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中哲(857)考研真题

华东师大中哲(857)考研真题

华东师大中哲(857)考研真题
华东师大中哲(857)考研真题

华东师大中哲(857)考研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57中国哲学(先秦至1949)

招生专业(领域)名称:中国哲学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做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

一、名词解释(40分)

1、《春秋繁露》

2、所与是客观的呈现

3、事事无碍法界

4、明于天人之分

5、“公羊三世”说

6、离坚白

7、《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8、良知者,心之本体二、文献解读:下面有两段文献,请分别加以标点,并谈谈您的理解与体会。

(50分)

1.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

2.欲者血气之自然其好是懿德也心知之自然此孟子所以言性善心知之自然未有不悦理义者未能尽得理合义耳由血气之自然而审

察之以知其必然是之谓理义自然与必然非二事也就其自然明之尽而无几微之失焉是其必然也如是而后无憾如是而后安是乃自然之极则若任其自然而流于失转丧其自然而非自然也故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三、论述题(60分)

1、试论魏晋玄学的有无(动静)之辩。

2、试论王夫之的人性论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中哲(2021年)

一、名词解释(10个题,每题6分)

1.丹鼎派(《周易参同契》)

2.四法界(华严宗)

3.智慧说三篇(冯契)

4.克己复礼(孔子)

5.以名举实(后墨)

6.知行合一(王阳明)

7.解蔽(荀子)

8.经权之辩(孟子)

9.两层存有论(牟宗三)

10.心统性情(朱子)

二、标点、翻译、评析(2个题,每题15分)

1.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尧、舜、禹相传之密旨也。夫人自有生而梏于形体之私,则固不能无人必矣。然而心有得于天地之正,则又不能无道心矣。日用之间,二者并行,迭为胜负,而一身之是非得失,天下之治乱安

危,莫不系焉。是以欲其择之精,而不使人心得以杂乎道心;欲其守之一,而不使天理得以流于人欲。则凡其所行,无一事之不得其中,而于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朱子《晦庵集·答陈同甫书》)

2.郭店楚简《五行》,原著不详。

三、论述(2个题,每题30分)

1、评述戴震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2、老子“为学”与“为道”的关系

中哲(2021年)

一、名词解释(10个题,每题5分)

1.非命(墨子)

2.法术势(韩非)

3.离坚白(公孙龙)

4.独化(郭象)

5.复性书(李翱)

6.一念三千(天台宗)

7.民胞物与(张载)

8.《群己权界论》(严复译穆勒《论自由》)

9.能-式(金岳霖)

10.意之所在即是物(王阳明)

二、标点、翻译、评析(2个题,每题25分)

1.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

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莊子·齊物論》

2.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始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朱子《四書集注》)

三、论述(2个题,每题25分)

1、论述孟子性善说与其政治哲学的关联。

2、从道器、理气、理欲、知行方面论述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分析它们内在结构及关联。

中哲(2021年)

题目不详,只知道一部分。断句:庄子《逍遥游》、戴震“有之谓~谓之”的区别。论述:“老子和孔子思想的比较”

中哲(2021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 三纲八目(《大学》)

2.上德不德(老子)

3.圣人体无(王弼)

4.民胞物与(张载)

5.《坛经》(慧能)

6.致良知(王阳明)

7.《智慧说》三篇(冯契)

8.内圣外王(《庄子·天下》)

二、给下文加标点,并分析其哲学内涵。

(加标点各10分,计20分;分析各15分,计30分,总50分)

1.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

(《韩非子》)

2.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

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

(程颢《二程遗书》)

三、论述题(每题30分,计60分。以下三小题选做两题)

1、阐述王夫之关于性与天道的哲学思想。

2、如何理解郭象《庄子注》中的本体论思想,请结合“上知造物主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加以论述。

3、试析荀子“解蔽”的认识论。

中哲(2021年)

一、名詞解釋(每題7分,共56分)

1.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史伯)

2.尊道貴德(老子)

3.離堅白(公孫龍)

4.非命(墨子)

5.一闡提人皆得成佛(竺道生)

6.知行合一(王陽明)

7.群己權界論(嚴複譯穆勒《論自由》)

8.能-式(金嶽霖)

二、標點並評析其哲學思想。

(每道22分,其中標點10分、評析12分,共44分)

1.世或謂罔兩待景,景待形,形待造物者。請問夫造物者有耶,無耶?無也,則胡能造物哉?有也,則不足以物眾形。故明

眾形之自物,而後始可與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雖複罔兩,未有不獨化於玄冥者也。故造物者無主,而物自造。物各自造而無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

(郭象《莊子·齊物論》注)

2.《西銘》之為書,推理以存義。擴前聖所未發,與孟子性善養氣論同功,二者亦前聖所未發,豈墨氏之比哉?《西銘》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則二本而無分,老幼及人,理一也,愛無等差本二

也,分殊之藏,殊勝而失仁,無分之罪,兼愛而無義。分立而推理一,以止私勝之流,仁之方也。無別而述兼愛,至於無父之極,義之賊也,子比而同之,過矣。程頤《答楊時論西銘書》

三、論述題(每題25分;共50分)

1、分別論述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論思想,並根據你的理解對二者進行評價。

2、試論戴震如何批判陳朱理學。

中哲(2021年)

一、名词解释(8*5分=40分)

1. 忠恕之道(孔子)

2.心斋(庄子)

3.虚壹而静(荀子)

4.不真空(僧肇)

5.格义(佛学)

6.格物(《大学》)

7.《大同书》(康有为)

8.《xu书》(章太炎)

二、标点并分析其思想内涵(50分)

凡人虽有性,心亡奠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性,待习而后奠。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情者能出之,知义者能入之。好恶,性也。所好好恶,物也。善不善性也,所善所不善,势也。凡性为主,物取之也。金石之有声,弗扣不鸣,人之虽有性,心弗取不出。凡心有志也,无与不可,性不可独行,犹口之不可独言也。牛生而长,雁生而伸,其性使然,人而学或使之也。凡物无不异也有,刚之柱也,刚取之也。柔之约也,柔取之也。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三、论述题(2*30分=60分)

1、谈谈你对“宗儒有朱、陆,千古不可合之同异,亦千古不可无之同异也”这个论断的看法。

(章学诚《文史通义·朱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