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地类型(地类)

林地类型(地类)

林地类型(地类)
林地类型(地类)

林地类型(地类)

一、类型划分

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是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3个三级地类,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0.0667hm2(1亩)。

二、技术标准

(一) 林地

1.有林地: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0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1) 乔木林: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其中,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 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 时按片林调查。包括郁闭度达不到0.20,但已到成林年限且生长稳定,保存率达到80%(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为65%)以上人工起源的林分。

(2)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海潮能够达到的河流入海口,附着有红树科植物或其它在形态上和生态上具有相似群落特性科属植物的林地。

(3) 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的林地。由不同竹类构成的竹林的具体划分标准由各省自行制定,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2.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3.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

(1)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2) 其它灌木林地:不属于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的其它灌木林地。

4.未成林地:指未达到有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1) 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播种、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① 人工造林成活率85%以上,其中年均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

② 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

(2) 未成林封育地:通过自然变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5.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6.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

7.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以下三类:

(1) 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海)滩、荒沟、荒地等。

(2) 宜林沙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造林可以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

(3) 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

8.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指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含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具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包括:

(1) 培育、生产种子和苗木的设施用地;

(2) 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施用地;

(3) 集材道、运材道;

(4) 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5) 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设施用地;

(6) 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

(7) 其它具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

(二) 非林地指林地以外的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牧草地:指以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3.水域: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苇地、滩涂、沟渠、水利设施、冰川和永久积雪等。

4.未利用地:指未利用和难利用的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高寒荒漠、苔原等。

5.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造物的土地。包括以下四类:

(1) 工矿建设用地:指工厂、矿山等建设用地。

(2) 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指城镇、农村居民住宅及其公共设施建设用地。

(3) 交通用地:指各类道路(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不含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中的集材道、运材道。

(4) 其它用地:除以上地类以外的建设用地,包括旅游设施、军事设施、名胜古迹、墓地、陵园等。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n(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n(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n 3,立地分类*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n4,林业区划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n 5,造林区划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n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n(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n(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 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 数据。打开ArcToolbox ,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 阳坡 Sunny Slope 南 South 157.5 - 202.5 东南 Southeast 112.5 - 157.5 西南 Southwest 202.5 – 247.5 西 west 247.5 - 292.5 阴坡 Shady Slope 北 North 337.5 - 22.5 西北 Northwest 292.5 - 337.5 东北 Northeast 22.5-67.5 东 East 67.5- 112.5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摘要】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并对其在造林绿化、营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探讨 森林立地分类是林业生产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森林立地分类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并在理论和技术应用上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技术正向着综合技术,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1.立地与立地类型 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1971)将立地定义为“林地环境与该环境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和质量”。今天,林业上的立地和生态学上的“生境”内涵已趋于相同。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在造林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造林的立地条件包含了造林地不同地形部位所具有的不同小气候、不同土壤、水文、植被等环境因子。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具有立地性能的不同地段的综合。它是根据环境中各立地因子的变化状况,将那些具有相同或相近立地因子及作用特点相似的造林立地归并分类,以区别于其他造林地段。具体的造林工作就是在各立地类型上进行,其意义在于可以比较准确地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类型制订和实施造林技术措施。 2.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2.1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造林地环境体现着立地因子综合作用的全貌,它与林木之间构成最直接的生态联系,因此,以环境差异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是十分客观的。立地环境分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区域内现有动植物状态,包括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层次、规模等。一般生物环境条件受非生物环境支配,并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生物环境常被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辅助依据,而非生物环境则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不同的造林地,各种非生物因子的作用不同,其作为立地类型划分依据的主要地位就有所区别。有些因子表现较突出,对林木生长起主要限制作用,就会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有些因子对林木的影响不显著,限制性较小,就可能成为划分立地类型的次一级或不予考虑的因子。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吴 菲 (东北林业大学) [摘 要] 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了解经营范围内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和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森林;立地类型;质量评价 Summarize O f Forest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Quality Appraisement Wu Fei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Forest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quality appraisement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ite c ondi tion in management district,improving forestation,management level and production potential.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studying method and tendency of forest site classification and appraises the forest site quality ap praisement. Key words:forest;site class;quality appraisement 立地分类是依据立地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立地综合体划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别。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是研究、掌握森林生长环境以及环境对于森林类型和生产力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们既是林业科学一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又是实现科学造林、育林、营林的关键。因此,当今世界上林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利用更多的立地信息,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这也是这项研究的发展方向。 1872年,芬兰依据土壤、坡向、植被将全国划分为三个生长地带,每个地带再划分三个地位级。在此基础上,芬兰凯阳德尔将立地定义为 具有相似的立地质量和相近的下木组成的所有林分的联合 ,标志着该学科的诞生。1926年, C. A.KRANSS在德国用多个因子对森林立地进行分类,后发展为综合多因子方法 巴登 符滕堡方法,在欧洲和北美得到公认,在美国,加拿大和奥地利广泛流行。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形成两大学派:苏卡乔夫 生物地理群落学派;波格来捏克 生态学派。两者都是从莫洛佐夫的林型学和凯阳德尔的立地分类精华上发展起来的[1]。 我国对森林立地类型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采用前苏联立地学派和林型学派的方法,以立地类型作为林型分类的基础进行宜林地的立地类型划分。50-60年代,毕国昌等提出了地形因子在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占重要地位。1978开始,南方十四省(区)杉木栽培科研协作组,按地貌、岩性、土壤等指标,定性的对杉木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我国森林立地类型定性研究的序幕。1976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站,首先用数学的方法对杉木林的生长进行预测。80年代,詹绍宁(1982)用统计方法对森林生产力进行评价,陈大柯等(1984)用多元分析对帽儿山次生林立地类型进行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随后,有关定量的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渐多,并向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综合系统方向发展。80年代后期,国家对东部用材林基地,长江中上游,太行山,三北防护林地区进行了研究,使立地分类,评价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积累的经验和研究的成果在基地规划和造林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张复礼(2004)以多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多因子(地貌、局部地形、土壤因子)为指标,把宿松县划分成了21个立地类型。伍海芳等(1996)在全面分析西宁南北山地貌特征及水热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多因子(坡向、坡度、植被盖度、侵蚀强度)为指标把该区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陈平等人以坡度划分立地类型小区,以土被连续性划分立地类型组,以土层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共分出3个立地类型小区,12个类型组和30个立地类型,并提出通过人工措施适宜造林的树种。余其芬等人采用航空遥感技术,通过对纸坊沟流域立地景观特征及其地形部位、坡向、土壤、坡度等各因子的定性分析,应用GIS建立各分类因子的专题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通过各分类层次的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置,编制了纸坊沟流域立地类型图[2]。(下转第14页)

立地分类

第十三章立地分类 立地是指造林地或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气体、土壤等条件的总和。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称为立地条件。 在自然界,立地条件总是千变万化的。严格的讲,地球上没有两块绝对相同的造林地或林地,总是有某些微小差别。但这种变化总还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足以引起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方面质的不同,完全可以将其界线划分出来。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林地归并到一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立地分类。而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造林地或林地某树生产力水平的评估。 第一节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一、立地分类的原则 立地分类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原则。科学性即要求立地分类所依据的因子能正确地反映立地的本质和特征,符合各地立地变化的实际情况,并能用它们做出正确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估;实用性即在划分方法上要力求容易掌握,特别是划分的立地类型便于认识和运用,所依据的立地因子直观性强、稳定可靠,即在野外凭感官就可直接准确鉴定,而且不易受天气影响而改变。除此之外,立地分类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地域分异原则 即要考虑自然综合体的地带性变化规律,这是立地分类的理论基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既有纬度(水平)地带性热力分异,又有非纬度(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干湿分异,以及相应于大地构造分区的大山系、大高原和大平原的地貌分异,或者是山地、高原和平原的组合差别。这些非纬度地带因素,特别是对以山地作为主要用地的林业用地,构造—地貌分异,常常干扰、破坏了地带性表现,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所起的作用,不低于地带因素。 2.分区分类原则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差异很大,造林地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在各地很不一样,造林地潜在生产力也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分类系统概括全国各地区的立地类型。分区分类可使区域的划分(反映地域分异)与类型的划分(反映地方分异)在立地分类系统中得到统一,因而也是区划单位与分类单位并存的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立地是由多种环境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立地分类取决于自然综合体特征的差异。分类时要全面考虑各项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既要考虑整体特征及综合效应,又要分析其因果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对林木生长、树种分布、林种布局有显著影响或起限制作用的主异因素来,并将它作为划分各项立地单元的基本依据,特别是确定自然区域之间界线时,运用主导因素原则更方便。

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应用分析

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林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林业生产中不断使用,我国林业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最近几年来,立地分类成为林业工作中的新方法,本文从立地分类的原则、方法系统等多个方面对立地分析在林业调查中的运用情况作了介绍和提出了改善的意见。 关键词林业调查;立地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11-0224-01 森林分类管理是根据森林的不同环境、树种等因素,对森林进行类别的划分,根据不同类别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立地分类是分类管理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应运日渐广泛。 1 森林立地分类概述 1.1 森林立地分类的概念 立地分类是指根据立地特征的相似度和差异性将立地综合森林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立地的宜林性和潜在的林业生产力进行判断和预测。森林立地分类的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值研究和准确的掌握森林生长环境以及环境的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是实现科学造林、育林的关键。因此,在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在林业调查设计中采用立地分类法来指导林业建设的发展,这也是立地分类的研究方向。 1.2 森林立地分类的意义 立地分类的目的,是对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生产潜力的林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和不同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树种来达到理想的造林效果和最大的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对不同的的森林,根据立地类型的差别,制定有效的经营措施使之达到最高的森林收获量。 1.3 森林立地分类的理论思想 系统论的思想。森林是一个结构复杂、层次较多的系统,主要包括乔木、灌木、草木和森林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系统理论是指,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合理的结构才能使功能得到优化,发挥出系统潜在的做大能量。森林分类管理是按树种、地域等原则进行分类造林和育林,以达到最大的森林生产力。 生态经济的理论。生态经济是构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互相促进。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处理好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关系,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森林立地分类追求的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何做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好当代发展与后代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是林业建设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与后代的关系,还要做好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林业资源的平衡与可持续。森林的立地分类,根据区域的不同环境和经济条件进行林业建设,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中的运用 2.1 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根据一次林业立地分类的试点工作,对立地分类的方法和步骤等做出阐述:1)准备。初步的了解了试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现有的林业规划的情况,

中国立地区划与分类2010.9.2

为便于公司各部门、各项目组技术人员在营造林总体设计、造林工程作业设计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中准确把握森林立地区划系统和立地分类系统,正确划分立地类型,现将《中国森林立地区划与立地分类系统划分方法》附上,以供学习和掌握。 -----凯迪阳光公司 2010.9.2 中国森林立地区划与立地分类系统划分方法 一、立地区划 根据《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5782-2009)的规定,我国立地区划系统为:立地区域→立地带→立地区→立地亚区。中国共划分为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中国立地区划系统如下: (一)东部季风立地区域 I.寒温带立地带 I1大兴安岭北部立地区 Il(1)伊勒呼里山北坡东部立地亚区 Il(2)伊勒呼里山北坡西部立地亚区 Il(3)大兴安岭北部东坡立地亚区 Il(4)大兴安岭北部西坡立地亚区 Ⅱ.中温带立地带 Ⅱl大兴安岭南部立地区 Ⅱ2小兴安岭立地区 Ⅱ2(1)小兴安岭北坡立地亚区 Ⅱ2(2)小兴安岭南坡立地亚区 Ⅱ3长白山山地立地区 Ⅱ3(1)长白山北部(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立地亚区 Ⅱ3(2)长白山南部(长白山、千山)立地亚区 Ⅱ4三江平原立地区

Ⅱ4(1)三江平原东部低湿地立地亚区 Ⅱ4(2)三江平原西部立地亚区 Ⅱ4(3)三江平原南部兴凯湖低地立地亚区Ⅱ5松辽平原立地区 Ⅱ5(1)松嫩平原东部立地亚区 Ⅱ5(2)松嫩平原西部立地亚区 Ⅱ5(3)松辽平原北部立地亚区 Ⅲ.暖温带立地带 Ⅲ1辽东一山东半岛立地区 Ⅲl(1)辽东半岛立地亚区 Ⅲ1(2)胶东半岛立地亚区 Ⅲ1(3)鲁中南山地立地亚区 Ⅲ2黄淮海平原立地区 Ⅲ2(1)辽河下游平原、海河平原立地亚区Ⅲ2(2)黄泛平原立地亚区 Ⅲ2(3)淮北平原立地亚区 Ⅲ3华北山地立地区 Ⅲ3(1)燕山山地立地亚区 Ⅲ3(2)太行山北段山地立地亚区 Ⅲ3(3)太行山南段山地立地亚区 Ⅲ3(4)吕梁山立地亚区 Ⅲ3(5)中条山立地亚区 Ⅲ3(6)伏牛山北坡立地亚区 Ⅲ4黄土高原立地区 Ⅲ4(1)黄土高原东部立地亚区 Ⅲ4(2)黄土高原西部立地亚区 Ⅲ4(3)陇西黄土高原立地亚区 Ⅲ5汾渭谷地立地区 Ⅲ5(1)渭河谷地立地亚区 Ⅲ5(2)汾河谷地立地亚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