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含作业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含作业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含作业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含作业设计)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第6课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重点是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从而认识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而且很多都与河流有关。

教科书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和岩石泥沙的沉积等图片及河流冲刷实验来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了解河流在改变地形地貌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河流并不陌生,但尽管如此,他们在面对“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时,往往很难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河流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结合之前学习的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等相关知识感受河流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2.理解地球表面有很多的地形地貌是由于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模拟河流冲刷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能利用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明确河流的不同位置及流速能影响侵蚀和沉积的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感受到河流的侵蚀和沉积对地形地貌的影响,认识到这种影响有利有弊。进一步明确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结果,并且还在继续变化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模拟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湿润且具有一定含沙量的土(更容易被水冲刷)、长方形塑料水槽、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瓶盖扎孔)、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演示材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聚焦(预设3-4分钟)

1.提问: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预设:学生会说到土地的坡度、降水量大小、有无植被,可能会说到土壤的结构等。)

[出示PPT2,快速复习前一课的内容。)

2.[出示PPT3-6]提问:你有什么感受吗?你知道这些河流是怎么形成的?

讲述: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溪流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预设25-27分钟)

1.(1)[出示PPT7]讲述:河流形成后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理由是什么?请联系前面探究过的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小组进行讨论。

(2)小组进行讨论。(3)学生交流汇报河流会侵蚀土地的理由。

(预设:学生应该可以分析到,河流在流动中会冲刷和携带岩石泥沙,河流中的水量会随着降水发生改变,当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很足时,对两岸的土地产生的侵蚀会更加明显。)

2.(1)讲述: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