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GB2760-2014

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GB2760-2014

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GB2760-2014
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GB2760-2014

肉质品食品添加剂功能及最大使用量

1,氨基乙酸( 又名甘氨酸) 功能增味剂

预制肉制品最大使用量 3.0g/kg 熟肉制品最大使用量 3.0g/kg

2,茶多酚( 又名维多酚)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0.4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酱卤肉制品类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熏、烧、烤肉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油炸肉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肉灌肠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发酵肉制品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水产品罐头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3,赤藓红及其铝色淀功能着色剂

肉灌肠类0.015g/kg 以赤藓红计肉罐头类0.015g/kg 以赤藓红计

4, 刺云实胶功能增稠剂

预制肉制品 10.0g/kg 熟肉制品10.0g/kg

5, 单辛酸甘油酯功能防腐剂

肉灌肠类 0.5 g/kg

6, 丁基羟基茴香醚( B H A)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7, 二丁基羟基甲苯( B H T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0.2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8, 富马酸一钠功能酸度调节剂

肉及肉制品 ( 0 8 . 0 1 生、鲜肉类除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水产及其制品( 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及其加工制品等) ( 0 9 . 0 1鲜水产除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9,甘草抗氧化物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以甘草酸计

酱卤肉制品类0.2g/kg以甘草酸计

熏、烧、烤肉类0.2g/kg 以甘草酸计

油炸肉类0.2g/kg 以甘草酸计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2g/kg以甘草酸计

肉灌肠类0.2g/kg 以甘草酸计

发酵肉制品类0.2g/kg以甘草酸计

腌制水产品0.2g/kg 以甘草酸计

10, 红曲米, 红曲红功能着色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熟肉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1,β - 胡萝卜素功能着色剂

熟肉制品0.02g/kg

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5.0 g/kg

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1.0 g/kg

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1.0 g/kg

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1.0 g/kg

水产品罐头 0.5 g/kg

12, ε - 聚赖氨酸功能防腐剂

熟肉制品 0.25g/kg

13, ε - 聚赖氨酸盐酸盐功能防腐剂

肉及肉制品 0.30 g/kg

14, 聚葡萄糖功能增稠剂、膨松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

肉灌肠类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5, 决明胶功能增稠剂

肉灌肠类 1.5g/kg

16, 辣椒橙功能着色剂

熟肉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7, 辣椒红功能着色剂

调理肉制品( 生肉添加调理料) 0 .1g/kg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熟肉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8, 磷酸, 焦磷酸二氢二钠, 焦磷酸钠, 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铵, 磷酸氢二钾, 磷酸氢钙,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钾, 磷酸三钠, 六偏磷酸钠, 三聚磷酸钠, 磷酸二氢钠, 磷酸氢二钠, 焦磷酸四钾, 焦磷酸一氢三钠, 聚偏磷酸钾, 酸式焦磷酸功能水分保持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

预制肉制品5.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

熟肉制品 v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

冷冻水产品5.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

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5.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

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1.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

水产品罐头1.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

19, 硫酸钙( 又名石膏)功能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

腌腊肉制品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 仅限腊肠)

5.0g/kg

肉灌肠类3.0g/kg

20,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功能甜味剂、稳定剂、水分保持剂、乳化剂、膨松剂、增稠剂

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0 .5g/kg

21, 没食子酸丙酯( P G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1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1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22, 迷迭香提取物功能抗氧化剂

预制肉制品 0.3g/kg

酱卤肉制品类0.3g/kg

熏、烧、烤肉类0.3g/kg

油炸肉类0.3g/kg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3g/kg

肉灌肠类0.3g/kg

发酵肉制品类0.3g/kg

23, 纳他霉素功能防腐剂

酱卤肉制品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

熏、烧、烤肉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

油炸肉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

肉灌肠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

发酵肉制品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

24, 乳酸链球菌素功能防腐剂

预制肉制品 0.5g/kg

熟肉制品0.5g/kg

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0.5g/kg

蛋制品( 改变其物理性状) 0.25g/kg

25, 沙蒿胶功能增稠剂

预制肉制品0.5g/kg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5g/kg

肉灌肠类0.5g/kg

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0.5g/kg

26, 山梨酸及其钾盐功能防腐剂、抗氧化剂、稳定剂

熟肉制品0.075g/kg 以山梨酸计

肉灌肠类 1.5g/kg以山梨酸计

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0.075g/kg 以山梨酸计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 1.0g/kg 以山梨酸计

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1.0g/kg 以山梨酸计

其他水产品及其制品1.0g/kg 以山梨酸计

蛋制品( 改变其物理性状) 1.5g/kg以山梨酸计

27, 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功能甜味剂、膨松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稠剂

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0.5g/kg

28, 双乙酸钠( 又名二醋酸钠)功能防腐剂

预制肉制品3.0g/kg

熟肉制品3.0g/kg

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1.0g/kg

29,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功能乳化剂、增稠剂

预制肉制品 10.0g/kg

熟肉制品10.0g/kg

水产及其制品( 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及其加工制品等 ) ( 不包括 0 9 . 0 1 鲜水产) 10.0g/kg

其他再制蛋 5.0g/kg

30, 特丁基对苯二酚( T B H Q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31,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 又名阿斯巴甜) 功能甜味剂

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0.3g/kg

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0.3g/kg

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0.3g/kg

水产品罐头0.3g/kg 其他蛋制品1.0g/kg

32,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又名脱氢醋酸及其钠盐)功能防腐剂

预制肉制品0.5g/kg以脱氢乙酸计

熟肉制品0.5g/kg以脱氢乙酸计

33, 脱乙酰甲壳素( 又名壳聚糖)功能增稠剂、被膜剂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6.0g/kg

肉灌肠类6.0g/kg

34, 稳定态二氧化氯功能防腐剂

水产品及其制品( 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品

及其加工制品) ( 仅限鱼类加工) 0.05g/kg

35, 硝酸钠, 硝酸钾功能护色剂、防腐剂

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5g/kg

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

酱卤肉制品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

熏、烧、烤肉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

油炸肉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

肉灌肠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

发酵肉制品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

36, 亚麻籽胶( 又名富兰克胶)功能增稠剂

熟肉制品 5.0g/kg

37,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钾功能护色剂、防腐剂

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

酱卤肉制品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

熏、烧、烤肉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

油炸肉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7 0m g / k g

肉灌肠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

发酵肉制品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

肉罐头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5 0m g / k g

38, 胭脂虫红功能着色剂

熟肉制品0.5g/kg 以胭脂红酸计

39, 胭脂树橙( 又名红木素, 降红木素) 功能着色剂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025g/kg

肉灌肠类0.025g/kg

40, 硬脂酰乳酸钠, 硬脂酰乳酸钙功能乳化剂、稳定剂

肉灌肠类 2.0g/kg

41, 诱惑红及其铝色淀功能着色剂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025g/kg以诱惑红计肉灌肠类 0.015g/kg 以诱惑红计

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 0.05g/kg 以诱惑红计

42, 蔗糖脂肪酸酯功能乳化剂

肉及肉制品 1.5g/kg

43, 植酸( 又名肌醇六磷酸) , 植酸钠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 酱卤肉制品类0.2g/kg

熏、烧、烤肉类0.2g/kg

油炸肉类0.2g/kg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2g/kg

肉灌肠类0.2g/kg

发酵肉制品类0.2g/kg

44, 竹叶抗氧化物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5g/kg 酱卤肉制品类0.5g/kg

熏、烧、烤肉类0.5g/kg

油炸肉类0.5g/kg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5g/kg

肉灌肠类0.5g/kg

发酵肉制品类0.5g/kg

水产品及其制品 ( 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 0.5g/kg

肉制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5 ' - 呈味核苷酸二钠( 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D - 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醋酸酯淀粉,单, 双甘油脂肪酸酯 ( 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高粱红,谷氨酸钠,瓜尔胶,果胶,海藻酸钠( 又名褐藻酸钠),黄原胶( 又名汉生胶),甲基纤维素,卡拉胶,抗坏血酸钠,磷酸酯双淀粉,氯化钾,明胶,木糖醇,葡萄糖酸 - δ - 内酯,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乳酸,乳酸钠,碳酸氢铵,氧化羟丙基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柠檬酸,柠檬酸钠等

教案——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2.教案——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3.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中常见添加剂的种类通过实例知道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辩证的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认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及作用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 提出问题1.同学们都爱吃一些小食品,盼盼、薯片、可 乐等,为什么呀? 2.为什么味道好,其中加入什么物质,他们对 人体有没有害处呢?让我们接着学习食品添 加剂这一节。 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补充食 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分,防止食物变 质。人们会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天然或化学合成 的物质。 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 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 质; 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 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 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呢? 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着色剂——改善食品的外观 调味剂——增添食品的味道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营养强化剂——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1、着色剂。作用、常见着色剂、性质:在规 定范围内使用,一般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是无害 1.好吃,色香味俱佳。 食盐、酱油、味精、花椒、 辣椒、糖等。

的,超量使用则对人体有害。 为了婴儿的健康,很多国家已经规定婴儿食品内不能加入任何着色剂。 我们班有没有壮族的同学?听说过五色糯米饭吧?你们知道有那五种颜色,又是怎么染色的呢? 感觉很好吃的糯米饭,没有味道你们会不会喜欢?食堂的青菜常常是很少油的,或者很咸,为什么呢? 一日三那餐离不开调味剂。调味剂有什么作用? 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味道,增强食品原有的味道或添加食品额外的味道。 举例:味精,酱油、醋水果香精,糖,糖精,花椒,柠檬酸等。市场上买的饮料大部分是勾兑而成的,加入的水果味的几乎都是水果香精。 醋作为调味剂有什么作用?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食盐有哪些作用? 长期进食过量的食盐会引起高血压,使人体肾脏受损。 食盐、醋除了作为调味剂,还有其他作用吗?对,防腐剂。防腐剂又有什么作用呢?黑色、红色、紫色、白色、黄色。 这些颜色来自植物。黑色黑色糯米饭,即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取得黑染料液。红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蓝草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黄染料,可用黄花汁(壮语叫“花迈”)、黄栀子、黄羌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将黄花汁煮沸,或将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黄澄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黄羌捣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黄色的糯米。 没有味道的东西不好吃。放的油、盐等调味剂不合适,也不好吃。 醋增加食品酸味,酸味可以促进人体胃酸分泌,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添加剂名称功能最大使用量 (g/kg) 备注CNS号INS号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0.05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 量计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0.05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 量计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0.05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 量计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 (吐温80)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0.05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 量计 硫酸钙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酸度调节剂 按生产需要适 量使用 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 铵(铵明矾)膨松剂,稳定剂 按生产需要适 量使用 铝的残留量≤ 100mg/kg(干样品,以 铝计) 06.004;06.005 522;523 氯化钙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按生产需要适 量使用 18.002 509 氯化镁稳定剂和凝固剂按生产需要适 量使用 18.003 511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 20)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 量计 10.024 493 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 40)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 量计 10.008 495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 60)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 量计 10.003 491 山梨醇酐叁硬脂酸酯(司盘 65)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 量计 10.004 492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 量计 10.005 494 谷氨酰胺转氨酶稳定剂和凝固剂0.25 18.013 二氧化硅抗结剂0.025 复配消泡剂用 山梨糖醇及山梨糖醇液甜味剂、膨松剂、乳化剂、 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 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 量使用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甜味剂,乳化剂,稳定剂, 增稠剂,水分保持剂,膨 松剂 按生产需要适 量使用 丙酸及其钠盐、钙盐防腐剂 2.5 以丙酸计17.029;17.006; 17.005 280; 281;282

食品添加剂与非法食品添加物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国民对健康的生活品质加快了追逐的脚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社会所关注。为改善食品质量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需要的食品添加剂在工业生产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而如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一杯卫生部列入食品非法添加物的行列。是对人体有危害且不允许被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国民利益不受不法企业所侵害。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故应加强管理监督工作。平民生活也应学习些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鉴别某些非法添加物是否存在,来维护自身利益。 关键字:食品添加剂,食品非法添加物,苏丹红,三聚氰胺。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GDP的不断增长,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比起曾经的解决温饱,现在大多数家庭早已达到了小康水平,甚至是正向着更高的生活质量追求。高蛋白,更健康等字眼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为了迎合国人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近几年一些大打养生旗号的保健食品层出不穷。然而,又有多少是真正安全的食品?有些所谓的保健养生食品不仅没有能够使身体健康的功效,反倒是为了达到海市蜃楼似的虚幻实时效果,给消费者造成“急速有效”的错觉,在产品中加入对人体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的非法添加物欺骗消费者。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对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警惕性!以免在身体受到侵害后才知真相,到头来只有追悔莫及。 为了保证我们能够正确辨别食品安全与否,分辨清楚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与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区别是首要任务。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剂即为改善食品质量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①在工业生产上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然而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 卫生部规定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的才可定义为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 加剂; 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e)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另外,只有在能够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或是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等实际情况下添加剂的使用方能被认可。其它一切未被卫生部列入合法食品添加剂范畴内的食品添加物均应视为非法食品添加物。类似豆制品中的吊白块,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红鸭蛋总中的苏丹红等,这些物品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生产中添加的,共5批47种。

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gb2760-资料讲解

肉质品食品添加剂功能及最大使用量 1,氨基乙酸( 又名甘氨酸) 功能增味剂 预制肉制品最大使用量 3.0g/kg 熟肉制品最大使用量 3.0g/kg 2,茶多酚( 又名维多酚)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0.4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酱卤肉制品类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熏、烧、烤肉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油炸肉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肉灌肠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发酵肉制品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水产品罐头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 3,赤藓红及其铝色淀功能着色剂 肉灌肠类0.015g/kg 以赤藓红计肉罐头类0.015g/kg 以赤藓红计 4,刺云实胶功能增稠剂 预制肉制品 10.0g/kg 熟肉制品10.0g/kg 5,单辛酸甘油酯功能防腐剂 肉灌肠类 0.5 g/kg 6,丁基羟基茴香醚( B H A)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7,二丁基羟基甲苯( B H T )功能抗氧化剂 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0.2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 8,富马酸一钠功能酸度调节剂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 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食品安全标准采购食品添加剂。不采购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不采购标识不规范的、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 2、采购使用的明矾、泡打粉、小苏打、臭粉等食品添加剂包装标签上应注明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3、购入食品添加剂时,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等规定,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的采购查验、记录和索证索票制度。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并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登记台账。 4、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以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安全要求或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加工经营食品为现制现售模式,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并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做好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对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名称、生产单位、用于加工制作的食品品种(用途)、使用量、使用时间、责任人进行登记。 6、对食品添加剂“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管理,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7、严禁使用硼酸、硼砂、罂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中所列物质及其他非食用物质。 8、不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用于面点、糕点、肉类加工。生、鲜肉等规定品种不添加食用香料、香精。 9、油条、油炸食品等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10、指定专人负责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

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有本质区别

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有本质区别 民以食为天,从最早的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再到近期发生的毒豆芽以及皮革奶等,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大多数不明真相的人,往往会把“问题食品”归咎于食品添加剂。卫生部于近期也公布了47种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和22种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其实,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有本质区别,譬如在小麦粉里添加面粉处理剂(有漂白、增加面筋强度的作用)溴酸钾是非法添加物,而添加硫酸铝钾(膨松作用)是允许的,不过铝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00mg/kg,过多添加就是滥用添加剂,也会对身体有害。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广泛使用,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就没有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但是现在有一部分人把食品添加剂当成有害物质来看待,这是对食品添加剂不公的看待。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更多的是关心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有多高,或者说食品添加剂的危害程度到底有多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介绍一个标准,将于2011年6月20日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这个标准内含了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使用范畴(包括香料、香精、食品工业

用加工助剂和酶制剂),也包含了食品添加剂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或最大残留量。目前我国卫生部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类,2000多种。每种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都要经过动物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然后考虑动物和人体的差异,得出日允许摄入量(ADI)。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就是根据每个食品添加剂的日允许摄入量(ADI)、我国居民的平均体重和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来确定的。因此,从目前来看,按照GB2760的规定来添加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食品是安全的。可以说在市场上不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几乎没有,目前的确有部分食品存在食品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现象,这种现象明显增加了食品的风险性。另外,由于小孩的体重与膳食结构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异,消费者在给小孩挑选食品时,应要慎重,挑选食品添加剂尽量少的食品。 这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为啥备受大家关注,主要还是违法添加物惹的祸,要么添加非食用物质,要么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管允许与否,例如:镉大米、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的本质区别在于非法添加物质没有经过动物毒性试验,其产生的危害性无法预知和控制,其使用所导致食品安全的风险性自然很高。没有动物毒性试验数据,自然也不可能得到卫生部门的许可使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漏选、多 选均不得分,每题 1 分,共30 分) 1. 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B )。 A. VA B. VB C. VE D. VD 2. 在中国魔芋胶属于(A)。 A. 普通食品原料 B. 新资源食品 C. 食品添加剂 D. 药食两用物质 3. 不法分子在食品中非法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不包括(C)。 A. 使用非法添加物 B.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 使用药食两用物质 D. 使用工业级添加剂 4. 工业明胶用途最不可能是( A )。 A. 果冻 B. 酸奶 C. 肉皮冻 D. 医用胶囊 5. 二氧化硫可用作防腐剂的食品是( A )。 A. 葡萄酒 B. 食醋 C. 泡菜 D. 面包 6. 甜度最高的是(C)。 A. 果糖 B. 甜蜜素 C. 阿斯巴甜 D. 木糖醇 7. 确定物质ADI 值的步骤是( B )。 A. 暴露量评估 B. 危害特征描述 C. 识别危害 D. 风险特征描述 8. 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氨基酸是( A )。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酪氨酸 D. 色氨酸 9. 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是(C)。 A. 热不变性的 B. 热可逆的 C. 热不可逆的 D. 热变性的 10. 不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是( D )。 A.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B. L- 抗坏血酸钠 C. L- 抗坏血酸磷酸酯镁 D. 异抗坏血酸钠 11. 不属于“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 应超过1”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B)。 A. 防腐剂 B. 甜味剂 C. 抗氧化剂 D. 相同色泽着色剂 12. 用于浓缩果汁澄清的酶制剂是( B )。 A. 糖化酶 B. 果胶酶 C. 蛋白酶 D. 脂肪酶 13. 属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是( A )。 A. 溴酸钾 B. 亚铁氰化钾

《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规定

《食品安全法》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规定 第二十八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四十七条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说明书和包装。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六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的事项,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使用方法,并在标签上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第四十八条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 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 页脚内容1

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第八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二)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页脚内容2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题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第二章第一节。在该部分教材内容之前介绍了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在合理选择饮食中还介绍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食物的酸碱性,这些都为作为食物中增光添彩部分的食品添加剂的知识讲解做了铺垫,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是合理选择膳食、促进身体健康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学生情况的分析: (1)学生的现有知识:学生在必修二中学习了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对于有机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化学与生活》模块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素”以及“平衡膳食”两个课题的内容,对这两方面内容有了初步认识,食品添加剂是学生学习的第三个课题。在实际生活和日常概念中相当多的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着错误的认识,对食品添加剂没有明确的概念。(2)学生的能力基础:经过初三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初步分析、表达与交流等基本科学探究能力。 (3)学生的思维特点:高一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趋于主导的地位,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得出结论。 3、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以“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问题引入,通过“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线索作为引导,设置学生活动:收集食品标签、查阅食品标签、了解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为例介绍有关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并从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安全用量、禁用的添加物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4、教学设计的重点: 选择学生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学习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作用和分类。该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重点是通过几个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交流等能力,学会辩证看待事物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2)知道常见的防腐剂、着色剂、调味剂和营养剂,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用途,了解部分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简介资料、观看图片、识别标签等方法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及作用,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科学的方法,学习从生活事件中提炼问题,并能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辩证的看待化学产品,转变生活态度和观念,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3)体验学习的成功乐趣,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严格按照“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存放)管理要求,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进货查验、使用登记制度。 2、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了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尽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剂,确须使用的,应在限量范围内使用。 3、使用食品添加剂外包装或标签上,应有中文“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标签要求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第47、48和66条的规定。 4、购入食品添加剂,须索证索票并登记台账。应索取生产许可证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5、严禁违法使用硼酸、硼砂、罂粟壳、废弃食用油脂、工业用料等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发生。禁止购买、储存、使用亚硝酸盐。含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的吉士粉、油性色素等不可用于面点、糕点、肉类加工。 6、油条、糕点、面食等常用的泡打粉等含铝膨松剂,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防止铝含量超标;应首选使用不含铝的酵母粉、塔塔粉等食品添加剂。糕点禁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7、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配备专用称量工具,严格按限量标准使用。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加锁定位存放,专柜外标示“食品添加剂专柜”字样,不得与其他食品原料等物品混放。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须有使用记录。 8、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备案公示制度,对所使用食品添加剂先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经同意后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向消费者就食品添加剂名称、用量、使用范围等信息进行公示,杜绝不备案或不公示现象发生。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手册 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9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9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 消泡剂 乳化硅油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 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 聚氧丙烯甘油醚 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没食子酸丙酯(PG) D-异抗坏血酸钠 茶多酚(维多酚) 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甘草抗氧物

【食品添加剂滥用的危害】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责任书

【食品添加剂滥用的危害】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 食品添加剂责任书 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责任书 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责任书 (主要负责人) 为保障本单位食品质量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防止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发生,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食品非法添加的第一责任人,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XX]20号)的要求,承担以下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一、依法规范生产行为 1、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保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和合格证明文件的完整一致;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 2、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控制要求。 3、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严格执行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对产品

批批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 4、建立企业诚信制度。主要是企业诚信教育制度、企业内部诚信档案制度、企业诚信管理检查制度、诚信危机处理和预警制度等。 5、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6、建立销售台帐和召回制度。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7、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制度。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8、建立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建立和保存对消费者投诉的受理记录。 9、建立应急管理和处置制度。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的与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并做出反应,同时应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对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发现的风险因素、检验发现的不安全食品等情况,应主动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二、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规范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包装上必须具有标签,标签上应当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

面包中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面包中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 7标准 时间:2009-08-21 08:49:00 来源:食品商务网 执行该种添 标准的地 区 1、 L-盐酸赖氨酸[氨基酸及含氮化合 物]加工面包、 饼干、面条 的面粉 营养强化剂 中国 大陆 1~2(1.谷类及其制 品也可按量添加 2. 如 用L-赖氨酸天门冬氨 酸盐,须经折算) 2008-06-01 2、丙酸及其钠盐、钙盐面包防腐剂 中国 大陆 2.5 (以丙酸计)2008-06-01 3、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 (又名甜蜜素)面包甜味剂 中国 大陆 0.65 (以环己基氨基 磺酸计) 2008-06-01 4、黄蜀葵胶面包增稠剂 中国 大陆10.02008-06-01 序号该种添加剂中文名称允许使用 该种添加添加剂功能描 剂的食品述 中文名称 最大允许使用量 (g/kg)生效时间

13、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司盘 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司盘 4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司盘 60),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 (又名司盘65),山梨醇酐单油酸酯 (又名司盘80) 面包乳化剂 中国 大陆 3.02008-06-01 14、山梨酸及其钾盐面包抗氧化剂、防腐 剂、稳定剂和凝 固剂 中国 大陆 1.0 (以山梨酸计)2008-06-01 15、山梨糖醇(液)面包膨松剂、乳化 剂、水分保持 剂、稳定剂和凝 固剂、甜味剂、 增稠剂 中国 大陆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2008-06-01 16、羧甲基淀粉钠面包增稠剂 中国 大陆 0.022008-06-01 17、糖精钠面包 增味剂、甜味 剂中国 大陆 0.15 (以糖精计)2008-06-01 18、田菁胶面包增稠剂 中国 大陆 2.02008-06-01 19、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面包防腐剂 中国 大陆 0.52008-06-01 20、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面包甜味剂 中国 大陆 0.32008-06-01

2.1.2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课时训练7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1.下列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味精 B.发酵粉中的碳酸氢钠 C.豆腐制作中加入的盐卤 D.主食中的淀粉 解析:盐卤是凝固剂(属于食品添加剂);D中的淀粉是食物的主要成分。 答案:D 2.食品安全已成为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下列有关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调节食品色泽,改善食品外观,使用工业色素苏丹红 B.为了提高奶粉中氮含量,加入适量的三聚氰胺 C.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加入适量苯甲酸钠以达到阻抑细菌繁殖的作用 D.食盐是咸味剂,无防腐作用 解析:苏丹红和三聚氰胺都不能用于食品。苯甲酸钠是常用防腐剂之一。食盐是咸味剂,同时也有防腐作用。 答案:C 3.下列措施中能减慢食品的腐败,延长其保质期的是() ①降温冷冻②用食盐腌制③加热烘干④适当地使用防腐剂 A.①② B.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低温时细菌滋生得慢,有利于食品的保存;用食盐腌制后NaCl的浓度较大,细菌不易存活;加热烘干,湿度小的环境中,细菌也不易生存;使用防腐剂也可以使食品长时间保持色香味和口感。 答案:D 4.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使用量特别要注意严加控制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谷氨酸钠 C.碳酸氢钠 D.亚硝酸钠

解析:亚硝酸钠常以防腐剂的形式加入食品中,但亚硝酸钠也有一定的致癌性,因此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要严格控制亚硝酸钠的使用量。 答案:D 5.下列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是() ①用工业酒精兑水假冒白酒②用福尔马林浸泡海参使食物保鲜③用无碘盐假冒碘盐 ④用亚硝酸钠假冒食盐⑤用盛过农药的桶装工业用油假冒食用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⑤ 解析: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误饮可使人死亡;福尔马林,即甲醛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人死亡;亚硝酸钠具有致癌作用;农药本身具有毒性,而且工业用油中也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均会引发中毒事故。 答案:C 6.关于膨松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是常用的碱性膨松剂,其作用原理为 2NaHCO3CO2↑+H2O+Na2CO3 B.复合膨松剂一般由碳酸盐类、酸类和淀粉等物质组成 C.膨松剂分为碱性膨松剂和复合膨松剂两类 D.膨松剂使用量越大,食品越松软,越符合人们的要求 解析:膨松剂必须控制用量,不可超量使用。 答案:D 7.绿色化学是日渐为人们所熟悉的社会概念。关于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是() ①香甜可口②无污染③表面呈绿色④无化学添加剂⑤有营养价值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因此需要无污染、无化学添加剂和有营养。答案:C

最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2014)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8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 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 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 甜味剂、增稠剂、其他。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 等逐一介绍。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8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 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 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 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 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 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 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 消泡剂 乳化硅油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 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 聚氧丙烯甘油醚 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没食子酸丙酯(PG) D-异抗坏血酸钠 茶多酚(维多酚) 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由于食品添加剂在国际和我国国内引发了不少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添加剂做了部分说明和解释,以便大家更清楚的认识食品添加剂,更正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做到健康使用。 标签: 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信息不对称 F49 由于食品与人类息息相关,关乎人们的健康和安全,由于近些年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在国际乃至国内都引发了不小的轰动,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所以,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引发了人们消费心理的不放心,造成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给社会造成恐慌。在国际食品行业中,食品质量受到了国际人们的质疑,不仅国际食品行业受到质疑,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同样也受到消费者的猜疑,我国的食品安全也不容乐观。 1信息不对称视域下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使用食品添加剂也应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爆发,接连不断的曝光的苏丹红、孔雀绿、甲醛啤酒、阜阳奶粉事件、四川彭州青泡菜事件、广州毒酒事件、陈化粮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果冻”杀人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毒猪油事件、“口水油”沸腾鱼事件、三聚氰胺、柠檬黄、工业用滑石粉、吊白块事件等等事件。如此多的事件,令人目瞪口呆,可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所引发的事件时有发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违法行为。 1.1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剂量超出了强制性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所规定能够使用的最大剂量。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食品添加剂能够按照国家规定的计量进行生产,那么我国的食品绝对是安全的,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超限量的添加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防腐剂、漂白剂、甜味剂、着色剂、面粉处理等。另外,还有因为技术不过关而产生的滥用问题。例如,为了使小麦粉看起来更白,在小麦粉中超量使用使过氧化苯甲酰;用于黄花菜加工、漂白、防腐、防霉,焦亚硫酸钠超标量。为了延长其保存期和降低成本,在一些乳饮料、果汁饮料、蜜饯中大量加入防腐剂(苯甲酸)和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人工合成色素等等。

最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最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12493—9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8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 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 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 逐一介绍。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01年我国允 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 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 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 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 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 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 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 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 抗结剂

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 消泡剂 乳化硅油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 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 聚氧丙烯甘油醚 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 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没食子酸丙酯(PG) D-异抗坏血酸钠 茶多酚(维多酚) 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甘草抗氧物

食品添加剂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食品添加剂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摘要分析食品添加剂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为促进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应用;对策;食品安全 AbstractInthepaper,theproblemsofapplicationoffoodadditiveswereanalyzedandcoutermeansures wereputforward,soastoprovidedreferencesforpromotingtheconservativeuseoffoodadditivesanden suringfoodsafetyinChina. Keywordsfoodadditives;application;countermeasures;foodsafety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防腐以及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1-2]。食品添加剂由于能改善食品品质和档次,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食品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随着“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的频频发生,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存在的问题 1.1用量不规范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按国家规定标准而随意使用的现象较为突出,比较突出的是超量使用现象。一方面,某些厂家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不顾食品添加剂的用量问题;有些厂家设备简单陈旧,缺乏精确的计量设备,缺乏生产技术人员;对有预包装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标示不准确甚至不标。另一方面,在饮食行业,非包装食品添加剂标准缺失3]。自2010年6月起颁布实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中对于现场制作、产量较小的产品并没有做出用量的的规范。像面包店中预包装好的牛角包、酥皮包、方包上都有配料表一栏,除了标了小麦粉、白砂糖、牛油、鸡蛋等原料外,还标了“面包改良剂”,后面往往用括号表明了成分“淀粉、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维生素C、酶制剂”,但对于用量没有明确。 1.2超范围使用 在食品安全法草案中,明确了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但实际上,如吊白块、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 1.3使用过期、劣质的食品添加剂 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其功效会大打折扣,而且长期存放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添加食品的安全性;劣质食品添加剂,不仅产品不纯,而且含有汞、铅等重金属有害物质添加到食品中,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 1.4重复、多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般有2种情况,一种是在某一食品中添加了单一的添加剂后,又因其他功用添加了复合食品添加剂,而复合添加剂由于配方保密不便公开,可能会出现重复添加的情况4]。比如某种食品防腐剂应用在酱油中,目的是为了保证酱油防腐,但酱油被用于某种罐头食品中,这种防腐剂就带入到罐头食品中,这种罐头食品可能未被批准用这种食品防腐剂,或者这种食品防腐剂限量低,罐头食品生产厂家不知道原料酱油里使用了防腐剂,再添加就超标了。另一种是多个环节进行了添加,比如国家允许使用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现实中,生产面粉厂添加、销售商添加、生产馒头的小作坊添加,致使最终产品的增白剂严重超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