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2

2.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学习目标] 1.通过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探索,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2.通过对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探索,体会算法.3.进一步体会“坐标法”的基本思想,逐步学会用“坐标法”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链接]

1.在直角坐标系中,A (1,0),B (3,0)两点的距离为2;C (0,-1),D (0,3)两点的距离为4.

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B =90°,AB =3,BC =4,则AC =5. [预习导引] 1.两点间距离公式

两点A (x 1,y 1),B (x 2,y 2)间的距离公式表示为d (A ,B )=x 2-x 1

2

+y 2-y 1

2

当AB 垂直于y 轴时,d (A ,B )=|x 2-x 1|; 当AB 垂直于x 轴时,d (A ,B )=|y 2-y 1|; 当B 为原点时,d (A ,B )=x 2

1+y 2

1. 2.坐标法

(1)定义:在解决一些平面上的几何问题时,经常在平面上建立坐标系,以坐标系为桥梁,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这种方法称为坐标法.注意在建立坐标系时,可以建立直线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等. (2)坐标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题中条件,建立恰当的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第二步,进行有关代数运算;第三步,把代数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3.中点坐标公式

已知A (x 1,y 1),B (x 2,y 2),设点M (x ,y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中点坐标公式为

? ??

??x 1+x 22,y 1+y 22.

要点一 两点的距离公式的应用

例1 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a,0),B (a,0),C (0,3a ).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 由两点的距离公式得 |AB |=a +a

2

+0-0

2

=2|a |,

|BC |=0-a 2

+3a -02

=2|a |, |CA |=

0+a

2+

3a -0

2

=2|a |.

∴|AB |=|BC |=|CA |, 故△ABC 是等边三角形.

规律方法 1.判断多边形的形状或判断点之间的关系时,若已知点的坐标,一般转化为两点的距离求解.

2.根据边长判断三角形形状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等腰、等边、直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在进行判断时,一定要得出最终结果,比如一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我们只通过两边长相等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则是不正确的.

跟踪演练1 本例若改为:已知A (-1,-1),B (3,5),C (5,3),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 d (A ,B )=[3--1]2

+[5--1]2

=42

+62

=52=213,

d (A ,C )=[5--1]2+[3--1]2

=62

+42

=52=213,

d (B ,C )=5-3

2

+3-5

2

=22+22

=8=2 2.

所以|AB |=|AC |≠|BC |,且显然三边长不满足勾股定理, 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 要点二 中点公式的应用

例2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4,2),B (5,7),对角线交点为E (-3,4),求另外两顶点C 、D 的坐标.

解 设C 点坐标为(x 1,y 1),则由E 为AC 的中点得: ????? -3=4+x 12,4=2+y 1

2,

得?

??

?? x 1=-10,y 1=6.设D 点坐标为(x 2,y 2),则由E 为BD 的中点得

?????

-3=5+x 22,4=7+y 2

2,

得?????

x 2=-11,y 2=1,

故C 点坐标为(-10,6),D 点坐标为(-11,1).

规律方法 1.本题是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依据中点公式列方程组求点的坐标.

2.中点公式常用于求与线段中点,三角形的中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等有关的问题,解题时一般先根据几何概念,提炼出点之间的“中点关系”,然后用中点公式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跟踪演练2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0,0),B (2,0),D (1,3),求顶点C 的坐标.

解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中点坐标相同. 设C 点坐标为C (x ,y ),则 ?????

0+x 2=2+12=32,0+y 2=0+32=32,

∴?

??

??

x =3,y =3.即C (3,3).

要点三 坐标法的应用

例3 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在平面上求一点P ,使|PA |2

+|PB |2

+|PC |2

最小,并求此最小值.

解 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BC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A ? ????0,

32a ,B ? ????-a 2,0,C ? ??

??a 2,0 设P (x ,y )则|PA |2

+|PB |2

+|PC |2

=x 2

+? ????y -

32a 2+?

??

??x +a 22+y 2

+? ????x -a 22+y 2 =3x 2

+3y 2

-3ay +5a 2

4=3x 2

+3? ????y -36a 2+a 2≥a 2,

当且仅当x =0,y =

3

6

a 时,等号成立, ∴所求最小值为a 2

,此时P 点坐标为P ? ??

??

0,

3a 6是正△ABC 的中心. 规律方法 (1)也可以B 为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计算也不复杂. (2)配方法求最值是重要方法,应掌握好. (3)选择恰当坐标系的原则是“避繁就简”.

跟踪演练3 已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斜边BC 的中点为M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证明:

AM =12

BC .

证明 如图所示,以Rt△ABC 的直角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C 所在直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B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0)、(0,c ),

∵点M 是BC 的中点,故点M 的坐标为? ??

??b 2,c

2. 由两点的距离公式,得 |BC |= 0-b

2

+c -02

= b 2

+c 2

,

|AM |=

? ????b 2-02+? ??

??c 2-02=12 b 2+c 2, ∴AM =1

2

BC .

1.已知A (-8,-3),B (5,-3),则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 )

A.? ????32,2

B.? ????-32,-3

C.? ??

??-32,3 D.? ??

??32,-3 答案 B

解析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以求得.

2.已知A (1,2),B (a,6),且|AB |=5,则a 的值为( ) A.4 B.-4或2 C.-2 D.-2或4

答案 D 解析

a -1

2

+6-2

2

=5,解得a =-2或4.

3.已知线段AB 的中点在坐标原点,且A (x,2),B (3,y ),则x +y 等于( ) A.5 B.-1 C.1 D.-5

答案 D

解析 易知x =-3,y =-2,∴x +y =-5.

4.以A (5,5),B (1,4),C (4,1)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 B

5.点A (2,3),B (5,4)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

10

解析 |AB |=5-2

2

+4-3

2

=9+1=10.

1.A ,B 两点的距离与A ,B 两点的顺序无关,即d (A ,B )=d (B ,A ).公式中坐标的顺序也可以同时调换,即d (A ,B )=

x 2-x 1

2

+y 2-y 1

2

=x 1-x 2

2

+y 1-y 2

2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若已知点A (x 1,y 1),B (x 2,y 2),线段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x ,y ),则有

?????

x =x 1

+x 2

2,y =y 1

+y 2

2.

对于A ,B ,M 三点,只需知道其中两点的坐标,便可求出其余一点的坐标. 3.坐标法应用的注意点:

一些平面几何问题用坐标法解决更简单,但要把坐标系建立在适当的位置上,注意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

(1)要使尽可能多的已知点、直线落在坐标轴上;

(2)如果图形中有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则考虑其作为坐标轴;

(3)考虑图形的对称性,可将图形的对称中心作为原点,将图形的对称轴作为坐标轴. 事实上,建立不同的直角坐标系,相关点的坐标不同,但不影响最后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