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作者:杨艳霞

学校:北辰电大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1212001453307

指导教师:

2013 年 10 月

目录

内容摘要························2页

正文

一、幼儿、幼儿文学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三者间的关系······3—4页

二、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4—5页

三、幼儿文学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5页

四、幼儿文学情境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5—6页

五、幼儿文学语言的不断积累,

将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地发展··················6—7页六、幼儿发展要与幼儿语言理解水平相符··················7—10页参考文献···············································11页

内容摘要

幼儿文学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启蒙教材 ,特别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积极广泛的影响。沐浴于幼儿文学世界 ,听赏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发展理解力 ;模仿中创造新语言 ,提高表达力 ;分享交流中 ,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爱说、能说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不断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全面充分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一再证明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幼儿语言 ,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浅语艺术的幼儿文学 ,是一种爱的文学、真的文学、美的文学。它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精神食粮 ,是提高幼儿全面素质的启蒙教材 ,能使幼儿获得真的启迪。

试论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幼儿文学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三者间的关系

1.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作为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他们天生喜欢文学。幼儿对文学的需求呈主动状态,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朗诵儿歌和有趣的幼儿诗,喜欢看色彩鲜艳的图画故事。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儿打开了一扇窗,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文学是伴随、贯穿整个幼儿阶段的文学,它可以满足不同的年龄段的幼儿的阅读需要。文学的美质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播入他们的心田。

2.幼儿文学自身的文学性和多元的教育功能,使之成为了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的最好帮手。幼儿文学以幻想、快乐、优美、荒诞等品质对幼儿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征服幼儿,使幼儿乐此不疲。幼儿文学还以其丰富、乐观向上的内容及繁复多样的样式带给幼儿优美的美感、美的享受。它稚拙的美、纯真的美、荒诞的美体现了幼儿纯真的心灵,带给幼儿轻松、快乐、滑稽、幽默等审美品质。这些特点都使幼儿文学在进入语言活动时成为最被幼儿期盼、最受幼儿欢迎的内容。

3.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决定幼儿文学作品成为幼儿语言成长的主要选择。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一般分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幼儿园语言活动形式一般分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所使用的材料中,就有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表明,儿童语言发展有赖于三种知识的整合习得: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而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的结合物,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好媒介。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幼儿文学作品被广泛运用。

二、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完成的,幼儿文学是听的文学。有关语言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听话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日本教育界称这种能力为基础“学力”。现代社会对听话能力的要求是: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具有较强的听话品评力和听话组合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听话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信息交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不会听话便不会说话,要会说话必须先学会听话。培养幼儿做一个乐于并善于听话的人,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能有意听话的时间很短。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只有3-5分钟,大班幼儿最多也不超过15分钟。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文学普遍篇幅均不太长,但它优美的意境、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内容,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听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全神贯注,屏声止息地倾听哪怕是他们熟悉得可以及时补充成人讲述中漏掉的具体词句的幼儿文学作品,并迫不及待地期盼成人讲出他们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情节。幼儿文学作品中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机灵活泼的小松鼠,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幼儿熟悉喜爱的。幼儿文学作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总是伴随着强烈的审美期待在倾听,所以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在听赏作品的过程中,幼儿能一次听懂,听得准确,感悟快,并对听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听话的习惯,提高了听话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

三、幼儿文学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

好模仿是幼儿的本性,幼儿生来就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语言。幼儿语言是在模仿、练习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文学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在遣词造句,声韵节奏等诸多方面,都比一般语言更加讲究。它往往能道出幼儿心里有而口中无,难于表达的情愫,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蓝本。幼儿文学向幼儿所展示的浅显丰富、准确规范的语言,浅中有深,淡中有味,平中有奇,俗中

有雅。通过成人的诵读,其优美和谐的音韵中,融人了诗情、哲理与童趣,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愉快的审美活动中掌握准确、规范的语言,在反复的听赏、诵读中,逐步准确清楚地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句型,从而提高幼儿准确规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童话《金色的房子》中有一段“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房顶亮堂堂,太阳一出来,照得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故事中反复出现,既优美又朗朗上口。

孩子听着听着,很快就会复述,通过复述,既丰富词汇,又掌握优美语句,这样当孩子把它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后就会在其它场合进行迁移运用,这对孩子以后的读写能力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四、幼儿文学情境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

用语言来描绘形象的世界,所以情境语言是一个鲜明点。它在幼儿文学中表现突出。因为它比较注重抒情性: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树上唱起歌来了。像这样的语言很多,当孩子们读后就会很好地记住。

一次到户外散步,幼儿们见到嫩绿小草,迎春花,鸟儿在树上蹦跳、叽喳。就会情不自禁地说: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树上鸟妈妈唱歌了。还会说:树上小鸟家,风儿摇啊摇,宝宝睡着了,我们不说话。

这是对接触到的文学情境语言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从而激起积累的语言活起来,变成真正语言。形成趋向于对环境事物较完美境界的表达。

幼儿段的心理特点很突出。刚掌握了语言,词汇量不丰富,只对事物具体形象理解占优势,抽象思维处在萌芽阶段,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刚刚发展,以具体化、形象化的语言给予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得以语言方面的

发展。

当然这种语言发展,依照幼儿对文学作品反复性的阅读。在语言发展中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如在观察幼儿阅读一篇文学故事时。可以反复阅读。幼儿也会不厌其烦的要求阅读已经读过的故事。在谈每次对故事理解时会发现,每次的理解都有所提高。理解互动的情感表达也不一样。可见,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程度都是反复在阅读的过程中,突破、提升。这种反复性的语言,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幼儿文学语言的不断积累,将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地发展。

文学作品中,有一只大灰狼伪装成小兔子的佬佬想吃掉小兔子的故事。一天,我们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户外玩《佬佬几点了》的游戏。老师扮演老狼想吃掉兔子。想尽办法来骗取他们出门。于是,我们的老师用文学作品中的情景语言自编儿歌为他们进行演唱表演。老师说:“免子妈妈不在家,佬佬来看兔宝宝,兔子宝宝真乖啊,把门开开,佬佬到!”当老师念完自编的儿歌后,想看看孩子们的反应如何。片段,孩子们马上接上老师的儿歌:“不开不开就不开,你才不是我佬佬,妈妈说了不开门,来了老狼要吃掉。”并把小手全指向老师:“你是大灰狼,你是大坏蛋!”孩子们的反应真的很灵敏。没想到,许多孩子都能同样自编儿歌来和老师进行对应演唱。我想这种语言的对应,与现在的孩子们多看多读文学作品有关。只有经过故事内容的反复理解,达到语言的提升。才会有这种儿歌语言的对应。这样的儿歌其实也都是幼儿文学的情景语言。当这种情景的语言所描述的情景在孩子的现实生活中发生时,自然会反映出来。所以说

一方面这种情景语言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它也帮助幼儿认知。这种情景语言给孩子们带来一个惊喜。自己过去的语言里存储了这种信息,当这种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机会的时候,孩子们会体验到一种学习的乐趣。

六、幼儿发展要与幼儿语言理解水平相符

1.反复可以引起儿童注意,强化其感知效果

幼儿文学语言和成人文学语言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大量运用反复修辞。所谓反复,是指某个词语或语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的修辞手法,意在强调、激发注意。俄国作家马明·西比利稚克的《阿奴略希卡的故事》:小兔儿害怕了一天,害怕了两天,害怕了一个星期,害怕了一年;后来它长大了,忽然不愿意再害怕了。为了表现其时间之久,不用“长”之类的词,而是通过个别化的描写,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一年,通过这种描绘,如画一般地展现小兔子的胆小。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幼儿这样的描述:“我看到一对双胞胎,一个是男孩,另一个也是男孩。”幼儿思维类似于原始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客观现象了解少、掌握少,不能把握逻辑关系,缺少抽象综合能力,以个别化认识事物为特点,因此就产生“如画一般这一思维方式决定了幼儿文学作品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马明·西比利稚克的《阿奴略希卡的故事》:“狼也不怕,狐狸也不怕,狗熊也不怕——我,谁也不怕!”我们对此会概括为“什么也不怕”,儿童则是通过个别举例,来说明什么也不怕。有一次和一个2岁半女孩聊天,我们问她想不想出差的妈妈,她说想,又问她哪里想,她说“肚子”,很快又补充“手也想,脚丫子也想,脖子也想,屁股也想”。这种想念,

成人可能用“全身心地想念”来概括,而儿童去口是细致地一一展开。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在其著作<新科学》中认为,“蒙太奇”手法对幼小的儿童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在他们眼中,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先有后,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必须要把这种程序性表现出来。当相同的现象再次出现时,必然促使反复的产生和存在。反复这种,词格在幼儿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要,便于幼儿理解。运用反复能加强对比,突出表现主体,加深对形象的理解。儿童很难分辨感性形象中有意义的“核心部分”,运用反复能够使儿童正确领会形象,较快把握重点、核心。其中有一类是间隔反复,即在每一事件或每一层次前重复某些句子,使层次结构鲜明;通过反复,使一件事一件事清晰明白,不至于混淆、杂乱。占梅英曾经详细阐述了面向幼小儿童的童话为什么要使用反复这一修辞。儿童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无意的、随意性的,以痕迹的形式在脑皮层中形成的神经联系是极端不稳定的,一个事物要被他们感知、记忆,必然要经过反复刺激,以巩固充实早先所获得的印象。用反复可以把某些重要形象、重要特征等凸现出来,引起儿童注意,强化其感知效果。如俄国作家米哈伊洛夫的《主意》中:

狐狸跑一会儿,就说:“我有一千个,一千个,一千个主意!”再如葛萃琳的《野葡萄》中:这个时候,天空飞过一群乌,接着又是一群鸟,又是一群鸟。

朱曼殊在《影响儿童理解句子的几个因素》中提出:“初步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句子中代词的理解与对整个句子的理解有密切联系。如果对句子中由代词所代替的主要人物间关系不明确,就不可能正确领会整句的

意义。”因此,少用代词,对成人而言是哕嗦的、不必要的,而对儿童来说,恰恰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反复的运用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幼儿文学突出特点是语言韵律感强

幼小儿童喜欢韵律感强、叠词叠韵的表达,很多游戏伴随韵律性明显的语言,如英国幼儿园中有一个关于数字的游戏,特定的韵语是:“小公羊,小公羊,看我伸出几只角?”这与我国幼儿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颇为相似。幼儿文学作品迎合孩子的爱好,使用韵律性强的语言,如《长袜子皮皮》中的黑人岛名为“库莱库莱督岛”,皮皮的全名是“长袜子·皮皮洛塔·美味食品·百页窗·埃弗拉因之女”;《迟到大王》中,小主人公叫作一串长长的“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幼儿对此深感兴趣,百念不厌。

幼儿为什么喜欢韵文呢?苏珊·朗格在其著作《情感与形式>中提出:儿童阶段之所以典型地使用音调的能量变化性来表达内在情感,至少应该与语言能力尚未成熟有关。加登纳认为语言使用韵律等形式可以降低语言使用难度。两岁的幼儿言谈者,不论是从模仿获得的,还是通过对别人言谈的仔细分析而得来的,或者仅仅是从存在的结构中抽取出来的——有着强烈的整体节奏感或形式感。幼小儿童就像诗人一样,有规则地作成了像下面这种奇妙的语言式样,专注于规则的、撞击的节奏,专注于重音与轻音的交错:

科希米尼,科希科埃、丽巴库希,丽巴科埃、洛卡库库,苏卡科埃、丽巴库西亚,苏卡科埃,幼儿越小,对规则性或押韵就越有兴趣。在优

美的文学语言、精致的节奏、语调的感知中,幼儿第一次体会到了文学语言的魅力,这种初级的感官性接受把幼儿送上了文学接受的第一级台阶。

总之,幼儿文学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的韵律,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文学对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语言,特别是对语音和语感的训练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幼儿文学独特的教育魅力,巧妙利用这一文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达到幼儿语言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幼儿文学教程】学前教育专业统编教材,主审:蒋风,郑州大学出版社,版次:2008年5月第一版,印次:2012年1月第8次印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年03期作者:黄碧

【语言文字应用】2000 年03期。主办:语言文字报刊社

【幼儿语言的培养问题】兰州学刊;1980年03期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出版: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杂志编辑部,2004年第03期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教育与周围环境的人际交往中发展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的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幼儿正值该年龄段,因此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何抓住幼儿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呢?青少儿普通话与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学互动,搭建语言学习的桥梁。 “互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有效支架,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同时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创设幼儿语言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幼儿学说的兴趣。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听懂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规范化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说,乐于与人交往,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每天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语言活动,就是要给幼儿规范的语言熏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增进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孩子发出错误的音并不是因为环境或本身的关系,而是因为语言的刺激不够充分。同时为了给幼儿提供多说多练普通话的机会,我们利用每天早上来园、午饭后、离园前的时间开展“天天说”活动。内容包括说说我的妈妈,夸夸我自己,假日里的活动等等,要求幼儿用普通话讲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遇到不会用普通话表达的词语时,教师及时帮助填充,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视、听、讲、做结合法,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这种方法是依据“直观法”和“观察法”以及结合幼儿普通话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所谓“视”教师要提出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如实物、图片、图书等,让幼儿充分地观察。相对来说实物更吸引托班的孩子,如果提供图片一定要颜色鲜艳,内容简单明了。所谓“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和领会。所以我们教师面对托班的孩子讲话的速度要慢一些,要让幼儿能听懂为止。有些难念的音可以特别强调一下,说好普通话正确地听是前提,只有会听了才会说。所谓“讲“是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所谓“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操作材料和想象空间,帮助幼儿充分地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四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利用多种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游戏法是指教师应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

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

浅谈如何更好的促进 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我认为: 第一,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因为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有时,孩子想表达,而成人往往不愿意认真听,甚至无故打断孩子之间的谈话,这样做无疑剥夺了孩子交流的权利。因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此外,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成人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第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也很重要。兴趣是儿童学习的起点,没有兴趣,阅读就会成为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根据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我很赞同深圳四季花城幼儿园的江焕萍老师关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观点。她认为:首先应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摆放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听读识字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始时可以给孩子讲些童话故事,让他们听懂;同孩子一起看书,并讲解其中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买些符合其年龄的书籍,但并非一定要买许多的书。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去商店转转,告诉他们书的种类很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其认识到看书与看电视不一样。此外,还可以多让孩子看些图文并茂的书,以此来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其阅读兴趣。 第三,好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的重要环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李建君老师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开展“广而浅”的语言教育内容值得借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结构。 2、理解、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语言部分。 3 、形成正确的语言教育观点,具有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语言部分。 【教学难点】 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复习旧课: 提问: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有哪些? 新授: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在语言领域的具体化,它指出了通过幼儿园语言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明确:通过幼儿园语言教育要使幼儿的语言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何种水平,实现什么目标。明确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能更好地指导幼儿园教师确定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内容,以及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它也是语言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 1、社会的要求; 2、幼儿发展的规律; 3、语言的学科性质以及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结构分析 提问: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有哪三个层次? 1、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任务要求的总和,即幼儿园三年语言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又叫终期目标。它是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朗读总目标分析总目标中包含的内容,包括:两种兴趣、两种能力、两种习惯,其实质是促进孩子语言素质的养成。 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幼儿园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语言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对

幼儿所要达到的语言总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不同年龄儿童身上,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小班 1、倾听部分 (1)乐意听听老师和同伴讲话。 (2)能听懂普通话。 (3)听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不打断别人扔说话。 2、表述部分 (1)愿意学说普通话,喜欢与老师、同伴及成人交谈。 (2)知道在集体面前要大声发言,在个别交谈时音量要适当。 (3)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感情与需要等,能讲述图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事。 3、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1)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和理解不同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 (2)能独立地念儿歌,讲述简短的句子。 (3)能仿编较简单的儿歌、散文和故事等。 4、早期阅读部分 (1)知道可以用一段话来讲述一幅图的含义。 (2)知道每个字发音不同,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同。 (3)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的内容,并尝试自己阅读图书。 (4)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会按顺序翻阅图书,看出图书画面内容的主要变化。 中班 1、倾听部分 (1)能有礼貌地、集中注意地倾听他人说话。 (2)能区分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 (3)能理解多重指令。 2、表述部分 (1)积极学说普通话,发音清楚,积极有礼貌地参与交谈。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谈话。 (2)说话声音的音量和语速适当。 (3)能用完整句子较连贯地讲述个人经历以及图片内容。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与培养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与培养 一、提供环境,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三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提及语言教育,一般人会认为在幼儿阶段也就是讲讲故事,说说诗歌,每当与家长谈及这类话题,家长总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来教。经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家园以及全社会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环境变化不易安静下来,有的胆怯、哭闹,有的甚至整天一言不发,这种情绪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提供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敢讲话、爱讲话、多讲话,才能在说话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和练习。当幼儿有了说的愿望时,就要为他们创造说的条件,让幼儿自由交谈,这样老师就不要去阻止他们去“说”,我们还可并有意识安排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幼儿有个体差异,教师就可酌情安排一些性格互补的幼儿,比如平日里爱说、爱表现的幼儿与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可以结合一组),让他们在彼此协商、共同游戏中学习和发展语言。同时,在与幼儿进行交谈时,作为老师我们还要注意表现出对幼儿所谈问题的极大兴趣,这样就感染了幼儿,使幼儿感到语言交往是一大乐事,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外对那些说话流畅、胆子大的幼儿,可让他们在集体面前起带动作用。如让他们给小朋友说儿歌、唱歌、讲故事等等。幼儿有了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幼儿会在模仿老师和同伴过程中增强说的信心,讲起话来也就逐渐地准确流畅了。 二、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四点体会

关于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四点体会 开学初,笔者发现班级的幼儿在语言方面较为不足,表现在:同伴间缺少交流,上课多数幼儿不愿上台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讲述时不完整等。而要改变这种现状,要做的就是首先让孩子想说,有了说的欲望,孩子才会忘却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有了交流,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沟通也就多了,语言也就在这种自然的交流、沟通里得到了发展。一学期下来,我们就是本着这种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班级幼儿从不愿说到想说,从不敢说到争着说,从不会说到完整讲述,整个课堂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一、让孩子想说 依据班级幼儿喜欢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能独立说,能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二、让孩子敢说 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餐前播报”“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让孩子会说 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怎样去引导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1.在日常生活中学 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想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幼儿一日生活中,如户外活动、谈话、种植等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益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2.在游戏中学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方式。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3-6岁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3-6岁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幼儿语言发展是指幼儿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主要是指对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获得。幼儿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和表达四个方面的发展上。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和杂乱的声音不同之处在于它和意义紧密相结合而杂乱的声音毫无符号意义。这里讲的语法结构并不是指语法书上的定义,而是儿童对语法的自动应用。幼儿语义的发展包括对词义和句义的理解。表达的发展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幼儿使用口头语言表述的能力。 学前期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3-4岁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一、发展特点 (一)语音——发展关键期 3-4岁幼儿已经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语音,但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语音不够准确和清晰。错误的发音基本集中在辅音的翘舌与舌间音及前后鼻音上。这从生理结构上说明3-4岁还不善于掌握发音方法找准发音部位。 此外,在幼儿言语发展的早期,常常是模仿别人说话的语调,对语句的每一个音不能分别感知,直到3岁左右,仍有不少幼儿不能精确分辨近似音。在发音时会出现近似音互相代替的情况,这一现象是由于幼儿听觉水平低所造成的。听清语音是正确发音。 (二)语法结构——完整的简单句 3-4岁幼儿的词汇量猛增,因此句子中的修饰语显著增加,如名

词性结构的“的”字句,介词结构的“把”字句,以及其他一些比较复杂的时、空状语从句。但他们较少用连词,这说明他们语言的连贯性还不强,结构很松散 他们还能用一些虚词表达语法关系,能说出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的句子。他们表述的句子结构以简单句为主,他们所考虑的主要不是事物的连续变化或几个事物间各自变化着或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常常只是描述某一事物。在幼儿的简单句尚不完善时,复合句已经开始出现,复合句在简单句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平行地晚上起来。 (三)语义——大量掌握实词 3-4岁幼儿虽然掌握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他们通常只能掌握一些词汇的一部分含义。这一时期词义的过度扩展已不明显,但是对紧密相关的词语还是容易混淆。 从3岁到4岁的时期是一生中语汇增加最多的时期。他们理解的词语中,名词和动词等实词占了很大比例,而副词、介词、连词等虚词很少。词汇的掌握量与丰富性不够。 (四)表达——简单罗列事实 3-4岁幼儿能独立讲述自己生活的故事,但是由于逻辑思维水平的局限,讲述常常主题不明、逻辑不清,只能单纯地罗列一些事实。他们的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3-4岁幼儿对词义的理解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尽管会使用一些词,但并没有理解词义,或是理解得比较肤浅,因此表达的意义常常含混不清,只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说明和判断,所表达的内客也十分有限。 3-4岁幼儿的故事复述能力开始发展。3.5岁的幼儿在看图说话后开始能不再看图而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教育要点 (一)要做好榜样,培养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浅析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浅析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东阳市虎鹿镇中心幼儿园程瑞旦 摘要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尽量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渗透到各个教学领域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媒介,我们应该从小到大就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启发和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语言时,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尽量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渗透在各领域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乔姆斯基说过:“幼儿学习语言,并不是像成人那样仅靠记性,他们是把听到的语言,存入其潜在意识之中,并以如同高级计算机一样的能力进行分析、统一,然后将其出色的掌握并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世界,开

阔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和谐的师生关系 热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应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参与孩子们和各种活动,跟他们一起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公平、无私地去爱每一个孩子,这样,孩子们说起话来才会无忧无虑、大胆认真,这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益处。 2、规范到位的教师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例如教师说什么,怎样用词和造句,说话时的态度、表情和手势,对别人说话的反应等等,都对幼儿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的质量,使语言富有感染力,从而诱发幼儿主动学习语言,并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说话技巧。 3、生动有趣的教育环境 (1)整体环境的布置 A、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不断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下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幼儿所到之处都列为教育环境,将游戏、认知、生活、科学等教育内容,渗透在教室、卧室、墙面等地方,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 B、语言角的布置。在教室设置语言角,让幼儿练习口语表达,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策略提纲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策略(提纲) [摘要]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其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关键在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在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幼儿不同的语言关键经验的发展,关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为幼儿不同语言经验的获得创设不同类型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关注师幼互动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育;教育内容;教学策略 语言在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里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严格意义上说,语言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儿童自出生后,就是一个社会的实体,社会交往是儿童生活活动的基本形式。语言是成人与儿童交往的工具,这种交往最初伴随着动作和实物,以后才获得概括意义。儿童心理的发展,往往是以成人的言语指导为开端,以儿童的实际动作为结尾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儿童的语言是在交流活动中学到的。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儿童通过语言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愿望,倾诉自己的感情,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可见,幼儿语言的发展与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言、语义和语法的理解和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心理学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儿童语言获得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阶段性。虽然不同的儿童达到某一阶段水平的时间有早晚,但发展的基本阶段和仙后顺序是一只的。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幼儿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和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1、前语言发展: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着语音,儿童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正常儿童在这段时间内不仅能够听到声音,而且还以某种能帮助自己语言学习的方式去感知语言。正常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把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分开来,并能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最近几年的一些研究,将出生后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内儿童逐渐发展起来的语言感知能力分为三种水平层次:辨音-辨调-辨义;前语言发音指儿童正式说话之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除了大量地获得感知语言的经验之外,在出生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儿童语言学习的另一种主要现象是前语言发音。尝试掌握语音的发音能力,是他们为正在使用语言与人交往所做的另一番准备。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依依呀呀做好说话准备,经过了大量地发音练习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前语言交际是儿童获得语言之前,用语音及伴随的表情或动作去代替语言进行交往的现象这种特定的交际能力与儿童的语言感知和发音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2、语言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从一岁半开始,儿童正式进入语言发展期。处于语言发展期的儿童其语言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语言形式是指语言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语音的发展沿革的说是从牙牙学语阶段之后开始的,具有实际意义。语法则是

儿童语言发展的七个阶段

儿童语言发展的七个阶段 华声听力优利康 语言的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1、语言是工具。语言帮助儿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2、语言具有调节功能。语言可以控制和指导儿童的行为,其道理如同“君子动口有动手”。3、语言促进相互交流。用语言和周围的人沟通,传递思想,获得信息,有利于成长。4、语言可以表达个人的意识,创造自我天地。5、语言能够传播知识,促进儿童的学习。语言专家说,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的交流阶段(出生— 4 个月) 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声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小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有意识的交流阶段(4-9 个月) 4 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

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 个 月的时候,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 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瓜,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 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 钉”、“ 球”、“狗”等。 第三阶段:单词阶段(9-18 个月) 约12 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 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 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第四阶段:词组阶段(18-24 个月) 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万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泺。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上”、“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中,父母要避免用语

幼儿文学课教案

《幼儿文学》 教案

第 1 至 4 课时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计划 本章共四节,计划安排4课时,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要注意把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 理解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心理和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特点及审美功能 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第 1 课时 什么是幼儿文学 教学目的: 1.把握幼儿文学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2.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幼儿文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本质特点 教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计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由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组成。 ㈠幼儿文学:

以0—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也包括0—3岁的婴儿。 主要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㈡童年文学: 是以7—12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以学习为基本活动。 主要文体:童话、儿童小说和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㈢少年文学: 是以12—15岁的少年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主要文体: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㈠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首先必须是文学,既然是文学,就要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㈡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幼儿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个性,即“幼儿”属性。 幼儿文学必须是“为幼儿”的文学。幼儿文学服务于幼儿,是成人作者适应幼儿的审美需求而创作或改编的。 三、我国幼儿文学发展概况: 1.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要作家:郑振铎、叶圣陶、黎锦晖。 主要刊物:《世界儿童》、《小朋友》等。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余年间,幼儿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首先,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作家群体。 其次,幼儿文学创作大面积丰收。 再次,幼儿文学理论建设、教学科研有了长足的发展。 最后,进入80年代以来,幼儿文学界的学术研讨活动、横向交流空前活跃。 四、总结: 本章主要认识“幼儿文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是学习幼儿文学的初步准备。 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到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情况。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心得体会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心得体会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心得体会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对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 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成人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

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成人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成人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成人应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如让幼儿在讲座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幼儿乐于交流与表达。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

幼儿的语言发展总结

幼儿的语言发展总结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人与人感情传递的桥梁。人类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语言,语言在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由此可见,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多么重要的地位。而三岁到六岁的学龄前期又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此时是能否给以孩子良好的、科学的教育对孩子一生语言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著名的人类潜能开发大师葛兰.道门教授曾说过:“每个正常的婴儿,出生的时候都具有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巨大的潜能,正如聪明和愚笨一样,都是后天的产物。如果在孩子每一个关键期父母都施以恰当的教育,那么他们就很可能成为天才。”因此,智慧的父母只要善于抓住关键期,在孩子语言教育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将孩子培养成为人人羡慕、敬仰的语言大师不再只是梦想。关键词: 幼儿语言发展。 3—6岁是幼儿发展语言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逐渐成型,单音节到多音节的一个蜕变,说话不清楚逐渐到说话清晰的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语言天生的灵敏性逐渐凸显,而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是每个幼儿园老师语言教育任务最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好奇好动,对每样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都想用语言来发问,用语言来描述。但由于受年龄所限,常常对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讲不清楚。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词义的理解能力,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不能单纯以幼儿的词汇量多少、语句的记忆量多少来衡量,主要是看能否清楚地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必要掌握的句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方法来促进幼儿这方面的发展。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对于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很有益处。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去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摸、尝等是获得周围一切的知识,继而发展幼儿语言,幼儿认识世界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不是空洞无物的声音,它与物体中的动作、环境、事物密切相关。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结合幼儿的特点,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知识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例如:春天的时候,老师可带幼儿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在做每一项活动中,都要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老师从多种花草中选出“牵牛花”、“茉莉花”让幼儿系统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说:“茉莉花的花籽像个小地雷,牵牛花的花籽像桔子瓣。”出苗了,幼儿观察得更仔细、兴趣更浓了。经常向老师提出一些他们关心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如:同一天种的花籽,为什么有的发芽,长出了四对叶子,而茉莉花还没有发芽呀?为什么叶子长的不一样?牵牛花的叶子有着细细的毛毛。朵朵花儿开了,黄的白的茉莉,紫色的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孩子们高兴地说:“嗒嘀哒,嗒嘀哒,好象欢迎小朋友们上学了!”幼儿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与这些花儿产生了深深的情感。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间,不仅丰富了知识,还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文学的特征 2

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什么是儿童文学?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至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什么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以3至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分成三大类唱诵类(儿歌,幼儿诗)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 幼儿的心理特征。答:作家在为这个阶段儿童创作时,必须照顾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 幼儿审美意识的独特性。答:由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决定了幼儿的审美意识有以下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2.审美意识任处于比较低的层次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形式。答:1.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答: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答:1.稚拙美 2.纯真美3.荒诞美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的功能?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幼儿文学的功能?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5.愉悦幼儿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三章 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创作要求。答:1、审美感受能力、情感、想象力、传达技巧。2、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形象、语言。 中编 第一章儿歌 儿歌的概念?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 儿歌在古代的名称?童谣 儿歌的特点?1、内容浅显、单纯活泼2、篇幅短小、易记易诵3、节奏明朗、音韵和谐。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1、摇篮歌2、游戏歌3、数数歌4、谜语歌5、连锁调6、问答歌7、绕口令8、倾倒歌9、字头歌 第二章幼儿诗 幼儿诗的艺术特征?答:1、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2、活泼、生动的想象3、富于情趣的构思4、自然、明快的韵律。 幼儿诗的类别?答:1、叙述诗2、童话诗3、抒情诗4、讽喻诗5.散文诗 第三章幼儿童话 1.童话的概念?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色彩的虚构故事。他是最切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世界上较早对童话进行改写的作家及童话集名称。答: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世界文学童话的奠基人答:安徒生 我国创作童话出现的时代答:我国创作童话出现于“五四”前后。 第一部创作童话集的名称和作者答:叶圣陶出版于1923年的童话结集《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 与策略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策略[摘要]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其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关键在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在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中,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幼儿不同的语言关键经验的发展,关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为幼儿不同语言经验的获得创设不同类型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关注师幼互动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育;教育内容;教学策略 语言在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里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严格意义上说,语言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儿童自出生后,就是一个社会的实体,社会交往是儿童生活活动的基本形式。语言是成人与儿童交往的工具,这种交往最初伴随着动作和实物,以后才获得概括意义。儿童心理的发展,往往是以成人的言语指导为开端,以儿童的实际动作为结尾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儿童的语言是在交流活动中学到的。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儿童通过语言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愿望,倾诉自己的感情,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可见,幼儿语言的发展与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第六届全国幼儿语言教育研讨会中提到,从《纲要》到《指南》,在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方面都坚持这样一些核心观念: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语言加油的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当婴儿从母体中呱呱坠地之后,他们便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际活动,不断接受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逐渐获得大量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知识,发展智力,习得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同时,儿童通过语言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愿望,倾诉自己的感情,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总之,语言的发展与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当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机动性和普遍性。没有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

心理层面。正如皮亚杰所说,“语言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凝缩的符号,又是一种社会的调节。语言在这种双重意义中便成为思维精密发展不可缺乏的因素。” 1.加深和巩固幼儿初步形成的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以词为标志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受概括水平的限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动作性和具体形象性,但也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自身的动作、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进行,并不主要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幼儿只能获得初级概念,维果茨基称之为自发概念。幼儿在运用自发概念(观念变动、观念联想、观念概括等)时,并未意识到这些概念、思维活动的本身,他们注意的是这些概念、思维活动所指的对象──经验的各种实物及其表象以及概念的替代物──语言。认知中的语义编码(概念)是语言与认知之间联系的桥梁。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同化、巩固以及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婴幼儿在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物的特征时,需要对该物的各部分、各个特征逐一进行感知,而且,这些特征都是直观的、外在的,无法概括其特征。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开始从特定的、形象的特征转向一般的、概括的特征,概括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语言的发展对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