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论文:初中地理课激趣方法探索

初中地理论文:初中地理课激趣方法探索

初中地理课激趣方法探索

摘 要: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地理教学模式单一、死板,以往的地理教学方法必须创新。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为目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二、地理作文教学;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四、指导自学课;五、开展专题讨论课;六、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综合课。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教学、兴趣

地理是中小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地理知识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古人评价博学多才、有识之士的标尺。但多年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地理教学过程为讲、抄、背、考的模式,加上中学地理教学失去中考应试压力,教师反而感觉失去了教的方向,学生也觉得没了学的目标,造成地理教学水平下降。
所以地理教学应顺应变化,必须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地理课。由此地理兴趣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点,我进行了初中地理课兴趣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地理景观录像课,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方面,此课型可以起到独特的效果。这是一般讲述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因相当多的地理知识本身以景观的形式存在。"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二、地理作文课
地理教材中有自然美,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阳刚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腾不息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为摧"的钱塘怒潮等等。二为秀丽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 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等。三为奇特之美: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学生情感向往的发展优势,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写《感受自然美》小作文,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并展览交流,分享感受、体验快乐。
三、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讲述课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象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
四、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
分国地理一般是通过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味,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我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第三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第四请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大家修改;最后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上述的第三和第五步骤,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而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能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学习"。
五、专题讨论课
这种教学方法是结合教材的某一内容,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如在讲分国地理美国、埃及等国时,让学生着手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为讨论课的发言做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资料要看很多的书报。经过充分的准备,进行了题为《我所了解的××国》的专题讨论课。同学中有能力较强的,编写成一篇篇精采的短文,在课堂上宣读;有的把异国的自然人文景观描述得令人神往;有的把自己认识某些地理事物的观点或体会讲述给大家;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积极发言,他们虽然有的仅是谈一些搜集到的资料,但对这部分同学贵在参与,教师总要给以及时的鼓励,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还有一种形式非常活泼的讨论课,就是针对教材某一重点内容展开辩论形式的讨论课。如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否合理》为题的辩论课。在课上辩论双方学生出色地运用了自学课中不断训练培养的地理思维方法,旁证博引大量地理资料,全面分析综合我国人口分布现状的各自然人文地理成因,用以说明自方的观点。这实际上是一场在辩论双方之间展开的地理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竞赛。通过激烈的辩论,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学到了新知识,预习了将学的知识,又一次达到深化、强化课本知识的目的。
六、地理课与其它学科综合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兴趣的方法还有,一、利用其它学科资源,如: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出有关地理的文章,全班积累起来并、与生活和活动相联系,鼓励学生在看书、看电视时注意

获取地理知识,在跟随家长外出旅游时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把自己的观察写成日记,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快乐。
总之,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力,引导得当,而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

发表情况:《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版2008年3月(中旬刊)第9期第47-48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