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学科类属:古代汉语所属的一级学科是文学类,二级学科属于语言类,古代汉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分支。

(二)、课程设置的源与流

1952年以前只开设了文字学、声训学、训诂学课程,无古代汉语课程,1953年以后,北大开始设立和现代汉语相应的课程——古代汉语。

(三)、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籍解读能力,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引导大家认识汉语言发展的基本动因与规律,认识古代汉语与传统文化本质的关系,与相关人文学科的本质,培养学生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本课程的两大系统

1、文言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

2、古白话系统:唐宋以来以北方话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一)、提高直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语音

①《江南曲》(唐代李盖)嫁得瞿瑭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期”和“儿”在古代是押韵的,“期”:《广韵》渠之切,平声,之韵,群纽。“儿”:《广韵》汝移切,平声,支韵,日纽。

②《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古代汉语音韵讲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形式上的规则,这和古典文学讲诗的内容、意境、形象、思想等角度不同)

2、词汇

【丈夫】:古代指包括刚出生的所有男子。“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国语.越语》(词汇意义呈缩小状态)

【脸】:有关女人的,男人称之为“面”。“满面胡沙满面风”《昭君怨》

【羞】:古代是个名词,通“馐”。“折琼枝为羞,精糜琼以为粮”《离骚》

【再】:古代指第二。“五年再润”(五年润了两次)

3、语法

“鲁人因墨子而学其子者,其子战而死,其父让墨子。”(学:使其子学。让:责备)

“孰是吾君也,而可无死乎?”(是:认为……是对的,形容词,意动语法)

4、文字

【执】(甲骨文)、(小篆)最早意思是用铐子铐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孟】:(金文)、(小篆)“孟冬寒气至”(“孟”意为初,刚开始。如孟冬、孟秋、孟夏)

【元】(甲骨文)、(金文)、(小篆)“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青元,面如生。”(名词,指头部)

【行】像四通八达的路。(甲骨文)

(二)、提到汉语的语言修养

对于同一现代汉语词语含义的理解,各人学养的不同,在古代汉语知识的积淀厚薄不同,在理解水平的程度上就会显出高低深浅来,这些高低深浅的总和就决定了各人现代汉语水平的深浅。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不易摆动,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树梢太大必定折)

【感激涕零】涕:指眼泪,感动得眼泪往下落。

【不刊之论】:(“刊”:削除)指正确不可修改的言论。

(三)、提高传承中华文化的能力

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一、汉字的性质

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层面,但形音义并不处于同一个层面上,“形”是字的视觉形式,“音”是字的听觉形式,形和音是字的形式层面,处于表层。“义”是字的内容层面,处于底层,文字是形音义三个层面共同构成的统一体,文字的本质是意义的一种表现形式,音和形都是为表现意义而产生的。(参考书)1、表词文字说、语素文字说(从意义层面看);音节文字说,表音文字说(从字音层面看):根据每个文字都有音,即汉字也是表音文字,混同汉字与拼音文字,没抓住事物本质。

2、语素音节文字说;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以形表意,字形最能反映汉字的本质特征。

二、汉字的特点

1、汉字表意的直观性(表意性是汉字的突出特点)

【大】甲骨:金文:小篆:、

【天】指人的头顶(甲骨:、,金文:、,小篆:

【监】甲骨金文、

2、汉字表意的排他性——表现在能够从字形上区别同音词(发音相同、意义不同时,字形也不同)有些从整体字形上加以区别(木、目、牧、暮)有的同音词从形旁上加以区别(暮、幕、慕、墓)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表意字

一、独体表意字——象形字

(一)、象形字的定义:

许慎:“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字是描摹事物的形象,使人一看就能了解字的意义。

(二)、象形字的分类:

1、独体象形字(指一个象形字完全象某个实物,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是单独的字,不能拆开。

【豆:甲骨金文、】【斤:甲骨,金文】【人】

【女】【舟】【文】【臣】【又:甲骨金文】2、合体象形字(在独体象形字中加上另一部分象事物形状的笔画,合起来表示某一事物的形状。独体象形字产生最早,合体象形字产生于其后)

合体象形字所合之二体:其一是一个固有的独体象形字,另一为象事物之形的笔画

【夫】【美】【丰】【父】【欠本义为打呵欠】【攴pū】

3、省体象形(将独体象形字省去一部分,表示另一概念,成为新字)

【乌、】【片】

4、变体象形(改变独体象形字的方向或某部分笔画,表示新的概念

如【屰nì】同逆,为一对古今字。

象形字小结:

1、象形字是直接来源于图画的,但它与图画又又本质的不同;它已成为一种形象化的符号,有固定的读音和意义,而图画没有固定读音,在意义的理解上也有任意性,图形也有随意性

2、以独体居多,合体较少,一般为名词,象形字所表示的意义,一般都是这个字的本义,象形字是造字的基础。

二、指事符号表意字——指事字

(一)、定义:

纯粹用符号或部分用符号加以提示以表示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二)分类:

1、纯体指事字(单纯用抽象符号的指事字,又称为“纯指事字”)

如【上】【下】【十】

2、合体指事字(指象形字加抽象符号的指事字,又称“加体指事字”)

如【厷gōng肱的古字,指上臂】【甘】【朱】【本】【刃】

【寸长度名,十分为寸,独体象形字“又(手)”加上一个提示性的符号组成】【亦】合体指事字与合体象形字的异同:

同:都是在独体象形字上增加笔画来表示新的意义

异:

3、指事字注意几点:提示符号的部位是指事字的关键意义所在,加体指事字的两种结构形式的发展是不平稳的。

4、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异同:

同:(1)都具有较明显的直观性,即可以从它们在古字中的形体察知它们的本义。

(2)它们都是独体表意字。

异:(1)象形字重在指事物之形,而指事字重在提示位置。

(2)象形字是指实,指事有虚有实

三、会意字

(一)、异体(文)会意字(即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的字而成的会意字)

如(课本P5页)【廾gǒng】【即】【既、1、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2、穷尽、终尽“取之不竭,用之不既”】

【飨,甲骨金文由两个方向不同的卩jié字和一个皀组成的会意字,中间的食器里

装满了美味佳肴,左右两个人面对面饮宴食】【家】【羅:甲骨小篆】

(二)、同体会意字(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字而构成的会意字)

【鬥,像两个人互相揪住对方的头发徒手相搏】【舛,两个脚趾头相反】

【屮chè艸cǎo芔huì茻mǎng】【卉】

【羴shān】【猋biāo三犬走貌,本义为众犬狂奔貌】

3、表意字小结:

象形、指事、会意字的共同点:本身都没有任何表音成分,是纯粹的表意字。

异:象形、指事是独体的表意字,而会意则是合体的表意字会意字的造字方法比较灵活,它可以用同体或异体的独体字作多种多样的排列而组合成字来记录语言。无论是两个相同的字会意,还是两个不同的字结合而会意,这些字都是可以单独拆开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字。

【并】

四、假借字(借已有同音字来表示新词的造字方法,本无其字,如果本有该字则为通假字)

【而,《说文.而部》“颊毛也,象毛之形”。旁证:(耏:胡须)】【之,

上部是一只脚趾朝上的脚,下部的一横事指事,提示起点线,合意为“从起点线往前走”】

【何“荷”的古字,扛,以肩承物】

【来】【崬】【西】【南】【我】

【莫,暮的古字,本义日落时,傍晚(用做无指代词、否定副词等是假借】

五、既表音又表意的字——形声字

形声字的创造和使用使汉字进入了形声标音的新阶段,形声字是汉字里最能产的一种造字方式。

(一)形符对认知本义的提示作用

1、【阜fù】楷书左边的“阝”旁,本义指土山,阜部的字一般和山或高地有关。【阿“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阳,本义是山的南面】【阴本义是山的北面】

2、【邑:甲骨金文】会意字,上部是囗字,表示区域范围像四界之形,下部是跪坐的人形,合表示人居住的区域范围,今指城邑,邑做形旁在字的右边,写作“阝”。

A、表示国名、邑名:郑、郡、邯郸

B、表示行政区划:都、郊、邦、郡、鄙

【頁xié甲骨金文】《说文. 部》“头也,从(故首),从儿”

【领】《说文部》“顷也,从,令声”。“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意为脖子)【题】《说文部》“从页,是声”

【顾:甲骨、小篆】回头看

【辵chuò】即辶《说文.辵部》“辵,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凡辵之属皆从辵”(忽

走忽停,步履蹒跚)【适】【造:甲骨金文】

(二)形符和声符的不同组合位置

1、形符和声符常见组合位置

①左形右声:淇幔梧径鲢②右形左声:鸠视期削领邱③上形下声:藻露箕罟宇室

④下形上声:愿婆案裳挚⑤外形内声:國闺阁裹⑥内形外声:闻闷辩罔辨

2、形符和声符反常组合位置

⑦形偏一角:疆:从土,疆声。颖:从禾,倾声。雖:从虫,唯声。脩:从肉,攸声

⑧声偏一角:徒:从辵,土声。(旗、旌)

⑨形声穿插:随:从辵,隋声。贼:从戈,则声。游

3、形符声符的省辩:

(!)省形(指某些形声字的形符的字形省去了一部分,是造字或用字的人为求字形的匀称和书写的简略而形成的形声字省变偏旁的现象)《说文》中一般用“从某省,某声”的方式来说省形。

【考】《说文.老部》“老也,从老省,丂声”。会意字。

【屦】《说文.履部》“屦,履也,从履省,娄声”

【亭:甲骨小篆】从高,丁声

(2)省声(指某些形声字的声符的字形省去了一部分。一般用“从某,某省声”的方式来説解省声字。

4、声符兼表意的形声会意字(“亦声字”)

亦声字是指声符表音又表意的形声字。一般形声字声符是只表音不表意的。

【汲】《说文》“汲,引水也,从水,及,及亦声”【诏】【坪】

5、从声符求字义的“右文说”

右文说是根据形声字的声符来推求字义的一种学说,其滥觞应起于先秦以来的“声训”,由北宋王圣美明确提出。

右文说局限:

A、名实不符。形声字的声符位置并不一律居右。左形右声结构的形声字只占形声字的60%。B以偏概全

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分期

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分期: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古文、小篆

今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一、甲骨文的特性

(一)极富图画性

【夹】中间是个大人,左右是两个小人搀扶这个大人。【壶】【郭】(二)结构未定型

1、造字部件不定【渔】【逐,用脚趾追赶猎物】

2、方向位置不定

【男,从田从力,会意。“田”是象形字,外围反整,中间是纵横的田埂或田间小路,人在犁田的形象,象征力量】

【取,从又,从耳会意,本义是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首级或左耳以计数有功】

【啟(启),从户从又从口会意,用手开门,门开了一个口,本义为开打开】3、笔画繁简不定

【网】【得,会意字,手拿极为珍贵的贝】

(三)行款未规范:A大小不整齐B、行列不严格C、合文不规则

(四)笔画瘦而硬【保】

二、金文及其特点

1、年代:上至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三百多年

2、名称:钟鼎文、铜器铭文、钟鼎款识等

3、金文的研究

4、金文的特点:(1)、早期更加象形

【卫、】【土】

(2)笔道圆转肥粗【保、、、】【鼎】【壶】(3)形体渐趋定型

(4)行款渐趋划一

三、小篆及其特点

1、小篆的年代:秦始皇统一后,作为天下共同使用的标准文字。也称“秦篆”。

2、小篆的名称

3、小篆的实物遗存:刻石、铜器、文本

4、小篆的形体结构特点:

(1)体态一律线条化

(2)形体结构定型化【见:甲骨金文小篆】

A偏旁固定,不可随意变换【祝:甲骨金文小篆】

B方向和部位固定,不能随意变动【印:甲骨金文小篆】

【抑:甲骨小篆】

C笔画的多少固定,不能随意增损

【帚:甲骨金文小篆】【妇:甲骨金文、小篆】(3)规范古字简体化

A淘汰异体,避繁就简【尊:甲骨金文小篆】

B改变偏旁,省繁求简【凰】

四、隶书及其特点

1、隶书的创立(起于秦兴于汉)

2、古隶的特点(秦末到西汉末):A、小篆字形稍长,古隶长方不拘。B、小篆多用转笔,古隶多用折笔C、小篆大小均匀,古隶大小不整

3、隶书的变革

从篆书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之后的属于今文字。

4、把隶书作为古今文字分水岭的原因:隶书在形体上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1)隶定——外形的重塑(用隶书来定型的古文字形体叫做“隶定”

(2)隶变——结构的重整(隶书对小篆形体结构的改变称为“隶变”)

隶变是汉字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变革,它使文字变了质,对古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很大的冲击和影响,隶变对文字结构实施了重新调整,主要表现为:

A混同(合并)(把不同的形体组合变成相同的偏旁)

a【春:甲骨小篆】、【舂:甲骨小篆】【秦:甲骨小篆】【奉:甲骨小篆】

b【青:甲骨小篆:从丹,生声】

【责:甲骨小篆从贝,朿声,本义指索取财物】

【素:甲骨小篆本义为细柔的白色】

B、分化(偏旁字形,即把相同的偏旁变成不同的形体)

如:同一偏旁“手”隶变后,同一偏旁在不同位置写法不同

a【摹,规也,从手莫声】——金文小篆

【推,排也,从手隹声】——金文小篆

【看,晞也,从手下目】——金文小篆

b 【忠:甲骨小篆】【恭】

c《说文.赤部》【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

【灸,“灼也,从火久声”】——

【光,明也】——

C、讹变【奔】【服,会意字:甲骨金文小篆】【琴】

6、隶变的重要作用

(1)改变了小篆及以前的古文字面貌,使汉字点画化,符号化,

(2)隶变确立了汉字的方块形制

就简化方面看,隶书比之前的古文及小篆好写,给书写带来方便,加快了书写速度。

就汉字的性质来说,隶变使全部汉字变了质,失掉了很多汉字以形表意的作用。

第三节、古书的用字

一、古今字

(一)概念: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或同一个语素因文献时代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字,先出现的叫古字,后出现的叫今字,合称为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分类(从古今字产生的原因角度来分)

1、由词义引申产生的“古今字”(词义分化)

(1)、古字引申,为其某一引申义造今字。“古字”表示本义和多数引申义,今字只表示古字的一种引申意义

【解】本义:分解,剖开(“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引申为:分割,划分,分裂(“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免除,解除,消除(“罪大而不可解”)解开、脱下(“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松懈,懈怠(《诗经》“夙夜匪解”)

“解”的引申义很多,其他引申义和本义仍用“解”,后为“松懈,懈怠”这个引申义专门造了今字“懈”。(解与懈构成一对古今字)

【竟:小篆】本义是刀斧搁头上,指生命灯终结、完结,乐曲终了是其引申义,事做完了叫做竟,区域的终点线,国家的疆界也叫“竟”。“亡不越竟(境)”。(竟与境构成一对古今字)

【辛:甲骨】“刀虎的象形”

(2)、古字引申,为其本义造今字。

【要:甲骨小篆】小篆中间像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要中当有金玉宝器”引申为半路拦截(使数人要于路)邀请(引良出,要项伯)控制、约束(要约天下)

2、因汉字假借产生的“古今字”

(1)、古字假借为其本义造今字(古字被假借表示其他词或语素,又另一字来表示本义)

然——燃(“然”本义是燃烧,后被借用为“这样,那样”)

队——坠(“队”:骨金文在陡坡或陡崖旁边一个头朝下的人,表示人从陡崖边掉下去了,是从阜从人)

县——悬(县、会意字,甲骨小篆左边是一个倒着的人头,右边是一根绳子,在金文里是一个木字,木头上系着绳子,绳子上绑着一颗脑袋,县的本义为“悬挂”)(2)、古字假借,为其假借义造今字

舞——無(像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三)、古今字的特点

1、时间特点:古字和今字在造字的时间上是历时的而非共时的,有明显的时间古今、先

后之分。(如孰——熟、莫——暮、贾——价)

2、字形特点:今字大多是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和改变意符造成的。

3、字音特点:今字通常以古字为声符或沿用古字的声符。(昏为婚的声符)

4、字义特点:今字所代表的只是古字兼有的几个义项中的一项。

5、数目一对一的特点

二、繁简字

(一)、定义:指同一个字的繁体字和简体字,这两种字是以笔划的多少类似区分的。

汉字发展的一个总变化是笔划的减少

(二)、繁简字的特点

1、数目(对应)的特点:A、一对一的繁简字

B、一对二或二以上的繁简字:复——複、復;钟

2、意义(对应)特点:

A、意义不相干的几个字,被简化为一个字。

【鬥:甲骨小篆——斗:甲骨、小篆】“斗”是象形字,像一把长柄勺

如:两虎相斗(鬥dòu对打)斗胆(大胆,胆如斗天)

B、意义上有关联,但意义范围不同的字被简化为一个字

【才:甲骨,小篆】“草木之初也,从丨上贯一,将生枝葉也”

【才,纔】在古代作副词“刚刚,方才,仅只”这几个意义时,才和纔通用,但作名词“才能”这个义项时,只能作“才”。

三、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里因音同或音近而通用的字。称述上把本来应该使用的字称为本字,把借用(借来替代本字的音同音近的字)称为通假字。

【寤】本义是醒来,这里通“牾”(wǔ)《说文、午部》“牾,逆也”

四、异体字

1、异体字是指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仅书写形式不同,完全可在任何语言环境中替换)

“野——壄”、“塊——凷”:壄是野的异体字

2、异体字与古今字的区别:古今字之间只有某一特定情况下可以互相替换,异体字可以随时替换。

异体字与通假字的区别:通假字的两种形体意义上有差别,互相替代会发生分歧。异体字的不同形体意义上没有差别,相互替代不会产生分歧。

3、异体字是一种消极的文字现象,一个词有两种甚至多种写法,这多种写法不起任何区别音义的作用,而只是毫无意义地增加了识字的负担,有时造成书面交际上的障碍。

4、异体字产生的途径:(课本P21—P22页)

一、异词同字(同形字)

花1:花朵花2:花费

怕1:淡泊。如:“怕乎无为,澹乎支持”(“泊”);怕2:害怕

耐1:从而从寸(法度),剃除胡须的轻刑。如:今律令死刑六百二十,耐罪干六百九十八耐2:能。如:“所以耐取火者,摩拭之,所致也。”

二、异字同词

1、异体字(期、萕:周)

2、通假字(单向的、不可逆的):叛——畔:背叛;早——蚤

3、古今字:取a、取耳的刑罚;b、获取c、获取女人即:“娶”

4、繁简字

注:古代(字书、词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往往指“词”的意思,而用“词或辞”来专指虚词。

第二课词汇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单音节词占优势

特别是先秦汉语,越是古老的汉语单音节词越是占优势。单音节词的比重越大。

注意下列单音节词的古代意义:

江:长江河:黄河城:城墙子:儿子/女儿可以:可以用来

其实:它的果实虽然:虽然这样阴谋:暗地里谋策放心:放足心态老师:疲惫的军队当时:根据时事禁止:禁令停止

国:统治者统治区现代称呼

天子天下全中国

诸侯国省、直辖市

王侯子弟、卿大夫都市

如: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国:诸侯国国都)

▲同义连用,即将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放在一起使用。

如:消息:消长生息

天下云集而响应:像云一样集在一起,像回声一样应和

▲偏义复词:是将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词放在一起使用,在表达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偏义复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有什么区别:

偏义复词:特定的环境下表偏义的短语

现代汉语:固定表偏义的词但有的仍是两个单音节词都突出,没有隐性关系。

两个单音节词组合后,产生了新义或转义,那么其双音词的性质也已确立不要再看作单音词。

如:爪牙:单音词将军:带领军队的人,双音词

A、“诸侯祭社稷”(社稷:土神、谷神;词)“执干戈以卫社稷”(社稷:国家;短语)

B布帛寻常,庸人不释(寻常:不太长。本义是长度单位。词)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平常,短语)

古词代汉语中的复音词

单纯词:

1.联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字、骈语)

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有一个语素的词。双音节单纯词

2.叠音词(重言、叠字)

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作用:模拟声音,描摹性状,表达情感、修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单个的词与其叠音词没有关系。如单个“夭”,偏头的意思,“夭夭”繁盛的样子

叠音词的意义比较灵活:

肃粛宵征,夙夜在公 <毛传:肃粛,疾貌>

鸿雁于飞,肃粛其羽 <毛传:肃粛,羽声也>

学习时应注意:

①绝大多数联绵词是双声叠韵,但并非双声叠韵的复音词都是联绵词

双声:亲戚,将军叠韵:刚强,人伦

②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准

蟋蟀,今非双声,但古音同为“心”母字

③联绵词的每个字与所表示的意义无关,因此不能分开拆开分析

如:葡萄、依稀、从容

注:匍匐:双声非叠韵 u,uk 古韵母不同

④联绵词只求语音相同或相近,不求字形相同,故写法比较自由

匍匐:双声,又作蒲服、匍伏、扶服、扶伏、蒲伏,虽字形不一样,但意思完全一样。

联绵词写法自由,但不是乱写,必须以古书为由

3.音译词

如:单于、浮图、罗汉、葡萄

叠音词和重叠词的区别:

叠音词:单纯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重叠之后,新义大都与原义不同,属于构词的问题。

重叠词:合成词,两个相同语素重叠之后构成的新词,产生附加意义而仍保留原语素意义,属于用词方法的问题。

区分下列句子中的重叠词或叠音词:

行行重行行重叠词家家习为俗重叠词

信誓旦旦叠音词旦旦而伐之重叠词

合成词:由两个语素合成的

1.派生式:

附加式:率尔、油然、阿爷

2.复合式:

联合式:朋友、美丽、钟鼓、琴瑟、爪牙

偏正式:布衣、兵车、盘石、农夫、黔首

动宾式:败绩、执事、将军、得罪、屏风

重迭式:时时、处处、人人

主谓式:自然、政治、自杀、屋漏

述补式:扑灭、削弱、感动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重复、读破或破读 P38)

第二节词的意义

▲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本义:词的各个义项中最原始的意义,是派生其他词义的根源,是根据字形和考核文献证明了的词的最早意义。

引申义:由原始意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字的本义与词的本义: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所以我们通常过字形的分析来探求词的本义。但子的本义与词的本义并不等同。

字:从从子,子亦声。本义:在房子里生孩子。怀孕、生育;抚养、教养、女子许嫁合体字

取:从又,从耳。会意、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计数献功。

归纳:象形、指事、会意字从字形上可直接分析出它的本义而形声字也可以从字形上分辨出它的本义的类属。

除:扶辇下除(台阶)慢:王素慢无礼(傲慢)诛:口诛笔伐(声讨)

理解字词本义要注意的几点:

1.探求词的本义不能拘泥于字形

有一些以具体的形象反映抽象概念的字,不能以字形来推断它所记录的词本义。

【大】:(借人的形象来表明大)【小】:(借沙子的形象表明小)

2.字的本义并不等于词的本义

语言的历史要远于文字的历史,词的产生比文字早的多,词的最早意义难以确定。字的本义完形受字形的束缚,但词的本义不是。

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

①分析词的本义可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思靖百姓,惧未能绥

绥:从系,从妥,妥亦声。本义指车上的绳带供人上车时拉手所用。

②分析本义有助于以简驭繁的掌握词义

领:引领北望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本义:脖子——衣领——表衣服的量词

二、词义引申的方式

1.链条式:例题中的“习”

2.辐射式

3.混合式:既有链条式又有辐射式

齿:本义门牙,后来泛指牙齿唇亡则齿寒

牙齿可以计算年龄,引申出“年龄”义

牙齿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引申出“并列”,“排列”义百官以此相齿

词义引申的基本的常见的规律:

1.由具体到抽象

术:城邑中的道路——途径、手段、方法

道:道路——规律、途径、方法

颇:头不正,头偏

2.由个别到一般

驱:赶马——赶动物好:女子貌美——一切事物的好

3.由实到虚

被子→覆盖→施加→蒙受、遭受→助动词“被”→介词“被”

和:应和→馋和→连带→连词“和”果:果实→结局、结果→果真(副词)

▲三、词义的变化(重点:扩大、转移、缩小的例子)

理性意义的变化见P43-P45

A、引申(包括扩大、缩小、转移、易位)

1.扩大

一个义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减少了限定性义素,这个义位由下位义变成上位义。

▲如:唱:古代:歌(唱,和)现代:唱(领唱,跟着唱)

松树→树<属概念变成了种概念就是义位的扩大>

古今

嘴:鸟的嘴鸟兽、人、动物的嘴

响:回声声响

洗:洗脚洗

涉:徒步渡水渡水

雄:鸟的雄性鸟兽的雄性

强:弓有力有力

书P45页例子:“皮”、“获”、“匠”

扩大与缩小主要是看其种属概念有没有发生变化。一定是种属概念发生变化。

2、缩小

原来的义位增加了限定性义素,从语义场的上下位关系看,是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谷:粮食作物→一种子粒圆形的粮食食物。

古:谷(五谷:稻、麦……)现:粮食作物(稻子、麦子、谷子)

古今

宫:房屋帝王的房屋

臭:气味臭气

诏:告诉上告下

肥:人畜肥畜肥

恶:品行,形貌不好品行不好

书p46页例子“子”、“瓦”、“恶”、“榖”

3、转移

一个义位某一限定义素保留,其他义素,特别是中心义素变化而引起的词义变化,使这个义位由一个

语义场转入另一个语义场。(本质义发生变化)

兵:作战用的器械→持兵器的 + 人

树:种植→树木

止:脚趾→停止

把部分与整体关系,而不是逻辑上的种与属概念关系的词义变化,不能简单地归入到扩大或缩小中去,是一种特殊的转移。

如:眼:眼珠→整个眼睛

身:肚子→全身

体:身体的一部分,“四体”指“四肢”→整个身体

脚:膝盖的一个部位→足

4、易位

一个义位中心义素不变,但限定义素发生了变化,这个义位的变化没有改变语义场,而只是在同位义之间变易。(本质义不变,变化的只是外在特征等)

涕:(从目中分泌的)+(津液)→(从鼻中分泌的)+(津液)

走:快跑→行走

红:粉红→大红

购:悬赏征求→购买

汤:热水→食物煮后的汁水。(水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转移和易位主要是看其本质义有没有变。

B、相因生义(类推)

谓:称为、认为——呼:称为,认为(“呼”的“以为”之意由“谓”的意义类推而来,谓有“以为”之意)

C、虚化:实词的词汇意义逐渐消失。

D、语法影响:

是:指示代词——判断词(汉代)

E、修辞影响如:木:棺材(以质料代替事物)

F、减缩

G社会原因(寺:官署——佛寺)

第四节:学习古代汉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应注意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 P51

饿:家有常业,虽(即使)饥不饿。《韩非子﹒饰邪》饥:庄稼欠收

售:既阻我德,贾用不售。阻:拒却用:因而

哭:古代汉语里,是指放声哭泣,有时并不流泪。现代汉语是指“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

比较“哭”与“泣”:

在古代汉语里,流泪或小声地哭泣叫做“泣”。

二、注意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重在义,而不在同):绝对同义词,相对同义词。

1、上古汉语中同义词不下1000组。

《诗经》中保存同义词250组。

岸、滨、频(濒)、干、滣、浒、湄、麋、泮(畔)、浦、涘→水岸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卫风﹒氓》

《尔雅》前三篇。如: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还、复、返也。

明明、斤斤、察也。

许慎《说文解字》有175对互训的例子,即用甲字训释乙字,又用乙字训释甲字。

颠,顶也。顶,颠也<页部>头顶

舟,船也。船,舟也

2、上古汉语同义词的具体情况。

A、形质不同:

囊→橐(tuo,二声)

镫→锭

邦(大)→国(小)犬(大)→狗(小)

B、质地不同

札—牒—简—牍

浑言都指书写的竹片或木片。析言之,四者有竹木,大小,厚薄的不同。简、牒为竹制。

C、厚重不同

D、行为对象不同

注意:有时候,多义词在某一个意义上同义,其他则不一样。如:

池—沼在“水塘”意义上相同。但在其他方面有的意义不同或缺少该意义。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差异表现在两方面。

(一)其基本意义不完全相同(如P52)

(二)情感意义或文化意义不同(如P53上)

(三)搭配意义的不同(语法功能不同)

畏/惧/恐

畏:一般带宾语。

“惧”和“恐”,在一般情形下,用作不及物动词,有时也用做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时,惧往往用做使动,恐往往用长宾语。

君与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

众可惧也,而不可怒也。《左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耻/辱

耻:常用作意动。“以之为耻”

辱:常用使动用法,“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通常是指人称的名词。

三、充分利用汉字表意性的特点

墓门有棘,斧之斯之。《诗经﹒东风﹒墓门》

斯:义符从“斤”,用斧子砍。

楚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

理:义符从“玉”,治玉。

狄人归其元。《左传》

元:甲骨文像一个脑袋。

四、充分利用成语来学习和掌握古汉语词汇

第三课代词

第一节人称代词

一、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整体认识。

包括: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可以从意义和语音两方面进行考察

意义:1、纯然指认的代词:第一、二人称代词

2、兼指事物的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语音:1、双声关系:第一、二人称代词

2、叠韵关系:第三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ng系:吾,我,卬

d系:余(予),台,朕

其中,“予”只是“余”的不同写法,“台”可能是“余”的变体。余(予)是谦卑的说法,“朕”是尊崇或倨傲的说法。“我”则是既无谦卑也无尊崇倨傲的通说。“吾”有亲近的意思,和北京话的“咱们”相似。

第二人称:n系:汝,尔,若,乃,而,戎

第三人称:ie系:其,之

古代汉语只有专用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而第三人称代词不是专用的是兼用的,上古汉语没有真正意义上纯粹的第三人称代词,中古时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

“吾”的用法的变化:

在先秦时代,除了否定句在宾语放到动词前面的情况下,“吾”字不用作宾语,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少数例引。在东汉时期已经多见。

“朕”与“乃”的语法差异:从殷商到西周“朕”与“乃”只限于领位,春秋战国时期,“朕”已经兼于领位。而“乃”仍只作领位。

▲二.第二人称代词

1.语义功能上的差异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语义功能

余(予)汝贱称

朕乃尊称

我尔通称

吾而亲密

▲三.第三人称代词

1.先秦时期还没有地道的第三人称代词

2.为什么说“厥”、“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

①“厥”、“其”不具备人称代词的主要句法功能。在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体系中,第一、第二人称代词都具备充当主语、宾语的句法功能。

②人称代词是专表人称的代词,但古代汉语是“其”,“之”既可表人称,又可指代人或事。

3.古代汉语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出现

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是“渠”,最常见于《三国志-吴书-赵达传》。“渠”和“其”古音相近,最初也是南方方言,表第三人称代词。南北朝时期又产生第三人称代词“伊”

4.强调:

现代汉语所用的“他”在上古是旁指代伊。旁指代词有他、它,用来指除彼此以外的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旁的”、“别的”

“其他”一词出现的很早。“其他”的“他”也是旁指代词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五、人称代词的复数

在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最初没有单数或复数的分别。先秦时期,“我”“吾”“尔”“汝”“而”等都既可以称代单数也可以称代复数P72

今女下女,或敢侮予

七.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发展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有个重要的变化

1.“他”字分化为“他”“她”“它”,这是受了西洋人称代词性别的影响。分为阴、阳、中性。

2.“它们”的应用。

八.敬称和卑称

古代特别讲究尊卑,代词本身的尊卑意义还不够显著,所以又出现很多并非人称代词但有称代作用的词语。

构成敬称和卑称的方法

称人以官爵以尔尊,自称以低位表谦

君、卿、公、冥府、相国

臣、妾、民、下官、仆

称人以褒词以尔尊,自称以卑词以表谦

子、夫子、吾子、先生

寡人、孤、不榖

称人以近侍,不敢直指,以尔尊

陛下、殿下、执事、阁下、节下、麾下、足下

称人以字以示尊,自称以名以表谦。

九.“相”“见”的称代作用

“相”和“见”都不是人称代词。但是在汉魏时期,

第二节、指示代词

一、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系统的复杂性及其成因。

古今汉语的指示代词体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指事的对象的具体分工上,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有具体的指代对象和分工。

如,指人或事物(这、此、那),指处所(这里、那里)指性质、状态、方式程度(这么、那么、那么本年)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的指代对象没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如此、是、斯、兹、彼、之、其;都可以指认或事。

二、什么是指示代词

1、指示代词是专指示(也叫指别)和代词作用的词。所谓指示,即明知上下文或语境中存在的人或事物。所谓代称,即用指示代词代替上下文或语境当中的事物。

2、殷商时期的指示代词。

先秦时期比较复杂

1、常见的近指代词:此、斯、兹

2、要注意辨别“夫”的代词和发语词用法和区别。

四、兼指代词

1、常见兼指代词:

兼指代词是既可……(P80)

这类指示代词有厥、其、是、时、实、之、爰、焉

焉的谓词性功能:

焉的谓词性功能则是假借词为然

五、指示代词的虚指用法

所指示或称代的对象不确定或根本不存在:近指代词中指代词

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系统

上古汉语的疑问代词有:

总结

一、代词体系的差别

1、总体体系的差异

2、人称代词体系的差异

3、指示代词……(古今差别最大)

4、疑问代词……

二、句法的差异

1、与动词组合功能的差别

2、充当句子成分的差异

3、一般都能同介词组成介

这种代词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的动宾形势是远古时期汉语特点在先秦时期的残留介词有:如子归,何以极我?

第四课助动词和副词

字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交战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左传》)

寡人不佞,能令合其众而不离也(《左传》)

凡言不合先王,……谓之奸言(《荀子》):结合

九合诸侯。《管子》

合于法则行,不合法则止。《管子》

叔向佛应。——(《左传》):答应

故马鸣而马应之。——《荀子》:应和

曾表示曾经的意思,在汉朝才出现。

尝表示曾经的意思,在先秦普遍用。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P112

祗表示“仅仅”是假借义

祗:敬也祗:谷始熟也

只:在先秦时语气词不是副词,不表示仅仅,魏晋时才假借为语气词祗

但:在先秦乃至魏晋一直都表示“仅仅”的意思,中古以后才表示转折。

才(裁、纔)

纔、裁假借为才

才:“草木初生

注:考试

哭:有声音,偏指男性。主动,与歌并用,可评价

泣:注重于眼泪:偏指女性,自然,与涕相连,无法规定。

2010年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试卷

现代汉语部分 一、术语解释。 1.音素 2.部首 3.义素 4.定语 5.正对 二、分析下列声母、韵母发音的异同。 zh——c e——o 三、谈谈汉字的特点。 四、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单句,并结合例子说说切分的基本原则。 1.校长希望把活动把活动日程详细地安排一下。 2.天使般的雪花静静地飘落在故乡的大地上。 五、同义词辨析 1.相当——及其 2.保护——庇护 六、使用恰当的修辞格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内容、辞格顺序不限,在所用辞格语句下面划线并注明。) 拟人排比对比仿词 七、写出下列每位语言学家的代表作一部 1.吕叔湘 2.黎锦熙 3.陈望道 4.罗常培 5.陆俭明 八、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的主要特点。 古代汉语部分 一、写出下列中国古代语言(文)学著作的编纂者。 1.《通雅》 2.《玄应音义》 3.《六书故》 4.《佩文韵府》 5.《读书杂志》 二、写出下列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家的代表作一部。 1.郭璞 2.顾炎武 3.吴大澂 4.马建忠 5.郝懿行 三、分析下列会意字的结构 1.隻 2.具 3.夙 4.集 5.初 四、指出下列各组汉字中两个字的关系(古今字、通假字、繁简字)。 1.常尝 2.钞抄 3.被披 4.埋霾 5.盐鹽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的意义。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2.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训》 3.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晋灵公不君》 4.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史记淮阴侯列传》 5.取义者,义之表也。《报任安书》 六、解释下列各组同义词的异同。 1.惭愧 2. 愠愤 3.年岁 4.世代5 布衣匹夫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并说明其意义及在句子中的作用。 1.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冯谖客孟尝》 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 3.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儒效》 4.邪秽在身,怨之所构。《劝学》 5.杀所不足而争所有馀,不可谓智。《公输》 八、就汉字“假借”和“通假”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汉语笔记(汇编)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小方 绪论 一、拱手礼 二、姓名联 三、师德规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一、拱手礼 拱手礼即肃拜 源于上古周礼 古时推手为揖 引手为肃 《现代汉语词典》: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分吉凶,吉礼又分男女,男左手抱着右手,女右手抱着左手。凶礼,男女手势相反着抱。 二、姓名联 要求:上下联每个音步尾字平仄相反。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依据姓、名的内涵写上下联;嵌字式。 补充:用到入声的三种文体:近体诗、词、对联。 仁者/所乐/,嫦娥/所居/。山月同现。 (yue,读如字,基本通常的读音;le,快乐、乐趣;yao,破读,喜爱,四声);luo,乐拓乐托,连绵词) ——(日月同现,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月同现的时候,就是高和小。)孔子《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正人/为邻/,矩矱/为法/。知行合修。 (矱yue,现代普通话第一声;古时是入声。古代汉语四声圈法字法;《论语先进》: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人,里面就包含一个方字。)

三、师德规范 尊重同学、热爱同学、要求同学、帮助同学、为同学示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三个问题: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近代汉语? 什么是现代汉语? 口语:现代汉语 | 书面语:白话:|近代汉语||文言:||||三||唐代宋代元明清|| 代秦|||| :汉||变文话本小说、剧曲|| 夏魏|骈文|唐代四六为主|| 商晋|南唐|古文运动|| 周|北以||五四解放| |朝后||运动以后|狭义|||| 历朝历代的书面语材料有: 一、商 商代甲骨(前1300-1046) 商代金文(出现少量,周代出现大量金文), 例如:司母戊鼎,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商代后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商汤王的洗澡盆上面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羊字头,下面一个包,会意字,读ji,与急、亟同源,就是赶快,天天新。日,恐怕是曰,文言词爰,就是的意思。翻译为:赶快日新,就要日新,又要日新。 今文《尚书》28篇,其中的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商代重要的语料。 二、周 西周: 1、西周金文: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西周懿王或孝王时期由名为曶者所作的铜鼎的铭文。相当于公元899年,上面有404字,现存380个字。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 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 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 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

熙字典》214 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 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 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 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 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 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 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摘要: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文言和古白话。虽然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本文主要是简单地讨论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以及运用中的作用。本文认为要想学好古代汉语,我们必须要多念古文,做到字、词、句落实,并逐步升华到理性上去理解。 关键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 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相对,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从时间上说,“五四”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我们今天接触到的,是它的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所谓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中的语言,也指用文言写成的作品。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文言写成的作品称为文言文。所谓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这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也指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为了区别起见,可以把用古白话写成的作品称为古白话文。 现代汉语,这里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在,古代汉语已被现代汉语取代了,文言的正统地位已被现代白话取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专门跟古籍打交道的人自不必说,因为他们需要借助古代汉语写成的典籍来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批判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这需要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 也许有人会间: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什么还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呢?一方面,在某些场合,我们还很有读写古文的必要,例如游览名胜古迹,常常接触到文言,写对联,常常要用到古代汉语。另一方面,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借鉴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包括中国古代人的研究成就,这需要我们现代人学习、研究古代典籍,从而也就需要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再者,语言是发展的,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有继承,有发展。要想高效率地学习和运用好现代汉语,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要想深人研究现代汉语,也必须学习、研究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苏武传 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 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 二、虚词:1 、少以父任:因(介)。2 、稍迁:逐渐。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7 、即时诛灭:立刻。8 、羝乳乃得归:才。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11、具自陈道:全部。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13、已矣:算了吧。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辈份。3 、因厚赂单于:送厚礼。4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5 、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7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8 、以状语武:“状”情况。“语”,告诉。(动)9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后“使”,名词,使者。10、会论虞常:判决罪犯。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12、马畜弥山:满。13、即时诛灭:杀。14、白单于:报告。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16、

杖汉节牧羊:“杖”拄。(动)“节”,使节。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18、扶辇下除:台阶。19、宦骑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21、法令亡常:无。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决”,诀别。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25、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贳,赦免,宽大。 四、词类活用:1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2 、舆归营:名→状,用车。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1 、何以复加?(疑代)2 、何谓相坐?(同上)3 、何以女为见(同上)。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六、常用字: 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 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如“因厚赂单于。”—贿赂(带贬义)。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2 )引申义:A 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B 豁口、空隙读que ,——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 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 其他动物的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试卷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试卷(05年样卷) 2007-03-14 08:46:18 来源: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试卷 (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 现代汉语部分 一、填空题 说明 : 第 1-8 题有 10 个空 , 每空 1 分 , 共 10分。请仔细阅读题目的意思 , 并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填入恰当的答案。 1. 《汉语拼音方案》是由、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个部分构成的。 2. 普通话 22 个辅音中 , 不充当声母 , 只能做韵尾的辅音是 3.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上 , 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 4. 按照部首检字法 ," 翠 " 字属于部。 5. 同音词是的一组词。 6. 汉语成语具有和结构的凝固性两个基本特点。 7. 词义演变的途径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 8. 语法学分和句法两个部分 ,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和。 二、选择题 说明 : 第 9-18 题是单项选择题 , 每小题 1 分 , 共 10 分。请仔细阅读题目的意思 , 并在备选答案 ABCD 四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 , 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 9.下列各字中与 " 宅 " 的发音部位相同的是 A. 再 B. 太 C. 窗 D. 家 10."chuāngtái" 这两个音节包含音素 A.9 个 B.8 个 C.7 个 D.6 个 11.下列各组形声字中 ,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都是上形下声的一组是 A. 贷、裹 B. 疲、芒 C. 零、苍 D. 溜、晨 12.从构造方式看 ," 尘 " 字属于 A 象形字 B. 指事字 C. 会意字 D. 形声字 13." 玻璃瓶里的咖啡是姥姥买的 " 这句话中有 A.8 个语素、 7 个词 B.9 个语素、 8 个词 C.10 个语素、 8 个词 D.12 个语素、 8 个词 14.下列词语单位中 , 不能看作 " 简称 " 的是 A. 中小学 B. 黑白电视 C. 四化 D. 奥运会 15.下列各词中 , 属于音译外来词的是 A. 计算机 B. 啤酒 C. 沙文主义 D. 休克 16.下列各组动词中 , 不能带宾语的是 A. 旅行、结婚 B. 明白、喜欢 C. 知道、觉得 D. 开始、进行 17.下列句子属于存现句的是 A. 有个村庄叫吴老庄 B. 把花种在院子里 C. 桌子都放在教室里 D. 座位上放着红色的大衣 18." 大家在一起整整生活了两个月 " 这个句子中的 " 一起 " 是 A.名词 B. 副词 C. 数量词 D. 形容词 三、改错题 说明 : 第 19-23 题是改错题 , 第 19 题 3 分 , 第 20 题 2 分 , 第 21 题 4 分 , 第 22 题 9分 , 第 23 题 12 分 , 共 30 分。请仔细阅读各题目的要求 , 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

古代汉语笔记16993

古代汉语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何意义 四、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2、查检词语和典故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1)《助字辨略》 清人刘淇着 (2)《经传释词》 清人王引之着 (3)《词诠》 近人杨树达着, (4)《古书虚词集释》 (5)《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着。 第一章文字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 一、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重要理论——六书说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1、象形 甲骨文“鱼”金文“鱼” 甲骨文“马”甲骨文“虎” (2)象形字的特点 甲骨文“鹿”甲骨文“象”金文“象” 2、指事 3、会意

[甲“逐”] [篆“戒”] [篆“寒”] (2)会意字的特点 4、形声 (1)许慎对“形声”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叙》: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形声字的特点 (3)形声字常见的结构形式 见教材P77 (4)形声字比较特殊的一些结构 颖、栽、腾、胜、谷、赖、疆、荆、佞 旌、旗、徒、听、归 游、随 归、星[]、屦 豪、雷、夜 5、转注 6、假借 (1)许慎对“假借”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六书”的“假借”与通常所谓“通假”有别 第三节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 一、甲骨文 二、金文 第四节古书中的用字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如上古时代,一个“共”字就兼表“共同”的“共”、“拱手”的“拱”、“供应”的“供”等词,如: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商君书·修权》)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荀子·赋》)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左传·僖公四年》) 3、古今字的特点 然—燃孰—熟队—坠县—悬其—箕要—腰反—返 辟—避属—嘱章—彰竟—境贾—价昏—婚取—娶 解—懈 敛—殓赴—讣说—悦陈—阵 身—娠 《诗经》:“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二、异体字 1.什么是异体字 2.异体字之间形体上的差异 三、通假字 1.什么是通假 2.用字通假的几种类型 四、繁简字 松—松 干—乾—干—干 斗—斗(鬭、閗) 谷—谷 里—裏(里) 余—余 后—後 曹植《登台赋》:“从明后之嬉游,聊登台以娱情。” 钟—锺 《诗经·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发—发 获—获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现代汉语题库黄廖版

现代汉语题库(一)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________和一定________的结合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_____________中并和_____________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物质外壳,以_____________为建筑材料,以_____________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_____________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_____________,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_____________依赖_____________而存在,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的存在基础,先有_____________而后才有_____________。 9.“五四”以来开展的“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_____________,是语言的_____________。 11.北方方言是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明确的、一致的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六种__________之一,其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普通话的“四用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普通话的三级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_______、湘方言、_______、_______、闽方言和___________共七种方言。 18.与印欧语和古代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总的特点是:语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汇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 【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 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二、工商管理学理论。 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 特征: 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 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 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 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弊端: 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 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 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 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 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 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

完整版《古代汉语》自考笔记.doc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一) 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 笔记

一概念 l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p3)★★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l描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政策和法律,其关注的焦点是过程和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公共管理(puhlic management)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它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指示办事,更多地关注结果。在很大群度上这是企业精神在公共领域的体现。 可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l主体不同:2.关注点不同。 2.公共物品(P6)★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那些具有消赞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外部性特征的物品。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软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行政国家(P24)★ 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出现的,行政权力扩张的现象,并成为一种普遍的国家现象。主要体现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二简答 1 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P4)★★★ 公共管理( public management)指公兆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他与私人管理 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第二,相比之下,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 过程缺乏竞争。

第三,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象私人部门的权力 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第四,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 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第五,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 政治活动。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 P25-28)★★ 市场经济下的公托管理与其他体制下(如计划经济)相比有一系列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方式不同。(纵向 分析)表现在:1自由放任时期……2垄断时期_3滞胀时期…… 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管理模 式也不同。(横向分析)表现在:1英美模式…2欧洲菜茵模式_3东Ⅱ政府主导模式…… (注释:以上省略部分要求孝生用自己语言阐述,以下同) 三论述 1论述21世纪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P29-34)★★政府公共管理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 革的推进和体制的转轨;正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

专转本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雪莱《解放了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 【塞万提斯:塑造的堂吉诃德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形象:行为的滑稽可笑与人文精神的崇高伟大并存;喜剧元素、悲剧因子共生】 【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雷特是理想中的人文主义代表。】 【“福斯塔夫式背景”:莎翁戏剧的典型环境,指封建主义逐渐瓦解、资本主义方兴未艾的英国社会生活背景。】 【莫里哀法国讽刺喜剧大师 《伪君子》达尔杜夫宗教骗子--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悭吝人》阿巴公吝啬鬼】 【浮士德:歌德《浮士德》塑造的形象---浮士德上天入地、探索真理的过程其实质是人类探索社会真理的过程。】 【湖畔派: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英国早期浪漫主义代表;拜伦、雪莱--英国后期浪漫主义代表】 【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易卜生】 【20世纪欧美文学--现代主义】 【英国艾略特《荒原》象征主义;奥地利卡夫卡《城堡》表现主义;法国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意识流派;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美国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派;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美国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迷惘的一代”】 一、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概念及关系 1.古代汉语概念: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说,“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文言——文言文;古白话——古白话文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这些将是古代汉语课程研究的对象,如经典《诗经》、《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史记》、《左传》、《战国策》等。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如宋元话本、明清的白话小说里保存的语言资料。2.现代汉语概念:(广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1955年确定。 【北京话、天津话、上海话都是广义的现代汉语。---正确】 【狭义的现代汉语既指普通话,也指各地方言。---错误。】 3.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工具书及其使用 (一)汉语字典的汉字编排法 【音序法、部首法、号码法(四角号码)】 1音序法:优点--检字速度快。缺点:不认识的字无法使用音序法。月出fei3 亻思cai1 2部首法:优点:弥补音序法的缺点,可以查不认识的字。缺点:速度慢。 3号码法:四角号码。给每个字编代码;缺点:难于掌握 【新华字典汉字编排方式有音序法、部首法两种。--错误】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 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 15 韵,上声 29 韵、去声 30 韵,入声 17 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 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 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 的形式共十种,用 0 至 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 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 214 部,在按十二地 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 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 年中华书局。部首 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 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 熙字典》214 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 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 年修 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 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 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 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 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