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脑”指挥中心项目汇报材料2020年

某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脑”指挥中心项目汇报材料2020年

“城市大脑”指挥中心项目

概要汇报

2020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着眼全球,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伴随着趋势的发展及持续深入,业务和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化,一些地方政府已启动大数据相关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未来15年内,中国城市人口会再增加3亿,百万人口城市将达到221个,千万人口特大城市8座,其中某和上海的人口都会超过3000万。城市化给我们带来诸多方面的挑战,以能源、社会服务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面对众多新的挑战,传统的基础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越来越不可持续,迫切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

自新型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各级政府和众多企业持续发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蓬勃发展。随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政务云“从0到1”建设逐渐完成。

国内典型案例

(一)上海浦东“城市大脑”

浦东城运中心开发了常态、应急、专项三类50余个智能管理场景。常态下,实时感知城市运行体征;当严重告警发生,旋即转入应

急模式。开发了渣土车、网约车等一系列专项管理场景。

与“城市大脑”相匹配,浦东还建设了覆盖36个街镇、1316个村居委的神经元系统,在孤寡老人家中、城市易积水点位、小区消防车道等处,安装29类近4万个感知设备,预警数据实时传输到城运中心和一线人员手机终端。

(二)深圳龙岗“智慧城市大脑”

龙岗智慧中心是全国首个集“数据汇聚分析、运行指挥联动、成果体验展示”于一体的智慧中心。总建筑面积17188.18平方米,集城市运行管理、视频会议、智慧城市体验展示于一体,是龙岗区智慧化水平最高、市民参与度最好的公共基础设施。

建成“一屏感知”的168平方米全LED大屏。在日常管理中,展示“经济创新、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民生幸福、政务建设”等多维宏观态势,根据感知的数据对各领域现状进行分析、生成问题、提出建议并自动形成书面报告;在应急管理层面,可调用包括3万多路监控在内的物联感知数据,前端感知应急事件的态势,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事态数据模型”,基本实现了“一体运行联动”。

(三)苏州“智慧大脑”

苏州“城市大脑”开始建设的时候,仅有公安局、交通局等五个部门参与,目前已经吸引了包括民政局、国土局等越来越多的部门参与。苏州从两个维度启动“城市大脑”,首先选择交通治理来突破,其次选择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试验区。

当前,城市大脑已经从交通治理领域向外延伸拓展。在公共安全领域,建立公共安全数据清单和业务需求清单。在城市治理领域,由综治部门牵头、公安部门为主推动各区网格化平台整合对接。市容市政部门通过分析城市大数据,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公安和住建部门通过共同建设住房租房交易服务平台,加强出租房屋规范管理。

(四)杭州“智慧大脑”

杭州原有52个政府部门和单位共建有760个信息化系统项目,城市大脑建设启动后,首先打破了数据壁垒,建设大数据平台,目前已累计归集800多亿条数据。如利用城市大脑,杭州上塘高架路22公里里程,出行时间平均节省4.6分钟,约为10%;萧山区104个路口信号灯自动调控,车辆通过速度提升15%,平均节省时间3分钟。

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上线的智能交通、便捷泊车、舒心就医、30秒入住、20秒入园、数字旅游专线、应急防汛、叶菜基地管理、食安慧眼、电梯智管、易租房、智慧环保等11个重点领域37个应用场景。

(五)某城市副中心“城市大脑”

城市副中心数字生态城市建设成果“城市大脑·生态环境”,可全天候自动识别工地未苫盖、渣土车未苫盖、道路遗撒等问题,并通过网络一口办理,统一分派。实现了通州核心区环境污染事件从人工发现到自动感知,从多部门多头处置到一网通办的提升。接入多路视频、大气预警传感器,城管、住建、环保多部门信息平台被打通,每

10分钟就可完成一次全区视频扫描。未来,水源监测、建筑施工、垃圾清理、排污降噪等也将引入城市大脑相关技术,并在交通、政务、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开展创新实践。

上海浦东、深圳龙岗、某市等地区将创新技术与城市场景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建设城市数字平台统筹信息资源,以城市场景为驱动,以AI为引擎,开发各类智慧应用,从而开启一个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新时代。

某区政府审时度势,立足某区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推动建立建成某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建立“城市大脑”IOC指挥中心为契机,主动谋划、超前布局,充分调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结合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业务需求,着力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基于已经建成的“电子政务外网”、“政务光缆专网”、“某区无线网”等一系列面向企业和群众提供的统一化公共服务,实现各部门信息和资源的融合与共享,通过“城市大脑”IOC指挥中心助力资源的集中调度,推动城市管理的高效运转与协同作业。未来“城市大脑”IOC指挥中心将不仅在横向上与各垂直部门的运营管理平台进行打通和联动,如交通运行及监控调度中心、消防作战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而且会在纵向上联通区/街道级的管理节点。与此同时,某区“城市大脑”IOC指挥中心还具有展示、参观、会客等功能。

某“城市大脑”的建设,是以改革开放、中关村创新发展四十周

年为新起点,助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某进入新时代以来打造科技政府、科技城市、科技公民的重要抓手,对某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项目目标

本项目按照某区“大城管”体系与“城市大脑”顶层设计建设思路,以数据融合为基础,用深度计算进行分析,从全局视角提升对某区城市运行状态、环境变化趋势、应急突发事件等的发现识别、理解分析、响应处置能力,采集基础设施、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基本信息,形成某区“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并通过建设全区统一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现区级城市运行态势的全面感知、风险隐患的科学预防、城市问题的高效处置以及信息资源的集约共享,全面提高的某区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水平。

通过多部门数据融合、智能人机交互、语音控制、不同应用场景的快速切换,建设具有某科技元素的应用与展示,建立具有某特色的“城市大脑”IOC指挥中心,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多部门联动、多业务融合、数据资源全面汇聚共享的城市新形态。

二、主要功能区

“城市大脑”IOC指挥中心由三大智能化核心区域组成,分为多功能指挥大厅、VIP会议室与视频会议室,并配套建设会商室、候会室与接待室等。

根据不同需要,可实现各功能区域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又可实

现多功能区域的整体化协同联动,多种应用场景的快速切换;对多个大屏幕及其显示内容进行精准定位和分区控制,实现各级指挥的实时联动与灵活协同。

三、主要建设内容

依据城市运行管理业务需求、“大城管”体系相关的职能和目标、指挥中心的现状,结合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城市新形态特点,充分考虑“城市大脑”预期建设成果以及本项目的顶层规划等因素,对当前主要建设内容做如下规划:

(一)基础运行支撑系统

建设智能化配套基础运行支撑系统,主要包括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新建模块化机房、老旧机房改造、综合布线系统、动环监控系统等。

综合布线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满足本建设项目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需求,有效地进行系统管理、维护、故障的排除。布线装置安全可靠、维护操作方便,强弱电分离,线缆捆扎规范,标识清晰、完整。

动环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界面与全面的管理功能,通过动环系统监测本建设项目的各个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侦测故障、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对机房所涉及设备进行集中监控与维护管理,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通信设备的安全性。有效的将设备、人、业务智能融合,提高运维管理效率,降低运维管理风险,将运维管理质量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装饰装修配套

本次建设项目中,按照各功能分区建设配套的隔音、吸音、防静电设施,多功能指挥大厅声响效果达到厅堂级标准。

配套建设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智能化会议座席、智能化操作台等,建设一个高品质的、节能环保的、多功能的指挥系统与会议环境。

(三)智能化控制系统

以音视频系统和智能中控为基础,以智能运维系统为支撑,以传统调度系统为辅助,具体应用体现于“接诉即办”、应急指挥、重大活动保障、接待参观等多个场景。

通过符合某科技特色的定制开发,形成高度集成的智能化控制终端,实现手机、PAD移动办公,文件签批,公文流转等功能。

通过定制化的智能中控系统实现快速操作与可视化管理,快速实现大屏幕分区控制、快速实现多路视频信号切换,实现本地和跨区域音视频信号切换、互联,智能中控系统可集成控制灯光、中央空调、新风、动环等。

(四)智能化人机交互系统

通过语音、无线控制终端、触摸等方式实现和大屏幕互动。通过快捷键预设,可对重要区域摄像头和业务应用等进行快速调取和投屏。大屏幕上可实现显示接诉即办、市民热线和回访信息的实时展示,可实现与指挥车进行视频联动。

通过语音识别、抓取关键词、场景预设等,实现语音控制大屏显示内容,实现语音调度,实现语音对环境的控制等。

通过一体化触控交互,实现多个业务的统一调度管理、快速投屏、视频分发、预设场景的快速切换等。通过预设的多个显示区,快速的将显示信号内容推送至不同区域的屏幕。

通过远距离智能控制终端,进行多屏联动指挥、远距离对屏幕进行操作、远距离语音交互,支持PPT演讲,对网格化摄像头进行操作等多种智能化控制。

通过高度集成的智能化操作席,快速切换指挥大屏的预设场景、多屏组窗口布局,业务系统快速呈现等。采用高度集成的设计,提升多功能指挥大厅的坐席利用率,合理配置操作人员数量降低运维成本。

(五)业务梳理和数据融合

1.业务梳理方面:对当前城市大脑专班配置的委办局业务进行梳理,针对各委办局业务进行整合、升级、建立有某特色城市大脑新型业务模型。

2.数据抓取方面:针对脱维、对接难度高或垂直系统,以技术突破的方式,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交互共享。通过世界领先的数据抓取技术,消除对原系统、原开发团队等依赖,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实现物联、数联、智联的全态势的感知与调控,为构建基于大数据赋能的城市大脑智慧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支撑。

3.数据融合方面:通过平台的构建,整合视频、大数据、融合通信、地理信息、物联网等,融合平台以政务云为基础,按照城市大脑数据支撑和一体化融合的要求,城市大脑数据融合的核心定位是:多源异构数据源接入、统一归集到资源池、面向全量数据资源进行编目,支撑公用数据资源库建设的数据治理、支撑跨部门数据交换和中心落地共享的共享服务、以及统一运行数据监控。

4.视频及业务协同的跨网融合交互方面:在不打破原有安全隔离机制的前提下,满足在公网、专网、私密网络等多种网络环境下融合交互,支持多网络信号在大屏幕上交互展示,交互网络与被控端网络隔离,多种物理通道单向连接,确保各网络间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5.大屏幕综合展现:综合展示城市经济运行、综合治理、城管、环保、市场监管等各领域的主要参数指标,人口分布、产业分布、气象信息等,具有多路高清视频接口满足当前业务需要。小间距LED大屏幕采用国际领先技术、支持4K分辨率显示需求。

配套开发移动端(PAD、手机等)展现和控制系统,融合动环系统、人机交互、音视频控制等于一体,实现灵活的全面控制和多场景应用。

6.实时态势监测:用于对城市基础运行领域的实时状态进行监控,通过实时态势检测,进行资源分析、集中指挥、应急处置等指挥调度业务,通过不同图层展示不同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资源联动。

7.城市体征指标:城市体征指标分析以获取城市运行全时段、全

要素信息为基础,收集常态城市运行的实时监控、综合评估、发展预测、协调会商、辅助决策、资源调配、指令发布、联动指挥、信息发布等相关数据。城市体征指标的业务范围涵盖整个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结合某管理实际需求建设,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化支撑和模块化分析。

8.监控预警:支持在展示图层上对运行监测数据分领域设定阈值,预警状态可通过阈值建立多种预警等级,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的风险和隐患,例如:通过运营商获取的人流量数据进行人群密集预警、通过环保局获取的有害气体数据进行污染预警、通过水务局获取的雨情雨量数据进行水患预警等等。系统支持自动预警,“城市大脑”相关人员可通过预警模块快速处理,预防相关事件的发生。

9.应急联动:通过IOC的多系统联动功能,及时发现、定位、处理、预防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实现应急事件从事件研判、指挥调度到善后跟踪全程管理。优化应急资源配置,促进应急信息共享,增强各单位应急联动能力,为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附件1: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建筑平面图

附件2:城市大脑指挥中心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