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

【定义】

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可以全面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导管置入途径多为经右颈内静脉到达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可直接测量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通过温度稀释法测得心排出血量(CO);可计算出心排指数(CI)、肺循环血管阻力(PVR)、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及左右心室每搏功指数等一系列心功能指标,以此判断循环功能状况来指导治疗。

【临床适应症】

⑴急性心肌梗塞

⑵急性巨大肺栓塞

⑶鉴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⑷各类休克,尤其是心源性休克

⑸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

⑹危重病人和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和处理

⑺外伤患者的液体疗法

⑻应用扩容、扩血管药、增强心肌收缩药、缩血管药物的监测及处理

⑻其他如利用漂浮导管技术进行临时性心房、心室或房室顺序起搏,超速抑制,心腔内心电图记录等。

【护理要点】

⑴留置期间,应用肝素盐水(生理盐水500ml中加入肝素25mg)每1~2小时定时冲洗,保持各管道的通畅性,以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⑵监测系统中各个接头均要衔接紧密,避免松脱、出现漏液或漏血;始终保持导管中无气泡及监测系统的封闭状态,以预防气体栓塞。

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导管以无菌治疗巾覆盖;三通、肝素帽有血迹残留及时更换;保持导管入口处及周围皮肤无菌、干燥及无渗血,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症状,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敷料。

⑷妥善固定导管;进行翻身、治疗操作时避免牵拉导管,随时观察波形,防止导管脱出、扭曲、打折。

⑸导管放置时间一般为3~5天,最佳留置时间为48~72小时。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或栓塞时应拔除导管。

⑸并发症的观察:

①心律失常:插入右心导管时,因导管尖端刺激心肌壁、瓣膜或腱索所致,一般发作很短,意义不大。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持续性室速、室颤,需电转复。室性心律失常最常发生于休克、急性心肌缺血或梗塞、低血钾、低血钙、低氧、酸中毒和插管时间过长。

②气囊破裂:多见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导管反复多次使用,球囊在血管内移动,磨损或气囊过度扩张(7F导管大于 1.5ml),误用液体充盈气囊或给气囊主动放气(而不是被动放气)。气囊破裂表现为充气时无阻力感,被动充气时注射器活塞不能弹回和充气后不能测得PAWP。从气囊管腔溢出血液亦提示气囊破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将气囊管腔活塞关闭,盖上活塞帽并注明“不能充气”字样或予以拔出更换。

③血栓或栓塞:原因为导管周围纤维性管套形成血栓;导管内血栓;导管阻塞肺动脉分支。

可以通过使用肝素浸泡的导管,使用带侧壁的套管滴注肝素,肝素盐水持续冲洗,4~6 小时手工冲洗一次;保持导管位于主肺动脉等方法,加以预防,如仍发生可抗凝治疗,可能时溶栓。

④肺梗塞或肺动脉破裂:是由于导管尖向远端移位,及导管嵌顿时间过长,导管血栓栓塞所致,因此球囊的充气时间不应超过2~3分钟,并常使用肝素液间断冲洗或持续滴注。若发现导管进入肺小动脉过深,应将导管稍后退,以避免长期固定性压迫。

⑤感染:因消毒和无菌操作技术不严所致。因此要求严格无菌操作,所有三通均盖上无菌帽,在导管上使用无菌袖套,使用前仔细检查换能器顶盖,不要反复使用一次性顶盖,更换病人时消毒换能器。发生感染后,易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生素。

⑥心脏填塞:心腔内作任何导管操作都可能造成心脏穿孔,引起心脏填塞。一旦确诊应立即行心包穿刺术减压以防止致死性后果。如心脏填塞系由于心脏穿通引起,可直接从心导管尖抽吸液并向心包腔内注射静脉用液体,此法可一直持续到完成心包穿刺术,但不能推迟行心包穿刺术的时间。要预防这种并发症必须注意,在前送导管时不要用力过大,送入导管后用透视检查导管位置。

⑦导管打圈或打结:由于导管软或插入过长、操作过猛、插管速度过快、操作时间过长所造成,易致心律失常或心内膜损伤。如果导管从右房向右室或从右室向肺动脉前送15厘米仍没有压力改变,应缓慢回撤导管后再次前送,以免打结。一旦发现,应以手法细心将导管轻送,轻抽及旋转,以使其松开。

【附】

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全长110cm,每 10cm有一刻度,气囊距导管顶端约lmm,可用0.8~lml的空气或二氧化碳气充胀,充胀后的气囊直径约 13mm,导管尾部经一开关连接一l.5ml的注射器,用以充胀或放瘪气囊。导管顶端有一腔开口,可做肺动脉压力监测,此为双腔心导管。三腔管是在距导管顶部约30cm处,有另一腔开口,可做右心房压力监测。如在距顶部4cm处加一热敏电阻探头,就可做心输出量的测定,此为完整的四腔气囊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测得值的正常范围 右房压(相当于CVP):2-6mmHg,反映右室前负荷 肺动脉压(PAP):20-30/8-12 mmHg 肺动脉契压(PAWP):4-12 mmHg,反映左心前负荷,是指导输液的重要指标 心排量(CO):4-8L/分 心脏指数(CI):2.5-4L/分 外周血管阻力(SVR):900-1200;肺血管阻力(PVR):120-200 心脏彩超诊断报告单的正常值 (mm) (m/s) 右室前壁3-5 四腔心左房内径40×50 二尖瓣收缩期 右室内径〈20 四腔心右房内径40×50 室间隔〈11 E/A(ms)>1 三尖瓣收缩期 左室内径50/55 EDT (ms) 160-240 RVSP〈30 左室后壁〈11 主动脉瓣收缩期〈2.0 右室流出道19-22(短轴)舒张期 主动脉内径〈35 肺动脉内径〈23 肺动脉瓣收缩期0.7-1.1

左房内径〈37 LVEF 50-70% 舒张期 正常参考值 M型男 女 左心房内径(LA)25-35mm 左心室内径(LV)40-55mm 38-50mm 右室内径(RV)22-30mm 室间隔厚度(IVS)8-12mm 左室后壁厚度(LVPW)8-12mm 右室壁前壁厚度(RV AW)4-5mm 主动脉根部内径(AO)24-32mm 24-32mm 肺动脉内径(MPA)17-23mm 心功能指标 射血分数(EF)50%-70% 左室短轴缩短率(FS)27-35%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EDV) 97-149 ml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ESV) 42-62 ml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DVI)64-76 ml/m2 60-73 ml/m2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SVI)19-27 ml/m2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穿刺与放置方法 一.操作前准备 1. 物品、药品准备 无菌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 中心静脉鞘管 中心静脉穿刺包(穿刺针,引导钢丝、扩张器、手术刀片、三通板等); 换能器;加压带;肝素水 床边监护仪; 碘酒、酒精; 无菌生理盐水。 利多卡因 超声;无菌超声保护套 2.病人准备 平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插管部位清洁。 测录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等。 3.操作者准备 操作者带帽子、口罩、刷手、行无菌手术。 二.操作步骤 病人平卧,头转向左侧,保持30度头低位,通过盲穿法或超声定位颈内动脉;在无菌区打开穿刺包、鞘管包等无菌物品; 常规局部皮肤消毒、铺巾,以利多卡因做浸润麻醉;

术者检查心导管:导管应有一正常弯度,如有明显死折,应弃去,否则置管十分困难。用lml注射器抽吸空气0.8~lml,充入气囊,检查导管气囊是否有漏气或气囊偏向一侧,如气囊已破或缓慢漏气应更换导管,气囊偏向一侧可能会影响监测数值的准确性,应予注意;用盐水检查鞘管通畅性; 检查穿刺针、扩张器及引导钢丝能否配套使用,并用盐水冲洗后备用。 穿刺方法:术者左手食指与中指触摸到颈动脉表面,并将其推向内侧,使之离开胸锁乳突肌前缘。在其前缘的中点食指与中指之间与额平面呈30~45度角进针,针头向尾侧指向同侧乳头。待穿刺针进入皮肤抽到静脉血后证明穿刺成功,放入引导钢丝后拨出穿刺针。穿刺口用刀片稍扩张,以钢丝引导方向,利用扩张器扩皮,将鞘管置入颈内静脉。退出引导钢丝及扩张器,再将漂浮导管与鞘管连接。固定鞘管于皮肤,穿刺点盖敷料。 放置方法:缓慢推送导管并观察患者心率及肺动脉波形,使漂浮导管以小距离快速进入心腔直至进入肺动脉。使气囊充气、导管即进入肺动脉远端,气囊放气后,导管又迅而退回原肺动脉位置,证明位置良好。外固定术毕。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测得值的正常围 右房压(相当于CVP):2-6mmHg,反映右室前负荷 肺动脉压(PAP):20-30/8-12 mmHg 肺动脉契压(PAWP):4-12 mmHg,反映左心前负荷,是指导输液的重要指标心排量(CO):4-8L/分 心脏指数(CI):2.5-4L/分 外周血管阻力(SVR):900-1200;肺血管阻力(PVR):120-200 心脏彩超诊断报告单的正常值 (mm) (m/s) 右室前壁3-5 四腔心左房径40×50 二尖瓣收缩期 右室径〈20 四腔心右房径40×50 室间隔〈11 E/A(ms)>1 三尖瓣收缩期 左室径50/55 EDT (ms) 160-240 RVSP〈30 左室后壁〈11 主动脉瓣收缩期〈2.0 右室流出道19-22(短轴)舒期 主动脉径〈35 肺动脉径〈23 肺动脉瓣收缩期0.7-1.1 左房径〈37 LVEF 50-70% 舒期 正常参考值 M型男女 左心房径(LA)25-35mm 左心室径(LV)40-55mm 38-50mm 右室径(RV)22-30mm 室间隔厚度(IVS)8-12mm 左室后壁厚度(LVPW)8-12mm 右室壁前壁厚度(RV AW)4-5mm 主动脉根部径(AO)24-32mm 24-32mm 肺动脉径(MPA)17-23mm 心功能指标 射血分数(EF)50%-70% 左室短轴缩短率(FS)27-35% 舒末期左室容积(EDV) 97-149 ml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ESV) 42-62 ml 舒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DVI)64-76 ml/m2 60-73 ml/m2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SVI)19-27 ml/m2 17-25 ml/m2 每搏输出量(SV)50-80ml 每搏指数(SI)30-50 ml/m2 心输出量(CO) 3.5-7L/min 心脏排血指数(CI) 2.4-4.0 L/min/ m2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一、技术简介 1970年swan和Ganz研制出特殊的导管,即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PAC),又称Swan-Ganz导管。1972年将其用于临床。导管顶端带有气囊,从大静脉置管,将气囊充气后导管随血流漂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进入肺小动脉。导管可测得右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右心室压(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RVP)、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以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1975年发展为光纤肺动脉导管,可用于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2 saturation,SVO2)。同时通过计算公式,可取得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PVR)、每搏量(stroke volume,SV)、每搏指数(stroke index,S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等。1981年又进一步用于测定右心室舒张末容量(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RVED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近年来导管又经过改进,在尖端15~25cm处安装加热电热丝,通过血液热稀释法,自动连续性测定心排血量(continues cardiac output,CCO),给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方便。 二、目的 1、诊断: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1)判断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漂浮导管参数

漂浮导管测得值的正常范围 右房压(相当于CVP):2-6mmHg,反映右室前负荷 肺动脉压(PAP):20-30/8-12 mmHg 肺动脉契压(PAWP):4-12 mmHg,反映左心前负荷,是指导输液的重要指标心排量(CO):4-8L/分 心脏指数(CI):2.5-4L/分 外周血管阻力(SVR):900-1200;肺血管阻力(PVR):120-200 心脏彩超诊断报告单的正常值 (mm) (m/s) 右室前壁3-5 四腔心左房内径40×50 二尖瓣收缩期 右室内径〈20 四腔心右房内径40×50 室间隔〈11 E/A(ms)>1 三尖瓣收缩期 左室内径50/55 EDT (ms) 160-240 RVSP〈30 左室后壁〈11 主动脉瓣收缩期〈2.0 右室流出道19-22(短轴)舒张期 主动脉内径〈35 肺动脉内径〈23 肺动脉瓣收缩期0.7-1.1 左房内径〈37 LVEF 50-70% 舒张期 正常参考值 M型男女 左心房内径(LA)25-35mm 左心室内径(LV)40-55mm 38-50mm 右室内径(RV)22-30mm 室间隔厚度(IVS)8-12mm 左室后壁厚度(LVPW)8-12mm 右室壁前壁厚度(RV AW)4-5mm 主动脉根部内径(AO)24-32mm 24-32mm 肺动脉内径(MPA)17-23mm 心功能指标 射血分数(EF)50%-70% 左室短轴缩短率(FS)27-35%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EDV) 97-149 ml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ESV) 42-62 ml 舒张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DVI)64-76 ml/m2 60-73 ml/m2 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SVI)19-27 ml/m2 17-25 ml/m2 每搏输出量(SV)50-80ml 每搏指数(SI)30-50 ml/m2 心输出量(CO) 3.5-7L/min 心脏排血指数(CI) 2.4-4.0 L/min/ m2

心脏漂浮导管检查操作规范

心脏漂浮导管检查操作规范 【原理】 利用气囊血流导向导管即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在床边通过静脉置入,送抵肺动脉。进行右心各部压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的测量并利用热稀释法原理测定心排血量。 【适应证】 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1)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低心排血综合征; (2)右室梗死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3)各种机械性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室间隔穿孔的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 2.多脏器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如各种原因休克、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急慢性心肾功能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评价心功能或各种治疗的效果。 4.鉴别心源性哮喘或肺源性哮喘,如急性左心衰、成

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栓塞。 5.鉴别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疾病,如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型心肌病、心包压塞。 6.心脏病患者在心脏或非心脏手术以及高危患者各种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如下。 1.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 3.凝血异常及出血性疾患。 【术前准备】 同本章第一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象主要为危重患者,故应在有监测条件和设备的场所如冠心病监护室(ccu)、危重监护室(ICU)、或手术室等进行。对少数导管植入困难者,可在X线投视下完成。

1、将漂浮导管置入经颈内、锁骨下或股静脉穿刺置入的鞘管内,在压力监测下推送导管。当导管尖端到达右心房时(距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点约10-15cm,距股静脉穿刺点40~45cm),球囊充气1.0~1.5ml,然后在严密的心电和压力的监测下,平稳推送导管,通过三尖瓣、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直到肺楔压图形出现。正确的肺楔压位置应是在球囊充气或放气时总能见到肺动脉压力图形的消失和再出现,即球囊充气时记录到肺楔压,球囊放气时记录到肺动脉压。一般情况下,从颈内静脉穿刺点导管进入45~50cm,或从股静脉穿刺点导管进入65cm,则可到达肺动脉的恰当部位。确认位置正确后将导管锁定在鞘管上,用透明胶布包扎,必要时投照X片再次确定位置。 2、心排血量(CO)测定方法:将漂浮导管热敏电阻外连接端与监护仪CO附件相连;在漂浮导管右房腔近端用三通连接10ml注射器和注射液的输液管;启动监护仪上的CO开关,并进行参数调定,待准备(ready)信号出现,用专用注射器吸入10ml室温生理盐水,(心衰患者可用5%葡萄糖10ml),排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漂浮导管监测技术 一、技术简介 1970年swan和Ganz研制出特殊的导管,即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PAC),又称Swan-Ganz导管。1972年将其用于临床。导管顶端带有气囊,从大静脉置管,将气囊充气后导管随血流漂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进入肺小动脉。导管可测得右房压(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右心室压(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RVP)、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以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1975年发展为光纤肺动脉导管, 可用于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 2 saturation,SVO 2 )。同时通过计算 公式,可取得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PVR)、每搏量(stroke volume,SV)、每搏指数(stroke index,S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等。1981年又进一步用于测定右心室舒张末容量(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RVED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近年来导管又经过改进,在尖端15~25cm处安装加热电热丝,通过血液热稀释法,自动连续性测定心排血量(continues cardiac output,CCO),给临床应用带来了极大方便。 二、目的 1、诊断: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1)判断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 (2)监测患者肺循环与体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3)对治疗的反应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 【定义】 肺动脉漂浮导管(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可以全面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导管置入途径多为经右颈内静脉到达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可直接测量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通过温度稀释法测得心排出血量(CO);可计算出心排指数(CI)、肺循环血管阻力(PVR)、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及左右心室每搏功指数等一系列心功能指标,以此判断循环功能状况来指导治疗。 【临床适应症】 ⑴急性心肌梗塞 ⑵急性巨大肺栓塞 ⑶鉴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⑷各类休克,尤其是心源性休克 ⑸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 ⑹危重病人和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和处理 ⑺外伤患者的液体疗法 ⑻应用扩容、扩血管药、增强心肌收缩药、缩血管药物的监测及处理 ⑻其他如利用漂浮导管技术进行临时性心房、心室或房室顺序起搏,超速抑制,心腔内心电图记录等。 【护理要点】 ⑴留置期间,应用肝素盐水(生理盐水500ml中加入肝素25mg)每1~2小时定时冲洗,保持各管道的通畅性,以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⑵监测系统中各个接头均要衔接紧密,避免松脱、出现漏液或漏血;始终保持导管中无气泡及监测系统的封闭状态,以预防气体栓塞。 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导管以无菌治疗巾覆盖;三通、肝素帽有血迹残留及时更换;保持导管入口处及周围皮肤无菌、干燥及无渗血,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症状,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敷料。 ⑷妥善固定导管;进行翻身、治疗操作时避免牵拉导管,随时观察波形,防止导管脱出、扭曲、打折。 ⑸导管放置时间一般为3~5天,最佳留置时间为48~72小时。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或栓塞时应拔除导管。 ⑸并发症的观察: ①心律失常:插入右心导管时,因导管尖端刺激心肌壁、瓣膜或腱索所致,一般发作很短,意义不大。最常见的是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持续性室速、室颤,需电转复。室性心律失常最常发生于休克、急性心肌缺血或梗塞、低血钾、低血钙、低氧、酸中毒和插管时间过长。 ②气囊破裂:多见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导管反复多次使用,球囊在血管内移动,磨损或气囊过度扩张(7F导管大于 1.5ml),误用液体充盈气囊或给气囊主动放气(而不是被动放气)。气囊破裂表现为充气时无阻力感,被动充气时注射器活塞不能弹回和充气后不能测得PAWP。从气囊管腔溢出血液亦提示气囊破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将气囊管腔活塞关闭,盖上活塞帽并注明“不能充气”字样或予以拔出更换。 ③血栓或栓塞:原因为导管周围纤维性管套形成血栓;导管内血栓;导管阻塞肺动脉分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