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管

顶管

顶管
顶管

质量控制点

①工作井及接收井、检查井施工,根据地质情况及现场条件,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开挖,然后尽快做好底板及壁板混凝土,并进行顶管所需的后靠背混凝土以及土体的强度复核,确定混凝土以及钢板垫块的厚度。这是管节能否顺利顶进的关键。

②顶管施工设备

顶管设备要根据土层、地下水等情况进行选择。演算所需顶力防止管道顶进时顶力不足。

③管节顶进

采用手工掘进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Ⅰ、工具管接触或切入土层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工具管迎面的超挖量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

Ⅱ、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前超挖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制定安全保护措施。

Ⅲ、在对顶施工中,当两管端接近时,可在两端中心先掏小洞通视调整偏差量。

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时,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应包括泥浆配合比、压浆数量及压力的确定;制备和输送泥浆的设备及其安装规定;注浆工艺、注浆系统及注浆孔的布置;顶进洞口封闭泥浆的措施;泥浆的置换;注浆孔的布置。在施工操作时,必须“先压浆后顶管,边压浆边顶进,停顶进勤补浆”的办法维持泥浆套的性能。

④顶进线路的控制

为了使管道按照设计要求的高程和方向顶进,在顶进过程中应不断对工具管的高程方向转动进行测量,“勤测勤纠”,根据测量反馈结果,调整纠偏千斤顶,使工具管改变方向,从而实现顶进方向的控制,确保管道按设计轴线顶进。纠偏贯穿顶进施工的全过程,尽量做到纠偏在偏位发生的萌芽阶段。

⑤顶管注意事项

1)顶管最小覆土:一般要求管顶覆土大于2.5倍的管道外直径,其最小不得小于1.5倍的管道外直径。

2)注意防止地面的沉降或隆起:在顶管施工沿线按一定间距布设沉降观测点,监测顶管顶进施工期间的地面沉降量。开挖端面的取土过多或过少,会造成地面的沉降或隆起。为避免这种不良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压浆时要控制好压力,恰好能平衡“泥浆套”以上土体的压力。严格控制管道接口的密封质量,防止渗漏。在某些管节埋藏较浅,离地面不足1.5米的位置,可采用沿管线局部压钢板,上堆砂包加载的形式,防止管节顶进时触变泥浆上浮使到泥浆套失效。

3)工具管纠偏后,刃脚后形成一个空隙,管道顶进时周围的土体会塌入空隙,造成地面沉降。为避免这种情况,在顶管顶进时,要及时测量,勤测勤纠,避免大角度纠偏。

顶管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A、工作井、接收井监理要点:

图纸设计以上两种井全是采用沉井工艺施工,沉井施工时要做好以下监理工作:

⑴、沉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要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沉井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材料检测、沉井定位、预制、入土下沉和封底砼等主要工序的工艺流程、排水、出土的安排、安全施工措施、施工机具、人员和施工工期安排等,监理工程师认为方案可行,准备充分后方可批准开工。

⑵、沉井制作检查

Ⅰ、检查沉井定位情况

Ⅱ、对沉井结构钢筋、模板、砼的检查

Ⅲ、沉井刃脚下的支垫位置、砂垫层厚度除满足设计要求外,还要注意使刃脚受力均匀,抽垫方便

Ⅳ、抽除垫木应分区对称,同步依次进行,抽垫前沉井砼应达到设计要求。

⑶、沉井入土下沉的监理工作

Ⅰ、监理人员应随时检查沉井记录并了解现场地质情况,随时校正位置,防止倾斜。

Ⅱ、本工程设计采用不排水法施工。井内取土时要先挖锅底后掏刃脚,必须对称取土均匀下沉。

Ⅲ、在下沉过程中要及时测量观察若发现偏移,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井内取土不得堆放在基坑周围。

Ⅳ、当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以上1.0m时,应放慢下沉速度,每天不大于0.2m,锅底开挖深度应减少,刃脚下掏土应慎重。防止突沉和超沉事故发生。

Ⅴ、沉井下沉过程中,井内水位必须高于井外水位0.8~1.0m,若沉井重量不够时应采用配重下沉。

Ⅵ、沉井下沉后位移值与下沉深度之比小于1%,沉井刃脚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沉井相互垂直两直径与周围的交点中任何两点的刃脚踏面高差不得超过该两点水平距离1%。

Ⅶ、沉井落底后,封底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沉井刃脚底标高应与设计要求相符;基底面应尽量整平,清除淤泥和残留物,防止封底砼和基底间掺入有害夹层。

Ⅷ、灌注封底砼按水下灌注砼施工工艺,导管要有足够埋深,最终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cm。

Ⅸ、封底砼达到设计强度值前,应保持井内外水位相等,以免封底砼承受水压,影响封底效果。封底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抽水,将凸出砼剔除后绑筋浇筑底板砼。

B、顶进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⑴、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包括顶力设备选择、所需顶力、导轨安装定位高程、顶进高程和轴线控制、纠偏措施、起重设备的固定和制动性能、安全措施等内容,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方可批准实施。

⑵、采用手工掘进顶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Ⅰ、工具管接触或切入土层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工具管迎面的超挖量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

Ⅱ、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前超挖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制定安全保护措施。

Ⅲ、在对顶施工中,当两管端接近时,可在两端中心先掏小洞通视调整偏差量。

⑶、接口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Ⅰ、管节末进入土层前,接口处外侧应垫麻丝、油毡或木垫板,管口内侧应留有10-20mm 空隙,顶紧后两管间的孔隙宜为10-15mm

Ⅱ、顶管结束后,管节接口的内侧间隙按设计规定处理。

⑷、管道顶进时的检查与纠偏

在管道顶进的全部过程中,应控制工具管前进的方向,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措施。

管道采用手工掘进时,工具管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30c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顶进100cm,测量不应少于一次,纠偏时应增加测量次数。

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轴线位置和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相对高差,并作出测量记录。

纠偏时应注意在顶进中纠偏和应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

⑸、触变泥浆及注浆

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时,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应包括泥浆配合比、压浆数量及压力的确定;制备和输送泥浆的设备及其安装规定;注浆工艺、注浆系统及注浆孔的布置;顶进洞口封闭泥浆的措施;泥浆的置换;注浆孔的布置。

顶管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1)施工前准备

①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查

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和审查,尤其对机头的类型、主千斤顶、管材的强度与接口形式、洞口构造、中继环的设置、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措施、环境监测及工程保护措施等内容进行重点审查,并加强对以下方案的审查:

A各个工作井和各段顶管的单项施工方案;

B工作井封底的措施和方案;

C洞口、地基加固措施方案;

D顶管穿越地下管线、顶管穿越地上构筑物,顶管穿过河道的专项保护方案。

②工程材料和顶管设备核验

对进场的每种材料,严格检查其规格、型号、核对进货单及质保书中该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成品管等关健材料,要到生产厂家进行现场制作考察。在施工前,重点检查管道承插口是否完好无损,槽口尺寸是否准,钢套环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刃口有无疵点,焊缝是否平整,肋板与环形钢板是否垂直,钢套环尺寸是否准确且无变形,橡胶圈有无裂缝、变形、老化、变质等现象,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顶管设备进场前应检查其是否经过维修保养,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前应对全套设备及各类机具均应进行单、整机联动及模拟操作,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2)测量复核

测量工作贯穿于顶管施工的全过程,测量复核是保证顶管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测量结果的复核,重点要控制以下内容;

①对业主提交的测量桩点进行复测;

②对施工单位测放的工作井,管道的轴线和标高进行定位复测;

③对顶管机导轨轴线和标高进行复核;

④对出洞的标高和轴线进行复核。

只有上述复核内容符合要求后方可同意施工进入下道工序。

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施工阶段,控制的要点就是严格按照审批通过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控制,并做好关键工序工程、隐蔽工程验收,闭水试验及涂装施工的质量检验工作。

由于顶管工艺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内容的控制;

①工作井

工作井作为顶管机的工作场地,须满足顶管过程中结构的稳定安全,且截面设计须满足顶管千斤顶、后背尺寸要求。

在沉井施工过程中,重点监控沉井的终沉阶段,尤其是在地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和纠偏,保证沉井下沉和干封底的质量。

②顶管顶进

在顶管施工前,要作好扎扎实实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让所有施工人员除了掌握顶管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外,还应掌握处置涌水、流砂等突发事件的方法。

必须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与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当顶管顶

进长度较长时,必须保证通风机械的正常运转,以确保管内通风良好,避免安全事故。

接口顶合时,应保证平整对中顶入,橡胶止水圈应均匀挤压到位,接口钢套环或承插口管壁密贴,木垫板无松动脱落,接口间隙均匀一致。

③顶管出洞

顶管出洞前,必须进行以下的控制,确保顶管顺利出洞。

A对顶管整个系统的安装,单机调试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设备联运调试。

B检查洞口橡胶止水圈的安装是否牢固,尺寸是否准确,是否能完全封堵机头与洞口空隙。

C检查洞口前方的土体是否正采取了加固措施,洞口前方是否建立了沉降监测。

机头出洞时,顶进操作应谨慎平稳匀速推进,首节管出洞口后应立即开始均匀压注触变泥浆。在管节出洞10~20m范围内,检查并督促施工员将切土、出泥、顶速、土压、轴线、标高等施工参数逐渐调整至正常状态。

人行通道顶管施工中几个风险现象的分析

人行通道顶管施工中几个风险现象的分析 提要:实践表明,过街人行通道采用矩形顶管施工方法的优越性是显著的,为进一步做到安全、快速、经济、有效和完善这一施工方法,根据参与南京市几个过街人行通道设计与施工方案的论证和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讨论与决策,对几个风险现象谈点浮浅认识,供工程实践参考。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易出现的风险现象;二是对风险现象的原因浅析;三是避免风险现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矩形顶管;施工风险;过街通道;岩土工程 过街人行通道是一种在土层中的浅埋地下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掘开式、浅埋暗挖法和顶管法。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具体选用需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环境、交通、人流、城市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等而定。南京市已建和在建的几个人行过街通道,除半山园过街通道因土质条件较好采用浅埋暗挖法外,其余如西祠堂巷、军区总院等过街通道均采用矩形顶管施工方法。从已做的几个顶管工程来看,均较为成功,且越做越有经验,并有所创新。近年来,南京还有多条过街通道将采用同样的顶管法施工,从总结经验角度,冒昧地谈谈已做顶管工程中易出现的几个风险现象及原因,对如何防范也作几点建议。 1、易出现的几个风险现象 1.1 渗漏、涌水和流砂影响建筑环境,贻误工程进度。南京市几个顶管工程在工作井中、顶管进出洞时以及工作井与联通道联结等处,均有不同程度渗漏、涌水和流砂现象,由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1)地面随机塌陷;2)周边建筑物的裂损;3)影响工程正常进程。流砂造成的塌陷一般在水土流失的坑周,部位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也就是常说的“不知在什么地方塌下来”。最近施工的一个接收井在西南侧3m左右,由于支护体系渗漏,产生直径约3m、深2m的塌陷坑,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道路硬地坪下发生这种现象(常称“硬桥”现象)更加危险。由渗漏水产生的附加沉降,往往是差异沉降,这对没有足够抗力的条基房屋就会造成裂损。同样是上面的一个接收井,因渗漏,北侧二层楼房地坪、窗台开裂,围绕接收井北、西、南三方向地面产生环状裂缝。一旦发生渗漏,处理很费时,少则3~5天,多则十来天,一个40m长的顶管工程,一般只需十天左右就完成顶进工作,相比之下,渗漏的处理倒成了控制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 1.2挖掘作业不慎,损坏了地下管网。一般而言,因环境变形对地下管网正常使用造成的威胁主要是刚性管网(如:混凝土管,铸铁管等),真正由拉变形引起管网破坏现象并不多见。主要是施工作业不慎,损坏管线现象较多。举两个例子:1)损坏支水管发生涌水;2)砸断煤气管造成险情。一顶管出洞时,出现地面沉降现象,报警后立即开挖下方的上水管,发现下沉5cm,此时施工方既紧张又着急,抢险动作很快,不小心把主管侧一支水管砸断了引起涌水。同样这个工程在挖泥浆地时,砸断煤气管,当时煤气冲高10余米,幸好应急措施得力,事

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2) 第二章编写依据 (3) 第三章监理工作流程 (4) 第四章顶管监理工作质量控制法和措施 (5) 第五章顶管安全控制重点 (16) 第六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2)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市二线拓展区向荣路(新区大道—民塘路)工程,起点新区大道,与腾龙路交叉,终点民塘路,本段道路呈直线,道路沿线无平曲线,是一条城市次干道。本工程污水排水管道d1000拟采用泥水平衡法机械顶管施工,工作井和接收井采用预制沉井案,可以分次制作,一次排水下沉。 二、气候与地质条件 1、气象 市的气候属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降水量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每年5~9 月份为雨季。年平均气温22.4oC,最高气温38.7oC;极端最低气温0.2oC。本区的降水主要是锋面雨,其次是台风,平均最大暴雨量282mm/d,最大值达385.8mm/d,历年平均降水量1800~2200 mm。多年平均风速2.6~3.6m/s,多集中于5~9 月(占全年的85%)。空气湿度较大,平均相对湿度为80%。 2、水文 场地混合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2~0.5m,水位标高变化主要受地面水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物具弱腐蚀性。 3、工程地质特点 工程原始地形地貌为冲洪积平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沼及残积层。人工填土层以砾亚粘土为主,黄褐、灰褐色,呈稍湿~湿,松散,层厚1.5米~8.6米。第四系冲洪积层,粘土,层厚1.1~5.3米,灰色,湿软可塑,粘性好。砾砂饱和,稍~中密,含少量亚粘土,层厚1.3~5.9米。第四系残积层,砾质粘性土红褐、黄褐色,湿,可~硬塑状态。层厚2.2~8.8米。

顶管施工方案

10KV洞海线电缆下地工程(土建部分) 顶 管 施 工 方

案 2010年7月10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范围在南岸区上新街到海棠溪,沿新放主线电缆新建12回电缆沟及排管、支路新放电缆新建6回电缆沟及排管、部分电缆因地形限制可采用直埋敷设。过街时由于地下管线众多,道路狭窄无法明开挖,故才用顶管施工。 二、工作井施工 顶管工作井(见附图): 本顶管段按设计图纸共设工作井1座,但实际施工时根据现场条件再做相应的调整是否增减工作井数量。工作井设计内平面尺寸直径5.3米,深度根据工作井位置地面高程确定。工作井施工方法外壁拟采用逆作法钢筋砼护壁,内壁为现浇钢筋砼。逆作法外壁厚300mm,内壁为400mm。 工作井施工时,所需占地面积应不小于200m2,用电容量不小于30KW,并需临时水源。

2.1、工作井基槽开挖 根据测量控制网,放出井位后,必须会同业主及相关单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及构筑物进行技术交底,查明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名称、走向及埋深。并设专人会同相关单位对地下管线及构筑物进行监护,确保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的安全。 2.2、圈梁施工 以上工序完成后,对圈梁基础进行整平,测量标高,先浇一层C15砼垫层,厚度10cm。绑扎圈梁钢筋,墙体钢筋要预留出来。现浇圈梁砼,圈梁砼强度等级为C25,圈梁宽度为80cm,厚度为50cm。 2.3、工作井制作 工作井分两次完成。外壁第一次为逆作法,制作工作井外部井壁并浇筑底板。井壁砼厚度为30cm,砼强度等级为C25。第二次为顺作法,从底板砼往上浇筑,厚度为40cm,砼强度等级为C30。增加工作井壁厚,提高承载力,以承受顶管后背顶力。 钢筋,外壁第一次浇筑 墙体钢筋间距为25cm。

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XX市XX路道路工程 监 理 细 则 (顶管施工) 编制: 审核: 河南XX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XX市XX路道路工程项目监理部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工程设计概况 (1) 二、过风穴路顶管 (1) 三、过东城二号大道顶管 (2) 四、地质水文条件 (2) 第二章编写依据 (2) 第三章顶管施工工艺 (3) 第四章顶管监理工作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3) 一、事前控制: (3) 二、过程控制: (4)

第五章顶管安全控制重点 (10) 一、安全监理目标 (10) 二、安全保证体系 (10) 三、安全保证措施 (10) 第六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4) 一、应急预案的原则 (14) 二、应急策划 (14)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设计概况 输水渠以风穴路为界,以西净断面为B×H=1400×1200mm,以东断面为B×H=1600×1400mm。过洗耳河采用倒虹吸形式,净断面为B×H=1500×1300mm,两端采用钢筋砼闸板井与盖板暗渠相接;过风穴路、东城二号大道采用顶混凝土套管内穿钢管施工,混凝土套管管径为:d1650、d1800,钢管采用D1420×12、 D1620×12。 二、过风穴路顶管 风穴路为双向6车道沥青路面,沥青面总宽度37米。设计为混凝土套管顶进,内穿D1420*12钢管。套管为三级钢承口混凝土管,管径d1650,管线长度约48m,路面标高226.863,管底高程约为222.98至223.082,坡度0.0026。 依据现场调查、设计图纸及物探结果,风穴路中间绿化带内有一条现况自来水管线,该管线与设计管线正交,材质为铸铁钢管,管径为DN300;有一条现况雨污合流管线,该管线与设计管线正交,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i500,合流管线管底高程为224.7,需降低顶管高程。 西侧人行道栏杆附近地下1.2米有燃气管道(直径300mm),西侧人行道栏

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99581

一、工程概况和特点 南京市铁北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工程服务范围北至长江,东至绕城公路,西南方向至紫金山山脉、经五路、迈化路及和燕路围合的区域,服务范围约为26.3平方公里。太新路污水管道工程总长2260米,1+004~1+154以及1+600~1+925段穿越铁路污水管不在本合同范围内。污水主干管管径为DN1000~DN1500,设计纵坡0.001。d1000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0.75,d1200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0.65。太新路支管管径为d800钢筋混凝土管顶管,管材为钢筋混凝土III级管,接口采用“F-B”型接口。W32~W36段顶管长度为285米,W36~W39段顶管长度为176米, W39~W40段顶管长度为150米。 为DN1200钢筋砼管,管道埋深13.97~17.00米,管顶覆土12.65~15.68米。管道外径为1.44m,爆破开挖管道直径为1.5m,W36为管道进口,W36至W32爆破开挖长度约240m,W36至W39爆破开挖长度约40m,W39至W40爆破开挖长度约40m,爆破方量约500方。爆破岩石为中风化细砂岩、粉砂岩:灰黄色,岩体比较完整,局部胶结较差,微裂隙发育,主要为较软岩和较硬岩,部分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IV,强度高(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最大为61.9MPa)。 二、监理工作的流程 一、监理工作依据 (一)、本细则适用于有关监理人员实施爆破顶管施工工艺施工监理,细则中各条款为顶管施工监理常用条款,未涉及的其他内容及与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不符的地方,以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为准。 (二)、给排水专业监理人员介入项目,进驻现场后,参照本细则展开现场施工监理工作。 (三)、本细则根据以下有关规范,规程与标准制定。 参考标准: 1、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GB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5、JGJ 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6、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7、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8、JGJ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DN钢管顶管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工程地质条件 (2) 三、顶管方案 (2) 1.顶管现场平面布置 (2) 2.顶管施工流程图 (4) 3.顶管施工工艺及设备配置 (5) 4.顶管施工方法及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1) 四、施工计划 (18) 1.施工进度计划 (18) 2.施工资源计划 (18) 五、环境监测 (19) 1.工程情况 (19) 2.监测内容 (20) 3.测点布设 (20) 4.监测频率 (20) 六、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20) 1.安全保证管理体系 (20) 2.安全保证措施 (21) 3.重点工序的安全措施 (21) 4.环境保护 (22) 5.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2) 附图一:顶管现场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出洞口增设钢板桩示意图 附图三:顶管顶进系统布置图 附图四:顶管顶进施工图 一、工程概况 严桥支线输水管道采用2根DN3600钢管,2根管线平行段中心间距为8m,管道中心线距道

路红线2m,管线长度约为27km。管道绝大部分拟采用顶管施工,仅在五号沟泵站和严桥泵站附近有一段管道采用开挖方式。管顶覆土厚度不小于5.4m,对于特殊地段(穿越建筑物或重要道路),视情况适当加大埋设深度。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拟采用沉井、地下连续墙或者SMW工法,根据实际地质地形条件确定,其平面净尺寸分别为约13.0×13.8m和8.0×13.8m,沿顶管方向的长度分别为约13.0m和8m,埋深均约为9.8m。钢管顶进施工采用管径对应的大刀盘土压平衡式顶管机,配备4~6个400t主顶作为主顶设备,现场配备120t履带吊。管道沿线除穿越A20立交和磁浮快速轨道交通高架外,其它一般位于已有道路绿化带内。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严桥支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输水管道沿线场地40.5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属第四纪滨海~河口、滨海~浅海、滨海、沼泽、溺谷、河口~湖泽及河口~滨海相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及砂土组成,一般呈水平层理分布。根据顶管施工段工程地质剖面图分析,顶管施工主要涉及第② 3 层 灰色砂质粉土、第③ 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第③ 1夹 层灰色粘质粉土、第③ 2 层灰色砂质粉土夹 淤泥质粉质粘土、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第③ 1 层及第④层以淤泥质粘性土为主,呈流塑状态, 局部夹少量薄层粉砂;而第② 3层、第③ 1夹 层及第③ 2 层以粉性土为主,呈松散~稍密状态,局部 夹少量粘性土。 三、顶管方案 1、顶管现场平面布置 1.1地面布置 在工作井范围内实行全封闭隔离施工并布置以下必要的设施,地面指挥监测中心、办公室、仓库、配电间等。布局要合理,环境整洁、卫生,并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井顶布置一台120t 履带吊车负责钢管及顶铁吊运和井内、地面的吊装工作。现场内另设临时堆场,供管节及半成品、周转材料等堆放,顶管现场考虑一定管节的贮存量。现场一侧布置泥浆房、进水排泥系统等。顶进控制室布置工作井内,自动控制台、通讯、中央控制均在顶进控制室内。顶管出泥排入泥浆池。 由于顶管为24小时连续作业施工,在现场四个角上各安装錪钨灯一座,供夜间现场照明。管道顶进时,现场布置采用120t覆带吊,设备进场时,采用150t汽车吊车。 1.2井内布置 工作井内沿顶管轴线方向在临时后座墙上装刚性后座,主顶千斤顶、导轨、刚性顶铁、环形顶铁等顶进设备。工作井边侧设置下井扶梯二座供施工人员上下。 管内供电及工作井内电力配电箱均位于工作井内。管内测量起始平台,安装在主顶千斤顶

5.顶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正式)

上海新光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XG-T-003编号:005 项目名称 顶管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批准:日期: 编制:日期: 上海新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1. 工程概况及专业工程的特点 2. 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依据 3. 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的流程 4.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5. 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6. 安全监理的控制要点

顶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 工程概况及专业工程的特点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名称:(污水治理、自来水厂、电厂取水、排水等) 1.1.2 建设单位 1.1.3 设计单位 1.1.4 施工单位 1.1.5 监理单位 1.1.6 地质勘察单位 1.2 工程范围及施工内容(参阅标书及施工合同) 本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由顶管工作坑(沉井、地下连续墙、板桩围坑等)、管道(钢管、钢筋砼管)及接收坑(沉井、地下连续墙板桩、围坑等)组成,直径为Ф1000mm~Ф3500的管道,分几段顶进。2#工作井向1#接收井顶进,2#工作井向3#接收井顶进,3#接收井兼工作井向4#接收井顶进,进行双向或单向顶进。钢筋砼管道采用“F”钢承口式,楔型橡胶圈接口(钢管采用破口焊接接口),几个顶管段的顶进长度及管底标高(见设计图纸)。 施工工期:(参阅施工合同) 1.3 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难点 1.3.1 本工程的特点 本工程地下管道布置,涉及范围大,有沿道路边和道路中间方向顶进管道,有横穿道路顶管,有直线顶进,也有曲线顶进的,有从黄浦江、小河浜底下穿越顶管的,有从地面建筑(楼房、铁路、铁塔)下面穿越顶进的,也有从各种管线下面或上面(煤气、自来水、污水、电缆等)穿越顶进的,各种穿越都有各自的特点,均需有不同的措施。 1.3.2 施工难点及措施

顶管施工监理细则

顶管施工监理细则 一、顶管质量监理工作流程 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见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2、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 见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二、顶管质量监理工作要点 1、审查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得人员、材料、机具进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审批开工申请单。 2、检查工作坑开挖时就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基坑排水得边坡支护。检查工作坑平面位置及开挖高程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处理就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检查工作坑结构工程得内容可按排水泵房得监理要求进行。 4、检查工作坑回填土夯实情况,其密实度就是事符合设计要求。 5、检测顶管后背施工质量、主要包括垂直度、水平线与中心线得偏差等。 6、检测导轨高程及其中线位置,审查导轨安装就是否牢固。 7、检查顶管施工前得准备工作就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其主要内容有: (1)顶管设备就是否按施工方案配置状态就是否良好。 (2)顶管设备能力就是否满足顶力计算得要求,千斤顶安装位置、偏差就是否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3)检查对降低地下水位、下管、出土、排泥等工作就是否按施工方案准备。 (4)当顶管段有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不良状况时,沿线附近有建(构)筑物基础时,就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得要求,准备了相应得技术措施。 8、检测第一根管得就位情况,主要内容为:管子中线管子内底前后端高程,顶进方向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确认无误并检查穿墙措施全部落实后,方可开始顶进。 9、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管顶进200~300mm 时,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监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以后得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每个接口测1点,有错点时测2点;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至300mm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发生意外。 10、顶管时,应监测地下水位就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11、检查顶管管材自身得材质,外形尺寸、出厂合格报告等内容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2、检查顶进方法就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符,当采用管前挖土,干式顶进时,应监控管前挖土量,管子底部土体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当采用工具管水下顶进时,应监控顶进速度与出泥量得平衡,严禁超量排泥。 13、当管道超挖或因纠偏雨造成管周围空隙过大时,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 14、顶进过程中应监控接口施工质量,当采用混疑土管时,应监控内涨圈、填料及接口质量、当采用钢管时,应控制焊接、错口质量。 15、当因顶管段过长、顶力过大而采取用中继环、触变泥浆等措施时,应监控中继环安装及触变泥浆制作质量. 三、顶管质量标准、检测频率与方法 1、混凝土管接口密实、平顺、不脱落,内涨圈中心位置对准、管缝填料密实、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 2、钢管接口得焊缝质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完整版)顶管方案

人工顶管穿越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1施工前熟悉施工图纸,了解穿越地点的地质、地貌情况,确认穿越施工处是否存在地下光缆、电缆和地下隐蔽物。如果存在地下隐蔽物需要得到当地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后,采用人工开挖使隐蔽物暴露后取出;如果有电缆和光缆,要争取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同意后,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2准备好现场的各种施工用料,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要做到材料齐全,设备运行良好,方可进行穿越施工。 1.3及时联系有关征地人员,确认是否已经和当地公路路政部门办理好“穿越施工许可证”。 1.4在顶管穿越施工场地,布置好警戒线和警示牌。 1.5平整施工现场场地。施工场地一般选择在公路一侧较为平坦的施工作业带上,每处穿越点需平整场地,用于设备停放和现场材料堆放。 2、人工顶管穿越施工工艺流程 回填并夯实恢复地貌监理、业主及公路部门验收

人工顶管穿越施工流程图 3、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控制桩,用全站仪打出穿越管线的中心桩,施工作业带边线,并撒上白灰线,并确定操作坑的位置。放出操作坑以及接收坑开挖边线,并撒上白灰线。 4、操作坑开挖 顶管作业坑包括一个作业坑和一个接受坑,作业坑开挖选用单斗挖掘机进行。选择地势平坦的一侧开挖顶管作业坑,超过4m采用分台阶开挖,深度比设计套管底深0.5m,另一侧开挖一个接收坑,深度比设计套管底深0.5m以上。工作坑底要抄平压实,高差不超过20mm。

5、制作顶管靠背 5.1 后座墙位于顶管工作坑内顶进方向的对面, 是顶进管节的设备的支撑面, 要考 虑有充分的强度,在顶进中能承受顶管机的最大反作用力而不破坏。有必要时,要浇 筑厚1.0m 、宽2.5m 、高1.5m 的C25混凝土靠背墙。 5.2 当受到顶管机的反作用力时, 应使压缩变形小, 当反作用力取消时, 应能基本 恢复原位,以充分发挥顶管机的有效冲程。 5.3 靠背表面要平直,并且垂直于顶进管道的轴线,以充分避免产生偏心受压。 5.4 根据土质情况, 必要时后背墙要采取相应的支撑措施, 例如加道木, 加止推平 台或混凝土基础,避免造成后背墙受力不均,发生倾斜现象。 6、设备安装就位 在操作坑内安装轨道、 顶管设备等, 并进行预顶管。顶管轨道的中心线和顶管机的 中线必须与穿越套管的中心线重合。 6.1 轨道安装时将发送轨道固定在操作坑底部并校正其方向, 保证两轨道之间的中 心线与设计穿越套管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上,两轨道之间的间距为 0.7m -0.8m ,轨面 与基坑底部之间的高度为 0.12m - 0.15m ,顶管机的尾部要紧靠在靠背墙上。 顶管平面布置图

顶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2 三、顶管施工工艺流程------------------------------------------------------3 四、顶管质量监理工作要点------------------------------------------------3 五、顶管质量标准、检测频率与方法------------------------------------3 六、管道顶进监理------------------------------------------------------------4 七、安全监理工作要点-------------------------------------------------------5

一、工程概况 由于绿水弯路规划污水泵站近期不具备实施条件,本工程为解决虎桥两侧企业污水临时排放问题而设计的绿水弯路临时污水管工程。污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 1、设计污水进水管道,管径d800,全长约330m,顶管施工,同时预留d400污水支管,收集地块污水。 2、将接收井W5改造为临时污水泵房,内设潜污泵,设计规模800m3/d。 3、绿水弯路污水d1200污水主管引出一根d325×8污水管,接入临时泵房。 4、设计临时污水泵房出水管d159×4.5接入五福路预留检查井。 二、编制依据 1、设计图图纸; 2、《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5、《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6、有关建筑规程,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等文件; GBJ08-221-96 《市政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和验收规程》 GBJ08-220-96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和验收规程》 GBJ141-90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和验收规程》 YS1411-89 《防腐蚀工程施工规程》 GB50194-9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J208-83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 三、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最新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1. 前言 长期以来,城市过街通道一直采用传统的明挖法、矿山法施工。明挖法施工对城市地面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影响,其管线改迁、交通疏解工作量巨大,协调工作困难,且矿山法施工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或隆起;在施工中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面坍塌,从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引发事故。矩形顶管法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最先研发并使用,它作为过街通道施工的新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施工进度快、无噪音、无振动,对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居民生活等影响很小等优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江浙等沿海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其断面尺寸由2.5m×2.5m的小断面发展到现在的6m×4m大断面,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 2. 工法特点 2.0.1顶管法施工占地面积少,与同管径的明挖施工相比可节约用地。 2.0.2施工移入地下使地面活动不受施工的影响,可保持交通运输畅通无阻。 2.0.3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等障碍物时可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节约资金和时间,降低工程造价。 2.0.4利用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可对矩形断面进行全断面切削,保持土压平衡,对周围土体扰动小。施工过程中能做到不破坏现有的管线及构筑物,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2.0.5施工无噪音,减少对沿线环境的污染。 2.0.6施工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

2.0.7通过可编逻辑程序控制器及各类传感器等随时监测施工状况,确定施工参数,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控制矩形隧道顶进轴线、转角偏差及地面沉降。 3. 适用范围 3.1本工法适用于粘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砂土及砂质粉土等地层或不宜大开挖的错综复杂的各类地下管线下的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及各种过街人行、车行通道施工。 3.2根据国内外已经施工的各种工程实例,通常还可将矩形顶管法应用于以下工程: 3.2.1穿越城市繁华街道的地下通道工程; 3.2.2穿越江河、湖泊、港湾水体下的供水、输气、输油管道工程; 3.2.3穿越城市建筑群、繁华街道地下的上下水、煤气管道工程; 3.2.4穿越重要公路、铁路路基下的通讯、电力电缆管道工程; 3.2.5水库坝体涵管重建工程等。 4. 工艺原理 矩形顶管法施工是借助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将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坑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坑之间。对于长距离顶管,由于主油缸的顶力不足以克服管壁四周的土体摩阻力和迎面阻力,常将管道分段,在每段之间设置由一些中继油缸组成的移动式顶推站即中继间,且在管壁四周加注减摩剂以利于长距离管道的顶推。

钢筋砼顶管施工方案

二、顶管穿越施工方案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1.测量放线 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及控制桩点,用全站仪测量放出穿越管道的轴线、用地边界线及发送坑、接受坑的位置、尺寸线,撒白灰线进行标识。2.作业坑开挖、制做及沉井 测量放线后,作业坑开挖.作业坑深度根据穿越处管道设计管底标高确定。人工配合单斗挖掘机进行发送坑开挖,每开挖1.0m深度后,采取混凝土支护,直至开挖到设计套管管底标高下0.1m─0.8m深处,底层浇筑顶管用混凝土靠背或放置钢靠背。坑底先敷设200mm─500mm厚的碎石,再浇注200mm─300m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坑底浇筑500mm集水坑一个。如通过勘探,发现开挖处有管道、电缆等隐蔽物,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并进行必要保护后,方能开挖。工作井下沉时四周要平衡,发生倾斜时要及时纠正,抽木垫时间要一致,每挖500㎜下沉一次。 3.顶管设备安装 顶进设备主要包括钢后座、导轨、主顶液压油缸、泵站、顶铁、泥浆泵、四角支架等,用汽车吊将顶进设备吊入发送坑,并配合进行安装。 4.管材顶进

为使后靠背受力均匀,液压设备与后背接触面加 =30mm的钢板和道木,在液压缸与被顶管间加承力盘。 液压系统包括高压油泵、动力传递机构等,液压缸按顶管中轴线对称布置,顶管中保持轴线重合。 做预顶试验:检验液压系统性能,液压缸行程,传力设备的中心线和垂直度等。 对顶入管节做最后检查,如端面平直度,椭圆度,管壳任一侧母线直线度等。顶入管节采用Φ1000mm钢筋混凝土管。第一根管子必须加特制工具头,确保管子的承重面积。 用起吊设备将管节轻放在导轨上,测量中线与前后两端高程,管节端面垂直顶管中轴线。人工在管子前端掏土,清出的土方用小车配以小型卷扬机外运出作业坑。待管子前端形成略大于管子外径的圆形空间后,启动主顶液压油缸,慢慢向前推动,首节管子顶入后,液压缸退回到起始位置,将第二管节与首节按照规范要求连接,合格后再依次顶进。每一根管子顶进后,人工继续在管子前端掏土,如此循序渐进,在顶管过程中,辅以纠偏、纠扭措施,直至顶入满足设计要求,完成顶管作业。 顶管过程中,每顶进200cm左右就要对顶管中线、高程进行检测,施工中采用全站仪控向,以施工放线时布置的中心桩为准进行监测,发现位移,要采取纠偏措施调整过来。每次纠偏角度不宜过大,可根据顶进长度和土质情况来确定,一般可在1cm—10cm之间选择。另外要严格控制纠偏油泵的压力,不使油泵压力升得过快,纠偏结束后要锁紧螺旋

顶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正式

XG-T-003编号:005项目名称 顶管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批准:日期: 编制:日期: 上海新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目录 1. 工程概况及专业工程的特点 2. 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依据 3. 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的流程 4.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5. 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6. 安全监理的控制要点

顶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 工程概况及专业工程的特点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名称:(污水治理、自来水厂、电厂取水、排水等) 1.1.2 建设单位 1.1.3 设计单位 1.1.4 施工单位 1.1.5 监理单位 1.1.6 地质勘察单位 1.2 工程范围及施工内容(参阅标书及施工合同) 本工程采用顶管法施工,由顶管工作坑(沉井、地下连续墙、板桩围坑等)、管道(钢管、钢筋砼管)及接收坑(沉井、地下连续墙板桩、围坑等)组成,直径为Ф1000mm~Ф3500的管道,分几段顶进。2#工作井向1#接收井顶进,2#工作井向3#接收井顶进,3#接收井兼工作井向4#接收井顶进,进行双向或单向顶进。钢筋砼管道采用“F”钢承口式,楔型橡胶圈接口(钢管采用破口焊接接口),几个顶管段的顶进长度及管底标高(见设计图纸)。 施工工期:(参阅施工合同) 1.3 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难点 1.3.1 本工程的特点 本工程地下管道布置,涉及范围大,有沿道路边和道路中间方向顶进管道,有横穿道路顶管,有直线顶进,也有曲线顶进的,有从黄浦江、小河浜底下穿越顶管的,有从地面建筑(楼房、铁路、铁塔)下面穿越顶进的,也有从各种管线下面或上面(煤气、自来水、污水、电缆等)穿越顶进的,各种穿越都有各自的特点,均需有不同的措施。 1.3.2 施工难点及措施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1922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Detailed implementation rules for pipe jacking safety supervisio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工程概况 二、监理工作的依据 2.1已批复的《监理规划》; 2.2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管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3设计图 2.3.1《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排水工程(2010J335-SS00PS0701PS) 2.3.2《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给水工程施工图(含初步设计)》(工程编号:2010J335-ZB00GS0701GS) 2.3.3《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再生水工程施工图(含初步设计)》(工

程编号:2010J335-ZB00ZS0701ZS) 2.4相关技术规范 《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DB11/382-200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保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 DBJ01-83-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xx年版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实施日期20xx年3月)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标准》

取水钢管顶管施工方案

D1800钢管顶管施工方案 一、概述 本次Φ1800顶管工程是南京市城东污水处理系统07标段污水收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段Φ1800顶管施工具体长度如下: 1.B15#井~泵站Φ1800钢管,顶进长度m。 2.B15#井~B16#井Φ1800钢管,顶进长度约m。 3.B5#井~B16#井Φ1800钢管,顶进长度约m。 由于顶管施工均在运粮河及秦淮河侧进行,并且要穿越运粮河河道,所以施工比较复杂。 顶管施工覆土较深,顶进距离较长,对施工有影响的建(构)筑物尚未拆除,因此顶管施工的难度较大。 本项目共有段顶管,全长约M,管径为Φ1800钢管。 本工程钢管顶管采用机械式土压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进行施工。

二、顶管工艺流程图

三、顶进掘进机选型 是由电动机通过行星减速器减速以后再驱动的。刀盘可在泥水仓前后移动。刀盘上有二至四个矩形槽,槽内安放着可以前后伸缩的刀排和刀头。刀排向前伸时,可以切削土体,同时被切削下来的土从刀头与刀盘之间的空隙进入泥水仓内。在刀盘的面板上还散布着一个个固定的刀头。该刀头是在槽内刀头缩回后切削土体用的。在刀盘边缘还有几把边缘刀头,该刀头能在校正方向过程中把掘进机边缘的土挖净,使掘进机的方向容易校正。在平时,不进行方向校正时,该刀头可把掘进机前方的土挖成与掘进机壳体一样大小的洞,

使掘进机顶进过程中,不使刀盘受挤压的力过大而影响平衡的力。在土质条件比较硬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前后壳体之间有纠偏油缸,在掘进机下部平行地安装着两根管子为进、排泥管。 该掘进机的机械式土压平衡机理在于刀盘伸缩的液压系统。由于刀盘的伸缩是由油缸控制的,因此,只要控制刀盘油缸后腔的压力,就可以控制刀盘前面的平衡压力。油缸后腔与油泵和溢流阀同时接通,溢流阀调定某一压力值,当掘进机前的土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刀盘就后缩,而且刀盘与刀头的空隙增大,进土量也就增加,前方土压力就下降。反之,当掘进机前的土压力小于设定值时,刀盘就向前伸,刀盘一直处于这种前后浮动状态,从而使掘进机前方的土压力保持在某一设定的值附近不变。这就是该掘进机用机械方式的刀盘来平衡掘进机所处土层的土压力。 该掘进机还有另一种平衡功能,即由控制排泥管的泥水流量来间接控制开挖面的地下水压力。它把泥水压力控制在比掘进机所处土层的地下水压力高出20Kpa。从而避免了开挖面的地下水干扰影响。由于该掘进机有机械平衡土压力和泥水压力平衡地下水压的双重平衡功能,因此,它施工过后的地面沉降较小。

顶管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编号:SY-AQ-05156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顶管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Detailed rules for safety supervision of pipe jacking project

顶管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编制说明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质量管理条例》赋于监理的职责,《委托监理合同》约定的安全责任,针对监理范围内的顶管工程施工难点和重点及设计资料编制本细则。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顶管施工为污水管,管径为1200m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须组织专项方案专家论证会。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必须提交论证报告。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三、安全监理人员及职责、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一)安全监理人员 1、总监:钟辉昌 2、专业监理工程师:钟球、李建桃 3、安全监理人员:苏志初 (二)总监的职责 序号 职责 1 按项目监理规划和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实施安全监理 2 按规定对地下管道顶管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审核、批准 3 对地下管道顶管施工工程按规定组织验收 4 对危及工程和人员安全的作业,及时发出停工(停用)指令的

城市下穿通道矩顶管施工工法

城市下穿通道矩形顶管施工工法 1. 前言 长期以来,城市过街通道一直采用传统的明挖法、矿山法施工。明挖法施工对城市地面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影响,其管线改迁、交通疏解工作量巨大,协调工作困难,且矿山法施工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或隆起;在施工中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地面坍塌,从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引发事故。矩形顶管法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最先研发并使用,它作为过街通道施工的新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有着施工进度快、无噪音、无振动,对地面交通及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居民生活等影响很小等优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江浙等沿海地区开始推广应用,其断面尺寸由2.5m×2.5m的小断面发展到现在的6m×4m大断面,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 2. 工法特点 2.0.1顶管法施工占地面积少,与同管径的明挖施工相比可节约用地。 2.0.2施工移入地下使地面活动不受施工的影响,可保持交通运输畅通无阻。 2.0.3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等障碍物时可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节约资金和时间,降低工程造价。 2.0.4利用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机可对矩形断面进行全断面切削,保持土压平衡,对周围土体扰动小。施工过程中能做到不破坏现有的管线及构筑物,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2.0.5施工无噪音,减少对沿线环境的污染。 2.0.6施工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 2.0.7通过可编逻辑程序控制器及各类传感器等随时监测施工状况,确定施工参数,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控制矩形隧道顶进轴线、转角偏差及地面沉降。 3. 适用范围 3.1本工法适用于粘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砂土及砂质粉土等地层或不宜大开挖的错综复杂的各类地下管线下的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及各种过街人行、车行通道施工。 3.2根据国内外已经施工的各种工程实例,通常还可将矩形顶管法应用于以下工程: 3.2.1穿越城市繁华街道的地下通道工程; 3.2.2穿越江河、湖泊、港湾水体下的供水、输气、输油管道工程; 3.2.3穿越城市建筑群、繁华街道地下的上下水、煤气管道工程;

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方案

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方案

顶管一 顶管穿越施工方案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1. 测量放线 依据设计施工图纸及控制桩点,用全站仪测量放出穿越管道的轴线、用地边界线及发送坑、接受坑的位置、尺寸线,撒白灰线进行标识。 2. 作业坑开挖、制做及沉井 测量放线后,作业坑开挖作业坑深度根据穿越处管道设计管底标高确定。人工配合单斗挖掘机进行发送坑开挖,每开挖1.0m深度后,采取混凝土支护,直至开挖到设计套管管底标高下0.1m ─0.8m深处,底层浇筑顶管用混凝土靠背或放置钢靠背。坑底先敷设200mm─500mm厚的碎石,再浇注200mm─300m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坑底浇筑500mm集水坑一个。如通过勘探,发现开挖处有管道、电缆等隐蔽物,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并进行必要保护后,方能开挖。工作井下沉时四周要平衡,发生倾斜时要及时纠正,抽木垫时间要一致,每挖500㎜下沉一次。

将第二管节与首节按照规范要求连接,合格后再依次顶进。每一根管子顶进后,人工继续在管子前端掏土,如此循序渐进,在顶管过程中,辅以纠偏、纠扭措施,直至顶入满足设计要求,完成顶管作业。 顶管过程中,每顶进200cm左右就要对顶管中线、高程进行检测,施工中采用全站仪控向,以施工放线时布置的中心桩为准进行监测,发现位移,要采取纠偏措施调整过来。每次纠偏角度不宜过大,可根据顶进长度和土质情况来确定,一般可在1cm—10cm之间选择。另外要严格控制纠偏油泵的压力,不使油泵压力升得过快,纠偏结束后要锁紧螺旋定位器。 5. 纠偏、纠扭调整措施 纠偏是指工具管偏离设计轴线后,利用纠偏油缸或套管前端加管锲,改变管端的方向,减少管线偏差的过程。由于钢筋混凝土套管是分段进行的,段与段之间是柔性连接,不传递弯矩,因此纠偏必须遵循以下规律: 纠偏在顶进过程中进行,静态的纠偏会对管线产生不利的影响;钢筋砼纠偏比较灵敏,纠偏角度不宜过大,避免造成较大的弯曲;第一段管

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XX市XX路道路工程 监 理 细 则 (顶管施工) 编制: 审核: 河南XX建设管理有限公司XX市XX路道路工程项目监理部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设计概况 输水渠以风穴路为界,以西净断面为B×H=1400×1200mm,以东断面为B×H=1600×1400mm。过洗耳河采用倒虹吸形式,净断面为B×H=1500× 1300mm,两端采用钢筋砼闸板井与盖板暗渠相接;过风穴路、东城二号大道采用顶混凝土套管内穿钢管施工,混凝土套管管径为:d1650、d1800,钢管采用D1420×12、 D1620×12。 二、过风穴路顶管 风穴路为双向6车道沥青路面,沥青面总宽度37米。设计为混凝土套管顶进,内穿D1420*12钢管。套管为三级钢承口混凝土管,管径d1650,管线长度约48m,路面标高,管底高程约为至,坡度。

依据现场调查、设计图纸及物探结果,风穴路中间绿化带内有一条现况自来水管线,该管线与设计管线正交,材质为铸铁钢管,管径为DN300;有一条现况雨污合流管线,该管线与设计管线正交,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i500,合流管线管底高程为,需降低顶管高程。 西侧人行道栏杆附近地下米有燃气管道(直径300mm),西侧人行道栏杆西5m处地下1m位置有移动、联通、电信光缆,东侧人行道栏杆东5m处地下1m位置有移动、联通、电信光缆。 三、过东城二号大道顶管 东城二号大道为双向4车道沥青路面,沥青面总宽度45米。设计为混凝土套管顶进,内穿D1620*12钢管。套管为三级钢承口混凝土管,管径d1800,管线长度约64m,路面标高,,管底高程约为,坡度。 依据现场调查、设计图纸及物探结果,东城二号大道有一条现况合流管线,该管线与设计管线正交,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管,管径为di600。 地下存在天然气、自来水、雨污水管道及移动、联通、电信光缆。四、地质水文条件 过风穴路顶管工程及东城二号大道顶管工程暂无地勘报告,根据现场附近开槽情况判定,顶管工作坑及线由附近均为原状粉质粘土,土质较好,局部可能有砂卵石个别粒径大于20cm,8米以内暂未发现地下水,故暂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第二章编写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3); 2、已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