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部3号文件

自然资源部3号文件

自然资源部3号文件
自然资源部3号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落到实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限定重大建设项目范围

现阶段允许将以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纳入用地预审受理范围。

(一)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支持的重大建设项目(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或批准规划中明确具体名称的项目和国务院批准的项目)。

(二)军事国防类。中央军委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军事国防项目。

(三)交通类。

1.机场项目。国家级规划(指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颁布,下同)明确的民用运输机场项目。

2.铁路项目。国家级规划明确的铁路项目,《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的铁路专用线项目,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明确的城际铁路项目,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明确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3.公路项目。国家级规划明确的公路项目,包括《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明确的国家高速公路和国道项目,国家级规划明确的国防公路项目。

此外,为解决当前地方存在的突出问题,将省级公路网规划的部分公路项目纳入受理范围:

(1)省级高速公路。

(2)连接深度贫困地区直接为该地区服务的省级公路。

(四)能源类。国家级规划明确的能源项目。电网项目,包括500千伏及以上直流电网项目和500千伏、750千伏、1000千伏交流电网项目,以及国家级规划明确的其他电网项目。其他能源项目,包括国家级规划明确的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能源开采、油气管线、水电、核电项目。

(五)水利类。国家级规划明确的水利项目。

(六)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和认可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项目。

二、严格占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论证

充分发挥用地预审源头把关作用,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要求。重大建设项目必须首先依据规划优化选址,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性和占用规模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市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定程序,依据规划修改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的要求,认真组织编制规划修改方案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确保永久基本农田补足补优;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补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踏勘论证,并在用地预审初审中进行实质性审查,对占用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理性负责。

对省级高速公路、连接深度贫困地区直接为该地区服务的省级公路,必须先行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入库要求,方可受理其用地预审。

三、严格用地预审事后监管

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后,市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划管理和补划方案的要求,量质并重做好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上图入库工作,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监管平台进行严格监管;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据规划对补划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进行动态监管。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列为监管的重点内容,通过实地核查、遥感监测、卫片执法检查等方式,对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实行全链条管理,对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发现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本文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自然资源部

2018年7月30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说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 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 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解决方案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 解决方案 一、建设背景 机构改革前,原国土、原规划部门、原林业部门及原其他被整合部门的各种系统均有着独立、完整的业务审批体系。自然资源部门的组建以后,亟需要从业务重组、数据融合、应用整合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实现机构改革后的“化学反应”。同时,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及《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等文件的公布,“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新举措也给自然资源部门业务审批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自然资源部门需要建立一套与新业务相匹配的智慧审批系统,以达到服务提质、审批增效的目标。 二、需求分析及建设目标 1、需求分析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要以“三定规定”为核心,明确为履行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修复的“两统一”职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依次梳理具体业务需求,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

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以及进行矿产资源、海洋、测绘管理等业务梳理,做好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支撑,支持统一数据底板建设,满足自然资源监管决策、自然资源政务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应用需求。 2.1.1摸清家底 摸清家底,梳理分析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需求差距从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情况、平台支撑、信息化应用等几个方面梳理分析原国土管理部门、规划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已有的数据资源目录情况及信息化建设情况,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对比出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与国家信息化要求和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需求差距。 2.1.2梳理自然资源数据 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体系方面,需要全面梳理自然资源数据,摸清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土地、矿产、海洋、林草、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在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信息、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源目录下新增如生态环境、灾害、生态修复等专项数据。 2.1.2整合原各业务系统 在软件层面,原国土资源部门有对外服务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综合事务管理、行政审批系统、土地开发管理系统、土地储备管理系统、综合监管平台、档案管理系统等;原规划部门有综合事务管理系统、规划“一张图”、规划业务管理平台、综合监管、规划移动执法系统、规划档案等子系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然资源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第三条?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拟订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极地、深海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指导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 (三)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定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负责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等。指导监督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四)负责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工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制度,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拟订考核标准。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和土地储备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责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依法收缴相关资产收益。 (五)负责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组织拟订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并组织实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开展自然资源利用评价考核,指导节约集约利用。负责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组织研究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 (六)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组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拟订城乡规划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并实施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负责土地、海域、海岛等国土空间用途转用工作。负责土地征收征用管理。(七)负责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牵头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海洋生态、海域海岸线和海岛修复等工作。牵头建立和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制定合理利用社会资金进行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提出重大备选项目。

自然资源“一张图“系统建设方案

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 总体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资源信息化项目)。(二)建设单位 桂南市自然资源局。 (三)项目背景 桂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桂南市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以及原有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桂南市信息化现状及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相关部门工作需要,经过深入的探讨研究,提出了桂南市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需求,构建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调查移动端,服务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等自然资源信息化应用体系,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基于三调成果和原有自然资源数据的的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建设、自然资源数据建库与管理“一张图”系统建设。

二、项目的需求分析 (一)项目背景和依据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提出要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为支撑,面向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的一

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数据整合力度,类型,范围不够。未对基础地理数据数据,遥感影像,规划数据进行了整合;范围上,目前只对地籍类,用地类数据进行了整理,缺乏对执法,监管,审批等业务数据的整合。范围上,目前主要还是以土地类数据为主进行整合,缺乏对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数据的梳理和整合。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展示能力缺乏。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简单的空间地理信息的二可视化表达。尚缺乏基于自然资源数据的多视图、多样化表达能力,急需研制。 辅助决策能力缺乏。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紧提供了对矢量数据的查看和查询能力,尚缺乏对空间分析能力的应用,急需根据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各部门管理需要开展定制化研发,辅助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三、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的意义 (1)构建桂南市自然资源一张图,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数据新生态 通过制定统一分类标准,建立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模型,开展土地、矿产、地质调查、测绘、林业、草地、水资源等数据整合集成,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全面、准确掌握桂南市自然资源“家底”,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联动更新,做到数据统一,权威发布。依托桂南市现有自然资源相关数据,建立横纵协调的自然资源数据联动更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然资源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第三条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拟订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极地、深海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指导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三)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定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负责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等。指导监督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四)负责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工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制度,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拟订考核标准。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和土地储备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责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依法收缴相关资产收益。 (五)负责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组织拟订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并组织实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开展自然资源利用评价考核,指导节约集约利用。负责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组织研究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六)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组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拟订城乡规划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并实施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负责土地、海域、海岛等国土空间用途转用工作。负责土地征收征用管理。 (七)负责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牵头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

自然资源部:从五方面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自然资源部:从五方面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要围绕提高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调查监测及监管能力的新目标,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增强遥感应用合力,着眼大局,凝心聚力,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4月25日在京召开的自然资源遥感应用创新发展座谈会,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管新形势新需求,分析研究遥感应用工作创新发展机遇,探讨进一步加强整合、创新应用、提升效能的主要举措。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提出,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创立陆海空一体,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为使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卫星遥感技术的有力支撑。目前,部系统已有土地勘测规划院、航遥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和林业规划院五家专业卫星中心,围绕土地、地质、海洋、测绘、林业开展卫星应用工作,分别建立了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提取与应用、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应用成果和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各单位要在系统总结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就面向自然资源部新使命、新需求,从全面提升支撑保障效率效能上,分析遥感应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提供技术保障,为“多规合一”“生态保护”“资源资产评估”等提供决策支撑。 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五支队伍要在一个体制下齐心协力,在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应用统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共识,从五方面努力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一是打造观测体系。 针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观测要素的不同特点,整装建设可见光、高光谱、热红外等光学遥感,海洋水色、海洋动力以及雷达、重力、磁力等多种观测手段并存的高、中分辨率卫星观测平台,形成全覆盖、全天候、全要素、全方位的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实现从周期性调查到动态化监测的转型升级。 二是创新关键技术。 加强遥感应用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着力向自动化、规模化、定量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三是拓展应用领域。 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决策全过程,瞄准业务工程和决策管理需求,建设业务流程清晰、标准规范统一、产品持续配套的卫星遥感业务应用系统,支持山水林田湖草全方位多层次监管应用,满足国家对全国及全球自然资源遥感调查监测任务的要求。 四是创建一流平台。 加强遥感应用部系统的平台建设,引导省级地方应用体系建设,形成统分结合、部省联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2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根据自然资源部的规划,全国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一般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省、市、县地方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由省参照国家级平台确定建设模式与框架。其中网络体系由部统一设计,应用体系由各地根据本地具体情况设计,数据与部互连互通,应用系统与部系统业务协同。 重点内容如下: 1、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划分为2020年和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逐步推进。 2、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地方自然资源信息化 体系由省参照国家级平台确定建设模式与框架。 3、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由“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三个方面作 为支撑。 4、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是 三大应用体系。 5、建立二三维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三维实景数据库,努力实现动态实 时实景可视化。 6、接入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互联网空间数据信息,并通过协议购买、交换、 搜集等方式,获取互联网上与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有关数据。 7、成立自然资源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集中统一领导。 时间节点如下:2019-2020年五大目标: ?初步建成自然资源“一张网”; ?初步建成自然资源“一张图”; ?基本建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海洋管理、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执法督察等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一网通办”; ?接入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 2021-2025年目标: ?形成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态势感知能力,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全时全域立体监控; ?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精准治理”的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机制; ?“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联网运行,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和共享开放能力全面提高。 ?将成立自然资源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国自然资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方针政策、战略规划和工作要求。 ?自然资源部还将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与运行方式,降低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成本,解决自然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人员缺乏的难题。

自然资源“一张图”需求分析说明书V0.1

自然资源“一张图” 需求分析报告 广州南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审批 文件更改摘要: 备注: 1. 文档的初始版本号以“V0.1/草稿”进行标识,即大写字母V 和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每次版本变化从小数点后的数字开始升级,变化范围为0~9,逢10进位。 2. 文档通过评审后,“版本/状态”应为“V 1.0/正式”。 3. 在“V1.0/正式”之后,如有修改,“版本/状态” 应为“V 1.y/修改” “y”可根据次数依次递增,取值范围为“1~9”。再次通过评审后,“版本/状态”应为“V 2.0/正式”,依此类推。

目录 1.引言 ......................................................................................................................................- 1 - 1.1编制目的...................................................................................................................- 1 - 1.2背景...........................................................................................................................- 1 - 1.3适用读者...................................................................................................................- 2 - 1.4定义...........................................................................................................................- 2 - 2.引用文件...............................................................................................................................- 2 - 3.任务概述...............................................................................................................................- 2 - 3.1建设目标...................................................................................................................- 2 - 3.2建设内容概述...........................................................................................................- 2 - 3.3用户特点...................................................................................................................- 2 - 3.4约束和假定...............................................................................................................- 2 - 4.需求分析...............................................................................................................................- 2 - 4.1现有系统及数据描述...............................................................................................- 2 - 4.1.1现有系统描述...............................................................................................- 3 - 4.1.2现有数据.......................................................................................................- 3 - 4.2构建大数据资源体系...............................................................................................- 3 - 4.2.1数据资源目录...............................................................................................- 3 - 4.2.2数据标准转换...............................................................................................- 3 - 4.2.3数据整合.......................................................................................................- 3 - 4.3核心数据库建设.......................................................................................................- 3 - 4.3.1新建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 3 - 4.3.2新建全囯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 3 - 4.3.3新建海洋资源综合数据库...........................................................................- 3 - 4.3.4新建互联网相关舆情数据库.......................................................................- 3 - 4.3.5扩展建设卫星遥感应用核心数据库...........................................................- 3 - 4.3.6扩展建设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3 - 4.3.7扩展建设自然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库...........................................................- 3 - 4.3.8接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相关视频监控等动态监测数据...........................- 3 - 4.3.9更新完善全国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3 - 4.3.10更新完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 3 - 4.3.11更新完善地质核心数据库...........................................................................- 3 - 4.3.12更新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3 - 4.3.13更新完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 3 - 4.3.14更新完善海洋环境综合数据库...................................................................- 4 - 4.4系统功能需求...........................................................................................................- 4 - 4.4.1用户及权限控制...........................................................................................- 4 - 4.4.2通用功能.......................................................................................................- 4 - 4.4.3数据管理功能...............................................................................................- 4 - 4.4.4对外业务支撑接口服务...............................................................................- 4 - 4.4.5国土空间规划辅助编制...............................................................................- 4 - 4.4.6规划成果检查与审批...................................................................................- 4 - I

区域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着。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旱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 考点二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 (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2.跨流域调水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资料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然资源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第三条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拟订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极地、深海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指导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三)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定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负责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等。指导监督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四)负责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工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制度,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拟订考核标准。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和土地储备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责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依法收缴相关资产收益。 (五)负责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组织拟订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并组织实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开展自然资源利用评价考核,指导节约集约利用。负责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组织研究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六)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组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拟订城乡规划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并实施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负责土地、海域、海岛等国土空间用途转用工作。负责土地征收征用管理。 (七)负责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牵头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

人工智能让自然资源信息管理更高效

异构融合技术,可用于自然资源数据和系统融合 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既要考虑与其他部委之间相互协作,也要考虑与原国土、住建等部门相关职能互相衔接,还要考虑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国家、省、市和区县四个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要互联互通、协调统一、无缝对接。这都要求相关数据信息资源全面共享,将分散在各部门不同时期的大量数据和系统(平台)互联共享。 但是,由于各部门不同的软件系统由不同团队开发,要实现数据对接尤其是打通不同时期建设的系统数据接口,有一定难度。而人工智能的异构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无需数据接口便可直接进行数据采集、推送,适用于任何系统数据源,并具有高度开放性,能够自动完成分级管理与部门协同的数据双向流转。这种异构融合技术操作更便捷,可以打通部门之间独立数据信息,通过综合性的数据模块掌控全部自然资源基础数据,为快速实现自然资源综合监管提供全面综合的决策依据,进而迅速开展各部门业务融合。 移动加密技术,在自然资源数据保密领域应用 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共享与保密一直是一对矛盾体。由于存在大量涉密涉隐数据,法律法规的限制使得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使用难以实现。而一旦经过加密处理,则会限制数据精度和使用范围。而自然资源信息不仅包括空间地理信息,且与其他部门的诸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交通数据、教育数据等密切相关。因此,打通自然资源数据的传输与应用通道对自然资源管控来说至关重要。 基于区块链的人工智能移动加密技术可有效解决自然资源数据

保密与传输问题。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加密手段可从源头上对各类自然资源涉密涉隐数据进行封装,使得涉密涉隐信息在传输中无法被窃取。明密文混排信息保护技术,可解决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全程信息安全问题,这将从根本上破解保密数据的共享及传输问题。从信息的生成—传输—接收—阅读,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加密保护,杜绝一切环节的泄密可能,通过建立数据横向流通机制,逐步推动形成全国自然资源数据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可将自然资源政务服务拓展到互联网的每个角落,以及传统技术无法实现的涉密基础数据移动设备数据传输与即时通信。 图像识别技术,可用于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自然资源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建立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可以理解为进一步深化推进“多规合一”,并强化空间管控,促进自然资源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也就是说,在空间底图上指明哪些地方能开发,哪些地方要保护。无论是空间规划还是多规合一,难点在于基本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即需对历年来土地调查、林业调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形成统一的差异用地处理方案,并统一地类标准,进而达成规划工作底图的共识。 以往对于此类标准的统一,一般由规划专家和规划部门讨论协商决定,主观性强,且不可避免存在大量行政意图干扰。为了更科学、快速的统一标准,可利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快速提取自然资源数据中各类影像、专题图、图斑的差异点,并通过无监督学习将人工难以发现的盲点和规律提取出来供规划部门决策参考。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随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断变化的。 3、了解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以及破坏严重的现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运用实例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学会正确面对我国的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法,分析我国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 2、自然资源的特征。 难点:1、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2、学生养成通过多渠道搜集、整理和分析材料的习惯,并从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五)、学生情况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在七年级的学习,对自然资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学习新知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展示图片)人类利用土地、矿产、森林、水和水能资源的图片。 (提出问题)(1)土地、矿产、森林、水和水能来自哪里?

(2)上述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归纳自然资源的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归纳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二、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图片。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一问题,结合图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学生活动)完成P54活动2、3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三、自然资源的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自然资源的特征”,教师总结并板书) 1、自然资源的摡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3、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 4、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5、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四、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学生阅读课文P57,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具有世界优势的矿产? 3、具有区域优势的矿产? 4、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 5、探明储量不足的矿产? 6、短缺的矿产?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点评归纳) 五、读我国主要矿产图,归纳一下我国矿产的分布有哪些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