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沈阳地区历史中考压轴题2

2018沈阳地区历史中考压轴题2

2018沈阳地区历史中考压轴题2
2018沈阳地区历史中考压轴题2

二.读图说史题

图一稷下学宫图图二雅典学派

图一:稷下学宫图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对“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解,从而使稷下学官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图二:《雅典学派》这幅画的题目来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Plato)在雅典所建的“柏拉图学院”,它是希腊第一所为了系统化地传授知识和追求纯粹学术而建立的学习、研究场所。“柏拉图学院”自成立那天起就一直是希腊学术的中心。该画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神,追求自由的生活思想。画中人物毫不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活动,行走、争论,完全沉浸在自由辩论的气氛当中。

(1)从图文资料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点?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两幅图文资料描述的学术氛围有何共同之处?

(3)结合图中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和古代希腊)分析产生上述学术氛围的原因各是什么?

2.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图二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一: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签字国保证在战争中互相合作,不与轴心国单独媾和。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图二: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今日凡为中国国民,但能奉行三民主义而努力救国者,政府当不问其过去如何,而咸使有效忠国家之机会。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辱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诚接纳。”

(1)从图文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方面的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根据你所获取的信息点你能获得怎样的历史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72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了《申报》,首次实现了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和广告四要素的有机结合。观看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872年4月30日《申报》创刊上海街头报栏前看报的市民刊有时政新闻的《申报》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点?

(2)报纸的编排与今天的报纸有哪些不同?

(3)根据获取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4.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

图一元朝王祯《农书》图二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图一:王祯,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元代著名农学家。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王祯出任旌德县(今安徽省旌德县)县令。在任内,他开始编撰《农书》,又发展了木活字排版技木,用木活字印刷了100部《旌德1县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王祯调任为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县令,两年后完成《农书》初稿,庆二年(公元l313年)雕版刊印。现存《农书》分为22卷,含《农桑通诀》(卷1~6)、《百谷谱》(卷7~卷10)和《农器图谱》(卷11~卷20)三部分。《农桑通诀》论述农业发展历史及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技术和经验。《百谷谱》,叙说各种农作物及蔬菜、瓜果、竹木等种植培养方法。《农器图谱》则介绍农业、棉纺织与私纺织业的生产工具,绘图式306幅,并有说明。书末另附《造活字印书法》,系统介绍木活字的制作、存贮、检字与印刷方法。这部中国古代农业专著对当时及前代的农业技术做了认真总结。

图二:徐光启,字子先,上海县(今上海市)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广泛,尤以农学和天文学为突出。《农政全书》是他编著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此书共60卷,十二大目,约五十多万字。其中的“农本”,记述了历代有关农业生产、农业政策的经史典故及诸家论议;“田制”是他本人及其他古代农学家关于土地制度的研究和论述;“农事”,总结了中国古代各种耕作方法和有关农业季节、气候的知识;“农器”,用图谱形式介绍各种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产品加工工具;“荒政”,归纳了历代的救荒政策和措施,并对野生植物利用价值做了考察。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以上图文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哪一产业?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据统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已从1983年的43倍扩大到目前的60多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世界总产值高迭86%,它们占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也高达82%。而占世界人口7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所占的这两项比例仅分别为14%和18 010。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而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十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总共有36个,目前已经增加到48个。

毕竟,全球化能够为所有国家提供发展机会,能够把整个世界的经济的“蛋糕”做大并使所有国家获得利益。正是这一共同的全球利益的存在,促使世界各国都要参与全球化进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发展自己。

——《世界历史》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欧洲联合与合作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表现出来。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欧盟的成立有利于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四:苏联在坚决反对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复活的同时,将其西部边界的安全视为关系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对罗斯福和丘古尔明确提出:“波兰问题对苏雏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因此斯大林在三巨头的一系列会晤中对波兰问题始终寸步不让。不仅如此,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

——齐世荣、彭树智《世界史·当代卷》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刘金质《冷战史》(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欧盟的成立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两大集团”指的是谁?材料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

(4)根据材料四,分析苏联对西方国家态度强硬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可看出苏联是吸取了哪一历史事件的经验和教训?

(5)据材料五,概括美国采取“冷战”的缘由。(答出一点即可)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前,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即使城里的手工工匠,干活也懒散拖拉。工业革命后,情况发生变化。时间就是金钱,整个社会变成一个骚动的蜂巢,绝人多数人都像机器般辛勤劳动,人身上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物质财富前所未有地涌流出来。

材料二: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

法》,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材料三: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有所发展。美国、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他们垄断了殖民地的市场和资源,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因此不愿更新工厂的设备,更不愿意进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久而久之,造成英国工业落后。法国资本家觉得投资国内工业、进行技术改造不如放贷给外国赚钱多,所以将大量资本输出国外,国内工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持,造成发展缓慢。

材料四:到1914年时,英国在海外的投资已达40亿英镑,占其全部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法国的投资达450亿法郎,相当于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的投资达220亿~250亿马克,为其全部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工业生产正在达到非常巨大的规模,以致公司无法筹集到必需的资金。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五:随着内燃机在运输中的广泛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垂直一体化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在金字塔顶端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型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如,在拉丁美洲,古巴的糖,巴西的咖啡,巴拿马、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的香蕉,阿根廷的粮食及肉类,乌拉圭的牛羊肉,都在出口中占到70%~ 90%以上。同上,拉美国家的进口市场,也为美、英、德、法四大国所垄断。非洲情况亦如此。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材料六: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一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将近100万移民。……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一部分人涌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使人们哪方面发生了变化?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40年代英国医疗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哪两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并分析原因。(4)根据材料三能得出什么历史认识?

(5)材料四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6)材料五说明了什么?

(7)材料六说明了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富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达到分洋利的目的。不仅如此,它还给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1953年,被称为“重中之重”的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相继竣工。1953年,中国一座现代化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煤矿建成。1956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造出国产一辆解放牌汽车。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出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歼敌机……到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完成。

材料三:1958年广州华侨中学俨然就是一个小钢厂,学校几乎是用停课的方式全情投入到了大炼钢铁的热潮中。那时教室的门窗虽然是木质的,但基本都会嵌入一些铁丝或者铁钉之类的。为了找铁炼钢,“一

些门被毁坏,铁丝、铁钉都被抽了出来,换成木柱和竹钉”。那时所谓的“钢”,实际就是废铁熔化后结成的块,“炼出来的能否煅造成钢,都不管,反正只要有成果,就要到市委去汇报炼了多少斤”。

——良伯口述(1958年“大炼钢”时在广州华侨中学上初一)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将“十二五”时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确定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第三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业等,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在经济发展重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一五计划”在哪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3)根据材料二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从此历史事件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5)根据材料四的图表内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诞生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子、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礼、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材料三: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

材料四: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64届联大于2010年1月13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紧急呼吁国际社会向海地提供援助。大约3000名维和军人和警察正在海地协助维持秩序,开展救援。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社会哪一方面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美国人首先出现了蒸汽机动力的轮船。随后,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材料二:19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养成食肉的习惯。纽约一家杂志预言“廉价牛肉的时代”就要来临。许多以前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食品,如巧克力、果酱、茶叶等,也逐渐成为大众化的食品。新鲜水果的种植和消费遍及欧美各地。

材料三:到了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海上霸主,其海军实力几乎是其它所有国家的总和:它还是世界殖民霸主,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一天的每一刻,都会有阳关照射在其殖民地上,它又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全世界各地的原料被运到英国,在英国被制成各种产品,再被卖到世界各地,英国又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于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哪一方面的成就?

(2)材料二回答,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英国凭借哪些实力成为世界霸主?(答出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回答,美国为保护“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有何措施?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宋真宗)材料二:清代地方课程设置为《御纂经解》《性理》《诗》《古文辞》及《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或《四字经》《五经通鉴纲目》等。

——《大清会典》和《皇朝文献通考》中学堂学科为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等。

——(清)《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

材料四:伴随技术革命的发展,传统教育的形式、手段乃至思想都在悄然变革。远程、在线视频或3D技术的运用使学习者随时随地可利用iphone、手机等享有一对一、个性化或身临其境、具体形象、立体的多维度的引领、指导和帮助。

(2)据材料二说明学校课程内容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哪方面的成果?

(4)据材料四并结合已有知识说明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实行封建制度初期,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指导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但天长日久,国王和贵族遵照彼此间的承诺,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

——《大国崛起》

材料二:……在欧洲,法国的传播、英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是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都在导致同样的后果,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它地区,人人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勒费弗尓《拿破仑时代》材料三:“华盛顿者,美利坚之总统也。美立国至今才百年,百年以前,美为英国属地,英待其民,甚为暴虐,华盛顿创离英独立之说,举兵与英人抗,英不能敌,许其独立。华盛顿既为美君,不传位于已子,而使国人公举才能之士,三年任满,则复举而代之,名曰总统,又曰民主。”

(1)材料一中“规则”的制定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2)根据材料二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3)根据材料三,如何评价华盛顿?

(4)结合上述材料,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育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价格,对巴西和其它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

9.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发生了一场以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核心的运动——洋务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主持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两银子,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1877年,李鸿章派人筹建开平矿务局,至1889年采煤已达247000吨,有力地抵制了洋媒的进口。1890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了抵制洋铁入口,开工兴建汉阳铁厂,至1893年全部竣工,所生产的铁除了供应本国外,出口到美日等国。

——《从百年屈辱到民族复兴》材料二:张之洞在创办冶铁厂时,委托驻英公使薛福成购买国外的新式设备。薛福成告诉张之洞,新式冶铁设备有用于酸性的,有用于碱性性的,应先将冶铁厂所有铁矿和焦炭样品寄给制造设备的厂家化验,然后才能订购。张之洞却回答说:中国地大物博,何矿不有,还寄什么样品,只管买一套来。结果薛福成所定的设备与厂办用矿的矿质不符。选厂址时,张之洞为了能在总督衙门就能看见工厂的烟囱冒烟,硬要将厂子建在远离铁矿、煤矿的汉山脚下,为此,不仅大大增加了媒铁转运的开销,还为选择厂址多耗白银一百多万两。

材料三:洋务运动时期,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轻工业也得到了发展。1879年,李鸿章派人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近代化的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都是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

——《中国近代史丛书》(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影响?

(2)阅读材料二,你从中发现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3)根据材料三回答,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四艘舰队来到日本。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舰,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见到。培理曾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培理来航令日本人震惊,深切感受到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异,既有人闻讯亲自去港口观看,也有人惊恐万分,逃离家园。

材料二:1871年,日本政府派遣使节团放欧美。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切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国民精神皆专注于世界贸易”,“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是“英国的谋富要领”,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

材料三: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校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教育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

材料四

(1)材料一是什么给日本人造成了冲击?

(2)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人“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明治维新在哪方面的措施?

(4)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化,材料四中有哪些方面能得到验证?(写出2点即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世纪下半业起,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逐渐向

自有资本主义时期过渡。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及到其他欧美国家,随着机器的轰鸣和蒸汽的呼啸,他们对外殖民政策也必然发生变化。许多国家相继奉行自有贸易政策,资产阶级热衷于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他们的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而不再是把黑人当作“活商品”输往其他大陆。

材料二:“三角贸易”给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资本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成为其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和发展。英国第二大商港利物浦就是在黑奴贸易中,从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发展而来的,18世纪末黑奴贸易每年给它带来30万英镑的纯收入。马克思曾称利物浦是“以奴隶贸易名扬天下的城市”,“奴隶贸易是它进行原始积累的方法”。黑奴贸易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最廉价的劳动力,美国南部和拉丁美洲的种植园经济就是在奴役黑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另外,随着大批黑奴的输入,古老的黑人文化也传入美洲大陆。黑人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大众性,它对美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的份地的哪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1)材料一反映出黑奴贸易的衰落与什么有关?

(2)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铺设铁路热影响到欧洲大陆。比利时满足了钢铁的充分供应和不受行会限制或封建义务妨碍的、自由的流动劳动人口这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有待工业化的国家。到1870年,大多数比利时人已居住在城市,直接依靠工业或贸易过活。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国。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蒸汽机的数量从1815年的15台增加到1830年的1625台。18 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1914年,德国工业中的工人人数上升为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二,而农业中的劳动者人数则下降为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到1914年时,欧洲其他几个国家也已发展了巨大的工业,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是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海外国家中,美国以非凡的速度前进,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材料二:最近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方面比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农业的比重下降。工业结构中发生新旧工业的分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逐步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小型化的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半导体、宇航、激光、人工合成材料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迅猛发展,钢铁、采矿、纺织等传统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下降。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新科技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的影响是什么?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午6时,张(学良)副总司令召集全部职员在大礼堂训话。大意谓:“今天事变情形,大家须要知道,我自从入关跟随委员长缴共,我的军队有十几万,始终服从他的命令。到现在,我的军队损失几个师,(蒋)口说给我补充,结果仍然是我的军队愈闹愈少。在九一八发生后,我就主张抗日。蒋的命令不许抗日,我只得退入关内,希图将来恢复。前天我当面要求蒋,请你不必缴共,抗日是大事。蒋当时对我大发脾气而特发脾气,……我与杨虎城来他一个兵谏,将蒋委员长暂时扣留此地,……如其坚决不允,兵谏是我做的,罪名该我顶受。我也必须亲身护送蒋到南京,俟中央政府的发落。大丈夫做事要磊磊落落,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

——汤宝田1936年12月12日日记

材料二:包头——黄河——风陵渡黄河开封——合肥安庆信阳——武汉岳州——九江——芜湖——杭州是两个战场的分界线。在此线以南以西的地区为正面战场,以北以东的地区为敌后战场。从这个态势中

可以看出:两个战场之间被日军的占领线所阻隔,敌后战场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敌人的深远后方,因而它和正面战场只能作远距离的战略上的配合;日军占领线与正面战场相对峙,这条对峙线也就是正面战场的作战线,正面部队的作战都在这条线附近进行,因而在靠近正面战场作战线地区担任游击的敌后部队也可以和正面战场作一些近距离的战役上的配合。1940年夏秋,当日军攻占宜昌、大规模轰炸重庆、封锁滇缅路、断绝中国海外交通,并扬言要进攻西安时,第18集团军在华北发动的百团大战也兼有战略和战役的两重配合作用。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各地华侨先后纷纷成立各种抗日救国组织。如“马来亚华侨抗敌后援会”,它领导的大小社团及工会等组织约700多个,拥有会员四万多人,直接影响下的群众约有40万人。七七抗战后,马来亚、新加坡华侨联合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领导了整个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抗日救国工作。缅甸华侨在中华总商会的发动领导下,成立了“缅甸华侨救灾总会”,各地成立的分会达130多处。欧洲地区,1936年德国华侨成立了“旅德华侨抗日救国会”等,据统计,海外华侨成立的各种抗日救国组织共计2794个。

(1)材料一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2)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二回答,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什么关系?

(4)根据材料三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4、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再次进行对外扩张。从长远角度看,欧洲的对外

扩张成为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逢周日或其他重大节日,印第安人可以去教堂祈祷、听弥撒;做弥撒的牧师应当向他们传授基督教的戒律、教义和其他东西。因此为了确保印第安人奉行基督教的信仰,养成祈祷和听弥撒的习惯,我们要求拥有印第安人所有权和管理权的西班牙人,有义务在早晨带领他们前往教堂,跟他们待在一起直到弥撒结束,而后再把他们带回来,并给他们分发一些肉类熟食。这样印第安人就会明白,在一个星期里,他们在做弥撒的那天可以比其他日子吃得更好。

——《西班牙人对中南美地区的殖民统治》材料二:在阿维什王朝的统治下,葡萄牙在lo世纪末就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成为一个相对稳定且统一的国家。与之相比,当时的西班牙仍处于纷争不断的政治割据状态,英国和法国忙着处理各自的国内事务和相互之间的争端,荷兰在当时还只是帝国的附庸。

——《欧洲的扩张》材料三:此前,美洲人的生活以人与自然的互动为特点,而这场变革却生硬地切断了这种互动。世上如此多的动植物(既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发生如此彻底而突然的混合与改变,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之前的美洲人没有破坏环境,因为每个人类群体总会影响其居住环境。但是美洲土著只是捕鱼打猎、焚林开荒、驯养动物、种植庄稼,有选择性地改造自然。然而,欧洲人向美洲的自然环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他们通过有意无意的行为,促成了一系列的发展,使这片土地无论是在事实上还是在名义上都远离了它原来的主人。

材料四:在几乎整个16世纪,每年大约有1000名或2000名西班牙人前往新大陆定居。后来,又有大批来自西北欧的移民为了逃避迫害而前往北美洲与加勒比地区。最后一波移民浪潮是非洲人,他们是被迫作为奴隶而来到西印度群岛和巴西的。

材料五:在摆脱了殖民统治后,该国只在本土进行了一场战争来解决其内部矛盾,假使大西洋变为陆地,欧洲与美洲的天然屏障消失,那么这个国家也不会有后来的强大。

材料六:由岛屿组成的这个国家,在二战的最后岁月面临着一种绝望的军事处境。不过,即便在那时,也未遭遇入侵。因为,美国确实意识到了跨越太平洋后,在该国本土登陆,将会付出的巨大代价。所以,

在19 45年美国别无选择地在这个岛国扔下了两颗原子弹。

材料七:“在刚刚过去的200多年中,地理上的隔绝已经成为一种混杂着矛盾的福祉,有时还是一种资本。在一个日益缩小的世界,虽然人类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过大洋,但是海洋对入侵之敌来说,仍然是一道屏障。它在很大程度上使一些国家确保了本土的安全,免遭外敌人侵。”

——杰弗里·布莱思《世界简史》

(1)材料一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哪个国家具有首先进行海外扩张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回答,新航路开辟使美洲的哪一方面发生了改变?

(4)材料四说明新航路开辟带来了什么影响?

(5)结合材料五、六、七谈谈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汉学家们说:“如果没有鸦片贸易的话,那么大清自己的汇率问题,同样还是会爆发贸易战争,只不过名词也许就是棉花战争,或者呢绒战争。按当时的实际情况,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真正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由于东西方两种完全相反的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也许会因为交流的深入程度而推迟数年,但绝对不可以避免。

材料二:它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地中海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连接在一起,印度洋使印度能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相互影响。相反,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和辽阔的太平洋所隔断。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人侵的情况下,以展自己的文明。

材料三: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也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因为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得都很好。每年天气暖和的几个月里,季风雨降临,使长江南岸的一些地区的农作物能一年两熟;这种情况与中东和欧洲平均一年一熟的情况迥然不同。……因此,公元2世纪的人口调查结果是,中国汉朝拥有人口5950万——比罗马帝国在其疆界达到最大范围时的人口还要多。16世纪初叶,葡萄牙人首次到达中国时,中国的人口为1亿多,超过了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 9世纪中叶西方用炮舰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从美崭引进了诸如花生、玉米和甘薯之类的粮食作物。

材料四:构成中国内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所操的方言彼此间犹如意大利语之于德语,瑞典语之于西班牙语,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其原因就在于,它由表示意义和物体的汉字组成。这些汉字的发音,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方式;但是任何文字,不管其发音如何,含义却是同样的。……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能够供养可观的人口的两个原因?

(2)材料四中提到的“商朝的书面语”指的是什么文字?

(3)根据材料二、三、四总结,导致中国文明连续性的三个因素。

二、读图说史

1.(1)学府名称、学府功能、学府特点、学府地位、学府所属国家、作品名称、主题思想

(2)自由、兼收并蓄(兼容并包)

(3)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国竞相改革

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1)文献(宣言)名称、签署背景、签署时间、签署国家、签署地点、宣言(文献)内容

宣言签署影响、发言内容、发言人(者)

(2)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或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合作

3.(1)创办时间、创办者、创办地点、报刊名称、报刊内容、报刊特点、创办地点、看报者

(2)排版(竖排)、字体(繁体字)

(3)近代中国人通过报刊获取社会信息

4、(1)(农书)朝代、农书作者、农书名称、印刷方式、农书组成部分、农书记载内容、农书字数

(2)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三.材料解析题

1.(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或

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同时也为所有国家提供了发展机会或

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2)有利于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两极格局

(4)保障苏联西部领土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

(5)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2.(1)时间(思想)观念、工作态度、生产积极性

(2)公共卫生恶化、疾病流行

(3)英法

①设备陈旧、技术落后②国内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4)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地位发生变化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技术创新(5)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欧国家海外投资的增加

(6)内燃机在运输中的应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分工体系

(7)欧洲向海外移民速度越来越快

3.(1)①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②抵制了外商经济对中国的垄断

(2)重工业

(3)东北地区为新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4)大跃进

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规律

(5)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4.(1)社会风俗习惯

(2)中西合璧

(3)中国军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4)联合国在国家事务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5.(1)交通运输业

(2)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3)海军实力强大、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工业生产能力强

(4)用宪法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

6.(1)科举制

科举制成为古代读书人进身的阶梯

(2)由传统的《四书五经》变化为内容丰富的中西合璧

戊戌变法的影响

(3)(女子)教育

(4)科学技术推动了现代教育的更新,促使教育功能增强;教育也促进了知识的更新。双方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或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互相促进)

7.(1)查理·马特

(2)拿破仑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程

(3)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嬴得了独立;他拒绝了总统终身制,为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树立了典范

(4)依据事实,看其所为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评价。

8.(1)欧洲统治了世界经济

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

9.(1)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经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洋务运动领导人没能根据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狂妄自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3)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基础

10.(1)西方工业文明

(2)发展近代工业、发展世界贸易

(3)教育

(4)服饰、发型、乐器、室内装饰

11.(1)资本主义的发展

(2)黑农贸易促进了欧美的发展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2.(1)铁路的铺设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改变了经济结构

13.(1)A

(2)西安事变

(3)相互配合

(4)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

14(1)传播基督教

(2)葡萄牙

(3)自然环境

(4)欧洲和非洲人向美洲移民

15.(1)根据材料一回答,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能够供养客观的人口的两个原因。

答:土壤和气候条件好、引进了多种粮食作物

(3)材料四中提到的“商朝的书面语”指的是什么文字?

答:甲骨文

(4)根据材料二、三、四总结,导致中国文明连续性的三个因素。

答:地理位置、人口、文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