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面挫折,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

《直面挫折,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

《直面挫折,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
《直面挫折,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

《直面挫折,爱护生命》主题班会教案

当代的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例外,各方面条件的优良使他们渐渐养成了安逸享乐的习惯,所以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普遍下降,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采取逃避的态度,甚至“轻生”,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和方法。针对这一现象,根据《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设计这一主题班会,意在让每一个同学参与,认识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填塞险阻。我们不抱怨,不泄气,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让无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我们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让生命存在。

生命只属于我的一次,我们该把她打扮得更加光彩,生命是一个统统的过程,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不会在你的背后留下空白。

我们要让生命得有意义,必须对自己负责任,增强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笑对困难、挑战挫折的乐天精神。

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一、询问父母或亲朋,了解他们在你从出生开始的成长过程中都做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二、调查自己身边的例外层次、例外年龄阶段、例外职业的人,了解他们是怎么度过一生或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的。他们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才是有意义的?

主持人:冯青、王胜、王华

参与人:七(2)班全体同学

引入(冯青):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那是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是令我的肃然起敬的,有贤者言:日月径年,世事无常,人生如月,盈弓有间,让我们共同领略一次人生的旅程吧!(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经过,配乐)

过程:

活动一:散文颂《不向困难低头,勇做生活强者》——王胜、王华等

活动二:挑选勇士

1、活动规则:由老师挑选登上“挑战者”号轮船的水手,同学们只要回答出下面三个问题中的一个,就可以成为光荣的水手:(1)请你讲一个自己面对挫折,鼓起勇气克服困难的事例;(2)讲一个伟人克服挫折,取得成就的事例;(3)讲一句你最欣赏的名言。

2、学生解放发言,展开活动。老师给发言的同学戴上水手帽。

活动三:师生谈心,解决心理问题。

1、活动方法:请同学们把最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写在一张纸上(不必写自己姓名),交给老师,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共同讨论解决。

2、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四:角色表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角色表演情景,请同学们按情景需要认真扮演,并针对情景中的情况进行讨论。

情景:班里的施羽烨同学在一次车祸中受伤住进了医院,同学们知道后,大家凑钱买了礼物去医院看她,鼓励她从头站起来,病好后,老师和同学们帮她补课,让她把学习赶上来。

组织讨论(王胜):当别人遇到挫折或可怜时,你该怎么办?(同舟共济携手共进)

活动五:保尔这样告诉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王华)老师总结:关爱生命,爱护生命,这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

爱护生

命就是要有坚强的信念,就是要勇于奉献,就是要相信科学,爱护时间,生命没有贵贱,只有长短。爱护生命,不等于苟且偷生,当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即使是献出生命也再所不惜。

心爱的的同学们,你们升入初中还不到一年,仅仅100余天就来思考一个严苛的问题,呼唤生命,感受人生,实在是了不起,你们已经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听了同学们带着童音的话语,应和着张哲同学带着颤音的旋律,久久不回荡在耳边。我们没有惊天动地和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清静的渡过这通俗的每一天。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不要祈求太多,只要一点点就足够了。每天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积累很多很多。

一生只有一个今天,今天就是你的节日。你的生命才刚刚开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更加爱护生命吧!

教育反思:

这节班会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互动活动来交流、体会、反思什么才是遇到挫折的正确态度,并学会正确的看待生命的意义。设计中采用具有第五中学教育特色的“心理疏导”来贯穿整个互动活动,并利用多媒体从多方面烘托气氛。我们强调学生的切身体会,主动参与,互相帮助,与教师的正确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显露体会这如花儿般灿烂的生命。

附:

不向困难低头,勇做生活强者

———在“爱护生命”主题班会上的讲话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呢?是一往无前,迎难而进;还是悲观失望,知难而退呢?我想,有很多人会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属于前者。”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经受不住任何挫折的人。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就有人不由自主地临阵退缩了,当初的豪言壮语也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确实,细细审视我们的生活,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太经不起挫折了,动不动就有了轻生的念头:高考落榜--自杀;公司倒闭--自杀;股市大跌--自杀;更有甚者,连心爱的长发被剪落在地也会把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这样的死,不是轻于鸿毛了吗?高考落榜,明年还有机会;公司倒闭,那就另谋生路;负债累

累的人也可以东山再起;剪了头发的,它还会长出来,难道生命就值几缕青丝?

有这么一位高考落榜的女生,本想轻生,出于偶然,看见了报纸上一名女孩英勇地同病魔抗争的报道,受了感化,便打消了轻生的念头。她后来回忆说:“是这个了不起的女孩挽救了我。”

这个“了不起的女孩”是谁呢?她就是李欢。这个身患绝症却品学兼优的西安女孩,使我们每一颗心都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李欢五岁那年得了一种可怕的绝症--假性肥大型进行肌营养不良。患上这种病就近乎被判了“死刑”。最多活到十三四岁,患者将随着肌肉功能的丧失而死亡。面对这一切,幼小的李欢并没有绝望,她依然保持那份乐天,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肆虐的病魔摧残着她那弱小的身躯,却永远击不垮她那坚强的意志。凭着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毅力,李欢终于挺了过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通俗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李欢就是生活中的强者。她感悟了生命的不易和美丽,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是生的信念一直支持着她,使她不向病魔低头,没有在逆境中倒下。

同学们,看到这些,你会想些什么?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向李欢学点什么吗?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新中国,成长在新世纪,是被父母捧在心窝里长大的。就如那温室里精心培育的花朵,不曾经历风吹雨打,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很简易灰心丧气、悲痛颓唐,从而导致了学业上的落伍,生活中的失意。难道不是吗?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拦路虎”,不是绕道而行,就是抄袭他人;也有同学因为考试的失利而终日郁郁寡欢,却不去努力寻找原因、及时补救;还有的同学违纪后,对老师的批评教导不理解,不思进取等,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这前进道路中的区区“拦路虎”

、考场失利等,和李欢所面对的病魔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同学们,想想李欢吧,这个从5岁就和病魔作斗争的女孩,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苦,她做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事,她没有灰心,没有失望,没有动摇。而我们身体康健,条件优良,但如果连小小的困难也克服不了,将来我们拿什么建设祖国、回报社会?是逃避?还是退缩?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的确,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

愿我们从李欢与病魔的坚强抗争中深刻感悟到:不向困难低头,勇做生活强者!

远离毒品爱护生命班会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毒品的图片,教育中学生远离毒品的意识。

3、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

二、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多媒体:(大麻)(鸦片)

三、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爱护生命远离毒品)

二、认识毒品

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是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类物质就成了毒品。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持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而国际上习惯称之为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禁毒斗争,提出“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的方针,采取一系列“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四禁并举的措施,种毒、制毒有罪,贩毒、吸毒违法。

三、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繁复多样,如不康健心理、奇怪、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多见的原因。此外,还有医源性因素等。

(1)对毒品无知、奇怪有一个初三年级的学生,为考个好高中,每天学习、复习到很晚,感觉很困乏。这时,有人拿来一点“白粉”,告诉他:“吸了这个就能精神百倍。”孩子信以为真就吸了。结果,没有几天便染上了毒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全跨了,最后他没有走进理想的中学,而是进了戒毒所。

一个年仅14岁的吸毒者说:“我根源不懂什么是毒品,没有人告诉我毒品有多可怕,我认为吸毒和吸烟一样。”

有一名年青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他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2)经受不住他人、特别是“朋友”的劝诱,青少年易受群体影响,盲目结成“哥们儿”或“姐们儿”关系,相互效仿。吸毒亦是如此,许多吸毒的青少年都

说:“我是看见别人吸,自己才吸的。”或:“他们吸都没事,我就尝一点,以为不会出问题的。”

(3)寻求刺激原重庆市号称“百万富姐”的李某,为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昔日重庆市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流浪街头,一无所有。

(4)不康健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告戒置若罔闻,越说毒品不能沾,他就越要去尝尝,最后是自食其果。(5)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父母吸毒的不良环境使子女吸毒者明显增加,小小年纪便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6)寻求解脱有些人因承受不住环境的压力,便想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结果落进万丈深渊不能自拔。

四、社区不良环境是诱惑青少年吸毒的温床

按照社会学的划分,中学生大凡生活在这样三种环境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因此,社区也被称之为“第三环境”。

有一个年青人吸毒成瘾,很快就家徒四壁了,为了能继续吸毒,他先把海洛因白送给邻居四个12岁左右的孩子品尝。四个孩子上瘾后,每次不得不从他那里高价买毒品,而那个年青人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满足了自己的毒瘾。

在一个社区中,只要发现有一个吸毒者,追下去,往往就能发现若干个吸毒者。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吸毒者比较集中,其实,这很简单。吸毒者都知道,吸毒是违法的,而贩毒是犯罪。吸毒的人,大凡经济上是不堪重负的,他上了瘾,要吸下去,就要发展新的吸毒者,把毒品以高价卖给其他人。如此滚雪球一样,吸毒者的队伍就越来越庞杂。但他知道“吸毒违法,贩毒犯罪”,所以他发展新的吸毒者首先要在同一个社区内的朋友圈里寻找,这就是“直销”。因此,有吸毒者的社区往往就是最值得警惕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里生活,更要提高对毒品的自我抵制能力,稍一失慎,就会被“以贩养吸”的吸毒者拉下水,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在这样的社区内生活,只有一种方法是可取的:远离“毒朋友”,一旦发现了吸毒者,就告发他。这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你自己,也是为了保护你的家人和朋友。有这样的家长,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我开始以为这不关我的事,我管它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的上中学的儿子已成了毒品的俘虏。

云南南部的一个村寨,几乎全村人都吸毒,而且,有20%的人已经进入“注射阶段”,其他人都是海洛因和鸦片混合成瘾者。他们个个身体孱弱,精神萎靡,再也拿不起镰刀、扛不起锄头,全村土地荒疏,死气沉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如果我们都把禁毒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旦发现毒品之火,哪怕是一个苗头,就紧紧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尽自己的力量去扑灭它,这就会造福于你的家人,也造福我们的国家。

五、预防——社会共同的行动

据有关专家介绍,禁毒的最佳方法就是不吸毒,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毒品。目前,一个共识已在社会各界达成: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才是根源途径和出路。

专家指出,青少年禁毒应该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禁毒。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在去年的中国禁毒报告中说,各级禁毒部门重点开展了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全社会禁绝毒品的氛围更趋深刻。

从前年开始,国家禁毒委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禁毒知识一堂课”活动,在全国大、中、小学校举行专门的禁毒教育课,使每一位公民在走向社会前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同时,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主管部门编印了毒品预防教育读本及适合学生阅读的禁毒系列丛书,并将之列为中学生课外读物;去年,团中央、国家禁毒委、民政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共青团和妇联分别组织开展了禁毒青年志愿者行动和“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动员广漠青少年参加到禁毒行列中来;针对近年来新型毒品“摇头丸”、冰毒的泛滥,国家禁毒委

今年2月至7月开展的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中,联合有关部门,重点整治了歌舞娱乐场所,把对青少年吸毒的预防摆在十分严重的位置。

如何对青少年中的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教育,依然是困扰预防青少年吸毒工作的难点所在。对此问题,周振想教授指出,大量国内外青少年禁毒教育胜利的范例表明:学校教育依然是当今禁毒最有用的形式。毒品预防教育应该始终坚持走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的道路。如今,当务之急是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比较全面直接地学到识毒、防毒的知识,从而在走向社会前增强对毒品的抵御力。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指出,宣传教育的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防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广漠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究竟如何攻克青少年禁毒教育这一难题,也许还有待于全社会在详尽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对于生活在阳光雨露之中的孩子,“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青少年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