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学历年试题

气象学历年试题

1、大气的成分主要由 干洁空气 、气溶胶离子 水汽和大气污染物质等组成。
2、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称为 逆 辐射,它对地面具有 保温 效应。
3、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主要受到 吸收 、 反射 和散射等方式的削弱作用。
4、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14 时;一年当中,北半球海洋上最热月一般出现在 8 月。
5、随着纬度的增高,一般来说,气温日较差较 小 ,而年较差则较 大 。
6、根据风压定律,背风而立,在北半球低压区在 左 ,高压区在 右 ;南半球则相反。
7、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和结构状况,一般把锋分为冷锋、暖锋、
准静止锋 和 锢囚锋 四种类型。
8、初夏中国江淮流域或日本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 此时正好是江南梅子的黄熟期,故称这种连阴雨天为“ 梅雨 ”。
9、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包括 大气环流 和 洋流 ,这二者间有密切的关联。
10、气团形成的源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范围广阔、地表性质比较均匀的 气垫面 ,二是有一个能使空气物理属性在水平方向均匀化的 环流场 。
11、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 增暖 的现象。
1、按照大气的温度结构,将大气依次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2、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7 月,最低值一般出现在 1 月。
3、相比晴朗的夜晚来说,有云的晚上大气逆辐射 增强 (增强、减弱)。
4、干绝热变化中气块绝热上升,气压下降,温度呈指数 下降 (升高、下降)。
5、自由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的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称为 地转 风,根据风压定律,北半球低压在 (左、右)。
6、初夏中国江淮流域或日本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 此时正好是江南梅子的黄熟期,故称这种连阴雨天为“ ”。
7、全球台风出现最多的地区是在 西太平洋 洋面,它带来的天气特征是 狂风暴雨 。
8、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大约升高了 0.65 ℃,其中人类活动大量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CH4、氟利昂、水汽等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9、在世界各地的季风中,以 东亚 季风和 南亚 季风最为强盛。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方式中,数量最大的部分是( 反射 )。
A、吸收 B、散射 C、反射 D、透射
3、雨

、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称为( 相对湿度 )。
A、绝对湿度 B、相对湿度 C、比湿 D、水汽混合比
5、下列有关气温年较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赤道地区小于两极地区 )。
A、赤道地区小于两极地区 B、同纬度海洋大于陆地到达地面
C、山地大于平原 D、云雨多的地区大于云雨少的地区
6、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称为(梯度锋 )。
A、 地转风 B、 梯度风 C、热成风 D、 摩擦层风
7、大气长波温压场的形势为( C )。
A、冷槽,暖脊,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
B、冷脊,暖槽,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
C、冷槽,暖脊,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
D、冷脊,暖槽,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
9、下列天气系统中,属于中高纬度天气系统的是( 温带气旋 )。
A、副热带高压 B、台风 C、东风波 D、温带气旋
10、气候形成和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太阳辐射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条件 D、人类活动
4、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和动力是(气压梯度力 )。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
5、特大暴雨的强度是大于( 200 )mm/日。
A、50 B、100 C、150 D、200
6. 下列地区中,进入雨季最早的是(华南沿海地区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华南沿海地区
8、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长江流域连续阴雨天气是( 准静止锋 )锋面天气形成的。
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D、 锢囚锋

1、在大气组成成分中,唯一能够发生相变的大气成分是水汽。( 对 )
2、对流层气温直减率约为0.65℃。( 对 )
3、太阳辐射主要能量集中在紫外区 。( 错 )
4、赤道地区的气温年较差一般要比两极地区大一些 。( 错 )
5、根据风压定律,北半球低压区在右,高压区在左。( 错 )
6、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的气团称为冷气团。( 对 )
7、寒潮一般多出现在隆冬季节,秋末、春初相对较少。( 错 )
8、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的海洋气温年较差要比内陆大一些。( 错 )
9、在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大多以晴朗、少云、微风、炎热天气为主。( 对 )
10、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错 )


读图题
(1)在A、B、C中,表示短波辐射

是 A 。
(2)在B1、B2、C1、C2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B1 。
(3)C1>A2说明了 地面 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1)在①、②、④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 2 。
(2)图中③处盛行 东北 信风。
(3)在30°N和60°N之间形成的经向环流圈称为 中纬 。

(1)图中B地受 高 气压控制。
(2)图中a、b、c、d四处风向正确的是 C 地。
(3)图中③、④两地有 冷 锋过境。
(4)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北方这一时期可能发生降温、霜冻、大风等天气过程的现象称为 寒潮 。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是 1 地,该地属于 地中海 气候。
(2)图中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3 地,该地属于 热带雨林 气候。
(3)图中四地中,反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特点是 4 地。

(1)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
(2)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 A、B两地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B________,气压较高的是___A______。
(3)冬季该天气系统影响C地时,C地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__寒潮_______。

(1)该该天气系统中心盛行 下沉 气流。
(2)甲地与乙地之间的活动锋面属于 暖 锋。
(3)控制A地的气团是 暖 气团(冷、暖)。
(4)B地的风向是 西北 风,C地的风向是 东北 风

(1)图中所示气压带中,A表示 赤道低气压带 带、C表示 副热带高气压带 带。
(2)图中所示风带中,B表示 信风带 带、D表示 西风带 带。
(3)在60°N和90°N之间形成的经向环流圈称为 高纬环流 环流圈。

(1)图中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3 地,该地属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的是2 地,该地属 地中海 气候。
(3)图中四地中,反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候特点是 1 地。
(4)图中四地中,北京的气候类型应该属 4 地。


五 简答题
1、 简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及其温度变化特点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1分);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1分)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1分);暖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1分)
散逸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1分)

2、2、从气象学原理解释为何多云的夜晚通常较晴朗的夜晚要暖和一些?

云层能阻挡地面辐射返回宇宙空间,使得大气

逆辐射增强,地面有辐射减弱,对起地面保温作用。

3、简述西太平洋台风移动的路径,并说明台风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1)路径:西行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2分)
(2)结构:外圈(大风区)、中圈(涡旋区)、内圈(台风眼区)(2分)
(3)天气特征:狂风暴雨(1分)

4、从成因、风向、天气特征等方面比较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差异
(1)形成原因:东亚季风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引起;南亚季风主要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和海陆热力差异引起(2分)
(2)风向:东亚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风(2分)
(3)天气特征:东亚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南亚夏季湿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1分)

1、简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基本特征
(1)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4时、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大小与纬度、季节及天气状况有关(2分);
(2)年变化: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海洋上最热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南半球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大小与纬度、下垫面条件及天气状况有关(3分)。

2、简述三圈环流及其特征
(1)低纬环流,又称哈德莱环流,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正环流),1分;(2)中纬环流,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是间接热力环流圈(反环流),1分;(3)高纬环流,又称极地环流,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1分;(4)低纬环流圈最强,高纬环流圈最弱,1分;(5)三个环流圈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1分。

3、简述影响我国的寒潮发生时间、移动路径以及带来的天气特征
(1)发生时间:秋末春初,即每年11月至次年4月(2分);(2)移动路径:西路、中路、东路(1分);(3)天气特征:大风、降温、霜冻(2分)

4、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1分)、宇宙地球物理因子(1分)、环流因子(1分)、下垫面因子(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冰雪覆盖等)(1分)、人类活动影响(1分)


六、论述题(共15分)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8分)
(1)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绵亘的高山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它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障壁作用,同时它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2分)
(2)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首先由于坡地方位不同,日照和辐射条件各异,导致土温和气温都有明显的差异;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同样的地形条件下,由于海拔高

度不同,山地气温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都是随着地方海拔高度的加大,气温下降。(2分)
2、地形与地方性风(2分)
因地形而产生的局部环流主要有高原季风、山谷风,因经过山区而形成的地方性风有焚风和峡谷风等。(1)青藏高原季风。首先它使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增大;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环流。(2)山谷风。(3)焚风(4)峡谷风
3、地形与降水(2分)
(1)地形与降水的形成;(2)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2、试述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7分)
(1)概念: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相对于平均状态的偏离(2分)
(2)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河口地区造成较大影响;(1分)
2)雪盖和冰面积减少(1分)
3)改变降水的时空分布,导致旱涝灾害更加频发(1分)
4)导致蒸散发的变化(1分)
5)改变河川径流,加剧全球淡水资源的供应(1分)

1 论述下垫面条件(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海洋自身、冰雪覆盖等)气候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差异形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对风系的影响深刻(海陆风、季风)(3分)
(2)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山地气温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都是随着地方海拔高度的加大,气温下降。地形对于降水的形成和空间分布有着深刻影响。因地形而产生的局部环流主要有高原季风、山谷风,因经过山区而形成的地方性风有焚风和峡谷风等。(3分)
(3)海洋本身对气候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海流异常导致全球气候极端事件频发。(2分)
(4)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冰雪是致冷因素,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很大影响。(2分)


七、计算题(共10分)
1、(5分)
①凝结高度h = 123(T0-Td0) = 615m(1分)
凝结高度处温度 = 20℃-1℃×615 m /100m = 13.85℃(1分)
②高山顶温度 = 13.85℃-[0.6℃×(2000m-615m)/100m]
= 13.85℃-8.31℃ = 5.54℃ (2分)
③背风坡山脚温度 = 5.54℃+1℃×2000m /100m = 25.54℃(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