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田园城市_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从田园城市_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从田园城市_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从田园城市_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钟晓青

(中山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中心,广州510275)

摘 要 无论是“田园城市”还是“园林城市”都有两大缺点:一是没有利用当代最新的

生态科学的定量定性测试、评价和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二是无法杜绝象所有的城市一样的

大气、水、垃圾及其它各种工业、农业、商业等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系统中无废无污的秘决

是物质的开放式闭合循环,因此生态花园城是以生态经济循环的思想建立起来的无废无污、

高效和谐的现代城市建设的科学模式。

关键词 城市及区域规划,生态经济,开放式闭合循环,生态城市

我们需要建设一种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才能使人类在生活质量不断稳步提高的基础之上获得经济社会的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本文试从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到生态城市,探讨一条真正能够使我们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综合最优的城市发展的最佳模式。

1 田园城市

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Hippodam us)创建了棋盘式布局结构(g ridiro n pattern),加之这位建筑师出身的规划设计师对形态美的推崇,从而开创了城市规划学追求形态美学效果及姿态雄伟的风气之先河,他的理论甚至成了以后十几个世纪规划工作的经典。在这个阶段里,城市建设和城市建筑基本上停留在造型艺术之上。在城市建筑和城市建设方面,普遍忽视其功能标准,起决定作用的仅仅是美学标准。在这个阶段的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并开始暴露出种种矛盾,这时许多规划建筑师开始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端,提出种种社会改良的设想。如托马其斯?摩尔的“乌托邦”,安得累雅的“基督徒之城”,廉帕内拉的“太阳城”,傅立叶以“法郎基”为单位的公社等等。虽然他们开始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范畴,而且应为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这显然比该阶段前期那些把城市建设和建筑仅当作造型艺术的观点要全面一些。但是,由于他们太脱离实际,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差太远,因此只是一些超阶段超现实社会的主观空想。

1898年英国规划师霍华德(E.How ard)提出“田园城市”理论,把城市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问题都提出了见解。霍华德开创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及城市环境绿化等问题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其后,盖迪斯(Patrick Geddes)在他的《演变中的城市》(1915)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霍华德的理论,强调城市的发展要同周围地区的环境联系起来进行规划,进一步使建筑形态规划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统一了起来。美国规划建筑

76生 态 科 学1996年

师惠依顿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镇,设有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的联系。1918年芬兰建筑师沙里能(Eliel Sarrinen)按照有机疏散的原则制定大赫尔辛基方案,把卫星城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卫星城镇的建设理论显然是城市规划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仅仅从建筑形态及美学理论出发是不可能会有这样的理论的。

帕特里克?盖迪斯(1854~193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从生物学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最早明确地提出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人类的影响。他认识到,近代社会处于急剧的演化过程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规划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他企图解决更深刻的问题。作为一个规划家,一个区域规划理论的倡导者,盖迪斯强调区域调查,最早推动了区域规划的研究,他提出了生态的问题,及城市进化理论、生活图式等等。在方法论问题上,他认为规划就和医生治病一样,先问诊,后分析,再处方。规划也应先调查,然后研究,再进行规划。即诊断先于治疗,调查先于行动。首先,他是思想家、理论家,他自始至终面对实际,憧憬未来。其次,他又是实践家,他的思考和行动是不脱节的,从不坐而论道。只要有利于城市规划发展的事业,他都大力推动。第三,他总是随着城市问题的研究和认识的深化而逐渐接触了多门学科,并开创了不囿于某一学科的新领域。作为一个城市规划的先驱者,他的成就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全然被人充分认识,而他的思想影响却流传深远。例如近代城市史上名建筑师童尼?加勒尔(T ony Gar nier)就曾受他的影响。当代世界驰名的城市规划理论家、城市史家、社会学家列易斯?孟福德(Leuis M unford)就是他的学生。总之,盖迪斯为规划的多学科化和综合化立下了开创性的功绩。

1928年,有一群先进的欧洲建筑师在瑞士利亚萨拉城堡第一次聚会时,创立了“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的组织。当时通过了一项纲领性决议,明确了几条建设功能城市的基本原则。“城市建设就是要把城、乡集体生活的各种功能组织起来。在城市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美学标准,而只能是功能标准。城市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组织居住、劳动和休息这三项功能。”

1933年CIAM的第四次会议讨论的题目是“功能城市”。会议结束时通过了一项决议,这就是有名的“雅典宪章”。《宪章》要求在制订城市建设规划之前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并认为有必要对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问题进行综合的调查研究。这是区域规划的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但大纲仍然是集中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大纲中首先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四大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提出城市要与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大纲一开始还提到“个人和社会复杂的心理、生态活动”,虽然后面所探讨的问题显得很狭窄,但作为形态规划与区域综合发展理论相结合的规划发展阶段的标志是比较明显的。

由于正在困扰当今世界的人口猛增、能源紧张、粮食短缺、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五大危机无一不是生态经济问题,城市出现的交通拥挤、空气污浊、水源污染、生活居住环境质量下降及城市热岛效应等等问题也无不与生态经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的规划设计师尽早接受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打破目前大多数规划师都是城市规划或建筑学专业毕业的,以“工程技术”型为特征,对“形态”有偏爱,对“造型”有

迷恋的局面,开创一个生态经济规划的新时代。

2 园林城市

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议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

国建设文协环境艺术委员会于1993年3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展望21世纪的中国城市”讨论会。会上首先宣读钱老题为《社会主义中国应建设山水城市》的论

文[1]。他在文中结合实际论述了“城市总体设计”、“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和山水城市”等问题之后,明确指出:“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和城市森林的结合”。

在这次会议上,专家学者们在讨论中,深刻领会了钱学森教授的“山水城市”思想

和精神实质,认为“山水城市”这个命题的核心是城市与大自然的结合,山水泛指大自然环境,城市泛指人工环境,山、水、城市三个要素是可以也应该是相得益彰的。建设“山水城市”不仅要把大自然还给城市,还要把艺术的美赋予城市。著名的作家刘心武以一个市民的身份希望城市这个大作品的制作者——规划师们和建筑师们,能够给市民一个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城市的核心主体是人,建设山水城市就是要建造一个宜于居住、利于人的一切活动、有益于人的健康成长的、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城市。这应该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高目标。

北京大学教授陈传康先生在1993年第3期《城市问题》杂志上发表《从城市建公园

到如何使城市成为公园》的论文,开头的一段写道:“传统的城市规划要求城市建公园供居民和观光客游玩,其实城市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到处绿茵如画,建筑风格优美协调,名胜古迹得到保护,使城市变成为一个观光旅游的空间。山水园林城市

应是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

[2]1993年11月20日《参考消息》报以“欧洲建起生态城”为题转载了西班牙《论

坛》周刊10月17日的一篇文章,原文题为:一座欧洲新城展示下世纪住宅风貌。这是当代的一个生态城建设的实例(原文随附有两幅照片)[3]

,也是一个跨世纪的典范。这座由9名具有生态意识的建筑师建筑在荷兰中部的生态城在利用无废无污的生态资源及能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确实作出了不同凡响的成绩。例如城中百余套住宅建设无一例外选用天然材料,所有颜料无化学成分可能是无化学对人体有害成份之误。采用太阳能获取能源确为一条无废无污的能源利用途径。但是节约使用汽车,路灯分段开关,人经过时才开灯等等措施却使生态学家们费解,因为这给人们造成一类诸如“生态恐惧”之类的病症。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学一方面强调决不允许超生态容量地制造环境污染;另

一方面也同样批判“生态恐惧”思想,即否认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否认生态容量,认为“生态环境动不得”,“一动就破坏环境”的错误思潮;第三方面是生态学认为解决生态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按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人类的生存生活的舒适度标准,建立起新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系统,达到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的生态效果。

这9名建筑师建筑的这座生态城,其行动开了生态城建设之先河,对下一个世纪以及将来的生态城建设有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是,在运用生态学思想和基础原理方面,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和其三。如果真正的生态城都象他们的这个模式,大家时时小心77第1期 钟晓青: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78生 态 科 学1996年

翼翼地活着,用电、开灯、使用汽车等等都带着一种“生态恐惧”,那么几千年人类文明意味着倒退,其结果是断送“生态城”建设的前程,最终象90多年前霍华德的两个样板模范城菜曲沃斯(Letchw orth)和韦林(Welw yn)那样半途夭折。

从生态经济对立统一原理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生态城”不具备普遍应用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充其量只能成为一类大城市旁边的辅助性“卧城”。从大的气候环境及生态环境来看,既然大城市不能建成无废无污的生态城,那么,离它相距不远的这类“卧城”就难免不受其害而不可能成为世外桃园。

这种类型的生态城与我们当今世界大多数城市的现状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我们现阶段的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的诸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气候恶化、居住质量下降等问题不仅仅属于生态学问题,更主要的是属于生态经济问题,我们不能片面地用不全面的生态学观点去追求“世外桃园”式的“生态城市”;也不可以用不全面的经济发展观念去追求不顾一切的短期“发展”。我们应该运用生态经济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去追求生态经济在时空上统一的持续发展,走向生态经济型的新型城镇。

3 生态花园城市

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生态学大会上,前国际生态学会主席F.B.Golley在开幕词中指出未来国际生态学会的三大任务是发展城市生态学。王如松(1991)把我国城市生态研究进展概括为三个阶段:1环境觉悟阶段(1973~1980);o综合治理和系统研究阶段(1981~1985);?城乡生态建设阶段(1986~1990)。因此,在传统的具有朴素的生态思想的“田园”、“山水”城市的基础之上,赋于当代生态经济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最新科学内涵,使生态花园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1)生态经济物资循环规律给予我们的启示 生态经济物质的开放式闭合循环给我们的仿生学启示是生态经济系统中没有废物。所谓“废物”是经济学上定义为“厂家不需要的那一部分扔掉的原料”。因此,我们应把那些人为的生态经济循环被割裂的环节(也是产生废物的环节)再人为地把它们用生态链锁关系再联结起来,使之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

(2)正确认识城市绿化的生态经济功能 在城市建设中,绿化是规划者或建设者插漏补遗的手段之一。实际上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之“肺”,担负着城市空气生态经济循环的CO2和O2源的巨大作用,是城市保障人类吐故纳新的空气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生态花园城市的最直观、最明显的标志。

(3)用生态经济循环的思想构造生态城市的科学模式 用生态经济循环的思想构造生态花园城市,最主要的一条是按生态链锁关系建立起无废无污的、开放式闭合的各种物质循环系统。唯一的科学评价标准也是如此。如果某城市的生态经济循环被人为地割裂了,或者是一种污染人类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那该城市达不到生态花园城市的标准。

我们认为,生态经济型的花园城市应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1环境污染(包括三废、噪声和粉尘等)控制在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生态容量)之内;o具有开放式闭合状的生态经济物质循环系统,并遵循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原理;?人类直感的吃、住、行、作的清新舒适感。

4 建设生态经济花园城

生态花园城是以生态经济循环的思想建立起来的无废无污、高效和谐的现代城市建

设的科学模式。在1993年的“广州名城保护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研讨会上,我们提

出了点、线、面结合把广州建设成“南国名城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生态花园城”[4],受

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广州市领导的重视。建立生态花园城市体系的具体操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商业用水、清洁用水等用水系统的使用、排放、净化、回归江河的生态经济水循环管理体系。o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商业垃圾等垃圾的分类收集、人工及机械分选系统,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少用甚至杜绝垃圾的堆肥、填埋、焚烧等传统的方法。?建立以公园、绿地、花园式机关单位为“点”,以沿路、沿边、沿河、沿江绿化为“线”,以广大城市居民的住宅的屋顶、阳台、庭院为“面”的点、线、面结合的闭合状的城市绿化管理体系。?建立“绿色建筑”新体系[5]。?以生态经济循环的思想分别建立城市的各种物质系统的管理体系,使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高效利用,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和谐运转。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社会主义中国应建设山水城市.城市问题,1993,3

2 陈传康.从城市建设公园到如何使城市成为公园,城市问题,1993,3

3 西班牙.《论证》周刊,一座欧洲新城展示下世纪住宅风貌.1993,10

4 钟晓青,张宏达.广州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名城—生态花园的构想.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5 钟晓青.绿色建筑新体系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建筑学报,1996,2

m Gardening City ,and L andscape City to Ecological G ardening Cit y

Zhong X iaoqing

(Biolog y Department of Zhongshan Univ er sity,Guang zhou 510275)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o pr obe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o f sustained dev elo p-ment of ecolog ical g ardening city .T he main idea is to apply the method of eco -eco no mic material openly -clo sed circulation to set up a new eco-eco nom ic sy stem of material cy clic reutilization in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w hich is lo oped,netw ork and chained ,no w aste and no pollution ,or no w aste and less pollutio n .The ecological city is the scientific m ode for mo dern city building and it is based o n the idea of eco -eco no mic circulation,it has no w as teand no pollutio n,it is efficient and harm onio us.

Keywords eco -economy ,o penly-clo sed circulation,eco logical,gardening city construc-tio n 79

第1期 钟晓青: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

城市痛_田园梦_荒野情_生态批评视野中的_我的田园_张守海

文艺评论·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2013·01 城市痛·田园梦·荒野情 ○张守海任南南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 《我的田园》 2010年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当代著名作家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 (共十部,450万字),这部作品在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更是引起了评论界的热议,其本身也被称作“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高原”。《我的田园》 是这十部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 ①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分析这部小说中呈现的城市、田园和荒野这三种空间意象,并试图借此把握小说中对城市异化的批判、对田园的梦想和对荒野的眷恋这三种基本情愫所构成的情感基调。 一、城市乌托邦的异化之痛 新时期文学以来,城市和乡村一直在二元对立的框架下展开现代性的想象视野。城市和乡村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 愚昧与文明的紧张复杂的缠绕。然而,在张炜的长篇小说《我的田园》里还存在着多组悖论:流浪/还乡,怨父/寻父,撤离/守望,野地/文明等意象,正是这些悖论构成张炜小说文本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是张炜小说这诸多悖论存在的前提,几乎所有的冲突性结构都在城市与乡村的艰难取舍中完成,也是在两种文明的冲突中,标举善良与凶残、清洁与污浊、正义与邪恶的最后决战,呈现出作家的伦理维度。 城市虽然早已产生,但是现代化大都市却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 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飞速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与现代化基本成了同义词。不同于许多作家表现现代生活时的昂扬乐观,张炜的作品往往充满辗转与痛苦,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关注城市乌托邦幻象的种种细节。城市本来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从理论上讲,人们构筑城市,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但是现代都市已经异化了,它似乎让人越来越远离幸福,甚至成为痛苦的根源。“现代人陷入的一个最可怕的困境,就是不得不居于自己亲手创造的一个怪物的体内———这是一个急剧繁衍的大都市。这里空气污浊,噪音刺耳,交通堵塞,食物陈旧,人流拥挤,已经没法体面地生活,却又一时离不开。 人自己最后成了一座城市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②《我的田园》中,作家反思着已经走过的历程,透视着当下尚未明显显形却又蕴育生长的恶果,主人公看重世俗的救赎、拒绝平庸,通过营造自己的理想乌托邦对现代社会的不公正和黑暗起着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 作者多次写到了宁伽在他生活的城市中所感受到的痛苦。 虽然已经娶妻生子,还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单位,但是他在这座城市中依然没有归属感,甚至于感受到的是难以存活的痛苦: 我不属于这座城市,这座焦干的城市早晚会榨掉和耗尽我最后的一滴水。 午夜的嘈杂围笼着我,这不眠之夜真是太长了。我大概从来没有在这座城市里享受过一个安宁的夜晚,脆弱的神经已经被各种尖厉的声音切割得支离破碎。 在一座被各种欲望煎磨得越来越烫、眼看就要融化成一滩泥水的城市里,我的心却变得越来越凉。 在这里,张炜用文学的方式有效地回顾了启蒙现代性的童话中,城市的迅速崛起和噩梦般地膨胀的过程。张炜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我如果能像一个外人一样遥视自己,会看到这样一个图像:一个人身负行囊,跋涉在一片无边的莽野之上。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奔赴和寻找,往前看正没有个终了……”,这种在城市镜像包装的现代化想象中生存的焦虑感,以及个体生命的幻灭感,形成了新的“过客”和越来越 文本阐释 文本阐释 72 DOI:10.16566/https://www.doczj.com/doc/c53483685.html,ki.1003-5672.2013.01.012

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1、搞好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 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造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应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其实质是从生态学的思想出发,把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规划,从而使生态城市向着更加有序、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合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对生态城市调控和管理的高效运作。②要把城市、区域规划和国家不同层次的规划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达到与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③把空间环境和生态经济体系规划相结合,寻求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整体最优化方案,追求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最佳效益。 2、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摒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人对自然的统治关系转变为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二是向自然单纯的索取转变为补偿与索取相结合;三是统一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任务,包括利用自然,也包括保护自然。只有实现三个转变,才能使城市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3、创新技术,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运用现代的生态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并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从而使城市经济发展向“生态化”方向转变,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供需平衡,使自然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重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要把城市的能源系统、污染处理系统、食物供应系统结合起来,从而使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修复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首先应遵循生态原则。从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出发,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树种、灌木的搭配及花卉的点缀等;其次是遵循文化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文化特点、历史脉络、地域风俗,并将其融入园林绿化之中,使城市园林绿化向着充满人文内涵品位的方向发展。 5、运用法规体系 强化公民和政府的环保意识。生态城市应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制。通过教育、宣传,使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给予法律制裁。只有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以形成并强化,生态城市建设才会发展,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改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决策者的环保意识,只有决策者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有效完成对生态环境的宏观保护,使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落到实处。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一)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一) 生态城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理念策划与概念规划,详细规划和立法,生态工程设计与建设,生态系统调控与管理。生态城市建设有赖于五种动力:政府引导,科技催化,企业赞助,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城市生态建设的前提是要搞好生态规划,促进硬件(资源、技术、资金、人才),软件(规划、管理、政策、体制、法规),心件(人的能力、素质、行为、观念)能力的三件合一。 生态政区规划要在对传统双赢战略的反思中强调区域环境尺度上的生态整合;物质生产方式的改革;人的素质观念的升华,实现人、物、境三层次的协调持续发展。这里的生态不只是生物生态、景观生态,更重要的是有关人类行为的社会生态、物质利用方式的经济生态和复合生态系统尺度上的整合生态。生态城市规划对象上要从以物与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空间尺度上要重视区域和流域研究,时间尺度上要重视中跨度间接影响的研究,规划方法上要从描述性转向机理性,规划目标上要从应急型、消耗型转向预防型、效益型;技术路线上要重视自下而上的生态单元研究。概括说,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生态市建设的宗旨是通过生态规划、生态设计与生态管理,将单一的生物环节、物理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装成一个有强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从技术革新、体制改革和行为诱导入手,调节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促进全市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经济、生态和文化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综合整治及人的综合发展。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评价指标设计原理 1、引言 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1]。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2]。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

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生态城市的内涵 2.1生态城市的起源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4]。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又称生态社区( eco - community)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5]。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6],并从生态学

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探讨

河西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结课论文 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探讨——以张掖滨河新区生态城建设为例 作者:罗崇亮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121班 学号: 1251801108 指导老师:许自学副教授 答辩日期: 成绩:

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的探讨 ——以张掖滨河新区生态城建设为例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2012级 姓名:罗崇亮 学号:1251801108 摘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突飞猛进,而与之相关的城市新区建设发展则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最为浓墨重彩的一幕,“十二五”规划中将生态城市城市放在了一个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其目的是让人的创造力和各种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环境里,造就一代超过一代的生产力。在达到这个目的地过程中,保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和谐是基础,因而研究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新区新区规划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economy,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while the associated development of city new district has become China city development is most thick and heavy in colours of the scene,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the ecological city city is put in a more prominent strategic pos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 city is a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本科专业 本科班级 姓名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湖北工业大学

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兴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热,生态产业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它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的零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起步比较晚,所以我国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国外的生态城市研究更注重具体的设计特征和技术特征, 强调针对西方国家城市现实问题( 如低密度、小汽车方式为主导和生活高消费) 提出实施生态城市的具体方案, 其理论与生态城市实践结合的十分紧密。如雷吉斯特提出了针对美国城市低密度现状的改造措施。但总的来说,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的实践性相当强。 与国外研究相比, 国内的生态城市研究更多地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 注重整体性,理论更加系统, 而且国内生态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界和规划界, 此外还有环境学科和其它领域。总的来说, 虽然国内生态学界在建设生态村、生态县和生态市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虽然国内各学科也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 但国内生态城市的已有实践和理论对当前城市规划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生态城市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和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目标, 对国内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不论规划是广义的, 还是狭义的, 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类改造自然即干预自然的能力远远超出以往的情形下, 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人居环境( 包括城市) 的人类活动都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存在着人类活动 的生态极限, 人类必须克制自身的某些行为, 并充分地体现在规划之中,这是真正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也是建立生态城市的根本保证。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自己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更是严格,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城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谋求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地、主抓手。这是因为:从国内城市化进程看,未来社会必将发展为城市社会,而生态城市可以比农村更好地结合自然、社会与文化要素形成一种更容易传承和发展的文明形式。从国际趋势看,联合国发表的一系列环境报告更加明确地关注城市、生态与人类福祉间的相互关联,造成环境恶化的驱动因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成为问题解决重点,生态城市将是世界潮流所趋。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关键技术; 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往往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的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本文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入手展开论述,结合国外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生态城市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获得有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城市中心区设计

城市规划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来统筹的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并且合理的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把握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来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一般20年,近期规划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是10—20年,近期规划3—5年) 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进一步安排。而这一工作,是方便于与下一步的详细规划作更好的衔接工作。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的管理内容要求作详细的规定,或是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而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主。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涉及到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而修建性详规所收集的必要的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图纸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生态城市建设中“伪生态建设”问题突出亟待叫停

生态城市建设中“伪生态建设”问题突出亟待叫停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省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战略。然而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一种脱离实际、贪大求洋、违背自然规律的“伪生态建设”,集中表现为“广场热”“草坪热”“水景热”等,误读和曲解了生态城市理念,对生态城市内涵认识不清。“伪生态建设”不但制约着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也对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亟待叫停。 一是造成公共资源的大量浪费。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许多错误观念,造成土地等公共资源和大量建设、管理和维护资金的浪费,导致城市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方向错误和负担加重。如长春市建设的大草坪,一年只有两个月供市民活动使用,春秋两季风多,造成大风扬尘、垃圾漫天,夏季晴天多、温度高,不适宜市民乘凉。从投入成本来看,草坪的管理费是一般乔灌木的3-5倍,而发挥的生态效益却只有同样面积乔、灌、草复合群的1/4。又如长沙市近年来因为道路扩建改建,移栽了大量成龄树木,但由于移植地与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差异太大,这些花巨资移来的大树成活率并不高。而在西北某些相对缺水的县区,人造水景被认为可以增添城市“亮丽色彩”而受到推崇,人工打造高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喷泉,至于普通的音乐喷泉广场,更是常见。 二是引发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近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快速绿化效果和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地方出现大量采挖移植

大树导致破坏植被、毁坏林地等现象,不仅造成树木原生地自然生态和景观严重破坏,而且树木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难以保证,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也对原生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如一些西部城市为了打造“山水田园都市”,利用有限的河流资源,大量建设沿河绿地、公园、健身广场等景观设施,使用橡皮坝等人工建筑物将城区段的河流蓄水,造成下游的河道只剩下“涓涓细流”,河床大面积干涸。又如在平原地区的一些地方,在城市中心建设很大的城市主题广场,并配以代表城市标志或当地历史名人的大型雕塑,以及LED灯光设备。大广场等城市地面过度硬化使得极易滞留地面雨水,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土壤水库功能难以发挥,使城市树木生长受到威胁,同时还加剧城市热辐射,使城市热岛效应放大。 三是制约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些城市为“视觉效果”而盲目建设、功利发展的问题很突出。由于“伪生态建设”片面追求布局上的整齐性和视觉上的观赏性,使一些原来颇具地方特色、传统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城市建筑生态群落,逐渐被大同小异的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超高层建筑等替代,丧失了独有的特色和魅力。此外,由于生态城市建设被简单地看作是城市绿化或美化,导致各种矫揉造作的景观作品大量涌现,城市决策者在关注景观整治的形式美和视觉冲击力时,忽视了园林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空间复兴的内涵。如在南方某地调研时发现,一贫困县将对口援建城市拨付的上亿元资金用来修建了一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途径与案例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国际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背景、理论、科学内涵及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内容,并以XX市和崇明绿华阳光生态示X区规划为例,从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城乡生态关系协调性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示X园区规划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建设途径与措施XX 崇明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进展 国际上正式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学术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过“理想国”的设想,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M.Vitruviius)在《建筑十书》中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城市的建设经验,对城市选址、城市形态与规划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把对健康、生活的考虑融汇到对自然条件的选择与建筑物的设计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阿尔伯蒂(L.B. Alberti 1452)、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的理论。16世纪英国摩尔(T.More)的"乌托邦",18-19世纪中,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Rowen,1852)的"新协和村",西班牙索里亚(A.Soria,1882)的“线状城”等设想中都蕴含有一定的城市生态规划哲理。 19世纪末叶,以玛希(Geoge Marsh)为代表的生态学家和规划工作者的规划实践,标志着生态规划的产生,玛希(1864)首次提出合理地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鲍威尔(Powell 1879)在规划实践中指出,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促进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英国霍华德(E.Howard,1898)的"田园城", 法国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930)的“光明城”,英国恩维(R.Unwin,1922)的“卧城”,赖特(F.Wright,1945)的“广亩城”等工作丰富了生态规划的内容。后来的芝加哥大学人类生态学派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均进一步强调了发展要与自然相协调;美国景观生态学家麦克哈格(McHarg,I.L.)在1960年代指出,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 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境况下或在多数无害的情况下,对土地的某种用途进行的规划。后来直至1980年代,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生态规划仍大部分倾向于土地的生态利用规划,王祥荣(1995,1998)提出,从区域和城市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和生态规划所应解决的问题来看,生态规划应不仅限于土地利用规划,而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从以上学者的论点可以认为,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水平虽然仅达30%左右,处于初始阶段,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开放龙头的XX以及整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前景广阔。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因此,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将为此提供科学的依据。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2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目前的城市状况 “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国有36%城市河段的水质为劣5类,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受监测的341个城市中,有66.7%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白色污染”仍然严重;全国城市垃圾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还不到总量的10%;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2001年监测区域55.7%的城市噪音处于中度以上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市民发生多种疾病。 2.2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搞好城市规划,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设计原则、规划内容及设计要点等,以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化;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the urban ecosystem is a major part of the human ecosystem,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urban planning, need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lann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Carefully prepared,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content and design key point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design; Urban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将自然、人、城市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利共生结构。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并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山水田园小镇

项目名称: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山水田园小镇规划 项目规模:10000亩 项目投资:****** 规划时间:2012年 1.策划思路 项目地区域地形丰富,包含山体、河流、丘陵、湖泊、水库、林地、农田、村庄等,整体体现出乡村田园风情,尤其以水系丰富为特色,适于旅游度假开发,便于造景。 在项目地建设山水田园小镇的主题定位,以山、水、田、院为基础承载,以发展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小镇建设、旅游地产为契机,以传承南宁城市生态文明为核心动力,依托山水景观、田园意境的环境优势,突出体现岜音山水美景以及生活于桃源仙境的田园生活体验之感。通过依托东盟经济圈与南宁大都市,再现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田园、山水家园,打造创新型农业旅游休闲综合体,力争使其成为区域开发中的"山水田园生活主题"样板项目。 2.特色产品 (1)田园生活社区:田园生活社区通过方家大院(小镇)的打造,重点突出小镇的功能性与配套完善性。该小镇具有居住、养生、旅游接待等多项功能,同时作为小镇居民,具有周边农田归属权益,以现有种植区域打造以花海、稻田为主题的乡村创意田园景观、体现农耕文化,发展农业产业,同时打造以休闲养生为主要功能的配套设施,如健康管理中心、乡野养生公寓、房车营地、湿地公园等。整体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田园养生生活区。 (2)果香农情社区:果香农情社区以开发下刘村村庄区域小镇为核心,打造徽派小镇,小镇各户住宅均配套良田,所配套农田的种植结构在原有用地上进行改变,突出体现果蔬种植,另依托区域水域环境,打造区域休闲农业与滨江休闲,小镇未来将体现乡土、休闲的和谐画面。 (3)湖畔雅居社区:湖畔雅居社区的整个区域未来将打造成为一个以湖光山色、花海溪流为景观,集居住、度假、休闲娱乐、花卉种植于一体的多功能宜居休闲区。主题小镇将作为主要居住场所,小镇配套山地农庄、湖心乐所等产品,体现度假接待与休闲娱乐功能;同时以风情垂钓园、中心公园、渔火人家作为生活服务配套;另外,开发精品花卉园、聚香苑、花田喜事中心等产品,创造区域农业产业综合效益。 (4)岜音山水社区:岜音山水社区将打造成为整个园区未来核心运动娱乐区。以高尔夫小镇为核心,周边配套建设4A级旅游景区及以牧场为主题的小镇农田配套区风情牧场,形成整体园区的运动配套核心。 该区域依托现有地形及种植,打造岜音山水、山地养生公园等景观游赏产品;以农场风情园理念体现小镇农田配套,做足运动娱乐、运动休闲养生等产品;开发欧美风情小镇,完善服务配套,打造宜居、宜游的品质区域。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批准文号: 项目分类:城市设计 管理级别: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获奖情况: 负责人: 参与者: 规划构思 湖州市中心区位于湖州市中心城中部,是在原有老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核心区。针对中心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心区城市设计按照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把疏解矛盾、改善环境、加强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为首要目标。 空间布局 确定中心区由“中心绿轴”与主干路的相互衔接的总体结构,以中心广场为核心,以贯穿中心区的绿地系统“中心绿轴”为纽带,东端连着代表湖州历史传统的市河,西端连着龙溪港,与龙溪港隔河相望的是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空间串起三个主题广场,分别代表着历史、现代与未来。并与步行街区、骆驼桥滨河广场、传统街区保护区共同构成广场系列。呈十字形的两主干路作为中心区主轴,通过支路连接中心区的各个片区,与“中心绿轴”共同构成具有金融、商贸、文化综合功能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创新与特色 从总体上把握中心区的整体景观形象。针对老城区的特点,把现有的城市景观要素组织到整体环境中,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注意把握好广场的尺度,因地制宜,求精不求大。针对老城特点确定建筑高度控制原则,保持原历史古城的空间尺度特性。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中心区步行系统。强调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相结合。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中心区规划范围内用地62.58公顷,考虑到中心区周边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规划用地扩大到89.39公顷。 另外,还有体育、医院、学校等用地。规划中心区内新建和改建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实施效果依据规划进行环境改善和建设,已建成“中心绿轴”上的中心广场、西端龙溪港滨河公园的广场、东端骆驼桥的滨河广场。浙北大厦前进了清理并开辟广场,完成了观凤大厦前广场(观凤广场)的绿化工程,规划的广场系列已初具规模。规划中心区的主要轴线南街和苕溪路已经贯通,中心广场周围的支路正在修建。规划的商业步行区已完成拆迁和场地平整。今、明两年的重点是开通中心广场与龙溪广场联系的绿化轴线,建成龙溪广场,着手进行龙溪港东岸滨河地带和堤岸改造以及滨河路、滨河绿化带的建设。 主要规划指标如下:

有关建设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有关建设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关于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立足本地,制定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建设生态城市重点是要制定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改变以前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政策、计划,制定城市各领域、各行业生态化建设的战略、步骤、目标,并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步伐,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态化发展道路。 二、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建设生态城市,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特别是在目前阶段公众的生态意识还比较淡漠的时期。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体现城市风格特色的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配备对城市废水、废气、废渣达标处理设施,做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回收各种可利用资源尽量变废为宝。建立城市清洁交通体系,创造出低碳高效的生态交通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力度提高中心区的森林覆盖率及城区绿化率,在市区建设综合性公园和植物园,加大城市绿地和小游园的建设,把城市绿地纳入总体规划,此外要坚决保护好城区现有的林木、花草等。 四、加强生态立法 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法规综合体系,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这样生态城市建设得到法律保证,有法可依,对不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五、设立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职能机构和建立生态管理机制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持久、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联系、多元投入和全民参与,要逐步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和资源、环保、法制等部门联合设立综合的、跨部门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决策机构,组织、协调、监督生态城市建设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宣传、咨询、交流和推广中心。 要逐步采用绿色GDP指标计算经济增长速度,增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考核,作为衡量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实例(三个实例)

实例一沧州市景观生态格局规划 一现状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1 生态格局概况 通过对1995、2000、2005三个年份TM影像的解译,得到各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1995-2000年,沧州市城镇规模总体扩张较小,比较显著的是在东部临海地区工矿用地的增加较多,以及在现港城地区出现建设用地;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且区域零散分布;盐碱地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和改善,主要是用做一般农田,以及部分用于城镇建设;部分滩涂湿地资源开始出现退化现象。 总体而言,沧州市属于生态良好地区,但由于重度盐碱化等各方面原因,东西部覆被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景观格局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主要是中部耕地和草地类型过于集中,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度,属于脆弱生态系统;东部地区虽有南大港、管养场、杨埕等众多湿地资源,而景观格局未成体系。因此,需构建适合沧州市本底条件的生态安全格局。沧州景观生态格局呈现明显的人工化较重、分布较为广泛的态势。在今后的生态格局构建中,开发过程应注重提高质量而非数量;生态建设同样应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有序地扩大数量。 图9 沧州市1995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10 沧州市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11 沧州市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将于2006年12月底解译完成)2景观生态指数计算 根据沧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遥感影象图,作了景观格局指数测算,针对本市实际情况选取以下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 (一)景观异质性指数 可采用类型图数据,通过斑块的组成和配置来研究。具体选用的指标有: 多样性指数:是指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性,它反映了绿地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 Shannon多样性指数SDI=-∑[Piln(Pi)],每一斑块类型所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乘以其对数,然后求和,取负值; 均匀度指数:该指数反映景观中各斑块在面积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表明景观各组成成分分配得越均匀。 SEI= SDI/ SDImax =-∑[Piln(Pi)]/ln(n),当SEI趋近于1 时,景观斑块分布的均匀度也趋于最大。 (二)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直接反映景观中某一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指标是斑块面积。斑块面积包括斑块总面积、斑块平均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小斑块面积、斑块面积极差、斑块面积中值、斑块面积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斑块面积偏态系数、最大斑块指数等。 斑块总面积:是景观中某类景观斑块面积的总和。反映该类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整体水平;斑块平均面积:MPS,反映该类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平均水平; 斑块分离度:表示各类景观斑块个体分布的分离程度; 斑块密度:指各类景观在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 类型斑块密度:反映某一类景观斑块的分布情况,值越高,该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大。

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综述

第20卷第2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20 No.2 2011年6月 Journal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Jun. 2011 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综述 王树生,曹新林,刘海兵 (安化县林业局,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1世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理想目标.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整体性发展理论、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理论和城市耗散结构理论是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对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04(2011)02–0033–03 Comprehensive Remarks on the Theory of the Ecology City Development WANG Shu-sheng, CAO Xin-lin, LIU Hai-bin (Forestry Bureau of Anhua Coun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 city is a development mode of a city constr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 and method. It is the ideal aim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costruction in the time of the 21st century. This paper analyses comprehensivel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urban ecologic and systematic theor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e local progress theory, the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theory. Key words: ecology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代表了社会进步和人类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愿望.生态城市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人为核心,由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复合而成,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指导城市发展规划,目的在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高效的经济、宜居的环境、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这种城市不仅提供给我们宜居的生活环境,还要创造出和谐的人文环境,它强调城市的生态标准,追求城市系统的和谐和高效. 生态城市的发展有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求,理论基础可归纳为5个方面:城市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整体性发展理论、经济与环境综合发展理论、城市耗散结构理论. 1 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思想、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生态城市问题,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是“生态城市”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从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一种生态系统.但它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它以人为核心,人类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各项服务都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标;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虽然表面上看是属于人文生态系统,但它仍然是以自然为基础;城市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每一个城市都在不断地与周边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输入原材料和能源,输出废弃物和产品;城市生态系统相当脆弱,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调节能力降低.城市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思想内容有2方面. 1.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自下而上环境之间以及各生物物种之间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主要包括2部分,一是生命系统,它是由生物构成的;二是环境系统,它是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条件.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能动因素,是生态系统的主体.任何生物都不可能以个体的方式单独存在,而是以同类生物的集合体的形式存在,我们将其称为“种群”,生物以“种群”形态,做为一个整体与环境发生联 收稿日期:2011-05-10 作者简介:王树生(1970-),男,湖南安化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程技术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