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ISM的林纸一体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ISM的林纸一体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I S M 的林纸一体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杨加猛,张智光,邹毅实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摘要:从系统性、导向性、科学性、可比性、简明性五个方面,提出建立林纸一体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运用专家讨论法确定影响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的主要因素及其有向连接关系;在此基础上求得评价系统可达矩阵并进行划分,建立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结构模型;根据解释结构模型构建起用于衡量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状况的3级递阶评价体系,并从环境和谐性、组织和谐性和市场和谐性3个方面对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具体阐释。关键词:林纸一体化模式;IS M;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26 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9709(2007)03 0206 05

Study on t he Evaluation I ndex Syste m of Forest Paper I ntegratedM ode Basei n g on IS M

YANG Ji a meng ,ZHANG Zhi guang ,ZOU Y i shi

(Co llege of Econo m ic andM anagem ent ,N anji ng Fo restry U ni v ers it y ,N anji ng ,

Jiangsu 210037Ch i na)

Abst ract :The princ i p le o f setting up the evaluati o n i n dex syste m of forest paper i n tegrated m ode is put fo r w ard w hich inc l u de syste m ic ,oriented ,sc ientific ,co mparable ,and co mpend i o u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 h ief factors and the interconnected relati o ns wh ich i n fluences the har moniousness status of forest paper i n tegrated m ode ,the paper g i v es the attainab le m atri x ,div i d es the m atrix i n to several grades and parts ,and sets up the har m on iousness structura lm ode.l A ccor d i n g to t h e m ode,l the paper designs further an eva l u ation index syste m o f the har moniousness status o f forest paper inte g rated m ode ,and g ives the detailed exp l a i n s o f the i n dexes .K ey w ords :forest paper integra ted m ode ;IS M;eva l u ation index syste m 长期以来,林纸一体化一直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1~2]

,但有关林纸一体化的综合

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传统的评价一般以定性方法为主,定量评价也大多集中于树种的制浆造纸性能、工程项目效果等技术经济评价方面,在评价体系的科学处理和综合分析上尚有待深入研究

[3~5]

。为了便于对各种林纸一体化模式的和谐性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进而找出各种模

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促进国内林纸一体化工程的顺利推进,提出一种基于简化的解释结构模型(I n ter pritative Structura lM odeli n g ,I S M )技术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根据林纸一体化的内涵特征和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化要求[6]

,在构造评价林纸

一体化模式和谐性状况的指标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

1 1系统性原则

中国提出林纸结合已有20多年的时间,但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可见,林纸一体化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在构建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状况的评价体系时,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追求整体与局部的统一、长期与短期的平衡,从多层次、多角度系统反映评价模式的本质特征。1 2导向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对不同模式进行比较评估,进而找出各种模式的问题,为选择合适的林纸一体

第27卷 第3期

2007年6月出版

林业经济问题(双月刊)

P roblem s o f F o re stry Econom i cs

V o l 27 N o 6June 2007

*收稿日期:2006 08 27

基金项目: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JE0575)

作者简介:杨加猛(1974 ),男,江苏连云港人,讲师,博士生,从事林业系统工程方向研究,

(电话)025

85427377,(Em ail)ji amengyang@si na com 。

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突出政府实施林纸一体化的导向性,并能够反映各种模式的区别,以期在林纸一体化模式选择实践中因地制宜,有所创新。

1 3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设计必须遵循林纸结合的运行机理和林、纸产业各自的特点,指标的定义、范围、数据收集、计算方法、权重确定等都要真实、规范、有科学依据。林纸一体化模式的评价比较复杂,许多不能量化的软指标要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林纸一体化的内涵,并注意指标间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1 4可比性原则

为了做到资源禀赋不同地区在林纸一体化模式上的可比性,指标应符合评价惯例,易与其他领域的评价方法接轨。计算方法要正确,计算结果比较直观,保证评价结果不仅能够满足同一地区不同模式之间的比较,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满足同一模式在不同区域的比较。

1 5简明性原则

林纸一体化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指标的选择应尽量做到用较少的指标反映目标中的关键问题,各指标间相互补充而不重叠,且所选指标重要性大、针对性强,以构成最佳变量子集。

2影响因素与结构模型

2 1确定林纸一体化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

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分析,确定影响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M ode har m on i o usness,MH,取编号19)的主要因素如下: 市场交易成本;政策导向性;!原料稳定性;?资金投入额度;#环境和谐性;?生态友好性;%交易环节整合度;&合作积极性;?空间布局合理性;(组织和谐性;)规模经济性;?产业链长度;+市场和谐性;,市场适应能力;?组织结构合理性;.交货准时化;/制造系统优化能力;0商业和自然风险。

设:系统S={S1,S2,1,S19},系统的可达矩阵R=(r ij)。当r ij=1时,称要素S i可达S j,记为S i2S j;当r ij=0时,称要素S i不可达S j,记为S i2/S j;可达矩阵具有自反性和传递性[7]。根据小组多次讨论结果确定的上述各要素间的有向连接关系,直接建立可达矩阵如下:

00000000000100

100100000000000

010000001000000

001000000001000

000100000000000

000110000000000

000001001000000

000000101000000

000100010000000

000000001000000

000000000101000

000000000011000

000000000001000

000000000001100

000000001000010

000000001000001

000000000001000

0001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

207

第3期 杨加猛等:基于IS M的林纸一体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 2建立结构模型

2 2 1系统的强连通子集划分

定理1

[8]

设R 为系统可达矩阵,R I =(a 1,a 2,1,a n )T

,其中I 为全1列向量。则S i 与S j 为系统S

的强连结单元,只要满足以下条件: a i =a j >1; 在R =(r ij )中,r ij =r ji =1。由前述可达矩阵求得,R I =(3,3,3,3,2,3,3,3,3,2,3,3,2,3,3,3,3,3,1)T

,则满足定理1的强连通子集可能存在于{S 1,S 2,S 3,S 4,S 6,S 7,S 8,S 9,S 11,S 12,S 14,S 15,S 16,S 17,S 18}和{S 5,S 10,S 13}中。根据定理1的第2个条件可知,系统的强连通子集不存在。

2 2 2系统的层级与分部划分

若S i 是最高一级要素,则必须满足条件:R (S i )=R (S i )3A (S i ),其中R (S i )为要素S i 的可达集,由可达矩阵第i 行中所有元素为1的列所对应的要素构成;A (S i )为要素S i 的前因集,由可达矩阵第i 列中所有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的要素构成[9]

。据此可分析出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评价系统的最高一级的节点L 1=[19],将要素S 19从可达矩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再从剩下的可达矩阵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依次类推,可找出系统的第2级节点L 2=[5,10,13],第3级节点L 3=[1,2,3,4,6,7,8,9,11,12,14,15,16,17,18]。对第2、3级节点要素进行分部划分。若两要素S i 和S j 在同一部分,则R (S i )3R (S j )4 ,否则它们分属不同部分[9]。由此划分出系统的3个子系统为:{S 5,S 2,S 6,S 9,S 18}、{S 10,S 3,S 7,S 8,S 15,S 16}、{S 13,S 1,S 4,S 11,S 12,S 14,S 17}。由层级和分部划分结果,可得出影响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状况的系统要素结构模型(图1)

图1 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系统的结构模型

Figure 1 S truct u ralm odel of h ar m on i ous n ess s yste m of f orest pap er i n tegrat ed m ode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图2 林纸一体化模式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

F i gu re 2 E val uati on i ndex s yste m of t he har m on i ou s ness of forest paper i ntegrated m ode

根据图1解释结构模型(略),和谐性评价指标体2)。该评价体系的3级递阶系统,具体内涵阐述如下。3 1环境和谐性

个参数层指标中,性反映各种模式符合国家产

208 林 业 经 济 问 题 第27卷

业政策的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则对其评价越好;生态友好性以某一模式的林纸结合项目是否对生态与环境产生积极贡献并得到绿色保护组织和所在国家或区域的认同为标准进行考核,这要求相关决策者在选择、推行林纸一体化运营模式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5生态友好6,避免毁林造林和在公益林区内营造原料林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10]

;空间布局合理性用于考察各地的林纸一体化项目是否按照7全

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5十五6及2010年专项规划8的要求进行布局,以及不同模式在实际或规划布

局上的合理性[6]

;商业和自然风险是考虑造林投资额大、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周转缓慢,且面临各种灾害性天气的考验和森林病虫害、火灾等的威胁。该指标为反向指标,风险越大,评价等级越低。3 2组织和谐性

从林纸一体化企业间的和谐性和企业内部的和谐性2个方面来考察组织和谐性。前者包括原料稳定性、交易环节整合度和合作积极性3个参数层指标;后者由组织结构合理性、交货准时化2个指标进行衡量。

原料稳定性体现一体化组织解决原料问题的能力。中国造纸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原料结构

不合理,木浆比重过低[11]

。林纸一体化可以保证造纸业稳定的原材料供给,但不同的林纸一体化模式,例如以造纸业为主的前向一体化和以资源培育业为主的后向一体化模式,其保证木材原料稳定的能力会有所差异。交易环节整合度主要是考察生产环节与原材料采购环节的有效整合程度,包括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以及市场、运距、信息手段等而实行择优布点、合理分工;把生产力配置在综合消耗少、成本最低的地区;非生产时间的减少;运输和储存的便利性等。林纸结合的方式不同,其相关主体造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会有所不同,因此合作积极性这一指标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林纸一体化企业间的和谐性状况。组织结构合理性是林纸一体化战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造林企业和造纸企业在组织结构、核心技术和管理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交货准时化是用户对产品的主要要求之一,造纸企业的产品不仅要能满足用户对品种、质量、数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还要满足用户的产品交货期或成本方面的更高要求。3 3市场和谐性

林纸一体化模式的市场和谐性通过6个参数指标进行判断:市场交易成本是林纸结合后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促进因素。就资金投入额度而言,制浆造纸是劳动、技术、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不同模式比较时,所需资金投入额度越大,则评价的等级(满意度)越小。规模经济性因林纸结合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中国在林纸一体化初期的5林办纸6模式解决木材原料问题比较彻底,但由于大多数林业企业或森工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够强大,投资建设的制浆造纸企业规模偏小、最终不得不亏本倒闭;而5纸办林6模式的规模经济性则相对较好。该指标的评价标准是,越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模式,其评价的等级越高。产业链长度的进一步拓展将延长林、纸产业的市场价值链,某一模式的产业链越长,该指标的评价等级就越高。市场适应能力主要是基于国内纸业市场的产品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低档纸制品供应过剩,高档纸制品供不应求)的行业背景,探索一种更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林纸一体化模式。制造系统优化能力从是否有利于生产制造系统的优化角度考虑,综合技术装备水平、研发与创新等因素,衡量不同林纸一体化模式的和谐性。

4结语

提出的基于IS M 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具有程序科学,步骤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对于其他领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评价方法选择上,考虑林纸一体化化模式和谐性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差异和变化具有模糊性,可以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评价模型或FHW (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模型等进行评价,以便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为不同地区或企业的林纸一体化模式选择和创新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伟平.林纸结合的制度变迁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0,20(4):

194 206.

(下转第

216页)

209

第3期 杨加猛等:基于IS M 的林纸一体化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境方面,福建省的自然环境占有明显优势,但是福建的经济环境条件远不如浙江,因此在这一准则层仍然落后与浙江省。总之,与这2个省份相比,福建省的乡村旅游产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要想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潜力和竞争力,单纯依靠改善交通条件、旅游环境或某项指标是不够的,需要将乡村旅游产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综合考虑,要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为旅游产业经济创造有利条件,以及旅游产业经济如何为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更大收益,这样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最终实现5双赢6甚至5多赢6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林刚,石培基.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999基于对20个乡村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开发研究,2006(6):72 74.[2]王艳平.乡村旅游需要二级概念[J].旅游学刊,2006,

21(5):

6 7.

[3]李德明,杨开福.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展望[J].黄山学院学报,2007,9(1):44 47.

[4]曹辉,陈秋华,陈平留.乡村旅游发展PPT 战略思考[J].技术经济,2007(7):1 3.

[5]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18(1):76 80.[6]何景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1):92–96.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朱戈倩.浙江启动2006中国乡村游[J].商报,2006:

10 12.

[9]吴军.福建经济指南[M ].福州:福建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6.

[10]国家统计局综合公司编著.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1]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6卷[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12]刘启力,游鸿琳.福建年鉴[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13]李经龙,郑淑婧.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对比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55 58.

[14]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7(24):572 576.

[15]林水富.福建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J].林业经济问题,

2004,24(1):44 47.

(责任编辑 杨伦增)

(上接第209页)

[2]胡宗渊.推动我国造纸工业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前进999我国造纸工业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造纸,

2005,

24

(1):50 52.

[3]李忠正.林纸一体化与中国主要速生人工造纸树种的制浆造纸性能[J].中华纸业,2001,22(7):6 12.

[4]王小伍,华贲.全方位评价在我国林浆纸一体化发展中的应用[J].中国造纸,2005,24(10):

62 65.

[5]傅光华.我国纸浆企业经济规模的探讨[J].中华纸业,2005,26(6):

21 23.

[6]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5十五6及2010年专项规划[J].纸和造纸,2004,3:5 12.

[7]蔡长林.系统的可达矩阵与结构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1992,1:145 152.

[8]陈琳,杨加猛,张智光.江苏省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6,30(3):101 104.

[9]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5 49.[10]李银雁.5金光事件6引发中国林浆纸一体化大辩论[J].中华纸业,2005,26(8):

15 17.

[11]张蕾.实施林纸一体化的资源条件及建议[J].中华纸业,

2003,24(2):14 18.

[12]杨加猛,张智光.江苏省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6,

22(4):

296 299,303.

(责任编辑 杨伦增)

216 林 业 经 济 问 题 第27卷

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绪言 (1) 第一章简述机电一体化 (1) 1.1.机电一体化 (1) 1.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1.1.2机电一体化的简介 (1)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2) 1.3.1、五大组成要素 (2) 1.3.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2)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内容 (3) 第二章一体化发展历程 (3) 2.1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3) 2.1.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3) 2.2.2”发展趋势 (4) 2.1.3机电一体化产品 (4) 2.1.4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4)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 第三章21世纪机电一体化 (6)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近期发展 (6) 3.2我国“机电一体化” (7) 3.2.1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7) 3.2.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7) 3.2.3工作面临的形势 (8) 3.3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8) 3.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8) 3.4.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8) 3.4.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9) 3.4.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9) 3.4.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9)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 (9) 4.1机电接口 (10) 4.2人机接口 (11) 第五章一体化常见问题及解决 (11) 5.1 干扰源 (11) 5.2 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2) 5.3 场干扰的抑制 (12) 第六章探述机电一体化 (13) 6.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式的探讨 (13) 6.1.1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3) 6.1.2信息处理技术 (13) 6.1.3机械制造技术 (13) 6.1.4传感器技术 (13)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三北防护林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实效,保证合理使用工程建设资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改善生态与民生为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农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为重点,以提高防护林生产力为前提,通过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植树造林、封山(沙)育林和更新改造等措施,增加和恢复建设区森林植被,提高现有防护林林分质量和多种功能,逐步建成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努力实现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第三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结合; (二)坚持保护先行原则,保护、建设、提高相结合; (三)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数量与质量并重相结合; (四)坚持科学造林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五)坚持深化改革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六)坚持改善民生原则,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结合。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家批准列入我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中的各级政府和林业行政部门、各行业林业管理部门,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对规划期内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即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市政府与各有关县(市、区)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建设任务、责任人。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简报 (九)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年月日 甘肃平凉春季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春季,甘肃平凉大力开展以林果业转型跨越为主的春季造林,全市上下对春季林果业建设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动手早,进度快,造林绿化和果园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建成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占计划任务的,其中造林封育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林业助建新农村个,占计划任务的,绿色通道条公里,面山治理处万亩,农田林网公里,补植补造万亩,育苗万亩,占计划任务的。新植果园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加大。今春,平凉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制定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方案和果园建设方案,召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城乡造林绿化和果园新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确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及早动手,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绿化活动。“”植树节,市、县(区)都举办了广场大型宣传、媒体专题报道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活动,为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造林第一线,参加义务植树,现场督促检查。市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巡回县(区)抓督查、抓推进、抓质量,保证了春造和果园新植建设的圆满完成。 二是重点突出,造林绿化规模档次高。各县(区)按照市上提出的建成一处千亩以上面山造林、一条公路主干道绿化、一个主街区美化的“三个一”工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和规模营造上,较往年上了大的台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三北五期、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以及亚行贷款造林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大苗栽植,规模治理,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泾川县以泾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针阔混交方式,建成王村镇完颜村等处荒山工程造林亩,栽植侧柏、刺槐万株。灵台县以涧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在泾渗公路两侧面山连片造林万亩,营造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亩,侧柏、国槐与垂柳混交的水保林亩。城镇面山治理,各县(区)坚持常青树为主,大苗栽植,生态型与景观型营造相结合,建成了个千亩以上面山绿化工程和处城镇面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万亩。灵台县动员城区个单位,干部职工多人,投劳万人次,完成县城荆山西沟和沙坡山绿化亩,栽植侧柏、国槐、垂柳、香花槐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万株。崇信县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在铜城电厂新区面山完成绿化亩,栽植公分以上垂柳万株,混交侧柏万株,刺槐万株。市、区两级在崆峒山景前区高档次、高质量完成蜈蚣咀面山及河流滩涂绿化面积亩,栽植各类常青绿化苗木多万株,花灌木万丛。绿色通道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按照多树种、宽林带、大通道、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泾川、崆峒区和静宁三县,集中对平定高速公路沿线面山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完成公路两侧面山万亩。静宁县高标准规划,完成静庄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混交栽植胸径公分杨、柳、刺槐等大规格苗木;庄浪县高质量完成庄静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栽植胸径公分以上垂柳。崆峒区在搞好国道缺苗断档补植补栽的同时,重点对乡村主干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覆膜和统一涂白,在西阳乡对唐尧路、唐西两条环乡道路和白西、安青两条主干道路栽植胸径公分以上的旱柳万株,建成道路林网公里。组织劳力多人次,出动浇水车台次,浇水多吨,树盘覆膜平方米。林业助建新农村,各县(区)采取投放苗木,资金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措施,高质量完成了林业助建新农村示范点个。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由于受传统机械理念的影响和约束,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机械的弊端,因此,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加大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标签: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方向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在工业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入到工业行业的制造中,才会提高我国科技的技术含量,打破传统的工业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不良现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最初的阶段是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的融合,在机电一体化的最初阶段人们只是具有了电子与机械相结合来运用的简单的构想,只是停留在理论思想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第二段时期主要是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思想,虽然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把理论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也仍然不能实现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就是电子技术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当今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等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相应的知识理论。目前,机电一体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二、机电一体化的创新 (一)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 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下,产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即使是单一的产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了能够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的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创新的投入资金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商家只需要将很少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于扩大机电一体化的使用范围,那么企业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的目标,从而在市场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之,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更是社会层面的需求。 (二)产品结构的创新 产品结构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产品结构上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传动方式、物理机械结构、动力装置以及周边设备搭接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对于产品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4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启动实施。这项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0多年,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全长8000公里,宽400至7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其建设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创下了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40年来,历经几代人、亿万人民群众的接力奋斗,三北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据今年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三北工程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工程建设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 绿撒大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主攻防沙治沙,广大工程建设者采取“封、飞、造、改”相结合的办法,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结束了“沙逼人退”的历史。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土地沙化的逆转。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 天下降为2.4 天,其中京津冀地区由5.1天下降到不足1天。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克苏,经过各族干部群众32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道由百万亩“林海”构筑的绿色长城。2017年,阿克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率达43.7%。陕西省榆林市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33%,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昔日的“风沙王国”华丽转身变成绿树茵茵的“塞上江南”。 绿染高原: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按山系(流域)整体治理、规模推进,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了67%。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输沙量逐年下降。

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探讨

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探讨 为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提高各方面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工作,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就下一步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环卫一体化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2、费用 20个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同环卫中心签订委托服务协议,支付费用29691434、65元(其中明水4559059.27元,双山3000000.00元),18个农村街镇的环卫一体化统筹费用合计22132375.38元,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全市908个行政村(明水45个村,双山17个村)。根据与街镇签订的服务协议,环卫中心负责街镇部分道理保洁及全部生活垃圾清运处置工作。2012年环卫中心为履行合同,实际支出费用为42064323元,资金缺口123728888.28元。其中用于清扫保洁及垃圾入箱的费用为1191.9万元、保洁员1871人(农村862.99万元,保洁员1446+160人=1606人)(普集镇88人52.16万元、官庄镇129人78.57万元、白云湖镇52人29.84万元、水寨镇40人20.93万元、高官寨67人32.43万元、相公庄镇113人74.72万元、曹范镇82人48.64万元、龙山103人49.19万元、辛寨59人26.96万元、圣井189人134.24万元、埠村56人41.98万元、文祖61人

36.19万元、垛庄镇61人29.91万元、刁镇83人72万元、黄河86人36.33万元、绣惠镇82人47.07万元、枣园60人34.66万元、宁家埠35人17.17万元、明水280人209.53万元、双山145人119.38万元);用于生活垃圾运输处置的费用为3014.53万元(普集镇143.77万元、官庄镇128.46万元、白云湖镇132.61万元、水寨镇102.65万元、高官寨124.17万元、相公庄镇148.62万元、曹范镇104.7万元、龙山128.78万元、辛寨140.04万元、圣井126.8万元、埠村107.91万元、文祖110.37万元、垛庄镇100.04万元、刁镇221.2、黄河100.4万元、绣惠镇196.49万元、枣园129.56万元、宁家埠131.47万元、明水358.55万元、双山205.59万元) 二、职责范围界定及管理方式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建议镇村的道路保洁、生活垃圾入箱、垃圾箱运行维护、建筑垃圾处置全部由镇村自行负责;环卫中心只负责箱内垃圾的清运处置工作。费用方面环卫中心从市财政代扣的环卫一体化总费用中将农村保洁 费全部扣除,并按月划拨至镇街道;剩余费用仍作为环卫中心生活垃圾清运处置费,不足部分环卫中心自行筹措。同时,环卫中心负责对镇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进行考核监督,并根据考核结果年底对镇街道办给与奖励。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 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作任务 核心提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十年情况汇报

合阳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三十年情况 汇报 合阳县林业局 合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东部,辖16个乡镇,353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总面积1341.46平方公里,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境内沟壑纵横,山、滩、沟、水占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宜林地面积大。尤其是在三北工程实施启动以来,全县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为我县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而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份额,为我县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建设成效 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批准实施以来,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是我国林业建设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县已先后实施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一、

二、三、四期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经省、市检查“双率”(面积核实率和面积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通过此项工程的实施,全县累计完成34.5万亩,三北专项投资5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完成7万亩,二期工程完成14万亩,三期工程完成10万亩,四期工程完成3.5万亩。按林种分:防护林19.5万亩,经济林15万亩;按权属分:国营造林4.4万亩,个体造林30.1万亩;按立地类型分:原面18.5万亩,沟坡12.2万亩,其它3.8万亩。建成:①绿色宽幅林带通道3条(包括108国道、西禹高速、合洽路)共110公里;②十六个乡镇的县、乡、村188条公路,绿化共725公里。其它渠路2800多公里;③建成产业林基地7.9万亩,其中:花椒5.4万亩,速生杨1.5万亩,核桃0.6万亩,澳洲青苹0.4万亩。④农田林网建设(控制面积)61万亩,栽植苗木427万株。 ⑤实施了县城西环路、高速公路引线绿化以及部分重点村“三化一片林”建设。通过该项工程的实施,一是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森林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附件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2009.9

目录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一)规划指导思想 (1) (二)规划基本原则 (1) 二、规划体系 (2) (一)国家规划 (2) (二)省级规划 (3) (三)县级规划 (3) 三、规划范围、期限与目标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4)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布局 (4) 五、建设内容 (5) (一)项目构成 (5) (二)建设重点 (7) 六、规划技术路线 (8) (一)工作方法 (8) (二)技术路线 (8) 七、规划技术要求 (9) (一)基础数据 (9) (二)前期工程成效评价 (10) (三)规划深度 (10) (四)投资标准 (10) 八、规划成果要求 (12) (一)文本要求 (12) (二)附表要求 (12) (三)图件编绘要求 (12) 附件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编写提纲 附件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表 附件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县级规划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将进入五期工程建设。为扎实做好五期工程规划,结合现阶段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以统一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规划思路和技术要求。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完备的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快造林进程,开展退化林分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防护林林网化水平,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防护林综合功能,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兴林富民,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 (二)规划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区域发展相协调,重点工程与身边增绿工程建设相衔接;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

三北防护林

我国的防护林体系 说到我国的防护林工程,首推浩大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它从东北边睡的黑龙江经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向南,跨越华北的河北、北京和山西,再穿过陕北、宁夏、甘肃和青诲,一直通向新疆的最西端。整个过程涉及 12个省、市、自治区的466个县,总面积389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0.5%。现在,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3.8%提高到9.5%。“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农田小气候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的稳产、高产起到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沙漠化得到了控制;对改善大气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个北方的“绿色长城”既挡住了来自西北的风沙,又增加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仅举一例,实际上我国还有很多的防护林体系,他们在保护中国大环境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仅以1996年来看各大防护林工程的造林面积情况。 1996年,“三北”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34.2万公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一期工程营造林46.4

万公顷,有62个县达到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4万公顷,飞播造林0.8万公顷,有58个县达到了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特殊保护林带的保护工作开始启动;平原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6万公顷,又有26个县达到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累计有795个县实现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0.2万公顷;1996年启动的黄河中游、辽河流域、珠江流域和淮河、太湖防护林工程也取得明显进展;防沙治沙工程完成综合治理开发面积86.7万公顷。 中国的防护林体系正在加速发展,它们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包括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尘埃、净化空气、防治污染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它作为“绿色除尘器”和“绿色净化器”,对改善大气环境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说:“防护林──保护中国大环境。”

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研究 鲁长亮 1,2 ,唐兰1  (1.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 介绍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建设历程以及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策略。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观;模式;策略中图分类号 T U9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03-01585-03Study on Stra teg ies and Counterm ea sures of Urban 2Rura l I n tegra tion L U Chang 2li a ng et a l (U rban Constructi on College,Yangtze University,J inzhou,Hubei 434023) Abstract The connotati on of urban 2rural integration,construction courses and construction modes of urban 2rural integration at home and a 2broad were introduced,the p r oblem s in urban 2rur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the counter 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urban 2rural in 2tegration were put f or ward . Key words U rban 2rural integration;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 t;Mode;Counter measure 作者简介 鲁长亮(1981-),男,湖北宜昌人,硕士,讲师,从事城市规 划设计与研究。 收稿日期 200920921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以“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为原则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目前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且是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与策略的研究,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对于加速实现我国城乡融合,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建设历程 1.1 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1] 。 1.2 建设历程 城乡一体化在我国的提出与发展大致经历 表1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历程 Ta lde 1 Constructi on history of Ch i n a ’s urbanrural i n tegra ti on 阶段Stage 时间Ti m e 研究内容Research content 第1阶段 1978~1985年城乡一体化概念的提出;苏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阶段 First stage 第2阶段 1986~1990年城市边缘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理论研究;上海、北京、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城乡边缘区城乡一体化实践探索阶段Second stage 第3阶段 1991~2007年研究内容趋向具体化与系统化,进入工业化及商品化经济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理论体系构建阶段 [2] Third stage 第4阶段 2008年~至今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及成渝城乡一体化改革示范区的建立,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入了全面实践阶段 Fo wrth stage 了4个阶段(表1)。 2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2.1 国内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 2.1.1 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珠 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①商品农业阶段。重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②农村工业化阶段。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③完善基础设施阶段。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构筑现代化城市的框架。经过10余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文明的城市群体,形成“村中有城,城中有村,城乡一体”的新格局。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又探索与总结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10条标准,即:农业生产现代化、 农村经济工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交通通讯网络化、市场经营商品化、文明卫生标准化、群众生活小康化、服务体系社会化、行政管理法律化、环境净化美化。这“十化标准”的实现,将标志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标准。 2.1.2 上海“城乡统筹规划”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上海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是以上海城乡为整体,以提高城乡综合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合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资源综合开发,加速城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保证上海城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3 北京“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工农协作,城乡结合”是北京市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工农协作是指城乡工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经济联合,通过合资经营、合股经营等形式兴办工农联营企业,逐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0,38(3):1585-1587责任编辑 陈红红 责任校对 卢瑶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6) 第一节、全息系统化 (6) 第二节、微型机电化 (7) 第三节、光机电一体化 (8) 第四节、产品网络全球化 (8) 第五节、产品绿色化 (8) 第六节、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 (9) 第三章、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0) 第一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0) 第二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11) 第四章、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12) 第一节、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12) 第二节、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12) 第三节、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13) 第四节、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6)

摘要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系统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自成一体的新型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必将被赋一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汁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 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终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就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 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 仍属传统机械, 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现。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个阶段。 世纪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 在这一时期, 人们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

简析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后,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

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招标编号GKZBHC- 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 程项目 政府采购 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GKZBHC- 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O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政府采购开标评标工作纪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采购法实施条例》及《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评标坚持“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确保评标质量。 一、开标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必须遵守会议纪律,自觉维护会场秩序。 二、评标人员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办法和评标标准进行评标,审查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遵守纪律、客观公正的履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谁评标谁负责。 三、严守评标机密,不得向外泄露任何涉及政府采购工作的保密资料及有关评审情况,供应商的商业机密必须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或评标结果未正式公布之前泄露信息。 四、采购单位代表不得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五、参加评标全体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 开标全过程在主持人的召集下,监督小组全程监督,凡违反招标工作纪律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送司法机关处理。

目录 第一部分招标邀请函 第二部分投标商须知 第三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四部分投标商资格 第五部分技术规格 第六部分附件 附件一需求一览表 附件二关于投标文件的声明函 附件三投标报价表(格式) 附件四投标项目简况及技术偏离表 附件五法人授权函 附件六投标商声明函 第七部分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政府采购评标办法 第八部分合同 第九部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要求

第一部分招标邀请函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对华池县林业局关于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进 行公开招标,欢迎国内所有合格的供应商前来投标。 一、招标编号:GKZBHC- 二、招标内容:华池县年三北防护林工程亩。 以上内容详见需求一览表。 三、招标文件请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双休日、节假日除外)上午:—:,下午:—:,投标商现场到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办公室(华池县政府北楼室)进行报名登记和领取招标文件。 四、投标截止日期为:年月日上午:,逾期不再受理。 五、开标时间及地点:年月日上午:,在华池县政府采购 中心办公室(华池县政府北楼室)开标。 联系电话:- 联系人:王艳艳 华池县政府采购中心 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二部分投标商须知 一、投标商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如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全部材料或对招标文件中的要求未作出完全响应,其投标资格将被取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