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一、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处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安装,以保证工程质量。二、本方法由经理部质检处实施。依据集团公司编制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编写,监督其实施。

三、不合格品控制办法主要内容 1、分管副总裁、总工程师负责主持大型公路桥梁工程“重大”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2、分公司负责管理的公路桥梁、工程项目中出现的“一般”不合格品,由项目经理部负责评审和处置,处置记录报公司。 3、由经理部机料处负责对采购及业主提供的物资设备的不合格品控制并由质检处协办。4、控制办法和措施 4.1 不合格品的界定和分类 4.1.1 工程施工中的不合格品包括原材料的不合格、工序的不合格和分项、分部工程以及最终验收的不合格品。 4.1.2 不合格品按其严重程度分“一般”、“严重”、“重大”三个等级。一般: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小,稍作处理即可达到原质量要求,重新处理时对成本和工期影响甚微。严重:对整个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采用

通常处置的方法就可能符合设计要求和预期使用要求,重新处理时,在一定程度上将相应提高成本或影响工期。重大: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大,处理困难并难以符合设计要求或预期使用

要求,重新处理时将大大提高成本和影响工期。 4.2 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及隔离由经理部机料处、质检处、工程处在生产、安装、服务整个过程中按《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程序》对使用原材料和设备的不合格品作出标识和记录。如可行时,应予及时隔离或运出现场。在工程施工中,本道工序经检验不合格,在未作出处理前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4.3 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 4.3.1 材料、半成品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 a)一般材料、半成品的不合格品,由质检处质检员和机料处及工程处人员共同进行评审,提出处置意见,机料处负责执行(退货、调换等);

b)主要施工材料(如水泥、钢材等)的不合格品由经理部质检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提出评审处置意见,报总工办审批后由责任部门执行。 4.3.2 工程施工中不合格品的

评审处置: a)对“一般”不合格品,质检处的质检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直接进行评审处置,并做好记录; b)经理部的工程项目出现的“严重”不合格品,由经理部组织内部有关部门参加集团公司质监部进行评审,提出的处理意见由经理部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并报集团公司质监部;c)对于“重大”的不合格品,经理部由分管总经理、总工程师召集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必要时邀请有关专家参加评审或组成评审组,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按规定上报上级部门,批准后交责任单位具体实施,并负责监督检查。 4.4 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的处置一般有四种方式: a)进行返工.,使其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合格品;

b)进行返修、或让步接收。虽然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或个别质量特性未达到规定的要求,但对产品的功能没有影响,通过返修可作超差特许放行。有些不合格品虽达不到规定要求,不返修,但让步接收。对于返修过的产品或者不返修但让步接受的产品必须取得顾客书面认可; c)降级或改作它用,作

为次品或降低等级使用; d)拒收或报废。对外购、外协件的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可以拒收、退货处理,对自制品产生不合格品作为报废。 4.5有关工程质量事故的等级划分和报告制度按交通部交公路发(1999)90号《关于发布〈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 4.6不合格品的报告、检验、试验、评审、处置等都要有记录,并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管理。 4.7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应按质量计划和形成文件的程序重新检验。

4.8为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应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采取纠正措施。四、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1 范围 1.1本制度规定了新特能源自备电厂维护项目部维检修的范围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别、记录、评审和处置。 1.2本制度适用于新特能源自备电厂维护项目部对工程项目中的产品、工程过程和最终产品服务中不合格品控制。 2 引用文件(略) 3 术语和定义(略) 4 职责 4.1事业部生产副总经理 审批严重不合格品处置方案。 4.2运检部 是本制度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严重不合格品的评审。 4.3项目部(业务单元) 负责组织业务内一般不合格品的评审。 5 管理内容 工作流程见附图。 5.1不合格的范围 5.1.1 异常项,包括新特能源自备电厂维护项目部工程项目活动中发现的特性、文件或制度方面的疑问、偏差或缺陷,它使某一项目的质量成为不可接收或不可确定。 5.1.2 不符合项,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对系统或部件质量安全或可用率有影响的异常项,不能用已批准的制度或文件中的信息解决。 5.1.3 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与质量有关的规定要求。包括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偏离规定要求或缺陷;或检修文件中与检修质量有关的规定要求存在不能满足检修质量的内容,或检修、检验活动未按制度文件执行。 5.2不合格品的判定 5.2.1 业务单元(检修质检人员)发现的问题 5.2.1.1 检修制度中没有要求更换的零部件损坏或存在其他影响检修质量的缺陷。 5.2.1.2 更换的备品备件其规格型号、外形尺寸等不符合要求。 5.2.1.3 按检修制度执行到某工序无法进行下去。

5.2.1.4 达不到检修制度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包括W点和H点)。 5.2.1.5 检修制度、技术记录卡的检修作业文件中存在明显的影响质量的问题。 5.2.2 项目部(质控人员)发现的问题 质控人员在进行质量检验活动中,其验收结果未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且经分析认为能满足的,则应判定为不合格情况。 5.2.3、运检部(质量保正人员)发现的不合格 质保人员在进行质保检验活动中,发现检修作业未按检修制度、检修工艺、质量计划或施工措施等书面文件要求进行或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活动违反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行为,应判定为不合格。 5.3 不合格品标识 (见标识与防护管理制度) 5.4 不合格品记录 5.4.1工程采购的产品(物资)中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单独存放,进行标识。质检员将不合格检验或验证报告报项目经理或部门负责人,并在台帐中注明。 5.4.2工程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由检修维护人员或技术人员建立《不合格品台帐》逐项记录,并须经进行逐项评审、处置,填写《不合格品处置报告》。 5.5 检修过程不合格处理 5.5.1业务单元质检人员发现不合格的处理流程见图5.5.1 5.5.2项目部质控人员发现不合格的处理流程见图5.5.2 5.5.3运检部质保人员发现不合格的处理流程见图5.5.3 5.6 不合格品控制制度的责任 5.6.1发现和报告不合格项是所有检修人员的共同责任。 5.6.2业务单元需设专人负责异常项/不符合项的全面管理 5.6.3各检修负责人应按批准后的异常项/不符合项中的处理意见进行施工。 5.6.4质保部门(项目部、运检部部)将组织对工程的异常项/不符合项进行跟踪验证,并定期审查异常项/不符合项分析报告。 5.6.5异常项/不符合项报告 5.6.5.1 异常项/不符合项报告格式见表03 5.6.5.2异常项/不符合项报告由工作负责人负责对异常项/不符合项的事实进行描述,注明日期。 5.6.5.3异常项/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由工作负责人编写,特殊情况由专工编写。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最全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最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BC-QPZL-BZ830 版本: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xxx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历史

目录 1目的 (3) 2范围 (3) 3定义 (3) 4职责 (3) 品质部: (3) 生产部: (3) 研发中心: (3) 工程部: (3) 供应链部: (3) 5程序 (3) 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 (3)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理 (4) 成品最终检测不合格品的处理 (4) 客户退货(含客服装机退货)不合格品的处理 (5) 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5) 6相关文件 (5) 7记录表格 (5) 8流程图 (6) 1目的 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通报、评审和处置,以便有效地控制不合格品;不收不良品,不做不良品,不出不良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不合格品(包括:来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和客退品)的控制活动。 3定义 不合格:未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4职责 4.1品质部: 判断不合格品,跟踪不合格品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出公司。 4.2生产部: 负责相应不合格品的隔离与返修工作。 4.3研发中心: 负责对设计方面不合格的产品分析改善。

4.4工程部: 负责制造过程不合格品的分析改善。 4.5供应链部: 不合格物料与供应商联系改善;负责不合格物料的库存、隔离。 5程序 5.1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 品质部检验人员按照《来料检验流程》对来料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超过允收水准时,填写《IQC来料检验报告》并将不合格样品交给工程师进行确认,无法判 定时,由部门经理处理。 5.1.2经品质人员直接判退货的物料,QC贴上不合格标签,仓库将其放在指定区域隔离, 并通知采购,由采购通知供应商处理。 IQC根据检验标准检验时,发现物料不合格,但生产部需要紧急使用时,品质部组织供应链部、研发中心、工程部、生产部对不合格物料进行评审。 5.1.4不合格物料的评审结果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果: A:物料缺陷影响严重,整批退货。 B:物料缺陷可以在以后加工中解决,或影响较小而又交期紧急,可以“特采”; 由责任部门提出特采申请,相关部门会签,质量总监批准。 C:生产急需此批物料,可考虑对物料进行“挑选使用”或者“加工使用” 5.1.5若会影响到产品的功能,但不合格率在可接受范围,或材料不合格可能造成作业 困难,但该不合格可由生产线排除,为维持生产,可征求生产部对该材料100%挑 选或重工后上线使用,生产部汇总所用的人力,工时,提供供应链部处理。 5.1.6物料的评审裁决权为质量总监。 5.1.7不合格物料经过评审完后,由品质部以《品质缺陷库》平台模式或《纠正预防措 施报废》发送给供应商处理, 品质部跟进处理结果。 5.1.8供应商按照8D报告或《品质缺陷处理流程规范》要求内容回复,品质部根据 供应商以后的来料质量,验证其改善措施的效果。 5.2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理 首件检验不合格时,IPQC人员应立即制止该线生产,连同记录及不合格样品,交予生产组长确认,要求立即纠正。 5.2.2生产部发现品质异常时,首先需将异常品进行隔离,由品质确认后,品质组织相 关人员分析;属于作业问题能修理的,交由专人进行修理;属于来料问题联络 IQC确认处理;属于设计问题联络研发中心处理。 5.2.3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材料,经品质确认:损坏且无法再修理的的半成 品,成品,由品质贴不良品标识;生产部将不合格品退回仓库。明显损坏不能 够再用,而且已经退入仓库的物料由供应链组织填写《报废申请单》,经过 相关部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5.3成品最终检测不合格品的处理 成品最终检测发现的不合格品品质部予以标识放置,交给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确认,由生产部门予以返修。 所有返修后的产品,必须再次经品质部检测合格,才能出货。 成品终检发现不合格时,品质部以《品质缺陷库》平台模式,要求生产部门详细分析原因,作出改善措施;品质部对生产部门的改善效果进行验证,直到问题解 决。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标准版)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不合格品控制规定 1.质检员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控制进行统一管理,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2.库房负责对进货检验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以及评审,报公司办后处置。 3.质检员负责对一般不合格品的记录、评审、处置。 4.质检员、生产部负责对成品检验中的严重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 二、不合格品的判定 1.单册书刊存在一项及以上影响使用的严重质量缺陷的; 2.单册书刊存在二项及以上严重质量缺陷,产生严重不良视觉,但不影响阅读的; 3.单册书刊存在一项不影响阅读的严重质量缺陷,同时存在二项及以上一般质量缺陷的;

4.单册书刊存在四项及以上一般质量缺陷的;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 1.本公司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分以下方式: ①返工或修复:适用于过程产品或成品; ②报废或拒收:拒收适用于对外采购产品,报废适用于本公司产品; ③让步接收:适用于过程产品、(产成品)修复后经检验基本合格; 2.进货不合格品 ①仓库保管员验证采购产品,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做好标识和隔离,并及时通知公司办并做好“不合格记录”,内容包括:不合格产品名称、数量,供方名称、采购员、不合格性质、时间及处置等。 ②供应科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办理退货,换货,索赔等事宜。必要时应通知总经理、召集质检、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 ③生产车间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原辅材料有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通知公司办、质检员,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或隔离。 质检员、供应部接到通知后,应做好“不合格品记录”,分别对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关于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规定 1 目的 为使不合格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被识别和控制,避免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特订此程序。 2 范围 从进货、生产加工、交付后所产生的不合格均适用。 3 术语与定义 不合格:末满足要求。 4 职责 4.1质量监督检查部门:负责对进厂原料进行检查和确认; 4.2生产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负责对经处理过的不合格品(项)进行再报 检验。 5 作业内容 5.1来料检验不合格时的处理 5.1.1检验人员依据对方产品检验报告书对来料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时,立即进行标识和隔离;生产部门人员对不合格进行确认,以防误用;必要时,由本公司质量部派人进行确认,或采取其他方法进行确认,如拍照片,传真测试记录等;经确认为不合格品时,原则上由供应部门安排退货处理; 5.1.2为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或因其他需要,若需特别处理或采取其他措施对不合格原料进行处理时,则由供应部门申请,由质量部门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交相关部门评审,由分管经理判定;如评审决议方案为特别处理时,须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特别处理; 5.1.3质量部人员应复印和保留对供方质量部门的不合格检验记录,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5.2 生产过程检验不合格时的处理 5.2.1生产外包方在生产过程和成品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由生产部门对产品进行标识和隔离,由生产部门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如生产部门提出需要,本公司可派人参加对不合格品的处理; 5.2.2本公司质量部门对生产车间的成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不合格时,由质量部门开立《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要求生产车间进行整改;本公司质量部门应每月对发出和收回的《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进行汇总和确认。 5.3成品在发出用户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的处理 5.3.1产品在用户使用时发现不合格时,由本公司质量部可与用户联合调查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公司和生产车间,若确属生产方面原因,应满足用户要求给予退货、换货或其它处理;若不属于本公司责任,应合理给用户一个圆满的答复或采取其它的协商办法; 5.3.2由本公司质量部门对不合格品处理形成的记录进行保留。 5.4不合格品的纠正与预防依照《纠正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5.5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5.5.1返工:对于返工后能达到规定要求的不合格品,处理后的不合格品由质量部门按检验标准重新检验。 5.5.2 分选:由公司组织负责分选,检验员对分选后的成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作为合格产品使用,不合格品则退货处理。 5.5.3 特别处理:当轻微不合格或不影响使用性能时,可以不经返修作特别使用,但由相关部门作成《不合格品评审表》,经总经理批准后并经与用户协商后方可进行指定销售。5.5.4 退货:对于不能接收的材料,由外包方质量部负责人确认、批准,通知供应链作退货处理,并由供应链作记录。 5.5.4 报废:对于以上几种方式不能处理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门或责任单位申请,经质量部门和技术部门确认,报总经理批准,最后由供应部门安排做报废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新版)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14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新版) 1目的 对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确保体系不断改进和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品的处理。 3职责 3.1技术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不合格确定,并组织评审和处置。 3.2各部门负责不合格项的识别,技术部负责评审和处置。

3.3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的具体实施。 4管理办法 4.1不合格的分类 不合格分为体系不合格和产品不合格。体系不合格称为不合格项,产品不合格称为不合格品。 体系不合格(不合格项):在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本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的不合格称为体系不合格。 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称为产品不合格。 4.2不合格的性质: 对不合格视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性质轻微,属偶尔现象,不具有普遍性,造成影响不大,经济损失在200元以下的不合格。 严重不合格:性质严重,具有普遍性或有一定的影响力,或造成的影响很大,经济损失在200元以上的不合格。

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

XXXXX有限公司企业技术标准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2014-03-11发布2014-05-10实施XXXXXX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为确保识别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和交付,降低由于不合格品产生的损失,加强对对合格品管理,公司技术部根据GB/T19001:2008标准要求,结合XXXXXX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起草了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本标准对;各部门的职责、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不合格品的处置、不合格品的管理、不合格品的评审程序作了规定,希望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本办法自2014年5月10日实施。编制:审核:批准: 不合格品处置管理制度 1 目的了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加强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员工的质为量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为确保识别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和交付,降低由于不合格品

产生的损失,针对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置权限特编制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全过程的采购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生产车间的零件、部件不合格品。 3 管理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技术原因及报废件的技术评审。 3.2 检验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断和标识。 3.3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零件、部件及产成品不合格品的隔离及报废申请。 3.4 采购部负责外购件、外协件不合格品的隔离。 3.5 市场(销售)部负责已交付使用不合格品的处理。 4 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 4.1 不合格品的分类4.1.1进厂原材料、配套件及辅助材料经检验的不合格品。 4.1.2 外协件进厂检验的不合格品。 4.1.3 车间机械加工的零件、零部件经检验的不合格品。 4.1.4 焊接部件、胶管压制件经检验的不合格品。 4.1.5 前处理的零部件经检验的不合格品。 4.1.6 表面涂覆经检验的不合格品。 4.1.7 产品装配过程中经检验的不合格品。 4.1.8 产品试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4.1.9 产品最终检验、验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4.2 不合格品的识别4.2.1产品不能满足规定要求,即采购合同的技术参数要求或订单规定; 4.2.2不符合外协加工合同的技术协议要求或不符合图纸规定; 4.2.3 零、部件不符图纸及技术要求; 4.2.4 焊接件不符图纸、技术标准、工艺文件规定要求; 4.2.5 表面前处理、表面涂覆层不符工艺文件要求等视为不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篇不合格品管理是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锂电池企业不合格品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格品的管理从机构设立、制度完善,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文,仅供参考。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文篇一不合格商品及退货商品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凡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的,均属不合格商品。公司严禁不合格商品购进和销售。仓库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品库区与不合格库区应有明显标志,并建立专帐。 入库前验收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应暂存不合格品库区,标挂红牌,由质管科填写医疗器械拒收报告单,及时发送有关部门处理;对假冒商品就地封存,同时上报上级监督管理部门。 对需销毁的不合格商品,由保管人员造表,经质管科负责人签字,报公司经理审批,并由质检、业务、财务负责人共同到场监督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购进调入退出商品的程序和要求一是退货商品依据主要是不执行合同,超期发货,多发货,价格变动等;二是入库验收发现质量、规格、包装等问题;三是其他原因需要退货;四是确定为退货商品必须分别存放进入退货库区并设明显标记;五是退货商品的发票收到应作拒付处理。

属退货退出或退回按分工由业务、质管等部门具体经办,发争议的由公司经理决定,并认真管理好退货手续,以备查验。 质量查询、质量投诉和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在经营过程中,对质量查询、投诉、抽查和销售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做好记录备查。 在经营过程中已售出的医疗器械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追回医疗器械和做好记录。销售记录应保存在产品售出后三年。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性质恶劣,影响很坏的,发生部门于六小时内报告公司经理和质检负责人,公司应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局。其余重大质量事故由发生部门于二日内报公司经理和质检负责人,公司应在三天内向药监局汇报。 发生质量事故,公司各有关部门应在总经理领导下,及时、慎重、从速处理。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员和部门,事故经过,以事故调查经过为依据认真分析,确认事故原因,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提出整改预防措施,并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坚持三不放过原则。 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不受到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 一、不合格品控制规定 1.质检员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控制进行统一管理,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2.库房负责对进货检验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以及评审,报公司办后处置。 3.质检员负责对一般不合格品的记录、评审、处置。 4.质检员、生产部负责对成品检验中的严重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 二、不合格品的判定 1.单册书刊存在一项及以上影响使用的严重质量缺陷的; 2.单册书刊存在二项及以上严重质量缺陷,产生严重不良视觉,但不影响阅读的; 3.单册书刊存在一项不影响阅读的严重质量缺陷,同时存在二项及以上一般质量缺陷的; 4.单册书刊存在四项及以上一般质量缺陷的;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 1.本公司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分以下方式: ①返工或修复:适用于过程产品或成品; ②报废或拒收:拒收适用于对外采购产品,报废适用于本公司产品; ③让步接收:适用于过程产品、(产成品)修复后经检验基本合格; 2.进货不合格品

①仓库保管员验证采购产品,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做好标识和隔离,并及时通知公司办并做好“不合格记录”,内容包括:不合格产品名称、数量,供方名称、采购员、不合格性质、时间及处置等。 ②供应科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办理退货,换货,索赔等事宜。必要时应通知总经理、召集质检、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 ③生产车间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原辅材料有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通知公司办、质检员,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或隔离。 质检员、供应部接到通知后,应做好“不合格品记录”,分别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置,做好记录。 3.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不合格品 ①各车间操作者包括领机、组长、质检员发现不合格品时,应随时挑出存放到指定地点,做好记录,内容包括:当日主要不合格品数量、性质、处置方式及经办人员。不合格品记录应在当天下班前交生产主管。 ②质检员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隔离、标识(必要时)并记录,并增加抽查频次或比例。发现的不合格品构成严重不合格品的,由生产调度组织评审,处置并采取纠正措施。 ④本公司如使用或修复不合格品,应向顾客或其代表提出书面让步申请。同意后应记录不合格的返修情况,说明不合格品的实际状况。 ⑤返修或返工后的产品,应按产品质量标准、验收规定等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理解 摘要;所谓不合格产品是指那些未满足制作标准与客户需求的产品,不合格产 品可以被回收、被销毁,但对其进行把控,从源头上阻断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无 论从节省材料、能源、人力上来讲,还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提高,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影响以及如何预防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做 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以及生产工人提供帮助。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产品;监管部门 引言 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控制不合格产品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不合格 产品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可能与生产的原材料有关,比如材料不符合制作要求、 材料受损、材料过期等,也可能和制造的方式方法有关,如果制作手段传统老旧,制作出的产品也不符合要求,还有可能和制造人员有关,比如制作人员对制作设 备不熟练的操作、制作人员工作时三心二意、制作人员对产品的要求不理解、位 做细致检测便投入市场等,总之制作环节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导致不 合格产品的出现,投入市场后造成该产品品牌信誉度下降,并且整个行业都会因 此受到牵连出现萎靡、下降的情况,更严重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害,后果极其严重。 一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不合格产品的理解 不合格产品指的是由质量管理体系检测后的那些未满足明确要求的,或为满 足隐含需求与期待的产品。在进行产品质量合格与否判定时,有两种方法能够判 定一个产品究竟符合不符合ISO标准,一种是符合性判定。也就是产品是否符合 技术标准;另一种是处置式判定,也就是判定产品的使用功能好与不好,如果产 品无法使用,那么就是不合格产品。处置式判定主要是对在产品经过符合性判定 确定为不合格产品之后,对不合格产品做出的返工、作废、让步改为他用的一种 判定方法,简单点来说,就是处置不合格产品的过程。产品在进行质量审检时, 审理人员按照ISO标准、设计方案等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判定;第二种,完成并 交给客户、市场的产品,客户和市场依据对产品的要求以及使用性能进行判定; 第三种,国家相关质量监管部门对产品质检的管理功能,也就是按照国家制定的 法律法规进行质检,只要该产品不符合法律条例的标准,那么该产品便会被判定 为不合格产品。从上述几种判定方法可以看出,不合格产品的范围很大,产品生 产出来被客户所使用,这期间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一个产品后续成为不合格产品。如果仅仅是将不合格产品剔除、销毁处理,那么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制作产品的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都在进行消耗,产品一旦被判定为不 合格产品,这些已经花费的资源无法挽回,就相当于全部浪费掉了。通常为了不 浪费资源,许多不合格产品会被二次处理,也就是返修、让步接收以及改作他用。在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过程中,审理人员会根据客户使用评价、客户要求、制作 成本、制作所需工时等实际情况,能返工的就返工处理,能勉强接近合格标准的,进行让步接受,或者更改成其他功能与用途的产品。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才会本着将成本降到最低的管理理念进行销毁作废。除此之外,审理人员在审理 产品是否合乎标准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是绝对公正 的审理,有时候审理人员会带有情绪而对产品做出庇护、恶意审理的行为。审理 过程一定要严肃,对于那些不满足条件的产品,一旦发现立即处理,绝不能得过 且过,更不能降低行业的标准,一旦放宽了审理标准,那么产品质量将会整体下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处理办法Q/ZS-C 质 14-2016B 1.目的 本办法是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对“不合格品”处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细化和补充,规定了相关部门在处理不合品过程中的职责,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自制加工件、生产半成品、生产成品、采购物料、 外购外协零部件、售后返回物料、营销返回生产成品等过程所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3.职责 3.1质量部 3.1.1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识别,对自制加工件、生产半成品、生产成品、采购 物料、外购外协零部件、售后返回物料、营销返回生产成品等进行检验和判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不合格品报告单》(见附录 A)交给报检部门。 3.1.2对检验和判定的不合格品,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3.1.3对于能判定立即返工或返修的少量一般不合格品,可要求加工部门立即 进行返工或返修,做好检验记录。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二次检验,做好检验记录。 3.1.4负责召集研发部、生产部对顾客退回的产品(设备)根据《退货产品处理 单》进行评审,落实责任及预防纠正措施。 3.1.5负责的对顾客退回的产品(设备)拆解零部件,合格及报废的判定。 3.1.6质量部质量分析师按月对《不合格品报告单》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 合格类别、比例、发展趋势,为质量专题会提供质量改进和预防的依据。

3.1.7负责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纠正措施执行情况。 3.2生产部 3.2.1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按”,“三检”和“三自一 控”,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3.2.2负责对公司生产制造和装配的零部件和产成品例行报检。 3.2.3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发现和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 3.2.4负责对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发现和产生的不合格品,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进行处理。 3.2.5负责对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发现和产生不合格品,采取纠正和 预防措施。 3.2.6生产装配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复)检,填写现场物资验证 单,由质量判定,在采购供应部仓库办理零部件退换。 3.2.7对于质量部质检员要求返工或返修的不合格品,安排责任者立即进行返工 或返修,做好自检互检记录和二次交验。 3.2.8负责对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月进行统计汇总, 及不合格品损失核算。 3.2.9不合格品统计汇总核算表,每月报总经办和质量部,纳入绩效考核。 3.2.10在质量部组织评审后,协助对顾客退回的产品(设备)进行维修或拆解 为零部件,由质检人员登记填写《退回产品零部件拆解清单》,清单中应包括零件图号、名称、数量等,在清单备注栏中注明合格或报废;生产部协助将合格或报废零部件送仓库,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并归类存放。) 3.3研发部 3.3.1研发部应提供完整、正确、统一的产品图纸技术文件和相关验收技术标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及方法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及方法 摘要: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外构配套件、外协件不接收、不投产;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件不配装;不合格的产品不交付的目的,以确保防止误用或安装不合格的产品。 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是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包括废品、返修口和超差利用品(也称等外品)三种产品。这里关键是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是无法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对不符合质量特性要求的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并规定不合格品控制措施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建立并实施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外构配套件、外协件不接收、不投产;不合格的在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件不配装;不合格的产品不交付的目的,以确保防止误用或安装不合格的产品。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1、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的职责和权限。 2、对不合格品要及时做出标识,以便识别。标识的形式可采用色标、标签、文字、印记等。 3、做好不合格的记录,确定不合格的范围。 4、评定不合格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决定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报废等处置,并做好记录。 5、对不合格品要及时隔离存放(可行时),严防误用或误装。 6、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并监督实施。 7、通报与不合格品有关的职能部门,必要时也应通知顾客。 不合格品的判定 1、产品质量有两种判定方法,一种是符合性判定,判定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另一种是“处置方法”的判定,是判定产品是否还具有某种使用价值,对不合格品做出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改作他用、拒收报废的处置过程。 2、检验人员的职责是判定产品的符合性质量,正确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对不合格的处置,属于适应性判定范畴。一般不要求检验人员承担处置不合格品的责任和拥有相应的权限。 3、不合格品的适应性判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根据产品未满足规定的质量特性重要性,质量特性偏离规定要求的程度和对产品质量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处置程序,规定有关评审和处置部门的职责及权限。 不合格品的隔离 在产品的形成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合格品,除及时做出标识和决定处置外,对不

最新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AVH-PZ/CX-8.3 版次:1/A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对生产和采购过程中、产品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地进行标识和隔离、处理和整改,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工序及顾客处,确保按程序正确地处理不合格品。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MRB)的组织机构、职责与权限,不合格品审理要求与处理程序,不合格品处理单的管理,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品、废品的管理,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交付产品出现的不合格的处理及记录的控制。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材料、过程中的产品及成品出厂后发生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3.术语 不合格品是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保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包括废品、返工返修品和超差利用品。可疑产品也视为不合格品,计量器具或检测设备失效时,所检验和试验过的产品也视为不合格品。 4.职责 4.1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及入库前的成品检验,对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标识、隔离;在不合格品有了明确的处理意见后,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4.2品质部负责监督和检查不合格品处理纠正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负责保存纠正措施及整改情况报告;负责生产部隔离的不合格品的确认。 4.3公司设置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MRB) 4.3.1MRB组织机构: 4.3.1.1MRB设置为公司MRB和基层MRB二级,实施对不合格品分级处理。 4.3.1.2公司级MRB由总经理授权的总工和品保、技术、铸造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4.3.1.3基层MRB由总经理授权的品保、技术等部门代表组成。 4.3.2MRB的人员资格

供应商不合格品处理办法

” ” 一、目的: 为了有效督促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开展质量改进工作,确保不合格品对外索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范围: 适用于来料检验、制程发现及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即市场三包件)的管理。 三、权责单位: 1. 品质部:负责组织不合格品的最终判定,并督促责任部门或供应商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2. 售后部:负责客户退回不合格品的初步判定。 3. PMC 部:负责与供应商联络和通传,并督促供应商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 财务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财务核算。 四、作业流程:附件一 五、作业说明: 1.对于来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经评审后需特采处理时,应由品质部按照附件二规定在“特 采申请单”上注明特采降价比率,对供应商进行索赔处理。 1.1 对于来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经评审后不能特采时,由仓库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 2. 对于制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发现单位填写 “不合格品处理通告单”交品质部处理。 2.1 经判定为不合格品由品质部贴“制程不合格品”黄色标签;按附件二规定签发“质量索赔通知 单”对供应商进行索赔处理。 3. 对于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先由售后服务部进行初步判定统计并填写“奔马公司配件接收 明细表”随附带“故障实物卡”交品质部作最终判定,必要时对不合格品填写“质量整改及处理 单。 3.1 对于经品质部判定不属三包范围或非本厂的不合格品由售后服务部退回销售商。 3.2 经判定为索赔的不合格品应由品质部贴 “市场不合格品”红色标签;按照附件二规定签发“质 量索赔通知单,对供应商进行索赔处理。 4. PMC 部根据“特采申请单”、“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质量索赔通知单”的处理结论及时通传供

不合格品管理规定

、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及时识别、隔离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或出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从进货到交付市场使用所有过程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三、职责: 1、技术部负责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 2、品质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监督不合格品控制的实施,并跟踪验证其有效性。 3、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工场)负责对其进行标识、隔离、记录及对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制定和执行纠正预防措施。 4、销售部:反馈客户意见,与客户进行沟通,协商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5、采购部负责对不合格来料的退货处理。 四、定义: 1、不合格品:产品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如产品标准、合同要求等。 2、可疑产品:因标识不清晰而不能判定其质量状态、存在可疑状态或掉在地上的产品均定义为可疑产品。 3、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规定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4、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5、特采(让步接收):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产品的进行特采的许可。 6、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7、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再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8、报废:为了防止不合格品预期使用所采取的措施。 五、不合格品的分类: 1、进料不合格; 2、生产过程不合格; 3、可疑品不合格; 4、交货后不合格; 5、市场品质不良; 六、作业管理规定: 1、原材料不合格处置 1.1进货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应通知仓库对不合格品实行有效隔离,并开具《购进物资不合格评审处置表》报部门领导批准,必要时由品质部组织技术部对其进行评审。 1.2若评审判定为不合格品的材料,可采取退货、特采、挑选使用的处理方式,由品质部

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1. 目的 不符合规定要求事项的不合格品识别,文件化,评价,隔离及处理保证不适合品无意的使用和设置 2. 适用范围 为了防止使用不合格品及不明确的资材或为了识别,文件化,评价,隔离及处理等业务全过程中使用。 3. 业务程序 3.1 停止出库 3.1.1 如有人发现以下产品到了客户手或入库到产品仓库,要在停止出库/解除通报书的‘停止’栏中表示’○’。相应内容记录后,要得到所属部门部长的确认要向品质管理负责人寄出停止出库通报书原本。 1) 发现不符合事项或有可能发现的产品 2) 因品质问题从客户那边收到不满事项的产品和判断为同样LOT或同样不符合品的产品 3.1.2 品质管理部部长承认停止出库通报书后让品质管理负责人实施停止出库,销售部部长要因停止出库而引起的拖延交货期时要与客户协商调整交货期。 3.1.3 品质管理部部长如停止出库产品的措施方案单独实施困难的时候,组织有关部门的会议协商决定措施方案。 3.2 出库不适合品的回收及措施 3.2.1 品质管理负责人收到出库的产品为不合格品,要分析不合格事项后识别及 根据追溯管理为了回收不合格品要决定追跡范围,通知有关部门及相应供应商实施对不合格品的回收及措施 3.2.2 品质管理负责人确认回收的出库不合格品或停止出库的产品的措施过程及结果,要使其再利用对回收及处理的责任如下 1) 不合格品的回收: 销售部 2) 出库不合格品的措施及处理: 不合格品发生责任部门,品质管理部门 3.3 不适合品的识别 发生不合格品的相应部门部长要在line或各工程的特性及产品的种类,在下一个方法中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方法去识别不合格品。 1) 表示不合格部位也可以识别的情况(成型不良, 伤痕,破损)

不合格品管理规定

不合格品管理规定

一、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及时识别、隔离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或出货。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进货到交付市场使用所有过程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三、职责: 1、技术部负责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 2、品质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监督不合格品控制的实施,并跟踪验证其有效性。 3、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工场)负责对其进行标识、隔离、记录及对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制定和执行纠正预防措施。 4、销售部:反馈客户意见,与客户进行沟通,协商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5、采购部负责对不合格来料的退货处理。 四、定义: 1、不合格品:产品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如产品标准、合同要求等。 2、可疑产品:因标识不清晰而不能判定其质量状态、存在可疑状态或掉在地上的产品均定义为可疑产品。 3、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规定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4、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而采取的措施。 5、特采(让步接收):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产品的进行特采的许可。 6、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7、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再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8、报废:为了防止不合格品预期使用所采取的措施。 五、不合格品的分类: 1、进料不合格; 2、生产过程不合格; 3、可疑品不合格; 4、交货后不合格; 5、市场品质不良; 六、作业管理规定: 1、原材料不合格处置 1.1进货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应通知仓库对不合格品实行有效隔离,并开具《购进物资不合格评审处置表》报部门领导批准,必要时由品质部组织技术部对其进行评审。 1.2若评审判定为不合格品的材料,可采取退货、特采、挑选使用的处理方式,由品质部填写《购进物资不合格评审处置表》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向供应商反馈不合格处理信息,要求供应商在限定期限作出纠正措施报告。 1.3品质部门应针对上一批材料不合格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对供应商的来料进行加严抽样比例控制。 2、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 2.1检验人员对经检验的各过程中、生产线上等的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时,开出《不合格品报告》,并及时通知责任者,把不合格品堆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隔离并挂上标识牌或“红色”制品流动票进行标示,同时记录其不合格状态和相关制品信息,将《不合格品报告》上报部门领导进行组织评价。 2.2生产过程中检验出的不合格品要用红色油性笔划出产品不良的具体位置、标识出不良内容,必要时通知责任者进行现场确认。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352-93 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不合格品控制规定 1.质检员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控制进行统一管理,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2.库房负责对进货检验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以及评审,报公司办后处置。 3.质检员负责对一般不合格品的记录、评审、处置。 4.质检员、生产部负责对成品检验中的严重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 二、不合格品的判定 1.单册书刊存在一项及以上影响使用的严重质量缺陷的; 2.单册书刊存在二项及以上严重质量缺陷,产生严重不良视觉,但不影响阅读的;

3.单册书刊存在一项不影响阅读的严重质量缺陷,同时存在二项及以上一般质量缺陷的; 4.单册书刊存在四项及以上一般质量缺陷的;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 1.本公司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分以下方式: ①返工或修复:适用于过程产品或成品; ②报废或拒收:拒收适用于对外采购产品,报废适用于本公司产品; ③让步接收:适用于过程产品、(产成品)修复后经检验基本合格; 2.进货不合格品 ①仓库保管员验证采购产品,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做好标识和隔离,并及时通知公司办并做好“不合格记录”,内容包括:不合格产品名称、数量,供方名称、采购员、不合格性质、时间及处置等。 ②供应科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办理退货,换货,索赔等事宜。必要时应通知总经理、召集质检、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程序文件 GX-45A01-002 起草: 审核: 批准: 20 年月日发布 20 年月日实施

不合格品控制办法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防止不合格品被误用,规范不合格品之标示、隔离、处理,特制定本规章。 1.2.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从进料至成品的各环节中,产生之不合格品的管理,均适用本规章。 1.3.权责单位 1)品管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管理规定 2.1.不合格的种类 本规章所指之不合格品有两种不同之状况: 1)因具有一个或几个缺陷而不能使用或销售的单个物料(原料、半成品、成品),即通常称为不良品及报 废品之物料。 2)因含有一定数量之不良品,导致抽样缺陷超过AQL值,而被品管部(或客户)判定不合格(拒收) 的整批物料(原料、半成品、成品) 2.2.作业程序 2.2.1.进料检验不合格品之控制 1)品管部IQC人员在进料检验抽检中,发现之不良品(CR、MA、MI),由IQC人员在该不良品之缺陷 处贴上黄色箭头标签,标识不良缺陷。 2)判定合格或特采物料,IQC人员将抽检不良品数量从批量中扣除,或要求供应商补足良品数,将不良 品退供应商处理,并要求改善。 3)判定交验批整批不合格时(不良数超过AQL值),IQC人员对该批物料贴上“不合格”(拒收)之标 示或加盖“不合格章。 4)仓管人员将不合格批之物料移至指定之“不合格区”、以隔离“待检区”及“合格区”之物料。 5)判定不合格批之物料处理方式如下: A)退回厂商处理后再交验。 B)由相关人员申请,经权责人员审核予以特采,降低标准使用。 C)特采,挑选使用。 D)特采、修复加工后使用。 2.2.2.制程中不合格品之控制 1)作业人员在加工作业中自检(互检)发现不良品,应予以挑出,并放置于指定的标有“不良品”字样 的容器中。 2)PQC针对作业人员挑出的不良品进行判定,确属不良品且本工程无法修复者,在缺陷贴上黄色箭头标 签,由制造单位物料人员将不良品移至标有“不良品区”的区域。 3)对本工程可以修复使用的不良品,由PQC要求制造单位修复加工后使用。 4)对“不良品”的不良品应每日集中处理一次,由PQC区分报废品与不良退货品,需报废的不良品由制 造单位报废,应退回供料单位处理的由制造单位以退料处理。 2.2. 3.最终检验不合格之控制 1)品管部FQC人员在最终检验抽检中,发现之不良,在缺陷处贴上黄色箭头标签。 2)交验批判定合格或特采时,FQC人员将抽检不良品数量从批量中扣除,或要求送检单位补足良品数, 将不良品退送检单位处理,并要求改善。 3)交验批判定不合格时,FQC人员对该批物料贴上不合格(拒收)之标识或加盖“不合格”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