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O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涂黑。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下面是 X、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 读图回答 1—2 题。

1.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X、Y 两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分别是

A.人口老龄化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人口老龄化

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人口老龄化

D.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3.2010年7月,小强大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此时其弟小刚也离开家乡到日本打工,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动因素

C.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环境质量是决定性因素

D.都是为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读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4--5题。

4.图示时间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百分点和人口增长的总数分别约为[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c2961826.html,] A.0.28 38 万

B.0.28 9000

C.0.38 38 万

D.0.38 9000

5.关于该图所示的人口变化情况和人口再生产

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口增长率下降情况下的人口减少情况

B.在人口增长率下降情况下的人口增长情况

C.该图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

D.该图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

许多城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

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状况。据此回答第6--8题。

6.下列四组城市中,其形成均得益于附近有丰富的煤矿或铁矿资源的是

A.金昌、武汉、攀枝花和芝加哥 B.鞍山、攀枝花、大同和马鞍山 C.杭州、金昌、伦敦和罗马 D.莫斯科、北京、大连和南京

7.下列四组城市中,均因交通便利而兴起的是

A.石家庄、株洲、怀化 B.包头、沈阳、杭州

C.桂林、西安、广州 D.拉萨、桂林、太原

8.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A.河口位置B.河流沿岸C.水运障碍处D.河流发源地 读下表,回答9--10题。

1989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009年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

①9 13

② 41 74

③ 89 89

④ 74 76

9.①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①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②、③、④三国大

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②、③、④三国发达

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②、③、④三国低

10.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差别在不断扩大

B.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差别在扩大

C.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有显著差别

D.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11.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

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

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正确表

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从苏通大桥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了

下图为鲜花、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模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不充足

13.阶段Ⅱ甲地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地输入,其根本原因可

能是

A.甲地全部城市化

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4--15题。

14.上图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A.农业机械、化肥、农药

B.饲料加工、科学技术

C.灌溉水源、大棚

D.优良品种、城市

15.本地区由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

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的变化B.国家政策的变化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劳动力数量的增多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的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以下16--17题。

年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吨) 4 2 0.75 铁矿石(吨) 2 1.8 1.3

16.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A. 接近原料地

B. 接近燃料地

C. 接近销售市场

D. 接近交通枢纽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在区位上你

认为会选择下图中的哪一个地点最合适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18.在阶段 I 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

A.市场 B.劳动力

19.在阶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

A.市场 B.劳动力

23.图示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有

①环境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c2961826.html,]

24.人类只能用迁徙来逃避自然的惩罚,它属于人地关系发展阶段中的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25.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26.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 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 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27.暖温带、亚热带等热量带的划分指标是

A. 气温

B. 积温

C. 均温

D. 温差

28.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 将有污染企业转移到中西部

C. 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 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29.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30.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污染,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B.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C.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问题自然会解决

D.保护环境就必须坚决禁止兴建有污染的企业

31.“丁克”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其反映的地域文化特征是:

A.传统农业文化 B.现代工业文化

C.现代大城市文化 D.宗教文化

32.对生态环境造成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城市污染源是:

A.生活垃圾 B.工业“三废” C.建筑垃圾 D.噪声污染

33.水稻种植业属于:

A.集约农业 B.粗放型农业 C.混合型农业 D.商品化农业

34.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指健康的经济发展不应建立在:

A.生态可持续能力的基础上 B.社会公正的基础上

C.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D.只满足当前公众利益的基础上

35.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

A.可以自流到北京 B.能够利用京杭运河的河道

C.送水到黄河上游 D.从丹江口水库开始引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O分。其中38题分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若两

题都做,则按A题计分。)

36、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人均GDP(元)

东部59 41. 1 10. 089

中部27 35.

7

407

5.

西部13 23.

4.

217

2

(1)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的差异(2分) 经济发展速度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差异:

(2)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变化趋势是_____ ____。

(3)分别写出三个经济地带最显著的一个区位优势和一个劣势(6分)

东:

中:

西:

37、下图为某城市的布局规划图,该城市要建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以及城市

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和绿化带,要求在A、B、C、D四点

中选择宜于建厂的地址;(副食品供应地、绿化带建在城

市的不同方位),并说明理由。(10分)

(1)火力发电厂应建在_________,自来水厂应建在

__________,印染厂应建在__________,

服装厂应建在_________,

(2)副食品供应基地宜建在城市的___________方位,

理由是_____ _

(3)绿化带适宜建在城市的________方位,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

38、本题有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计分。(10分)

A题: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过程,从1976到1996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体现在:土地利用上:

交通条件上:在1976年只有水运和普通公路,到1986、1996具体变化体现在: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 ___污染、____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3)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种植______ __、_____ __、副食品等生产。(4)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题: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三峡库区地质地貌复杂,地表土层贫瘠,保土保水能力极差,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多年来,由于这一地区人口暴涨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森林减少,植被下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以库区秭归县为例,全县40万亩耕地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高达12万亩;占30%:全县坍塌滑坡多达500多处,干旱、山洪、大风灾害年年都有。

②三峡移民安置的难点在于农村移民的安置,然而,库区的土地资源却恰恰非常不

利于大农业后靠安置移民。以淹没各类土地达6.6万亩的云阳县为例。云阳县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农耕地少;非耕地多;水田少,旱地多;平地厚地少,坡地薄地多;成片地少,零星地多,另外,三峡工程所淹没的4.82万亩耕地虽然只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8%,但淹没的却多是江河谷地经过上百年开垦出来的良田好地,受淹后库区四周所剩的荒山草坡大多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水源缺乏,交通不便。在八年移民试点中曾在云阳投资1736万元开发土地1.76万亩,但其中多数耕地都因质量很差,又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如水源、交通等),而无法发挥真正的安置效益。由于库区多数地方经济基础薄弱,不仅很少有大型企业,而且现有的中小企业也严重亏损。同时,由于农村移民的生产技能较低,真正能自谋职业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1)阅读材料分析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低的自然方面原因有哪些? (3分)

(2)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低的社会经济方面原因有哪些?(2分)

(3)该地区农业生产从其投入上看属于__________密集型农业,农产品商品率(填高或低)(2分)

(4)该地区农业普及推广机械化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3分)

答案

36.(10分)(1)东大于中大于西 东大于中大于西(2)有所扩大(3)东部地带:

①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对外贸易发达;②技术水平高;③农业发达;④交通发达;⑤能源、原材料不足。中部地带:①能源丰富;②矿产资源丰富;③牧业发达;④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⑤内河航运发达⑥水土流失严重等

西部地带:①水力资源丰富;②能源、矿产资源丰富;③旅游资源丰富;④工业基础薄弱;

⑤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37、(10分)(1)D;C;B;A;(2)东北;有大片平地、且在河流下游,便于耕作、灌溉、离城市较近,便于农副产品运到居民区(3)西;将工厂、铁路与城市隔开、可减轻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10分)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s://www.doczj.com/doc/cc2961826.html,/wxt/list.aspx?ClassID=30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