中。开平碉楼的山花,有封闭的三角形、断开的三角形、曲线形等多种式样,它们花带有浓厚的巴洛克风格,很能够表现碉楼主人追求新奇,炫耀财富,享乐豪华的心理,同时赋予碉楼实体和空间以动感,立面造型雄健有力之中流溢出富贵浮华之气。

这些外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被开平碉楼大量运用,仔细观察,它们与典范的外国建筑相比,其实多数是模仿,有些神韵而不标准。在明显的西式建构中,又有浓厚的本土传统建筑的痕迹。比如,它的平面布局多脱胎于传统民居,外墙的装饰技法和装饰图案,也传承于岭南乡土建筑。远看是西式建筑,近观则有中式传统乡土建筑的美感,真是亦中亦西,亦土亦洋。

如果我们跳出开平,来看开平碉楼,它的建筑风格就更具独特的魅力。

碉楼在中国的历史非常地悠久,最少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以前。早在秦皇汉武一统江山之前,中国就出现了一种高层建筑,当时人们把它叫做“角楼”或“望楼”。作为防御性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碉楼的出现,至迟在汉代已经比较普遍地扎根在中国广大乡村了迄今,中国保存有碉楼实物的地方不少。比如四川、重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以及福建、江西、广东等省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有碉楼散布在乡村,它们或砖砌或土夯或石垒,造型简洁朴素,两面坡的瓦顶勾画出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

同时,碉楼这种单体塔楼式建筑也不是中国独有的。十至十二世纪西欧以教堂建筑为代表的“罗马风”建筑中,在教堂的西立面往往建有砖石结构的钟塔,它发挥着召唤信徒、授时的功能,在封建战争频繁时期又用于瞭望。起初,钟塔独立建在教堂旁边。到十二世纪,它走出了教堂,进入到城镇,更增加了军事防御和火警监护的功能。这样的城镇现今保存较好的,有意大利的路加、西耶纳和莱米尼。西耶纳在十二世纪建有70多座石结构的高层塔楼,高高耸立在城镇的各个角落,迄今还保存有十余座。另外,在东欧格鲁吉亚的外高加索山区曼克顿一带,至今也保存着为数不少的碉楼,分布在村中或山岗,当地人称其为“塔楼”(Tower)。有的建于千年以前,有的是十五世纪的遗物。

葡萄牙里斯本港湾的特茹河中耸立的贝伦塔(Tower de Belem),更是一座典型的碉楼。它建于十六世纪初期,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层高的四边形碉楼。有意思的是,包括贝伦塔在内的一套葡萄牙著名古建筑的明信片早就被开平华侨带回家乡,历经几十年,现收藏于立园内的开平碉楼博物馆。它向我们传递着一些有意思的历史信息。

国外的碉楼与中国其他地方的碉楼一样,造型虽各不相同,但是风格也比较单一,都是本民族的、传统的。像开平这样大面积保存的,融合了中外不同建筑文化的碉楼,在世界上极其罕见,展现了人类建筑文化交流的一个杰出类别,独具艺术魅力,我们用“开平碉楼风格”加以概括,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建筑史和文化交流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碉楼在开平乡村是一种附属建筑,村落的主体建筑还是民居,但是它与民居及其周边竹林、山丘、稻田融为了一体,共同构成优美的文化景观,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

开平村落的兴建,传统形成了一种环境景观意识,深入人心,俗称为“风水格局”。首先是注重村址的朝向,坐北朝南最为理想,其次是坐西朝东,最不好的朝向是坐南朝北。在

具体实施时,往往因地制宜。水,是一个村落构成不可缺少的元素,村址要靠近河流或湖泊。如果无法取得水源,则必须人工在村前开挖池塘,塘泥用于垫房基。村前河水蓝如茵,水静如镜,流水不腐,源远流长。它既可供蓄水、洗濯、排水汇流、放养家鱼水禽之用,村民称它为“四水归塘”。同时,东南风掠过池塘水面,还可以将凉爽的风送进民居,池塘起着调节村落小气候的作用。村侧和村后是密实的簕竹林形成的圆形屏障,竹林与村口的闸楼相连,既包围村落形成封闭的空间,又绿化了环境,同时具有“竹报平安”的寓意。

宅基地面积相同的民居,集中、高密度布置的村中,呈棋盘状。与其他地方的民居不同,开平村落里的民居一般不正面开门形成院落,房门统一开在两侧,面对村巷。这种布局方式适应了土地紧张的现实情况,提高村地的利用率。每排民居前低后高,形成迎风的坡面,便于房屋通风,同时也寓意“步步高升”。民居的用材都是青砖素瓦,建筑式样统一。村巷纵横交错,排水系统统一铺设在巷道地下。房屋里不设置厕所,各户的厕所集中建设在村后或村侧,圈养牲畜的场地也是集中安排。以保证民居和村落环境的清洁卫生。

晒场、社禝坛、灯寮、书室和宗族祠堂等公共场所统一布置在村前。村口的榕树,树冠阔大,浓密的枝叶、下垂的榕须,传递着家族根深叶茂的愿望和落叶归根的意识。

村外是大片的稻田和养殖鱼、鸭、鹅的水塘,春播秋收,嫩绿的禾苗、金灿的稻谷,季节颜色的转换,书写着开平村落的年轮,渲染着农耕文明的背景。

在开平村落中,中西合璧的碉楼不仅仅是守护家园的防御设施,也成为村民优化环境景观的“工具”。在平原地区的很多村落,它高高耸立的楼体被借用为“靠山”,以实现“背山面水”的理想格局。同时,想上发展的碉楼与低矮的民居结合,还使村落的天际轮廓线高低错落,起伏变化,节奏缓急交错,有张有弛,富有韵律感,碉楼是形成开平村落立面生动活泼的关键要素,是开平村落的聚焦点。

碉楼兴衰与华侨华人(文:张国雄/摄影:谭伟强)

开平碉楼的兴建,最迟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四十年代,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迓龙楼,就是那一时期的遗物。

今天,生活在和平的明媚阳光下的人们,很难真切地体会到当年开平人建楼时的复杂心境和经历。

明朝以前,今天的开平是恩平、新会、台山、新兴几个县交界的一个三不管地带,土匪滋生,社会治安非常混乱。为了加强地方管理,明朝政府在此设“开平屯”。“屯”在明朝是一种军事单位,可想而知,这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派驻军队,专门进行治安管理的意图。清朝顺治初年设县,取名“开平”也寄予了“开通敉平”的愿望。由此可见,匪患一直是开平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一直到二十世纪前期,开平乡村仍然是匪患不断。当时县内较大股的土匪就有张韶、朱炳、胡南、侯晚、谭洪、吴金发、张沾、黄保等数帮,他们长期四处劫掠,制造惨案,城乡不宁。县城多次被攻陷,县长被抓走。至于乡村普通百姓被绑架,耕牛被抢劫,更是家常便饭。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土匪将抢劫的重点转向了华侨和侨眷家庭。

开平地近南海,早就有出洋谋“出路”的传统。1848年、1851年和1858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先后发现金矿,随后美、加两国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开发,开始修建连接东西部的铁路,因而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矿主和铁路公司便委托在美、加的开平华侨回国招工。同时期,在开平乡村,人口快速增长,“地不足以容人”,粮食供不应求,极其紧张。为了家族、家庭的生存,开平乡村的青壮年男人纷纷离乡别井,从香港、澳门出洋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淘金”。他们在美、加等国的金矿开采、铁路建设和农业开发

中承担了最艰难的工程,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维护美国、加拿大的国家统一,推进西部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但是,开平华侨的这些成就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地位和尊重。1882年美国颁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件排斥单一种族移民的歧视性法令——《排华法案》,连同随后通过的一系列排华法案,剥夺了华工在侨居国发展的很多权利。美国的移民政策还影响到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开平华侨长期生活早极不公正的歧视性的社会境遇、法律环境中。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开平华侨只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家乡,很自然地建房、买田、娶老婆就成为他们在外拼搏的最高人生目标。于是,他们将自己的血汗钱不断地寄回家乡,从而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建设提供了充实的经济基础。这些在外受尽屈辱的华侨们,在家乡人眼里是能够挣钱有本事的人,送给他们一个好听的名字:“金山客”;他们每次带回的装载物品的大木箱,也叫“金山箱”;而他们在家乡的妻子则被叫作“金山婆”。

从清朝的同治、光绪年间,开平成为华侨之乡。一个个华侨新村不断兴建,一幢幢西式别墅相继落成,归乡华侨的锦衣秀帽,侨眷家庭的富裕张扬,很快给他们自己带来危险,成为了土匪眼中的肥肉,经常出没华侨新村。在这种情况下,“走贼”成为侨乡民众的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夜晚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收拾好金银细软到野外或村后树丛中躲避。往往一夜多次躲避,彻夜无眠。尤其是一些侨眷家庭被害得倾家荡产、苦不堪言。

官匪勾结,政治腐败,民众只好自己保卫自己。民国《开平县志》就记载:“自时局纷更,匪风大熾,富家用铁枝、石子、士敏土建三、四层楼以自卫,其艰于赀者,集合多家而成一楼。”开平碉楼就是这样象雨后的春笋大量出现在开平的乡村,从而形成了“无碉楼不成村”的乡间景象。开平华侨不仅出钱建碉楼;他们还专门从国外买回枪支弹药、报警器、探照灯,并且设立基金,资助家乡的团防组织。

在开平的1833座碉楼中,建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实施排华政策时期的有1648座,占现存碉楼总数的89.9%,大部分村落也是建于1900年前后。所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便成为开平碉楼与村落发展的兴盛时期。可见,开平碉楼其实也是美国、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平等、法律公正,走向国家强大、统一,追求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作为这些国家发展一个重要阶段的历史见证,在遥远的中国乡村奇迹般地完整保存下来,这在世界历史领域都是罕见而弥足珍贵的。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侨汇难以回国,开平失去了建碉楼的经济来源。所以,1941年以后兴建的碉楼非常少。1949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环境发生根本改变,开平侨乡的民众再也没有兴建碉楼的必要了。

今天还在继续使用的碉楼,已经很少,不到十五分之一。住在碉楼里的主要是老人,他们割舍不下那份积淀深厚的情缘。而对于海外的开平华侨华人,碉楼已经成为他们心目中故乡的标志,多少次梦回家乡,首先见到的就是碉楼。碉楼是华侨历史文化的丰碑,它的永续保存,对维系海外华侨华人“根”的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碉楼建造的文化解读(文:张国雄/摄影:谭伟强)

碉楼是乡土建筑,任何建筑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凝固和记录。开平碉楼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建筑风格,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信息。

第一眼看到开平碉楼的人,都会询问是谁设计、建造的?为什么会建得这样造型奇特,别具一格?

开平碉楼的设计来自三种人,一种是国外的专业建筑设计师。有些华侨不仅从海外寄回建碉楼的钱,他们还寄回请外国人设计的碉楼图纸,要家里的人照着去搭建。第二种人是广州、开平的专业建筑设计师,他们有侨眷聘请。这两种人设计的碉楼图中,有关西方的建筑

元素,都很规范、标准。但是,在现存的开平碉楼中,由他们设计的碉楼数量很少。

第三种设计来自乡村工匠,他们没有经过学院式建筑学的专业训练,学科理论的知识很少,甚至对西方近代混凝土技术的专业知识也比较欠缺。但是,他们建造乡土建筑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开平碉楼绝大部分设计是由这些洗脚上田,手口相授成师的工匠(当地人称他们为“泥水佬”)提供的。

显然乡村工匠的设计,在经受过西方建筑史和近代建筑技术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看来,他们对西方建筑的理解和掌握,很不合乎规范,完全是模仿,就是模仿也不标准,可能连设计图都只有草图。与前两种设计的区别不仅在于此,而且他们的设计过程与业主之间更具有互动性,碉楼设计图是业主与工匠共同完成的。因为,他们往往与业主不是乡邻就是村里,联系非常方便。业主提出设计要求,非常具体,他们可能要求自己碉楼的门、窗和上部造型按照外国建筑明信片、画报、画片的某个样子做,这些外国建筑资料是他们在外的亲人寄回来的。工匠会尽量满足业主的要求,并从他们自己技术、风格的专长方面给予业主建议。工匠画出草图后,还要跟业主多次协商修改,才能定稿。这个互动过程大大提高了设计图的可操作性。

不论是什么人设计的碉楼图,最后都要由乡村工匠的手将它变为现实。很多专业设计的图纸尤其是从外国寄回来的设计图,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被乡村工匠修改,并且加进一些自己的风格。海外花华侨华人也不反对这样的改动,他们在书信中也提到:要视乎实际环境而定。最好还是参照当地情况,承建商自己应有主意。确实,专业设计师只能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进行设计,而外国设计师更是对侨乡了解甚少。他们的设计图拿到开平乡村来,想原封不动地照搬,很不现实。最了解侨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习俗的是乡村工匠,因此,乡村工匠对碉楼的最后建成,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所以,民间有“三分主人,七分工匠”的说法。

开平的乡村工匠以及业主建造碉楼的过程,还是一个理解外国建筑文化,将其与乡村传统的建筑文化结合的过程。

开平侨乡在近代欣赏外国建筑艺术,吸收西方文化成为风气。他们了解的外国文化是通过华侨传回来的,而长期生活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开平华侨自己原来就是一个中国农民,耳闻目染,感受到了外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与社会上层人士、专人人员理解的外国文化不同,他们是以农民的眼光和几乎文盲的知识基础在观察,在吸收。因此,他们传回来的是农民眼中的外国文化。

这些外国文化进入侨乡,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也才有了今天开平乡村随处可见的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风格。但是,在接受过程中,侨乡的民众对华侨们传回来的外国文化又进行了第二次“筛选”、“过滤”。因为侨乡的民众没有华侨那种对外国文化直观的亲身感受,他们身上更多的是乡土传统文化的根底,他们对外国文化的吸收又增加了更多草根民众的理解。

华侨也好,侨乡的民众也罢,所理解的外国文化显然都不“专业”,他们不了解外国不同建筑文化之间的学科差别,也不知道运用这些不同流派和不同宗教的建筑文化有什么戒规。这一“局限”恰恰为他们吸收、运用外国建筑文化创造了很大的活动空间,他们没有专业人士的顾忌,中国农民务实的禀性,驱使他们将外国不同的建筑文化仅仅看作可以运用的建筑元素,为我所需地东取西拿,进行组合。所以,开平碉楼是外国建筑“碎片”的集合,在艺术形式上,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穹隆,欧洲中世纪的歌特式尖券和伊斯兰式拱券,城堡的角楼,葡式建筑中的骑楼,以及印度建筑中的廊亭等,都出现在开平碉楼与村落民居中,很难将它简单地具体归于外国建筑的某种流派和某种风格,形成了“我就是我”的独特风格。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薄弱,成就了他们的模仿行为。长期积淀的传统建筑文化修养,帮助他们在吸收外国建筑文化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两种建筑文化的融合,完成

了建筑活动的创新。

开平碉楼设计、建造过程中,所体现的乡村工匠与业主对包括建筑在内的外国文化的学习、吸收和创新,是侨乡农民接纳外界,希望走进世界的群体实践。这种实践,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有别于我们已经熟知的城市类别、社会上层类别、专业人员类别。开平碉楼分布的广泛,以及它反映的外来文化在侨乡多方面的深入引进,侨乡民众的这种实践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碉楼背后的非物质文化(文:张国雄/摄影:谭伟强)开平碉楼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乡村建筑景观,而且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内涵。

楼匾与门联

在1830多座碉楼中,有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即绝大多数碉楼都在上部的正中嵌入匾额。匾额是中国传统塔楼建筑的一种装饰手段,楼必有匾,而这些楼、塔多是名楼名塔,像开平乡村这样普通的碉楼也悬嵌匾额,在中国的乡土建筑中很少见。

匾额里书写的楼名,表明碉楼的名称、建造的年代,寄予建造者的希望,也给村民以精神上的振奋和慰藉,同时还表现出建造者的文化程度和情趣爱好。

上千个楼名或雅或俗、或隐或浅,多彩多姿,不过碉楼命名还是有规律可寻。

以人命名。蚬冈镇锦江里的瑞石楼就是以楼主人黄璧秀的字“瑞石”命名,瑞石即美玉,美玉为璧。蚬冈东和村的“焕然”楼、百合镇中洞村的“焕福”楼和“爱仁”楼,也是以楼主名字命名。

以数字命名。有的碉楼为数户集资兴建,楼名就直接告诉你有多少户。赤坎镇虾村的“四豪楼”就是旅居加拿大的四位乡亲修建。像这样巧用数字的楼名还有一枝楼、两宜楼、三星楼五福楼、万兴楼等等。

以方位命名。赤坎镇的司徒氏家族于民国初年在潭江两岸各建了一座更楼,即分别命名为“南楼”、“北楼”。

以村落命名。这种命名主要出现在众人楼上,蚬冈镇锦江里的众人楼就叫“锦江楼”。

以美愿命名。这是开平碉楼命名中一个运用非常普遍的原则。或是表现团结互助,如协益楼、群秀楼、志众楼、协群楼等;或寄望社会安宁,如卫安楼、居安楼、同安楼、靖安楼、联安楼、保安楼等;或祈求吉祥富裕,如吉祥楼、文昌楼、宝树楼、寿田楼、天禄楼、贵楼;或弘扬传统美德,如崇礼楼、宣德楼、敦睦楼、亲义楼、明达楼、铭石楼、赞雅楼等。

在开平碉楼的楼名中,还有大量反映振兴中华、振兴民族、振兴国家的内容,近代的意识渗透进村民的脑海。如耀华楼、共和楼、中坚楼、振昌楼、华焕楼、国兴碉楼。

除了悬挂匾额,开平碉楼的楼主人还为碉楼配上了楹联。这些楹联往往以传统的“鹤顶格”的形式进一步揭示、表达楼名的内涵和楼主的胸臆。塘口镇自力村的云幻楼楼主方文娴亲拟的门联则充分表现了他的传统文化的情怀和素养:

云龙风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酬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

幻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快文章。

有的门联则表现乡村民众对西方近现代意识的认识和视野。如:“共和构造,世德流传”;“中外同风,世界文明”。甚至还有“英雄盖世拿破仑,事业惊人华盛顿”。

灰塑与壁画

开平碉楼的装饰采用了岭南乡土的灰雕传统技艺。这种技艺完全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在工地的脚手架上,口手相授,一代一代传承。徒弟是先从配料、拌料学起,然后就是观看师傅的操作。相当一段时间后,师傅才会让徒弟参与做一点,慢慢到独立上脚手架干活。

灰塑的材料很讲究,以石灰为主,配草灰、黄泥,有的还增加黄糖或糯米,往往需要沤制一段时间,以提高粘性,各种材料的比例根据不同的装饰题材而定。在碉楼外墙施工时,工匠不是先画好一个图案,而是成竹在胸,一把抹刀挑出灰泥就在墙上创作,一拍一抹一推一压一挑,一个图案就可以完成了,栩栩如生,然后是涂抹矿物颜料。大的灰塑作品里面要填充砖块。

这样一种传统的技艺在开平碉楼建造兴盛时期也得到发扬光大,形成了专门的队伍,很多工匠将自己的名字也融进了画作中。

碉楼的灰塑作品题材中外兼备,中式的“喜”、“福”、“寿”、“禄”字形,荷花叶、中国结、金钱、龙、凤等图案,是常见的题材,在它西式的造型中到处洋溢着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气息,传递了当地民众在接受外国文化的过程中,挥之不去,深藏于心,牢牢坚守的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同时西方建筑装饰中常用的卷草、鎏苏、盾等也被灰塑这种传统工艺表现出异域文化的神韵,而且象飞机、火车、轮船等近代四方工具,也成为灰塑的创作源泉。

在开平碉楼和别墅中,随处可见的门楣画很吸引人。它的画法是乡村画师的国画技艺和风格,非常传统、民族,但是图案有一个比较共同的地方,就是往往表现中外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一幅门楣画的结构常常是大海大河分隔出两个世界,一边是中国传统的乡村,农舍、农夫、山水尽入画中;另一边是高楼大厦、洋人、汽车组成的西方社会,在中间的海洋上有行驶的大轮船,天上有飞机,有的是火车将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

画表心声,画表追求。碉楼门楣画既是华侨出样经历的真实记载,更是侨乡民众对西方文明外界认知、向往以及对远方亲人时时牵挂的特殊表达。

“旁氏”面霜与“囻”字的独创

住在碉楼里的民众,“衣服喜番装,饮食重西餐”;“婚姻讲自由,拜跪改鞠躬”(民国《开平县志》),成为侨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男人们戴礼帽,穿西装,打领带,脚登进口牛皮鞋,抽雪茄,喝咖啡,饮洋酒,吃牛排,出门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女人们喷法国香水,抹“旁氏”面霜,涂英国口红,非常的摩登。薄薄的丝袜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也是城市女人们追求的高级奢侈品。可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开平乡村,玻璃丝袜已经是乡村女人们的日常用品了。在生活用具方面,从暖水瓶、座钟、碗盘、留声机、收音机,到浴缸、抽水马桶、抽水机,也处处可见“舶来品”的痕迹。

见面喊“哈啰”,分手说“拜拜”,成为当时的一种时髦。用开平方言对英语译音的一些外来词汇慢慢进入人们的日常用语,男女老少随口而出。如球叫“波”(Ball),好球叫“古波”(Goodball),冰棍叫“雪批”(Pie),饼干叫“克力架”(Cracker),奶油叫“忌廉”(Cream),奶糖叫“拖肥”(Taffy),蛋糕叫“戟”(Cake),沙发叫“梳化”(Sofa),护照叫“趴士钵”(Passport),夹克叫“机恤”(Shirt),杂货店叫“士多”(Store),球衣叫“波恤”(Ball shirt),帽子叫“喼”(Cap),商标叫“麦头”(Mark),对不起叫“疏哩”(Sorry),面子叫“飞士”(Face)等等。

随着物质生活方式的渐变,侨乡民众的内心世界也多姿多彩起来,西方近现代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对侨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当地民众所接受。开平碉楼和村里的一些洋楼(庐)多数都竖立有旗杆,凡重大节日必悬挂国旗,这是当时侨乡的风气。

开平民众在使用“国”字时,一般不用“國”,而是独创了“囻”。民国、民国,就是以民为主、以民为中心的国家。这样使用“囻”字的,不是一户两户人家,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西方民主的原则和公司股份制的管理方式,还进入乡村,进入家族事务的自治管理。清

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开平乡村成立了多种自治性的民间组织,多数是由华侨出资,实行股份制管理。华侨新村的兴建,订立章程为先,很多村的章程就叫《XX村股份章程》,它是处理村落事物的乡规民约。宅基地的分配,以拈阄方式当场公示。宅基地的转买、房屋建筑的高低、村内排水系统的铺设、厕所位置的选择乃至垃圾的处理等,村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追求、贯穿着公开、公平、公正的自治原则。

提名地组合的内在逻辑(文:张国雄/摄影:谭伟强)

在开平的1833座碉楼和近3000条村落中,那些才能够典型地代表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呢?开平碉楼和村落数量多,分布广的遗产资源情况,决定了这一遗产项目应该是多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提名地的组合。

这些提名地,应该:充分体现“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全面涵盖它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典型展示其景观特征;还必须得到民众的公认与支持。

依据这些原则,最后确定由三门里村落、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锦江里村落和马降龙村古落群四处为提名地,组成“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遗产项目。

三门里迓龙楼是开平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而且是开平碉楼的早期形态,连接着开平碉楼与中国古碉楼的历史血脉。

三门里村落位于潭江冲积平原下游,地势低洼,土地肥沃,占地面积14公顷,保存着传统的村落景观。民居排列较整齐,建筑立面基本一致。。村巷布局基本保持着早期村落的格局,比较弯曲。在民居前面是晒场和半圆的池塘,池塘两边是村落的入口,以古老的大榕树作为标志。村前有石狗和正对路口墙上的“石敢当”;晒谷场,村头,村尾分别有“姜太公在此”,“哪吒在此”和刻有钟馗像的“驱邪出外”的石碑以及三座社稷神位,体现着人神共居的村落特色和传统村落的风水格局。

三门里村是关氏家族的第四世祖关芦庵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从赤坎镇关族的始居地大梧村分族,迁来兴建而成。民居发展脉络清晰,早期的典型的“三间两廊”形制普遍存在,房间的使用功能安排、神位布置依旧。同时,在“三间两廊”基础上也出现了吸取西方建筑风格的别墅建筑——“庐”。

立村之初,这一带是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以及时常出现的土匪不时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于是,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曾在村后建了一座砖木结构、高3层的碉楼——瑞云楼,供村民避难。随着关氏家族人口的增长,原有的碉楼已经不能满足村民防匪防洪的需要,关氏家族第十七世祖关圣徒为又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出资兴建了迓龙楼。

迓龙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众人楼。楼体为砖木结构,楼高三层11·4米,1-2层为红砖,墙厚93厘米,是明朝的原构;第3层为青砖,那是光绪年间重修时留下的痕迹。楼内是木抬樑地板,四角各有一个落地式塔楼,“|”字型射击孔就开在塔楼2、3层的四面。楼顶为传统的两面坡式样,红瓦木椽。迓龙楼的建筑造型与开平其他碉楼有很大的不同,非常的传统,风格拙朴,造型简洁。

迓龙楼建成后,象瑞云楼一样,多次帮助村民躲过匪患和洪灾。很可惜,瑞云楼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楼,于1962年坍塌。迓龙楼就成为了关氏家族最古老的文物,在家族历史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更加受到乡亲的保护。坐在村口古老榕树下歇息的老人是最好的导游讲解员,他们热情、主动、自豪,关于迓龙楼的故事从他们口中一次又一次重复,身边的年轻人对这些家族口述的历史已经耳熟能详了。

自力村典型地展示了开平碉楼与村落建设最兴盛时期的华侨建筑、碉楼和传统民居的和谐布局,以及与稻作农耕环境的协调;这里包含了众楼、居楼和更楼全部类型,楼内完好地保存着体现华侨历史文化和侨乡生活的遗物和历史文献,方氏灯楼是更楼的典范之作。

自力村是由和安里、合安里和永安里3个自然村组成,最早的和安里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村民姓方。这是一个华侨众多的村落,侨胞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多数农户都有亲人在海外,侨汇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三条村散布在潭江支流镇海水河谷平原,建村之初,村民就注意对自然水系的利用,镇海水绕村而过,村中荷塘散落,稻田成片自然条件限制了村落的规模,最大的有50余户人家,小的才10余户。龙胜楼、居安楼、云幻楼、竹称楼、振安楼、铭石楼和逸农楼等9座碉楼,以及澜生居庐、叶生居庐、官生居庐、湛庐等6座西式别墅(“庐”),形成了自力村碉楼群,它们都是由旅居国外的华侨寄钱回来兴建的,碉楼的主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村后的开阔地带建楼,坐落在稻田中,错落有致,又与集中兴建的祖屋民居相距不远。祖屋、碉楼、竹林、池塘、河流、稻田组成了自然的乡村景观,景色优美。

龙胜楼兴建最早,是全村人于1919集资建造的众人楼。湛庐则建于1948年,这时开平碉楼的兴建已经进入尾声了。多数碉楼和西式别墅则是在二、三十年代建筑的,自力村楼群实际上是开平碉楼发展兴盛时期的一幅画卷。

在自力村楼群中,铭石楼是自力村碉楼群中最亮丽的一座。

铭石楼是旅居美国芝加哥的华侨方润文于1925年修建的。方润文出生在一个华侨世家,他的父亲和爷爷早就到美国谋生去了,出生于光绪四年(1878)的方润文在十几岁时踏上了父辈的后尘。他在餐馆、洗衣馆打过工,后来自己在芝加哥经商致富,有了经济实力就回乡建碉楼。

走进铭石楼,那浓厚的华侨家庭生活气氛就铺面而来。一层大厅正中墙上高挂着方润文和他分别在家乡、香港、美国娶的三位夫人的大幅照片,结发夫人吴氏一身传统的打扮,而梁氏、杨氏一个比一个年轻、摩登。这是一个在当时侨乡非常普遍的具有国际色彩的传统家庭的结构,很多华侨都是在家乡有一位原配夫人,在外又迎娶一到二位太太,这样拥有十多个儿女也就很正常了。墙上的四位主人栩栩如生的目光默默注视着每一个踏进碉楼的客人,交流着逝去岁月的历史信息。客厅两旁做工精美的隔扇和玻璃画反映了方润文的经济富足与审美情趣。进口的落地大钟和暖水瓶等生活用品与釉红的中式柚木家具、神牌、香炉共处一室,体现了楼主人当年生活对传统的坚守与开放并存。方润文的原配夫人吴氏就居住在一层。

二层、三层分别是在家的大儿子、二儿子夫妇的住房,面积和功能用房同一种规格,各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主卧室、书房等,以示平均对待。这种居住方式实际上是将已经分家的儿子又团聚在一起,形成了分户分灶不分家的新家庭居住方式,父母仍然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和基础,传统的尊老美德延续着。

四层的陈设简洁而洋气,进口的留声机放出的是原滋原味的粤曲,梳妆台上摆放的“旁氏冷霜”、法国香水等泊来的化妆品还散发着幽香。1948年70岁的方润文病逝美国,三太太扶灵回乡安葬,就是住在第四层。

走上第五层,一座金碧辉煌的神龛展现在来客面前,当地人称之为“伯公”。神龛四周多层镂空的龙、凤、骐麟、喜鹊、鹿、梅花、竹等木雕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神龛里供奉的主要是人神(祖先),也有自然神(孔雀公主)、宗教神(观音菩萨)等,这是碉楼人家最深层的信仰世界所在。

铭石楼里至今还保存有大量的华侨书信、侨汇、侨刊、地契、建村股份薄、乡村中小学课本、外国的报纸杂志、老照片以及小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俨然是一座家庭华侨历史的博物馆。

云幻楼是自力村的又一亮点。建造这座碉楼的是旅居马来亚的华侨方文娴,像侨乡的很多华侨一样,方文娴在自力村安了家,妻子黄氏和两个儿子在家乡务农,方文娴经常回家居住。最让他头痛的是家乡的社会治安混乱,民不能安居。他多次夜里从床上爬起来,背着自己小脚的妻子,与两个儿子一道跑去较远的歧岭碉楼躲避,当地人将这种躲匪叫做“走鬼”。方娴感到这终究不是个办法,于是下决心在村里建起了集居住与防御为一体的碉楼,取名“云幻楼”。

云幻楼高五层,外部造型和装饰带有西方文化的特征,但是楼内还是传统的家居生活氛围。一层是方文娴的妻子黄氏的卧室和客厅,二、三层分别由两个儿子居住。四层也是居住层,留给以后的儿子使用。五层是供奉祖先神牌的地方。走出五层就是一个带柱廊的平台,四角各有一个突出的防卫台。

方文娴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华侨,他将自己对民国政府治理无能的愤懑和无奈表现在楼联之中。五层柱廊正中的门匾书写着“祗谈风月”四个大字,长长的门联是他亲自题写的:云龙风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酬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

云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方文娴的这幅楼联表达了很多华侨目睹家乡匪盗横行、时局纷乱、政治腐败,深感个人无力回天,只求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心声。后来方文娴和他在马来西亚的十几个儿女很少回乡,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直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方文娴在外娶妻生育的两个儿子才从马来西亚回来寻根祭祖。

现在看管这座碉楼的是方文娴的长孙媳妇方陈齐桂,楼内还完整地保存着方文娴及其妻儿们使用过的生产和生活用具。

自力村附近的强亚、宅群等村都是以方姓村民为主的村落,为了更好地防御匪徒的侵袭,几个村联合起来,于1920年在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兴建了“方氏灯楼”。这座楼原名叫“古溪楼”,因古溪水绕山坡而过。方氏灯楼是开平碉楼中更楼的典型代表,它完全用于预警防卫。灯楼建成后,由几村出资组建的民团长期住在楼内,队员是从方氏各村的青壮年男性中抽调,他们日复一日,不分昼夜地警防着来自北面马冈一带的土匪。华侨从国外为团防队买回了枪支、发电机、探照灯、报警器,一有匪情,探照灯就射向土匪来的方向,队员们持枪各就各位,报警器发出的警报响彻夜空,为这一带方姓村落的村民躲进碉楼赢得了时间。方氏灯楼高5层18·43层米,钢筋混凝土结构,1层是厨房和发电房,2、3层是团防队员的休息室,4为瞭望的挑台敞廊,5层拜占亭式的亭阁。整座更楼造型典雅,亭亭玉立,是周围乡村的景观中心。

锦江里村落的瑞石楼为开平楼层最多、建筑艺术价值最高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碉楼与民居布局协调谐,充分地体现了侨乡中西合璧的村落景观。

锦江里坐落在潭江河谷丘陵平原,坐西北朝东南,紧靠潭江西岸,清澈的潭江由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村前,它既方便了村民的饮水灌溉,又是捕鱼、放养鸭鹅的生产场地。潭江因此被称为锦江里村落的财富之源,至今村民们还在河里放鸭捕鱼。锦江里的村民都姓黄,是清朝光绪年间从附近的长安里迁来的,以河取名,同时又叫“新村”。该村东、西村口各有一个闸门,茂密的竹林构成村落的屏障和优美的景观背景,几十户民居掩映在竹林之中,环境自然和谐。村外稻田环绕,阡陌纵横。被竹林簇拥的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3座碉楼并列成排,坐落在村后,守卫着村落家园。露出林端的高高楼体,成为该村的亮丽景观。登楼远望,村落中轴线与远在数公里以外的山峰相应,环顾四周,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这里也是一条华侨村落,海外华侨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默谋生,家家比较富有,因此当年的土匪常常乘船从潭江来袭击村民。为了防范贼匪抢掠和潭江洪水泛滥,在海外华侨的支持下,村民们于1918集资在村后建造了一座众人楼,以村命名,取名“锦江楼”。它高5

层,第1至4层分隔为多间小房,分配给集资的村民。顶层为悬挑出来的平台,女儿墙外的灰塑图案揉进了西方的装饰元素,正中为一悬山顶的楼房,墙体密布射击孔,窗口狭小,置有铁门窗。建筑形体简洁,朴实无华。

锦江里最著名的还是升峰楼和瑞石楼。

瑞石楼的主人叫黄璧秀,他是一位清朝末年出洋到美国谋生的华侨,他还将两个儿子也带出了国。生意做大后,他们父子三人又在香港开设了钱庄。黄璧秀年迈的双亲都在锦江里,为了老人的安全,1923年他回乡开始建碉楼。

本来这是一桩好事,可在建楼的过程中,父子俩观念上的冲突使老人多次感到不快,责骂儿子突破常规。

建碉楼被乡民看作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黄璧秀的父亲黄贻桂也感到脸上有光,经常到工地察看工程进度。当碉楼建到第六层时,老人发现还没有封顶的迹象,看来儿子还要往高处建。锦江里周边的碉楼一般都是四层到六层,自家的碉楼再往高建就太张扬了。于是,老人要黄璧秀就此封顶。黄璧秀不听,继续向上施工。他告诉父亲这座碉楼的设计是九层,我就是要在全村、全乡、全县建最高的碉楼,让人们远远就能看到是我们黄家的碉楼,无人可比。老人说服不了黄璧秀,只有极其生气地骂他,建这么高是要触犯老天的,要遭天惩。骂归骂,儿子执意照计划建造。最后一座高九层的碉楼矗立在锦江里村后,它的建成确实成为蚬冈一带的标志性建筑,沿着旧的广湛公路,老远就可以看到它在竹林背景的衬托下高高耸立的雄姿。黄氏宗族乡亲当年也倍感骄傲,入伙典礼是四周的同姓乡亲都前来祝贺,流水席开开了几天,外姓人凡是经过锦江里的或者来观赏的,也都可以入席用餐,盛况空前,成为成为了当时开平的一件大事。

但是,黄璧秀的父亲心里对儿子仍然有意见,父子俩在为碉楼取名时又曾发生过不愉快。黄贻桂提出要以他的名字命名碉楼,因为他在周边黄姓村落是有声望的长辈,子以父尊是中国的老规矩,如果不以他的名字命名会在乡亲中很没有面子。没有想到黄璧秀早对楼名有自己的想法,很不买父亲的帐。他提出要以自己的字“瑞石”命名,而且理直气壮地表示这座碉楼是他和俩个儿子在外挣的钱建的,当然要自己说了算。父亲仍然扭不过儿子,碉楼最后还是被命名为“瑞石楼”。瑞石即美玉,就是璧的意思。在这里我们看到经济至上的原则对传统的家庭人伦理念形成了冲击,黄璧秀敢于坚持,也反映了周围村民对这种变化的默认。

瑞石楼是开平现存碉楼中最高的,共九层2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总体造型是混合式。内部布置、用具是岭南传统的样式,一层为客厅,二—六层每层都有厅房、2间卧室、卫生间和厨房。整体造型和细部处理非常的精致,有浓厚的西方建筑风格。一层至五层楼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增加了建筑立面效果,各层的窗裙、窗楣、窗山花的造型和构图也各异。五层顶部的仿罗马劵拱和四角别致的托柱代替了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很有美学上的视觉效果,形成向上部的自然过渡。六层是有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劵拱组成的柱廊;七层为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顶的角亭,南北两面都建有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八层平台中立有一座西式塔亭,九层小凉亭的穹窿顶罗马的风格更多一些。在整体的西方建筑风格中,楼主人没有忘记注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因素,七层匾额中的“瑞石楼”三个大字剛劲镌秀,是当时广东著名的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的墨迹。楼内从一层到六层,每层的隔扇都镌刻了绿色字体的条幅,有揩书、隶书、行书、魏碑、宋体、篆体多种书法,流露出楼主人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条幅的内容或“富贵吉祥”、“延年益寿”、“际会风云”,或“世界大同”、“家庭自治”、“五族共和”,是楼主人精神世界的展示,传统与时代的气息并存。瑞石楼是典型的居楼,它造型比较规范,比例匀称,做工精致,端庄典雅。不论在建筑风格、楼高体量,还是装饰艺术、建筑水平,都代表了开平碉楼的最高水平,所以有“开平第一楼”的美称。

马降龙古村落群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一种极佳的境界,在这里中西合璧的碉楼与传统质朴的民居、竹林、果园、山水共同构成优美的村落文化景观,杰出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以及先民们超前的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的热爱,令人叹服和向往。

百合镇的马降龙古村落坐落在青山绿林碧水之间,村后是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重重叠叠,郁郁葱葱,像一道绿色的屏障衬托在蓝天白云之下;村前是碧绿的潭江水,如镜如练,倒影着百足山,山水相映,如诗如画。古代的堪舆师评介这里是“足峰巍峨兮枕后,赤汪洋兮湾前,左右肩膊撑开兮局面堂堂”(清《黄联益堂村地股份部》)非常适宜定居立村。

来到百足山脚下,是成片茂密的竹林和果园。走进树林,一个半圆型的池塘(泮池)和二十余户人家的民居出现在眼前,真是林园当中别有洞天。象这样隐藏在林园里的自然村居然有五条,即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错落有致,它们共属马降龙村委会。这些自然村的背后是成片带刺的簕竹林,地面上铺着厚厚一层枯落的竹叶,阳光穿透茂密的竹林,色彩也变成了淡绿。村前和村的两侧是龙眼、香焦等果树。在河东村与庆临村之间有一座占地70多亩的杨桃园,数十棵要两人才能环抱的杨桃树已经有100多年的树龄,苍劲粗壮的树干象饱经风霜的老人慈祥宁静,一个个高大的树冠在空中拥抱,给果园搭起了一片凉蓬,淡黄色的杨桃挂满了枝头,地面上到处都是熟透坠落的金黄色的果实。

竹林里、桃园内、树丛中,一条条石块铺砌的小路蜿蜒细长,黝黑发亮。漫步其间,翠竹森森,绿树成荫,抬头看不见天,密实的竹林遮住了太阳,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径,林间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仿佛置身人间仙景。

这片古村落群的旧地名,最初叫“风吹蓈”,蓈为江边到山麓之间的滩地,风吹草低树摇,地名揭示了当年的地理环境。从清朝初年陆续成村以后,风吹蓈改名为“豐岁蓢”,寓意风调雨顺,岁岁丰收。“马降龙”则是民国时期民众从自然环境出发取的新名。百足山似奔腾的骏马,潭江如蛟龙翻江倒海,常年泛滥成灾,村民们希冀骏马降蛟龙,免遭洪涝之害。地名的演变反映了村民与自然环境相互调试验区适的心路历程。

最早来此定居的,是黄氏家族的第十七世祖法钦公,他大约于明朝后期由潭江西岸的厚山村迁来,成为最早的开发者。直到清朝乾隆年间黄氏家族才繁衍成村,即今天的永安村。随后又发展出南安村。关氏家族于清朝中期进入,陆续兴建了河东村、庆临村、龙江村。现在马降龙共有170余户人家,740余人,两姓在海外的乡亲有800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在这些村落后面成片相连、带刺的簕竹林中,散落着8座碉楼和别墅,登楼放眼一望,碉楼被林海包围,各种造型的碉楼像航行在林海里的船,随浪起伏。在这些碉楼中,永安村和南安村的天禄楼非常有意思。

天禄楼是1925由永安村、南安村的29户黄姓村民集资兴建,楼高7层,1至5层共有29间房,每个集资户1间;6层是公共活动空间,第7层是瞭望亭。当时,倡议建楼的是旅居澳大利亚的华侨黄林德,他让集资户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认购不同的楼层,每层楼房间的股金不同。如一层和6层每间400大洋,二层和五层每间500大洋;三层最贵,每间房要600大洋,全部被黄林德及其亲戚购买。建楼的水泥、钢筋、钢板等建筑材料是由澳门进口的,主持建设的工匠叫张恩买,来自恩平县,其他工匠则是本村人。

天禄楼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主要是29户人家的男性村民使用。从前在马降龙东面数公里处的山里,是土匪窝,天禄楼就是为防备这股土匪而兴建的。每到傍晚吃过晚饭,集资户的男丁就带着自己的饼干点心和饮用水进入天禄楼,他们不在家中睡觉,只有女性才留在家里。碉楼有专人负责晚上和清晨的关门、开门,一般女性不入内居住的。像这样男女有别的规定,在开平碉楼中非常少见。因为这一带的土匪主要抓男性村民而很少抓女人,在传统社会,男人被看作是传宗接代的根本,因此值钱。若男人被抓,家人就会想方设法筹钱赎人,

赎回一名人质一般要2000块大洋。土匪正是利用这种传统意识图取暴利,男性村民在他们眼中叫“肉参”,绑架称为“走参”。特殊的社会环境,也就产生了天禄楼这样特别的使用方式。所以,天禄楼现在被人们戏称为“男子汉公寓”。

八年艰辛“申遗”路(文:张国雄/摄影:谭伟强)

2002年4月30日下午,马降龙村委员会会议室,几十户村民代表围住开平市长、市委副书记,就刚刚张贴出来的由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制定的马降龙村整治方案,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有的村民代表情绪激动,言辞过激。村民们最大的担心是,如果申报不成功,政府会不会虎头蛇尾,工程会不会半途而废,留下一堆烂摊子?一些村干部也很心中没底。市领导耐心地听取大家的发言,让村民代表将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并请在场的相关部门领导一一做答,释疑解惑,最后市长表态:绝不强行开工,思想通一户整治一户,通一个村整治一个村,政府说话算数。

“开平碉楼与村落”从政府决策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到今天经历了八个年头。一路走来,像这样由市领导在第一线做宣传疏导工作的事情,不知道出现过多少。

八年来,开平市民由最初的怀疑到今天的充满信心,村民由当初的不配合,消极对待,到今天积极参与自觉保护;海外的乡亲也由开始的观望转变为主动将自家的碉楼交给政府保护管理,……。“申遗”的八年,是开平150多万海内外乡亲自我教育,凝聚共识,齐心协力保护遗产的过程。

三变申报项目名称

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后提交过两个文本,文本的名称也出现了大的变化。2000年底国家文物局遗产专家与地方政府最初商定的名称是《开平碉楼与民居》,认识到碉楼作为乡村的附属建筑必须与民居结合,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它的价值。在第一个文本撰写的过程中,专家学者们感觉一个项目的名称最好简洁响亮一些,其内容同样可以包含民居。于是,2001年底完成提交的文本就改为了《开平碉楼》。

伴随着申遗、保护工作的推进,研究也在深化,国内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外的遗产专家对开平碉楼价值的认识新成果不断,碉楼的景观特色促使他们从多侧面、更大的范围来揭示其文化和景观内涵,由过去比较多地注意文化转而强调景观。因此,2005年按照新的格式要求修改、撰写文本时,国家文物局遗产专家根据大家的意见,确定新文本再次改名为《开平碉楼与村落》。

因实定名,还表现在“开平碉楼”英文翻译的创意上。项目启动之初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开平碉楼”的英文应该如何翻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英文单词,感觉没有一个能够涵盖开平碉楼独特的文化内涵,常用的“Tower”或“Watch Tower”都不合适。最后,世界遗产专家、国家文物局的郭旃副主席在听取了专家的有关论证和建议后,拍板决定按照惯例,直接使用汉语拼音的“KAIPINGDIAOLOU”。随着开平碉楼知名度和影响的日益扩大,“KAIPINGDIAOLOU”将作为一个新的英文单词进入英语词库,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这也是开平人对世界文化文化的一点贡献。

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过程中项目名称的变换,反映项目保护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三次普查信息入库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档案数据库,是每一个国内外的遗

产专家学者、国家遗产管理领导来开平考察、研究、指导都必须要去的地方。这里保存着每一座碉楼和每一个村落的历史、现实资料,从家族历史文献到整治的图表、照片,以及与海外业主联系的所有书信往来函件等等,一应俱全。尤其是数据库的查询,可以非常便捷地点击调阅各种资料和尽心各种统计分析。它是八年“申遗”工作踏实、科学的见证。

分布地域很广,数量多,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资源特点之一,从2001年到2006年,为了摸清家底,市里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了三次地毯式的普查。第一次是动员了300多人深入乡村普查碉楼,获得了现存1833座碉楼的基本资料。第二次由“碉楼申报办”的专业人员与清华大学研究生合作,逐村逐乡地复查每一座碉楼,更科学地补充了相关数据。第三次进行了全部村落的调查。

与此同时,还与五邑大学的专家学者合作,持续地进行了几年的乡村历史、文化、习俗的抢救性田野调查,通过口述记录的方式,从健在的老人口中挖掘活的历史记忆。

成千座碉楼、数千个村落都能够编号建档,信息如库,其工作量大得惊人,这样一项基础性的积累,为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障。2006年9、10月间,来自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世界遗产专家在考察了数据档案库后,对此伸出了大拇指,评介这是一项有世界水平的工作成就,其意义比提名地的整治、保护更加重大和深远。

“托管”制度赢得侨心

“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与海外华侨华人联系紧密,绝大部分碉楼是华侨华人的私有财产,业主分布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而遗产的保护、管理主体又是政府。处理两者的关系,不仅政策性强,而且牵涉法律问题,国家有专门的法规保护华侨侨眷的利益。开平碉楼至少都有六、七十年的历史,长期无人居住,保护的首要任务是要对它进行维护治理,这就要开门进楼。但是,没有业主的允许,是不能够进入私人楼房的,这样整治工做根本无法开展。

几经摸索,开平市委市政府独创了一种适合开平碉楼资源特点和保护、管理实际情况的制度,这就是很有创意的“托管制度”。

根据“托管制度”,海外的华侨华人仍然拥有对碉楼、别墅的所有权,他们只是将管理权委托给政府,五十年不变,这可能是受到香港回归政策五十年不变的启发。配合这一管理模式的是法律公证,每个业主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将碉楼委托给政府,政府的外事侨务、公证、文物等部门人员组成接受小组,与业主的监护人共同打开封存了几十年的碉楼,对楼内的所有物品一起进行清点、录像,登记造册,最后出具公证文书。正本入档案库,副本寄交给业主。整治的资金由政府承担,管理的收益70%转为保护管理资金,业主获得10%,从而使碉楼的保护管理可以持续发展规律。这一管理模式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用法律的手段保证业主的利益,同时便利政府实施保护、管理。

“申遗”之初,很多海外的华侨华人误以为是要开发旅游,担心自己的祖产受到破坏,对政府的宣传不太相信。2002年8月下旬的一天,时任开平市政协主席的方新华和谭建民主任一同来到美国休斯顿,准备拜访一位业主。但是他们没能如愿,就将带去的宣传资料和家乡的土特产放在了华侨的楼门口。他们回来后,继续与这位华侨联系,将政府准备如何整治他家的六座别墅和祖屋的图纸不断寄给他,而且每逢中秋还寄去家乡的月饼,以解他们的思乡之情。这只是八年来无数联系、拜访工作中的一例。对一些重点碉楼和别墅的业主由政府承担路费,真诚地邀请他们回来考察,实地了解情况,很多业主是几十年没有回来过了,有的是第三代、第四代华侨华人,从没有回过故乡。有的重点碉楼的业主分部在多个国家,政府都一无遗漏地一一邀请,工作量之大,令人感慨。

几年的努力,主要是政府的保护工作实践,打动了华侨华人的心,他们看到政府真的是在依法办事,确实保护私人的财产,在为老百姓做实事。于是,以前观望的海外业主转变思想,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与政府联系,希望将自家的碉楼办理托管手续。有的华侨回来看到自己原来已经破旧的碉楼经过政府的整治,得到保护,村落环境得到治理,非常开心,回去就成为了义务宣传员。

碉楼日益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也激发了开平华侨华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拉紧了他们与家乡的联系,回来的人多了,一些老华侨华人更是自发地组织后裔们回乡寻根祭祖,碉楼凝聚起海外海外侨心。

村民参与利益共享

在自力村铭石楼的门口,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位憨厚朴实的中年男子认真地旅行着碉楼保安员的管理职责,他叫方XX,是云幻楼楼主方文娴的重孙。他是自力村村民参与保护管理计划的一部分。

项目启动之初,村民的态度却并不是这样。很多村民对习以为常的碉楼有这样大的价值不以为然,有的担心政府强制整改,或赔偿不能兑现,对保护、管理工作消极对待,有的更是封堵村路不准工作组进村。

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甚至不配合,开平市政府没有急于行事,他们首先确立了公众参与的原则和思路。村民尤其是碉楼业主和提名地的村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平碉楼与村落管理能否按照规划进行落实,同时也是目的所在。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管理不仅是为了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景观,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相关群体现在与将来的利益。因此,开平市人民政府强调保护管理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村民的义务,他们也是利益相关者。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政府积极维护村民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变,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提名地进行商业经营活动,保护村民的利益。开放保安员、保洁员等管理岗位给村民,旅游收益的20%分配给村民,引导村民开展特色饮食服务。同时,规范村民的生活行为,改变环境卫生习惯,要求房屋前后的洒扫、家畜的饲养和生活垃圾的摆放适合景观的保护管理。

八年的实践教育了村民,《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的省长令和开平市的专项保护管理规章,让他们看到了政府是在依法为村民办好事,同时他们也逐渐对碉楼的价值有了朴素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了政府主导的保护管理之中,与政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最初抵触情绪最大的马降龙村民,现在成为最积极支持政府申报和管理工作的力量,他们都自觉维护村落环境的整洁,没有一户人家乱摆放物品,乱扔垃圾,见到垃圾就捡已经成为这里村民的习惯。

放眼未来寄望教育

“开平碉楼靓哇,间间不寻常哇;中西合璧真漂亮,响誉世界美名扬。”

这是从开平市XXX中英文幼儿园小班教室传出的歌声,这首歌就叫《唱碉楼》,它是采用当地传统的“小卖鸡”曲调新编的儿歌。

从2005年以来,开平市所有的幼儿园都在教唱这首儿歌,还有《数碉楼》、《别在碉楼乱画画》、《碉楼歌》等多首。它是开平市全民遗产知识教育计划的一部分。

从2004年以来开平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编写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版本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乡土教材,免费发送给学生,人手一册。学校新学期的第一课,就是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及世界遗产知识的教育课,这已经形成制度。

2006年,又编写了供公务员、村民学习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常识》手册,免费发送给四个提名地核心区和缓冲区内所有村民手中,全市公务员也人手一册。市委宣传部还组

织专家分批给干部培训班上课,这种教育培训更是扩大到提名地核心区与缓冲区内,从村干部到各户代表,还被请到市里进行集中学习培训。

开平举行各种形式、各种层次、各种对象的教育培训持续时间之长,受众之多,影响之深远,在国内遗产保护管理的实践中,很有开创性。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八年的艰辛,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对于一份遗产的永续保护、科学管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加艰难的路正在后面延伸,为了全人类的遗产保护,开平人将肩负着重任前行。

正月十三迎灯会(文:吴就良/摄影:谭伟强吴就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日,水口镇泮村的邝氏家族都要举办舞灯会。灯会之日,由各村选出的青壮年组成舞灯队伍,簇拥着用竹、木和各色彩纸制成的3米多高的精致华美大花灯,伴以瑞狮,游行到各个自然村,沿途锣鼓掀天,鞭炮不断。这天,邝氏海内外的乡民会云集泮村,人山人海;村村场场彩旗招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男女老幼穿上新衣服,到处是一派节日的热烈气氛.村里村外的人群似潮水一样涌来看热闹。

泮村是由48个自然村组成的乡村社区,是邝氏家族的聚居地。邝姓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安徽迁入的,发展到今天形成以泮村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大古村群落,邝氏乡亲有近两万人。灯会就是邝氏家族的民俗活动之一。相传在明朝天顺初年,泮村一带灾害频繁,盗寇横行,民不聊生。邝氏十三世祖邝健斋前往新会请教素有交情的岭南大儒陈白沙先生,如何祛灾保平安。白沙先生受邀游历泮村,授业教学。他认为,泮村有五座黑石兽山,即狮山、虎山、象山、马山、牛山,五兽坐镇,本应该保乡安宁,但是因为五兽之王的狮子昏睡未醒,其余四兽顽皮捣乱,才弄得鸡犬不宁。他建议,各家各户敲锣打鼓,鸣炮挂灯,唤醒沉睡的狮子,管束四兽,则可恢复宁静,民得平安。邝健斋回来后,说服族中耆老和乡亲,发动各家各户于天顺八年(1464)正月十三日清晨,挂上灯笼,鸣放鞭炮,敲锣打鼓,惊醒睡狮。据说这一举动果然灵验,从此四兽不再为害,泮村恢复了太平。灯会也就相沿成俗,邝氏乡亲年年扎彩灯,办灯会,普通年份抬一个花灯巡游;六十花甲一次大庆,三个花灯出巡,龙狮随舞。舞灯的程序分为:冲灯——送灯——奉灯——起灯——接灯——舞灯——打灯。花灯工有三个,分别代表龙王庙中的头王、龙母庙中的二王和三王庙中的三王。头王灯由圣堂村、向北村、木棉村、金龙村等抽签决定,二王灯由塘唇村、龙田村、书厦村三村轮流起灯,三王灯一则由大塘村专责。

正月十二下午5时左右就开始送灯,把花灯抬去祠堂(即泮村墟)。花灯送到祠堂后,放在祠堂里至到正月十三起灯,这时花灯可以供任何人去供奉、拜祭,叫做奉灯。

正月十三早上8时,负责起灯的村民就会到祠堂来接灯。接灯时会进行一系列的拜祭、祝贺等活动,场面颇为壮观。早上8时至10时择良时进行起灯,当三响礼炮鸣响时花灯随即升起,起灯正式开始,这时还有贺龙伴舞,舞灯活动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花灯离开祠堂后按设定的路线到各村去舞灯,每个花灯的路线各不相同,但都要走完相同的56处地方。每处都是按照社坛、门楼、村巷的顺序进行拜祭,贺龙和醒狮时刻伴随花灯左右。

通常要到傍晚时分才舞完56处地方,最后一个环节是打灯。打灯时村民一涌而上争抢花灯的竹、木、彩纸,相传把抢到花灯的竹、木、彩纸放在家里的神台上,该年就会得到保佑,风调雨顺,家庭幸福。打灯场面极为壮观,把舞灯盛会推向高潮,也降下了舞灯盛会的帷幕。

这一延续了五百多年的邝氏家族的节庆,已经成为岭南的重大民俗活动。

我最好的朋友主题演讲稿6分钟演讲

我最好的朋友主题演讲稿6分钟演讲 友谊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他,生命就没了光彩,离开他,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最好的朋友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你长着一张白净的瓜子脸,眉毛弯的像月亮,一双明亮的眼睛黑得如同两颗黑珍珠,乌黑的头发,扎着短短的马尾辫。 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也是一个喜欢笑的女孩。你有时候说的话,经常会惹得 我捧腹大笑,你待人有礼貌,也平易近人。 活泼是你最大的特点,也是你最大的“缺点”。记得有一次,我数学只考了87分,我 真是又伤心又难过,当时我看到了你考得很好,一个红红的99分,当我看到了我们好朋 友中成绩最不好的那个也考了90分,我心里委屈极了。当你高高兴兴的拿着你那张99 分试卷,来到我面前询问我考得如何的时候,我只好将那张87分的试卷给你看,当时你 就很惊讶,成绩一向很好的我居然连90分都没考到,你看见了,安慰我说:“没关系下次 你会考好的!”嘻嘻!你那坚定的语气使我有了更大的信心。你当时还拉着我要求和你一起玩,当时我答应了你。不知道为什么,每当和活泼的你玩的时候,我也会和你一样活泼起来, 没有一点伤感和委屈了。 你很喜欢跳拉丁舞,我虽然和你是同一个老师教的,但你总能每个动作都做得很到位,每当我有不会的动作的时候,你总会教我,让我和你一样有娴熟优美的舞姿,和你一起进步,使我非常快乐! 你就是我那个活泼可爱的好朋友——高秀文。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孤立的,相信台下的你们也一样,每一个 人都拥有自己的朋友。 如果你拥有朋友,就请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珍惜你的朋友。诗人纪伯伦曾说过:“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也许很快就把他忘却,而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也许一生就会记住他。”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与你一同笑过的人也许很多很多,然而,与你一同哭过的人,

关于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关于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发〔20**〕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国办发〔20**〕18号)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县于**年4月中旬至6月底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流传地域、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抢救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特别是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推进我县“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以县文化局局长王应战为组长,副局长董文为副组长的修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四、普查范围 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普查范围。(具体内容见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简易操作手册) 五、普查原则 (一)全面性 普查应包括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类别,不应有任何遗漏,要注重吸纳以往调查成果,对已调查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认真复查和核对。要兼顾城镇和乡村,调查对象要兼顾不同的人群,调查地区所蕴藏和传承的各种传统民间文化载体,均需进行调查。要按照传统民间文化本来的生存状况去调查和采录,不能在调查之前就先设定框框,主观先验地舍弃某些方面,从而改变它本来的生存面貌。 (二)代表性 在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的基础上,要力求抓住民间文化现象中具有主流的,或主要的形式、作品、类型、民俗现象,注重去粗取精,选出在当地群体社会中有较大影响的代表项目,重点深入调查。

《我与书的故事》演讲稿

《我与书的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0803班的朱勇洲,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书的故事》。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健康的成长;如果我是一条小鱼,那么书就是清清的溪流,它(请继续关注好范文网:)滋润着我,让我快乐的成长!我从小就爱读书。小时候我常会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大人也常答不上来。姑妈说;“你想知道的,书里面都有,只要你上了学认了很多字,就会看很多很多的书,那就什么都知道了!”从那时起,我隐约懂得了“书是最好的老师”的含义,当时我就有了对书的强烈渴望,好想能马上看很多很多的书,懂得很多很多的知识。听姑妈说,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她就常抱我去图书城,她把我放在地上后就看她自己的书去了,在那里,我可以不用大人陪,独自一人呆上整整半天。这以后,姑妈常把我一个人扔在图书城,自己上班或逛街去了,有时候姑妈有事情就叫她的朋友或同事去接我。有一次,姑妈的一个朋友接我回去后就对姑妈说:“你怎么放心把这么小的孩子扔在图书城啊!”姑妈说:“没事,她不会跟陌生人走的”就这样,我慢慢地学会了看书。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一天地长大了。姑妈是一中的语文老师,她常常给我讲好玩的故事,常背唐诗给我听,和她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我也就越来越喜欢书了。从《脑筋急转弯》到《成语词典》,从《安徒生童话》到《珠穆朗玛峰大冒险》,从《淘气包马小跳》到《皮鲁鲁外传》,从《古诗三百首》到《快乐语文》,从《上下五千年》到《十万个为什么》,它们都能让我流连忘返。 现在,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每次,我去图书城练完钢琴,都要进去看一会儿书;平时在家我也常常打开我的书柜,拿起一本,津津有味的读起来;我还常在晚上睡觉前躺着看书,为了这还不少被大人骂呢!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书了。我喜欢书,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我喜欢书,因为它能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生活;我喜欢书,因为它能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我喜欢书,因为它能带给我幸福,带给我满足。我喜欢书,因为它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当一个作家,像冰心一样,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让许许多多的孩子喜欢,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一定能做到!

三分钟即兴演讲稿模板集锦9篇

三分钟即兴演讲稿模板集锦9篇 三分钟即兴演讲稿模板集锦9篇 演讲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演讲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三分钟即兴演讲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分钟即兴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小鸟说:我从天空中飞过,但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同样的状况,却有两种不同的态度,相信后者的态度更能赢得大家的认可。其实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会向你露出笑脸,你对它哭,那么你最终只会收获沮丧的心情。这就是我要演讲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或许有人会抱怨说,上天是如此的不公平,努力奋斗多年的我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经理助手。寒窗苦读十二年书的我,最终还是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这些抱怨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加重自己的烦恼,何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呢? 相反的,正如我们熟知的林肯先生,在遭受24岁经商失败,26岁爱人死去,27岁精神崩溃,中年时代多次竞选参议员和副总统,

却均以失败告终,可面对如此多的打击与磨难,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应对这些不如意,最终他成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正是这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林肯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信,假若没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摔残肢体的桑兰,高位截肢的张海迪,生命中没有光明与黑暗的海伦—凯勒,他们同样不会有灿烂的人生,也就不会赢得世人的尊重与赞美。 亲爱的朋友们,虽然我们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但相信只要我们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生活一直是快乐的。所以,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哭泣,也要为自己找出一万个理由微笑,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更多的阳光和快乐。 三分钟即兴演讲稿篇2 一个人一次去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这个人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朋友说说:当然有啊。他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结果朋友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但笑着抓起他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他的手相,帮他算算命。给他讲了一能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的话之后,突然,朋友对他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而且越来越紧地握起拳头。末了,朋友问:握紧了没有?他有些迷惑,答道:“握紧啦。”朋友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他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朋友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他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命运在

文化遗产日宣传口号2篇(完整版)

文化遗产日宣传口号2篇 文化遗产日宣传口号2篇 第一篇: 文化遗产日宣传口号2篇 1、齐心保护文化遗产合力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 李华诚、许金峰、秦中伦、李华诚 2、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传承历史文明惠及子孙作者: 张国维 3、保护文化遗产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作者: 程德明 4、保护文化遗产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作者: 王仲林 5、保护好文化遗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 黄大鹏 6、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作者: 傅一鸣、窦中冬 7、文化遗产日:

一天的提醒,每一天的行动 作者: 徐适 8、给自己多点责任给后代多些财富! 作者: 李旭升 9、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作者: 窦亚平 10、文化遗产保护是最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工程 作者: 窦亚平 文化遗产日宣传口号 (2): 1、保护人类精神家园构建美好和谐世界 作者: 李宏伟 2、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作者: 杨子、吴广波、邱荣根、吴乃刚、孙子武、茅国翔、王兰桂3、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享用精神财富家家受益 作者: 李秀英、刘振彬 4、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作者: 张景良 5、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作者: 兰瑞炳、陈展芳 6、保护文化遗产办好北京奥运 作者: 陈雀萍 7、保护国家之根延续民族之魂 作者: 吴伟 8、守护人类共有的遗产建设和谐家园 作者: 刘迪 9、文化遗产城村魅力之源,社会和谐之源作者: 韩绍斌 10、祖先的我们的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作者: 杨正新 1 1、我们继承的遗产子孙的子孙还能看到吗作者: 鲍根华

1 2、保文物、传文明,代代相传;小家庭、大社会,人人有责。 作者: 王海涛 1 3、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 作者: 桑金行 1 4、人类失去了记忆,世界将是一片荒芜保护文化遗产珍爱精神家园 作者: 杨子 1 5、保护文化遗产您关注了吗? 作者: 宋文成 1 6、保护文化遗产光荣破坏文化遗产可耻. 作者: 梁柳芬、田景强、杨勇明、傅一鸣、黄晓红、杨金生、杨荣发、程德明、王磊、金庆章、周小明、徐延进 1 7、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我的读书故事》优秀演讲稿

《我的读书故事》优秀演讲稿 书是一个简单又平凡的字眼,可他在我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在我的读书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趣事。下面是为你了“《我的读书故事》优秀演讲稿”,希望能帮助到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读书故事》。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找到了它,就会使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我是一个小书迷,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就买来一堆故事书,陪我一遍遍地翻看。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也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我四岁的时候,妈妈回家后把包放在沙发上就去做饭了。出于好奇,我爬上沙发,把妈妈包里的东西翻了个底朝天,发现了几本故事书,我翻了几页觉得挺有意思,就拿到房间里偷看去了。看了一会儿,我觉得这本书很奇怪,什么都是倒过来的,人好像在倒立,悬崖在天上,于是,我便去找妈妈问个究竟。妈妈一看,哈哈大笑:“说你把书拿反了。”我一看,还真是上下颠倒了,不知是太入迷,还是糊涂了怎么会这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的书越来越多,虽然再也没拿反过,但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旅伴,陪你度过漫长的人生之旅,在我家,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书,桌上摊开的

是书,床头摆着的是书,沙发上放着的是书······就算我走遍天下也会带上书,我常常在书海中无法自拔;在我心中,书就像我的挚友,在我伤心时,它可以帮我抚平伤口,又可以告诉我,在人生之路上,这点小事不算什么。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再无聊的书也会变得很有生机,而对于不爱看书的人来说,再有趣的书也会那么枯燥无味。 书可以让你变得有自信,可以让你变坚强,可以使你从黑暗中走出来,可以让你走向光明,可以让你走向成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捧起一本书,仔细的阅读想找到书中的“黄金屋”。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黄婧雯,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读书故事》。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所以读书是快乐的。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爱看书,那时我得到一本书就会快快读完,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妈妈就会问我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主人公是谁?我总是回答不上来。妈妈就会让我再重新读一遍,慢慢领会故事的内容,吸取里面的精华。渐渐地读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我看过许多精彩的故事书,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等等,其中《皇帝的新装》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分钟心灵鸡汤演讲稿6篇

三分钟心灵鸡汤演讲稿6篇 【导语】每个成功伟人身后总有一段辛酸的,刻苦铭心的故事,每段故事的背后,都会有许多的挫折,对于某些人来说,挫折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只拦老虎,但对那些成功人士而言,挫折是他们脚下的一颗通往成功的垫脚石。为大家整理的三分钟心灵鸡汤演讲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分钟心灵鸡汤演讲稿篇一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在高考中有位考生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以前埋怨过,脚底发黄的布鞋,踏不出青春的活力,直到我发觉霍金转动的轮椅,嵌出深深的历史痕迹;我曾咒骂过,脸边黝黑的胎记,映不出美丽的脸庞,直到我看见全身黝黑的黑人,露出甜甜的美丽微笑…… 也许你曾抱怨过上帝是捉弄人的,他对你吝啬幸福,却让痛苦折磨着你,日日夜夜,疲惫不堪,换来的只是滚烫的泪珠。但苦尽甘来后,当你揭开那沉重的幕纱,你会看清,上帝其实是公平的,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以前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点清了一座山林中的红羊后,把山中的狼全部捕捉起来,让红羊没有敌人。照理说,红羊就应是悠闲自得、快乐地生活了,但事与愿违,红羊为了争夺一小片土地、甚至一棵青草而搏斗,由原先一支整齐的队伍变为一盘散沙。 经过搏斗的红羊一只只疲惫不堪,过去那种矫健、奔跑如飞的红羊在这座山林中再未曾出现过,而且,红羊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人们捕获了狼,红羊没有了给它们造成生命威胁的动物,而自相残杀直至消亡,失去了危机。同时也失去了生机。可见,在生态环境中,没有磨难就不会有生态平衡的系统。

张海迪胸部以下失去知觉,但这些困难没有*她,反而使她有了更为远大的目标,学习掌握了德语、日语、英语。她为什么能取得常人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呢因为她在承受巨大挫折的同时,也将挫折化为了动力,让挫折成为自己的奴隶,再一次战胜了磨难。 人生如一块璞玉,这是上帝赐予你的财富,这块璞玉中有着酸甜苦辣,也许痛苦过后便是幸福,这是上帝给予你的机遇。只有自己努力来雕琢这块璞玉,才能使它成为完美无瑕的艺术品。同学们,当你遇到挫折、困难时,不妨想想,上帝是公平的,有时磨难也是一种财富。 三分钟心灵鸡汤演讲稿篇二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在非洲的一片茂密丛林中,走着四个皮包骨头的男子,他们扛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密林里踉踉跄跄地向前走。他们跟随队长进入丛林探险,课时,队长却在任务即将完成时患疾病二不幸长眠于丛林中了。 临终前队长把亲手制作的箱子托付给他们,并十分诚恳地说:“如果你们能把这个箱子送到我的朋友手里,你们将得到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 埋葬了队长之后,他们便扛着箱子上路了,道路越来越难走,他们的力气也越来越小了,但是他们仍然鼓起劲往前走着。终于有一天,绿色的屏障突然拉开了,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走出了丛林,找到了队长的朋友,可是那个朋友却说:“我一无所有啊!” 于是,打开箱子一看,竟是一堆无用的木头!就这么个故事,看起来队长给了他们一箱无用的木头,其实,他却给了他们行动的目的,使他们获得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生命。这个故事启示着我们学习、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奋斗目标。 聋哑人跳起了美丽的千手观音,盲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双腿下肢被截去而重新驾驶飞机返回蓝天……许多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些残疾人却把它们变成了现实,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也更被它们坚韧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着必胜的信念,朝着目标,永不放弃。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国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认真落实《甘肃省文化厅关于组织开展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甘文厅明电发〔22〕45号)精神,甘南州文广新局将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加大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宣传力度,主会场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主题活动,分会场开展好各种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22年6月——7月 二、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 (一)开幕式 时间:6月9日早9:3 地点敦煌小镇 展演内容藏族民间弹唱(责任单位玛曲县文化馆) (二)传统工艺项目展览 时间:6月8日—19日 地点敦煌小镇内街南广场“《丝路记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心” 展览内容甘南藏医药、甘南藏族唐卡、卓尼洮砚制作技艺、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舟曲织锦带、藏族服饰、迭部青稞酒酿造技艺。 6月属敦煌旅游旺季,游客众多,敦煌小镇的每个展位上、下可展、可挂,展柜空间可存放大量展品,建议参展单位携带足够的展品进行布展,便于游客了解和购买。 (三)传统戏曲会演 时间:6月13日晚2: 地点敦煌小镇内街南广场“《丝路记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心” 会演内容

藏鹰笛演奏技艺(责任单位玛曲县文化馆) 三、分会场开展全州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一)全州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时间6月9日 地点文博大厦门前 主办单位州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州文化馆、博物馆、合作市文广局 具体内容举行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启动仪式及主题宣传活动(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片展板展览,包括项目简介、传习活动、保护成果)。 (二)锅庄舞展演活动 时间6月1日-8月31日 地点合作市香巴拉主题文化广场 主办单位州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州文化馆、合作市文广局 具体内容随着锅庄舞普遍走入人们的生活,藏族文化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丰富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也逐渐受到关注,走进艺术舞台。锅庄舞带着民族文化的符号,与中国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着更高层次的融合。 (三)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 时间6月2日 地点合作市勒秀乡小学、当周街道办、坚木克街道办 主办单位州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州文化馆、合作市文广局 具体内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展演、邀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展演、讲课、捐赠藏戏道具及服饰等形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篇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不但世代相传,还在人和历史、自然的影响互动下,被不断地再创造。目前总共有7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占了22项,加上此前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根据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个名录,从今年开始申报每年举行一次,数量也不再受限制。 一.2001年申报成功 1、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2003年申报成功 1、古琴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 三.2005年申报成功 1、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

[大学三分钟演讲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三分钟演讲稿

[大学三分钟演讲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三分钟演讲稿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那么三分钟如何演讲我的朋友?下面小编整理了我的朋友演讲稿三分钟,供你阅读参考。 大学三分钟演讲我的朋友篇一 什么样的朋友才算真正的好朋友?这个问题一定有很多人都在问。现在,我就教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评判标准,那就是如果你和她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你们再见面时依然有说不完的话,不陌生,不疏离,感觉像从来都没有分开过一样。哪怕什么都不说,在一起也不觉得尴尬。这样的朋友,就是你一生的好朋友了。 你们一定会说,我跟我的朋友才认识没多久,我们都没有分开的机会,我该如何来判断她到底值不值得我深交呢?可是,你为什么非要判断这个呢?是怕你的付出有一天难以收回?还是怕有朝一日被她背叛和伤害?是不是有可能半途而废的友情,都不值得我们拥有呢? 其实,有时候,你太容易在友情中受伤,不是朋友的原因,而是因为你对朋友的期望太高。她和你是好朋友,不意味着她就没有交别的朋友的权利,不意味着她就不能和别人聊得热火朝天,也不意味着她事事都要顾虑你的感受和你的看法。就算是最好的朋友,她也可以拒绝你的要求,也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也可以对你提出批评,也可以和别人聊得热火朝天暂时忘记你的存在。哪怕你再反对,她也有权利选择她自己的选择,热爱她自己的热爱。反之,你也是一样。不要总是说自己被友情弄得伤痕累累,很多的伤都是你对友情的要求过高才造成的结果。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嘴上抹蜜的人比起那些不擅长表达的人,好像总是要多那么几个朋友。但是聪明的你们,当你看一个朋友对你是不是真心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想想她对你做过些什么,而不是她对你说了些什么。即使是在言语上伤害过你的友人,如果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过你,为你挺身而出过,都是值得你信赖的朋友,要珍惜。 当你遇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朋友已经伤害了你,你是否应该原谅她。

2018最新中国文化遗产日横幅标语大全

2018最新中国文化遗产日横幅标语大全 第二篇 1.保护人类精神家园构建美好和谐世界 2.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3.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享用精神财富家家受益 4.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5.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6.保护文化遗产办好北京奥运 7.保护国家之根延续民族之魂 8.共有的遗产共同的家园 9.文化遗产——城村魅力之源,社会和谐之源 10.祖先的我们的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 11.纵有金山银山 , 难买文化遗产 12.文化遗产保护:尊重历史,造福今天,开创未来 13.祖先的、我们的、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 14.人类失去记忆,世界将一片荒芜——请保护文化遗产 第三篇 1.;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2.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4.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 5.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6.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7.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8.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9.文化遗产日:一天的提醒,每一天的行动 10.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11.我们继承的遗产子孙还能看到吗 12.保文物、传文明,代代相传;小家庭、大社会,人人有责 13.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 14.人类失去记忆,世界将一片荒芜——保护文化遗产珍爱精神家园 15.文化遗产您关注了吗? 16.保护文化遗产光荣破坏文化遗产可耻 17.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 18.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19.多留文化遗产少留精神遗憾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 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 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 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 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 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 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 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俗 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 宝库。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后 历代相继凿建。洞窟分上下五层,高低错落, 依次排列,南北长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禅 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顶窟。现存已编号洞窟492 个,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 宋木构 建筑5 座。1900年于藏经洞发现西晋至宋 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绘画作 品5万余件。莫高窟集建筑、绘画、 雕塑于一体,是我国内容最丰富的 石窟艺术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 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存墓封土高40米。陵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长约6.3公里。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现已挖掘四个坑,面积共2.5万余平方米。能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 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 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又陆续 发现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等新材料, 是研究人类发展史和中国原始社会史极其珍贵的资 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二

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4分钟

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4分钟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4分钟篇一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学生时代最好的朋友,是人们不会说话的老师,它蕴含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同学们都知道的“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古语,就讲了唐代诗人李白读书的故事。 在李白学生时代,他不喜欢读书,整天在街上闲逛。有一天,他在池塘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于是,李白就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我想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啊!”李白问:“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呀!”老婆婆说:“只要你做事专心,坚忍不拔,就一定能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听后,深受感动,他记住了老婆婆说的话。回到家中,他发奋读书,最后变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是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一篇,我就把它当做我的励志故事。 可能同学们会说,你看,我书柜的书很多,比你们家的书多。但是,这些书你读懂了吗?你记住书中告诉你的知识了吗?很多同学都是买来很多很漂亮的书却不去读,光在那装样子。其实,只要你看

一遍就会有一遍的收获,把书中的知识记住了,印在脑子里,书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觉得,大家可以像我一样,买一包书签,在每一个书签写上:我做到了吗?看书要认真,看不懂要查资料多看几遍。这会对你看书有一个很好的提示,让你更好的去看书。 谢谢大家! 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4分钟篇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见我对动画很感兴趣,就给我找了很多短小的动画,就是通过这些动画,我认识了简单的汉字和0~9十个数字,我至今还记得,“1,1,1,1像铅笔能写字,2,2,2,2像小鸭水中游,3,3,3,3像耳朵听声音┉0,0,0,0像鸡蛋圆滚滚”,动画可生动了,我特别喜欢。 每晚妈妈都带我外出,看到路边停着的汽车,就让我认数字,看到街上的路牌、店名,就让我认字。我有自己的小电脑,里面全部是我爱看的软件,我爱看《洪恩识字神童》、《娃娃丫丫》,什么《娃娃丫丫奇遇记》、《娃娃丫丫巧取神果》等等。慢慢地,我认识的字宝宝越来越多了。妈妈还给我订了我爱看的《幼儿画报》,有红袋鼠、跳跳蛙、小公鸡火帽子,还有呼噜猪、叮当狗、草莓兔、的的、咪咪、板凳狗的故事,故事还有配套的VCD光盘,还有益智游戏。 每当我拿到书,都会迫不及待的看起来,精彩之处看上三四遍还觉得不过瘾,拉着妈妈表演其中的故事。自相矛盾、杞人忧天、杯弓蛇影等都是我和妈妈经常表演的故事。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陪我

我的朋友话题演讲稿500字范文

我的朋友话题演讲稿500字范文 友情是来之不易,友情需要呵护,同时友情也经历考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的朋友 演讲稿500字,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真心架一座友谊之桥》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滴水只有把它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将是一 位学问浅显,听不到太多东西的人。因此,同学们要学会文明交往,端正态度去交朋友。 它会让每位同学都感受到,朋友就像一盏温暖的灯,点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 孔子的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可以教会我们怎样交到好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意思是交朋友要交正直的朋友,心胸开阔的朋友,博学多闻的朋友。不要去交那 些脾气暴躁,优柔寡断,心胸狭窄的朋友。真正的好朋友是能互相规劝、勉励的。那么要 想得到真正值得交往的朋友,就要做到:待人要态度诚恳,有礼貌;保持情绪的稳定;要大方、热情、谦虚;当朋友感到难堪时或身处困境时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对朋友的缺点和所犯 的错误要宽容,并帮助其改正。 每个同学都想有个“好人缘”,都害怕孤立,不愿失去集体和伙伴对自己的信任。那么,如何获得好的同学关系呢? 第一要真诚。真诚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上,真诚还表现在对人的坦率 和尊重上。 第二讲信用。在相互交往中一是要信任对方,二是要讲究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才 能做到前后一致,表里如一,受大家欢迎。 第三讲道理。即同学交往时要懂得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能做到平等相处。 尊重是平等交往的前提,信任是正常交往的保证,理解是深入交往的途径,宽容是广泛交 往的基础。 第四抛弃偏见和嫉妒心理。偏见会使同学之间失去和气,嫉妒则会使人产生不平衡心态,既失去了取长补短的机会,又伤害了彼此间的感情。 在交友时,切记要分清益友与损友,明辨是非。就算是“熟人”,假如看出了他的不良“苗头”,也应坦诚相劝,如果朋友还是一意孤行,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有些同学错误的

2020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精选100句

2020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精选100句 你出力,我出力,保护文化遗产齐出力;你添彩,我添彩,精神家园更精彩。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 1、保护文化遗产,有你更精彩。 2、文化耀千古,遗产传万年。 3、爱我中华文明,保护文化遗产。 4、保护历史文化,启迪现代文明。 5、传承历史遗产,弘扬华夏文明。 6、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华夏文明。 7、文化遗产,让中国更有魅力。 8、共同的家园,共有的财产。 9、华夏文化遗产,世界闻名精髓。 10、保护古文化,遗产遍天下。 11、保护文化遗产,共享文明和谐。 12、印证过去,见证未来。 13、传承历史文化,光大民族精神。 14、中华文化,遗产为先。 15、人类的日记本,历史的教科书。 16、文化遗产,和谐社会的明信片。 17、弘扬民族文化,关注文化遗产。 18、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19、请珍惜祖先留下的财富。 20、群策群力保护文化遗产,同心同德构建精神家园。 21、龙的传人,文化传承。 22、凝聚历史精神,熔铸文化辉煌。 23、文化遗产,民族的根。 24、呵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25、守护文化之根,传承民族之志。 26、文化传承历史,遗产延续未来。 27、留驻历史印痕,保护文化遗产。 28、文化遗产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9、凝聚人类文明的恢弘史诗。 30、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根源。 31、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32、留祖先声音,创和谐社会。 33、继承文化遗产,传承遗产文化。 34、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 35、保护文化遗产,共享文化遗产。 36、华夏五千年,文化永流传。 37、保护古文化,发掘古文明。 38、同心同德保护文化遗产,群策群力守望精神家园。 39、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的航标。 40、秉承精神财富,装典和谐家园。 41、传承历史文化,永续文明薪火。 4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43、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桥梁和纽带。 44、留住文化根脉,托起华夏未来。 45、接续祖先步履,传承文化薪火。 46、薪火传万代,文化永流传。 47、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48、保护遗产,真爱地球。 49、保护遗产,让中华文化伴随历史延伸。 50、文化遗产,和谐之源。 51、保护文化遗产,珍藏历史精华。 52、感受文化色彩,领悟遗产真谛。 53、保护文化遗产,尊重人类创造。 54、弘扬文化遗产,构建文明世界。 55、文化遗产,历史记忆。

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篇一: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见我对动画很感兴趣,就给我找了很多短小的动画,就是通过这些动画,我认识了简单的汉字和0~9十个数字,我至今还记得,“1,1,1,1像铅笔能写字,2,2,2,2像小鸭水中游,3,3,3,3像耳朵听声音┉0,0,0,0像鸡蛋圆滚滚”,动画可生动了,我特别喜欢。 每晚妈妈都带我外出,看到路边停着的汽车,就让我认数字,看到街上的路牌、店名,就让我认字。我有自己的小电脑,里面全部是我爱看的软件,我爱看《洪恩识字神童》、《娃娃丫丫》,什么《娃娃丫丫奇遇记》、《娃娃丫丫巧取神果》等等。慢慢地,我认识的字宝宝越来越多了。妈妈还给我订了我爱看的《幼儿画报》,有红袋鼠、跳跳蛙、小公鸡火帽子,还有呼噜猪、叮当狗、草莓兔、的的、咪咪、板凳狗的故事,故事还有配套的VCD光盘,还有益智游戏。 每当我拿到书,都会迫不及待的看起来,精彩之处看上三四遍还觉得不过瘾,拉着妈妈表演其中的故事。自相矛盾、杞人忧天、杯弓蛇影等都是我和妈妈经常表演的故事。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陪我看一会儿书,有时我自己看,有时听妈妈讲,有时听MP3睡前故事,不过,妈妈发现我越听越不想睡后就不给我听了。。。。我有好多书,《动脑筋急转弯》、《少儿百科全书》、《海底两万里》、《好兵帅克》、《洋葱头历险记》都是我喜欢的书,里面的故事太有趣了,我想一口气看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的读书格言。 谢谢大家! 篇二: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书,才能读好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故事,我也有,这个故事就像警钟时刻提醒着我。 这一天,我去图书馆看书。正当我选书时,一本《幽默西游》进入了我的眼帘,因为我本来就喜爱古典文学,喜爱幽默,这本书好像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赶快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着。突然我看到了一句很搞笑的话,不禁失声大笑起来,我赶紧捂住嘴,心想,这里

关于友情的三分钟演讲稿

( 演讲稿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关于友情的三分钟演讲稿 A three minute speech on friendship

关于友情的三分钟演讲稿 【篇一】关于友情的三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 世界上所有的玫瑰,也不能比拟友情的芬芳与美丽。朋友,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愉快的东西。友谊,更是这个世界上不能缺少的东西。 友谊是雨中的伞,是黑夜里的灯火,是扬帆航船途中的风,是崎岖山路上的扶手,友谊是一间不上锁的房间,你随时可以敲门进入;友谊也是一把钥匙,能帮你打开心灵之门。 然而,茫茫人海之中,朋友弥足珍贵,友谊并非唾手可得。试想一想,如有银钱经手的事,你信得过的朋友能有几人?在你人生失意之中雪中送炭的朋友能有几人?你出门在外之时对于你的家人

肯加照顾的又有多少?你得意的时候和你称兄道弟,而在你走入困境之时能让友情长久维持者,又有几人?世界上是有朋友的,但不是随意可得,而是像沙里淘金一样难得。而朋友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所以,我们应该像珍惜金子一样地珍惜朋友,珍惜友谊。 是的,友谊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友谊是阳关大道上的携手远足,更是崎岖攀登路上的相互搀扶。 友谊是一棵树,要用真诚和挚爱去浇灌,用信任和宽容去栽培。嫉妒和猜疑是毒药,会使友谊之树根枯叶焦,失去生命的绿色。 友谊是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默默无声的关怀。友谊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是无拘无束的平等交流。友谊是理解,是尊重,是从一颗开放的心走进另一颗开放的心。友谊是驱逐孤独和绝望的动力。 没有友谊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没有朋友的人生,是惨淡的人生。让我们敞开心扉,真心交友,珍惜友谊吧! 【篇二】关于友情的三分钟演讲稿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中国文化遗产日设计方案

中国文化遗产日设计方案日前,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将于6月11日举办,承德市成为此次文化遗产日的主场城市。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旨在通过举办公众广泛参与的系列活动,集中宣传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重要意义,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据悉,文化遗产日当天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举行7项活动,包括开幕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展、向守护者致敬展览以及为XX 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授牌等,并举行古建筑保护成果摄影展和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实地观摩避暑山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与前十次主场活动相比,第 11 个文化遗产日将集中展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成果,其中包括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同时还将邀请一些长城保护员代表参会,现场为他们颁发证书并发放一些巡查专用装备,向守护者致敬等。与此同时,市文物局在遗产日前期预热阶段制定了公众参与集中整治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周边环境、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宣传展览进校园进社区、长城保护员誓师大会、避暑山庄文化使者评选等群众活动。 XX一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根据国家、省、市文化局的安排部署,为隆重庆祝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特制定我县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宗旨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的自觉、自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组织领导 主办单位: 四、主题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