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师中成药总结笔记

药师中成药总结笔记

药师中成药总结笔记
药师中成药总结笔记

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表实感冒颗粒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感冒清热颗粒(□服液)

【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正柴胡饮颗粒

【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痠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二、辛凉解表剂

锒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桑菊感冒片(颗粒、合剂)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双黄连□服液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羚羊感冒胶囊(片)

【功能】清热解表。

【主治】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

连花清瘟胶囊

【功能】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主治】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症见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颗粒、□服液)

【功能】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痠痛。

荆防颗粒(合剂)

【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主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身疼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

午时茶颗粒

【功能】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四、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

【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保济丸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胶囊)

【功能】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主治】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第二节祛暑除湿剂

一、祛暑剂

六一散

【功能】清暑利湿。

【主治】感受暑湿所致的暑湿证,症见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

甘露消毒丸

【功能】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主治】暑湿蕴结所致的湿温,症见身热肢痠、胸闷腹胀、尿赤黄疸。

二、袪暑避秽剂

紫金锭(散)

【功能】辟瘟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治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

【功能】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十滴水(软胶囊)

【功能】健胃,祛暑。

【主治】中暑,症见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

【功能】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祛暑除湿剂治的暑湿证,药少力轻,为治疗暑湿之常用基础成药。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剂

葛根芩连丸(微丸)

【功能】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主治】湿热蕴结所致的泄再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以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双清□服液

【功能】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主治】风温肺热,卫气同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

【功能】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第四节泻下剂

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

【功能】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

【功能】泻火通便。

【主治】肝胆火旺所致的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九制大黄丸

【功能】泻下导滞。

【主治】胃肠积滞所致的便秘、湿热下痢、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小便赤黄。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软胶囊、丸)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增液□服液

【功能】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主治】高热后,阴津亏损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兼见口渴咽干、口唇干燥、小便短赤、舌红少津。

通便灵胶囊

【功能】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主治】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苁蓉通便□服液

【功能】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主治】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三、峻下剂

舟车丸

【功能】行气逐水。

【主治】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四、通腑降迪剂

尿毒清颗粒

【功能】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主治】脾肾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滞所致的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黄;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

【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黄连上清片(丸)

【功能】散风清热,泻火止痛。

【主治】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一清颗粒(胶囊)

【功能】清热泻火解毒,化疲凉血止血。

【主治】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及牙銀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黛蛤散

【功能】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主治】肝火犯肺所致的头晕耳鸣、咳嗽吐齟、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牛黄上清胶囊(片、丸)

【功能】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主治】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主治】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牛黄解毒胶囊(片、丸、软胶囊)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火热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牛黄至宝丸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主治】胃肠积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燥咽干、大便燥结。

新雪颗粒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症见高热、烦躁;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感冒见上述证候者。芩连片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脏腑蕴热,头痛目赤,口鼻生疮,热痢腹痛,湿热带下,疮疖肿痛。

导赤丸

【功能】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主治】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板蓝根颗粒(茶、糖浆)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清热解毒□服液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二、解毒消癥剂

抗癌平丸

【功能】清热解毒,散疲止痛。

【主治】热毒瘀血壅滞所致的胃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

西黄丸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热毒壅结所致的痈疸疔毒、瘰疬、流注、癌肿。

第六节温里剂

一、温中散寒剂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

【功能】温中散寒,健胃。

【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小建中合剂

【功能】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良附丸

【功能】温胃理气。

【主治】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香砂养胃颗粒(丸)

【功能】温中和胃。

【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附子理中丸

【功能】温中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香砂平胃丸(颗粒)

【功能】止痛。

【主治】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纳呆食少。

四逆汤

【功能】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主治】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第七节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

【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主治】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橘贝半夏颗粒

【功能】化疲止咳,宽中下气。

【主治】痰气阻肺,咳嗽痰多、胸闷气急。

二、清热化痰剂

礞石滚痰丸

【功能】逐痰降火。

【主治】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惊悸,或喘咳痰稠、大便秘结。

清气化痰丸

【功能】清肺化痰

【主治】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黏稠、胸腹满闷。

复方鲜竹沥液

【功能】清热化痰,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三、化痰息风剂

半夏天麻丸

【功能】健脾祛湿,化痰息风。

【主治】脾虚湿盛、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晕、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

四、化痰散结剂

消瘿丸

【功能】散结消瘿。

【主治】痰火郁结所致的癭瘤初起;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见上述证候者。

第八节止咳平喘剂

一、散寒止咳剂

通宣理肺丸

【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主治】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杏苏止咳颗粒(糖浆、□服液)

【功能】宣肺散寒,止咳祛痰。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二、清肺止咳剂

清肺抑火丸

【功能】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主治】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蛇胆川贝散(胶囊、软胶囊)

【功能】清肺,止咳,祛痰。

【主治】肺热咳嗽,痰多。

橘红丸(片、颗粒、胶囊)

【功能】清肺,化痰,止咳。

【功能】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强力枇杷露(胶囊)

【功能】清热化痰,敛肺止咳。

【主治】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川贝止咳露

【功能】止嗽祛痰。

【主治】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三、润肺止咳剂

养阴清肺膏(糖浆、□服液、丸)

【功能】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主治】阴虚燥咳,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二母宁嗽丸

【功能】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主治】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症见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蜜炼川贝枇杷膏

【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燥咳嗽,痰黄而黏,胸闷,咽喉疼痛或痒,声音嘶哑。

四、发表化饮平喘剂

小青龙胶囊(合剂、颗粒、糖浆)

【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桂龙咳喘宁胶囊

【功能】止咳化痰,降气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痰湿内阻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五、泄热平喘剂

止嗽定喘□服液

【功能】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六、化痰平喘剂

降气定喘丸

【功能】降气定喘,祛痰止咳。

【主治】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气逆喘促;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蠲哮片

【功能】泻肺除壅,漆疲祛瘀,利气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瘀伏肺证,症见气粗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

平喘、消痰除壅,故为君药。

七、补肺平喘剂

人参保肺丸

【功能】益气补肺,止嗽定喘。

【主治】肺气亏虚,肺失宣降所致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

八、纳气平喘剂

苏子降气丸

【功能】降气化痰,温肾纳气。

【主治】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

【主治】肾不纳气所致的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固本咳喘片

【功能】益气固表,健脾补肾。

【主治】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蛤阶定喘胶囊(丸)

【功能】滋阴清肺,止咳平喘。

【主治】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欠咳、年老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

第九节幵窍剂

一、凉幵剂

安宫牛黄丸(胶囊、散)

【功能】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主治】热病,邪人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紫雪散

【功能】清热开窍,止痉安神。

【主治】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經、尿赤便秘。

局方至宝散(丸)

【功能】清热解毒,开窍镇惊。

【主治】热病属热人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热惊风。

万氏牛黄清心丸

【功能】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主治】热人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小儿高热惊厥。

清幵灵□服液

【功能】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主治】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髙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症候者。

二、温幵剂

苏合香丸

【功能】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

第十节固涩剂

一、益气固表剂

玉屏风胶囊(颗粒、□服液)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症见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二、固脬缩尿剂

缩泉丸

【功能】补肾缩尿。

【主治】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三、固精止遗剂

金锁固精丸

【功能】固肾涩精。

【主治】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痠软、腰痠耳鸣。

四神丸

【功能】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泄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固本益肠片

【功能】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綿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及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第十一节补虛剂

一、补气剂

四君子丸(合剂)

【功能】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补中益气丸(口服液、合剂)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挥、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参苓白术散(水丸、颗粒)

【功能】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六君子丸

【功能】补脾益气,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香砂六君丸(片)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启脾丸

【功能】健脾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薯蓣丸

【功能】调理脾胃,益气和营。

【主治】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的虚劳、胃脘痛、痹病、闭经、月经不调。

二、助阳剂

桂附地黄丸(胶囊)

【功能】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膝痠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右归丸(胶囊)

【功能】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痠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五子衍宗丸(片、□服液)

【功能】补肾益精。

【主治】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济生肾气丸(片)

【功能】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痠重、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青娥丸

【功能】补肾强腰。

【主治】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

三、养血剂

当归补血口服液(丸、胶囊)

四物合剂

【功能】补血调经。

【主治】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及月经不调。

四、滋阴剂

六味地黄丸

【功能】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左归丸

【功能】滋肾补阴。

【主治】真阴不足,腰痠膝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

大补阴丸

【功能】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知柏地黄丸

【功能】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河车大造丸

【功能】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主治】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麦昧地黄丸(□服液)

【功能】滋肾养肺。

【主治】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痠软,消渴。

玉泉丸

【功能】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主治】阴虚内热所致的消渴,症见多饮、多食、多尿;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杞菊地黄丸(浓缩丸、片、□服液、胶囊)

【功能】滋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五、补气养血剂

八珍颗粒(丸)

【功能】补气益血。

【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人参归脾丸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宁心。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

人参养荣丸

【功能】温补气血。

【主治】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十全大补丸(□服液)

【功能】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健脾生血颗粒(片)

【功能】健脾和胃,养血安神。

【主治】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所致的血虚证,症见面色萎黄或咣白、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不调、烦躁多汗、倦怠乏力、舌胖色淡、苔薄白、脉细弱。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

【注意事项】本品含有硫酸亚铁,对胃有刺激性,故宜在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忌饮茶,勿与含鞣酸类药物合用;

六、补气养阴剂

生脉饮(胶囊)

人参固本丸

【功能】滋阴益气,固本培元。

【主治】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痠耳鸣,遗精盗汗,大便干燥。

消渴丸

【功能】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主治】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参芪降糖胶囊(颗粒、片)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主治】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养胃舒胶囊(颗粒)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行气导滞。

【主治】脾胃气阴两虚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灼热疼痛、痞胀不适、口干口苦、纳少消瘦、手足心热;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七、阴阳双补剂

龟鹿二仙膏【功能】温肾补精,补气养血。

【主治】肾虚精亏所致的腰膝痠软、遗精、阳痿。

八、补精养血剂

七宝美髯丸(颗粒、□服液)【功能】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遗精早泄、头眩耳鸣、腰痠背痛。

第十二节安神剂

一、补虚安神剂

天王补心丸

【功能】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柏子养心丸

【功能】补气、养血、安神。

【主治】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养血安神丸(片、糖浆)

【功能】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所致的头眩心悸、失眠忘。

枣仁安神液(颗粒、胶囊)

【功能】养血安神。

【主治】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二、解郁安神剂

解郁安神颗粒

【功能】疏肝解郁,安神定志。

【主治】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所致的失眠、心烦、焦虑、健忘;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三、清火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功能】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症见心神烦乱、失眠多梦、心悸不宁、舌尖红、脉细数。

第十三节、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颗粒(片)

【功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主治】外感病邪犯少阳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功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加味逍遥丸(□服液)

【功能】疏肝清热,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第十四节理气剂

一、理气疏肝剂

四逆散

【功能】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主治】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痢疾,症见脘腹胁痛、热厥手足不温、泻痢下重。

左金丸(胶囊)

【功能】泻火,疏肝,和胃,止痛。

【主治】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柴胡舒肝丸

【功能】疏肝理气,消胀止痛。

【主治】肝气不舒,症见胸胁痞闷、食滞不消、呕吐酸水。

气滞胃痛颗粒(片)

【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胃苏颗粒

【功能】理气消胀,和胃止痛。

【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二、理气和中剂

木香顺气丸(颗粒)

【功能】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主治】湿阻中焦、脾胃不和所致的湿滞脾胃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越鞠丸

【功能】理气解郁,宽中除满。

【主治】瘀热痰湿内生所致的脾胃气郁,症见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第十五节、活血剂

一、活血化瘀剂

复方丹参片

【功能】活血化疲,理气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丹七片

【功能】活血化癖,通脉止痛。

【主治】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血塞通颗粒

【功能】活血祛瘀,通脉活络。

【主治】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偏瘫、肢体活动不利、口眼啮斜、胸痹心痛、胸闷气憋;中风后遗症及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消栓通络胶囊

【功能】活血化疲,温经通络。

【主治】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神情呆滞、言语謇涩、手足发凉、肢体疼痛;缺血性中风及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逐瘀通脉胶囊

【功能】破血逐瘀,通经活络。

【主治】血瘀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耳鸣、舌质黯红、脉沉涩;高血压、脑梗塞、脑动脉硬化等病见上述

二、活血行气剂

血府逐瘀□服液(胶囊)

【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元胡止痛片 (颗粒、胶囊、□服液、滴丸)

【功能】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

速效救心丸

【功能】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苏合滴丸(丸、软胶囊、胶囊)

【功能】理气,宽胸,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疼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心可舒胶囊(片)

【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引起的胸闷、心悸、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见上述证候

九气拈痛丸

【功能】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胀满疼痛、痛经。

三、益气活血剂

麝香保心丸

【功能】芳香温通,益气强心。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消栓胶囊(□服液)

【功能】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啮斜、言语謇涩、气短乏力、面色恍白;缺血性中风见上述证候者。

通心络胶囊

【功能】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亦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埚斜、言语不利。

诺迪康胶囊

【功能】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主治】气虚血瘀所致胸痹,症见胸闷、刺痛或隐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头晕目眩;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四、益气养阴活血剂

稳心颗粒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主治】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 症见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见上述证候者。

参松养心胶囊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

【主治】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

益心舒胶囊

【功能】益气复脉,活血化疲,养阴生津。

【主治】气阴两虚,瘀血阻脉所致的胸痹,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脉结代;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五、活血化瘀息风剂

【主治】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眼哨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华佗再造丸

【功能】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

【主治】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拘挛麻木、口眼哨斜、言语不清。

抗栓再造丸

【功能】活血化疲,舒筋通络,息风镇痉。

【主治】瘀血阻窍、脉络失养所致的中风,症见手足麻木、步履艰难、瘫痪、口眼埚斜、言语不清;中风恢复及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

第十六节止血剂

一、凉血止血剂

槐角丸

【功能】清肠疏风,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二、化瘀止血剂

三七片

【功能】散疲止血,消肿止痛。

【主治】出血兼瘀血证,症见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止血定痛片

【功能】散疲,止血,止痛。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出血,胃酸过多。

第十七节消导剂

一、消积导滞剂

保和丸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

【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枳实导滞丸

【功能】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六味安消散(胶囊)

【功能】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

【主治】脾胃不和、积滞内停所致的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

二、健脾消食剂

开胃健脾丸

【功能】健脾和胄。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和所致的泄泻、痞满,症见食欲不振、嗳气吞酸、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第十八节治风剂

一、祛除外风剂

川芎茶调散 (丸、颗粒、□服液、袋泡剂)

【功能】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芎菊上清丸

【功能】清热解表,散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正天丸(胶嚢)

【功能】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

二、平肝息风剂

天麻钩藤颗粒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安神。

【主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脑立清丸(胶囊)

【功能】平肝潜阳,醒脑安神。

【主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松龄血脉康胶囊

【功能】平肝潜阳,镇心安神。

【主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第十九节祛湿剂

一、清利消肿剂

肾炎四味片

【功能】清热利尿,补气健脾。

【主治】湿热内蕴兼气虚所致的水肿,症见浮肿、腰痛、乏力、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见上述证候者。

肾炎康复片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清解余毒。

【主治】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体虚浮肿、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目四肢浮肿、头晕耳鸣;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见上述证候者。

二、利尿通淋剂

八正合剂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症见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

癃闭舒胶囊

【功能】益肾活血,清热通淋。

【主治】肾气不足、湿热瘀阻所致的癃闭,症见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伴小腹拘急疼痛;前列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

三金片(颗粒、胶囊)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

【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尿急频数;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排石颗粒

【功能】清热利水,通淋排石。

【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见上述证候者。

癃清片(胶囊)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通淋。

【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亦用于慢性前列腺炎之湿热蕴结兼瘀血证,症见小便频急,尿后余沥不尽,尿道灼热,会阴少腹腰骶部疼痛或不适等。

三、清肝利胆剂

茵栀黄□服液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茵陈五苓丸

【功能】清湿热,利小便。

【主治】肝胆湿热、脾肺郁结所致的黄疸,症见身目发黄、脘腹胀满、小便不利。

消炎利胆片(胶囊、颗粒)

【功能】清热,祛湿,利胆。

【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四、清热燥湿止泻剂

【主治】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香连化滞丸

【功能】清热利湿,行血化滞。

【主治】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

五、温化水湿剂

五苓散(片)

【功能】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主治】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萆蘚分清丸

【功能】分清化浊,温肾利湿。

【主治】肾不化气、清浊不分所致的白浊、小便频数。

第二十节蠲痹剂

一、祛寒通痹剂

小活络丸

【功能】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木瓜丸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酸软。

风湿骨痛丸(胶囊)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脊疼痛、四肢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二、清热通搏剂

四妙丸

【功能】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痛风定胶囊

【功能】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定痛。

【主治】湿热瘀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心烦、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痛风见上述证候者。

三、活血通痹剂

颈复康颗粒

【功能】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主治】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四、补虚通痹剂

独活寄生合剂

【功能】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

【主治】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天麻丸(片)

【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

【主治】风湿痹阻、肝肾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

仙灵骨葆胶囊

【功能】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

【主治】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脊疼痛、足膝酸软、乏力。

尪痹颗粒(片)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肝肾不足、风湿痹阻所致的抵痹,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类风湿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主治】肾亏腰痛,风湿骨痛,症见膝软无力、小便频数。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治疮疡剂

一、解毒消肿剂

连翘败毒丸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

牛黄醒消丸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郁滞、痰疲互结所致的痈疽发背、瘰疬流注、乳痈乳岩、无名肿毒。

如意金黄散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癖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二、生肌敛疮剂

生肌玉红膏

【功能】解毒,祛腐,生肌。

【主治】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症见疮面色鲜、脓腐将尽、或久不收口;亦用于乳痈。

紫草膏

【功能】化腐生肌,解毒止痛。

【主治】热毒蕴结所致的溃疡,症见疮面疼痛、疮色鲜活、脓腐将尽。

拔毒生肌散

【功能】拔毒生肌。

【主治】热毒内蕴所致的溃疡,症见疮面脓液稠厚、腐肉未脱、久不生肌。

三、清热消痤剂

当归苦参丸

【功能】活血化瘀,燥湿清热。

【主治】湿热瘀阻所致的粉刺、酒皴,症见颜面、胸背粉刺疙瘩、皮肤红赤发热,或伴脓头、硬结,酒皴鼻、鼻赤。

第二节治烧伤剂

一、清解收敛剂

京万红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主治】水、火、电灼烫伤,疮疡肿痛、皮肤损伤、创面溃烂。

第三节治瘰核乳癖剂

散结消核剂

内消瘰疬丸

小金丸(胶囊)

【功能】散结消肿,化疲止痛。

【主治】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癭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作痛。

阳和解凝膏

【功能】温阳化湿,消肿散结。

【主治】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的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痛。

乳癖消胶囊(颗粒、片)

【功能】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

【主治】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乳痈,症见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一、质地柔软,或产后乳房结块、红热疼痛;乳腺增生、乳腺炎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第四节治痔肿剂

清肠消痔剂

地榆槐角丸

【功能】疏风凉血,泻热润燥。

【主治】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功能】清热燥湿,活血消肿,祛腐生肌。

【主治】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第五节治疹痒剂。

祛风止痒剂

消风止痒颗粒

【功能】清热除湿,消风止痒。

【主治】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的湿疮、风疹瘙痒、小儿瘾疹,症见皮肤丘疹、水疱、抓痕、血痂、或见梭形或纺锤形水肿性风团、中央出现小水疱、瘙痒剧烈;湿疹、皮肤瘙痒症、丘疹性荨麻疹见上述证侯者。

消银颗粒(片)

【功能】清热凉血,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主治】血热风燥型白庀和血虚风燥型白庀,症见皮疹为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或皮疹表面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较干燥、基底淡红色、瘙痒较甚。

妇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调经剂

一、活血行气调经剂

大黄廑虫丸

【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癥。

【主治】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益母草颗粒(膏、胶囊、□服液)

【功能】活血调经。

【主治】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经水量少、淋浙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妇科十味片

【功能】养血舒肝,调经止痛。

【主治】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症见行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血块排出痛减,经前双乳胀痛、烦躁,食欲不振。

七制香附丸【功能】舒肝理气,养血调经。

【主治】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月经量少, 闭经,症见胸胁胀痛、经行量少、行经小腹胀痛、经前双乳胀痛、经水数月不行。

二、补虚扶正调经剂

安坤颗粒

【功能】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主治】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症见月经期提前、经量较多、行经天数延长、经色红质稀、腰膝痠软、五心烦热;放节育环后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八珍益母丸(胶囊)

【功能】益气养血,活血调经。

【主治】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淋漓不净、精神不振、肢体乏力。乌鸡白凤丸(片)

【功能】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主治】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女金丸

【功能】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气血两虚、气滞血疲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提前、月经错后、月经量多、神疲乏力、经水淋漓不净、行经腹痛。

三、温经活血调经剂

少腹逐瘀丸(颗粒)

【功能】温经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症见行经后错、经行小腹冷痛、经血紫黯、有血块、产后小腹疼痛喜热、拒按。

艾附暖宫丸

【功能】理气养血,暖宫调经。

四、固崩止血剂

固经丸

【功能】滋阴清热、固经止带。

【主治】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症见经血量多、色紫黑;以及赤白带下。

宫血宁胶囊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除湿,化疲止痛。

【主治】血热所致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或流产后宫缩不良出血及子宫功能性出血,以及慢性盆腔炎属湿热瘀结所致者,症见少腹痛、腰骶痛、带下增多。

五、安坤除烦剂

更年安片

【功能】滋阴清热,除烦安神。

【主治】肾阴虚所致的绝经前后诸证,症见烘热出汗、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烦躁不安; 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

坤宝丸

【功能】滋补肝肾,养血安神。

【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绝经前后诸证,症见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少寐健忘、头晕耳鸣、口渴咽干、四肢痠楚;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

第二节止带剂

一、健脾袪湿止带剂

千金止带丸

【功能】健脾补肾,调经止带。

【主治】脾肾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带下病,症见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或淋沥不净、色淡无块,或带下量多、色白清稀、神疲乏力、腰膝痠软。

二、清热祛湿止带剂

白带丸

【功能】清热,除湿,止带。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有味。

妇科千金片

【功能】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主治】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妇炎平胶囊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阴痒,症见带下量多、色黄味臭、阴部瘙痒;滴虫、霉菌、细菌引起的阴道炎、外阴炎见上述证候者。

花红颗粒(片)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怯瘀止痛。

【主治】湿热瘀滞所致带下病、月经不调,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隐痛、腰骶酸痛、经行腹痛;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消糜栓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腐生肌。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腥臭、阴部瘙痒;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宫颈糜烂见有上述证候者。

保妇康栓(泡沬剂)

【功能】行气破瘀,生肌止痛。

【主治】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时有阴部瘙痒;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糜烂见有上述证候者。

第三节产后康复剂

一、化瘀生新剂

生化丸

产复康颗粒

【功能】补气养血,祛疲生新。

【主治】气虚血瘀所致的产后恶露不绝,症见产后出血过多、淋漓不断、神疲乏力、腰腿痠软。

二、调理通乳剂

下乳涌泉散

【功能】舒肝养血,通乳。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产后乳汁过少,症见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硬作痛、胸闷胁胀。

通乳颗粒

【功能】益气养血,通络下乳。

【主治】产后气血亏损,乳少,无乳,乳汁不通。

第四节疗杂病剂活血消癥剂

桂枝茯苓丸

【功能】活血,化瘀,消癥。

【主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振经闭,行经腹痛,以及产后恶露不尽等

儿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疏散风热剂

小儿热速清□服液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主治】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儿感清□服液

【功效】解表清热,宣肺化痰。

【主治】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肿痛、口渴。

二、发散风寒剂

解肌宁嗽丸

【功能】解表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风寒、痰浊阻肺所致的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第二节清热解毒消肿剂

小儿咽扁颗粒

【功能】清热利咽,解毒止痛。

【主治】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喉痹、乳蛾、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

小儿化毒散(胶囊)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热毒内蕴、毒邪未尽所致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烦躁口渴、大便秘结。

第三节止泻剂

一、清利止泻剂

小儿泻速停颗粒【功能】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

【主治】小儿湿热蕴结大肠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稀薄如水样、腹痛、纳差;小儿秋季腹海及迁延性、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

二、健脾止渴剂

止泻灵颗粒【功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大便溏泄、饮食减少、腹胀、倦怠懒言;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脾康儿片【功能】健脾养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便泻、面黄肌瘦、食少倦怠、小便短少。

第四节消导剂

方剂学重点笔记

方剂学笔记知识提纲 方 剂 学 总论 1、方剂学的发展史 2、方剂与治法 3、方剂的分类 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5、方剂的剂型 6、方剂的用法 7、方剂的命名 8、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个论 1、解表剂 2、泻下剂 3、和解剂 4、清热剂 5、祛暑剂 6、温里剂 7、补益剂 8、固涩剂 9、安神剂 10、开窍剂 11、理气剂 12、理血剂 13、治风剂 14、治燥剂 15、祛湿剂 16、祛痰剂 17、消食剂 19、驱虫剂 18、涌吐剂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1、方剂的组成原则 2、方剂的变化形式 1、煎法 2、服法

总论 一、方剂学的发展史 1、什么是方剂? 2、什么是方剂学? 3、学习方剂的重要性 4、发展史: (1)、商代伊尹创制了汤药。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剂著作。 (3)、《黄帝内经》,①确立了君臣佐使组方原则;②奠定了“七方类分法”(最早的方剂分类)的基础。 (4)、《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为“方书之祖”。 (5)、《肘后备急方》,其方药多价廉易得,简便有效。 (6)、《备急千金要方》,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7)、《太平圣惠方》,我国历史上由国家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8)、《太平惠民各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 (9)、成无己的《伤寒药方明理论》,开辟方解之先河。 (10)、明代朱《普济方》,历史上最大的一部方书(古代,载方64739首)。 二、方剂与治法 1、方与法的关系: 治法是方剂的理论指导;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2、常用治法: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促进发汗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三、方剂的分类 现代各中医院校统编的《方剂学》讲义等,都沿用了综合分类法。 四、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①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杏仁等②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如十枣汤中的大枣等③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如左金丸中的吴茱萸等。 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如麻黄汤和三拗汤。 (2)、药量增减的变化;如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 (3)、剂型更换的变化;如抵当汤和抵当丸。 五、方剂的剂型 六、方剂的用法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法和服法。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中医综合考研中药学笔记(精华)

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草质茎。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干燥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茎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脾胃气滞) 生姜:根茎。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荆芥:干燥地上。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根。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药” 羌活:根茎及根。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根。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细辛:全草。辛温,有毒。归肺肾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少阴头痛)(汤1-3,散0.5-1) 藁本:根茎及根。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颠顶疼痛) 苍耳子:果实。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发表散寒,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发表散寒,通鼻窍。(包煎) 葱白:辛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散寒通阳。(通乳,乳房胀痛)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地上,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后下) 牛蒡子:成熟果实。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惊风,破伤风) 桑叶: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花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成熟果实。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根,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退热截疟) 升麻:根茎。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葛根: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辛苦凉,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辛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石膏:含水硫酸钙。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生,汤15-60克) 知母:根茎。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鲜、干根茎。甘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栝楼根,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成熟果实,苦寒,归心肺肝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焦:凉血止血(肝胆湿热、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 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 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导“相火论”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 七、明代 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知柏地黄丸 八、清代 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 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③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与方剂)关系 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情况

初期: 活血化瘀: 1肢伤一方: 【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 【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 5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7柴胡疏肝散

执业药师中药功效总结(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功效总结(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功效总结(汇总)1.表药 1.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紫苏:发散风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半夏天南星毒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苍耳子:散风寒祛风湿通鼻窍止痛止痒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1 1.2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消肿疗疮利二便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淡豆豉:解表除烦 2.清热药 2.1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2.3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清热润肠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3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2.4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4 第 2 页共 8 页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 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 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 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 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 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 辛夷--散寒通窍 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 2.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 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 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 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 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 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

部分中药方剂组成

部分中药方剂组成及功能主治 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苓、甘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发散风寒祛湿止痛。大、小青龙汤: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白芍、灸甘草。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石膏、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人参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益气解表散风除湿。 参苏饮:人参苏叶葛根前胡枳壳桔梗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木香生姜大枣。辛温解表理气化痰。银翘散: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淡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鼓、牛蒡子。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桑菊饮: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甘草、苇根。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牛蒡解肌汤:牛蒡子、薄荷、荆芥、玄参、石斛丹皮、山栀、夏桔草。疏风清热,凉血消肿。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白芷羌活石膏黄芩白芍桔梗生姜、大枣、甘草。疏风清热,凉血消肿。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赤芍、炙甘草。辛凉解肌,透疹解毒。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 小承气汤去芒硝。轻下热结。调胃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甘草。缓下热结。 麻子仁丸:火麻仁、杏仁、白芍、枳实、厚朴、大黄、蜂蜜。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五仁丸:杏仁、桃仁、柏子仁、郁李仁、松子仁、陈皮。润肠通便。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半夏。和解少阳。 逍遥散:炙甘草、当归、茯苓、柴胡、白术、芍药、生姜、薄荷。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四逆散:柴胡、白芍、陈皮、防风。疏肝理脾,透邪解郁。 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热生津。 清营汤: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仙方活命饮: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白芷、防风、穿山甲、皂角刺、浙贝母、天花粉、甘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紫背天葵子。清热解毒,消散疔疮。普济消毒饮:黄连、黄芩、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玄参、马勃、板蓝根、柴胡、升麻、桔梗、陈皮、甘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凉隔散:连翘、黄芩、栀子、薄荷、竹叶、大黄、芒硝、甘草、白蜜。泻火通便、清上泄下。清瘟败毒: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相合加减而成。温热疫毒、气血两燔。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复习笔记

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生物药剂学:通过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亦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药动学”,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药物在体内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新原料药的研究与开发不属于药剂学的任务。 制剂: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的应用形式。常见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片剂、注射剂、酒剂、合剂、浸膏剂、糖浆剂等40多种。 中药药剂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 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指导思想:中医药理论。研究对象:中药制剂 中药药剂学包括中药制剂学和中药调剂学。 新药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增加新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 剂型也属于新药范围。 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品是加工品,具有一定剂型,而且还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可直 接应用的成品。 治疗指数产生副反应的浓度与最低有效浓度的比值 辅料指药品生产和处方调配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药效的主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 《汤液经》是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医药经典著作,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首次强调应根据药性选择剂型。。 《肘后备急方》首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药制剂规范,成书于宋代,由陈师文等编著。 具有药典性质的是AB 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E、《神农本草经》 《中国药典》至今已颁布九版,现行版为2010年版。由凡例、正文、附录、索引组成。

方剂方歌笔记总结

注:本文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本科教材(方剂学)及本人课堂笔记综合整理而成,有助于中药类(士、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中药类研究生考试等多门学科复习使用。 方剂方歌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风疏热煮无过。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畏。黄龙汤 黄龙汤用大承气,当归桔梗与人参,生姜大枣同甘草,攻补兼施效亦真。

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见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万病此方宗。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夹湿,胸痞呕恶总能除。达原饮 达原厚朴槟草果,黄芩知母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憎寒壮热服之可。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芩连姜,人参草枣合成方,心下痞满兼呕吐,去渣重煎调胃肠。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同,主治妊娠腹痛症,疏肝理脾有奇功。清营汤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泻火解毒亦滋阴。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热,中焦燥实服之消。

中药方剂

06年中医考研专业核心笔记总结中药方剂 一、解表药 1.1 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 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 痛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2 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 2.1 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 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2.2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2.3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2.4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露)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清斑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 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外) 腐蚀赘疣 熊胆:清 热解毒、止痉、明目2.5 清虚热药 青藁: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 泻下药 3.1 攻下药

完整word版执业药师中药药二总结

.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荆芥的药物是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薄荷的药物是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牛蒡子的药物是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蝉蜕的药物是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升麻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升麻、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通鼻窍2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苍耳子、辛夷、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 清肝明目3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菊花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熊胆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 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熊胆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决明子润肠通便的药物是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车前子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珍珠母、石决明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清虚热4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青蒿解暑截疟既能清虚热又能的药物是地骨皮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既能清虚热又能胡黄连药物是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既能清虚热又能的药物是 下乳5关木通、穿山甲关木通的药物是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 穿山甲的药物是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 . . 截疟6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常山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槟榔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安胎7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紫苏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黄芩清热燥湿既能安胎又能的药物是 砂仁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杜仲、断续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桑寄生既能安胎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 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制成熟地,生何首乌与制首乌等。 4.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二节炮制的方法 1.修治(修制) (1)纯净:保证药物质量。 (2)粉碎:便于煎煮、服用、制剂。 (3)切制:便于煎煮、炮制、制剂、干燥、贮藏、调剂称量。 2.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 (1)润:便于切制。 (2)漂:去腥味、盐分、毒性成分。 (3)水飞:便于煎煮、制剂、服用。

(完整版)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I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I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 1、 〈〈五十二病方》 2、 〈〈黄帝内经》 二、 汉代 〈〈伤寒杂病论》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 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1、 〈〈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廉) 2、 〈〈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 唐朝 1、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 〈〈外台秘要》王焘 五、 宋代 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 2、 《小儿药证直诀》 六、 金元时期 1、 《伤寒明理论》 2、 金元四大家 ① 刘完素:字守真 788首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金?成无己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观点--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 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 朱震亨:字彦修 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倡导“相火论” 七、 明代 1、 〈〈普济方》朱棣 2、 〈〈医方考》吴昆 八、 清代 1、 〈〈医方集解》汪昂 2、 〈〈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 温病学派 ① 叶天士(桂) ② 吴鞠通(瑭) ③ 薛雪(生白) ④ 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I 方剂与病证 I 方剂与治法 一、 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 载方61739首 如:知柏地黄丸 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 著有〈〈温病条辨》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创“三焦”辨证 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 (与方剂)关系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 、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三、 “八法” 一一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 1、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证: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 /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者。 ?分类:辛温,辛凉

伤寒论方剂汇总

伤寒论方剂汇总 计量考:1斤=250克两=15.625克升=200毫升合=20毫升撮=2克 1铢=0.7克梧桐子大=黄豆大 1分=4克蜀椒1升=50克葶苈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附子大者1枚=20-30克中者=15克乌头小者=3克大者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1.四逆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用。 2.通脉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3.通脉四逆猪胆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4.四逆人参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5.茯苓四逆汤: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6.吴萸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吴萸一两。 7.干姜附子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8.白通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 9.百通加人尿猪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人尿(即童便)五合,猪胆汁一合。 10.甘草干姜汤:炮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 (附子,先煮二小时左右,到不麻口为止)如果附片未煮透服,被麻醉不安者,即以好肉桂三到五钱泡水服之,轻者立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 附方: 潜阳封髓丹:附子二两,西砂三钱,龟板四钱,黄柏二钱,甘草二钱。 大回阳饮:附片二两,干姜一两,肉桂四钱,炙甘草三钱。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 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石膏半斤,炙甘草二两。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石膏二两(如鸡子大)。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五味半升,半夏三两,生姜二两,细辛三两。

(完整word版)执业药师中药药二总结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 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鼻窍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 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 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 5下乳 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先时期 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黄帝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洪(评价:验便廉) 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 观点 -- ①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河间)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完素。“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东垣。“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导“相火论” 《丹溪心法》 主滋阴降火之法 ………… 七、明代 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知柏地黄丸 八、清代 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 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③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与方剂)关系 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三、“八法”——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1、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证: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者。 ·分类:辛温,辛凉

中药2 中药功效总结完整版

中药专业知识二经典 本《2007新大纲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冲剌》分《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五个分册,是由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山东大学药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培训中心、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高等医药院校和医药科研单位的一批教学和辅导培训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为工作繁忙、考前复习时间紧迫的应试人员编写的。本中药专业知识二能帮助和指导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的知识,并得到强化训练,收到考前实战冲刺的效果。 一,解表药(发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共性:解表散寒 麻桂紫苏和生姜 荆防羌细芷薷香 藁仓辛夷西河柳 发汗解表齐帮忙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肺气壅遏咳喘要药) 麻黄选妃平川,利水消肿。(麻黄得了水肿,需要选胸部平川的妃子,可以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桂枝喊劫机,问通京吗,猪样滑稽。(桂枝在飞机上大喊劫机,问这飞机通北京吗,样子像猪一样滑稽)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风寒感冒常药) 紫苏发散行乞观众,解鱼蟹毒,安胎。(支书解散了看行乞卖艺的观众,并告诉他,老婆中了鱼蟹毒, 快回家解毒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呕家圣药) 生姜发表,文中直呕,蚊飞直咳,解毒。(姜昆发表论文中直呕吐,蚊子飞来直咳嗽,中毒了)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发表散寒) 警戒散解,偷羊,炒炭止血。(警戒解除了,开始偷羊,回家炒成炭给病人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治风通用药) 祛风解表,风湿童子痉。(有风祛风,有风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墙(羌活)高(藁本)借伞风时通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墙太高,借把伞,有风时就通过了)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寒饮伏肺) 细心表姐上海取峰桶,桶敲,蚊飞化蝇。 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阳明头痛) 白纸三行,笔敲指痛,找师带小农。(白纸写文章只写三行,笔敲得手指都痛,只能找老师带我这小农)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相如河中画狮,利水肿。(画家相如在河中画狮子,这样可以利水肿)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苍耳子掉水里,冷!耳朵通鼻窍,耳朵湿了又痛又痒,要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鼻渊要药) (辛夷又称木笔花,笔和鼻同音,看到笔就想到通鼻窍)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西河柳的枝条像头发——头发风湿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共性:疏风散热(树上疯人) 薄荷蝉蜕牛蒡子 桑菊葛根蔓荆子 柴升浮木淡豆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